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雷电及防雷设备(2012级)

合集下载

建筑物防雷及安全用电

建筑物防雷及安全用电
(2)雷击的选择性
建筑物遭受雷击的部分是有一定规律的,建筑物雷击部位如下:
(ⅰ)平屋面或坡度不大于1/10的屋面——檐角、女儿墙、屋檐。
(ⅱ)坡度大于1/10且小于1/2的屋面——屋角、屋脊、檐角、屋檐。
(ⅲ)坡度不小于1/2的屋面——屋角、屋脊、檐角。
(3)雷电击的基本形式
雷云对地放电时,其破坏作用表现有以下四种基本形式。
(ⅱ)感应雷。当建筑上空有雷云时,在建筑物上便会感应出相反电荷。在雷云放电后,云与大地电场消失了,但聚集在屋顶上的电荷不能立即释放,因而屋顶对地面便有相当高的感应电压,造成屋内电线、金属管道和大型金属设备放电,引起建筑物内的易爆危险品爆炸或易燃物品燃烧。这里的感应电荷主要是由于雷电流的强大电场和磁场变化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造成的,所以称为感应雷或感应过电压。
④避雷针在hx高度XX′平面上的保护半径rx按下列计算式确定:(单位为m)
(5.1)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r0可确定为:
(5.2)
式中: rx——避雷针在hx高度的XX′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
ds——滚球半径,按表5.2确定(m);
h——避雷针的高度(m);
hx——被保护物的高度(m);

20
40
避雷针对周围物体保护的有效性,常用保护范围来表示。在安装有一定高度的接闪器下面,有一个一定范围的安全区域,处在这个安全区域内的被保护的物体遭受直接雷击的概率非常小,这个安全区域叫做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确定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至关重要。避雷针对建筑物保护范围一般用滚球法确定。
滚球法是将一个以雷击距为半径的滚球,沿需要防直接雷击的区域滚动,利用这一滚球与避雷针及地面的接触位来限定保护范围的一种方法。
2.引下线

雷电及防雷设备ppt课件

雷电及防雷设备ppt课件
(3). 工频放电电压:在工频电压下,避雷器将发 生放电的电压值
(4). 冲击放电电压:指预放电时间为1.5-20微秒 的冲击放电电压
(5). 残压:指雷电流经过避雷器时在阀片电阻 上产生的压降
(6). 维护比:指避雷器残压与灭弧电压之比
维护比愈小,阐明残压愈低或灭弧电压愈高, 显示维护性能愈好。
(2).接地的分类: a.任务接地 b.维护接地 c.静电接地 d.防雷接地
2.冲击电流流经接地安装入地时的根本景象 (1).土壤中的电位分布
U=Ri
u:接地点电位 i: 接地电流 R:接地体的接地电阻
(2).土壤中的电场强度E
E
δ:冲击电流在土壤中的密度
ρ:土壤电阻率
(3).接地安装的电感效应及利用率
雷电及防雷设备
雷电景象
雷电 景象
雷电景象
雷电景象
一.雷电的电气参数
波头、陡度及波长
规范冲击波:
f 1.2s t 50 s
i I0 (e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t )
等值余弦波:
i I (1 cos t ) 2
/ f
max
di dt max
I 2
2.雷暴日与雷暴小时 雷暴日:每年中有雷电的日数 雷暴小时:每年中有雷电的小时数
非线性电阻
UCi
α:非线性系数
b.任务原理
系统正常任务时,间隙将电阻阀片与任务母线 隔离,以免由任务电压在阀片电阻中产生电流使阀 片烧坏。
当系统中出现过电压且其幅值超越间隙放电电 压时,间隙击穿,冲击电流经过阀片流入大地,从 而使设备得到维护。由于阀片的非线性特性,其电 阻在流过大的冲击电流时变得很小,故阀片上产生 的残压将得到限制,使其低于被维护设备的冲击耐 压,设备得到维护;

第五章雷电放电特性及防雷设备

第五章雷电放电特性及防雷设备

第五章 雷击放电特性及防雷装置5.1 雷电放电过程会引起破坏作用的雷云对地放电的绝大多数(80%以上)是负极性的。

雷电多重性(先导、主放电、余光放电)一、先导(梯级先导)第一次先导的梯级性是负先导本身的发展特点所决定的。

每一梯级长度平均50m ,梯级间歇时间10~100us 平均50us 。

cv 10001=先导通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带有与雷云同极性的多余电荷 二、主放电、闪电、雷鸣、雷电的破坏性先导接近地面。

在漏道端部因出现高场强,使空气强烈电离而产生高密度的等离子区。

→自下而上,高电解的等离子体通道。

t=50~100us ,i =几十千安~几百千安201(=v ~21)c 温度 2万℃以上三、余光放电连续先导——直串先导5.2 雷电参数及雷电活动特性电流Rvi zz +=0σ,R<30Ω,雷电通道波阻抗Ω>3000z .即R 《z 0,则v i σ=雷击过电压dtdi L iR u ⋅+=我国“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 1、雷电流峰值 108lg IP -= (式5-3)54lg IP -=,少雷区2、雷电流波形 波长时间2.6us 形状:斜角形usKA Idtdi a /6.2==(式5-4)半余弦波头)cos 1(2wt Ii -= (式5-5)3、雷电日 雷电小时强雷区 平均雷电日>90 多雷区 平均雷电日>40 少雷区 平均雷电日>154、落雷密度γ(每个雷电日每平方公里地面上的平均落雷次数) 0.015 次/⋅Km 2雷电日 次数 Th N ⨯⨯=100100010γ(Th b N ⨯⨯+=10010004γ次/100km 年)若T=40,γ=0.015代入则N=0.6h 次/⋅km 100年5.3 避雷针和避雷线(直击雷保护措施)我过规程推荐的保护范围是对应0.1%绕击率而言的。

