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心理学原则

合集下载

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简述

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简述

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简述学习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皮亚杰说:“小学生的智慧和道德结构同我们成人不一样。

因而新的教育方法应尽一切努力按照小学生的心理结构和他们不同的发展阶段,将要教的材料以适合不同年龄小学生的形式进行教学(Piajet, 1970)”。

因此,了解小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特别是小学学生思维的特点,就成为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小学生能力发展的必要前提。

一、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大约从20世纪50年代起,对小学生思维或智力的发展进行了规模庞大的系统研究。

他以数理逻辑作为刻划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工具,在小学生思维研究的领域中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

他以智力思维为标准,把儿童从出生到智力成熟所经历的认知发展分成四个阶段:0~2岁,感知运动阶段;2~7岁,前运演阶段;7~12岁,具体运演阶段和形式运演阶段。

“运演(Operation)”是运算和操作的意思,是皮亚杰从数学和逻辑学中借用来的,意指思维活动的过程。

皮亚杰把运演水平作为认知发展的依据。

他认为,心理运演具有四个特征:第一,运演是一种内化的动作;第二,运演是一种可逆的内化动作。

例如,小学生能够设想:向西走10步,再回头向东走10步,自己的位置不变;第三,运演具有守恒性。

运演是以某种守恒性或不变性的存在为前提的。

皮亚杰认为,处于前运演阶段的小学生,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他们的判断受直觉思维的支配。

例如,只有当两根等长的小木棍两端对齐时,他们才认为这两根木棍是一样长,若把其中一根朝前移动一些,他们就会认为这根长一些。

小学生在具体阶段开始出现凭借事物或形象进行逻辑分类和认识逻辑关系的思维能力,这就是具体运演思维。

所谓具体运演思维具有下列特征:守恒性(C onservation),分为数的守恒性(即把一定数目的木块重新排列,儿童能知道木块的数目没有改变)和量的守恒性(即把水从细而高的玻璃容器倒入粗而浅的容器里,儿童知道水的量没有变);可逆性(Reversibility),即把一堆石子分成许多小堆,再合拢起来,儿童能知道恢复成了原来的一堆;运算(Operation),运算是头脑中的内化活动,在运算思维中守恒和可逆同时起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正确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科学的数学知识,并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二、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严谨性是数学的基本特点。

所谓数学的严谨性,是指对数学结论的叙述必须精确,对结论的论证必须严格、周密,要将整个数学内容组织成一个严谨的逻辑系统。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为主导,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理解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
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观察,或教师的形象描述,学生对所学事物、过程形成清晰表象,丰富感性知识,从而能正确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五、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知识与技能,能将其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地将其再现出来。

七、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的发展。

八、精讲多练与自主建构相结合的原则
精讲是指要讲清、讲透教材的重点。

教师对于教学重点,要讲清讲透;对于。

小学数学教案安心策略

小学数学教案安心策略

小学数学教案安心策略
教学对象:小学生
教学内容:数学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安心策略,提高自信心和数学学习成绩。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学习安心策略: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安心策略,即在面对难题时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找出解题方法,坚信自己能够解决问题。

3. 练习:让学生通过小练习来实践安心策略,解决一些数学题目。

4. 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解题过程中使用安心策略的经验和感受,互相学习。

5. 拓展: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安心策略,将其运用到更多的数学题目中。

6.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总结出安心策略的重要性,明白在数学学习中保持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安心策略解决数学难题,还增强了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将有助于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教育的教育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指南

小学教育的教育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指南

小学教育的教育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指南
小学教育的教育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指南如下:
一、教育心理学原理
1.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阶段进行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

因此,小学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2. 情感教育理论: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小学教育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健康心理。

3.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来学习的。

因此,小学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榜样,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社会学习。

二、应用指南
1. 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小学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能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小学教育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实验、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小学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健康心理。

4.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小学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安静的课堂氛围、清晰的教室布置、丰富的教学资源等,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总之,小学教育的教育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指南是指导小学教育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

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育心理学原理,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关于心理学知识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

关于心理学知识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

关于心理学知识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摘要】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火车头,人类的进步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数学。

