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成陆过程与城市发展
上海市市情
一、历史沿革上海简称“沪”,别称“申”。
6000年前,现今上海的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已2000多年。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
公元四、五世纪,松江(现苏州河)及滨海一带先民多以捕鱼为生,所用的竹编捕鱼工具为“扈”,其时称江河入海处为“渎”,故松江下游一带称为“扈渎”,后改“扈”为“沪”,上海的简称即由此出。
公元751年(唐天宝十年),唐朝在今上海松江区设置华亭县。
公元991年(宋淳化二年),因松江上游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改为停泊松江的支流“上海浦”(今外滩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并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上海镇。
公元1260-1274年(南宋景定、咸淳年间),上海镇崛起为沿海的重要商港。
公元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上海正式设县。
此为上海建城之始。
16世纪(明代中叶),上海逐渐成为全国棉纺织手工业中心。
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为适应对外贸易需要,清政府在已有20万人规模的上海设立海关。
鸦片战争后,作为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上海被外国列强列入势力范围,逐渐由一座东南名邑变成工商业畸形发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城市。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掀开了城市发展的新的历程。
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从根本上改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畸形发展起来的旧上海,使城市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尤其1978年改革开放后,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历史性的大变革,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逐步向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城市之一发展。
二、地域地貌上海位于北纬30ο23′-32ο27′、东经120ο52′-121ο45′,地处亚洲大陆东沿,太平洋西岸,居我国南北海岸线中部,长江、钱塘江入海口。
上海市域北界长江北支,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交通便利,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上海城市介绍PPT
三 当地特产
生煎馒头
上海称包子为馒头,因此,生煎馒头实为生煎包子。生煎馒头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点心, 据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生煎用的是半发酵的面粉报上鲜肉和肉皮冻,一排排地放在平底锅 里油煎,在煎制过程中还要淋几次凉水,最后撒上葱花和芝麻就大功告成了。其底部色金黄、 硬香带脆,馒身白色,软而松,肉馅鲜嫩稍带卤汁,咬嚼时还有芝麻或葱的香味。
旅游 胜地
世市申上 界、,海 一超国市 线大家, 城城中别 市市心称 。,城沪
、
一二 三四
历特当民 史色地俗 故景特文 事点产化
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别称为“申”; 晋朝,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 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故上海简 称“沪”。
一 历史故事
沪渎垒修建
古代吴淞江下游居民多以捕鱼为业,故称古吴淞 江下游为“沪渎”,东晋吴国内史(太守)虞潭 曾修沪渎垒,以防海寇,后袁山松又加以增筑, 故址在青浦区旧青浦西。
一 历史故事
上海镇设立
南宋绍熙四年(1193)至咸淳三年(1267)间 正式设上海镇,并设市舶务。 元初设置市舶司, 至元廿九年(1292),划华亭县东北境设上海 县。
四 民俗文化
海派黄杨木雕
