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简版皮肤性病学

合集下载

湿疹临床路径

湿疹临床路径

湿疹临床路径(2012年版)(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湿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在早期或急性阶段,患处有成片的红斑,密集或疏散的小丘疹,或是肉眼难见的水疱,严重时有大片渗液及糜烂;在亚急性状态,渗液减少及结痂,患处由鲜红变暗红,没有大片的糜烂;在慢性状态,渗液更少或完全干燥而结痂,往往和鳞屑混合而成鳞屑痂,患处颜色更暗或是发十色素沉着,有时色素减少,在皮纹尤其运动程度较大的部位容易发生裂口,长期摩擦搔抓能引起显著的苔藓样化,和神经性皮炎(慢性单纯苔藓)不易区别。

湿疹常有多种形态,容易减轻、加重或复发,边界一般不太清楚。

皮疹容易发生于两侧并或多或少的对称,根据急性或慢性程度而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鳞屑、痂、色素增加或减少、皲裂或苔藓样化等不同的表现,其中数种表现往往混杂在一起,有时先后发生。

如有继发性感染,还可有脓疱等皮损。

慢性湿疹往往是由急性湿疹经过亚急性阶段转变而成,但这种变化过程没有明显的界线,可同时存在着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的表现。

有些病人的初起皮疹已经是慢性湿疹。

急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红斑、散布或成群的红色丘疹、肉眼难见的水疱,有继发感染时可起脓疱,严重时渗液较多,露出红润潮湿的糜烂面。

急性湿疹可以长久不愈而成亚急性,或是皮损消退后复发。

亚急性湿疹的渗出液减少,表面结痂,且鳞屑较多。

慢性湿疹可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变成,渗液已消失,但有苔藓样化及鳞屑痂及色素性变化,剧痒引起强烈搔抓可以以继发化脓性感染。

皮损的部位不定,可为局限性,也可弥漫散布于全身各处,在不同部位可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头皮湿疹常因化脓性感染而有脓疱疮样厚痂,而部湿疹往往是成片红斑或分散的水疱丘疹,成年男人的胡须处湿疹可像须疮,躯干湿疹常是红斑鳞屑性;乳房湿疹最常见于妇女尤其喂乳母亲,奶头容易皲裂而疼痛;手掌及足底的慢性湿疹因角化过度而像胼胝,皮纹处容易裂开而成皲裂性湿疹;发生于肘窝及腘窝的肢体湿疹常是慢性湿疹,而发生于小腿的坠积性湿疹常是静脉曲张综合征的一种表现。

湿疹 ppt课件

湿疹  ppt课件

PPT课件
7
• (四)几种特殊类型的湿疹 手部湿疹:由于手 部接触外界刺激因子的机会多,故发病率较高。 多数起病缓慢,手背、手指等处出现红斑、浸 润肥厚。皮损边界清楚,表面干燥粗糙。因皮 肤失去正常弹性,加之活动较多,极易出现皲 裂,指甲亦可变厚呈不规则改变。发病除与特 应性素质有关外,还与职业、情绪状态等因素 有关,此病顽固难治。 耳部湿疹:多发生于耳 后皱襞处,常对称分布,表现为红斑,渗液, 结痂,有时带有脂溢性。 组织病理 急性湿疹 表现为表皮内海绵形成,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 张,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少数为中性和 嗜酸性粒细胞 慢性湿疹表现为角化过度与角化 不全,棘层肥厚明显,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壁增 厚,胶原纤维变粗 诊断与鉴别诊断 。
PPT课件
12
PPT课件
13
PPT课件
14
四、治 疗
PPT课件
15
• 1一般预防原则
• 寻找病因并尽可能去除和避免。 • 1.1 减少诱发加重因素及刺激因素如机械因素 • (搔抓、摩擦);物理化学因素(热水洗烫、高温、低湿 • 度、刺激性药物);生物因素(动植物、微生物感染 • 等);精神紧张或情绪低落或消化功能紊乱。 • 1.2尽可能避免环境中变应原如环境中的屋尘、 • 屋尘螨、花粉、动物(猫、狗)毛、真菌;食物类:牛奶、 • 鸡蛋、花生、海产品、黄豆、坚果和水果等;接触性:二 • 甲苯、甲醛、对苯二胺、芳香化合物、金属镍和铬、橡 • 胶添加剂等。
PPT课件
17
• 2.2抗生素 细菌在皮肤上繁殖,往往加重湿疹。 • 抗生素系统应用多用于急性炎症期伴有继发感染 • 者。临床多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因其除抗感染外 • 同时具有抗炎作用,目前认为主要是通过影响中性 • 粒细胞及抑制IL-8的分泌而发挥疗效,而有利于快 • 速缓解炎症反应。

