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生态学重点
社会学理论知识:生态和环境社会学——生态学、土地和资源
社会学理论知识:生态和环境社会学——生态学、土地和资源生态和环境社会学是一门有关于人类与其生活空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包括生态学、土地和资源等诸多方面的研究。
它旨在探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将重点探讨生态学、土地和资源相关的研究内容及其对社会学理论的贡献。
生态学是生态和环境社会学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
它研究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化等方面。
近年来,生态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主要是因为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生态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期,当时研究生态的主要目的是探究自然界的神秘之处。
但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环境问题的越来越高的关注度,生态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日益重要的科学。
生态学的建立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学的应用范围涉及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城市生态学等领域,这些研究对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和自然资源管理非常重要。
土地和资源的研究也是生态和环境社会学中的重要内容。
人类对土地和资源的需求将导致环境的不可逆转破坏。
因此,土地和资源的研究成为了理解生态和环境的标准之一。
土地和资源的研究范围涉及土地的利用和管理、水资源的管理、矿产资源利用等。
土地的利用和管理涉及土地规划、土地保护、土地利用权的分配、土地使用改变等。
水资源管理研究涉及水生态系统的保护、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水环境污染等。
矿产资源利用的研究与对石油、天然气、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的勘探开发与加工等相关。
土地和资源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国土、自然资源和人口之间的多维联系,以便更好地了解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
此外,土地和资源研究还有助于寻找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从而更好地适应资源开发的需求和生态保护的要求。
生态和环境的社会学主要贡献是探讨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人类社会在环境问题方面的表现和决策影响。
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展望
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成为了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土地科学研究,作为深入理解和解决土地资源问题的关键,其进展对于推动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评述近年来土地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进展,包括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土地政策与制度等方面,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了解土地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本文还将对未来的土地科学研究进行展望,探讨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挑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进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当前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监测技术方面,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监测精度。
这些技术能够获取更为详细的地表信息,为准确识别土地利用类型和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时间序列的遥感数据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捕捉到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变化过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驱动机制。
在研究方法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逐渐从简单的分类和变化检测转向更为复杂的模型模拟和预测。
例如,基于元胞自动机(CA)和马尔科夫链(Markov)等数学模型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模拟和预测。
这些方法能够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依据。
在研究领域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已经从单一的地理学研究拓展到生态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丰富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研究内容,也提高了我们对这一复杂问题的认识水平。
然而,尽管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生态学重点名词解释
生态学重点名词解释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它关注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化。
以下是几个生态学中常用的重点名词的解释:1.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指的是特定地理范围内的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
它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要素构成,包括物种、栖息地、水、土壤、气候等。
2. 种群(population):种群是同一物种在特定地理范围内的个体群体。
种群研究关注个体数量、密度、出生率、死亡率等因素,以及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
3. 群落(community):群落由不同物种组成,共同栖息在相同地域内。
群落研究关注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依赖以及生物多样性等问题。