重视数学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教育进步的标志。

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公民的数学素质,以及更好的支撑科学技术领域,就要着重培养数学后备力量,加强数学教育。

这样,作为基础教学的小学的数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心理学;教学研究;激发我国的数学课堂教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教学程序,一般包括:用提问或大纲式复习上次课学习的知识,然后讲解新课,最后是小结,练习巩固。

在知识传授上,采用这种模式教学,总的教学效果是好的,但容易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我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多年,深刻地体会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指导思想对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老师在讲台上讲的“天花乱坠”,而下面的学生听的是“一头雾水”的情况比比皆是,然而怎样抓住学生的心理,怎样吸引他们,怎样使自己所讲授的知识被学生接受,吸收,并很好的应用,就成为现在数学教师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我们要在孩子一开始接触数学时就培养他对数学的兴趣,让他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寻找到乐趣,让他们自主学习。

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孩子的心理,对症下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

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

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

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识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小学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识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的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但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其可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

小学数学教案心理分析

小学数学教案心理分析

小学数学教案心理分析教学目标:1. 确保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以及学习动力;2. 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3. 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数的认知:认识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等;2. 加减乘除运算:加减乘除的基本概念以及运算规律;3. 计量单位:长度、面积、容积等的计量单位换算;4. 分数:分数的认知以及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5. 几何图形:认识各种几何图形,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6. 数据统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

教学步骤:1. 激发兴趣:通过游戏、趣味的数学题目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2. 引导学习:通过示范、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建立基本的数学概念;3. 练习巩固:提供大量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4.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5. 反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学习。

心理分析:1.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可能会出现困惑和挫折感,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支持;2. 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可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3.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各不相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4. 学生可能出现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教师应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他们排除困难。

教师角色:1. 导向者: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2. 激发者: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3. 辅导者: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升学习能力;4. 评估者: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总结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得到了提升,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也得到了较好的掌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更多的帮助和启发。

小学数学教案心理辅导

小学数学教案心理辅导

小学数学教案心理辅导
教案目标: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心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内容:数学学习心理辅导
教学步骤:
1. 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状态:通过课堂观察和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状态,包括学习态度、自信心和学习动机等。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告诉他们数学学习是需要坚持和努力的,并鼓励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取得成功。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4. 鼓励学生自信: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5.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设定小目标、给予奖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让他们愿意主动去学习数学。

6. 结语:在课堂结束时,再次强调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坚持努力学习,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教学反思: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下学习数学,取得更好的成绩。

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有逻辑性的学科,其学习过程往往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教育工作者们开始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数学教学。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阐述其对教学的积极影响。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对于数学常常抱有一种抵触情绪,觉得它很难,让人头痛。

心理学通过创设情境,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故事情节、游戏等元素,让学生通过参与其中来发现数学的乐趣,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动机。

2. 破除学习障碍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可能是学生认知、情感或动机方面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心理学策略来破除学习障碍。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法,增强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3. 个性化教学心理学强调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差异和需求。

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高层次的知识和挑战,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4. 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心理学认为,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良好关系建立,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要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要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工具,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5. 培养学习策略和技能心理学认为,学习并非简单的输入和输出,它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学习策略和技能。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导学生一些学习策略,如目标设定、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还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技能,如思维导图、记忆技巧等。

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doc

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doc

在这次省组织的暑期小学数学教师网络培训中,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这次培训活动的内容丰富、共14个专题,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我们一线教师所面临的困惑。

专家们的讲座切合我们教学的实际,有宏观的阐述也有微观的剖析,有理论的提升,更有课例的充实。

并且我们不仅参与了答疑,而且我们也把自己不同的观点提出来,共同解惑,最终达到共同的提高。

学习期间,认真聆听各位专家的远程网络讲座和报告,积极参加答疑,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进行总结和反思。

通过远程学习,收获颇丰,对小学数学本质和自身数学素养等方面的认识都得到很大提升。

在教学小学数学的时候,应该“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我还体会到应该“总体把握,做到心中有数”;更感觉到数学教学应该“与时俱进,富有时代特色”,不断提醒我们要有“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小学数学。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发展思维,掌握解决问题中的各种策略,从而长效地、持久地在学习的过程中间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意识,提高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能真正有效地将策略教学渗透在我们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之中,而不是“为教策略而教策略”,那么,我相信,将会有更多的学生被数学的内在魅力所深深的陶醉与吸引。