绕击:雷电绕过避雷装置而击于被保护物的现象。

(屏蔽失效引起) 反击:避雷针与被保护物之间的间隙击穿。

005雷电及防雷设备

005雷电及防雷设备

高电压技术
高电压技术
第一节 雷电放电和雷电参数
高电压技术
一、雷电及雷电放电过程:
㈠ 雷电的产生:
雷电放电起源于雷云的形成,为了更好的理解雷电 放电的某些特性,我们来大致地了解一下雷云的形成机 理。
1、雷云的形成: ⑴ 热雷云: 地表潮湿空气,受热上升;形成湿热气流的水份在
2——5km的高空受冷凝结为悬浮小水滴;小水滴集聚成 大面积的乌黑积云。这类云荷电后称为热雷云。
高电压技术
一、避雷器保护原理和基本类型
3、基本要求: ⑴ 能瞬时动作。
⑵ 能自行迅速截断工频续流。
工频续流:避雷器在冲击电压作用后流经间隙的工频 电弧。即过电压消失后,间隙中仍有由工作电压所产生 的工频电弧电流。
⑶ 具有平直的伏秒特性曲线。 ⑷ 具有一定的通流容量,其残压应低于被保护物的 冲击耐压。
高电压技术
2、两支等高避雷针
上部边缘最低点o
h0
h
D 7P
高电压技术
二针间被保护物高度水平面上保护范围的一侧宽度
bx 1.5(h0 hx )
针间的距离D不宜大于5h。
3、两支不等高避雷针
高电压技术
等效为等高的避雷针
f D' 7P
4、多支等高避雷针
高电压技术
外部:分别用两针法。
内部:采用三角形法,若 满足bx>0, 即认为多针所覆盖的全面积就受到保护。
不足15日为少雷区,超过40的为多雷区,超过90的为 强雷区。
西昌为75.6,成都36.9。
高电压技术
四、地面落雷密度和输电线路落雷次数
地面落雷密度:每个雷电日每平方公里地面遭受 雷击的次数。
表示雷云对地放电的频数和强烈程度。 我国雷暴日为40时,取=0.015,国外取值在0.1~0.2之间。

高电压技术第5章雷电及防雷设备1

高电压技术第5章雷电及防雷设备1
由于发电厂或变电所的面积较大,实际上都采用多 支等高避雷针保护。三支等高避雷针所形成的三角形的 外侧保护范围分别按两支等高避雷针的计算方法确定。 四支及以上等高避雷针所形成的四角形或多角形,可先 将其分成两个或数个三角形,然后分别按三支等高避雷 针的方法计算。
三支等高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范围如左图所示,
5.1.1 雷云的形成
能产生雷电的带电云层称为雷云。
雷云的形成主要是含水汽的空气的热对流效 应。太阳的热辐射使地面部分水分化为蒸汽,含 水蒸汽的空气受到炽热的地面烘烤而上升,会产 生向上的热气流。热气流每上升10km,温度下降 约10℃,热气流与高空冷空气相遇形成雨滴、冰 雹等水成物,水成物在地球静电场的作用下被极 化,形成热雷云。
图8-2 雷电流的等值波形
(a)双指数波 (b)斜角平顶波 (c)半余弦波
f 1.2s t 50s
i I0 (et et )
f 2.6s I I / 2.6kA / s
f
i I (1 cost) 2
/ f
max
di dt
max
I 2
3、雷暴日及雷暴小时
雷暴日Td 是指该地区平均一年内有雷电放电的 平均天数,单位d/a 。 雷暴小时Th 雷暴小时是指平均一年内的有雷电 的小时数,单位h/a。
2.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表示避雷针的保护效能,通常采用保护范围的 概念,只具有相对意义。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指被 保护物体在此空间范围内不致遭受直接雷击。我国 使用的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小电 流雷电冲击模拟试验确定,并根据多年运行经验进 行了校验。保护范围是按照保护概率99.9%确定的 空间范围(即屏蔽失效率或绕击率0.1%)。
第5章 雷电及防雷设备

