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作品
谈高三复习备考中的作文升格
周明艳
从历届高三质检反馈的信息看,很多考生的作文成绩不理想,其中不少考生竟没有发挥出平时作文的水平。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说明学生的作文成绩还不够稳定,另一方面也暗含了作文这一板块还存在着一定的潜力。在高三剩下的复习时间里,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成绩上一个档次,的确是我们高三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文上档升格,依据是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从“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方面看,有很多东西可以作为作文升格的突破口,但考虑到后段复习备考时间有限,因此,高三作文升格要抓用时少、见效快的项目。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我想着重从切题、构思、材料三个方面谈谈高三作文升格的做法。
一、抓切合题意
“切合”是十分符合的意思。切合题意是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在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对考生作文的高标准要求。如果一篇作文不切合题意,就谈不上“中心突出”,“内容充实”也失去了意义。因此,从审题入手,狠抓切合题意,是后阶段作文升格的最重要的一环。
切合题意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能准确理解题目的内涵,所写内容严格控制在题目范围之内;二是依据题目确定的立意角度单一,选材构思始终紧扣文章中心,不“旁逸斜出”。在平时的审题中,学生往往只注意到第一个方面,而忽视了第二个方面。如我县在一次质检考试中挑选出来的优秀作文《遥远的绝响》,这篇文章准确把握了话题“背景”的内涵,自拟标题“遥远的绝响”借用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名称,既有文采又有意蕴。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紧扣话题介绍魏晋时期这一是非颠倒的污浊背景;第二部分介绍污浊背景下“辈出”的“英才”——竹林七贤绝世的人格魅力和才华;第三部分(倒数第二、三自然段)本应紧承上文,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如在那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复杂的环境中,才子们不愿同流合污,或怀才不遇,对“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门阀制度心存不满等等,然后水到渠成地引出第四部分(最后一段)的归结点题:“魏晋风骨,正是有了特殊的社会背景才得以飘香千古,成为遥远的绝响。”这样,全文就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一篇切合题意的佳作。而作者却在第三部分冒出与“明星”作对比的“小人”来,以说明“卑微与伟大的差别”,致使这两节的内容游离于主题之外,成了“切合题意”的败笔。此文评54分,是公安考区打印的6篇优秀作文中得分最低的一篇。我想,切合题意上的缺陷正是影响得分的主要原因。
如何让文章切合题意呢?首先必须准确地理解题意,把握命题要求,然后根据题意和命题要求并结合自己掌握的材料确定写作文体和中心。作好了上述准备,再根据命题及中心的要求选材构思。如果把命题中的某一角度作为一个定点,把根据这个角度确立的中心作为另一个定点,那么,选材构思就要严格按照这两点确立的直线延伸。这就如同农民撒谷种前的苗田踩垄一样,只有在对面田埂边树立的竹竿前再确立一个点,沿着这个点和垂直的竹竿所形成的直线走过去,才能不偏不倚,踩出笔直的垄行来。写作是一个发散思维和收缩思维交
替反复的过程。发散思维可以无边无际,但收缩思维必须有严格限制,这个限制就是前面所说的由两点构成的“直线”。构思行文把握了这条“线”,才会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来。
二、抓精心构思
原高中语文第六册写作指导短文《思路与结构》中有这样一段话:“思路是在写作过程中,作者思维活动的轨迹。通常有一个先发散后聚合,由模糊到清晰,从杂乱到有条理的过程。最后落实到文章,从表现形式上看,就是文章的结构。”这里所说的由“思路”到“结构”的过程,就是构思。
所谓精心构思,就是要在审题立意的基础上,为文章安排一个最能表情达意的合理结构。这个结构必须是清晰的,完整的,甚至是严谨的。如果构思新巧,就更上一个档次了。如2003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哥,是捡来的吗?》,所写的故事并不新奇。文章写“我这个捡来的娃”,被娘当做亲生儿子般的照顾,为了“我”能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她让自己的亲生儿子成了“只要有饭吃就像牲畜一样拼命干活的家中惟一的劳动力”,因此,“我”一直认为哥是被娘捡来的。当“我”的亲生父母用汽车接走“我”的时候,“我”才明白,“原来这世界上还有一种比母爱更伟大的东西”,那就是娘并不以感情的亲疏来认知事物。作者在构思这个故事时并没有按时间顺序从“我”被捡来写起,而是先写“都说哥是捡来的”,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对“哥”命运的关注;再写“我”问娘“哥是不是捡来的”,娘“偷偷的抹泪”,为下文揭示哥是娘的亲儿子埋下伏笔;接下来写汽车接走“我”后,“全村都愕然了”,使持久的误会终于有了结果。作者运用悬念、伏笔、误会等手法来构思故事,使文章跌宕起伏,摇曳多姿,比平铺直叙吸引人得多。不仅记叙文要精心构思,就是议论文(或散文)也要讲究构思。例如今年湖北高考中的一篇满分作文《旧书》,它将历史比成一本旧书,构思时抓住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和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三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追溯往事,展示历史这部大书的全貌,阐述了“历史是一部旧书,但它教会我们如何面对新的生活”的道理。这篇议论性的散文构思新颖,想象独到,正是它能得满分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习作不是作家创作,我们指导学生精心构思并不是要他们能写出如《促织》《项链》一类的文章(当然,写得出来更好),但是,通过自己的精心构思,做到思路清晰合理,结构完整乃至严谨,则是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做到的,上述两篇高考满分作文就是明证。
三、抓材料储备
常言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实事求是地说,我们不少高三学生还是“拙媳妇”,写起文章来硬是没有话说。他们真的没有材料吗?一个十七八岁的学生,在社会上生活了十多年,在学校学习了十多年,缺少写作材料完全是由于缺少积累的缘故,因此,在高三时抓一下材料储备,是有利于学生作文上档次的。
材料来源之一是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目前高三学生除了要留心观察生活之外,更应该仔细地回顾生活,认真地思考生活,从自己以往的经历和见闻中提炼出写作材料并记在材料积累本上。生活中的材料有自己的亲身体验,写起来往往富有真情实感。这类材料用得好,同样可以得高分。例如200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2008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国语失落症猛于虎》,写的都是考生的亲身经历,或借事抒情,真情感人,或借事论理,常理服人,都获得了阅卷老师的亲睐,得了最高分。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