4.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层面的多样性。
它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对维持生命的持续演化和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5.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活方式。
它包括物种的食物来源、栖息地要求、生活习性等,与其他物种形成互补或相互竞争的关系。
6. 演替(succession):演替是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群或群落的连续变化过程,从原始状态到相对稳定的高级群落。
演替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它们是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和再生的重要过程。
7. 捕食者-被捕食者关系(predator-prey relationship):捕食者-被捕食者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捕食者以其他物种为食物,被捕食者则被捕食者捕食。
这种关系是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能量和物质的转移方式,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8.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生态足迹是衡量个体、群体或国家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和影响程度的指标。
它包括个体或群体对土地、水资源、能源和生态系统的负荷量,可以用来评估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
土地生态学
土地生态学1.土地的含义: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上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的种种结果。
2.土地的重要功能:①生物栖息和支撑功能②植物生产和生物养育功能③环境净化和修复功能④地球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循环功能⑤生态环境变迁和历史记载功能3.生态学定义:即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4.土地生态学的概念:土地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组成与特征、结构与功能、发展与演替、优化利用与调控机制的学科。
5.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①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于演替②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③土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机理与修复途径④土地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与可持续利用及管理⑤土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和工程技术应用。
6.土地生态学的特点:①空间的地域性②时间的动态性③对象的宏观性④问题的综合性⑤方法的多样性。
7.土地生态伦理研究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①土地利用或资源配置必须兼顾代内均等和代际均等(代内均等:即当每一个社会成员应该而而且有责任使人们拥有同等的权利开发、利用和占用土地资源)(代际均等:我们子孙后代与我们当代人具有同等的权利享受土地资源的收益和福利,拥有安全和舒适的土地生态环境)②人类对土地的监看有一种责任感,对土地生态系统中的个体,也对土地生态系统本身负有道德义务。
8.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组分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并具有一定功能的统一整体。
9.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组分。
10.土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土地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土地上无生命体与同一地域范围内的生命体之间,形成的一个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有机综合体。
11.土地生态系统的性质:①复杂性②层次性和高维性③土地生态系统中个子系统关联的复杂性④土地生态系统的不确定性⑤土地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和动态性⑥土地生态系统的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12.土地生态系统的分类:①按照土地生态系统的大小可以将土地生态系统分为小区域、中等区域、大区域、全球区域②按照土地生态系统的用途,可将土地生态系统划分为农用地生态系统、建设用地生态系统、和未利用生态系统三个大的类型。
土壤生态学研究前沿与热点
土壤生态学研究前沿与热点1、大尺度土壤微生物地理分布格局研究近年来,大尺度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研究备受重视,全球尺度上土壤细菌和真菌、线虫、蚯蚓和原生动物的生物地理学研究陆续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
这些开创性的研究在宏观层面揭示了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全球分布格局,探讨了土壤生物群落构建的机制及其潜在的功能特征。
例如,全球尺度土壤生物地理学研究发现,细菌和蚯蚓的物种丰富度往往在中纬度地区达到峰值,而线虫则在高纬度地区的丰度最高,表现出与地上动植物分布相异的模式。
进一步的群落构建机制研究发现,在全球尺度上土壤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群落的构建主要受土壤pH值和降水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土壤动物(蚯蚓/原生生物)则主要受到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影响。
未来这一研究方向需要考虑更多不同的土壤生物类群,以及土壤生物的不同功能属性,才能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连接起来,进而更好地预测全球变化情形下土壤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的演变规律。
2、土壤生物互作与土壤食物网土壤生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物种间的共生、竞争和捕食等作用构成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共同参与土壤生态过程。