电工培训—防雷和防静电

电工培训—防雷和防静电

6. 隔离和密封敷设电气线路的沟道以及保护管、电缆或钢管在穿过 爆炸危险环境等级不同的区域之间的隔墙或楼板时,应用非燃性材料严 密堵塞。
第四节
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发生火灾和爆炸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环境中存在足够数量和浓 度的可燃性易燃易爆物质;二是要有引燃或引爆的能源。上述又分别称
为危险源和火源。因此电气防火防爆应着力于排除危险源和火源。
装于水泥杆 的铁横担上
装于木杆的 木横担上
角型间隙
二、危险物质分组和分级 气体、蒸汽危险物质按引燃温度分为六组;按最小点燃电流比和最 大试验安全间隙分为三级。 三、气体、蒸汽爆炸危险环境的分类 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将此类危险环境 分为0区、1区和2区。危险区域的大小受通风条件、释放源特征和危险 物品性能参数的影响。 爆炸危险区域的级别主要受释放源特征和通风条件的影响。爆炸危 险区域的范围和等级还与危险蒸汽密度等因素有关。 四、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的分类
三、消除引燃源 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按爆炸危险环境的特征和危险物的级别、组别选用电气设备和设计电 气线路。 2.保持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安全运行。安全运行包括电流、电压、温升 和温度不超过允许范围,包括绝缘良好、连接和接触良好、整体完好无损、 清洁、标志清晰等。 在爆炸危险环境应尽量少用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一般情况下不应 进行电气测量工作。 四、保护接地 爆炸危险环境接地应注意如下几点: 1. 应将所有不带电金属物件做等电位联结。从防止电击考虑不需接地 (接零)者,在爆炸危险环境仍应接地(接零)。 2. 如低压由接地系统配电,应采用TN一S系统,不得采用TN一C系统。 即在爆炸危险环境应将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分开。 3. 如低压由不接地系统配电,应采用IT系统,并装有一相接地时或严重 漏电时能自动切断电源的保护装置或能发出声、光双重信号的报警装置。

《雷电及防雷装置》课件

《雷电及防雷装置》课件
如发现有严重雷电灾害事故或造 成重大损失,应及时向相关部门 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救
援和恢复工作。
谢谢观看
提高防雷意识的方法
开展防雷宣传活动
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开展防雷宣传活动,提 高公众对雷电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推广防雷科技产品
推广先进的防雷科技产品,提高防雷工作的 效率和安全性。
加强学校防雷教育
将防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从小培养孩子的 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建立防雷应急预案
建立完善的防雷应急预案,提高应对雷电灾 害的能力和效率。
定期检测接地电阻值,确保其符合规范要 求,并对接地系统进行维护保养。
04
防雷安全与教育
防雷安全知识
雷电的形成与放电机制
雷电的危害与后果
解释雷电的形成过程和放电机制,帮 助人们理解雷电的危害。
详细说明雷电对人类、建筑物、电子 设备和自然界等造成的危害和后果。
雷电的分类与分级
介绍不同类型和级别的雷电,以及它 们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危害。
03
防雷措施与实施
建筑物防雷
防雷系统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 质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结果, 确定防雷等级,设计合理的防
雷系统。
接闪器安装
在建筑物顶部安装接闪器,包 括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 以吸引雷电并引导电流入地。
引下线设置
在建筑物四角或每隔一定距离 设置引下线,将接闪器与接地 装置连接,确保电流顺畅入地 。
《雷电及防雷装置》PPT课件
目录
• 雷电的形成与特性 • 防雷装置的种类与作用 • 防雷措施与实施 • 防雷安全与教育 • 雷电灾害的预防与应对
01
雷电的形成与特性
雷电的形成过程
大气电场形成

修改版-雷电及防雷设备

修改版-雷电及防雷设备

五、避雷器 6:阀型避雷器 组成:间隙与非线性电阻(阀片)串联 组成:间隙与非线性电阻(阀片) 火花间隙: 1:火花间隙: 由许多小间隙串连而成; 1)由许多小间隙串连而成; 在正常工作时将阀片与母线隔离, 2)在正常工作时将阀片与母线隔离,以避免阀 片在工频电流下烧毁; 片在工频电流下烧毁; 工频电弧依靠间隙的自然熄弧能力熄灭; 3)工频电弧依靠间隙的自然熄弧能力熄灭;磁 吹式间隙( 串连了电感) 吹式间隙 ( 串连了电感 ) 比普通间隙的熄弧能 力强; 力强; 为了保证每个间隙上恢复电压的均匀与稳定, 4)为了保证每个间隙上恢复电压的均匀与稳定, 在间隙旁并联的电阻 过电压到来时,辅助间隙击穿, 5)过电压到来时,辅助间隙击穿,防止了电感 阻流作用 1 : 主间隙 ; 2 : 磁吹电感 ; 3 : 并 主间隙; 磁吹电感; 联电阻; 辅助间隙; 联电阻;4:辅助间隙;5:阀片
五、避雷器 1:原理 避雷器是用以限制由线路传来的雷电过电压或由操作引起 的内部过电压的一种电器设备 避雷器的保护原理与避雷针不同。它实质上是一种放电器, 避雷器的保护原理与避雷针不同。它实质上是一种放电器, 并联连接在被保护设备附近,当作用电压超过避雷器的放 并联连接在被保护设备附近, 电电压时,避雷器即先放电,限制了过电压的发展,从而 电电压时,避雷器即先放电,限制了过电压的发展, 保护了其他电气设备免遭击穿损坏
雷电及防雷设备
古代的雷电 公元前1500年殷商甲骨文中就有 公元前1500年殷商甲骨文中就有“雷”字, 年殷商甲骨文中就有“ 稍晚的西周青铜器上有“ 稍晚的西周青铜器上有 “ 电 ” 字 , 指的是闪 电 最早的文字记载:东汉哲学家王充(27-约 最早的文字记载:东汉哲学家王充(27- 97 年 ) 他在 《 论衡 》 中对雷电进行了描述 97年 他在《 论衡》 雷者火也。 以人中雷而死, 即询其身, “ 雷者火也 。 以人中雷而死 , 即询其身 , 中 火则须发烧焦。 火则须发烧焦。” 著名的风筝试验( 17世纪 富兰克林) 著名的风筝试验 ( 17 世纪 , 富兰克林 ) : 世纪, 240米长的缠绕钢丝的麻绳上产生20cm 米长的缠绕钢丝的麻绳上产生20cm的电 240 米长的缠绕钢丝的麻绳上产生 20cm的电 火花

