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二节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课件1浙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一生物会考复习课件必修2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高一生物会考复习课件必修2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⑴细胞中有 2 对同源染色体,它们 分别是 1和2、3 和4 ⑵哪几条是非同源染色体?
1和3、 1和4、2和3、 2和4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每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个染色单体,叫做 一个四分体。
⑶_1_个四分体含有 1 对同源染色体,含 有 条2染4色体, 条染4色单体,
个DNA分子。
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交换相应的片段。
123 4
部分交换
属于姐妹染色单体的是: 1和2 3和4
属于非姐妹染色单体的是: 1和3 1和4 2和3 2和4
一、减数分裂
(2)减数分裂过程: ①减数分裂Ⅰ
交换
四分体
赤道板
第 11 页
分离 自由组合
一、减数分裂
(2)减数分裂过程: ①减数分裂Ⅱ
2、过程: ①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②卵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 阻止其他精子进入 ③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 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父本
精子
2N 减数 N
分裂
母本
卵细胞
2N
N
受精作用 受精卵有丝分裂 个体
2N 细胞分化 2N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①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 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② 通过有性生殖,新一代继承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而通过无性生殖只 能继承单亲的遗传物质 ③ 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其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 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有利于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 ④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高中生物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 第二节 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教案(1)浙科版必修2-浙科版高一必修2生

高中生物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 第二节 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教案(1)浙科版必修2-浙科版高一必修2生

第二节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该部分内容是必修二的第二章节,是整个必修二部分的重点及难点部分。

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如下:根据基因和染色体在生殖过程〔配子形成和受精〕行为的一致性,推断出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在染色体上,及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用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可以圆满的解释孟德尔定律;等位基因杂形成配子时,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等位基因也会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由此表现出子代性状分离和自由组合。

本节教材在认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基础上,认识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

掌握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掌握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在此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任何生物〔除病毒〕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有共同的起源,自然界的生命可以说与我们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当善待生命,保护护生命,维系地球1.教学重点: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2.教学难点: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生殖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一致性。

PPT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的活动1通过PPT,给同学介绍科学史实,引入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学的活动1分析、回忆教师活动2介绍萨顿学说,发现染色体与孟德尔提出的基因的行为变化一致学生活动2 自己记录,学习教师活动3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基因的关系学的活动3教的活动4萨顿的假说,并没有实验证据支持,从而因此摩尔根的实验学的活动4 记录,学习教的活动5根据提供的资料,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分析摩尔根的实验(1)资料1 在20世纪初期,生物学家已经在一些昆虫的细胞里发现了性染色体。

(2)资料2 萨顿假说:基因可能在染色体上(1902-1903)(3)资料3:1910 年 5 月,摩尔根果蝇室的大群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对于这只后来在科学史上非常出名的昆虫,摩尔根使它与野生型红眼雌蝇交配而留下了后代。

学的活动5分析、回答教的活动6通过一步步分析,摩尔根得出结论:历史上第一位将基因〔白眼基因w)定位在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上的科学家,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高一生物课件(浙科版2019必修2)

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高一生物课件(浙科版2019必修2)

生产上要求根据早期雏鸡羽毛特征就可以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来,从 而做到多养母鸡,多得鸡蛋。请你设计一个杂交方案。
b
ZZ(同型)♂雄性 ZW型性别决定
ZW(异型)♀雌性
B
生产上要求根据早期雏鸡羽毛特征就可以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来,从 而做到多养母鸡,多得鸡蛋。请你设计一个杂交方案。
非芦花雄鸡
芦花雌鸡
亲代 ZbZb
由X染色体携带的隐性基因所表现的遗传方式称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例如,人 类的甲、乙型血友病,由于患者的血液中缺少凝血因子,在受伤出血后,血液不易凝 固而导致死亡。假设h为隐性血友病基因,H为显性的正常基因,已知h位于X染色体 上,记为Xh,而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而遗传
研究生物染色体的遗传和变异时,常常要涉 及染色体组型 。将某种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 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 构成的图像,称为该生物的染色体组型。它体现 了该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
染色体组型有种的特异性,因此可用来判断 生物的亲缘关系,也可以用于遗传病的诊断。
小资料 · 染色体组型
生物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
精子的类型决定了孩子的性别。由于两 种类型的精子数目相等,且与卵细胞结合的 机会均等,因此在人群中男女性别比总是接 近1∶1。
生物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
ZW型性别决定与XY型性别决定相反。属于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在雌性的 体细胞内,除了含有数对常染色体外,还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在雄性的体 细胞内,除了含有数对常染色体外,还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例如,家蚕体 细胞的染色体有28对,其中一对为性染色体,雌性为ZW型,雄性为ZZ型。鸟类 的性别决定也属于此类型。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精品课件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精品课件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
以断定Ⅰ1、Ⅱ1、Ⅲ2都是杂合子;如果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病,则Ⅰ1、Ⅱ1、Ⅱ4、Ⅲ2都是纯合子,Ⅰ2、Ⅱ3、Ⅲ1 都是杂合子;如果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1、Ⅲ2都 是杂合子;根据Ⅱ1(Ⅲ2)正常,Ⅲ1(Ⅱ3)患病可断定,该遗传病一 定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A.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 B.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 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答案:C
解析:由于存在女患者,所以可以断定该遗传病一定不是伴Y
染色体遗传病。如果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可


