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呼吸作用实验创新设计
种子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同时释放热量的实验
种子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同时释放热量的实验创新实验目的:探究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同时释放热量实验仪器及用品:集气瓶2个、试管2个、玻璃弯管、漏斗2个、萌发的小麦种子、煮熟的小麦种子、温度计两支、澄清的石灰水、保温膜、保温桶两个、一卷线实验操作方案一:1、将等量的煮熟的小麦种子与萌发的小麦种子分别装进两个集气瓶当中;2、将两个集气瓶用保鲜膜封口,用线把它扎好口,使他密封,再分别把它们装进两个保温桶,盖上盖,放置5-6个小时;3、几小时后,打开保温杯的盖子,用喝牛奶的管在两个集气瓶口的保鲜膜上分别扎出一个和温度计一样大的孔,再把温度计插上,来测量一下温度,测量发现,盛萌发种子的集气瓶中的温度比煮熟了的种子温度高;4、先把玻璃弯管一头插进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另一头插进用保鲜膜封口的集气瓶中,用一团棉花或用水浸湿的纸把漏斗密封,把漏斗扎进保鲜膜后,把棉花或用水浸湿的纸拿出来,往里灌水,气体会顺着玻璃弯管进入澄清石灰水中,萌发的小麦种子连着的石灰水会变浑浊,说明萌发的种子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而煮熟的小麦种子排出的气体,没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5、实验结论: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同时放出热量;实验创新点机其意义:1、证明小麦种子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同时释放热量;2、用保鲜膜封口,代替橡皮塞,材料来源丰富,操作简单;3、一瓶萌发的种子就可同时验证种子呼吸放热、并产生二氧化碳,更科学,更能说明呼吸时的变化;演示效果较明显;4、需要学生合作完成,培养合作精神个人点评:从实验过程来看,该实验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教师也做了相当程度的改进,遗憾的是,此实验选择的人相当多,可供改进的地方实在是比较的有限,而且很多时候其实大家在改进的时候都是大同小异,所以第一个拿出来得人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一多就泯然众人矣;其实这个实验类似的改进在第一届省创新实验大赛上就曾经出现过,而且还不是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力不讨好;所以实验的选择有的时候很重要;种子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同时释放热量的实验创新实验目的:探究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同时释放热量实验仪器及用品:集气瓶2个、试管2个、20ml注射器两只,萌发的大豆种子、煮熟的大豆种子、温度计两支、澄清的石灰水、保温膜、保温桶两个、一卷线实验操作方案二:1、将等量的煮熟的大豆种子与萌发的大豆种子分别装进两个集气瓶当中;如上图2、将两个集气瓶用保鲜膜封口,用线把它扎好口,使他密封,再分别把它们装进两个保温桶,盖上盖,放置一夜;如上图3、几小时后,打开保温杯的盖子,用喝牛奶的管在两个集气瓶口的保鲜膜上分别扎出一个和温度计一样大的孔,再把温度计插上,来测量一下温度,测量发现,盛萌发种子的集气瓶中的温度20℃比煮熟了的种子19℃温度高;4、准备两个洁净的试管,分别装入等量的石灰水;5、用注射器从盛有萌发种子的集气瓶和熟种子的集气瓶分别抽取20ml气体,然后把抽取的气体分别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两个试管中,注意观察石灰水的变化;6、实验结果:从萌发的大豆种子抽取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而从熟的大豆种子抽取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没有明显的变化;7、实验结论: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同时放出热量;实验创新点机其意义:1、证明大豆种子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同时释放热量;一瓶萌发的种子就可同时验证种子呼吸放热、并产生二氧化碳,更科学,更能说明呼吸时的变化;2、用保鲜膜封口,代替橡皮塞,材料来源丰富,操作简单;3、用注射器抽取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验证呼吸产生的气体操作更简单,演示效果明显;4、需要两人合作,培养合作精神;此实验情形和上一个基本一致;。
《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说课稿大家好!我说课的实验题目为《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及学情分析、实验器材与创新设计、实验原理、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教学内容及过程、实验效果评价与反思六个方面来说明:一、教材及学情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内容。
该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结论,从而对植物的呼吸作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为学生以后在高中对“生物呼吸作用”的深化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2.学情分析我校是位于西北贫困地区的郊区学校,教学资源落后,学生基础较差,由于缺乏先进的实验仪器,好多演示及学生实验变成了讲实验,让学生对生物学科失去了原有的兴趣。
但我校9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对大多植物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的过程都比较熟悉,并且喜欢用生活废品做一些玩具模型,针对这一特点,可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利用常用生活用品及废弃品,大胆创新,并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操作。
二、实验器材与创新设计(一)改进后的实验器材A组:学生自家种植的绿豆种子若干,300ml透明塑料饮料瓶2个,医用软管两根(带调节器),试管2支,铁架台2个,网布袋2个,细铁丝两根,注射器2支,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1试剂瓶,木条,澄清石灰水1试剂瓶。
B组:学生自家种植的绿豆种子若干,500ml锥形瓶(带软木塞),气球2个,网布袋2个,细铁丝两根,注射器4支,木条,澄清石灰水1试剂瓶、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1试剂瓶。
(二)实验创新设计/改进要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用生活用品及废弃品代替原实验材料,对原实验做了一些改进,并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分A组和B组),具体分析如下:(1)两组实验都将教材中的两个实验合并为一个实验,使用材料广泛易得,大大的简化了实验装置,课堂操作过程简单,现象明显、直观。