《高电压技术》参考答案

《高电压技术》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章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一、单项选择题:1. D2. D3. B二、填空题:1. 增大了2.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偶极子式极化、空间电荷极化(夹层式极化)3.在电场作用下极化程度的物理量4.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5.偶极子式极化、空间电荷极化(夹层式极化)6.大些7.离子性、电子性8.电导强弱程度9.电场强度、温度、杂质10.体积电导、表面电导11.电导损耗、极化损耗12.电导13.δωCtgU214.电导三、简答题1.答:电介质的电导为离子性电导,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之间的联系减弱,介质中离解出的离子数目增多,所以电导率增大。

而导体的电导是电子性电导,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定向运动时遇到的阻力增大,所以电导率降低。

2.答:不同。

电介质在直流电压作用下只有电导损耗,而在交流电压作用下除了电导损耗外还有周期性极化引起的极化损耗,所以同样条件下,电介质在交流电压下的损耗大于直流电压下的损耗。

3.答:电介质的电导是离子性电导,而金属导体的电导是电子性电导;电介质的电导率小,导体的电导率大;随温度升高,电介质的电导率增大,导体的电导率减小。

第二章气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一、单项选择题:1.B 2. C 3. A 4. C 5. B 6. D 7. A8. C 9. D 10. A11. D 12. B 13. C 14. C二、填空题:1. 辉光放电、火花放电、电弧放电、电晕放电2.最小3.升高4.空间光游离5.棒—棒6.扩散7.改善电场分布、削弱气隙中的游离过程8.固体介质9.20℃、101.310.低11.增大12.250/250013.空间电荷14.增大三、简答题1.答:(1)因棒极附近场强很高,不论棒的极性如何,当外加电压达到一定值后,此强场区内的气体首先发生游离。

当棒具有正极性时,间隙中出现的电子向棒极运动,进入强电场区,引起碰撞游离,形成电子崩。

《雷电及防雷设备》课件

《雷电及防雷设备》课件
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是雷电灾害的高风险区域,雷电预警系统有助于提前采取 措施,减少雷击对电力设施的损害。
航空安全
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遭遇雷击会影响飞行安全,雷电预警系统有助 于飞行员提前采取措施,保障飞行安全。
防雷技术的发展与
05
展望
当前防雷技术的研究热点
1 2
雷电监测与预警技术
利用先进的气象和雷达技术,实现对雷电的精准 监测和预警,为防雷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
新型防雷材料和设备研发
研究新型的防雷材料和设备,提高防雷设备的性 能和可靠性,降低雷电对设备的损害风险。
3
智能化防雷系统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智 能化的防雷系统,实现对雷电灾害的快速响应和 有效防控。
未来防雷技术的发展趋势
精细化防雷
随着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未来的防雷工作将更加注重精细化,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设备进行定制化的防雷方案设计。
利用电感和电容的特性,限制电压的 升高,从而保护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 电的损坏。
接地原理
通过将防雷设备接地,将雷电引入地 下,使电流得到释放,从而保护建筑 物或设备。
防雷设备的选择与安装
根据建筑物或设备的 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 防雷设备。
定期对防雷设备进行 检查和维护,确保其 正常工作。
安装防雷设备时需要 专业人员进行施工和 安装。
雷电的产生
当积雨云的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云层中的电场强度超过空气的绝 缘强度,就会发生放电现象,形成 雷电。
雷电的特性
01
02
03
高电压和高电流
雷电产生的电压和电流都 非常高,可以达到数百万 伏特和数千安培。
时间短暂
雷电的放电时间非常短暂 ,通常只有几十微秒到几 毫秒。

第五章防雷与防静电(题库考试要点和相关试题)

第五章防雷与防静电(题库考试要点和相关试题)

题库考试要点的分析归纳, 是以下是本教材所归纳和总结的低压电工作业考试题库中与本章内容相关的考点学员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请学员熟记。

1.雷电的危害及防雷装置的相关考点(1)雷电可通过其他带电体或直接对人体放电,使人的身体遭到巨大的破坏直至死亡。

雷电流产生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可直接使人触电死亡。

(2)雷电按其传播方式可分为直击雷、感应雷和球形雷等。

雷电后造成架空线路产生高电压冲击波的雷电称为感应雷。

(3)用避雷器是防止雷电破坏电力设备,防止高电压冲击波侵入的主要措施。

10kV 以下运行的阀型避雷器的绝缘电阻应半年测量一次。

(4)防雷装置应沿建筑物的外墙敷设,并经最短途径接地,如有特殊要求可以暗设。

(5) 除独立避雷针之外 ,在接地电阻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防雷接地装置可以和其他接地装置共用。