(整理)湿疹诊疗指南

(整理)湿疹诊疗指南

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本指南是在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领导下由免疫学组全体学组委员和相关专家集体讨论制定.供我国皮肤科医师、全科医师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医师在湿疹诊疗实践中各考。

参加本指南制定的专家有(以姓氏拼音为序):毕志刚、邓丹琪、杜娟、范卫新、方虹、郭在培、顾恒、郝飞、高兴华、金江、廖康煌、李惠、李林峰、刘玲玲、刘彦群、陆东庆、陆洁、陆前进、吕新翔、潘萌、彭振辉、苏向阳、刊,东杰、孙乐栋、涂彩霞,王培光、夏济平、谢志强、张广中、张建中、张理涛、张小呜,章星琪、赵辨、未武。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瘙痒,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病是皮肤科常见病,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美国为10.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

机体内因包括免疫功能异常(如免疫失衡、免疫缺陷等)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肿瘤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

外因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

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目前多认为是机体内部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基础上,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免疫性机制如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机制如皮肤刺激均参与发病过程。

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侵袭、超抗原作用或诱导免疫反应引发或加重湿疹。

二、临床表现湿疹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期急性期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粟粒大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及渗出,病变中心往往较重,而逐渐向周围蔓延,外围又有散在丘疹、丘疱疹,故境界不清。

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痂、脱屑。

慢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粗糙肥厚、苔藓样变,可伴有色素改变,手足部湿疹可伴发甲改变皮疹一般对称分布,常反复发作,自觉症状为瘙痒,甚至剧痒—三、验室检查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和筛查可能病因,血常规检查可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还可有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增高,部分患者有血清lgE增高,变应原检杏有助于寻找可能的致敏原,斑贴试验有助于诊断接触性皮炎,真菌检查可鉴别浅部真菌病,疥虫检查可协助排除疥疮,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可帮助鉴别具有湿疹皮炎皮损的先天性疾病,皮损细菌培养可帮助诊断继发细菌感染等,必要时应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

《皮肤性病学》第四章 皮肤性病的基本临床表现

《皮肤性病学》第四章  皮肤性病的基本临床表现

命名 斑块
临床特征
局限性、实质性表浅损害
直径>1cm,隆起、可触诊
形态、颜色各异
为丘疹扩大或较多丘疹融 合而成
水疱
局限性、腔隙性损害
直径≤1cm,隆起、内含液 体、可为血液或组织液 疱壁厚薄不一 破溃后形成糜烂或溃疡 直径>1cm成为大疱
模式图 插入
插入
临床图谱 插入
临床疾病
银屑病 钱币状皮炎 慢性单纯苔藓 环状肉芽肿
丘疹
局限性、实质性表浅损害 直径≤1cm,隆起、可触诊 形态、颜色各异
斑丘疹、丘疱疹、丘脓疱疹 细胞增殖 、代谢产物聚积或炎 性细胞浸润所致
模式图 插入
临床图谱 插入
临床疾病
雀斑 雀斑样痣 瘀点 特发性滴状色素减 少症 牛奶咖啡斑 白癜风
脂溢性角化 混合痣或皮内痣 黄瘤病 传染性软疣 寻常疣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临床图谱 插入 插入
临床疾病
疥疮 特应性皮炎 瘙痒症 虫咬皮炎
慢性湿疹 慢性单纯苔藓 特应性皮炎
➢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 ➢ 症状为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分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 ➢ 体征为客观存在的、可看到或触摸到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的改变,又称
为皮肤损害。 ➢ 皮损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 原发性皮损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对皮肤性病的诊断具有

颜色、厚薄及大小根据成分而各 异
临床图谱 插入
临床疾病
硬化性苔藓 皮肤松垂 Goltz综合征 盘状红斑狼疮
插入
湿疹 多形红斑 单纯疱疹晚期 脓疱疮晚期
皮肤性病学(第9版)
命名 抓痕
临床特征
表皮或真皮浅层的剥脱性缺损 搔抓、划破或摩擦所致 愈后可有或无瘢痕