《观察种子的呼吸作用》实验的创新设计
《观察种子的呼吸作用》实验的创新设计作者:李文化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9年第01期【摘要】在学生设计创新实验的过程中,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更加有效地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智慧,从而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创新能力素养一、实验核心素养1.知识目标: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设计和操作实验的能力及实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团结协作精神;(2)通过小组活动,引导合作意识,渗透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
二、内容设计(一)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悯农》这首诗导入,由“锄禾”引出植物需要进行呼吸作用;后学生亲自动手设计三个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发现呼吸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原来实验中的不足1.演示实验效果不理想,实验器材密封性不好控制,很难观察到实验现象。
2.所需的装置繁多,操作繁琐。
3.实验方法不严密,在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中,用的是灌水排气法,存在水这个干扰因素。
(三)实验创新之处1.实验形式的创新——变演示实验为分组探究实验。
2.实验器材的创新——变废为宝。
3.实验方法的创新——变灌水排气法为挤压排气法。
三、实验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两张农民辛勤劳作的图片,引出《悯农》这首诗,学生齐读《悯农》,由“锄禾”引出植物需要进行呼吸作用。
(二)实验探究,建构概念1.课前准备。
上课前一天,我带领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教材中的实验材料和仪器准备好。
2.实验探究:实验一: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1)我将全班学生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相同的实验装置。
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由于把该实验设计成了探究实验,所以需要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制定计划,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最新版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演示实验的创新
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演示实验创新莱芜市钢城区颜庄中学亓昕徐吉龙指导教师吕国强许雪梅一、实验目的:探究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实验原理及实验原型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验证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三、原实验的不足1、实验器材较多,组装困难。
2、实验过程繁琐,步骤复杂。
3、不能在短时间内重复演示该实验。
4、未设置对照实验,实验结果说服力不强。
四、改进后实验操作1、取两个250ml的注射液瓶子,分别标号为甲、乙,甲瓶中装入萌发的种子,乙瓶中装入煮熟的种子,甲、乙两瓶中种子的量相同,密封6小时后备用。
2、准备好两个小玻璃瓶,里面倒入相同量的澄清石灰水备用。
3、用注射器从甲瓶中抽取10ml的气体,将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边振荡边观察现象;用注射器从乙瓶中抽取10ml的气体,将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边振荡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甲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瓶澄清的石灰水无变化。
实验结论:种子萌发时,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五、实验创新意义:1、实验装置简单,取材容易。
实验器材来源于生活、取材容易,我们可以将废物利用,“变废为宝”,节约成本。
我们觉得生活中的许多物品可以用来做探究实验。
2、实验操作很简便。
直接用注射器抽取瓶中气体,再将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轻轻振荡后,观察现象。
3、可以在短时间内重复该实验。
4、设置了对照,实验效果更明显。
采用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进行对照,更有利于我们理解种子在萌发时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种子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同时释放热量的实验
种子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同时释放热量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种子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同时释放热量。
实验材料:1.水稻种子2.温度计3.透明塑料袋4.温度计5.热量计(烧杯或锅)6.长直尺实验步骤:1.将一些水稻种子洗净并晾干。
2.准备一个透明塑料袋,用长直尺将其封口部分稍稍挂起,使其折叠形成一个小袋。
3.在小袋内放入一定量的水稻种子。
4.将袋子封口处带着种子尽可能地向上挂在室内任意温度稳定的地方。
5.在种子被封口处与外界完全隔绝的情况下,用手指蘸取水滴在封口外面的袋子上,然后观察袋子内是否产生了水汽(会在袋子内部产生一层雾气)。
6.十五分钟后,用温度计测量袋子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7.将袋子内部的温度和外部的温度相减,得到温差,然后用热量计测量相应量的热量。
8.将袋子内的袋子打开,使其与外界的温度一致,然后继续进行观察,直到袋子内不再产生水汽为止。
实验原理:种子在胚乳中含有各种有机物,这些有机物被种子内的细胞质所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种子脱水中,种子内部的细胞质含有较高浓度的蛋白质和脂肪,这些有机质在被降解过程中释放出热能。
利用这一原理进行呼吸作用产二氧化碳和热量的实验。
实验结果与观察:1.观察到袋子内的种子放置一段时间后,袋子内部出现了水汽,即袋子内部湿润,表明种子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了水。
2.测量袋子内外的温度发现,袋子内的温度比外部略高,说明种子产生的呼吸作用产热。