例如,通过对微生物群落的定向调控,研究人员发现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土壤生物之间还可以通过由捕食关系建立起来的土壤食物网影响土壤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最新的研究发现土壤原生动物在低温下对细菌和真菌的捕食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CO2的释放;类似的,基于弃耕土地自然恢复过程的研究发现,土壤食物网复杂度的升高伴随着土壤养分循环和碳吸收效率的提高。
此外,土壤原生动物还可以通过对植物根际细菌和真菌的捕食作用广泛参与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的构建,从而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例如,Jiang等研究发现,土壤原生动物和线虫可以通过食物网的捕食作用影响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群落组成和生物量从而影响地上植物的生产力。
这些研究都强烈暗示着土壤食物网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中的关键作用,而这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
生态学与土地资源管理
生态学与土地资源管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而土地资源管理则是对土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进行规划与管理的过程。
生态学和土地资源管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首先,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生态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这些研究成果可以用于评估土地资源的生态价值,为土地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生态学的调查与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一片土地上的植被类型、物种组成、生境特点以及生物多样性等信息,从而为土地的管理提供一些具体的指导方针。
其次,土地资源管理对于生态学的发展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土地资源管理旨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通过对土地资源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完整性,从而促进了生态学的发展。
例如,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农业用地,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农业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维护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此外,生态学和土地资源管理还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
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持,而土地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通过保护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例如,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土地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同时,生态学的研究也可以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然而,生态学和土地资源管理之间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生态学的研究地域和尺度要与土地资源管理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才能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和方案。
其次,土地资源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需要实现各种利益之间的平衡,这对于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土地资源管理也需要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例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以更好地评估和管理土地资源。
最新土地生态学知识点
土地生态学知识点一、绪论1. 土地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一般原理, 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价值流等的相互作用和转化, 开展土地利用优化与调控的学科。
其任务有两点:一是应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二是揭示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过程中的生态规律。
2. 土地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土地上无生命体(环境条件)与同一地域范围内的生命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之间,形成的一个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有机综合体。
土地生态系统与土地相比,更侧重土地单元中的物质能量流动与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土地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相比,更侧重于立地条件与利用方式的空间异质性.3. 土地生态学的产生背景与应用领域(了解当今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二~五、生态学基础(一)1. 1935年,英国植物生态学家 A.G.Tansley爵士(1871-1955)首先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区域内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有机整体2.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借助于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实现的。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显著的特点: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沿着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的顺序逐级被减少;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一方向,不可逆过程。
3. 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愈复杂,生态系统愈稳定。