2、防雷措施的相关考点(1)高压变配电站一般用接闪杆来防止遭受直击雷,防止引发大面积停电事故。

(2)对于变压器和高压开关柜 ,防止雷电侵入产生破坏的主要措施是安装避雷器。

(3)雷电时 ,应禁止在屋外高空检修、试验和屋内验电等作业。

即使在室内也严禁修理家中的电气线路、开关、插座等。

(4)在雷暴雨天气 ,应将门和窗户等关闭 ,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球形雷侵入屋内,造成火灾、爆炸或人员伤亡。

3.静电的产生及危害的相关考点(1)静电现象是很普遍的电现象 ,固体静电可达 200kV 以上 ,人体静电也可达 10kV 以上。

易引发火灾是静电现象最大的危害。

(2)当静电的放电火花能量足够大时 ,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在生产过程中静电还会妨碍生产和降低产品质量等。

4.静电防护的相关考点(1)静电防护的措施比较多,常用又行之有效的可消除设备外壳静电的方法是接地(2)对于容易产生静电的场所,应保持地面潮湿,或者铺设导电性能较好的地板。

(3)防静电的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00Ω(4)运输液化气 ,石油等的槽车在行驶时 ,在槽车底部应采用金属链条或导电橡胶使之与大地接触 ,其目的是泄漏槽车行驶中产生的静电荷。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5篇)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5篇)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1目的为了加强防雷、防静电等安全设施的管理,规避因雷电、静电引起的事故风险,保障本公司的安全生产,保证人员及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的防雷、防静电设施的安全管理。

3职责与分工主管部门:安全环保部。

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相关部门:各部门、车间。

负责本部门防雷、防静电设施的管理。

4内容与要求4.1盛装易燃易爆物料的设备,必须加设防静电装置,并经常检查,保障无损、好用。

4.2输送易燃易爆物料的管道,必须做好防静电连接,并保证可靠。

4.3输送易燃易爆物料时,要严格控制流速,管道内流体的流速不准超过____米/秒,伸入贮罐的进料管道应加伸长管,从底部进料,以防发生事故。

4.4在装卸可燃液体过程中,禁止从槽车或其他容器中取易燃易爆液体样品,如需取样,应在停止取样____分钟后进行。

4.5凡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欧姆。

4.6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不得与避雷和电器保护的接地装置连接在一起,应单独设置,并离开避雷的接地装置至少____米以上。

4.7生产装置、设备、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防静电设施和电气设备的防爆等级应符合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4.8为防止雷电可能造成的破坏,独立避雷针、避雷器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欧姆,接地电阻的测定必须在每年的雷季前进行一次。

4.9每个避雷针应设单独的接地极板,避雷针装置必须与其所保护的所有金属物体绝缘。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定(2)防雷、防静电是一项重要的安全管理工作,对于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和落实防雷、防静电管理工作,制定相关规定十分必要。

以下是一份关于防雷、防静电管理的规定,共计____字。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防雷、防静电管理,预防雷击、静电引起的事故和损失,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单位和个人,包括生产、经营、研发等各类场所和行业。

第三条防雷、防静电管理应该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涉及设备选型、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

高电压技术学习总结

高电压技术学习总结

高电压技术学期学习总结通过一学期对高电压技术的学习,有一下重点难点总结:第一章气体的绝缘强度1、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⑴带电粒子的产生气体分子或原子产生的三种状态厂原态(中性)<激发态(激励态)从外界获得能量,电子发生轨道跃迁。

J电离态(游离态)当获得足够能量时,电子变带电电子,原来变正离子。

电离种类:A:碰撞电离B:光电离C:热电离D:表面电离⑵带电离子的消失A:扩散,会引起浓度差。

B:复和(中和)正负电荷相遇中和,释放能量。

C:附着效应,部分电负性气体分子对负电荷有较强吸附能力,使之变为负离子。

⑶汤逊理论的使用条件和自持放电条件使用条件:均匀电子,低电压s自持放电条件:(e 1) 1⑷巴申定律的物理意义及应用A:巴申定律的物理意义①p s (s 一定)p 增大,U f 增大。

②p s (s 一定)p 减小,U f 减小。

③p s不变:p增大,密度增大,无效碰撞增加,提高了电量的强度,U增大。

P减小,密度减小,能碰撞的数量减小,能量提高,U增大。

P s 不变,U f 不变。

B:巴申定律的应用通过增加或者减少气体的压力来提高气体的绝缘强度。

如:高压直流二极管(增加气体的压力)减小气体的压力用真空断路器。

⑸流柱理论的使用范围及与汤逊理论的关系流柱理论的使用范围:a、放电时间极短b、放电的细分数通道c、与阴极的材料无关d、当ps 增大的时候,U f 值与实测值差别大。

流柱理论与汤逊理论的关系:a、流柱理论是对汤逊理论的一个补充b、发生碰撞电离c、有光电离,电场⑹极不均匀电场的 2 个放电特点(电晕放电,极性效应)电晕放电的特点:a、电晕放电是极不均匀电场所持有的一种自持放电形式,是极不均匀电场的特征之一。

b、电晕放电会引起能量消耗。

c 、电晕放电的脉冲现象会产生高频电磁波,对无线电通讯造成干扰。

d、电晕放电还使空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氮氧化物是强氧化剂和腐蚀剂,会对气体中的固体介质及金属电极造成损伤或腐蚀。