3.继续观察袋子内的情况,当袋子内不再产生水汽时,表明种子呼吸作用率已经逐渐下降。
实验讨论:1.水稻种子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同时,会释放热量。
2.种子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种子内的细胞质中所含有的有机物质会随着呼吸作用逐渐减少,从而呼吸作用也会逐渐减弱。
3.实验中观察到袋子内部湿润,是因为种子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汽凝结在袋子内表面上,形成了水汽。
4.实验中袋子内的温度略高于外部温度,提示着种子呼吸过程中会释放一定的热量。
初中生物实验创新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一、本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内容 二、实验原理 三、原实验装置的不足 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 五、实验操作 六、实验的创新之处
一、本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28页 安排了“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演示实 验。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通过 实验产生的现象,说明种子萌发时产生了二 氧化碳,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呼吸作用。
4、没有设置对照试验,很难说明二 氧化碳是萌发的种子产生的。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
萌
煮Hale Waihona Puke 发熟的的
种
种
子
子
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
实验器材:
①两个500ml的塑料透明瓶 子,分别贴上1号、2号标 签,1号瓶中装入萌发的种 子, 2号瓶中装入煮熟的种 子,然后盖住密封。2小时 后用来做实验。
②贴好甲标签的3支注射器、 乙标签的3支注射器、澄清 石灰水、小烧杯。
五、实验操作
1、抽取澄清石灰水。
2、用注射器抽取气体。
澄 清
石
3、观察并分析。
灰 水
澄 清 石 灰 水 不
变
变
浑 浊
浑 浊
六、实验的创新之处
1、简化器材 只用到透明塑料瓶、注射器 、石灰水
2、改进方法 将灌水排气法改为注射器抽气法
3、改变材料 采用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进行对照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性质,实验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了,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出了二氧 化碳。
三、原实验装置的不足
1、原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器材 较多,组装复杂。
2、实验操作繁琐。使用该装置实 验采用灌水排气法,从漏斗灌入 清水,操作复杂。
呼吸作用教案和说课稿
5.2呼吸作用江英中学李秋华【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种子的呼吸现象;2、能力:(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实事求是与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种子的呼吸现象【教学难点】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现象【课时计划】2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展示生活中的现象并提出问题)萝卜放久了为什么会糠心呢?粮食为什么要晌干后贮藏呢?冷藏的蔬菜为什么能较长时间地保持新鲜呢?花盆的底部为什么要有洞呢?植物也要进行呼吸吗?......学生做出一定的回答,老师分析从而引入课题-------呼吸作用(板书)2.教学内容:一、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演示实验一: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甲、乙两个玻璃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种子和煮熟后冷却至室温的种子,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之后,观察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
分析实验现象:甲瓶:火焰(立刻熄灭),这是因为甲瓶(缺少氧气)乙瓶:火焰(没有熄灭),这是因为乙瓶(氧气充足)得出:甲瓶里的氧是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
P84讨论演示实验中煮熟种子的作用是什么?答:对照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答: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演示实验二: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先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弱酸性气体,微溶于水。
因为它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物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经常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实验内容: 甲、乙两个玻璃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种子和煮熟后冷却至室温的种子,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之后,运用加水排气法,将瓶中气体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分析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变得浑浊了。
这个情况表明,装有萌发种子的瓶子,不但氧减少了,而且二氧化碳增多了。
显然,这些二氧化碳是由萌发的种子释放出来的。
P84讨论是什么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答:二氧化碳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答: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创新
七、创新实验的优点及不足
1、低成本,生活化:实验器材少且来源于生活,便于学生在课 后自备实验材料,验证不同种子的呼吸作用,可充分锻炼学生 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更简洁,更环保:虽然是三实验合一,但是实验装置简单、 操作简便,效果更明显,而且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可以重复使 用不浪费。
谢 谢!