4. 生态系统从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固定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再回归于环境中,这种生物之间、生态系统之间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及其在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之间以及生物间的流动和交换称为物质循环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5. 根据物质循环路线和周期长短的不同,可将循环分为:生物小循环与地球化学大循环.6. 生物小循环与地球化学大循环之间的差异是什么?生物小循环是在一个具体的范围内进行,以生物为主体与环境之间进行迅速的交换,流速快、周期短。
地球化学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相比较,有范围大、周期长、影响面广等特点。
土地生态学进展研究及存在问题
管护和 生 态管 护 的 国际发展 趋 势 的强烈 需求 : 是 土地 生 态学研 究的 重点 是 土地 生 态补偿 和 土地 生 态评 二
个 土 地 利 用 单 元 内 部 生 物 跟 生 物 之 间 的 关 系 陈 利 项 将 土 地 生 态 学 研 究 的
一
关 于土 地 生态 研 究对 象 的 问题 . 第 种 观 点 认 为 土 地 生 态 学 的 研 究 对 象 是 “ 地 生 态 系 统 ” 第 二 种 观 点 认 为 土 土
地 资源 学 等 . 不 是单 独 研究 生 态 系统 而
的 服 务 功 能
32 研 究 对 象 .
造面 积 、 态 系统 中氮 流 量 、 气 中二 生 大 氧化碳 都 大 幅度增 加 . 世界 2 %的珊 瑚 0
礁 丧 失 . 种 灭 绝 速 度 加 快 。第 二 , 变 物 改 生 态 系 统 对 人 类 福 祉 和 经 济 发 展 带 来
土 地学 科 “ 地生 态学 ” 支 的产生 。二 土 分 认 为 土 地 生 态 学 不 应 该 放 在 土 地 科 学
下 面 。 次 低 了 ; 放 在 土地 生 态 学 下 层 应 面 . 样 它 指 导 的基 础性 强 一些 。三认 这 为 土 地 生 态 学 根 本 不 存 在 或 者 没 必 要 存 在 . 在 提 的土 地 生态 学 主要 基 于社 现
一
会 或 学 术 的需 求 .社 会 发 展 到 这 个 阶 段 . 土 地 在 生态 环 境服 务 和生 态 服务 对 这 一块 要 求较 大 . 际上 要研 究 生 态系 实 统 对 土地 的需 求 . 须将 它 与 土地 的其 必
土地生态学
土地生态学
土地生态学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门关系土地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
它以研究土地的资源性质、使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研究土地资源和人类行为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统一理论体系。
土地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涉及到土地本身及其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晶以及社会经济活动和有机生体互动等。
它关注土地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和功能等统一性,侧重其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土地生态学关注土地资源的利用、发展和保护,建立土地资源的利用和调控的完善理论体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它研究土地生态发展所需要的土地资源供给和利用模式,旨在构建人类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模式,并就土地生态系统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土地负荷,提出合理的具体管理措施,既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又深刻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可以更好地加快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此外,现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程度也不断增加,
土地生态学需要提出解决方案,实现人类与自然资源的有效融合利用,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持续破坏。
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
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具体包含下列几方面的含义: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是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的复合界面。
3)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如土地适宜性等)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地在其长期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各种要素以不同形式,从不同的侧面,按不同程度,独立地或综合影响着土地的综合特征。
4)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对土地的各种利用和改造的结果,如农地、道路、居民点等等。
土地与土壤: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含土壤。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当土壤一旦被利用,即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时,则必需同时考虑气候、地形、水文等组成土地的诸要素,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因地制宜利用土壤,这个时候的土壤实际上已经以土地的形式发生作用。
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的能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它是在特定的管理制度下,对某种(或一系列)用途的生产能力。
土地与国土:国土系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区域,广义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由此可见,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
2、土地资源的概念“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土地利用与生态学的关系
土地利用与生态学的关系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土地是最为基础和宝贵的资源之一。
而土地利用,作为人类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活动,与生态学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紧密而复杂的关系。