木雕艺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黄杨木雕以其紧密、坚韧的木纹成为理想的雕刻材料,有 “木中象牙”之称。海派黄杨木雕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徐汇区初步形成,经过初步形成期、 风格的形成期、风格的成熟期和鼎盛、继承发展期,发展至今,形成了成熟的海派雕刻艺术 风格,有着鲜明的海派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20世纪30年代,上海开埠以来,徐汇区曾是法 租界区,多元文化和艺术在此交流融会。
二 特色景点
谭其骧先生著作目录
历史地理第丸塁谭其曝先生著作目录一-主编著作1.《中国历史地图集》1一8册,地图出版社,1982—1988年。
2.《辞海辭历史地理分册》(其中中西交通史部分由章巽主编人上海辞书出版社」978年。
3.《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主编之一儿科学出版社J982年。
4■《黄河史论丛》,复巨大学出版社沁986年。
二*论文嬢**《长水集》上.下册,人民出版社N987年。
三-单篇文章(以初次发表时间为序,注有*号者已收入《长水集》〉中国内地移民史•湖南篇湖南人由来考(同上尸汉百三郡国建置之始考L新莽职方考索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星《史学年报》1卷4期,1932年。
《方志月刊》6卷9期,1933年。
《地学杂志》21卷2期,1933年。
《燕京学报》15期,1934年。
同上。
«两汉州制考》跋皋《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外编・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庆祝论文集》,1934中国历代地名辞典四种宅介绍《方舆考证》评《东洋读史地图》再评《模范新世界年表》《西突厥史料》年。
《大公报》图书副刊11期』934年1月27日.同上14期,1934年2月17日。
同上15期,1934年2月24日口同上16期,1934年3月3HeF同上26期,1934年5月12日.辽代东蒙南满境内之民族杂处——满蒙民族史之一页^《辽史•地理志》补正《清史稿-地理志》校正〈直隶汁论两汉西晋户口《清史稿•地理志》校正(奉天尸《北魏六镇考》跋《国闻周报》11卷6期,1934年2月29日.《禹贡》1卷2期,1934年。
同上1卷3期,1934年。
同上1卷7期.1934年。
同上1卷9期,1934年。
同上1卷12期,1934年。
2元福建行省建置沿革考水 活代地理沿革讨论(宣化府)元陕西四川行省沿革考*明代都司卫所制度讨论宋代分路与张家驹书*《补陈疆域志》校补當《宋州郡志校勘记》校补*同上2卷1期,1934年。
《禹贡》3卷2期,1935年。
同上3卷6期.1935年。
上海市大陆地区城镇的形成与发展
历史地理第三辑上海市大陆地区城镇的形成与发展♦ ■ ♦王文楚今天上海市大陆地区,大小城镇,簇丛林立。
对它们形成发展的历史进行探讨,会有■I助于深入了解上海发展的历史。
本文就秦至 清鸦片战争以前上海市大陆地区城镇的形成 与发展,试作探索。
城镇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是地区经济的集中点,它的形成发展既受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又受地区自然条杵的直接影响。
在不同历史阶段,由于社会生产水平的差异,二种因素所起的作用截然不同,上海市大陆地 区的城镇兴起,最早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尤为显著0上海大陆是长江河口的冲积平原,距今 五六千年前长江水流挟持的大量泥沙,在海浪的作用下,淤积成一条自西北向东南伸展 的沙咀,构成了上海大陆一条完整的海岸冈 身,直到东晋时期,海岸线仍在冈身以东不远处。
此后,海岸线迅速向东推移,到了唐代,今上海市区绝大部分已经成陆,至北宋中期,已伸展到里护塘一线,今上海市大陆地区已基本上全部成陆。
图t秦至南朝日勺期成陆的先后,决定了地区开发的早晚,城镇的兴起分布也同样受此影响。
冈身以西先成陆,人类最早的开发局限于冈身以内。
经过了相当长时期,滨海平原南部的经济才获得一定的发展,秦代于今金山卫城东北六里柘山附近建立了海盐县,①西汉末年•海盐沦入柘湖,迁治于武原乡,②故址在今浙江平湖县东。
南朝梁天监七年(508年),在今金山北麓设立前京县,③梁大通年间,又在今松江县西南四十里设置胥浦县。
④(图1)以上三个城镇都分布在冈身以内平原南部,说明了南部的经济开发早于北部,其所以这样,是由于当时北部的松江,是一条东流直泻入海的大江,据北宋郑乔《水利书》记,松江“故道深广,可敌千浦”,唐宋以前的江道,更加广阔,水濂浩瀚,盛水季节,潮水汹涌奔腾,四出泛滥,吞没附近田庄,东晋时期曾在松江南岸修筑沪渎垒,是沿海军事戍守堡垒,披江水所冲毁。
⑤沿江两岸,地势低洼,为江水所灌注,构成一片连续的湖荡、沼泽地带,直接影响当地的开发。
而南部地势比较平坦,容易开发,从松江分流于杭州湾北岸入海:的东江《约在唐代湮塞),河身宽直平衍,水势比校平缓,给与灌溉、航运之利,所以在东江附近兴起了城镇。
-上海成陆过程
上海成陆过程(明——清)
பைடு நூலகம்
结论
上海陆地于大约4000年前开始形成,此后 一直逐渐向东方扩展,后期变化不明显。崇明 岛则于唐朝开始形成一部分,后来的形成无规 律,零散的岛陆逐渐连接起来,形成现在的崇 明岛,后期变化趋于明显。
目录
1. 2. 3.
