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ppt课件
合集下载
针灸教学ppt课件
![针灸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23d25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a.png)
Part
03
灸法技术
艾灸法
艾灸法介绍
艾灸法作用
艾灸法是一种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 ,点燃后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温热刺激的 灸法技术。
艾灸法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 邪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各种寒证、虚证和 痛证。
艾灸法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艾灸法操作时需选择合适的穴位,将艾条 或艾柱点燃后置于所选穴位上方进行熏烤 ,一般以局部皮肤感到温热、舒适为宜。
安全防范措施
环境设置
确保治疗环境干净、整洁 1
,避免地面湿滑,保持室 内空气流通。
定期检查与维护
4
对针灸设备进行定期检查 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 性和有效性。
规范操作
2
严格按照针灸操作规范进
行,避免操作失误或不当
操作。
避免感染
3 确保针具、治疗部位和操
作者手部的无菌状态,防 止感染的发生。
异常情况处理与预防
注意事项
明确适应症与禁忌症
在开始针灸治疗前,应明确患者的适 应症和禁忌症,避免对不适合针灸的 患者进行治疗。
选择合适的针具
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合适规格的针具 ,确保针具的质量和安全性。
消毒工作
对针具、治疗部位和操作者的手进行 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在治疗前,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如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针刺部位干燥 等。
理论基础
经络理论
针灸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经络理论,认为人体内有十二条主要 的经络,这些经络与脏腑器官相连,运行气血。针灸通过刺 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理论
穴位是针灸治疗的关键点,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功 能。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 疗疾病的效果。
(精选课件)针灸方法PPT幻灯片
![(精选课件)针灸方法PPT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91e92123a76e58fafab0034b.png)
适用于短针的进针。.Leabharlann 20B:夹持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 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 旁边,右手持针,紧 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 入腧穴。
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
21
C: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 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 旁边,右手持针,紧 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 入腧穴。
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
22
C: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 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 旁边,右手持针,紧 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 入腧穴。
“必一其神。”<<灵枢终始>> “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内心无慕,
的部分,多用金属丝缠绕,有花柄 、圈柄、平柄、管柄之分。
针尾--针柄的末端。
.
7
毫针规格
.
8
针刺前的准备
• 针具的选择 • 体位的选择 • 消毒
.
9
针具的选择
根据病情及病人的性别、年龄胖瘦、体 质、病位、腧穴情况,选择长短、粗细 适宜的针具。
所用针的长度以刺入腧穴应至深度后, 针身略露出皮肤为宜。
.
31
辅助手法
——为了促使针后得气或加强针感的一些方法。 常用的辅助手法 ——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
.
32
弹柄法
用手轻弹 针尾,使针体 微微震动,以 加强针感。
.
33
循法
指用手顺 着经脉的循行经 路,在腧穴的上下 部轻柔地循按。
.
34
刮柄法
用拇指抵住针尾, 以食指或中指轻刮针 柄。
针刺未得气时,病人无特殊感觉,医生感到 针下空虚无物。
.
40
金元.窦汉卿<<标幽赋>>: “ 轻滑慢则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用左手拇指或食 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 旁边,右手持针,紧 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 入腧穴。
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
21
C: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 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 旁边,右手持针,紧 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 入腧穴。
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
22
C: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 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 旁边,右手持针,紧 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 入腧穴。
“必一其神。”<<灵枢终始>> “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内心无慕,
的部分,多用金属丝缠绕,有花柄 、圈柄、平柄、管柄之分。
针尾--针柄的末端。
.
7
毫针规格
.
8
针刺前的准备
• 针具的选择 • 体位的选择 • 消毒
.
9
针具的选择
根据病情及病人的性别、年龄胖瘦、体 质、病位、腧穴情况,选择长短、粗细 适宜的针具。
所用针的长度以刺入腧穴应至深度后, 针身略露出皮肤为宜。
.
31
辅助手法
——为了促使针后得气或加强针感的一些方法。 常用的辅助手法 ——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
.
32
弹柄法
用手轻弹 针尾,使针体 微微震动,以 加强针感。
.
33
循法
指用手顺 着经脉的循行经 路,在腧穴的上下 部轻柔地循按。
.
34
刮柄法
用拇指抵住针尾, 以食指或中指轻刮针 柄。
针刺未得气时,病人无特殊感觉,医生感到 针下空虚无物。
.