皮肤性病学(第9版)第四章 皮肤性病的基本临床表现

皮肤性病学(第9版)第四章  皮肤性病的基本临床表现
第四章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
作者:陆洪光
单位: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是诊断皮肤性病的主要依据。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模式图 插入
插入
临床图谱 插入
临床疾病
银屑病 钱币状皮炎 慢性单纯苔藓 环状肉芽肿
单纯疱疹 水痘或带状疱疹 白痱 汗疱疹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皮肤性病学(第9版)
命名 脓疱
临床特征
局限性、腔隙性损害
直径通常<1cm、隆起、 内含脓液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皮肤性病学(第9版)
命名 鳞屑
临床特征
角化过度、角质堆积
大小、厚薄、形态不一 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 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
细菌或非感染因素
模式图 插入
临床图谱 插入
临床疾病
脓疱疮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 脓疱病
脓疱型银屑病
毛囊炎
风团
暂时性、隆起性损害 大小不等、形态各异 红色或苍白色 真皮浅层水肿 消退后多不留痕迹
插入
插入
荨麻疹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皮肤性病学(第9版)
斑疹 可为色素沉着/减退(脱失)
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
边界可清楚或模糊,直径>1cm 称为斑片

皮肤性病学重点总结考试必过版

皮肤性病学重点总结考试必过版

皮炎、湿疹课后复习题:一、选择题(单选题)1.接触性皮炎的诊断包括哪项:( E )A 接触史B 接触部位发病C 皮疹呈单一性D 病程有自限性E以上都是2.湿疹的诊断不包括那项:( E )A 皮损呈多形性B 皮损对称分布C易反复发作 D 剧烈瘙痒 E 斑贴试验阳性3.接触性皮炎最好发于:( D )A 遮盖部位B 暴露部位C 掌跖D 接触部位E 臀部5. 钱币性湿疹好发部位:( C )A 躯干B 头面部C 四肢D 外生殖器E 手掌6. 接触性致敏反应的两个阶段为:( A )A 诱导期与激发期B 初期与终末期C 急性期与慢性期D 首发期与复发期E 致敏期与变态反应期6. 引起接触性皮炎的两大类物质:( B )A 食物与衣物B原发性刺激与接触性致敏物C变态反应物与变质性物质D 药物与化学物质E 以上都不是7.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中,最主要的是:( D )A Ⅰ型变态反应B Ⅱ型变态反应C Ⅲ型变态反应D Ⅳ型变态反应E 非变态反应8. 慢性湿疹皮损主要表现为:( D )A 糜烂B 水疱C 渗液D 苔藓样变E 丘疱疹二、填空题1.接触性致敏反应的两个阶段为诱导期和激发期。

2.接触性皮炎为典型Ⅳ型的变态反应。

3.诊断接触性皮炎最简单可靠的方法是斑贴试验。

4.接触性皮炎的治疗原则为寻找病因、迅速脱离接触物并积极对症处理。

5.接触性皮炎是指直接或间接接触某种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性皮肤病。

6. 局限性湿疹包括手部湿疹、乳房湿疹、外阴湿疹、肛门湿疹、钱币样湿疹。

7. 湿疹根据病程和临床特点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及慢性湿疹三种。

8.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的炎症,临床上急性期皮疹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为主,易反复发作。

8.引起接触性皮炎的两大类物质是原发性刺激物与接触性致敏物。

9.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是指接触物本身具有强烈刺激性或毒性,任何人接触该物质均可发病。

皮肤性病学

皮肤性病学

课程编码:76210215学时/学分:27/1. 5适用专业:预防医学专业皮肤性病学Dermatovenereology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必修课程,临床医学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的本学科内容安排依据《皮肤性病学》第6版,张学军主编一书为主要内容,以理论课及课堂见习课相结合,口的是使预防系学生了解皮肤的生理结构及功能,学习与预防工作相关的常见皮肤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手段,从而掌握相应的预防方法,为今后从事预防工作打基础。

皮肤性病学包括皮肤病学和性病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应用科学。

皮肤病学是研究皮肤及附属器和各种与之相关疾病的科学,其中包括正常皮肤及附属器的结构与功能、各种皮肤及附属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

性病学是研究性传播疾病的科学,其中包括各种性传播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预防。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皮肤健康的要求不仅仅限于没有疾病,而是逐渐打一展到美学要求,皮肤性病学科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及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的要求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课及课堂见习相结合,理论课使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采用引导式、案例式、情景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加强记忆,见习课采用观看图谱、床边见习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交流技能,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技巧。