上海成陆方式 上海成陆过程 结论
上海成陆方式
长江流域降水丰沛,降水冲刷地表,泥沙 随水流流进大小河流,最终汇入长江,在长江 入海口处,河道拓宽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 形成岛屿。
上海成陆过程(秦——晋)
上海成陆过程(晋——唐)
上海成陆过程(唐——宋)
上海成陆过程(宋—— 明)
上海地区成陆过程概述
作者: 张修桂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9-85页
主题词: 成陆过程;上海地区;杭州湾北岸;中部地区;岸线;海岸;海塘;湖沼平原;海面上升;里护塘
摘要: 上海地区成陆过程如下:距今六七千年间,冈身地带西侧的残冈、沙冈海岸线形成;三千年前,岸线稳定在冈身地带东侧的东冈、横径冈一线;一千七百年前,岸线推进至盛桥、北蔡、航头的下沙沙带;一千年前,海岸东移至里护塘一线;距今六百年,白龙港-马厂间的西沙沙带海岸形成;其东则为六百年来成陆的新浦东。
在上海陆地向东扩展的过程中,南部杭州湾北岸自东晋以后发生严重北坍,元明时期始反坍为涨;北部长江南岸自元明以来也有不等量的陆地坍江现象。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 - 1 - 第二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 7 -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一、教学目标1.掌握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2.以纽约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二、教学重难点以纽约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放眼中国省会城市的发展史,石家庄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它既不沿江也不靠海,完全是一个靠火车拉起来的新兴城市。
1907年,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交汇在一个仅有几百人的小村庄,靠着火车的拉动,这个小村庄迅速壮大,于1968年升格为河北省会,仅比深圳成立经济特区早12年。
今天的石家庄,人口规模超过千万、GDP接近6000亿元,虽然没有取得深圳那样巨大的成就,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两个省会之一(另一个是海口),能从一个小村庄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也是非常不简单的。
【引发思考】为什么铁路的修建、繁忙的运输能促进郑州的快速发展?[新课教学]: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讲解】城市是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通常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周围地区提供工业产品和各种服务。
区域则通过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商品市场、土地资源等而成为城市发展的依托。
【讨论】区域与城市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
【拓展知识】关于城市的起源,学术界有三种说法:一是防御说,即建城郭的目的是为了不受外敌侵犯;二是集市说,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发展,人们手里有了多余的农产品、畜产品,需要有个集市进行交换。
上海外高桥港区陆域形成与地基处理
多、 工艺 复杂 、 度慢 、 进 有环 境污 染 , 个 月才 回填 4万余 3 方, 进度远远不 能 满 足工期 要 求 , 回填 山皮 土 运距 长 、 如
成本 高。上 海航道设计 院于 18 96年在上港 十四区提 出了 吹填砂成 陆的设计方案 , 并成 功实 施。经实 践证 明 , 吹填
区的使用要求 。
1 4 根 据 实 际 经 验 改进 取 砂 吹 填 工 艺 .
于初创阶段 , 加上使用粉煤灰 有经 济补偿 , 因此决 定采 用
回填粉煤灰方 案 。但 实施 过 程 中发 现 回填 粉 煤 灰 中转
外 高桥一至 四期 陆域吹填 基本都 以吹泥 船作 为主 要 吹填机具 , 吹泥 船 吹填 是适 合外 高 桥 地 区陆 域形 成 工 程
维普资讯
总 35 4 期第 l 期 0
20 02年 l 0月
《 水运工程 》
Pr ot& W ae w y E s tra n
T tl 4 . 0 oa 5 No 1 3
Oc . 2 0 t .0 2
・
港
口 ・
上 海 外 高桥 港 区 陆 域 形 成 与 地 基 处 理
Ab ta t h n ier g su t n fln omain a d fu d t n t ame to h n h iWago ioP r sr c :T ee gn ei i ai so dfr t n o n ai r t n fS a g a ia qa ot n t o a o o e
本 文简要介绍上 海港外高桥港 区一至 四期 陆域形成和地
上海地区地貌发育的差异性
( 二) 地质条件及其差异性
