亚里士多德教育心理学

合集下载

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学的漫长发展立场中,经历了萌芽阶段,创立阶段和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很多的人物以及观点的出现,那么在萌芽阶段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涉猎多个领域的哲学家,因此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就是-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

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那么如此传奇的人物,在我们教师招聘的考试中,他都出现在哪里呢?一、关于古希腊三哲之间的关系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

三者并称为古希腊三哲或古希腊三贤1、苏格拉底——城邦政治学说的先驱者,西方哲学从他开始,从向外探索转入向内探索,从自然哲学转向伦理哲学和政治哲学。

2、柏拉图——他的重大贡献在于他把哲学与现实结合起来,理念不是停留于个人思想中的概念,而是被用于改造社会。

他创作的城邦政治学说的早期论著《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

3、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无论古罗马、中世纪,直到近代的大政治思想家,没有一个人能绕过他的思想遗产。

他创作了城邦政治学说的主要论著、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政治学》。

他们三人在美学、政治、教育、数学哲学、科学领域的贡献是具大的,有些甚至是开山之祖,影响了几乎所有之后的西方哲学家。

对人类社会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力。

二、亚里士多德在心理学中的贡献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提要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提要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提要一、生平和世界观•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博学的思想家。

马克思称他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说他是古希腊“最博学的人”,具有“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兴趣”。

他在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物理学、生物学、历史学、政治学、伦理学和美学各方面,都留下了著作。

在雅典吕克昂创设一所哲学学校,名叫“吕克昂”。

他的教育观点,散见于他的《政治学》和《尼各马科伦理学》两部著作中。

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1.四因说事物是由四个原因而形成的:(1)质料因,即事物构成的根基,构成事物的“最初本质”,事物形成的原因,如铜像的铜、银碗的银等(2)形式因,即事物何以是的原因,事物的“基本定义”,(其实指事物本质)(3)动力因,即运动自何处来,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生命源泉。

4)目的因,即事物何所为的原因,事物运动的目标和运动发展终点。

•动力因、目的因可归为形式因。

•任何事物都是“形式”和“质料”的结合。

•宇宙是由“形式”和“质料”多寡不同的事物所构成的由低到高的阶梯.•灵魂也是由低到高。

2.“潜能”和“现实”说•“潜能”是指具体事物中处于潜在状态的一种能力,它还没有获得现实。

•亚里士多德用“潜能”和“现实”这一对范畴来说明“形式”和“质料”的关系。

“潜能”和“现实”是事物存在的两种方式。

•“现实”是存在着的事物自身或实现了自己本质或目的的事物。

•“潜能”变为“现实”,也就是事物完成了、达到了它自身的目的。

•现实”是一种达到了“目的”的活动,而没有达到目的的活动则只是运动,运动是由潜能向现实转化的中间过程。

•事物的变化不是从无到有,而是从潜在的有到现实的有,是从“质料”到“形式”,从“潜能”到“现实”的过渡。

质料是形式的潜在,形式是质料的潜在性的实现。

质料追求形式使其实现目的,达到目的,潜在的形式成为现实,形成了具体的个别事物。

(因此,质料与形式的关系可以说是发展中的关系。

这是对辩证法的贡献。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一、生平经历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公元前367年在柏拉图主持的学院里学习长达二十年左右,但与柏拉图的观点有分歧。

公元前343年开始任马其顿王子(即后来的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

柏拉图逝世后,他离开雅典来到亚洲的密细亚的阿索斯城,建立学园,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

3年后,波斯帝国攻陷城池,亚里士多德逃到累斯博岛的米提利尼城。

公元前335年回到雅典,在城外吕克昂的阿波罗神庙附近的运动场里另立讲坛,由此,他的学园被称为“吕克昂”。

与柏拉图的学园相比,它更注重实际,研究问题更注重提出疑难,注重多方面收集材料、尝试和探索。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突然死去,雅典发生了反马其顿的运动,亚里士多德被作为政治打击的对象,被控以“亵渎神灵”的罪名。

他把学园交给泰奥弗拉斯多,避难于卡尔基,次年因病逝世,终年63岁。

二、思想观点亚里斯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

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贡献:1.哲学观虽然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他却是第一个公开批评柏拉图的人。

亚里士多德介绍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亚里士多德介绍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五)逻辑学及数学方面

亚里士多德把他的发现运用到科
学理论上来。作为例证,他选择了数学学
科,特别是几何学,因为几何学当时已经
从泰勒斯想对土地测量的经验规则给予合
理说明的早期试验阶段,过渡到后来的具
有比较完备的演绎形式的阶段。
(六)教育方面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
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
• 错误之二:亚里士多德认为白色是一种再纯不 过的光,而平常我们所见到的各种颜色是因为 某种原因而发生变化的光【牛顿 三棱镜】
• 错误之三:较重物体的下坠速度会比较轻物体 的快【伽利略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四)生物学方面
• 他对五百多种不同的植物动物进行了 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 究,指出鲸鱼是胎生的,还考察了小鸡胚 胎的发育过程。
误的方法。
(五)逻辑学及数学方面