答案: (1) ⑪②⑤⑥ ①③⑦⑨④⑧⑩ (2)2 4 (3)⑤⑥ (4)①③⑦ (5)⑤⑥⑧⑩ 解析:图①中含4条染色体且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四分体);图②中含4条染色体,没有出现两两配对现象,处 于有丝分裂中期;图③中含4条染色体,四分体排列在赤道面 两侧,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④中 含2条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⑤中含8条染色体, 染色体移向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2.探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 体上
3.判断基因位于细胞核还是位于细胞质 (1)判断依据:细胞质遗传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子代性状与母 方相同。因此正、反交结果不相同,且子代性状始终与母方 相同。 (2)判断方法:设置正、反交杂交实验。 ①若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始终与母方相同,则为细胞质 遗传。 ②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为细胞核遗传。
答案:A
解析:由题干可知,突变型是显性性状,野生型是隐性性状;选 择隐性性状的雌鼠与显性性状的雄鼠杂交时,若后代雌鼠全 为显性性状,雄鼠全为隐性性状,则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 上;若后代雌、雄鼠中都有显性性状,则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 色体上。

高一下学期 浙科版 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 课件

高一下学期  浙科版 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 课件

分析摩尔根的果蝇颜色遗传实验
• 证据—果蝇的杂交实验(摩尔根) • 摩尔根假设:白眼基因(w)是隐性基因,
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 基因。雌果蝇为XX型,雄果蝇为XY型
分析摩尔根的果蝇颜色遗传实验
• 证据—果蝇的杂交实验(摩尔根) • 摩尔根假设:白眼基因(w)是隐性基因,
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 基因。雌果蝇为XX型,雄果蝇为XY型
第2章 染色体与遗传
第一节 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假说—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萨顿) • 1903年,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 发现:有一种蝗虫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生殖细胞中只有12条。 •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又具有了24条染色体。 • 蝗虫子代体细胞染色体的数目,与亲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样。 • 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按形态分,两两成对,共12对, • 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 萨顿立即想到了孟德尔假说的内容很相似, • 请你说说具体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F1雌雄交配
红眼果蝇
F2
白眼果蝇
红眼(雌 、雄)3:白眼(雄)1
分析摩尔根的果蝇颜色遗传实验
• 证据—果蝇的杂交实验(摩尔根)
1.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数目比例是3: 1,这是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2.根据摩尔根的假说,你能解释F2中雌、雄果 蝇的不同性状表现吗? 3.请设计一个测交实验来验证摩尔根的假说, 并预期测交实验的结果?
练习:
•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练习:
• 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X中+的X红w 眼雌蝇和亲代白眼雄绳进行杂交XwY

高中生物 4.1.2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课件 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 4.1.2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课件 浙科版必修2