前边已经提到过 ,上海这块土地属于扬子地台的一部分 ,它是随着扬子地台向北漂移 ,并随着祁连 山— 秦岭海的闭合而与华北各地拼和在一起的 ,从而确定了它今天的位置 。 本区下伏基底的主要构造线有 : ( 1) 近东西向的崇明 — — — 苏州深断裂以及其它东西向构造 ,其雏形 ( ) 形成历史最早 ,约在古生代前就已存在 ; 2 北东向构造 , 在印支运动前形成 , 至燕山运动时仍有活动 ; ( 3) 北西及北北东向构造 ,主要形成于燕山期 ,它们常常切断东西向及北东向构造 。 自第四纪以来 ,全区处于缓慢的沉降 ,相对来说 ,东部地区沉降速率大于西部地区 。从地形来说 ,总 体上是十分低平的 ,除西部散布着少数剥蚀山丘 — — — 祭山 、 天马山等外 ,地势无明显的起伏 ,但呈现出东 部略高 、 西部稍低的现象 ,这主要是因为东部滨海地区受海水影响时间长 ,河口及海洋带来的沉积物质 丰富 ,沉积速率大于地势下沉速度 ,沉积厚度大 ; 而西部主要是湖沼及水网沉积 ,物质来源少 ,沉积速率 低。
6 -10 米
上 段
温 湿
构造
交错层理 、 透镜状层 理
微 体 化 石 组合
栎属 、 松属 、 榆属 、 栲属 、 青刚栎 、 禾本科 、 蒿属 凸背卷转虫 、 奈良小上口虫 、 优 美花朵虫 、 裂缝希望虫 、 毕可卷 转虫 滨海 、 河口相沉积
12 -16 米
含现代植 物根茎
沉 积 相 厚度 岩性 亚 北 方 期 、 大 西 洋 期 构造 热 湿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0 年第 16 卷第 5 期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的历史和乡土人情
上海的历史和乡土人情(王勤)一、上海的地理位置、成陆历史和行政沿革北起长江口(包括:崇明、长兴岛),西接江苏、浙江,南到杭州湾,东临大海(东海)。
现有:浦东新区+15个区+1个崇明县,内有黄浦江从西南流向东北,从吴淞口出长江。
上海是一个海滩冲击而成的城市,原先只有青浦、松江、金山;后再有嘉定、闵行、奉贤;到唐朝有现在的市中心(包括:宝山、闸北、黄浦、南市、卢湾、川沙等);到宋朝有现在浦东的南汇、浦东机场等所在地。
上海在唐朝属昆山管辖;在宋朝属苏州管辖;在元朝属松江府管辖;在明朝也属松江府管辖;在清朝,上海北面的嘉定等属太仓州管辖,南面的大部分地方属松江府管辖。
二、上海的古城、租界殖民、城市的发展在嘉定有:南翔古掎园、秋霞圃、法华塔、孔庙;在松江有:醉白池、方塔等;在青浦有:曲水园、万寿塔等;在市中心有:豫园、玉佛寺、静安寺、白云观、龙华寺、真如寺等。
到清同治年间,上海县城就是现在的老城厢(即人民路与中华路的环城圈),内有:豫园、城隍庙、沉香阁、清真寺、大镜阁、慈修庵、文庙、四明公所等。
上海县城属中国;淮海路以南、以西,直到徐家汇属法租界(包括了现在主要的徐汇区和卢湾区、静安区部分地区);淮海路以北(包括:黄浦、长宁、闸北、宝山、虹口、杨浦)属公共租界(有英、美、日、意、葡等国)。
中国近代最屈辱的4次战争:①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中-英,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开放口岸、划租界);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中-英法,《天津条约》、《中俄条约》,割让东北土地);③中日甲午海战(1894-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占领台湾、琉球岛[今冲绳岛]);④八国联军入侵北京(1900年,中-德、英、法、俄、美、日、意、奥匈,后+澳,割地赔款4.5亿白银)。
上海公共租界是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设立,1846年设英租界(今河南路-西藏路),1848年设美租界(今虹口),1862年法国退出公共租界,单独设立法租界。
潘季驯
潘季驯篇一:尔雅世界建筑史期末考试答案综合首页李志良? ? ? ? ? ?首页进度通知考试讨论答疑世界建筑史返回课程评价下载客户端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1与悉尼歌剧院不属于同一类型的建筑是()。
分?A、布拉格“跳舞的女人”?B、古根海姆博物馆?C、新奥尔良市的意大利广场?D、包豪斯设计学院我的答案:D2日光灯是源于在()上涂荧光粉而产生。
分?A、水银灯?B、碘钨灯?C、碳弧灯?D、煤油灯我的答案:A3梵天是()。
分?A、五面佛?B、四面佛?C、三面佛?D、二面佛我的答案:B4三大金字塔包括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
分?A、孟考拉金字塔?B、美杜姆金字塔?C、哈瓦拉金字塔?D、利斯特金字塔我的答案:A5借景、隔景的设计体现了中式园林重()的特点。
分?A、造型美观?B、仿真性?C、象征性?D、对自然进行加工我的答案:C6碳弧灯的使用场所一般不包括()。
分?A、公园?B、灯塔?C、宴会?D、卧室我的答案:D7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建筑是()。
分?A、埃菲尔铁塔?B、水晶宫?C、凡尔赛宫?D、凯旋门我的答案:B8之所以称威尼斯“正在死亡”,是因为()。
分?A、经济滑坡?B、政治动荡?C、水平面升高?D、篇二:历史地理名词解释历史地理名词解释一、历史地理学科发展与历史自然地理谭其骧先生的论文集。
现行版本由上、下两册及续编合成。
内容涉及广泛,上册主要有对古籍中地理沿革的考证,对几种地理史籍的校补、评校,对古代若干少数民族的论述和考证,对近代几种关于历史地理的史籍和工具书的评述,以及作者与师长、友人的通信等。
下册探讨了有关河流湖泊变迁,海岸线变迁,上海地区成陆年代以及大陆部分的海陆变迁等问题,并对古代制图学等问题进行了探索。
续编则是作者的学术心得。
此书是谭其骧的经典著作,在学术界产生过很大影响。
沿革地理记述并考证历史时期疆域和政区等的沿袭与变革的领域,是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前身。
沿即沿袭,革即变革,沿革地理主要研究历代疆域、政区制度、地方名称和方位、水道名称和流经的沿袭和变革。
六章历史时期海岸变迁
3.辽东湾滨海平原的变迁