从最直观的层面来看,土地利用方式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比如,将一片土地开垦为农田用于种植庄稼,这一过程会改变原有的植被覆盖,减少生物多样性。
原本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各种野生植物可能会消失,依赖这些植物生存的动物也会失去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
城市的建设和扩张会大量占用土地,导致自然生态系统被分割和破碎化。
道路、建筑物的建设使得动物的迁徙通道受阻,生态过程受到干扰。
而森林的砍伐可能会引发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因为森林在维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旦遭到破坏,其生态服务功能将大打折扣。
从生态过程的角度来分析,土地利用的变化会影响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例如,农业用地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可能会随着雨水冲刷进入河流和地下水,造成水体污染,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还可能导致土壤中碳、氮等元素的循环发生变化,进而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在水资源方面,土地利用与生态的关系同样密切。
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如过度的放牧或者大规模的城市化,可能会降低土地的蓄水能力,导致水资源短缺。
而在一些地区,大规模的水库建设和水资源调配,虽然满足了人类的用水需求,但也可能对河流生态系统的流量、水质和生物群落造成负面影响。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力也与土地利用息息相关。
当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在一定限度内时,生态系统往往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恢复平衡。
但如果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受阈值,就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且恢复起来极为困难。
此外,土地利用规划在保护生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应当充分考虑生态因素,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野生动植物保留足够的生存空间,建立生态廊道以促进物种的交流和基因的流动。
土地生态学与人类健康
案例名称:中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案例简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通过实施严 格的生态保护措施,成功保护了土地生态,为人类健康提供了保障。
土地退化导致人类健康问题的案例
添加标题
案例名称:湖南省洞 庭湖区土地退化与血
吸虫病传播
添加标题
案例简介:洞庭湖区 由于土地退化,水文 条件发生变化,为血 吸虫的滋生提供了条 件,导致当地居民感 染血吸虫病,对当地 居民的健康造成了严
06 未 来 展 望
Part One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土地生态学的概念
土地生态学的定义
土地生态学是 一门研究土地 及其与人类相 互作用的科学。
它旨在了解土 地系统的生态 过程、功能和
可持续性。
土地生态学关 注土地资源的 保护、恢复和 可持续利用。
它为人类健康 和福祉提供基 础,并促进可
城市化进程:城市扩张和建设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增加,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破坏。
土地利用变化:农业、林业等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土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如何在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同时保护土地生态系统,实现可 持续发展。
未来人类健康影响食物和水资源安全
重影响。
添加标题
案例分析:该案例揭 示了土地退化与人类 健康之间的联系,表 明土地生态环境的恶 化不仅影响生态平衡, 还会对人类的健康产 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添加标题
案例结论:土地退化 是导致人类健康问题 的一个重要因素,需 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 保护土地生态环境, 以保障人类的健康。
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实践案例
密切关系。
土地生态学复习资料
土地生态学复习资料其次章1.土地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包括:系统论与整体论、生态系统平衡及其调控理论、资源经济-生态协调轮、渗透理论、等级理论、地域分异逻辑、生态动力源-汇理论、土地利用与管理生态系统原理等。
2.生态平衡:一个生态系统能够长久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性,例如,组成成分和数量比例持久地没有显然地变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临近相等,这种状态叫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的调整主要通过系统的反抗力、恢复力、自治力和稳态机制来实现。
3.生态-经济协调论:(为什么要遵循这里理论)4.地域分异逻辑分类:地带性:水平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小气候、小环境影响(月牙泉、沙漠的小绿洲)5.生态动力源包括:自然生态动力源:太阳辐射能、重力、养分力和动植物力人类活动生态动力源:土地开垦、植树造林、施肥、用农药第三章1.土地生态讨论的办法与技术思路:1)系统讨论思路;2)“黑箱”与“白箱”技术思路;3)“灰箱”技术思路;4)精确与含糊技术思路;5)实证分析与规范讨论技术思路;6)土地生态学的技术系统框架。
(要知道什么是黑箱、白箱)2.数据猎取办法:1)实(试)验讨论;2)实地考察与调查;3)定位观测;4)是滴勘测与遥感技术;5)其他猎取技术。
3.数据处理分析与决策技术系统1)分析评价与预测技术;2)规划设计与计划优选;3)计划实施的动态监测与信息反馈。
4.自然与工程科学调控技术系统1)物理工程技术:a.土地污染问题,可采纳客土法、污染源控制、污染物堵截法和热处理法、稀释、淋洗等技术来控制和解决。
b.水土流失问题,可通过修梯田、水平沟、淤地坝等物理工程技术来控制和解决。
c.土地风沙问题,以一定的宽度和面积为单元,可通过修防风设施、堵沙设施等物理工程技术措施来控制或解决。
2)生物工程技术:用生物的汲取、降解、吸附、拦截等功能来防治土地污染和水土流失。
3)农艺技术:污染的土壤,可通过筛选、种植能分解污染物且非食用的植物来防治土地污染;对于水土流失,可通过免耕笼罩,等高条带种植、增施有机肥等农艺技术措施来防治水土流失。
土地生态学
名词:1土地生态学: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价值流等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开展土地利用优化与调控的学科。