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够体现数学学习过程,并且使用得当的现代教学媒体,会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系列的良好变化,可以提高和促进学习。

本次培训充分关注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不仅在大的纬度上帮助教师构建理论体系,同时更关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深层问题。

有案例,有教学沙龙,有资料链接等等,教师的精彩课堂实例展示以及丰富多彩的教学片段设计、小组交流等都使每一位参培教师在观摩、思考、碰撞中得到提高。

他们的成长经历,感动着学员们一颗颗驿动的心,闪烁着浓浓的新理念和新尝试的课堂教学,青春荡漾,新气十足,为学员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现场。

整个培训活动从实践到理论,循序渐进,打破了过去从理论到实践的传统。

从培训的思维方法看,从过去的理论演绎转化为从实际到理论的归纳。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三原则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三原则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三原则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及时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十分必要。

以下是自己经过反思概括出的上好数学课的三条原则。

一、使课堂充满情趣的原则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有意注意时间短的特点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其所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有了兴趣,学习对他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体验。

他们也就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因此,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显得至关重要。

(1)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教师在每一节课的导入上要下一番功夫,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产生探究学习新知的欲望。

感到继续学习是满足自身的需要。

而不是机械的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学习的主动权就完全掌握在学生自己的手中。

(2)教师自身的魅力,如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生动、幽默的语言)及对学生的无微不至的关爱等因素都是决定学生是否有兴趣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

(3)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

如多媒体在数学课堂的使用。

心理学研究证明: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约为20至30分钟。

超过这一时间,他们会感到疲劳,学习兴趣随之降低。

学困生表现尤为明显。

为使学生继续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要特别注意练习的设计。

如在低年级,可在练习前做做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高年级则可以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认识路线图”时,设计这样的练习:刚才,我们已认识了路线图,现在你们想不想到公园去逛逛,(出示公园景点图)让学生先在图上找到自己喜欢的景点,再让他们说出自己游玩的路线。

至此,即使学生巩固了路线图知识,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

又如:在教“十几减几”时,又具体情景引入后,先让学生想,想不出,再用学具摆。

这样操作起来直观,易于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兴趣 ; 自控能力差 , 自卑和 自暴 自弃心理 ; 有 缺乏合作意 识, 不愿与别人交往 , 交往能力极差 ; 缺乏信心 , 依赖性 强 等等。
学生的健康 , 应该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 世界卫生组
的教学精神环境的营造, 可以使学生身心舒畅地投入学 习 , 师生互动 、 形成 彼此接纳的教学心理气氛 , 进而调动
验来帮助理解? 例如 : 王老师有 3 元钱( 4 0 投影显示 3 张百
元币和 4 个一元币) ,买一个电饭煲要 19 ,还剩多少 9元
元? 怎样列式 , 怎样付钱? 通过对生活情境的模拟, 使学生
豁然开朗, 也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的讲解 , 使之通俗易懂 , 就会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精神压
现, 理解最深 , 也最容易掌握其 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教 ”
学中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机会 , 让学生亲自操作。 例如 , 在教学“ 认识物体 ” 这一课 时 , 我首先组织学 生一起玩积木, 让学生在玩积木的活动中认识 了正方形 、
全面掌握。 课前的充分准备可以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言 语运用 自如 , , 这样 教师的注意中心就不是 自己的讲述 ,
畏难情绪对于孩子的学习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孩子
有 了畏难情绪 , 无论对学习还是对生活都是不利的。 畏难
情绪与 自 信心正好是相对立 的。孩子 的畏难情绪产生的 主要原因是没有兴趣。而兴趣的消失又主要是教育方法
发现有错误, 但学生觉得这种算法很有道理, 为什么会错
误呢? 感到困惑了。 这时, 教师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 , 笨”
干扰, 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消极反
应 o 理学研究发现, , G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有以下几种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心理学研究充分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更好地发挥心理学的指导功能。

