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农业规划与发展系统分析
现代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都市环境中,现代都市农业正逐渐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于在城市中生产健康、高效的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
现代都市农业利用创新技术和可持续方法,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实现农业生产,不仅可以提供新鲜的农产品,还能减少运输成本和碳排放。
首先,现代都市农业采用垂直农场和屋顶农场等空间利用高效的种植方式。
通过垂直层叠种植,不仅能够在有限的地面上种植更多作物,还能最大限度地节省水资源。
屋顶农场利用未被充分利用的建筑空间,将城市的屋顶转化为耕种区域,有效缓解了城市地区的食品供应压力。
其次,现代都市农业借助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自动化灌溉系统、智能温室和环境监控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精确控制作物的生长环境,还能减少能源消耗和化学农药的使用。
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实现精细化管理,从而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现代都市农业也强调生态和社会可持续性。
采用有机耕作和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的做法,减少了农业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通过在城市中建立社区农场和农业教育项目,增强了市民对食品生产过程的参与感和理解,促进了城市社区的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现代都市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不仅在解决城市食品安全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推动了城市绿色发展和资源有效利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意识的提升,相信现代都市农业将会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都市农业
综合发挥农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功能。
按农业功能划分
农业公园农业公园。这种类型的特点是把公园与农业生产场所、消费场所和休闲场所结合起来建设,利用农 业生产基地来吸引市民游览,主要是供观赏和旅游,面积比较大。一般选择依山傍水,有林草的地方,以地形和 农产品种类而成自己的风格特色。农业公园分专业性农业公园和综合性农业公园。
三、都市农业不仅是经济功能的开发,而且要进行生态、社会等功能的开发,并进而实现全功能性的大农业;
四、农业生产经营明显的表现为高度集约化的经营方式,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进而达到高度 的农业发展形态和为都市服务的特殊功能。
生产功能,也称经济功能。通过发展都市地区生态农业、高科技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为都市居民提供新 鲜、卫生、安全的农产品,以满足城市居民食物消费需要。
(2)农业生物科技园。占地10公顷,拥有现代化先进设备,进行新农业技术(如动植物基因研究、新品种 选育等)研究开发工作。
一、它所包括的范围是指都市城市化地区与周边间隙地带的农业,不同于一般城郊型农业;
二、都市农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农业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安排,农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等,必须首先服从 城市的需要并为此服务。这种由城市需要决定农业的发展,体现了大都市对农业的依赖性,并进而实现相互依存、 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
生态功能,也称保护功能。农业作为绿色植物产业,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组织部分,它对保育自然生态,涵养 水源,调节微气候,改善人们生存环境起重要作用。
生活功能,也称社会功能。农业作为城市文化与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通过农业活动提供市民与农民之间的 社会交往,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如观光休闲农业和农耕文化与民俗文化旅游。
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
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都市现代农业是一种将农业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的农业形式。