辽东湾滨海平原的主要入海水道辽河及大、小凌 河。汉魏时,以游牧为生的乌桓和鲜卑居其上源,原 始植被未遭破坏,水土保持良好,河流来沙很少,海 岸线曾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汉时大辽水安市入海, 当时安市县在今海城东南营城子。辽时,东京道所属 海州治今海城,其附廓县称为临溟,仍频临海边。
3.入海河流的泥沙影响。当河流将大量泥沙带入海 洋时,泥沙在海岸附近堆积起来,长年累月,沉积为 陆地,这时海岸线就会向海洋推移。如黄河每年海泥 沙多达16亿吨,使黄河河口每年平均向大海伸长2~3 公里,即每年新增加约50平方公里的新淤陆地。由于 河水带来的泥沙沉积,使海岸线也不断地向海洋推进。
15
主要的变化的海岸线有:辽河三角洲海岸、渤海 湾海岸、苏北海岸、长江三角洲海岸、杭州湾海岸、 珠江三角洲海岸等。
30
渤海湾南部海岸,自70年黄河改在今滨州市、利津 间入海后,三角洲推展迅速。
9世纪河口在今滨州市东70公里。12世纪黄河夺淮 后,原先三角洲海岸受波浪的侵蚀,有所后退。1855 年黄河又改由山东利津入海,新三角洲迅速向外扩展, 河口沙洲每年以2~3公里的速度向海中伸展。近百年 来黄河在这一地区造陆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海口的 泥沙又由海流向北搬运,在渤海湾西岸第三条贝壳堤 外堆积了广阔的淤泥滩。
9
砂砾质海岸 由颗粒较粗的砂砾组成的平原海岸。以台湾
的海岸最为典型。大陆砂砾质海岸多呈零星分 布,其中辽宁、河北、山东、福建、广东、海 南和广西分布稍多。
砂砾质海岸的特征是:岸滩组成物质以砂、砾 为主,岸滩较窄,坡度较陡;堆积地貌类型多 ,常伴有沿岸沙坝、潮汐通道和潟湖,有一定 的水深和掩护条件。
6
(1)基岩海岸
杭州湾以南的华东、华南沿海分布较多,杭州湾 以北,主要集中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沿岸。我国的 基岩海岸长度约5000公里,约占大陆海岸线总长的30%。 此外,在台湾岛和海南岛,其基岩海岸更为多见。
上海地理概况
上海陆家嘴
浦东
外向型、多功能、高 水平的大都市新区
浦东
东方明珠
•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是上海的标志性文化 景观之一,位于浦东 新区陆家嘴,塔高约 468米。该建筑于1991 年7月兴建,1995年5 月投入使用,承担上 海6套无线电视发射业 务,地区覆盖半径80 公里。
金茂大厦
• 金茂大厦(Ji Ba Tower),又称金茂大楼, 竣工于1999年,曾经是中国大陆最高的大 楼,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黄浦江畔的陆家嘴 金融贸易区,楼高420.5米,上海第4高的 摩天大楼(截止2015年)。金茂大厦每天 最多迎客15600人
上海行政区划
•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全市总面积6340.50 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425.68万人(2014年 末数据)。辖黄浦、徐汇、长宁、静安、 普陀、虹口、杨浦、闵行、宝山、嘉定、 浦东、金山、松江、青浦、奉贤15个市辖 区和崇明县(合计1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 位),105个街道、107个镇、2个乡(合计 214个乡级行政单位)。 • 市政府驻黄浦区人民大道200号。
上海地铁
• 上海轨道交通,又称上海地铁,其第一条线路上 海轨道交通1号线于1993年5月28日正式运营,是 继北京地铁、天津地铁建成通车后中国大陆投入 运营的第三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 截至2015年12月,上海轨道交通共开通线路14条 (1-13号线、16号线),全网运营线路总长617公 里,车站366座(不含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3/4 号线共线段9个车站的运营路程不重复计算,多线 换乘车站的车站数分别计数),并有5条线路延伸 规划、4条线路新建计划。
• 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 倚东海之滨,向东是 浩瀚无垠的东海,南 临杭州湾,西与富裕 的江苏浙江比邻,北 界黄金水道入海口, 是我国大陆南北海岸 线的中点。
上海历史简介
上海历史简介上海历史悠久,系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二批38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陆。
市区成陆约在10世纪前叶才全部形成。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设会稽郡,治所在苏州。
会稽郡辖缪县、由拳县和海盐县。
缪县包括今嘉定、上海两县及青浦、松江两县大部和市区部分地区。
今嘉定县境内还有一个以缪命名的缪城乡。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筑了一条由咸阳经湖北、湖南而抵江苏、上海一带的宽阔驰道。
据史载,驰道宽50步,每隔3丈植树一株。
驰道通过今松江西北,“经青浦古塘桥,西通吴城”。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率丞相李斯、少子胡亥等一批文臣武将南下巡游,曾通过松江西境和青浦南境的横山、小昆山、三泖地带,看到当地物产丰富,人众熙攘,人们划船在水上交易。
这说明上海那时还没有形成城市。
公元前207年的汉代,缪县政为娄县。
今金山县境内的海盐县,汉时为刘濞的封国,此地煮海水以制盐。
这种盐称散盐,质量好而量多,都被运往吴都(苏州)集散。
和海盐县发展同时,由拳县也在发展之中。