3、更直观、更科学:一套装置验证了四个实验现象,更有利于 学生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 并释放出了热量
不足点:
实验时间长,没法在10分钟时间内展示整个实验过程,但 是,这是一个非常有效值得推广、也能推广的创新实验,所以 我和我的老师把它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您们的实验教学有帮助, 谢谢!
四、改进实验装置的过程
五、改进后的实验材料及装置
萌发黄豆种子、 炒熟黄豆种子、 大小塑料瓶各2个、 澄清的石灰水适 量、带有阀门输 液管2根、小烧杯 2个、蜡烛2根。
六、实验操作过程
1、课前准备实验: 将两个大塑料瓶分
别编号为甲、乙,在实 验开始前一天,用镂空 的小塑料瓶装入萌发的 种子100g套在甲瓶内; 用另一个镂空的小塑料 瓶装入炒熟的种子100g 套在乙瓶内,盖上带有 探针式温度计的瓶塞, 检查气密性。
贵州省贵州省第九届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技 能创新大赛活动(初中生物组) 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创新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实验选自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初 中生物教材中的一个重点知识,也是一个学习难点。 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呼吸作用,我和我的老师对这 节内容中的三个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通过我们的 创新实验可以引导学生获得有机物彻底分解时所发 生的物质变化的直观认识。
种子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同时释放热量的实验
种子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同时释放热量的实验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种子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同时释放热量的实验创新实验目的:探究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同时释放热量实验仪器及用品:集气瓶2个、试管2个、玻璃弯管、漏斗2个、萌发的小麦种子、煮熟的小麦种子、温度计两支、澄清的石灰水、保温膜、保温桶两个、一卷线实验操作方案(一):1、将等量的煮熟的小麦种子与萌发的小麦种子分别装进两个集气瓶当中;2、将两个集气瓶用保鲜膜封口,用线把它扎好口,使他密封,再分别把它们装进两个保温桶,盖上盖,放置5-6个小时;3、几小时后,打开保温杯的盖子,用喝牛奶的管在两个集气瓶口的保鲜膜上分别扎出一个和温度计一样大的孔,再把温度计插上,来测量一下温度,测量发现,盛萌发种子的集气瓶中的温度比煮熟了的种子温度高。
4、先把玻璃弯管一头插进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另一头插进用保鲜膜封口的集气瓶中,用一团棉花(或用水浸湿的纸)把漏斗密封,把漏斗扎进保鲜膜后,把棉花(或用水浸湿的纸)拿出来,往里灌水,气体会顺着玻璃弯管进入澄清石灰水中,萌发的小麦种子连着的石灰水会变浑浊,说明萌发的种子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而煮熟的小麦种子排出的气体,没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实验结论: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
同时放出热量。
实验创新点机其意义:1、证明小麦种子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同时释放热量。
2、用保鲜膜封口,代替橡皮塞,材料来源丰富,操作简单。
3、一瓶萌发的种子就可同时验证种子呼吸放热、并产生二氧化碳,更科学,更能说明呼吸时的变化。
演示效果较明显。
4、需要学生合作完成,培养合作精神个人点评:从实验过程来看,该实验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教师也做了相当程度的改进,遗憾的是,此实验选择的人相当多,可供改进的地方实在是比较的有限,而且很多时候其实大家在改进的时候都是大同小异,所以第一个拿出来得人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一多就泯然众人矣。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种子的呼吸创新实验
种子的呼吸作用演示实验三塘铺镇朝阳中学邓铁雄一、该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种子的呼吸作用演示实验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内容。
这个实验是本节的重点,实验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种子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结论,从而对植物的呼吸作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1、实验原型图一:验证种子呼吸过程放出二氧化碳图二:验证种子呼吸过程吸收氧气图一:广口瓶里装的是萌发的种子,一段时间后,往漏斗中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中的气体通入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可以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于是得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进行的呼吸作用放出了二氧化碳的结论。
图二: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中装有等量煮熟的种子,把甲乙两瓶同时放到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观察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可以看到甲瓶中的蜡烛熄灭,乙瓶中的蜡烛继续燃烧,于是得出:萌发的种子呼吸过程吸收了氧气的结论。
2、不足之处:(1)演示实验一装置稍复杂,操作不便。
气体的流动增加了外界环境干扰的可能性。
(2)演示实验二设计不合理: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用灯火试验来检验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那么蜡烛的熄灭到底是产生了二氧化碳的原因还是氧气减少的原因呢?(3)演示实验二对照实验不科学,因为这个实验要得出的结论是:种子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氧气,所以实验过程中的变量应该是有没有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而用死种子作对照的方法并不能排除同一段时间内已死的种子会有其他化学反应发生从而影响实验的可能。