国外在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典型模式和经验启示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典型模式1. 都市农业园区模式都市农业园区是一种将现代农业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农业园区内的农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城市住宅、商业和工业区域相互融合,形成一个集生产、生活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
这种模式下的都市农业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对生态食品和休闲农业的需求,同时创造就业机会和农产品销售渠道。
典型的都市农业园区模式有美国的“南加州农业机械园区”和荷兰的“阿尔梅勒大农场”。
城市型农业模式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开展农业生产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农田和温室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被直接建设在城市内部,充分利用城市的土地资源和市场需求。
这种模式下的都市农业能够缩短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时间和距离,提高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典型的城市型农业模式有日本的“东京都城市农业”,蔬菜等农产品在高楼大厦内生产并销售。
二、经验启示1. 科技创新国外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经验是不断推动科技创新。
通过引进和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国外的都市农业能够实现高产、高效、高品质的农产品生产。
温室设施的先进技术和自动化生产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2. 市场导向都市现代农业要与城市市场需求相匹配,实现市场导向的发展。
通过调研和分析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确定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方向,可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渠道。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3. 生态保护都市现代农业要注重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生态农业种植方式和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土地、水资源和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发展农业旅游和休闲农业,能够增加农业的附加值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4. 政策支持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于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现代都市型农业规划工作流程
现代都市型农业规划工作流程一、规划准备(1)意图交流规划准备的首要工作,首先是规划意图的交流,规划单位要与委托方就规划设计的目的、意图进行充分的交流,尽可能地掌握委托方的初步想法,以便于规划团队组建。
图2-1 现代都市型农业规划体系(2)团队组建规划是一个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在组建团队时,成员专业结构应结合规划内容灵活搭配,成员通常涉及到现代农业产业、土地资源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技术、农业发展政策、城乡规划、农田水利、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等;还应成立相应的规划领导小组,以便配合规划前期工作。
(3)论证立项规划论证工作主要由当地政府或其它主管部门提出,邀请有关学者专家对规划方案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论证。
综合分析农业政策环境、资源开发条件、交通区位条件、居民的收入消费水平和市场需求情况;考虑是否有进行规划设计的必要,如有必要,可制定规划设计的工作方案。
论证完成后,向有关部门提出报告和申请,进行规划设计立项并落实经费。
(4)设计任务书和方案主要内容包括:规划设计区域的基本情况,所需技术资料和图件资料,规划设计单位,规划主要内容,时间安排以及经费预算等。
(5)规划调研规划调研是获取规划现状的一个重要步骤,可分为室内资料收集和野外实地踏勘两个部分。
资料收集可采取到相关部门收集和会议座谈相结合的形式;野外实地踏勘可采取走访调查和典型调查的方法,实地考察包括资源、环境及社会、文化、经济等状况的考察,并进行记录、拍照和摄像。
在进行规划调研时还应提前做好调研图件、调研表格、调研行程的安排工作。