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理论中还有
归纳和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内别中
发现一般,它是一切科学证明的源泉。

亚里士多德认为分析学或逻辑学
是一切科学的工具。他是形式逻辑学的奠
基人,他力图把思维形式和存在联系起来,
并按照客观实际来阐明逻辑的范畴。
素组成。其中每种元素都代表四种基本特性
(干、湿、冷、热)中两种特性的组合。土=
干+冷;水=湿+冷;气=湿+热;火=干+热。
2. 天上世界由以太组成(行星等)。
(三)物理学方面
• 在物理学的力学上,亚里士多德的成就也不少, 但是最常被提到的,却是他所犯的错误。
• 错误之一: “凡是运动的物体,一定有推动 者在推着它运动”——是建立在日常经验上。

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

这一思想推动了现代教育体系中个性化教育的开展。
03
重视实践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强调通过亲身实践来培养
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这一思想对现代教育体系中实践教育的重视产生了
影响。
对未来教育的影响
培养批判性思维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一思想对未来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03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
培养良好的公民
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习惯 的公民,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城
邦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生活。
追求幸福生活
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是追求幸福生活,通过培养美德、 理性和良好的习惯,使人们能够
过上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生活。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亚里士多德强调教育应该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和 道德等方面,以实现人的潜能的
充分实现。
教育内容
音乐教育
01
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它能够陶冶
情操、培养美德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体育教育
02
亚里士多德认为体育教育也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它能够强
身健体、培养勇敢和坚韧的品质。
阶级局限性
01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服务 于奴隶主阶级,强调通过教育培 养统治者具备美德和智慧,以维 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02
亚里士多德认为奴隶只是“会说话 的工具”,因此他的教育思想并没 有真正关注奴隶阶级的教育需求和 权益。
性别局限性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中,女性被视 为次要的性别,认为女性应该服从男 性,缺乏对女性独立自主和智慧的认 可。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z
哲学观
– 认为事物最本质的原因是“质料”和“形式”。质料是
组成个体的基本材料,是客观存在的,但“质料”只 有得到某种“形式”才能变成物体。“形式”是事物的 本质。 – “质料”是消极的,“形式”是积极的,只有“形式”作 用于“质料”才产生现实的物体。 – “质料”在取得“形式”之前,还只是潜在的东西。事 物要从潜能变为现实,是一个运动过程。整个自然 界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形式”是运动的原因,一 切运动变化都是由于“形式”的推动。
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z 心理学观 – 人是由肉体和灵魂两个不可分离的部分构
成。
z
z
肉体和灵魂对于一个人来说,正像“质料”和“形式” 对于一个物体一样,既是两种东西,又是不可分 地存在着。 与柏拉图把肉体看作灵魂的监狱不同,认为身体 是灵魂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 灵魂三分理论: z 不同的灵魂包含“质料”和“形式”的分量不一,出现 的先后次序不同。出现早的“质料”多“形式”少,是 低级灵魂;最后表现出来的“质料”少而“形式”多, 是高级灵魂。
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 物体中“形式”的多少决定了物体在宇宙中从低级到高级
的不同地位。处于最高层的是无“质料”的纯“形式”,这 就是观念、理性,实际上就是神。它是最初的推动者, 是“形式”的“形式”,是绝对精神。 – 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所追求的目的,低级的事物以较高 一级的事物为其发展的目的,最高的目的就是“形式”的 “形式”,它被万物所企求。 – “白板说”:认为灵魂如同一块空无所有的白板,它是感 觉的接受器。人的认识来源于感觉。但通过感觉只能认 识个别,不能认识事物的一般。要通过思维深入到对象 的本质中,从而了解对象的一般。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教育学“自然”一派的思想

教育学“自然”一派的思想

教育学“自然”一派的思想教育学“自然”一派的思想一、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形成人的三个因素:天性、习惯、理性。

天性是人生来具有的身心的某些特性;习惯可以在后天改变有些天性;天性、习惯、理性不能完全统一,天性、习惯服从于人的理性。

因此,要顺从人的自然本性的要求,实现人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基于此,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亚里士多德最早探讨了教育的年龄分阶段问题,他明确提出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

亚里士多德关于行程人的三要素的理论,是后世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理论的雏形。

二、道家(老子、庄子)——道法自然道家主张回归自然、无为而治,一切任其自然不去干预便是最好的教育。

老子的主要观点:①文化堕落论。

老子认为,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堕落。

老子把以传递文化为任务的教育看作是促使人类堕落的工具。

②人性“复归”论。

老子认为人的本性朴素无私,教育使人有知有欲有私,是对人类本性的背叛。

老子认为,人人都应当回到婴儿般的天真,以此拯救社会。

③“绝圣弃智”。

老子认为,人性“复归”的途径是“绝圣弃智”,即毁灭文化,取消教育。

三、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

为了使学校工作进行得顺利、有效,他要求教育必须在各方面遵循自然的法则。

夸美纽斯的“自然”包含两方面的涵义,分别是自然界的普遍顺序以及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