四、本课程成绩考核方法及评定标准本课程为考查课,采用理论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定,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占30%五、教材及参考书1.张学军主编,皮肤性病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赵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第三版),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六、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七、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皮肤的结构[目的要求〕1.掌握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掌握表皮的分层及细胞构成,掌握皮肤附属器的种类及功能;2.熟悉真皮及皮下组织的组成及特点,熟悉皮肤的血管、神经和肌肉的特点。

湿疹介绍PPT培训课件

湿疹介绍PPT培训课件
疹症状。
睡眠充足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 减轻疲劳和缓解湿疹症状。
避免诱发因素
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引起湿疹发 作的诱发因素,如某些食物、
化学物质等。
预防复发策略
规律治疗
按照医生的建议规律使用药物 ,不要随意停药或更改治疗方
案。
避免过敏原
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 如某些食物、药物、化学物质 等。
增强免疫力
水分。
避免刺激
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妆 品、洗浴用品和护肤品
,减少皮肤刺激。
避免过度搔抓
尽量避免搔抓患处,以 免加重皮肤炎症和感染
风险。
心理护理及生活调整建议
01
02
03
04
心理支持
湿疹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非
常重要。
减轻压力
通过运动、冥想、呼吸练习等 方式减轻压力,有助于缓解湿
湿疹类型及特点
急性湿疹
发病急,常呈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和外阴部好发。在病程发展中,红斑、丘疹、水疱 、脓疱、糜烂、结痂等各型皮疹可循序出现,但常有2-3种皮疹同时并存或在某一阶段以 某型皮疹为主。常因剧烈瘙痒而经常搔抓,使病情加重。
亚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炎症、症状减轻后,皮疹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但搔抓后仍出现糜烂。
鉴别诊断方法
01
02
03
接触性皮炎
有明确的接触史,皮损局 限于接触部位,形态单一 ,去除接触物后皮损可逐 渐消退。
神经性皮炎
以阵发性剧烈瘙痒和皮肤 苔藓样变为特征,好发于 颈项、肘窝、腘窝等部位 。
银屑病
皮损以红斑、鳞屑为主, 全身均可发病,但以头皮 和四肢伸侧多见。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

湿疹-临床表现-检查-诊断-治疗-预防

湿疹-临床表现-检查-诊断-治疗-预防

小儿湿疹小儿湿疹即特应性皮炎,又称为遗传过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多于婴幼儿时期发病,并迁延至儿童和成人期。

以湿疹样皮疹,伴剧烈瘙痒,反复发作为临床特点。

主要是对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所致。

患有湿疹的孩子起初皮肤发红、出现皮疹、继之皮肤发糙、脱屑,抚摩孩子的皮肤如同触摸在砂纸上一样。

遇热、遇湿都可使湿疹表现显著。

病因特应性皮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环境、免疫、生物因素有关,发病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

其中遗传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有过敏体质家族史的小儿更容易发生湿疹。

主要原因为对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所致。

环境因素特别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如过度洗涤、饮食、感染、环境改变等)是本病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湿疹是一种皮肤粗燥伴有脱屑,无发热,有明显痒感,严重时轻度红肿,可伴有渗水的慢性皮肤现象。

多从颜面部开始,遇热(洗澡、天气炎热等)会加重。

发作年龄越小,与过敏的相关性越强,特别是与牛奶、鸡蛋等过敏相关。

但不是所有无发热的红疹都是湿疹(崔大夫)。

临床表现症状多以慢性反复性瘙痒为主,影响睡眠。

常以肘窝、腘窝等屈侧部位的慢性复发性皮炎为特征,初发损害为红斑基础上出现密集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或水疱,水疱破后形成糜烂面,有浆液性渗出,结痂。

急性湿疹处理不当,可转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如及时适当治疗可逐渐好转,但易复发。

重者可发生大片红斑,其上为成群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液,表面有厚痂,也可延及整个头面部或头颈部。

病灶周围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自觉瘙痒。

擦破可发生糜烂、结痂,痂下有脓液渗出,边缘有小脓疱,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

附近或远隔部位也可有搔抓所致的平行线状红斑、丘疹和水疱。

病程常经过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成人期的逐渐演变,少数表现为在特定的年龄段发病,婴儿期(1个月~2岁)以头皮黄色脱屑为先兆,脸部和四肢的伸侧可出现急性红斑、广泛渗液和结痴。