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电气工程与其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方向)(共 48 学时)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和教学目标(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本课程是电气工程与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程。

它是探讨电气设备的绝缘与其问题的学科。

作为从事电力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与其运行的工程技术人员,都会遇到属于高电压的问题,因此需专修本门课程,也是从事电力系统的专业人员须要驾驭的专业学问。

本课程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学问和实践阅历、技能都有较好的培育和熬炼。

(二)课程的主要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驾驭气体、液体与固体绝缘主要电气特性(特殊是击穿过程)的基本概念,了解电气设备绝缘结构的基本特性和试验方法,驾驭电力系统中雷电过电压和主要内部过电压的产朝气理、影响因素与防护措施等基本学问,正确理解电力系统绝缘协作的基本概念、理论依据和处理原则,以与使学生了解高电压试验与绝缘预防性试验中常用的高压试验装置与测试仪器的原理与用法,以与高电压试验的特点、基本程序和平安措施等。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驾驭电气设备在高电压作用下绝缘电气性能的基本学问和高电压试验的基本技术;了解和驾驭过电压的基本理论和过电压的爱护方法;能针对各种不同的过电压实行不同的防护措施,并能依据系统电路与元器件的性质,设计爱护的类型,为今后从事高电压工程领域的探讨和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

二、课程教学环节组成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师生探讨学生自学,习题探讨课,试验,习题,答疑,质疑,期中测验和期末考试。

三、课程教学内容纲要(一)课堂讲授第一章气体的绝缘强度【目的和要求】:重点学习和驾驭汤逊理论和流注理论、空气间隙在各种电压下的击穿特性以与提高气体介质电气强度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气体放电的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不匀称电场中气体间隙放电的极性效应。

【教学内容】第一节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一、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逝二、汤逊理论和巴申定理三、流注理论四、不匀称电场中的放电过程五、冲击电压下气体间隙的击穿特性其次节影响气体放电电压的因素一、电场形式对放电电压的影响二、电压波形对放电电压的影响三、气体的性质和状态对放电电压的影响第三节沿面放电一、沿面放电二、影响沿面放电电压的因素三、提高沿面放电电压的措施其次章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绝缘强度【目的和要求】:重点驾驭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液体介质的击穿、固体介质的击穿。

雷电及防雷装置培训教材(PPT 91张)

雷电及防雷装置培训教材(PPT 91张)

我国把年平均雷暴日不超过15的定为少雷区,超过40的地区定 为多雷区,超过90的地区为强雷区。在防雷设计中,我国标准 15 雷暴日数取为 40。
2. 地面落雷密度γ
表示在一个雷暴日中,每平方公里地面上 的平均落雷次数。 一般Td较大的地区,其γ值也较大。对雷暴 日为40的地区,我国《标准》取γ = 0.07(次/ 雷暴日· km2) 3. 雷电流的极性 负极性雷约占75~90%。
28
二、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1. 单根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当hx ≥ h / 2 时
r x 0 .4 7 ( h h x ) P
当hx< h/2时
rx ( h 1 . 5 3 h x ) P
式中 rx——每侧保护范 围的宽度,m。
29
2. 两根等高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两根避雷线外侧的保护范围按单根避雷线的计算 方法来确定。
只要两避雷线间的距离不超 过避雷线与中间导线高差的5倍, 中间导线就能受到可靠保护。
32


避雷针(线)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 三部分构成,是防止直击雷的保护设备。其保 护范围是指雷击概率约为0.1%的空间范围,使 用时应使被保护设备处于避雷针(线)的保护 范围之内。避雷针(线)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
33
34
§8.3
避雷器
避雷器的作用:限制由线路传来的雷电过电压或由操作
引起的内部过电压以保护电气设备的绝缘。其保护性能
对被保护设备绝缘水平的确定有直接的影响。
对避雷器的要求: (1)具有良好的伏秒特性、较小的冲击系数,从而易于 实现合理的绝缘配合; (2)具有较强的快速切断工频续流,快速自动恢复绝缘 强度的能力。
对地放电的雷云绝大多数(75-90)%是带负电

雷电及防雷设备-(2)

雷电及防雷设备-(2)