四、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其戕害人性的教育发出的挑战,其核心是“归于自然”。

“自然的状态”在教育上更侧重指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生的能力。

他认为,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

因此,15岁之前的教育必须在远离城市的农村中进行。

卢梭基于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提出每个人身上都有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部分的合力。

教育心理学常见判断题集锦

教育心理学常见判断题集锦

教育心理学常见判断题集锦(一)1.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从某种意义上可能是最古老的一本心理学专著。

(√)2.在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脱离出来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具有重要作用。

(×)3.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4.洛克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5.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以任何人为研究对象,强调人的价值、本性和尊严。

(×)6.以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之间以及心理现象与现实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为任务的是应用心理学。

(×)7.心理学是属于自然科学性质的学科。

(×)8.心理学是对人进行研究的,而人是社会性的,所以心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

(×)9辨证唯物主义哲学为心理学提供了依据。

(×)10.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1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1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内在心理活动的反映。

(×)13.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1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15.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16.个案研究法把个体作为一个研究单位进行的研究,不可以以群体为单位。

(×)17.调查法是直接对研究总体的全体进行调查。

(×)18.调查法的研究对象可来源于志愿者。

(×)19.调查法中只有保证总体中每一个人被抽到的机会相等,才能使样本情况代表总体情况。

(√)20.内省法是依靠对自己或他人的意识经验的反省,来寻找心理学问题的答案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1、《论灵魂》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亚里士多德(古希腊)2、创建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因此也被视为科学心理学创始人—冯特(德)3、理性主义,贬低感觉经验,抬高理性能力,相信人有天赋观念,二元论者—迪卡儿(法)4、经验主义,人的心灵如蜡板,观念都是后天经验获得,由感觉和反省得来经验—洛克(英)5、《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一个婴儿的生活简史》是他对孩子观察—达尔文(英)6、影响到心理学的生理学研究:1、缪勒(首倡神经特殊能量说)2、赫尔姆霍兹(首倡色觉理论与听觉理论及无意识推理理论)3、费希纳(成为心理物理学和实验心理学奠基人)。

7、现代心理学的学派纷争: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

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新行为主义心理学(S-O-R):托尔曼,赫尔,斯金纳。

完形主义心理学(韦特默,考夫卡,苛勒)。

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本能论;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罗姆)。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自我内心感受;罗杰斯,无条件关怀)。

8、脑学说:定位说(开始于加尔和斯柏兹姆的颅相说;波伊劳德,潘菲尔德)。

整体说(弗罗伦斯)。

机能系统说(鲁利亚及其同事)。

模块说。

9、经典性条件反射(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0、操作性条件反射(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11、加涅依学习水平分8个层次12、学习理论:刺激—反应理论(桑代克)。

认知理论(布鲁纳)。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13、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形式训练说(洛克),共同要素说(桑代克),经验概括说(贾德),关系转换理论(苛勒的小鸡觅食实验),认知结构说。

14、道德认知发展论把儿童品德发展分三个阶段——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15、加里培林提出智力技能形成五个阶段。

16、对道德发展阶段论提出“三水平六阶段”偷药丈夫--柯尔伯格17、色觉理论:三色说--杨一赫尔姆霍茨;四色说—黑林18、听觉理论:地点说{分共鸣说(赫尔姆霍茨)和行波说(贝克西)},频率说(拉瑟福德)19、感觉记忆的存储和编码特点的证实—斯佩林20、最早进行回声记忆实验研究,模仿斯佩林实验设计称为“四耳人”的实验—莫里,贝茨和巴尼特2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22、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基本表象理论(巴格斯基)和双重编码理论(佩维奥)23、概念类型中人工概念是赫尔用汉字有偏旁的特点实验的。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内容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内容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内容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其实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指的是灵魂和教育方面的思想。

在这种思想当中,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有三种灵魂,理性的、非理性的和植物性的。

这三种灵魂让人分别具备了理性的思考、感性的情感以及对待动物方面的情感。

这些情感的具备让人变的更加丰富,同时,也确立了人类的发展前景,就是通过这些情感来发展人应该具备的兴趣爱好。

第二部分指的是儿童的年龄分期方面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早年就对教育方面进行了分类,同时,在这一部分的思想当中,亚里士多德把每隔七岁的年龄阶段分为一个阶段,并且通过对这些阶段的观察和了解,亚里士多德认为,家长和老师应该根据孩子这几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来规划孩子的教育特点和教育范围。

这样才能让孩子多方面的发展与成长。

第三部分指的是艺术方面的思想。

艺术就是一个很大的范围了,他包括音乐和文艺等方面。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这些方面的教育可以让人们产生美的感受,特别是音乐方面的教育。

但这方面的教育,亚里士多德也将它分为实用和文雅两方面。

亚里士多德著作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尼各马可伦理学》、《优台谟伦理学》、《政治学》、《雅典政制》、《大伦理学》、《欧代米亚伦理学》等等都是亚里士多德著作。