4.在患有“成视网膜细胞瘤”的儿童体内,染色体缺失的情况
出现在所有细胞内,这说明染色体畸变
( )。
A.在视网膜细胞中发生
B.首先出现在视网膜细胞,然后延伸到其他细胞
C.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就出现
D.从父亲或母亲遗传下来
解析 染色体缺失的越早对生物体的影响就会越大,题干
中所述的情况是染色体缺失出现在了所有细胞内,要想所
随堂达标检测
A. a是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 B.b是染色体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 C.c是染色体着丝粒改变引起的 D.d是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引起的 思维导图:
随堂达标检测
深度剖析 染色体结构变异有4种: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 失;重复—染色体中增加了某一片段;倒位—染色体中某一片 段的位置颠倒了;易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接到了另一非同 源染色体上。按照以上原理,对照正常基因排列顺序可知: a是倒位,b为缺失,c为倒位,d为重复。
答案 B
随堂达标检测
1.染色体畸变:指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在 数目 和 结构 上发生的 变化。
2.染色体结构变异
(1)概念:是指染色体发生
后,在断裂处发生
而导致染色体结断构裂
的变异。
错误连接
不正常
随堂达标检测
(2)种类 ①缺失:染色体断片的 丢失 ,引起片段上所带的基因也随之丢 失的现象。 ②重复:染色体上 增加 了某个相同片段的现象。 ③倒位:一个染色体上的某个片段的正常排列顺序发 生 180°颠倒 的现象。 ④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 非同源染色体 上的现象。
随堂达标检测
基因重组的理解 (1)实质:在生物体有性生殖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
合。 (2)方式:有性生殖(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有

2.2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2

2.2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2
答案 A
[例 2] 如图是同种生物 4 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 A 对 a、B 对 b 为显性。选择其中两个个体作为亲本杂交,F1 中出现 4 种表型,6 种基因型。 请分析亲本是( )
A.图 1 和图 3 B.图 1 和图 4 C.图 2 和图 3 D.图 2 和图 4
解题分析 图 1 和图 3 个体杂交,F1 中出现 1 种表型,1 种基因型,A 错误;图 1 和图 4 个体杂交,F1 中出现 1 种表型,2 种基因型,B 错误;图 2 和图 3 个体杂交,F1 中出现 2 种表型,4 种基因型,C 错误;图 2 和图 4 杂 交,F1 中出现 4 种表型,6 种基因型,D 正确。
□20 雌

□21 雄

同源染色体
□22 4

常染色体
□23 3
对 (Ⅱ、Ⅲ、□24 Ⅳ
)
性染色体 同型,用□25 XX
表示 异型,用□26 XY
(3)实验方法:□27 假说—演绎法 。
表示
(4)研究过程
①实验现象——发现问题
P 红眼(♀)×白眼(♂)

F1□28 红眼
(♀、♂)
↓ F1 雌雄交配
解题分析 在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X+X+, A 错误;F2 白眼果蝇中只有雄性,雌性全为红眼,B 错误;亲本的基因型为 X+X+、XwY,F1 全为红眼果蝇,F2 出现性状分离,C 正确;由于控制果蝇 眼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故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 错误。
答案 C
从而证明了□54 基因在染色体上

染色体上,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内的所有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吗?
提示:(1)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而细胞质中的基因位 于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 DNA 上。

2-2-2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2

2-2-2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2
◎必修2 第2章 染色体与遗传
第2节
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
1
分离定律的实质: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3
分离定律的实质: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Aa
精原细胞
A Aa a
A A
aa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A A a a 精细胞
4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7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科学家:萨顿 方法:类比推理
分析摩尔根的果蝇眼色遗传实验
果蝇作为遗传学材料的优点 假说——演绎法的应用 摩尔根的贡献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可以解释孟德尔定律
分离定律的实质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8
1.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科学发现 过程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A.假说--演绎法 B.类比推理 C.实验法 D.模型构建法
2.某生物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假设每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各有一对等位基因,根据遗
传的染色体学说,从基因组成看,这种生物产生的配子有多少种类型( )
A. 4
B. 8
C. 16
D. 32
9

3.已知果蝇的体细胞内有4对同源染色体,根据萨顿的假说,关于该动物减数分裂 产生的配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果蝇的精子中含有成对的基因 B. 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一个基因 C. 果蝇的4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以同时来自父方,也可同时来自母方 D. 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10
5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Aa Bb
精原细胞
Aa Bb