40
金元.窦汉卿<<标幽赋>>: “ 轻滑慢则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针灸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针灸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3d22f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15.png)
具有显著疗效。
针灸的优势
针灸治疗具有安全、简便、经济 、有效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 迎。同时,针灸还对预防保健、 康复医学等领域具有积极作用。
2024/1/25
6
02 针灸基本理论
2024/1/25
7
经络学说
01
经络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02
十二经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03
奇经八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消毒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 针具、皮肤及医者手指 进行消毒。
针刺角度和深度
根据穴位和病情选择合 适的针刺角度和深度, 避免误伤内脏和血管。
行针手法
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 ,以增强针感、提高疗 效。
2024/1/25
13
艾灸操作规范
艾绒选择
选择纯净、无杂质的艾绒,制成大小合适的 艾炷或艾条。
灸法选择
03
国际针灸
针灸学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5
针灸学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誉为“中医之瑰宝”,在中
医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用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扶正祛邪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内 、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尤其 对疼痛性疾病和功能失调性疾病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挖掘和整理,针灸理论体系得 到不断完善,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加科学的 指导。
针灸临床应用的拓展
针灸治疗逐渐从传统的疼痛性疾病向内科、外科 、妇科、儿科等多领域拓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 效果。
针灸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3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 了有力支持,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 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
针灸的优势
针灸治疗具有安全、简便、经济 、有效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 迎。同时,针灸还对预防保健、 康复医学等领域具有积极作用。
2024/1/25
6
02 针灸基本理论
2024/1/25
7
经络学说
01
经络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02
十二经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03
奇经八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消毒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 针具、皮肤及医者手指 进行消毒。
针刺角度和深度
根据穴位和病情选择合 适的针刺角度和深度, 避免误伤内脏和血管。
行针手法
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 ,以增强针感、提高疗 效。
2024/1/25
13
艾灸操作规范
艾绒选择
选择纯净、无杂质的艾绒,制成大小合适的 艾炷或艾条。
灸法选择
03
国际针灸
针灸学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5
针灸学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誉为“中医之瑰宝”,在中
医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用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扶正祛邪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内 、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尤其 对疼痛性疾病和功能失调性疾病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挖掘和整理,针灸理论体系得 到不断完善,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加科学的 指导。
针灸临床应用的拓展
针灸治疗逐渐从传统的疼痛性疾病向内科、外科 、妇科、儿科等多领域拓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 效果。
针灸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3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 了有力支持,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 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
中医针灸教学课件ppt
![中医针灸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46d18a2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2.png)
颈椎病概述
颈椎病是一种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骨质增生等原因引起的疾病,针灸治疗颈椎病可 以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针灸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颈椎病主要选取颈部附近的穴位,如风府穴、大椎穴、天柱穴等,同时根据患者 症状进行配穴,如上肢麻木加曲池穴、合谷穴等。