亚里士多德著作涵盖多个领域,其中包括心理学、美学、哲学、科学等等。

《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代表著作之一,该书讲述了亚里士多德对政治体制的看法。

《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84年到公元前322年编著的一部书籍,《政治学》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世人不但能从该部书籍中了解希腊当时的社会状况,同时也能对希腊的伦理、政治、思想教育等领域有个初步的了解。

对后来研究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学者来说,《政治学》是必读之物。

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探讨了奴隶制的形成过程,同时也从奴隶制的形成过程中探讨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

除此之外,在《政治学》中,也可看出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主张。

《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另一部代表著作。

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观点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西方文明的奠基者之一。

在心理学领域,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对后世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观点。

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灵魂(soul)。

他将灵魂定义为生命的来源和身体的原则,是使人具备认知和意识的本质。

亚里士多德将灵魂分为三个层次:营养灵魂、感知灵魂和理性灵魂。

1.营养灵魂(nutritive soul):这层灵魂负责人的生长和营养,是所有生物都具备的基本能力。

它使人们能够吸取食物和水,并提供生命所需的能源。

2.感知灵魂(perceptive soul):这层灵魂负责人的感知和感觉,使人们能够理解和认知外界的事物。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通过感官的刺激,人们能够感知外界的存在。

3.理性灵魂(rational soul):这层灵魂是人类独有的,使人具备理性思维和推理的能力。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理性灵魂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认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并能够制定目标和做出决策。

亚里士多德强调了灵魂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认为这三个层次的灵魂相互关联且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心理结构。

其次,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认知过程的观点。

他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通过感觉和知觉来实现的。

感觉是指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而知觉是基于感觉的印象和经验,通过思考和比较来理解和认识事物的本质。

亚里士多德将知觉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感觉、印象和理解。

感觉是基于感官器官的刺激产生的,它提供了对外界事物的初步认识。

印象是通过感觉的结果,使我们能够对感知到的事物进行区分和分类。

理解是在印象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思考来得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关于记忆和学习的观点。

他认为,记忆是将过去的经验保存在心灵中,并在需要时进行回忆的能力。

而学习则是通过记忆和反思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心理学方面有哪些贡献?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心理学方面有哪些贡献?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心理学方面有哪些贡献?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伟大代表之一,他在哲学领域的成就众所周知。

然而,除了哲学,亚里士多德还有一项不为人知的成就,那就是在心理学领域中所做出的贡献。

下面,我们将会一一介绍亚里士多德对心理学的贡献。

一、认知心理学亚里士多德对认知心理学有了宏观的贡献。

他提出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这两大要素,并将其结合认知机制中的作用给予了详细说明。

他认为人类知觉世界的方式是由于感官的作用,而感官的反应是与外界事物的变化保持一致的。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对心理学的分子分析提供了先导性的研究,这对后代的心理学研究有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情感心理学亚里士多德对情感心理学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研究了情感在行为和思维中的作用,并对此进行了证明。

在其著作《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情感是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

他认为情感可以激励人们去追求幸福,并在其中取得成功。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提到情感的影响,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态度、信仰、判断和道德行为。

三、发展心理学亚里士多德在发展心理学方面给予了重要的贡献。

他认为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应当是长期的,而不能被简单的结构所代替。

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性,这种人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其生命过程中经过各种经验和教育而形成的。

他重申了人本质的重要性,并认为一个成熟的人的人性应该是一个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的过程。

四、行为心理学亚里士多德对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让人们受益匪浅。

他认为行为是某种生理或心理原因的结果。

他提出了人类行为的动态观点,这就是说,一个人不会一直做同样的事情,而是会受到内部和外部变化的影响,从而不断调整行动。

总之,亚里士多德对心理学的研究有了很重要的发现,为现代的心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他的理论对主流心理学的发展和现代应用领域的探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成就不仅在哲学和科学领域具有世界级的地位,在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三条联想定律

亚里士多德三条联想定律

亚里士多德三条联想定律亚里士多德三条联想定律,也被称为“心理学的三个法则”,是描述我们思维过程的关键原则。

这些原则以简洁而精确的方式,揭示了信息如何在我们的大脑中联想和组织起来。

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定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加深思考,以及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第一条联想定律——相似性定律。

根据这一定律,我们的大脑会根据一些事物或思想之间的相似性,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想起一个事物时,往往会联想到类似的事物。

例如,当我们听到“苹果”这个词时,我们可能会想到“梨”或“香蕉”等与之相似的水果。

这种联想的方式给我们的学习和记忆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通过利用相似性定律,我们可以在学习新事物时,将其与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相连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接下来是第二条定律——接续性定律。

这一定律告诉我们,我们的大脑倾向于将一些事物或思想连接起来,形成有序的链条。

当我们思考或学习一件事情时,我们的思维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逻辑进行。

例如,当我们思考一个故事情节时,我们会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来组织和记忆这些事件。

了解接续性定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我们的思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复杂的信息。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第三条定律——对比性定律。

根据这一定律,我们倾向于通过比较事物或概念之间的差异来理解它们。

当我们思考两个不同的观点时,我们往往会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通过运用对比性定律,我们可以将一些复杂的事物或概念分解成更小的部分,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它们。