由于局部地体下沉现象存在,海盐部分沦为拓湖,由拳也陷入了谷水。
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前后海盐县被迫向南迁移。
到了晋代上海地区主要依靠渔、盐之利,经济已相当发达。
南朝梁大同元年(585年),分割原海盐县地域置青浦县和前京县。
唐时将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建华亭县,县治设在今松江县境内,天宝五年(746年),在今青浦东北的吴淞江南岸设置了青龙镇,直属华亭县。
青龙镇原是三国时吴孙权建造和停泊战舰的场所。
青龙港是吴淞江下游的起点,是唐代对外贸易的新兴港口,航运船只不仅可抵沿海和内河重镇,而且可直达日本、朝鲜。
宋初,华亭县改属两浙路秀州(州治在今嘉兴)。
这时华亭县以东的海滩,已经成为重要盐场,“人烟浩穰,海舶辐揍”,商业日益发达。
宋宣和元年(1119年),随着松江航道重新疏浚,青龙镇更见发展。
据宋诗人梅尧臣在《青龙杂志》中记载,青龙镇有二十二桥、三十六坊,还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烟火万家”,时人誉称“小杭州”。
上海乡村发展历史
上海乡村发展历史
上海乡村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
在此之前,上海的乡村地区与城市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上海乡村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上海的乡村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经济相对落后。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人口迁移的增加,乡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
在20世纪90年代,上海开始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旨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这一进程包括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改善等方面。
近年来,上海乡村地区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许多乡村地区建立了现代农业企业,推广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了农业产值和效益。
同时,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也在乡村地区蓬勃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的来说,上海乡村地区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在未来的发展中,上海将继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上海市崇明岛的成因所包含的地理知识
评估:上海市崇明岛的成因涉及地理学和地质学知识,需要从地球构造、板块运动、气候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解析,以便深入理解崇明岛的形成过程。
文章需要从简单的地理知识入手,逐步展开对崇明岛成因的探究,最后总结归纳,同时加入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文章标题:探寻上海市崇明岛的成因:地理知识解读一、介绍崇明岛作为我国第三大岛,是上海市境内最大的岛屿,其形成过程受地质和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
本文将通过地理知识的解读,深入探讨上海市崇明岛的成因。
二、地球构造和板块运动1. 地球的结构和构造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是岛屿形成的基础。
2. 板块运动和岛屿形成崇明岛所处地区属于板块运动的边缘,板块运动导致地壳形变和地震活动,进而影响岛屿形成。
三、气候和环境1. 气候对岛屿形成的影响气候是岛屿形成的重要环境因素,例如风、降水和季风等对崇明岛形成过程起到重要作用。
2. 陆地形成过程陆地的形成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崇明岛的形成也是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完成的。
四、总结和回顾通过地理知识的解读,我们对上海市崇明岛的成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地球构造、板块运动、气候和环境是崇明岛形成的重要因素,深入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崇明岛。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深入探究崇明岛的成因过程中,我意识到地理知识对于解释自然现象的重要性。
地球的复杂构造,气候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影响,共同导致了崇明岛的形成。
我对地球的奇妙之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珍惜自然之美。
在文章中,为了加深读者对崇明岛成因的理解,我们多次提及了地球构造、板块运动、气候和环境等相关主题。