鉴于以上原因,我认为该实验可以改进。
三、实验的改进之处:1、基本思路:实验在科学严谨的基础上,尽量简单明了,尽量接近生活、尽量便于学生自主操作。
(1)采用日常生活用具进行实验,使实验器材“平民化”。
(2)整个实验过程在封闭的容器中进行,排除了外界因素的干扰。
(3)省去对照实验,使实验更加简单明了。
2、改进后的实验:(1)实验器材:塑料饮料瓶(带盖)2个、注射器2支、澄清石灰水1瓶、氢氧化钠溶液1瓶、黄豆若干、丝网袋2个(2)实验原理:①种子呼吸过程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碳具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点;③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而不能吸收氧气。
对初中生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和创新-文档资料
对初中生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和创新通过生物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生物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生物实验教学设计创新。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而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创新能力是生物教学适应素质教育开展的需要。
2011版新课标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指出:“应鼓励学生和教师充分利用身边费用低廉的器具和材料,设计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和实践活动。
”如何在实践中挖掘身边的资源,使生物学实验低成本、低损耗和简单易行呢?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安排了“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看不见也摸不着,通过该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呼吸作用,所以该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必做演示实验,(有条件可以增加学生的探究性实验)。
本文以此实验为例,阐述初中生物实验改进的方法与过程。
[1]一、实验原理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验证植物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学生可以探究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二、原实验装置的不足处1.使用的器材多,组装费时。
2.操作繁琐。
采用灌水排气法,从漏斗灌入清水,操作复杂,不够严谨。
其理由是:(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体积的水就能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
[2](2)漏斗中用棉花塞住也会有少量二氧化碳逸出。
(3)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很难说明二氧化碳是萌发的种子产生的。
3.不能在短时间内重复演示该实验(种子呼吸产生足量的二氧化碳至少需要1―2小时。
如接连在多个班上演示该实验,就需要多准备几瓶萌发的种子,增加了教师的准备量。
)[3]三、实验装置的改进:注射液瓶子、注射器、两只小烧杯、澄清石灰水。
四、实验操作方法的改进1.方法的改进:将灌水排气法改用注射器抽气法。
设置一组对照实验。
即萌发的种子,炒熟的种子进行对照。
实验优质课初中生物教案
实验优质课初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种子呼吸作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现象,提高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呼吸作用的定义和过程2. 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方法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4. 实验结果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光合作用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和过程:讲解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使学生了解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
3.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种子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
4.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强调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安全、准确。
6.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原因。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呼吸作用在生物体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呼吸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学生能熟练地操作实验,观察并分析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3. 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种子、澄清石灰水、试管、导管等。
2. 教学课件:呼吸作用的图片、动画等。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 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现象,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3. 适当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七、课后作业1. 复习呼吸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呼吸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也得到了增强。