了解并应用亚里士多德的三条联想定律,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加深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

通过利用相似性定律,我们可以将新知识与已知知识相连接,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应用接续性定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思维,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运用对比性定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特点和差异。

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和医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与探索。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起源、发展以及对于人类的影响方面进行论述。

一、心理学的起源心理学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希腊,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系统地研究心灵与心理过程的学者,他探讨了感知、思维、记忆等诸多心理现象。

亚里士多德的贡献为后来的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二、心理学的发展1. 现代心理学的奠基者19世纪末,心理学正式作为一门学科建立起来。

威廉·詹姆斯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他致力于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和研究。

至此,心理学开始强调实证研究方法的倡导,逐渐摆脱了哲学的束缚。

2. 心理学的流派与学说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个重要的流派和学说。

泛行为主义是最早的心理学学派之一,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之后,出现了心理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不同的流派也逐渐兴起,丰富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3. 心理学在现代科学中的地位与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心理学在现代科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工具,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等领域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同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三、心理学对于人类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对于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个体的认识与发展心理学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过程,拓展了我们对个体认识和发展的理解。

通过心理学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情绪,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2. 教育与培养心理学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了解学习过程、知觉与注意力、记忆与思维等心理机制,有助于教师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1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1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西方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马克思称他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他研究的领域涉及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

其著述涉及当时尚未分类的诸多科学部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诗学》、《政治学》和《逻辑学》等。

他的教育思想散见于他的伦理学和政治学中,所以接下来我将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以及政治方面来探讨他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教育思想与其政治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就是为城邦培养具有德行的公民,是为政治服务的。

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上,他坚持德、智、体各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生平: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年),诞生于爱琴海北岸的斯塔吉拉城。

亚里士多德是马其顿王室医师的儿子,从小特别爱好自然科学,也很钻研。

父亲经常教给他一些解剖和医学的知识,他有时也帮助父亲做一些外科手术。

他17岁那年前往雅典,成为柏拉图的大弟子,从事学习和研究长达20年之久。

他勤学多问,才华横溢,成绩突出,被誉为“学园之灵”或“学园的精英”。

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担任了年仅13岁的王子亚历山大的宫廷教师。

公元前340年亚历山大摄政,亚里士多德回到家乡。

公元前335年他重返雅典,在吕克昂创办了一所学园,独树一个新的哲学学派。

由于这个学派的教师和学生常常在花园里散步的时候讨论问题,当时人们就称它为“逍遥学派”。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病故。

从此,亚里士多德在政治上开始不得志,他决定离开雅典,离开吕克昂学园回到母亲的故地过隐居生活。

公元前322年因病逝世,终年63岁。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散见于他的《伦理学》和《政治学》等著作中。

在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中,教育的对象是将要成为公民的孩子们,奴隶们也可以教以有用的技术,例如烹调之类,但这并不是教育的一部分。

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公元前 384——前 322 年 ) 是古希腊知识渊博并具有多方面成就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是继柏拉图之后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

他以较为现实的态度和实证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的教育问题,将古代西方教育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度。

一、生平与世界观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古代希腊,从小受过良好的贵族教育 ,17 岁时来到雅典的阿加德米学园学习 , 师从柏拉图达 20年之久。

柏拉图死后 , 他离开学园周游各地。

42 岁时 ,亚里士多德应马其顿王的邀请,担任年仅 13 岁的王子亚力山大 (Alexmdms) 的老师。

公元前 335 年 , 当亚历山大继任主位时 , 他毅然返回雅典 , 创办吕克昂学园。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博学的思想家。

他研究了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法学、经济学和教育,几乎在当时所有的知识领域都有丰富的研究成果。

据说他的著述共有400多卷,主要是他在吕克昂的讲稿。

其中与教育相关的主要是《伦理学》和《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和心理学以其灵魂学说为基础。

他认为人由肉体和灵魂构成。

灵魂包括非理性和理性。

前者指欲望、本能、感觉;后者指思维、推理。

人在婴儿时期犹如一块白板,在外界事物刺激下产生的感觉是认识的起源。

但由感觉所得的经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人的理性灵魂具有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能力。

人的理性灵魂又包含被动的理性和能动的理性。

前者在感觉记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随身体的死亡而消逝。

能动的理性则不以感觉记忆的发展为基础,也不随身体的死亡而消逝,它来于神又归于神。

在亚里士多德的上述观点中有强烈的唯物主义倾向和辨证法因素,但最后还是陷入唯心主义。

亚里士多德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社会政治学说和伦理学说。

他认为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人不可能以单独的个人而存在,而总认为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人不可能以单独的个人而存在,而总是处在一定的家庭、部落和国家之中。