2.2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2

 2.2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2
实验材料: 果蝇
优点?
个体小、 繁殖快、 生育力强
果蝇体长约3mm,在25℃时约12天就可繁殖一代,一只雌果 蝇一代能繁殖数百只。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一年才种植一代。
用一只牛奶瓶,放一些 捣烂的香蕉,就可以饲 养数百甚至上千只果蝇。
(一)果蝇作为遗传研究材料的优点:
个体小; 繁殖快; 生育力强、容易饲养
F1 红眼(雌、雄)
雌雄交配 F2
红眼(雌、雄) 3/4
白眼(雄) 1/4
3、演绎推理,验真假说
F1×隐性纯合子
选择哪种基因型个体进行测交才能得出该基因确实位于性染色体上
而不位于常染色体上?
F1 X+Xw × XwY
F1 X+Y × XwXw
配子 X+ Xw Xw Y
配子 X+ Y
Xw
F红2眼Xw雌+:X红眼X雄+:Y白X眼w雌X:w白X眼w雄Y=1:1:1F:12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解释
X+X XwY
红w眼雌:白眼雄=1:1
126 : 120 : 132 : 115
136 : 122
与演绎推理结果相符合
4.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摩尔根通过实验,将一个特定的基因(控制白眼的基因w)定 位在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上,从而用实验证明了:基 因在染色体上
1.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解释
利用蝗虫作为实验材料,通过类比推理法提 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基因在染色体上 1903年 萨顿
基因真的位于染色体上吗?
同时代的遗传学家摩尔根对孟德尔的遗传理论和萨顿的假说持 怀疑态度。
• 我难以相信萨顿毫无事实 •根据的臆测!
摩尔根

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2.2 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

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2.2 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

3.(2018·浙江4月选考真题)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 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 C.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D.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思考探究】 1.如图为某生物体细胞中的部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若只考虑图中出现的基 因(不出现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某同学写出了该生物体产生的配子AB、Ab、 aB、ab,该同学的写法科学吗?如果不科学,写出正确的结果。(科学思维)
提示:不科学,只能产生AB、ab两种配子。
2.为了便于区分果蝇的性别,现有白眼果蝇和红眼果蝇雌、雄若干只,请你设计 一次杂交实验依据眼色即可判断果蝇的性别,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思路。(科学探 究) 提示:选择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眼色即可判断其性别。红眼的 全为雌果蝇,白眼的全为雄果蝇。
3.内容: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_基__因__载__体__。
【问·答】 根据平行关系推理出的“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还需要验证吗?为什么? 提示:需要,因为推理得出的仅是假说还需要验证。
二、活动:分析摩尔根的果蝇眼色遗传实验 1.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个体小,_繁__殖__快__,_生__育__力__强__,容易饲养。 2.杂交实验过程:
【解题思维】解答本题的两个关键点:
【审答误区】本题常见错因: (1)不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不能正确判断基因所在的位置。 (2)不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而错判A与a,B与b可能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类题精练】 1.据图分析,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

新浙科版必修二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课件(33张)

新浙科版必修二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课件(33张)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预习反馈 1.判断正误 (1)控制种子形状的一对等位基因R和r在某对同源染色体上,F1基因 型为Rr,由于次级性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分离,F1植株产 生含R基因和r基因的两种配子。( × ) (2)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F1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使位 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发生分离。( √ ) (3)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 ) (4)性状的自由组合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 合。( √ ) (5)根据遗传的染色体学说,F1的基因型为RrYy,在中期Ⅰ,非同源染 色体有两种组合方式,雌、雄配子都各有RY、ry两种基因型,它们 的比例为1∶1。( × )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预习反馈 1.判断正误 (1)1903年,孟德尔发现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 有着平行的关系。( × ) (2)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认为形成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存在自由组 合现象。( × ) (3)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均成对存在。( √ ) (4)根据基因的行为与染色体行为的一致性,科学家提出了细胞核内 的染色体肯定是基因载体的学说。( × ) (5)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圆满解释了孟德尔定律,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 孟德尔定律的重要意义。( √ )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归纳提升 1.相同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辨析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1)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如图 中A和A就叫相同基因。 (2)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图 中B和b、C和c、D和d就是等位基因。 (3)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 上的非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A和D;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 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A和b。

第二节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精品课件(浙科版2019必修2)