2生态系统: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3次级生产:生产系统中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有机的生产,及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所制造的有机物质和储存的能量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转化自身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4生物多样性: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5遗传多样性:所以生物个体中所包含的各种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的总和。
6景观多样性:景观单元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反映景观的复杂程度。
7生态过程:各物种之间以及物种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8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协调,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结构与功能在较长时间内处于稳定状态。
9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作为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系统,在系统内通过一系列的反馈作用,对外界的干扰进行内部结构与功能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的能力。
10生态危机:由于人类盲目活动而导致局部地区生态系统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失衡,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11土地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土地上无生命体与同一地域范围内的生命体之间,形成的一个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有机综合体。
12土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干扰条件下土地生态系统的不同反应,既生态系统的恢复性和抗性。
13土地生态分类:以土地生态系统的特性、土地生态系统的演变特性、人类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入侵程度和利用保护手段等为标准,以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差异为依据,按系统内各组分要素在空间上组合特点划分不同的土地生态系统类型。
14景观生态分类:从生态学的角度,采用生态学的方法对景观进行分类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我改善、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5土地生态景观分类:以景观为分类标准,按照土地镶嵌的特性,采取临近单元逐渐合并的方式进行土地生态系统分类。
土地生态学
土地生态学第一章:土地生态学导论名词解释:1、土地生态学:土地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特性、结构与功能、发展与演替、优化利用与调控机制的科学。
填空题:1、中国土地生态学的发展历程:1)空间的地域性;2)时间的动态性;3)对象的宏观性;4)问题的综合性;5)方法的多样性:a)从思维方式来看,土地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规范分析、实证分析、行为分析和结构分析方法四大类;b)从总体上看,可分为定性、定量、定位和定序方法四大类。
3、土地生态学的学科体系:1)土地生态类型(学); 2)土地生态评价(学);3)土地生态规划设计(学); 4)土地生态修复与整治(学);5)土地生态工程(学); 6)土地生态管理(学);7)土地生态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a)土地利用或资源配置必须兼顾代内均等和代际均等;b)人类对土地健康有一种责任感,对土地生态系统中的个体和土地生态系统本身负有道德义务。
8)土地生态经济(学):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经济有效性与生态安全性的协调和统一。
4、土地生态学的基本任务:1)应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土地的评价、规划、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2)揭示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过程中的生态规律;3)阐明土地生态系统形成和演化及其与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相互关系。
问答题:1、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级各类土地生态系统。
主要是对各级各类土地生态系统内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利用管理进行不同层次的综合研究。
2)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a)土地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研究;b)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研究(动态的过程);c)土地生态系统退化机理与修复途径研究;d)土地生态系统调控机制与可持续利用及管理研究;e)土地生态系统研究方法和工程技术应用研究。
2、土地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与土地学的相互关系:土地生态学是土地学和生态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土壤生态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土壤生态学的概念: 土壤生态学是以土壤生物为中心,研究土壤生物间以及土壤生物和土壤非生命环境间相互作用,揭示土壤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土壤生态学是土壤学、生态学、地理学以及环境科学相互交叉渗透的一门具有广泛研究领域的新兴学科,它是以土壤为中心,研究土壤生物间、土壤生物与土壤非生命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土壤生物群落与土壤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间的能流、物流和信息流,以揭示土壤生物群落结构、功能,认识复杂的土壤形成过程,并应用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方法,重视与社会环境相结合,为土壤生产力永续利用服务。
土壤生态学研究体系:土壤生态学根据研究目的可划分为理论土壤生态学和应用土壤生态学。
. 土壤生态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可划分为:土壤生物个体生态学、土壤生物群体和群落生态学、土壤生态系统生态学。