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觉地、有意识的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引导学生探究、理解、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以消除教学过程、评价和管理中一切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学习,以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有效投入学习活动。

1.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阳光的行动,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行为举止往往影响着他身边的一大批学生。

一个老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以一种亲切、信赖的目光;一句热情而饱含激励的话语,给学生以勇气,就会使他们产生一种乐观的学习态度,以此感染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则可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学生会从老师的身上学会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相反,教师情绪失控,对学生的行为不满,火冒三丈,严加训斥,不仅会使课堂气氛骤然紧张,而且会令学生望而生畏,产生厌学情绪。

心理健康的数学教师往往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

用其健康的心理,阳光的行动引导和感染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2.创设情境,引发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心理空间。

这就要求教师将要学习的知识放回到生活的某个事件中,形成一个含有数学问题的原始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对事件进行观察、分析、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构成学生已有知识与解决现实问题之间的“冲突”,激起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时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期,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复杂的认识活动,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作为数学教师,应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数学教学中有关的心理学问题,一方面按照心理学的规律进行数学教学,一方面通过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使学生主动地学、创新地学、快乐地学,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氛围、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和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基础。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习活动变得轻松愉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在极其愉悦的心境中去探索新知,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压、训、罚”的错误做法,变居高临下、高高在上为主动蹲下来与学生平等对话,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

当学生在课堂发生行为问题,在处理时应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就事论事,切忌把惩罚作为手段,更忌滥施体罚。

要培养学生自动、自发、自强、自律的能力,消除引起课堂纪律问题的各种因素,维护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

在数学教学中,有不少老师为争取一个好的教学成绩,对学习后进生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对学生进行惩罚。

惩罚的办法虽非身体上的,但往往是讥讽、奚落或是叫家长。

这些做法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严重损害,容易使学生情绪压抑,产生自卑、悲观、自暴自弃的心态,以致原本天真可爱的孩子失去积极向上的朝气。

这些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怀,只要老师对他们宽容一些、耐心一些、温和一些,他们会把老师当“朋友”,成绩自然就会有较大进步。

二、多运用激励、赞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对待学生我们应该学会激励、赞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自信心是成功的基本保证,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状态,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摘要:心理健康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现实对教育的要求。

因此,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学生心理健康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心理健康;课堂氛围;学习兴趣中小学阶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奠基期,也是少年儿童社会化的关键期。

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的发展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使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得以维护和增进,从而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要做到这些,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积极措施。

一、创造优质课堂氛围,使学生心中充满期待优质的课堂氛围是一节成功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有效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是指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之间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一系列活动而形成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心情愉悦时,更容易接受事物。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也正说明只有使学生身心畅快地进入学习,形成师生彼此接纳的心理进而调动他们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心里状态如何,心理积极愉悦,则效果倍增,相反则效果甚微。

”将两者结合起来思考,不难看出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先从自身做起:热爱学生,鼓励学生,然后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个实验,他们煞有介事地对一所小学所有的学生进行智能测验。

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交给有关教师,并告诉老师这些学生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并再三嘱咐教师对此“保密”。

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30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心理、精神、行为的科学。

在教育领域当中,心理学与多门学科都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为教育理论及实际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科学依据。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懂得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求要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并学会将心理学应用在课堂之上,以达到更好的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要在实际教学中积极的渗透心理学,发挥出心理学在数学教学课堂中的优势,为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小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数学思维提供良性帮助。

1 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1.1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由于数学学科对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智力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基础教育阶段,其是其他学科都无法替代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应当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数学学习能够给我们的将来带来哪些有效作用。

而通过将心理学渗透其中,则能够将此目的达到更为明显的效果,可以有效的提高意识,端正数学学习态度,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

1.2 形成向上的心理感受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数学学科逻辑思维较强,知识体现更为抽象性。

小学生是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常常会因为一些学习障碍而产生消极情绪,在根本上对数学无法产生情感共鸣,以致于影响到教学实效性。

但若是运用心理学研究而进行数学教学的开展,则可以有效的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消除因挫败等而产生出的消极情绪。