生物创新实验-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
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创新实验目的 描述植物的呼吸现象实验仪器及用品 选用两个带瓶盖的透明塑料瓶(农夫山泉、娃哈哈矿泉水瓶等)、纱布、细线、蜡烛、火柴、细木条、萌发的黄豆种子、澄清的石灰水等实验装置图及说明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节中的演示实验“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该实验利用了氧气的助燃特性和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验证萌发的种子在呼吸过程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实验设计如下图所示。
实验步骤2说明萌发的种子能产生热量,步骤3说明萌发的种子消耗氧气,步骤4说明萌发的种子能产生二氧化碳。
我们对本实验做了以下改进,让学生看到了较好的效果1、实验装置的改进:选用两个带瓶盖的透明塑料瓶(农夫山泉、娃哈哈矿泉水瓶等)、纱布、细线、蜡烛、火柴、细木条、萌发的黄豆种子、澄清的石灰水等2、实验操作(1)课前准备两个透明的塑料瓶,分别在瓶底打一个直径约为2cm的小孔,并贴上标签甲、乙,如图所示:(2)甲瓶中装入萌发的种子(将种子装入瓶中的纱布袋中),乙瓶中装入煮熟的种子,并拧紧瓶盖,如图所示:(3)用蜡密封瓶盖,防止漏气,如图所示:(4)两培养皿中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同时向塑料瓶中倒入适量石灰水,保证塑料瓶能站立在培养皿中,同时对瓶中的液面做下标记,如图所示:(5)将整个装置放在25℃的环境中:(6)2小时后观察,我们会看到下列现象:甲瓶内的石灰水变浑浊,液面上升;乙瓶中的变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其液面也没有变化。
分析其原因:①甲瓶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甲瓶中种子萌发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②甲瓶中液面上升的原因是: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消耗瓶中的氧气,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石灰水吸收,因此甲瓶内的气压下降,低于外界的气压,故瓶中的液面升高。
(7)为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我们可以利用氧气的助燃特性加以验证,如图所示,我们将燃烧的木条分别插入甲、乙瓶中,观察木条的燃烧的状况,如图所示:插入甲瓶的燃烧木条迅速熄灭,而插入乙瓶的燃烧木条依然燃烧,说明甲瓶的氧气含量较乙瓶的少,究其原因是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初中生物创新实验案例
初中生物创新实验案例创新实验名称:探究萌发种子呼吸时吸收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芃实验目的:1.检验萌发种子呼吸时吸收氧气膀2.验证萌发种子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袈实验仪器及用品:带支管的锥形瓶、橡皮管、止水夹、塑料管、单孔橡胶塞、燃烧匙、长颈漏斗、小烧杯、萌发种子(黄豆)、未萌发种子(煮熟黄豆)、小蜡烛、澄清石灰水等。
实验操作步骤:1.检查实验材料用具。
2.组装实验仪器。
(1)把燃烧匙和长颈漏斗分别固定在带孔橡胶塞上,安装好小蜡烛。
(2)将提前准备好装瓶的萌发种子和未萌发种子分别换上,已装好燃烧匙和长颈漏斗的橡胶塞。
(3)用橡皮管连接支管和塑料管,套上止水夹。
(4)将塑料管末端深入已备好澄清石灰水的小试管和小烧杯中。
3.检验萌发种子呼吸时吸收氧气。
薃换置提前准备好的萌发种子和未萌发种子,将点燃的小蜡烛同时伸入两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数据记录:1.种子类型蒈第一次测量燃烧时间2.第二次测量燃烧时间3.第三次测量燃烧时间4.比较两类种子燃烧时间萌发种子未萌发种子萌发种子瓶中小蜡烛很快熄灭,未萌发种子瓶中燃烧时间较长。
实验证明,萌发种子呼吸时吸收氧气。
5.验证萌发种子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
打开止水夹,分别向装好种子的两瓶的漏斗中加水(利用加水排气法),观察小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数据记录:种子类型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萌发种子未萌发种子萌发种子排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未萌发种子排出的气体在澄清石灰水中无明显现象。
实验证明,萌发种子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
6.整理器材。
将废液倒入指定烧杯中,清洗烧杯和长颈漏斗,擦净燃烧匙,规范实验用品。
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说课稿
《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生物实验说课稿乔官镇中学赵丽丽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实验“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观点。
一、教学目标二、实验内容三、实验环境四、实验方法五、教学过程六、教学评价一、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描述种子的呼吸现象,说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重点:描述种子的呼吸现象,说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难点:种子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与创新,说出呼吸作用的意义。
二、实验内容(一)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案是: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演示实验)材料器具:萌发的大豆种子;透明保温杯,温度计,蜡烛,燃烧匙,试管,玻璃导管,漏斗;澄清的石灰水,清水等。
方法步骤:1.将萌发的大豆种子平均分成四份,把其中两份分别装入甲、乙两只保温杯中,将另外两份煮熟并冷却分别装入丙、丁两只保温杯中。