【皮肤性病学】皮炎与湿疹PPT课件

【皮肤性病学】皮炎与湿疹PPT课件

病程 长,有急性慢性反复发 慢性病程
作及渗出史
无渗出史
手足湿疹与手足癣鉴别
手足湿疹 好发部位 手、足背
手足癣 指掌,趾缝
皮损特点 多形性,易渗出, 深在性水疱,无
境界不清
红晕,境界较清楚
分布
对称
单发
真菌 (-)
(+)
治疗
一、一般治疗原则 1、寻找病因 2、避免再刺激、过度搔抓、热水烫洗 3、禁食浓茶、酒、辛辣食品
定义:对称发生于掌跖、指趾曲侧的复发 性水疱性皮肤病,常伴手足多汗
➢多见于中青年,春秋季易发。 ➢指趾侧缘或掌跖的深在性水疱,疱液清,数
后皮疹干燥,留糠状脱屑。 ➢自觉瘙痒或烧灼感。
治疗
1、避免情绪因素 2、治疗手足多汗 3、抗组胺药物 4、外用药干燥、抗炎、止痒
变态反应有关
内部因素
➢ 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 肠道寄生虫病,慢性胆囊炎 ➢ 慢性扁桃体炎 ➢ 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糖尿病、月经、妊娠) ➢ 精神障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失眠 ➢ 血液循环障碍 ➢ 遗传因素:过敏素质。
外部因素
➢ 生活环境的改变,气候条件的影响 ➢ 外界刺激因子:日光,寒冷,炎热,干燥。 ➢ 各种动物皮毛,植物(花粉)。 ➢ 化学物质、人造纤维、化妆品 、肥皂。 ➢ 食物:鱼虾、牛羊肉、脂肪类,糖类
漆皮炎(dermatitis rhus)
诊断
1、详细了解病史,进行接触史调查。 2、皮损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境界清楚。 3、除去接触物后,皮损较快消退,再接
触可再发。 4、对可疑物可作斑贴试验。
治疗
治疗原则: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积 极对症处理。
全身治疗:抗组胺药;激素应用于皮损 较重的患者。

皮肤性病学《湿疹》教学课件(图文版)

皮肤性病学《湿疹》教学课件(图文版)

糊膏 乳剂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II)
二.根据病因、病理变化和自觉症状等选择适当药物
三. 外用药物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 选择药物的适当浓度,刺激性药物应从低浓度开始 – 选择药物应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皮损部位等因素 – 向患者或家属讲明使用方法
湿疹常用的外用治疗方法(I)
急性湿疹
– 渗出期:3%硼酸、0.1%雷夫诺尔、生理盐水 – 无渗出期:炉甘石洗剂、激素乳膏
治 疗 Treatment (II)
外用疗法
–治疗原则:清洁止痒、收敛抗炎 –根据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选择外用药物及剂 型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I)
一. 根据临床症状与皮损特点选择适当剂型
急性皮炎
亚急性皮炎
慢性皮炎
无渗出期 渗出期 无渗出 少量渗出
粉剂 水粉剂
溶液
乳剂 糊膏
油剂 糊膏
硬膏 软膏
乳剂
示左耳部-感染灶和周边部位的湿疹样改变
自身敏感型湿疹 Autoeczematization
示左耳部-感染灶和远隔部位湿疹样改变
自身敏感型湿疹 Autoeczematization
显示-远隔部位湿疹样改变
淤积性皮炎 Stasis dermatitis
示双小腿-红褐色斑片、溃疡和色素沉着
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
临床特点 Clinnical features
各型湿疹的共同特征:瘙痒,多对称发病,易反复发作 湿疹的临床分期
– 急性湿疹:急性发病,皮疹呈多形性,倾向渗出
– 亚急性湿疹:急性湿疹减轻或慢性湿疹加重所致,表现 为点状或小片状渗出,皮损较干燥,可见痂屑
亚急性湿疹
– 伴少量渗出:30%氧化锌油、糊膏 – 无渗出:激素乳膏(尤卓尔、派瑞松、艾洛松)