(6)数据整理首先在现实状况中由于统计口径的不一致,常常导致数据差异,因此在农业部门和统计部门采集到的数据常常产生误差;其次,收集到的数据往往是纸质数据,不便于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需要对规划区域历年的产业规模、社会人口、土地情况等进行归并、折算;再次,对纸质图件,需扫描后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后期规划图件的建模、渲染、加工等。
因此,必须要对搜集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制定规划提供依据。
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路径分析
府相关部门的服务非常重要。但当前农技推广和社 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农技培训开展不够广泛。农 业在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上缺少专业技术人员, 尤其缺乏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现有技术 人员绝大多数都在 45 岁以上,人员老化现象十分突 出。一线技术人员断层,加之农技培训相对滞后、范 围狭隘,延误了农户掌握各类先进农业技术的时间, 无法调动农户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妨碍了都市型生 态农业的有序发展。
其次,优化法律环境。在都市农业发展中,无论
参考文献: [1] 黄斌.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J].安徽农业
科学,2007,(3). [2] 俞菊生. 上海市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5). [3] 黄倩倩,吴琼.我国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
都市型生态农业是一种集约型农业,它要求在
郊型农业,要求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 可能的情况下,将农业、林业、园艺、畜牧业、水产业
结合于一体,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 以及其它生物生产整合为一个相互作用的复合系
有机统一。
统,要求土地的集约利用,而土地承包下的分散经营
其二,生产、流通和消费的一体性。都市型生态 不利于都市型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发展。从现实情况
大市场的有效衔接。
大力寻找并挖掘有开发潜力,有市场前景的特有、稀
二是构建“都市型生态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 有野生动植物资源,在保护和培育的前提下,探索适
台。目前除了临近国家数据通信主干网的农村地区 度开发利用和保护性增值的可能途径,将生态环境
外,广大山区农村仍处于数据通信的盲区。政府要加 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达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农业地区的城市规划实践与探索——以绥化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边坡 不 能满 足稳 定 性要 求 , 评 价 如下 :
29 . 36 55 1 4 .1 8 26 9 .2 6 53
1 ) 根 据 土地 资 料 场 地不 良地 质 在第 一 ~ 三层 , 且有 流 塑 , 高 压缩 性 , 高 灵 敏 度高 特 点地 基土 稳定 性 差 。 2 ) 根 据 相关 规 范 分 别对 杂 填 土 、 细砂 和 淤 泥质 土 边 坡 稳 定性 验 算 , 结 果 稳 定性 不 能满 足规 范要 求 , 存 在 安全 隐 患。 3 ) 如 基坑 工 程施 工 期 在7 B至8 月, 正 是 台风 季节 , 暴雨 、 海潮 等 的 自然 灾 害 发生 多 , 对 边坡 稳 定性 影 响极 大 。 4 ) 地 下水 位 高于 基坑 底0 . 5 ~ 3 . 5 mm, 并 直接 受地 潜水 和潮 水 影 响较大 。 5 ) 场 区内 三 向地 势 较 高 , 建 设 场地 地 势 较 低 , 且面海 , 当 发 生 山洪 、 滑 坡 等 自然 灾 害 , 或海 潮 侵袭 , 将造 成工 程基 坑 及边 坡损 毁 。
规 划设 计
状 发展 ” 形 态得 以 实现 。 此外 , 规划 在 城 西新 区 围绕 中心 广 场 布 置博 物 馆 、 图 书馆 、 文化馆 、 体育
城 市功 能 。 3 、 生 态 田 园、 彰 显特 色
以水 系沟 通成 为 完整 的 系统 , 作 为城 市 空 间的 重要 元 素 。规划 延 续上 版 规划
3 . 3折 线滑 动 法计 算边 坡稳 定 性结 果
将三层岩土参数信息分别代人边坡稳定性公式 , 验算结果如下: 第 一层 填 土 边坡 , 查 上 表 可得 到T /  ̄ = 1 . 6 3 7 4 ,  ̄ b = 2 9 . 3 6 5 5 , 所 以可求 得 :
生态市建设背景下福州都市农业空间布局研究
( I n s t i t u t e o f Agr i c u l t u r a l Ec o n o my a n d S c i e n t i fi c I n f o r ma t i o n,Fu j i a n Ac a d e my o f Ag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1 都 市 农 业作 为 生 态 市建 设 重要 途 径
