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南京教师考编公共知识内容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论: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课程功能:转变课程功能:由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课程结构: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选择性和综合性【要适应时代要求,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发展】

课程内容:密切课程内容和时代生活的联系【内容要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课程实施方式:调整学生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程评价方法:改善评价考试制度【新的评价改革更强调发展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注重过程、在评价内容上注重态度和能力、在评价理念上更注重期望和激励】

课程管理: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新的课程体系:幼儿教育、、普通高中教育

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结果性,表现性和程序性目标

综合实践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的时代意义:

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转变

对以往学生发展要求进行了新的界定:适应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目标: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力,实践的能力,科学与人文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新课程结构的特点:

体现了全新的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原则

形成了严密的课程综合与分化的体系结构

对一些传统课程进行了改造或整合

普通高中新课程呈现出三级结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

课程标准陈述的基本方式:

结果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新课标的特点:书上P21【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在设计思想和处理方式上的根本区别】

着眼于“学科”还是“课程”?

是“以教为本”还是“以学为本”?(在课程设计上、内容标准的设计上、课程实施建议方面)

是“刚性约束”还是“弹性约束”?

目标陈述的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关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P27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

探究性学习方式特点: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教学过程内容包括:P27

新课改中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

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教学目标:是否关注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是否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是否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

教学策略与方法: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及差异发展、鼓励创新。

教师专业素养:课程驾驭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格特征。

教学结果

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

我们从发展性评价的角度出发,来分析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 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策略与方法(4)教师专业素养(5)教学结果。

从哪些方面把握学习评价的内涵?

就如何实现三级课程的有效管理提出建议: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作为课程的开发者、作为研究者

如何处理课堂中的吵闹?作为老师,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基本态度:课堂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容纳孩子的不同个性。动作和语言是孩子情感的伴随物,激烈的讨论可以让他们表达内心的喜悦、愤怒、沮丧。

常规做法:不追求绝对安静,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权力结构转变。

第二部分:教育学

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大教学论》、班级制度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传统教育派的代表、教育科学化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派代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从儿童自发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师生关系】、陶行知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拟定的教育著作、我国科学教育学的代表

布鲁纳倡导发现法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创造能力、选择螺旋式课程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迁移

教师的专业化:学科专业化、教育学理论专业化、职业道德专业化

我国的学制:学前、初等、中等、高等、中等职业技术、成人、师范教育;主体是“六三三四制”。

学制改革趋势:

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向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教育与社会

教育与文化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个体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格赛尔的爬梯实验“最佳教育期”和皮亚杰的认知建构。

个体身心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教育目标:布鲁姆将其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制定,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代表人物:卢梭

社会本位论:个人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结果只能以社会效益加以衡量。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涂尔干。

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10.31通过,1994.1.1实施。

教师的信念、德性、职责与角色

学生的本质属性:具有多样性的、完整性的、能动性的、创造性的、成长中的人、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现代新型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合作、和谐;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

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