治疗周期与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颈椎病一般需要10-20次治疗,每次间隔1-2天,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 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和电脑等。
针灸后,患者可能会出现酸胀、疼痛 等感觉,属于正常反应,可适当休息 或热敷。
如出现晕针、断针、气胸等情况,应 立即报告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
要点三
注意事项
对于初次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应先 进行小剂量刺激,逐渐增加刺激量; 对于急性炎症、恶性肿瘤等患者,针 灸治疗需谨慎。
05
针灸学习建议
加强基本技能的练习
熟练掌握针灸基本技能
包括正确的进针、运针、针刺角度和深度等,可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技能水平 。
学习多种针灸手法
了解和掌握多种针灸手法,包括补法、泻法、平补平泻等,以便更好地适应 临床需要。
注重临床实践
积极实习
参加医院、诊所等临床实习,观察老师的治疗过程,了解不同病症的针灸治疗方 法。
参与病人治疗
在老师指导下,尝试对病人进行针灸治疗,积累实践经验。
,期间要注意保暖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食用生冷刺激性食物。
04
针灸的注意事项
针灸的禁忌
禁忌人群
针灸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对于年老体弱、气血虚弱、脏腑功能 低下者,以及妊娠妇女等,针灸应谨慎使用。
禁忌部位
有些特殊部位不宜进行针灸,如乳头、阴部等,防止造成意外 损伤或感染。
禁忌病情
对于有出血倾向或患有皮肤感染、炎症、肿瘤等病症的患者, 针灸治疗应慎重考虑。
颈椎病是一种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骨质增生等原因引起的疾病,针灸治疗颈椎病可 以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针灸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颈椎病主要选取颈部附近的穴位,如风府穴、大椎穴、天柱穴等,同时根据患者 症状进行配穴,如上肢麻木加曲池穴、合谷穴等。
治疗周期与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颈椎病一般需要10-20次治疗,每次间隔1-2天,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 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和电脑等。
针灸后,患者可能会出现酸胀、疼痛 等感觉,属于正常反应,可适当休息 或热敷。
如出现晕针、断针、气胸等情况,应 立即报告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
要点三
注意事项
对于初次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应先 进行小剂量刺激,逐渐增加刺激量; 对于急性炎症、恶性肿瘤等患者,针 灸治疗需谨慎。
05
针灸学习建议
加强基本技能的练习
熟练掌握针灸基本技能
包括正确的进针、运针、针刺角度和深度等,可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技能水平 。
学习多种针灸手法
了解和掌握多种针灸手法,包括补法、泻法、平补平泻等,以便更好地适应 临床需要。
注重临床实践
积极实习
参加医院、诊所等临床实习,观察老师的治疗过程,了解不同病症的针灸治疗方 法。
参与病人治疗
在老师指导下,尝试对病人进行针灸治疗,积累实践经验。
,期间要注意保暖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食用生冷刺激性食物。
04
针灸的注意事项
针灸的禁忌
禁忌人群
针灸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对于年老体弱、气血虚弱、脏腑功能 低下者,以及妊娠妇女等,针灸应谨慎使用。
禁忌部位
有些特殊部位不宜进行针灸,如乳头、阴部等,防止造成意外 损伤或感染。
禁忌病情
对于有出血倾向或患有皮肤感染、炎症、肿瘤等病症的患者, 针灸治疗应慎重考虑。
针灸学教学ppt课件
![针灸学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cc049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e.png)
头部
• 部位起止点: • 前发际至后发际为12
寸。 • 说明:如:前后发际
不明,从眉心量至大 椎穴作18寸眉心至前 发际3寸,大椎穴至后 发际3寸。
27
天突
胸腹部
耻骨联合
脐中 耻骨联合上缘
28
腰背部
• 部位起止点: • 大椎以下至尾骶为21
椎(直寸);两肩胛骨脊 柱缘之间为6寸(直寸) 。 • 说明:一般临床取穴, 两肩胛骨下角联线相 当于第七胸椎;髂嵴 相当于第四腰椎棘突
• 3、特殊作用—(1)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如: 针天枢能止泻,又能通便。(2)相对的特异性。 如:大椎退热、丰隆驱痰。
25
腧穴的取穴方法
• 1、骨度分寸法—将人体不同部位规定出 一定的长度或宽度,并使其折成若干个等 份,每一个等份作“一寸”,以此“一寸”来作 为量取穴位的方法,称之。(见下表)
26
头
胸 手三阴经 腹
足三阳经
手三阳经
手
足三阴经
足
16
表里属络规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肝经 肺经 脾经 心经 肾经 心包经
胆经 大肠经 胃经 小肠经
膀胱经 三焦经
17
流注规律
肺经
大肠经
胃经
脾经
心经
小肠经
膀胱经
肾经
心包经
三焦经
胆经
肝经
《经脉举痛篇》“经脉流行不止,环周
不休”—逐经相传,周而复始,如环无
端。
18
奇经八脉
• 不直属脏腑,无表里关系,与十二经合 称为“十四经”。
* 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脾经
走在中线,肝经走在前线,直至内 踝上八寸处交叉后,两者走回原位。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defc12ef121dd36a22d8259.png)
针灸医学向世界传播
❖ 公元六世纪,针灸被传到东方和西方国家; ❖ 公元541年,针灸医学被传入朝鲜和日本; ❖ 公元17世纪,针灸传入欧洲(法国、德国、意大
利等); ❖ 1971向全世界公布针麻成功。 73年尼克松访华
掀起“针灸热”。 针灸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从业 人员达到 20余万 。
❖ 针灸医生培训:巳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培训针灸医生,并有联合办学等多种模式。
针-银针-不锈钢针 ❖ 灸法的变化:八木之灸-艾叶-直接灸-间接灸-
雷火针-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等。 ❖ 针和灸互相补充。“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 “其治以针艾,各调其经气。”