编辑ppt
8
5.1.1 雷电放电的过程
水滴分裂起电理论:大水滴分裂成水珠和细微的水沫,出现电 荷分离现象,大水珠带正电,小水沫带负电,细微水沫被上升 气流带往高空,形成大片带负电的雷云。雷云的底部大多是带 负电荷,在地面上感应出大量的正电荷。
带有大量不同极性的雷云之间、雷云对地之间就形成了强大的 电场。
18
5.1.3 雷电参数
1、雷电日及雷电小时
• 为评价某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度,常用该地区多年统 计所得到的平均出现雷暴日或雷暴小时来估计的
• 在一天内或一小时内只要听到雷声就作为一个雷电 日Td或一个雷电小时Th
• 由于不同年份的雷电日数变化很大,所以均采用多 年平均值——年平均雷电日
雷暴日与该地区所在纬度、当地气象条件、地形地貌有关
雷云中的 电荷分布
编辑ppt
当空间电场强度超过 大气电离的放电的临 界电场强度时,就会 发生云间或对大地的 火花放电。
放电通道的电流可达 几十或几百千安。 9
雷电放电过程
先导放电阶段
负极性雷在地面上感应出正电荷,雷云与地面之间形成
强电场,雷云中的负电荷受电场作用不断向下延伸,形成
了一个不断伸长的通道(先导),最终与地面短接
地要求敷设一个统一的接地网,然后再在避雷针 和避雷器下面增加接地体以满足防雷接地的要求。
编辑ppt
36
垂直接地体
水平接地体
编辑ppt
37
小结
• 电力系统中广泛采用避雷针和避雷线作为直接雷击防 护装置。
• 保护间隙与被保护绝缘并联,它的击穿电压比后者低, 使过电压波被限制到保护间隙F的击穿电压Ub。
土壤电阻率为零,则主放
电所到之处的电位即降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雷电及防雷设备
5.1雷电的电气参数
电力系统中的大气过电压主要是由雷电放电所造成 的。为了对大气过电压进行计算和采取合理的防护措 施,必须掌握雷电的电气参数。
5.1.1雷击时计算雷电流的等值电路和雷电流幅值
Z0
雷电先导通道中带有与雷云 极性相同的电荷(一般雷云多 为负极性),自雷云向大地发 展。
(2)双支等高避雷针
两针外侧的保护范围可按单针
计算方法确定,两针间的保护范围
应按通过两针顶点及保护范围上部
边缘最低点O的圆弧来确定,O点
的高度h0按下式计算:
h0

h

D 7p
D ——两针间的距离(m)
两避雷针之间高度为hx水平面上保护范 围的一侧的最小宽度:
bx 1.5(h0 hx )
为保证两针联合保护效果,两针间距离与针高之比D/h 不宜大于5。
避雷针一般用于保护发电厂和变电所,可根据不 同情况装设在配电构架上,或独立架设。
避雷线主要用于保护线路,也可用于保护发、变 电所。
独立避雷针
构架避雷针
要避雷针起到保护作用,两个要求:
要求避雷针必须很好接地;
要求被保护物体必须处在避雷针能提供可靠 屏蔽保护的一定空间范围内,这就是避雷针的 保护范围。
h h/2 hx
避雷针保护范围 折线法 h<=30m
避雷针高度h≤30m时修正系数p=1
受保护区域
修正系数p——避雷针高度> 30m时
避雷针
rx=(h-hx)p 修正后 未修正 rx=(1.5h-2hx)p
h 30m
避雷针保护范围 折线法 h>30m
30m<h≤120m时修正系数:p
30 h
如图可见,避雷针高度超过30m后其 保护范围随高度而增大的趋势减缓
避雷器应具有较强的绝缘自恢复能力
以利于快速切断工频续流,使被保护设备在雷电侵入波 过电压结束后能尽快恢复正常工作。
避雷器一旦在过电压作用下动作后,就转变为低阻状 态,使被保护设备端接的线路对地接近于短路,经过短时 间后,雷电侵入波过电压虽已消失,但原线路上的工频电 压却仍作用于避雷器上,使避雷器开始导通工频短路电流。 这时流过避雷器中的短路电流称为工频续流,它以电弧形 式出现,只要这种工频续流不中断,则避雷器就仍处在低 阻状态,被保护设备就无法正常工作。因此,避雷器应具 有自行切断工频续流和快速恢复到高阻状态的能力。
合或缺乏合适避雷器的场合。通常可将间隙配合自动重合闸使用。
管型避雷器
产气管
工作母线
外间隙 S2 环形电极
棒形电极
S1 内间隙
管型避雷器
此外,间隙间的电场是极不均匀电场,又裸露在大气环 境中,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很大,因此它的伏秒特性很陡,且 分散性大,这将直接影响到它的保护效果。
还有当间隙被击穿后是直接接地,将会有截波产生,不 能用来保护有绕组的设备。由于它有以上的不足,也就限制 了它的使用范围。
由于保护间隙存在着灭弧能力差的缺点,它一般只使用于一些不太重要的场
在雷电侵入波消失后,线路上又恢复了正常传输的工频电压,这一工频电压 相对于雷电侵入波过电压来说是低的,于是避雷器将转变为高阻状态,接近于开 路,此时避雷器的存在将不会对线路上正常工频电压的传输产生影响。
避雷器的类型 保护间隙
管型避雷器 阀型避雷器 氧化锌避雷器
主要用来限制大气过电压,在超高压系统中还将 用来限制内过电压或作内过电压的后备保护。
h0