国外著名教育心理学家

国外著名教育心理学家

国外著名教育⼼理学家亚⾥⼠多德,《论灵魂》植物的灵魂:体育。

动物的灵魂:智育。

理性的灵魂:德育桑代克,美国⼼理学家,动物⼼理学的开创者,⼼理学联结主义的建⽴者和教育⼼理学体系的创始⼈。

他提出了⼀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

1912年当选为美国⼼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

(试误说,⽤笼⼦⾥的猫吃鱼的试验,猫乱踩踏板吃到鱼到踩踏板形成熟练化的动作,得出结论:学习就是尝试改正错误的过程。

准备律指出学习动机的作⽤,外⾯放的鱼与饿了三天的猫。

)艾宾浩斯,德国⼼理学家,他的记忆研究开拓了⾼级⼼理过程实验研究的新领域。

提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他的⼯作为后来的记忆研究开辟了道路。

(⽤数量关系研究⼼理学,他的⼀切研究都是⾃⼰⼀个⼈完成的,哪怕是研究对象也是⾃⼰。

他没有学⽣,因为没有⼼理学基础,后来还被⼤学开除了)巴甫洛夫,俄国著名⽣理学家、⼼理学家。

1904年因消化腺⽣理学研究⽽荣获诺贝尔⽣理学奖。

巴甫洛夫从研究消化的⽣理过程中发现条件反射现象,从⽽开创了条件反射的研究,并建⽴了⾼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后⼜提出第⼆信号系统的概念,⽤来说明⼈类的语⾔功能。

(他承认⾃⼰是⼀个⽣理学家,不愿承认⾃⼰是⼀个⼼理学家,他认为⼼理学家不科学。

)华⽣,美国⼼理学家,⾏为主义⼼理学的创始⼈。

他认为⼼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是⾏为,⼼理学的研究⽅法必须抛弃“内省法”,⽽代之以⾃然科学常⽤的实验法和观察法。

华⽣在使⼼理学客观化⽅⾯发挥了巨⼤的作⽤。

1915年当选为美国⼼理学会主席。

(华⽣曾经是杜威的学⽣与陶⾏知是师兄弟,出⽣在⼀个贫穷的家庭,⼩时候很调⽪,在教会学校毕业。

成名后在霍普⾦斯⼤学任教,后来由于丑闻被⼤学和学术界开除了,最后他从商⼜成为了⼀位亿万富翁。

他是⼀个最早⽤媒体做⼴告的⼈。

在20世纪100位⼼理学家中名列第17位,他认为学习就是外在的刺激导致的条件反射结果)斯⾦纳,美国⾏为主义⼼理学家,新⾏为主义的代表⼈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

浅谈教育—亚里士多德

浅谈教育—亚里士多德
宣一
! . . 一 . . ~
浅谈教 育
回 杨 浩
( 武 汉枫 叶 国 际学校 , 湖北
[ 摘 汉
4 3 0 0 0 0 )
— —
亚 里 士 多德
【 关 键 词 】 教 育 :学 习
教育, 是一个人从小就要接受 的。 曾经有人 说过 , “ 当孩子一开始呼吸 时, 教育就开始了” ,是 的 ,未 出生 时 就 有 “ 胎教” ,出生后开始接受 “ 家教” ,等 到长大些便要送去学校接受教育了。 教 育会伴随着人 的一生 ,俗 话说 “ 活到 老学到老”便是这个理。 很 多 人 觉 得 学 习 很 苦 , 学 习 的 路 很 长 ,很 多 人 觉 得 自 己走 不 下 去 ,所 以放弃 了。但 是事实上 ,他 们放弃的 只是一个正规 意义上 的,坐 在教室里 面 规规矩矩 的 “ 学习” ,早早的离开学 校 ,就意味着他们要早早的走上社会 , 他 们没有足够 的阅历 ,没有 足够 的能 力 ,所 以他们还 是要学习 ,而这 种学 习比之他们所放 弃的,更苦,更累,更 让 人 难 以 忍受 。 但 令人奇怪 的是,许多人对 这种 学 习方 式 “ 甘 之 若饴 ” ,他 们 宁 愿 接 受 社 会 的磨 练 , 下更大的苦功夫 “ 学习” , 让 自己融入社会 ,却不愿意坐在 明亮 的教室,享受着 良好的环境 ,听着老 师尽 心尽力的倾囊 以授。这是为 什么

中 自有 黄 金 屋 ,书 中 自有 颜 如 玉 ” ,这 句话 是确确实实 的真道 理,从书 中我 们 可 以得 到 许 多 道 理 。 书 就 像 是 知 识 的海洋 , 里面埋藏着数不尽的财富 , 就 看我们 能不能学会如何 去得到 。然读 书 虽 重 要 , 却 不 能 死 读 书 , 俗 话 说 的 好 ,“ 读 万卷书不如行 万里路” ,书 读 得 再 多 不会 应 用 ,那 也 只 是 纸 上谈 兵 罢 了 , 活 学 活 用 才 是 硬 道 理 , 古 人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希措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他总结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结果,首次将哲学和其他科学区别开来,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

他的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散见于他的《伦理学》和《政治学》等著作中。

马克思称他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①论三种灵魂与三种教育以其哲学观为基础,亚里士多德构建了他的灵魂论。