第二节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精品课件(浙科版2019必修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
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 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可以解释孟德尔定律
基因分离定律
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可以解释孟德尔定律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可以解释孟德尔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
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 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一、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据——摩尔根果蝇实验
果蝇的眼色遗传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符合。 F1全为红眼;F2 红:白≈3:1。
判断果蝇眼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红色对白色为显性。
果蝇眼色的遗传有何特殊之处? F2中白眼果蝇均为雄性。 果蝇眼色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一、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果蝇的性染色体与性别
实验3: 野生红眼(♂) × 白眼(♀) XWY 或 XWYW
一、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任务三:设计实验验证摩尔根的假说(2)
实验1:P F1红眼(♀) × 白眼(♂)
XWXw
XwY
配子 XW Xw
Xw
Y
F1 XWXw XwXw
红眼(♀) 白眼(♀)
XWY XwY
红眼(♂) 白眼(♂)
一、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任务三:设计实验验证摩尔根的假说(2)
实验2:P F1红眼(♂) × 白眼(♀)
XWY
XwXw
配子 XW
Y
Xw
F1

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高一生物优质精讲课件(浙科版2019必修2)

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高一生物优质精讲课件(浙科版2019必修2)

测交 亲本
XWXw × XwY
红眼雌果蝇
白眼雄果蝇
XwXw × XWY
白眼雌果蝇
红眼雄果蝇
测交 XWXw XwXw XWY XwY
子代 红眼雌 白眼雌 红眼雄 白眼雄 雌:雄 = 1:1 红:白 = 1:1
子代 XWXw
红眼雌
XwY
白眼雄
雌果蝇均为红色 雄果蝇均为白色
分析摩尔根的果蝇眼色遗传实验
摩尔根的测交实验结果与他的理论预期结果完全相符,这表明果蝇的白眼 性状遗传确实与性别有关,而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确实位于性染色体上。摩 尔根对果蝇伴性遗传的研究,又一次证实了孟德尔定律的正确性,同时他也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将一个特定基因——白眼基因 (w),定位在一条特定 染色体——X染色体上的科学家。摩尔根为发展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做出了卓 越的贡献。
第 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 第二节 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
横向比较一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 以及孟德尔遗传定律中基因的传递规律,不难发 现: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可以对应着等位基因彼 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可以对应着非 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上述染色体的行为与基因 的行为步调如此统一,这是一种巧合吗?许多科 学家也对这些现象有着极大兴趣,他们是如何探 索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的?
分析摩尔根的果蝇眼色遗传实验
讨论 ➢ 1. 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数目比例是 3∶1,这是否
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 2. 根据摩尔根的假说,你能解释F2中雌、雄果蝇的不同
性状表现吗?
➢ 3. 请设计一个测交实验来验证摩尔根的假说,并预期测交实验的结果。
用F1的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进行测交实验;再选其中的白眼雌果蝇 与红眼雄果蝇交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配子 F1 配子
F1配子 YR yR Yr yr
YY
yy
RR
×
rr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Y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R
yr
y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Yr Rr
Yy Rr
YY Yy rr rr
Yy Rr
黄色圆粒
yr
Yy Rr
yy Rr
Yy yy
rr
rr
性状表现:9:3:3:1
)过程中,因为
( 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其上的等位基因也 )随之分离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 非等位 )基因在( 减I后期
)过程中,因为
( 同源染色体的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也
随之自由组合
小练习
1.某生物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假设每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各有一对等位基因,
根据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从基因组成看,这种生物产生的配子有多少种类型?
遗传学从个体--
--分子水平研究
Weismann 1890
Boveri
1865
1902----1903
Griffith 1928 1910
1942
Watson Crick 1953 1988
Mendel
Sutton
细胞
Morgan
Mulis
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 (Walter Stanborough Sutton, 1877-916)在研究蝗虫精子和卵 细胞形成的过程中发现,孟德 尔假设的遗传因子,即基因分 离和组合的行为与减数分裂中 染色体的行为之间存在着平行 关系。
资料2 萨顿假说:基因可能在染色体上(1902-1903)
Dd
D
d
看得见 染色体
看不见 基因
《摘自Mechanisim of Heredity by T.H. Morgan 》
资料3:1910 年 5 月,摩尔根果蝇室的大群野生型红眼果蝇中
出现了
,对于这只后来在科学史上非常出名的
昆虫,摩尔根使
而留下了后代。
历史上第一位将基因(白眼基因w) 在一条特定的染色体 (X染色体)上的科学家,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作出了卓越的 贡献。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可以解释孟德尔定律
P: 紫花(CC)
X 白花 (cc)
配子: F1: 配子:
C Cc(紫花)
Cc
c
X Cc(紫花) 分离定律
Cc
F2:
CC
Cc
Cc
cc
基因型 表现型
CC:Cc:cc = 1:2:1 紫色:白色 = 3:1
请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三:摩尔根将上述测交实验所得的白眼雌蝇和一个 毫无血缘关系的纯种红眼雄蝇杂交。
摩尔根的假说演绎法