如良好的教学评价就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重建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在心理情绪上就对数学产生一种认同感,以此来提升学习动力。

1.3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教学中给予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感受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起成功的自信,有利于激发出学生的潜能。

因此运用心理学可以有效的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性格状态,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心理品质,促使学生能够在一个积极的心理状态中进行学习与成长,从而更多的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独特魅力。

2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2.1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其年纪通常都较小,性格还都是未成型状态,因此在心理层面、情绪方面都还不较为稳定。

六年级数学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

六年级数学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

六年级数学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1六年级数学如何提升教学质量一、注重引导,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心理学家布鲁纳把“动机原则”作为一个重要教学原则,认为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是任何学习活动都不可缺少的。

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自然好学上进、刻苦努力,而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水平的提高,必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文化学习与数学学习意义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他们是国家的主人、未来的希望,肩负着家乡建设与发展的重任,只有积极进取,发愤学习,将来才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

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任何事物都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教育,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介绍一些科学家特别是数学家的成才故事,学习他们的远大志向和执着精神,从中汲取学习动力,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

二、抓好常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抓好常规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我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如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作业本的使用、作业时间的安排等都有比较具体的指导,在课前课后我十分注意让学生预习、复习、做作业、练习、反思总结等。

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

三、优化教学,注重课堂教学质量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前提下,教师还要注重课堂教学实效。

笔者认为,六年级数学教学课堂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外,解答数学的方法和过程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关注这一点。

我班有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特感兴趣,每次的解题方法各式各样,我在给予他们肯定的同时,再让学生比较,从而选择最优的解题方法,以此拓展学生思路,训练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解答数学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数学教学理念与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理念与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理念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采用合适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兴趣。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指学生在数学问题中运用推理和演绎的能力,通过分析问题的关键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创造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提出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通过提供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材料,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推理,找出问题的规律和解决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

二、注重数学概念的建构数学概念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概念,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建构主义教学法是一种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

建构主义教学法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建构知识,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帮助他们建构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使用教具和实物,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从而理解数学概念的含义和特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建构数学概念。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关注数学学习的情感因素数学学习不仅仅是认知过程,还涉及学生的情感因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

积极心理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的心理学原则
射阳县红旗路小学董凤娟
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是既要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又要能通过发展数学能力来促进儿童智能的发展,同时还要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品质,根据教学与发展关系的理论,笔者认为还应遵循以下四条心理学原则共探讨:
一、面向最近发展区原则
最近发展区体现了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同,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就要以实现最近发展区为目标,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无论从质、量、难度、速度几个方面,都不能停留在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上,而应该而向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高速度的发展成为现实。

一些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编写中知识的“渗透”、“孕伏”原则,就是教学内容面向最近发展区的体现。

小学数学教学要面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主要是指数学认识的最近发展区。

首先,要求教师掌握儿童的数学现有发展水平,即把握住儿童的数学认知结构状况,以便确立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备课中的“备学生”,就是为了掌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以便确定教学的基点。

这实际上是教学面向最近发展区的措施之一。

其次,教师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教师的课堂提问应当富有智力价值,即是能够启发学生积极地动脑筋想问题。

学生能不暇思索、随口作答的那种提问,缺乏智力价值,并不是真正的启发式教学。

再次,教师要精心设计习题,特别是变式习题。

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要求学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六年制《数学》课本第二册练习二十一(第67页)中出现了“3+3+3+2”和“2+2+2+2+1”这样两道题,看起来加数学完全相同,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但如果不看前式的2和后式的1,就可以写成乘法算式了。

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观察思考,上面两个算式都可以写成两种含乘法的算式:3×3+2、3×4-1和2×4+1、2×5-1。

这类具有发展性的变式习题,有利于儿童从现有的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过渡。

面向最近发展区,也包括儿童个性心理(非智力因素)的最近发燕尾服区。

因此,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确立,还必须有利于儿童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

例如,通过儿童动手操作、摆弄学具拼拆图形,由儿童对五颜六色的三角形、长方形等简单几何图形的直接兴趣,培养他们对几何初步知识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间接兴趣。

通过儿童对一些动脑筋的趣味数学问题的思考,可以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二、非智力因素作用原则
还有人把智力看作操作系统,把非智力看作调节维持系统。