. 土壤生态学根据研究对象性质可划分为森林土壤生态学、草原土壤生态学、农田土壤生态学、湿地土壤生态学、污染土壤生态学等。
土壤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土壤生态学把土壤、生物、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看待,它的研究对象是土壤生态系统。
2、主要研究土壤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规律和最佳调控途径,以保护土壤功能持续利用。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土壤生态系统的特性。
包括土壤生态系统的位置、边界、特点与本质。
2、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研究土壤生态系统结构的合理性、组分特征、组分在不同组织水平中相互关系的规律,确定优化的土壤生态系统结构,达到系统的动态平衡。
3、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包括营养物质循环和水分循环,它们左右土壤生产力的高低,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并可以以此指导农业生产。
4、土壤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
研究能量转换过程、机理、提高能量利用率的途径。
5、土壤生态系统的生物学效应。
研究土壤生物种类、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等。
6、土壤污染与修复7、土壤生态系统调控、土壤生态系统的评价、土壤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土壤生态系统的退化与恢复、土壤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土壤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土壤生态学的应用:1、土壤生态系统评价:通过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与评价,为解决土壤资源存在的问题和区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土地生态学:土地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组成与特性、结构与功能、发展与演替、优化利用与调控机制的学科。
2、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土地生态系统的行成与演替2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3土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机理与修复途径4土地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与可持续利用及管理5土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和工程技术应用。
3、土地生态学特点:1空间的地域性2时间的动态性3对象的宏观4问题的综合性5方法的多样性
4、渗透理论在土地上生态学中的应用:
1某一生物或物种与土地生态环境的渗透、融合。
2某一社会经济活动与土地生态环境的相互渗透融合3不同生物与物种与土地生态环境的融合4不同土地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5、生态系统原理:主要包括时间原理、物种原理、位置原理、干扰原理、景观原理
6、干扰原理:干扰的类型、强度和持续时间,形成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特征;干扰
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受它们的强度、持续时间、频率、发生时间和空间效果的限制。
7、干扰原理对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主要作用体现:
1改变自然干扰机制或可诱发新干扰的土地利用变化有可能引起物种的多度和分布、群里组成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2土地管理者和规划者应该知道自然界中干扰存在的普遍性,高强度、低频率的干扰3基于生态系统具有时空动态性的理解,土地利用政策应与干扰所诱发的变化一起考虑4自然存在的干扰可以为土地利用实践提供一种建立于干扰基础之上的模式5人类居住对易于干扰景观的连续扩张将很可能导致人文价值取向与自然干扰机制维护之间对于是否有必要保留这些景观的冲突。
7、景观原理:生境或生态系统的空间排列组合构成了景观,所有生态系统过程至少会部分地响应这种景观模式。
8、景观原理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主要作用体现:
1土地覆被类型的大小、形状与空间关系,影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2斑块的边缘和内部生境的数量,随着随着斑块的大小而改变生境的连接可以使一些区域易达到别的区域或不易达到别的区域。
4一个地方的生态动态变化起因既可以通过周边景观的属性来说明也可以用临近场所的特征去解释。
5一个生境斑块的生态重要性也许比其他空间范围暗示的要大。
9、3S技术: GIS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发展与演替分析、空间与布局合理性分析、优化利用与调控研究以及土地生态评价、规划、设计等工作中均可应用gis、RS遥感信息技术:在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植被覆盖等土地生态问题和环境建设状况调查中有广阔的前景、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定性、定量、定位研究有机结合,并同时获取土地生态问题的类别、数量或程度、形成原因、所在位置及其动态变化等方面的信息。
10、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是由地球表层上水、土和适生动植物构成,其内部过程长期为水所控制的自然综合体。
其生态过程与功能主要包括:水文过程与效应、物质源汇过程与效应、生物生产过程与效应。
具有贮蓄水源、调控水流、调节气候、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的环境的环境效应,被人誉为地球之肾。
11、未利用生态系统:主要包括:荒草地、滩涂沙地、盐碱地、沙漠等未利用地生态系统。
一般具有环境条件差、生态脆弱。
结构单一、功能弱、开发利用的投入高、风险大等特点。
12、土地生态评价:指对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价值和健康及其生态环境质量所进行的评价。
13、土地生态评价内容:土地生态退化评价、土地生态环境评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评价、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评价、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土地生态风险评价、土地利用的生命周期评价、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
13、生态足迹:指在一定的经济规模条件下,维持特定的人口的资源消费和废弃物消纳所必需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它是一种测算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的综合指标。