相 符 , 表 明 :
的 实 验 结 果 与







Morgan
1. 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确实与性别有关,而且控 制该性状的基因确实位于性染色体上。
2. 又一次证明了Mendel 定律的正确性
萨顿假说---类比推理法
萨顿提出了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载体的假说,即遗传的染色体学说(the chromosome theory of inheritance), 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圆满的解释了孟德尔遗传定律, 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孟德尔定律的重要意义,但是该假说没有得到实验证据的支持。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为XX型,雄果蝇
为XY型
P
红眼
×
白眼
XAXA
XaY
配子
X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Xa
Y
F1
红眼 XAXa
×
XAY 红眼
配子
1/2XA
1/2Y
1/2XA 红眼1/4XAXA 红眼1/4XAY
F2
1/2Xa
红眼1/4XA Xa 白眼1/4XaY
摩尔根(Morgan)回交实验(实验二):将实验一所得
F1中的
和亲代白眼雄绳进行杂交
项目
体细胞中存在形式 配子中数目 杂交过程;形成配子、 受精过程 体细胞中来源
在配子形成时
基因
染色体
摩尔根与果蝇
的假
说没有得到实验证
据的支持,而美国
遗传学家

工作正好填补了这
一空白
实验材料---果蝇
资料1 在20世纪初期 , 生物学家已经在一些昆虫的细胞 里发现了性染色体。
非同源区段


同源区段
I与控制棒状眼的显性基因B精密连锁(不会发生交叉互换)。带有I的杂合
体棒状眼果蝇(如图所示)有重要的遗传研究价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类型果蝇在杂交实验中可以作为父本或母本 I
B. 该果蝇与正常眼果蝇杂交后代中棒状眼占1/3 B
b
C. 该果蝇的致死突变进来源于亲代的父本
D. 该果蝇可以产生4种基因型各不相同的配子
♀♂
F1
红眼(雌、雄)
F1雌雄交配
红眼果蝇
F2
白眼果蝇
红眼(雌 、雄)3:白眼(雄)1
1. 得出结论: 整个实验现象 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皆大欢喜?No
2. 仍有质疑?为什么白眼果蝇全部是雄蝇?
白眼果蝇
摩尔根假设:白
眼基因(a)是隐
性基因,位于X染
XAXA
XaY
色体上,而Y染色
体上没有它的等
位基因。雌果蝇
浙科2019版必修2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 第二节 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
1902年,有两位科学家发现细 胞核内染色体的传递方式与 “遗传因子”的传递方式有着平 行的关系,于是提出了“遗传 因子”(即基因)位于染色体 的假设,其后,摩尔根 (T.H.Morgan,1866-1945)还 假定基因也存在于性染色体上, 这个假设圆满地解释了果蝇伴 性遗传现象。
YR yR Yr yr 基因型共9种:4种纯合子各1/16, 1种双杂合子4/16,4种单杂合子各2/16
基因在染色体上
果蝇某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 现代分子技术将基因定位在在染色体上
1 2 34
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 等位基因 非等位基因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
( 等位或等对)基因在( 减I后期
A. 4
B. 8
C. 16
D. 32
A
2.某植株进行自花授粉时,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是Ab:aB:AB:ab=3:3:2:2,那
么该植株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在A/a、B/b之间交叉互换的原始生殖细胞
的百分比是( B )
A. 20%
B. 40%
C.60%
D. 80%
3. 果蝇X染色体上存在隐性致死基因I,Y染色体上不存在控制该性状的基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