具针种各
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 上古至春秋时期:《足臂十一脉灸经》、《阴 阳十一脉灸经》。为迄今有关经络与灸法的最 早著作。该书有经无穴、有灸无针,对研究经 络学说的形成有重大意义。
❖ 宋金元时期,1026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为北宋王惟一所著,考订了354个穴位。次 年,创铸了两具铜质人体经穴模型。作为教 学与观赏使用。
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 南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重视灸术和 压痛点取穴。
❖ 金元:窦汉卿《标幽赋》提出“八脉交会 穴”。
❖ 元代公元1341年:滑伯仁《十四经发挥》三 卷。首次将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两脉与十二 经脉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穴”。发展了 经络腧穴的理论。
❖ 清代: 吴谦《医宗金鉴》、李学川《针 灸逢源》经穴361个、廖润鸿《针灸集成》 为代表作。 1840年-民国,针灸的衰落期。近代承淡 安先生:中国针灸事业的复兴者、开拓与 传播者。
现代针灸医学的复兴与普及
❖ 毛泽东: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 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0f3fa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4.png)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针灸学概述 • 针灸基础知识 • 针灸治疗技术 • 针灸在临床的应用 • 针灸的现代研究与进展 • 针灸的安全与注意事项
01
针灸学概述
定义与历史
定义
针灸学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来调节 人体经络和脏腑功能,达到防治 疾病目的的医学学科。
高血压பைடு நூலகம்
针灸可调节神经系统,降低血 压。
外科疾病
颈椎病
刺激颈部相关穴位,缓解颈椎疼痛。
腰痛
刺激肾经相关穴位,缓解腰痛。
关节炎
刺激关节周围穴位,缓解关节疼痛。
骨折
针灸可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
妇儿疾病
痛经
刺激腹部相关穴位,缓解痛经。
乳腺炎
刺激乳腺周围穴位,缓解乳腺炎症状。
小儿腹泻
刺激腹部和手部穴位,缓解小儿腹泻。
02
针灸基础知识
经络系统
01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 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 脉两大部分。
02
经脉有十二正经和奇经 八脉,起着纵贯全身的 作用。
03
络脉有别络、浮络、孙 络等,是络于经脉之间 的分支。
04
经络系统在人体中起到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 运行气血等作用。
穴位分类与定位
穴位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 ,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 穴三类。
THANKS
感谢观看
小儿夜啼
刺激身体相关穴位,缓解小儿夜啼。
神经系统疾病
01
失眠
刺激头部相关穴位,调节神经功能 ,改善睡眠质量。
面瘫
刺激面部相关穴位,促进面部神经 功能恢复。
03
02
神经衰弱
contents
目录
• 针灸学概述 • 针灸基础知识 • 针灸治疗技术 • 针灸在临床的应用 • 针灸的现代研究与进展 • 针灸的安全与注意事项
01
针灸学概述
定义与历史
定义
针灸学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来调节 人体经络和脏腑功能,达到防治 疾病目的的医学学科。
高血压பைடு நூலகம்
针灸可调节神经系统,降低血 压。
外科疾病
颈椎病
刺激颈部相关穴位,缓解颈椎疼痛。
腰痛
刺激肾经相关穴位,缓解腰痛。
关节炎
刺激关节周围穴位,缓解关节疼痛。
骨折
针灸可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
妇儿疾病
痛经
刺激腹部相关穴位,缓解痛经。
乳腺炎
刺激乳腺周围穴位,缓解乳腺炎症状。
小儿腹泻
刺激腹部和手部穴位,缓解小儿腹泻。
02
针灸基础知识
经络系统
01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 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 脉两大部分。
02
经脉有十二正经和奇经 八脉,起着纵贯全身的 作用。
03
络脉有别络、浮络、孙 络等,是络于经脉之间 的分支。
04
经络系统在人体中起到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 运行气血等作用。
穴位分类与定位
穴位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 ,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 穴三类。
THANKS
感谢观看
小儿夜啼
刺激身体相关穴位,缓解小儿夜啼。
神经系统疾病
01
失眠
刺激头部相关穴位,调节神经功能 ,改善睡眠质量。
面瘫
刺激面部相关穴位,促进面部神经 功能恢复。
03
02
神经衰弱
针灸培训ppt课件
![针灸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dae9b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d.png)
针灸培训ppt课件
目录
• 针灸基本概念与原理 • 常见针灸技术操作方法 • 临床治疗策略与案例分析 • 安全性问题及风险防范措施 • 进阶技能提升方向探讨
01
针灸基本概念与原理
针灸定义及历史发展
01
针灸定义
02
历史发展
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运用各种手法以达到调整脏腑气 血、治疗疾病目的的治疗方法。
针灸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传 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时期的石器针灸,到现代的各种针灸 器械和技术,针灸疗法不断发展和完善。
经络系统与穴位分布
经络系统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经脉贯穿人体上下,沟通内 外,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络脉则是经脉的分支,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变化 和临床症状,制定针灸治疗方案
,以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慢性胃炎