教学固然主要是智力活动的过程,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自始自终地发挥作用,或者激发、
维持、加强,或者阻碍、中断、削弱智力活动的进行。

非智力因素可以补偿智能的发展,又可以阻碍智能的发展。

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以补偿智力上的某些弱点,“勤能补拙”、“笨鸟先飞”这类警言以及古今中外不少成才者的事例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反,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则会阻碍智能的发展,这方面也是不乏其例的。

非智力因素作用原则要求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儿童的非智力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儿童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自主的性格。

这不仅能促进儿童掌握知识、发展智能,而且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使儿童心理得到全面的和谐发
展。

在现阶段独生子女家庭增多的情况下,加强对独生子女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帮助他(她)们克服自我、任性、依赖、畏难等不良品质,以充分发挥其智力优势,这不仅是学校教育,也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任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自始自终要注意培养儿童对数学的兴趣。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学生只有乐学,才能好、会学。

为了避免娄科学家的抽象性使儿童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应力求使每堂数学课都上得生动有趣。

尤其是一堂课的开头要引人入胜,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一些有经验的教师采用的实例引入法、问题引入法等等都是可取的好方法。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要讲求趣味性。

例如,计算题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速算,“96×25”这个乘法算式就可变为24×(4×25)、(100-4)×25等等。

又如,教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可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学具进行图形的拼拆。

如要求用32个小⊿拼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实物图形,儿童就感到非常有趣。

再如,教简单应用题时,要学生解答“小红站在一列队伍里,从前面数起她是第8个,从后面数起她是第4个,这一列队伍里有几个人?”这种题目,学生会感到亲切有趣。

此外,利用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竞赛等形式,也可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里仅举了几个培养兴趣的教例,教学中还要注意选取培养动机、情感、意志、性格方面的实例。

三、心理逻辑原则
“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前进过程,每个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都是逐渐地持续地发展着,由较低水平向较高的水平发展。

儿童心理发燕尾服有一的顺序,个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也有一定的顺序。

”连续性和有序性(阶段性)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儿童的思维也是连续地、有顺序地向前发展的。

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这个过渡的关键年龄大约在10—11岁。

小学数学教学的心理逻辑原则,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逻辑规律,把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与儿童数学思维的逻辑性结合起来,科学地指导儿童的学习活动,促进儿童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

遵循心理逻辑原则,从宏观上来说,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年龄充分利用直观性教学,以具体形象为主,适当抽象;中年级要注意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高年级要注意对思维独创性品质的培养。

从微观上来说,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要严谨,要讲究知识的呈现顺序,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清晰而有条理。

这样才能把数学知识结构有效地转化为儿童的数学认知结构。

四、及时反馈原则
反馈是控制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通俗地说,反馈就是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

简而言之,反馈就是一送一返来回传递的意思,反馈原则是现代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是是一个可控制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控制者的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及时控制有关的教学信息。

及时反馈原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教师及进检查、评价学生的学习,使学生能尽快知道自己学习的结果,使正确得到强化,并在教师提供的矫正性信息帮助下改正错识,以便学生找出差距,促进努力学习。

二是指教师根据通过检查、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而获得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
教学质量。

及时反馈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调节和师生各自进行自我调节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反馈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判断能力,因此,反馈有助于搞好学习。

及时反馈原则也符合学生的愿望。

学生做完作业后,总想马上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尤其是考试之后,学生更是急于了解自己的成绩。

这是正常的现象,教师应该理解学生的心情,尽快满足学生的愿望。

如果教师对此漠然置之,甚至横加斥责,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贯彻及时反馈原则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反馈要及时。

心理学研究指示,及时反馈优于延时反馈。

不少实验资料表明:学生随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是学习进步的有效因素之一。

课堂练习要让学生当堂知道自已的结果;课外作业或测验,最好能让学生当天知道结果。

实验表明,及时反馈要在一日之内。

其次,反馈不是简单地对答案或了解成绩,而应该弄清错误的原因,以便找出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上的差距。

再次,反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判断正误,同样应该运用启发式,克服注入式,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