湿疹

湿疹

钱币湿疹:边界清楚的片状湿疹,是红斑、丘 疹或丘疱疹聚成斑块状,结痂脱屑而为局限的 亚急性湿疹。好发:手背、手指背侧、四肢伸 面、足背、肩臀部
自体敏感性皮炎
【致敏物】 细菌或真菌产物;患者自体组织蛋白 原发灶(湿疹、湿疹样皮炎、真菌感染、溃疡)→刺激→原发灶恶化→周围出现红 肿糜烂、渗出增加→创面的不洁产物分解,细菌产物形成特殊抗原吸收→致敏 →1-2周后向远处扩散→突然出现成群的丘疹、丘疱疹、水疱→迅速融合(对称分 布或泛发全身,前臂屈侧,大腿伸并发症】 常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哮喘、枯草热、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易药物或虫咬后出 现过敏性休克, 易并发鱼鳞病、干皮病,白内障,病毒感染 【诊断】 1)既往皮肤病发作史。2)个人或父母有过敏性疾病, 3)食物、吸入物、接触物易过敏 4)被服等接触物过敏 5) 瘙痒加重因素:进食易敏感物;呼吸道感染;气候变化50%冬发作夏缓解 出汗、情绪紧张; 【治疗】 1)改善和控制皮肤干燥和瘙痒:禁用碱性肥皂;热水沐浴后3-5分钟使用润肤剂; 干性皮肤→外用保湿剂或角质溶解剂 2)渗液较多:湿敷→1:5000-8000高锰酸钾;稀释1:20-40复方硫酸铝溶液; 渗液减少→类固醇激素或炉甘石、锌剂。继发感染→3%氯碘羟喹霜。 急性炎症消退后→含鱼石脂、糠馏油、煤焦油的霜剂或泥膏+氢化可的松 慢性损害→搽黑豆馏油软膏 3)合理外用糖皮质激素:皮损以红斑为主,伴剧痒、浸润者。 颜面部降低1个等级(不能长期使用) 躯干、四肢痒疹型局部高一个等级 渗液较多者+抗生素 4)免疫抑制剂:1%他克莫司bid ②环孢素 ∵有肝肾毒性及高血压等不良反应, 只用于其他治疗无效时2.5-5mg/kg.d,必要时加干扰素和人免疫球蛋白ivgtt
婴儿或儿童出现皮损,起初患荨麻疹或丘 疹性荨麻疹,反复发作,风团性损害逐渐 不出现或消失,但丘疹(淡红色或正常皮 肤色)逐渐变大,边界不明显,剧痒,长 期不愈。 【发病时间】不定 【发病年龄】婴儿或儿童

湿疹---中医世家

湿疹---中医世家

湿疹---中医世家第⼆节 湿疹(Eczema)所谓湿疹,缘于本病损害处具有渗出潮湿倾向之征,故名。

该病可称得最常见的⽪肤病,在部队中也不乏此种患者。

中医⽂献有数⼗种病名与现代医学称为湿疹的表现很相似,如浸淫疮、湿癣、四湾风等。

【病因及发病机理】湿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涉及体内、外多种因素。

变态反应在湿疹的发病机制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湿疹可能发⽣在⽪肤的⼀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本病常常发⽣于具有过敏素质的个体。

凡有此素质的⼈,对体内外各种致敏物质,如⾷物中蛋⽩质,尤其是鱼、虾、蛋类及⽜乳,还有化学物品、植物、动物⽪⾰及⽻⽑、肠道中寄⽣⾍,感染灶等的作⽤较正常⼈容易发⽣过敏反应。

有的甚⾄连⽇光、风热、寒冷等物理刺激皆可诱发湿疹。

此外,湿疹的发⽣,有时还可能同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消化不良、肠道疾病、新陈代谢异常等有⼀定的关系,⼀⾔以蔽之,湿疹的发病往往是诸种因素共同相互作⽤所致的。

诚然,临床上也可见到,由于坚持锻炼⾝体或环境改变,使湿疹病损⾃然消退⽽获痊愈。

还必须指出,湿疹易复发,原因何在?有⼈解释为这是患者敏感性增⾼以及致敏物质的多源性之缘故。

【临床表现】湿疹临床症状变化多端,但根据发病过程中⽪损表现不同,可将本病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兹分述如下:⼀、急性湿疹本型湿疹可发⽣在全⾝任何部位,但往往较易见于头部,四肢屈侧、阴部、⼿⾜背等部位。