相信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对崇明岛的成因能有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崇明岛的成因,既受到地质和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进一步深入探究崇明岛成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人类的活动对岛屿形成的影响,以及未来崇明岛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不可忽视。
上海土壤
1上海市土壤情况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前缘,长江携带的大量泥沙形成江海相成土母质,在其上发育起石灰性冲积平原土壤。
成陆后的农业利用以水稻田为主,在长期耕作、施肥和排灌的影响下,经历了频繁的还原淋溶和氧化淀积等作用,般都有耕作层、犁底层、渗渍层等,其剖面的中下部也可能有潜育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黄棕壤属上海地区的地带性土壤,是在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土壤处于脱铝脱硅的弱富铝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般具有腐殖质层、铁锰淀积层和母质层。
黄棕壤在上海市土壤中所占比例极小,只分布于冲积平原的剥落残丘,如佘山诸峰和金山三岛上。
从上述上海市土壤形成特点可以看出:上海市的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多数中性偏碱,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高。
这是上海市土壤的背景基础。
2上海市绿化土壤城市绿化土壤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绿地土壤、保护地土壤和容器栽植土壤。
绿化土壤虽然大部分是从农业土壤演变而来,但由于受人为活动的影响,或按造园规划堆山挖湖;或在主体工程如道路及各类建筑的“夹缝”里堆、填出来,与农业土壤有明显差异。
2.1.1绿地土壤“先天不足”很多土壤从别处运来,来源杂芜,同一片绿地土壤并不相同,甚至近在咫尺,土壤就有很大差异。
特别些市政、建工项目的附属绿地,土壤情况更差:有很多是主体工程的废弃土,如市政工程的底土、僵土、淤泥,建筑地基的深层“生土”,等等。
一些不宜于做路基和建筑基槽的劣质土,都成为园林绿地土壤。
建筑垃圾等土壤侵入体多,如拆迁宅基三合土,碎砖断瓦,砼渣砼块,砂石烂铁等等。
这些侵入物往往成层分布并经推土机压实。
个别地方还受到工业废渣、废液污染。
2.1.2开放绿地超负荷践踏上海人口众多,开放绿地相对较少,市区开放绿地大部分游人量超荷载,特别在土壤可塑性含水量较大时,游人践踏,把土壤践踏得十分坚硬、紧实。
在各种绿地类型中,以开放型草坪超负荷最剧,一片新草坪,往往几年后就会出现成片光秃。
2.1.3绿地土壤的主要特点以下土壤特点指标除另有说明之外,都是树木根系有效土层全层平均值。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之邯郸勺丸创作℃℃℃。
上海地区夏季空调运行约4个月(6~10月初),冬季运行约3个月(12~3月初)。
上海地区具有的夏长、冬短的特点,对地下换热器长时间工作可能会引起热平衡问题。
地质条件特征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面积约6340.5K㎡,成陆较晚,除西南部有高出数十米至近百米的零星残丘陵外,全区地势平坦.境内地面标高(吴淞高程)大多在3.5~4.5M之间。
地貌上整个地形呈现东高、西低形态,西部为淀泖洼地,东部为碟缘高地.上海露出地表的基岩分布零星,多呈孤丘出现,总面积约2.5K ㎡,而大片的基岩隐伏在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之下。
上海地区第四纪地层十分发育,除西部、西南部剥蚀丘陵有基岩隆起出露外,其余地区均有第四纪地层覆盖,厚度一般介于200~320M之间,西南较薄,为100~250M,向东北增厚至300~400M。
按沉积相大致可划分为二部分:1)下部,埋深通常约145~320M间,以褐黄色为主,夹杂蓝灰、黄绿色网纹或杂斑的杂色粘土与灰色白色为主的砂砾互层,称之为“杂色层”,为早更新世陆相沉积物;2)上部,埋深通常指约145M以上,是以灰色为主,夹有绿、黄、褐黄等色的粘土,与浅灰、黄灰色粉砂性土互层,称为“灰色层”,属中更新世以来海陆频繁过渡、海洋渐占优势环境下的沉积物。
上海地区内多属于软土地区,土壤源热泵空调地埋管施工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传统的地热理论,将地层从上到下分为变温层、恒温层、增温层。
根据上海地矿徐剑斌等人在浦东、浦西5个100M深测温孔共12次实地地温测试记录进行统计研究,上海地区地下100M以浅层温度相对稳定,土壤平均温度约17℃左右,有利于热泵空调换热器工作。
上海地区地温场示意图如图2所示。
℃,温度受气候影响,温度变更大,为变温带。
由于气温对浅层地温的影响。
测试地区变温层在0~10M,左右,受季节气温影响较大。
℃,温度基本不受气候影响,称之恒温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划草案”
建国以后的城市发展
LOGO
• 主要是对旧有的双城区格局的改造问题 • 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的工业、第三产业的布局问题 • 新兴的上海的城市规划问题
总之,对于建国以后上海的城市发展,由于已有的城市基础, 加上改革开放的大力扶持,表现出了强劲的城市化发展势头。
但同时应当注意到世界现阶段城市化带来的普遍问题的妥善 解决。
谢 谢!