针对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候特点, 设计针灸治疗方案,以调和脾胃
、缓解症状。
个性化调整策略和效果评估
个性化调整策略
01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体质差异,及时调整针灸治疗方案,以提
高治疗效果。
效果评估方法
02
采用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估等量表,对针灸治疗效果进行客
互动与交流
鼓励学员提问并参与讨论,分享操作 心得和体会,加深对针灸技术的理解 和掌握。
操作演示
由专业针灸医师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包括毫针刺法、艾灸疗法、拔罐、刮 痧等技术的操作过程。
03
临床治疗策略与案例分析
辨证论治原则在针灸中应用
辨证施治基本理念
根据中医理论,对患者病情进行 全面分析,确定证候类型,为针
目录
• 针灸基本概念与原理 • 常见针灸技术操作方法 • 临床治疗策略与案例分析 • 安全性问题及风险防范措施 • 进阶技能提升方向探讨
01
针灸基本概念与原理
针灸定义及历史发展
01
针灸定义
02
历史发展
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运用各种手法以达到调整脏腑气 血、治疗疾病目的的治疗方法。
针灸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传 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时期的石器针灸,到现代的各种针灸 器械和技术,针灸疗法不断发展和完善。
经络系统与穴位分布
经络系统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经脉贯穿人体上下,沟通内 外,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络脉则是经脉的分支,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变化 和临床症状,制定针灸治疗方案
,以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慢性胃炎
针对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候特点, 设计针灸治疗方案,以调和脾胃
、缓解症状。
个性化调整策略和效果评估
个性化调整策略
01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体质差异,及时调整针灸治疗方案,以提
高治疗效果。
效果评估方法
02
采用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估等量表,对针灸治疗效果进行客
互动与交流
鼓励学员提问并参与讨论,分享操作 心得和体会,加深对针灸技术的理解 和掌握。
操作演示
由专业针灸医师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包括毫针刺法、艾灸疗法、拔罐、刮 痧等技术的操作过程。
03
临床治疗策略与案例分析
辨证论治原则在针灸中应用
辨证施治基本理念
根据中医理论,对患者病情进行 全面分析,确定证候类型,为针
中医针灸PPT课件
![中医针灸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eb100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61.png)
问题解答和讨论环节
学生提问
鼓励学生提出在学习和实 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 惑,教师进行一一解答和 指导。
教师设问
教师提出一些与针灸相关 的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 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 针灸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 分享学习心得和实践经验 ,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 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中医针灸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针灸基本概念与原理 • 常见病症针灸治疗方法 • 针灸临床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 现代科学研究与进展 • 实践操作演示环节
CHAPTER 01
针灸基本概念与原理
针灸定义及作用机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针灸定义
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 位以调整气血运行的治疗方法, 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 阴阳的作用。
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失眠等
头痛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相关穴位,如太阳穴、百会穴等,调和气血,缓解头痛症状。
失眠针灸治疗
针灸可调整人体阴阳平衡,选取神门、三阴交等穴位进行刺激,有助于改善睡 眠质量。
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嗽等
感冒针灸治疗
针灸可疏风解表,选取大椎、风池等穴位进行刺激,有助于缓解感冒症状。
咳嗽针灸治疗
学生互动体验环节
01
02
03
学生分组练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 配一套针灸模型和练习工 具,让学生在指导下进行 针刺手法的练习。
学生互相体验
学生之间互相进行针刺体 验,感受针感和治疗效果 ,加深对针灸疗法的认识 和理解。
教师点评指导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和体验 过程进行点评和指导,指 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 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针灸治疗学》课件
![《针灸治疗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337843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0.png)
补虚泻实
根据病情的虚实状况,采 用补虚或泻实的方法进行 治疗,以达到调和气血、 平衡脏腑功能的目的。
疏通经络
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使 气血运行通畅,从而达到 治疗疾病的目的。
03
针灸治疗方法
毫针法
总结词
通过细长的钢针刺激穴位,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详细描述