2.在四只保温杯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读数并记录。
过一段时间之后,再观察、记录各温度计的读数。
3.拔掉甲、丙两只保温杯的塞子,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燃烧情况。
4.乙、丁两只保温杯均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改装,经过一段时间后,向杯中注入清水,将杯内气体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试管中石灰水的变化情况。
方法步骤2验证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热量;方法步骤3验证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方法步骤4验证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师生共同得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表达式。
在实际的教学中,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的形式开展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实现了知识目标的达成,但是由于学生不能参与到实验中来,动手操作的动手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同时,为了锻炼学生拓展知识、联系社会生活的能力,我把本节课的演示实验拓展为分组实验。
初中生物呼吸作用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呼吸作用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了解呼吸作用与气体交换的关系。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烧杯、试管、碱性碳酸饱和溶液、胶头针、铜丝网、水杯、吸管、灯泡、石灰水。
实验步骤:
1. 将小麦种子浸泡在碱性碳酸饱和溶液中,防止氧气的进入。
2. 取一只烧杯,加入适量的水,并在烧杯口处放入一片铜丝网。
3. 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放入铜丝网上。
4. 将一个试管倒立放入铜丝网上,并用吸管将试管内的空气抽空。
5. 在试管内放入一小块石灰水,并将试管口用胶头针封闭。
6. 将烧杯中的水加热,直至水烧开,并用水杯将烧杯倒置在铜丝网上。
7. 将灯泡靠近小麦种子,观察试管内的变化。
实验结果分析:当灯泡靠近小麦种子时,种子开始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气体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沉淀,表示呼吸作用中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操作时要小心热水的烫伤。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试验条件,保持环境干净整洁。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拓展实验内容:可以观察不同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量是否相同,进一步探讨生物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机制。
初中生物植物呼吸作用演示实验的改进
植物呼吸作用演示实验的改进
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的演示实验对上好一节生物学课是至关重要的。
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节中,两个演示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呼吸作用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尝试着对此实验作了如下的改进。
1.实验材料
取用水浸泡过的大豆种子代替新鲜的绿色植物叶子。
用水浸泡过的大豆种子,处于萌发初期,呼吸作用强,吸氧量大,用它作实验材料受限制因素少,当天准备实验即可。
2.实验
按图1装置,整个装置不漏气。
2~3小时后,打开止水夹,用手挤压塑料袋,使气体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为更具说服力,可以先用未装大豆种子的上述装置做对比实验,观察到空气中少量的二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袋内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了,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
另用广口瓶装浸泡过的种子,2~3小时后.将燃着的蜡烛一伸人集气瓶中便熄灭,说明氧气含量降低了,证明植物呼吸作用吸入氧气。
资料来源《生物学教学》2003.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创新实验名称:种子的呼吸作用实验创新设计
(
潍坊三中:张冠强
郭宸显 王广雷 指导教师:李诚)
二、创新实验目的:
1、验证种子的呼吸作用吸收氧,产生二氧化碳
2、经济实惠不花钱,操作实用又方便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
500—600ml 透明矿泉水瓶4个(带盖),500—600ml 去掉上半部分透明矿泉水瓶2个(作为烧杯使用),250ml 去掉上半部分透明矿泉水瓶2个(作为试管使用),20—30cm 长的吸管2支, 2.5L 矿泉水瓶1个(制作石灰水用),石灰若干,黄豆若干,备用瓶子若干,火柴等。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五、实验操作:
1、准备四个矿泉水瓶,甲丙分别放入适量的萌发的黄豆种子,乙丁分别放入等量的煮熟的黄豆种子。
甲乙的瓶盖上插上吸管,吸管向外的一端折叠后绑住,使它不通气。
分别拧紧瓶盖。
2、将四个瓶子放在相同的室温条件下,放置一天后实验。
3、取甲乙两瓶,打开吸管,分别将吸管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轻捏瓶子,使瓶中的气体通过石灰水。
然后观察结果。
4、取丙丁两瓶,打开瓶盖,分别插入燃烧的火柴。
观察实验结果。
六、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
经济实惠不花钱,实验材料都是随手可得的废品,就地取材,简便易行,也不容易损坏仪器,自己在家就可以做。
使实验更切近生活,与生活相联系。
也体现了实验的实用性,全体参与以及动手动脑能力锻炼。
操作简单又方便,挤压瓶子,直接将瓶中气体压出,进入石灰水中;传统的做法是向瓶中加水,将瓶中的气体压出,进入石灰水中,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