常呈对称分布,⼀般为局限在某些部位,⽽全⾝泛发性湿疹甚少见。

⽪肤损害表现为多形性,即红斑、丘疹、丘疱疹、⽔疱、糜烂、渗出、结痂、脱屑等各种⽪疹可互见。

也就是说,在同⼀病变处,于同⼀时期内,可出现上述3~4种以上损害。

患处炎症反应通常较明显,尤其中央部位更为显著,往往伴有糜烂、渗出、。

但病损境界不清楚,肿胀也较轻。

⾃觉痒甚,其瘙痒程度与发病部位,个⼈耐受性的不同⽽有所差异。

痒以夜间尤甚,症情厉害,可影响睡眼。

还有因搔痒⽽易并发细菌感染,从⽽引发⽑囊炎、疖肿、脓疱疮、淋巴管炎、淋巴腺炎等化脓性⽪肤病。

湿疹

湿疹

常见系统性光敏剂
抗真菌药
灰黄霉素
抗疟药
奎宁
抗生素
喹诺酮
依诺沙星
磺胺药物
强心剂
奎尼丁
非甾体类抗类药 炎痛喜康
维生素
盐酸吡哆醇(VitB6)
(四)诊断 1.病史和物理检查有助于找出
可疑致敏物 2.确定诊断需作光试验和光斑
贴试验
(五)处理 1.避免接触光敏感性化学物和光线 2.对症治疗:局部或全身止痒剂 3.停止使用致敏药物后应注意避免
三、治 疗
建立在湿疹不同的阶段上
(一)局部治疗(外用疗法)
•急 性 期:
–局限性损害部位湿敷,可使用抗菌防腐和收敛剂溶液。 湿敷溶液:生理盐水,1:40Burow氏液(次醋酸铝), 0.1-0.5%硝酸银,1-2.5%醋酸,1:5000高锰酸钾溶 液,3%硼酸等
•亚急性期:
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或松馏油霜剂、糊膏等类药。
急性的
3.钱币状皮炎
累积的
4.神经性皮炎(慢性单纯性苔癣) 2.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5.手/足湿疹(汗疱型)
3.光毒性接触性皮炎
6.瘀积性皮炎
4.光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7.皮脂性缺乏性湿疹(裂纹性湿疹)
二.临床特征
自觉症状: 痒 皮疹: 红斑、脱屑和结痂性丘疹水疱及继发损害等 分三个阶段: 1.急性湿疹以红斑、水肿、丘疹水疱、渗出(渗 液)和结痂为特征; 2.慢性湿疹以皮肤不规则增厚、苔藓样变、鳞屑、 色素改变和表皮脱落为特征; 3.亚急性湿疹混合具有急性和慢性湿疹的特征; 湿疹的阶段是动态变化的,将从一个阶段转变成 另一个阶段。
◆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单纯疱疹 ◆眶下褶(Dennie Morgan线) ◆出汗时瘙痒 ◆毛周角化症 ◆乳头皮炎 ◆眶周黑晕 ◆ 掌纹增多Palmar hyperlinearity ◆白色糠疹 ◆皮肤白色划痕征 ◆羊毛过敏

湿疹(湿疮)中西医临床及用药总结

湿疹(湿疮)中西医临床及用药总结

湿疹(湿疮)- 中西医临床及用药总结所谓湿疹,缘于本病损害处具有渗出潮湿倾向之征,故名。

该病可称得最常见的皮肤病,在部队中也不乏此种患者。

中医文献有数十种病名与现代医学称为湿疹的表现很相似,如浸淫疮、湿癣、四湾风等。

湿疮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

以多形性皮损,对称分布,易于渗出,自觉瘙痒,反复发作和慢性化为临床特征。

本病男女老幼皆可罹患,而以先天禀赋不耐者为多。

一般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湿疹。

中医古代文献无湿疮之名,一般依据其发病部位、皮损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若浸淫遍体,滋水较多者,称浸淫疮;以丘疹为主者,称血风疮或栗疮;发于耳部者,称旋耳疮;发于乳头者,称乳头风;发于手部者,称瘸疮;发于脐部者,称脐疮;发于阴囊者,称肾囊风或绣球风;发于四肢弯曲部者,称四弯风;发于婴儿者,称奶癣或胎症疮。

临床表现湿疹临床症状变化多端,但根据发病过程中皮损表现不同,可将本病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兹分述如下:一、急性湿疹本型湿疹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但往往较易见于头部,四肢屈侧、阴部、手足背等部位。