毫针法是针灸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选用不同长度和粗细的毫针,刺激人体穴位,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掌握正确的进针、行针和出针手法,以及根据不同疾病和穴位 选择合适的针具和刺激强度。
气血,改善视力。
鼻炎Βιβλιοθήκη 02鼻炎患者可针灸迎香、印堂、上星等穴位,以宣肺通窍、散寒
解表。
牙痛
03
牙痛患者可针灸合谷、下关、颊车等穴位,以通络止痛、消肿
散结。
05
针灸治疗的注意事 项与禁忌症
注意事项
消毒
针灸治疗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消 毒,包括针具、治疗部位以及 医生的手。避免感染和交叉感
染。
患者状态
确保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时处 于放松状态,避免紧张和疲劳 。过于紧张的状态可能会影响 治疗效果。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艾灸法
总结词
通过燃烧艾叶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热刺激,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目 的。
详细描述
艾灸法是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炷,通过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人体穴位,以达 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效果。艾灸法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 等特点,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和虚寒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拔罐法
02
针灸治疗的理论基 础
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是针灸治疗的核心理论基础 之一,它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复杂 网络,贯穿于人体全身,负责运行气 血、沟通内外。
针灸学-ppt课件
![针灸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9a8d6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c.png)
【操作】直刺1~2寸。
5. 三阴交(SANYINJIAO)足太阴脾经
【定位】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
【主治】下肢萎痹,脚气,腹胀, 腹泻,月经不调,带下, 阴挺不孕,遗精,阳痿, 遗尿,疝气,失眠。
【操作】直刺1 ~ 1.5寸,孕妇禁针 。
6. 神门(SHENMEN)手少阴心经
【定位】腕横纹,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 陷中。
平第四腰椎。 动态标志,如张口耳屏中点与下颌关节之间取听宫。
2.骨度分寸法
将人体不同部位的 长度或宽度,分别规 定为一定等分,每一 等分称为一寸,作为 量取腧穴的标准。
常用骨度分寸表
3.手指同身寸法
以患者的手指的宽度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
中指同身寸: 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
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作为1寸, 一般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和背部 取穴的横寸。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 衄,耳鸣,癫痫,中风,热
风池
病等。 【操作】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
0.8~ 1.2寸。或刺透风府穴。
14. 太冲(TAICHONG)足厥阴肝经
【定位】足背第一二趾骨结合部之前
凹陷中。
【主治】头痛,眩晕,胁痛,呕逆,
月经不调,疝气。
【操作】直刺0.5 ~ 0.8寸。
10. 太溪(TAIXI)足少阴肾经
【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便
秘,消渴,腰痛,耳聋,耳鸣,咽痛,齿 痛等。 【操作】直刺0.5 ~ 1寸。
11. 内关(NEIGUAN)手厥阴心包经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 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胃痛,呕吐,心痛,心悸, 胸闷癫痫, 热病,失眠,眩晕,偏头痛,
5. 三阴交(SANYINJIAO)足太阴脾经
【定位】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
【主治】下肢萎痹,脚气,腹胀, 腹泻,月经不调,带下, 阴挺不孕,遗精,阳痿, 遗尿,疝气,失眠。
【操作】直刺1 ~ 1.5寸,孕妇禁针 。
6. 神门(SHENMEN)手少阴心经
【定位】腕横纹,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 陷中。
平第四腰椎。 动态标志,如张口耳屏中点与下颌关节之间取听宫。
2.骨度分寸法
将人体不同部位的 长度或宽度,分别规 定为一定等分,每一 等分称为一寸,作为 量取腧穴的标准。
常用骨度分寸表
3.手指同身寸法
以患者的手指的宽度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
中指同身寸: 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
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作为1寸, 一般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和背部 取穴的横寸。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 衄,耳鸣,癫痫,中风,热
风池
病等。 【操作】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
0.8~ 1.2寸。或刺透风府穴。
14. 太冲(TAICHONG)足厥阴肝经
【定位】足背第一二趾骨结合部之前
凹陷中。
【主治】头痛,眩晕,胁痛,呕逆,
月经不调,疝气。
【操作】直刺0.5 ~ 0.8寸。
10. 太溪(TAIXI)足少阴肾经
【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便
秘,消渴,腰痛,耳聋,耳鸣,咽痛,齿 痛等。 【操作】直刺0.5 ~ 1寸。
11. 内关(NEIGUAN)手厥阴心包经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 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胃痛,呕吐,心痛,心悸, 胸闷癫痫, 热病,失眠,眩晕,偏头痛,