两宋时期,中国东部海面有一个相对上升过程。上海地 区受其影响,西部不少低地沦为湖沼,东部地区则因长江 泥沙不断补充堆积,岸线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LOGO
5.距今1000年来浦东东部地区的成陆过程 在这一千年中,浦东东部的成陆过程,可以其间 的东、西沙带为界,分为前后两个500年。在距今 600左右,曾有一个以东、西沙带为海岸的相对稳 定阶段。 近1000年来,浦东东部成陆速度较中部缓慢。 距今一千年来,里护塘以东浦东东部地区成陆, 成陆地区呈现向上海东南方向推移的趋势。
二、城市发展
LOGO
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
LOGO
1911年用地
1949年用地
1990年用 地
LOGO
清 末 上 海 城 厢 图
上海人口的增加
LOGO
54万
1911年人口
1911年
538万
1949年人口
1949年
1324万
90年人口
1990年
近代城市可以分为两大类
LOGO
第一类 城市是由帝国主义侵略、外国资本的输入,或 由于本国资本的发展,而产生较大变化或新兴的城市 eg:青岛、广州、上海、天津
1898年的上海——第一个通商的城市
上海的发展——租界不断扩张的过程 LOGO
1845年 英、清 “地皮章程”——划地给英国 1848年 美、清 望厦条约——占据虹口一带 1863年 英、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 1893年 公共租界扩到11506亩 “越界筑路” 1915年 公共租界扩到54793亩(36km2) 1937年 抗日战争后,租界以外被日侵占,出现暂时
LOGO
4.距今1700—1000年前浦东中部地区的形成 浦东沿黄家湾、川沙、南汇、大团、丰城的里户塘海岸
形成。今浦东中部一区成为上海成陆最快的地区。上海浦 东中部地区,今有不少唐末五代至两宋时期的遗址、遗物 发现。据《水利书》记载,北宋熙宁年间上海东部海岸在 今浦东里护塘故址一线分析,则此线以西的浦东中部地区 及黄浦江以西的上海北部地区,无疑在北宋初期以前已经 成陆。
第二类 城市是由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帝国主义的侵 入及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了局部的变化
eg:西安、成都、北京
上海是帝国主义控制下由“租界”发展的大城市
LOGO
政治格局:殖民地体制的建立 被迫实行“门户开放”政策 外国租界纷纷设立
城市制度:通商口岸城市改变了中国的城市制度
规划思想:西方规划思想的延续和发展
LOGO
LOGO
LOGO
LOGO
3.距今3000—1700年前上海中部地区的成陆
冈身以东至下沙沙带之间的上海中部地区,自西 向东当先后成陆于距今3000年至1700年的时段之 内。陆地自横泾冈平均东移20公里,形成下沙沙 带滨岸沙带海岸。但此线以西的今上海中部地区, 开发较为缓慢,至今未发现秦汉魏晋时期的遗物, 在隋唐时期才有较多的文化遗迹出现。因此,此 时期先人的开发定居过程,普遍滞后于滨海成陆 过程,尤其是地广人稀的上海历史早期,这种滞 后现象更为严重突出。根据出土文物推断,上海 中部地区的开发与定居,普遍滞后至南朝隋唐时 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