h

D 4p
D ——两线间的距离(m)
双避雷线联合保护范围
避雷线1 rx=0.47(h-hx)p
rx=(h-1.53hx)p
避雷线2
h h/2
D/4p
D 双避雷线联合保护范围 双避雷线在输电线路上应用极为广泛
受保护区域
避雷针与避雷线的应用范围
• 避雷针在变电所、发电厂等场合有广泛的 应用(集中保护场合)。
N 10h 100T次/100公里年
1000 0.015次/平方公里 雷电日
N — 每100公里线路受雷击次数
T — 线路经过地区年平均雷电日数
5.2避雷针、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避雷针、避雷线的作用
将雷电吸引到避雷针(避雷线)上并安全地将雷电 流引入大地,从而保护设备。
因此,为防止设备遭受直接雷击,通常采用装设高 于被保护物的避雷针(或避雷线)。
避雷器的基本要求
•绝缘强度的合理配合 •绝缘强度的自恢复能力
•绝缘强度的合理配合:
• 避雷器的放电电压必须在一个确定的范围 内才能发挥保护作用。因此避雷器与被保护设 备的伏秒特性(即冲击绝缘强度)应有合理的 配合。
避雷器和被保护设备的伏秒特性的配合 1一被保护物的伏秒特性;2一避雷器的伏秒特性;3一最高工频电压
h h0=h-D/7p
两支避雷针联合保护范围
避雷针1
折线的确定方法 同单支避雷针
B
A
D
A'
B--B'展开
避雷针2 B'
A--A'展开
两支避雷针联合保护范围
两支避雷针的联合保护范围不是两个避雷针各自保护范围的“并集”,而 是比这个并集要大一些
图中蓝色虚线部分代表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界限
(3)两支不等高避雷针
由于雷云及先导电场的作用, 大地被感应出与雷云极性相反 的电荷。
主放电前
当先导发展到离大地一定距离
时,先导头部与大地之间的空气
间隙被击穿,雷电通道中的主放
电过程开始,主放电自雷击点沿 Z0 通道向上发展,若大地的土壤电

阻率为零,则主放电所到之处的
电位即降为零电位。
——先导中的电荷线密度

两针外侧的保护范围仍按单针计算。
两针内侧的保护范围先按单针作出高针1的保护范围,然 后经过较低针2的顶点作水平线与之交于点3,再设点3为一 假想的顶点,作出两等高针2和3的保护范围。
1
2f
3
h1 h2
D D
5.2.2避雷线(又称架空地线)的保护范围
(1)单根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可按下式计算:
hx

h 2
雷电流的波头形状对防雷设计是有影响的, 因此建议在一般线路防雷设计中波头形状可取为 斜角波,其目的是为了便于分析计算;而在设计 特殊高杆塔时,可取半余弦波头。
5.1.3雷电日与雷电小时
一个地区的雷电活动强度,用雷电日 或雷电小时表示。
雷电日(雷电小时)是指一年中有雷电的 日数(小时数),在一天或一小时内只要听 到雷声就作为一个雷电日或一个雷电小时。
各种避雷器均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在高电压作用下呈现低阻状态,而在低 电压作用下呈现出高阻状态。
在发生雷击时,雷电侵入波过电压沿线路传输到避雷器安装点后,由于这时 作用于避雷器上的电压很高,避雷器将动作,并呈现低阻状态,从而限制过电压, 同时将过电压引起的大电流泄放入大地,使与之并联的设备免遭过电压的损坏。
“0”沿通道向上发展。
iZ
Zj
雷击物体时电流波的运动
流经物体的电流可用下式计算:
iZ

vL
Z0 Z0 Z j
LZ0
Zj
——被击物体的波阻抗(或为被击物 体集中参数的阻抗值)
Z0
iZ
Zj
计算电流的等值电路
流经被击物体的电流波
抗Z j有关, Z j 越大则 i Z
越i Z与小被,击反物之体则的i Z波越阻大。
h h/2 hx
避雷针保护范围 折线法
受保护区域
上图中划定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方法称为折线法,用两段斜率不同的折线段 确定保护范围(建筑防雷中采用滚球法确定保护范围)
折线表达式中的p是修正系数,根据避雷针高度的不同进行有关修正
修正系数p——避雷针高度≤30m 时
rx
避雷针 rx=h-hx
rx=1.5h-2hx
L ——主放电速度
(实测表明,其速度约为0.1~0.5倍光速)
Z 0 ——波阻抗
主放电时
Z0
LZ0
L
计算雷电流的等值电路
若雷击于具有分布参数特性
的避雷针、线路或导线时,则
Z0
雷击时电流的运动可描述如图,
iZ
负极性电流波将自雷击点“0”
沿被击物流动,同时,相同数
量的正极性电流波将自雷击点
当 Z j 0 时,流经被击物体的电流定义为
“雷电流”,以i L 表i示L , L 。但实际上
被击物体的波阻抗不可能为零值,故规程建议
雷击于低接电阻的物体时流过该物体的电流可
以认为等于雷电流iL 。
iZ

vL
Z0 Z0 Z j
iZ

vL
Z0 Z0 Z j
iZ
iL
Z0 Z0 Z j
5.2.1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1)单支避雷针
在高度hx水平面上,其半 径rx按下式计算:
hx

h 2
时,rx

(h

hx )
p
hx

h 2
时,rx

(1.5h

2hx )
p
h ——避雷针高度(m)
p ——高度影响系数。
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
避雷针 rx=(h-hx)p
rx=(1.5h-2hx)p rx
度 来表示。 是指每个雷电日每平方公里的地
面上的平均落雷次数。
建议:
0.015次/平方公里 雷电日
卫星观测10年(1995-2005)得到的全国平均闪电密度分布图
输电线路高出地面有引雷作用,会将线路两 侧一定宽度内的地面落雷吸引到线路上来。 根据模拟试验和运行经验,一般高度的线路 的等值受雷面的宽度为10h(h为线路平均高 度(m)),线路年平均遭受雷击的次数可按 下式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