常呈对称分布,一般为局限在某些部位,而全身泛发性湿疹甚少见。

皮肤损害表现为多形性,即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脱屑等各种皮疹可互见。

也就是说,在同一病变处,于同一时期内,可出现上述3~4种以上损害。

患处炎症反应通常较明显,尤其中央部位更为显著,往往伴有糜烂、渗出、。

但病损境界不清楚,肿胀也较轻。

自觉痒甚,其瘙痒程度与发病部位,个人耐受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痒以夜间尤甚,症情厉害,可影响睡眼。

还有因搔痒而易并发细菌感染,从而引发毛囊炎、疖肿、脓疱疮、淋巴管炎、淋巴腺炎等化脓性皮肤病。

急性湿疹如经妥当处置可获痊愈,但易复发。

临床上也时常观察到由本型湿疹移行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

二、亚急性湿疹当急性湿疹炎症反应缓解、红肿、渗出明显减轻。

整个病变以丘疹为主,间有轻度糜烂,少量渗液、且伴有少许结痂或鳞屑、则可称之为亚急性湿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干燥、寒冷等
迟发型变态反应
二、临床表现
根据病程和临床特点,可将湿疹分为 急性湿疹 亚急性湿疹 慢性湿疹
二、临床表现—急性湿疹
疹形多样 对称分布 剧烈瘙痒 反复发作
二、临床表现—急性湿疹
1
二、临床表现—亚急性湿疹
皮损以暗红色斑片 、丘疹、鳞屑结痂 为主,少量丘疱疹 ,小水疱及糜烂;
疹形多样 剧烈瘙痒
对称分布 反复发作
四、诊 断
满足于诊断,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 是查找原因,预防复发。
查找原因方法: 1.斑贴试验:查找直接接触的原因及 诱发加重因素; 2.点刺试验:查找通过速发型变态反 应诱发的湿疹皮炎。
五、鉴 别 诊 断
1.急性湿疹与接触性皮炎 2.慢性湿疹与慢性单纯性苔癣 3.手部湿疹与手足癣等
皮肤性病学
湿疹(eczema)
◆定义: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表浅层和表皮的
炎症,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具有渗出 倾向,慢性期以苔癣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内部因素
慢性感染病灶 内分泌及代谢改变 血液循环障碍 神经精神因素 遗传因素
外部因素
常见的过敏原 食物 吸入物 各种化学物质 生活环境:如日光、炎
(二)全身治疗:抗过敏、抗炎、止痒 1.抗组胺药或镇静剂; 2.葡萄糖酸钙/vitc/Na2S2O3等; 3.合并感染者选用抗生素 4.严重可选用糖皮质激素
不主张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
七、预防和治疗
(三)局部治疗:充分遵循外用药物剂型的选用原则 ◆择期定型: ◆用法和注意事项: 注意药物性质、浓度、刺激性 不同部位选择不同剂型 注意禁忌症
伴有瘙痒
二、临床表现—亚急性湿疹
二、临床表现—慢性湿疹
局限,皮损增厚、 粗糙、浸润、苔 藓样变,角化皲 裂,境界清楚;
阵发性剧烈瘙痒;
二、临床表现—慢性湿疹
以特定部位命名
耳部湿疹 头皮湿疹 乳房湿疹 手部湿疹 肘部湿疹 面部湿疹
阴囊湿疹 股部湿疹 肛门湿疹 脐窝湿疹 小腿湿疹 。。。。。。
湿疹与接触性皮炎的关系
均属于第Ⅳ型变态反应 临床和病理相似 接触性皮炎反复发作,可以表现为湿疹样 以前原因不明的湿疹,现已查出接触原因,就改
名为接触性皮炎
急性湿疹与急性接触性皮炎鉴别
慢性湿疹
慢性单纯性苔癣
手足湿疹
手足癣
七、预防和治疗
(一)一般防治原则: 尽可能寻找病因,去除和避免可疑的诱发因素
小结
湿疹的特点
疹形多样 对称分布 剧烈瘙痒 反复发作
接触性皮炎的特点
疹形单一 境界清楚 自觉瘙痒 消退迅速
谢谢
手部湿疹
耳部湿疹
乳房湿疹
对久治不愈乳房湿疹者,应小心湿疹样癌可能
肛门湿疹
阴囊湿疹
共同的特点
局限于某一部位 病因不易发现 病程长 瘙痒难忍 治疗顽固 稍受刺激,即易复发
三、诊 断
诊断依据:根据病史、皮疹形态及病程

多形性皮损,急性期渗出倾向,慢性期皮 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
四大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