他认为人有三种灵魂:理性灵魂、非理性灵魂和植物性灵魂。

理性灵魂主要表现在思维、理解、判断等方面,是灵魂的理智部分,又称为理智灵魂,是最高级的灵魂。

非理性灵魂主要表现在本能、情感、欲望等方面,是灵魂的动物部分,又称为动物灵魂。

植物灵魂主要体现在有机体生长、营养、发育等生理方面,是灵魂的植物部分。

动物灵魂是中级的,植物灵魂是最低级的。

低级的灵魂含有的质料多,形式少;高级的灵魂含有的质料少,形式多。

人人都具备这三种灵魂,且从出生到成人依次呈现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理性灵魂。

即儿童出生前后主要是身体的发育、生长,到了稍大一点时就表现出他的本能需求及情感需要,到了成人时才有思维、理解、判断等能力的出现。

在教育上,亚里士多德根据他的灵魂论把教育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体育、德育、智育。

其中体育是基础、智育是最终的目的。

他认为,要使人的灵魂得到健康的完善的发展,必须施于人不同阶段十分恰当的教育和训练。

②论儿童的年龄分期。

强调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顺序。

他说“在教育儿童时,我们当然应该先把功夫用在他们的习惯方面,然后再及于理性方面,我们必须首先训练其身体,然后启发其理智”。

亚里士多德将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0一7岁主要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7一12岁主要进行德行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14一21岁的教育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理性灵魂与积累知识。

在德、智、体的教育方式上,亚里士多德主张遵循中庸原则。

“教育明显应基于三项准则:中庸、可能的与适当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孩子们应学习对他们有用的东西,但不能庸俗化。

如:不应该教给他们以任何歪曲身体形象的技术或者是能使他们挣钱的技术。

在亚里士多德的阶段教育理论中,每个阶段的教育内容侧重点不同。

0—7岁的教育:在这一阶段中,亚里士多德注重体育教育。

首先,他主张胎教,强调孕妇的保健问题。

婴幼儿阶段的教育,应顺其自然,以孩子的身体发育为主。

实践应先于理论,而身体的训练须在智力训练之前,亚里士多德主张应使孩子得到良好的营养和适当的锻炼。

婴幼儿的体育活动很重要,可以帮他们做一些适合自身的活动进行锻炼。

他同时指出,幼儿的锻炼要适度,应该是循序渐进的,防止他们过度疲劳。

从出生到五岁这一阶段,亚里士多德反对儿童进行课业学习或强迫的劳作,以便面对他们的身心发育产生消极的影响。

既然在教育方面习惯先于理性,身体先于思想,由此,显然预先应把儿童交给体育教师,这些人能造就儿童的体质和教给他们身体方面的本领。

身体训练,能保证青少年拥有良好的体魄与勇敢的精神。

体育教育可以通过简单的军事操练来进行。

但是他坚决主张体育训练要坚持适度原则,循序渐进,反对以竞技为目标的过度训练,如受训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孩子们的健康是受到损害的那些幼时曾经是胜利者的人们成人以后建树很少。

“运动员的体格对公民的正常品性以及健康和生育都没有什么好处,过于虚弱的体格同样不好,介于二者之间的体格最为适宜。

”7-14岁是少年儿童教育阶段。

这是一个学习、受教育的最关键时期,是奠定坚实基础的时期。

为使动物灵魂得到良好发展,所以,这一时期要把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具有德行的人,“德行就是中道,是对中间的命中”,“不论是从实体上说,还是从本质上说,德行都是中道,是最高善和极端的正确”。

德行是不足与过度的中间。

如勇敢在鲁莽与懦弱的中间;慷慨在浪费和吝音的中间等等。

这种德行就需要通过教育的手段来完成。

德育就是要培养人的伦理德行,做到“弃恶从善”,达到习惯的培养和形成。

亚里士多德认为能够培育德行最好的教育即是音乐,其次是绘画和雕刻。

亚里士多德主张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使学生养成“中庸”适度的道德品质。

例如公正、节制、勇敢等。

他认为道德的形成有三个因素:天性、习惯、理智。

其中习惯的养成起关键的作用,因此,进行道德习惯和道德活动的培养,是形成优良品质所不可缺少的。

14—21岁主要是对年轻人进行理智灵魂的培养。

这个阶段的教育以沉思活动为主,因为人的理性灵魂的特点就是思考、理解和判断,这些必须以足够的沉思为基础。

人们在闲暇中持续地沉思,可以领悟人生的幸福和真谛。

14-21岁的青年教育,这一阶段的教育重点就是发展理性,发展智慧,即知识与理性的训练。

主要是对年轻人进行理智灵魂的培养。

这个阶段的教育以沉思活动为主,因为人的理性灵魂的特点就是思考、理解和判断,这些必须以足够的沉思为基础。

人们在闲暇中持续地沉思,可以领悟人生的幸福和真谛。

智育的目的是充分开发人理性灵魂的功能,培养人的理性美德。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就是美德”,亚里士多德将其进一步升华到“求知是人类的本性”的高度。