针灸学ppt演示课件
![针灸学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218e5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6d.png)
• 经穴:分布于十四经脉上的穴位,总计361个,
双穴309个,单穴52个 • 奇穴:不归属于任何一条经脉,而有特殊的主
治功效的穴位 • 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没有固定的名
称与部位
腧穴的治疗作用特点
远治作用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喉 手厥阴:心胃 手少阴:心
三经相同主治:胸部病
腧穴的治疗作用特点
经脉名称 井(木) 荥(火) 输(土)经(金) 合(水)
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手少阴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足少阴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足厥阴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五输与五行的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经脉名称 井(金) 荥(水) 输(木)经(火) 合(土)
五腧穴
井:所出为井---分布于十指末端 荥:所溜为荥---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旁边 输:所注为输---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经:所行为经---位于腕踝关节以上 合:所入为合---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合 经 输 荥 井
手三阴三阳五腧穴
足三阳三阴 井.荥.输.经.合
五输与五行的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特殊作用
威灵,精灵--腰痛 四缝--疳积 外劳宫--落枕 任脉:回阳、固脱、强壮 督脉: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
腧穴的主治规律
腧穴(十四经穴为主)的主治有一定的规律性, 主要有分经主治(四肢部经穴)和分部主治(头身 部经穴)两大规律。
(一)分部主治规律
双穴309个,单穴52个 • 奇穴:不归属于任何一条经脉,而有特殊的主
治功效的穴位 • 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没有固定的名
称与部位
腧穴的治疗作用特点
远治作用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喉 手厥阴:心胃 手少阴:心
三经相同主治:胸部病
腧穴的治疗作用特点
经脉名称 井(木) 荥(火) 输(土)经(金) 合(水)
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手少阴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足少阴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足厥阴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五输与五行的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经脉名称 井(金) 荥(水) 输(木)经(火) 合(土)
五腧穴
井:所出为井---分布于十指末端 荥:所溜为荥---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旁边 输:所注为输---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经:所行为经---位于腕踝关节以上 合:所入为合---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合 经 输 荥 井
手三阴三阳五腧穴
足三阳三阴 井.荥.输.经.合
五输与五行的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特殊作用
威灵,精灵--腰痛 四缝--疳积 外劳宫--落枕 任脉:回阳、固脱、强壮 督脉: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
腧穴的主治规律
腧穴(十四经穴为主)的主治有一定的规律性, 主要有分经主治(四肢部经穴)和分部主治(头身 部经穴)两大规律。
(一)分部主治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2
2.骨度分寸法 Proprotional Measurement
将人体不同部位规定出一定的长度, 并将其折成若干个等份,每一个等份作 “一寸”,以此“一寸”来作为量取穴位 的方法,称之。(见下表)
-
23
骨度分寸法 p239
头 (1)前发际至后发际为12寸 。 部 (2)眉心至前发际为3寸。
-
21
三、腧穴的定位法 (P238)
Methods of Locating Acupoints
1、体表标志法
1)固定体表标志法—依骨胳、肌肉、肢体在体 表上的特定突起及凹陷取穴的方法。如:挠骨 茎突上寻列缺。
2)动态体表标志法—利用关节、肌肉、肢体随 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 志。如:屈肘,横纹尽头取曲池;张口,耳屏前方 凹陷取听宫;咬牙,咬肌隆起最高点取颊车。
and Moxibustion
-
3
经络学 (P 231)
Meridian-Collaterals
经络学说 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
功能、病理变化、脏腑相互之间联系的 一种理论学说。
-
4
一、经络 Meridian
1、经络 是运行气血 ,联系脏腑肢节,沟通
上下内外,调节机能平衡的独特通路。
-
胸 (1)天突至剑突之间为9寸。 部 (2)两乳之间为8寸。(女性用锁骨中线)
指十二经脉以外八条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 即: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阳维、阴跷、
阳跷。 1)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顶,反折向下,
至鼻尖,入上齿。“阳脉之海”。 2)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颌部。“阴脉之海”。
十四经脉——十二经脉加上督脉、任脉,合称 “十四经脉”。
-
13
督 脉 的 经 脉 循 行
-
16
2、应用 Clinical Application
1)阐明病理变化:经络是病邪入里的传变途径, 也是脏 腑与体表组织、病变相互影响的重要 渠道。
2)指导疾病的诊断:如:两胁痛,多是肝胆疾病。 依循经起止辩病。
3)指导疾病的治疗:(1)药物的选择作用。 (2)循经取穴。
4)用于疾病的预防: 如:针刺足三里可强壮身体.