14、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通过对生态足迹与生态承承载力(区域能提供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计算和比较,来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生态系统发展能力等进行分析评价。
生态足迹的计算公式为:
EF=N·[ef =Σ(aai)Σ(ci/pi)]
i为消费商品类型,Pi为第i种消费商品的平均生产能力,Ci为第i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aai为第i种消费商品折算的人均生产土地面积,N为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Ef为总生态足迹
15、土地生态设计的原理:1面向问题设计原理2整体性设计原理:相互耦合与相互联系
3设计与自然相融原理4系统设计的互依关系5系统优化设计6让自然做功原理7显化自然原理。
16、土地生态设计的程序:1分析或解析2制定土地生态设计总则3研究确定生态设计标准和框架性要求4土地利用多样性设计5生态工程措施设计6生态设计的可持续性评价7生态可持续监测。
17、土地生态价值:用来反映土地生态功能的价值。
18、土地生态价值核算:就是对土地的生态价值进行估算和经济分析的过程。
19、影响土地生态功能与价值核算的主要因素: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面积大小、生物多样性、美学上的舒适感。
土地生态的自然度、脆弱性和人类威胁。
20、土地生态价值核算的基本方法:揭示偏好价值评估法、陈述偏好法、直接市场评价法。
21、直接市场评价法:它是根据生产率的变动情况来评估环境变动所带来的生态影响的方法,把环境质量看作是一个生产要素,环境质量变化会导致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变化,从而引起产品价格和产出水平的变化,而价格和产出的变化是可以观察到并且是可测量的;利用市场价格赋予环境损害以价值或评价环境改善所带来的效益。
主要包括:剂量-反映方法/生产率变动法、疾病成本法、人力资本法、机会成本法和重置成本法。
22、生产率变动法:或称生产效应法,环境变化可以通过生产过程影响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和利润,或是通过消费品的供给与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福利。
步骤:1首先估计土地生态环境变化对受害者造成影响的物理效果和范文2其次估计该影响对成本或产出造成的影响3最后估计产出或者成本变化的市场价值。
23、土地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基础的文明,是在特定区域内,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开发、利用、保护,协调人地关系及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以期满足当代人与后代人生存发展的需要。
24、土地生态健康:土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有其一定的自身恢复能力,只要能保证土地维持自身正常的新陈代谢,是土地与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生命体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生,互生、再生过程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可以保证土地永续利用目标的实现,这种状态就是土地生态健康。
25、土地生态健康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1系统整体性原则2空间尺度原则3简明性和可
操作性原则4规范化原则5代表性6灵敏性
26、土地生态健康的预警系统:
27、土地生态风险: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使土地资源破坏或污染而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一种危害状态,从而土地资源不能维持环境和人类的协调发展。
特点:相对性:土地生态风险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风险标准是以人类所要求的土地生态环境质量来衡量的;整体性:土地资源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是相连相同的;不可逆性:土地的生态坏境支撑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恢复治理具有长期性;
内容:1、土地生态系统风险源、风险性、风险度诊断和风险阈值的判定;2、土地生态系统风险评价方法、风险预测和预警;3、土地生态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估、管理和维护的调控政策;
28、土地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土地结构、土壤污染、土地承载力等综合或某项指标对土地生态系统形成或可能形成不利效应,并估计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防控的过程。
评价步骤:1.划定评价单元2.选取评价因子3.评价因子量化分集介绍4.权重确定5.等级评定6.分析检验。
29、土地生态学的应用表现在那些方面?
1在土地开发中的应用2在土地复垦中的应用3在农地整理中的应用4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应用5在土地生态保护区规划与建设中的应用6在宏观经济管理及规划中的应用。
28、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
1.冷空气活动较常年偏弱,风速小,大气空气压低,导致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2. 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3.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
4.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5.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6.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河南省舌尖上的安全:
问题现状分析1、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双汇的瘦肉精事件、2、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污染加重。
有毒重金属的农产品流入市场。
而污染的根源是工业废水的随意排放。
3、食品质
量不合格,不达标问题突出。
尤其是河南的小作坊生产的食品4、食品安全检测机制不完善。
解决的方案:1、科学发展,文明生态。
食品的原料生产和加工都离不开自然环境,国家应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道德建设,提升素质。
建设和谐社会就要求我们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注重精神世界的建设。
3、加强监督,官民合作。
4、科技创新,提高技术。
5、健全法制,保障安全。
(1)建立预警机制。
(2)建立全程监管机制。
(3)建立严厉的惩罚制度(4)建立消费者检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