使求知识、爱智慧内化为人的自觉意志。

根据他开办的吕克昂学园的学科设置如哲学、逻辑学等来进行推测,他的智育主要应该是加强对思辩科学与哲学的教育,开发人的理性灵魂,使其智慧和德行达到崇高和完美的境界。

③论音乐与文雅教育论音乐于文雅教育。

亚里士多德非常重视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是其和谐发展教育的核心,也是他所划分的情感教育阶段的主要内容。

他认为音乐是进行美育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智育的发展,更是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音乐没有功利性,给人以美的享受、道德的熏陶。

他认为,音乐是形成人的性格的一种重要的力量,它不但适宜于在少年时期学习,而且在各个年龄阶段都需要学习。

"幼年阶段学习音乐方面的知识,就可以鉴别音乐的美,并从中感到乐趣;少年时期学习音乐,有助于体格的锻炼,有助于学业成就的获得;青年时期学习音乐,是为了欣赏高尚的曲调和旋律。

因此,亚里士多德主张必须将音乐纳入教育计划之中。

与智育不同,智育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阅读、书写,乃至绘画的目的都是为了将来的实际效用,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而是为了在闲暇时供理智的享受。

音乐是自由和高贵的学科,可使人心灵娱乐,陶冶性情,且有助于理智的培养。

除了通过音乐来实施道德教育外,还有专门的道德训练。

“不能为了参加竞赛而刻苦进行技术训练,也不能追求惊奇和高超的表演……应以青少年达到能够欣赏高雅的旋律和节奏的水平为限。

”音乐教育以培育德行为主,因此所选的乐调应该是有助于培养良好品德的乐调。

绘画、雕刻教导他们能欣赏那些表现道德观念的绘画,加强他们对于道德的理解。

亚里士多德主张“文雅教育”。

他把学科分为实用和文雅两种,实用学科为实际生活服务,具有功利性,是不高尚的;文雅学科没有功利性,是专供闲暇和享受用的,是高尚的。

亚里士多德主张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使学生养成“中庸”适度的道德品质。

例如公正、节制、勇敢等。

他认为道德的形成有三个因素:天性、习惯、理智。

其中习惯的养成起关键的作用,因此,进行道德习惯和道德活动的培养,是形成优良品质所不可缺少的。

④灵魂说与和谐教育1.灵魂说亚里士多德认为,要按三个方面来规定灵魂,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相应于植物的、动物的和人的生命。

人的灵魂包含两部分,一是非理性灵魂;一是理性灵魂。

灵魂的主要功能是感觉和思考。

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如同一块空无所有的白板,它是感觉的接受器,感觉是灵魂感知外界事物的一种能力,灵魂借助于感觉器官而感知外界事物。

2.和谐教育以其灵魂说为基础,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和谐教育的思想。

与灵魂三个组成部分相对应的教育分别是: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

他指出,只有通过这种多方面的教育,儿童的身心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把这种和谐教育的思想与他提出的儿童年龄分期相结合,强调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顺序。

他认为,儿童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儿童成长的中心不同,因而教育的重点也有所区别。

0~7岁为第一个阶段。

7~14岁为第二个阶段。

14~21岁为第三个阶段。

这个阶段为理性教育阶段。

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教育应遵循儿童自然发展顺序的教育家。

他首次提出教育应“遵循自然”的原理。

⑤论自由教育在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提出的自由教育理论。

一个人仅仅把理性用来控制情感还是不够的,还应当追求更高级的东西,即自由思考的生活。

这种教育就是自由教育。

自由教育的对象是人的理性灵魂,人的理性灵魂的功能是沉思。

自由教育的实施,要想达到沉思的效果,需要两个基本条件:(1)闲暇;(2)自由学科。

沉思活动需要充分的闲暇。

闲暇并非无所事事,闲暇与沉思相联系。

沉思的活动也是一种有为的活动,他本身既有较高的严肃的价值。

自由学科是自由教育实施的另一个必备条件。

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学科,才是自由人应当学习的知识。

所谓自由学科,包括读写算、体操、哲学、音乐、绘画等。

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由教育是唯一适合自由人的教育,它的根本目的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自由教育以自由学科为基本内容,并且应避免机械的、专业化的训练。

⑥知识论与求知方法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类”的概念。

他认为尽管一切知识最初都是要通过感觉的,但感觉所获得的只是个别的,零碎的知识,只有把这些知识放到“类”里面去,才能够理解这些知识,才可以获得更高级的知识。

亚里士多德关于知识分“类”的思想在人类思想史和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类的观念不但独立,还有系统,它可以形成知识的系列和条理性;同时,分类的观念还提供了寻求知识的方法和条件,增强了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亚里士多德的求知方法主要有二,一是“下定义”法。

二是“三段论”法。

如:大前提:“凡人都是要死的”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结论:“所以苏格拉底要死”亚里士多德关于求知方法的思想,产生了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关于事物变化“目的因”的问题。

二是关于知识的“完备形式”问题。

三是关于知识层次的“划分”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知识都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一种是高级的知识,一种是低级的知识。

此外,亚里士多德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教育应有国家管理。

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他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重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