-
17
腧穴学 (P 236)
The theory Acupoints
腧穴 Acupoints 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
部位,(也是临床上针灸施术之处)。
-
18
一. 腧穴的分类 (P236)
Classification of Acupoints
1、经穴(十四经穴)
Acupoints of the fourteen meridians
-
8
足 太
足 阳
足 少
阳
明
阳
膀 胱
胃 经
胆 经
经
-
9
足
少
阴
肾
足
经
厥
足
阴
太
肝
阴
经
脾
经
-
10
3、十二经脉名称、分布、体表循行规律表 P233
十二经 脉名称、 分布、 体表循 行规律
阴经 属脏
阳经 属腑
太阴肺经 阳明大肠经
手
厥阴心包经 少阳三焦经
少阴心经 太阳小肠经
太阴脾经 阳明胃经
足
厥阴肝经 少阴肾经
3、特殊作用—(1)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
调整作用.
如:针天枢能止泻,又能通便。
(2)某些腧穴具有相对的特异性。
如:大椎退热、丰隆驱痰。 -
20
特定穴 (P237)
特定穴 :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和 特殊称号的一类腧穴。
1.五腧穴 2.原穴 3.络穴 4.郄穴 5.背腧穴 6.募穴 7.八会穴 8.下合穴 9.八脉交会穴 10.交会穴
针灸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授课班级: 2014级临床医学5年制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
-
1
针灸学概念 (P 231)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针灸学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
针刺和艾灸作用于人体体表一定的 部位。以调整脏腑、气血、从而达 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门学科。
“针灸”-----是针刺和艾灸常合称。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
2
针灸学内容
1. 经络学Meridian-Collaterals 2. 腧穴学Acupoins 3. 刺灸学Manipul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4. 针灸治疗学Treatment of Acupuncture
少阳胆经 太阳膀胱经
循行部位
四肢 阳(外) 阴(内)
上 前线 肢 中线
后线
下 前线* 肢 中线*
后线
-
11
4、走向、交接规律 p234
《灵枢,逆顺肥瘦》“手之三阴从藏 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 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头
胸 手三阴经
足 三
腹
阳 经
手三阳经
手
足三阴经
足-
12
5、奇经八脉 (P234)
包括: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背俞穴,募穴, 八会穴,下合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2、奇穴(经外奇穴)
Extraordinary Acupoints 对某些病症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一定的穴名和明
确的位置,尚未列入十四经的穴位。如:太阳;八邪。
3、阿是穴(压痛点、天应穴、不定穴)
Ashi Acupoints 无固名,无定位,仅以压痛点或反应点为针刺部位。
-
19
二、腧穴的作用 P 236
The therapeutic properties of Acupoints
1、近治作用—腧穴具有治疗该穴所在部位
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症的作用。
如:眼区的睛明可治疗眼疾。
2、远治作用—腧穴具有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
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
病症的作用。
如:合谷能治手腕疾病;又能治头颈部疾病.
5
2、经络系统的组成 (P 231)
1)十二经脉
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 (十二经别、经筋、皮部。)
2)奇经八脉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阳维, 阴跷、阳跷。
3)络脉
十五络,孙络,浮络。
-
6
手 太 阴 肺 经
手
手 少 阴 心 经
厥 阴 心 包 经
-
7
手
少
手
阳
阳
三
明
焦
大
经
肠
经
手 太 阳 小 肠 经
-Leabharlann 14任脉的经脉循行
-
15
二、经络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P235)
1、功能The Physiological of Meridian
1)沟通表里上下, 联系脏腑器官 。 2)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3)调节机能平衡 。
(经络能运行气血和协调阴阳,以维持人体内 外环境的相对平衡。) 4)感应传导作用。 (得气现象就是经络感应传导作用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