的 必 然 性
1 . 1 都 市农 业为 城市提 供 多元化 的 生态 服务
污染及 空 气污染 等 ,严 重影 响 了都 市农业 的可持 续
发 展 。 同时 ,受 城 市优先 发 展 的惯性 思维 影 响 ,当
前 城市 空 间发展 规划 仍然 缺 少对 都市 农业 发 展空 间
( 福 建 省 农 业 科 学 院农 业 经 济 与 科 技 信 息 研 究 所 ,福 建 福 州 3 5 0 0 0 3 )
摘
要 :在 生 态 城 市 建 设 的 背 景 下 ,分 析 了 都 市 农 业 作 为 城 市 生 态 建 设 重 要 途 径 的必 然 性 ,探 讨 了福 州 市 都 市
农 业 发 展 的 空 间 布 局 ,并 为 推 进 城 市 生 态建 设 、开 创 农 业 的 新 局 面 ,构 建 榕 城 和 谐 社 会 提 供 政 策 建 议 。
关 键 词 :生 态 建 设 ;都 市农 业 ;空 间 布 局 ;福 州 中 图分 类 号 :F 3 2 7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3 7 —5 6 1 7( 2 0 1 3 )0 5 —0 0 6 1 —0 3
温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及对策探讨
型农 业发展 现 状及 问题 , 出温 州市都 市型农 业发展 的 产业路 径 、 指 区域路 径 、 品牌路 径 和 政 策路
径。并基于以上分析 , 从产业链升级转型视 角, 出了九个方面的具体对策。 提 [ 关键 词 ] 市型现 代 农业 发展 路 径 探讨 都
一
、
都 市型 现 代农 业 的 内涵及 实践 发展
北京 、 海 、 海 和广 州 等 地 发展 地 最 好 , 上 珠 已取 得 显著成 效 。省 内发展 数杭 州 、 宁波 走 在前 列 , 州 杭
市 20 年开始实施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和都市农 03 业 的建 设 , 大加 快 了优 势特 色 产 业 的发 展 。蚕 大 桑、 花卉 苗 木 、 产 产值 两 年 中分 别 增 长 了 5 %、 水 4
留在生产技术 、 市场信息等产前 、 中的低层面 产 的服务 ; 内部运作不够规范 , 部分专业合作组织 的章程 、 织 机构 流于 形式 , 组 内部 制 度不 够 健全 , 资金积 累制度和风险保障制度缺乏 , 合作社与社 员之 间 的利益 关 系 多属 松散 型 , 有 很 大 的不 稳 具
才、 技、 科 市场等 方面 的优 势 , 以农业 资 源为基
础 、 场 为 导 向 、 益 为 中心 、 业 化 为 抓 手 , 市 效 产 城 市 与 乡村 融 为 一体 ,农 业 与其 他 产业 日益 融合 , 农 产 品生 产 、 工 、 加 营销 、 务 相 互 配 套 , 有 经 服 具
济、 生态 、 文化多种功能 的现代农业系统 。因此 , 作 为一 种 新 型 的农 业 形 态 ,是 伴 随着 城 市 化 、 工 业 化 的高 度 发 展 和城 市 与农 村 进 一 步 相 互 融 合
昆明市都市型农业功能区划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第2 2卷
马仁锋等 :昆明市都市型农业功能区划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2 1
12 分区基本 目标 .
受益。
区划按照 功能 的重 要 性 ,正确 划 分 出 重 要农 业 功能 区 ,统 筹 区域 发 展 ,制 定 与 功能 配 套 的 支 持保 护标准 和政 策 ,建 立起 符合 农业 功 能 区划 的农 业 发 展秩序 ,实 现农 业 可持 续 发 展 。 昆 明农业 功 能 区
4 . 8 3 5 :5 7 : . 4 3 9 ( 4 1 : . 0 4 . 8 2 6 : .0 种植 业 、林 业 、牧
7 年代 、8 0 0年代 和 9 0年代 ~ l 2 世纪初 4个 阶
段 ,特别 是 8 0年 代 以来 是 规 模 最 大 、范 围最 广 、
业 、渔 业 、农 业 服 务 业 ) ,已 形 成 “ 、烟 、畜 、 粮 菜 、花 、果 ” 六大 支柱产 业 ,且 已 向乡村旅 游 、观
产 、经济社会效益 、资源禀赋和生态 、农业 现代化 四位一体的功能区划 指标 体系 ,采 用逐步判别聚类法将 昆明市 都市型农 业分为滇池沿湖发展区 、城市近中郊 特色支柱 产业发展区 、北 部农业综合 开发区 3个功能区 ,并结合 现 代昆明大都市建设提 出了 3区的功能定位 、发展方 向等 。
建设 出发 ,协调农业 多功能 ,科学划定农业功能 区。
问的协 调发 展 ,为 现 代 昆 明大 都 市 建 设 提 供 持 续 、 健康 的产 业支撑 具有 重要意 义 。
收 稿 日期 :2 1 0 0一O 一1 ;修 订 日期 :2 1 0 l 1 0 0— 2—0 8
作 者简 介 : 马仁 锋 ( 99一) 17 ,男 ,湖 北 省 枣 阳 人 ,博 生 ,研 究 方 向为 经 济地 理 学 与 问 规 划 1 :
哈尔滨市都市农业SWOT分析
哈尔滨市都市农业SWOT分析1. 优势(strengths)分析1.1 独特的冰雪旅游文化哈尔滨市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处北纬44度以北,绝对最低气温-37℃,冬季的严寒、漫长成为哈尔滨发展冰雪旅游的优势条件,“哈尔滨冰雪节”已经成为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是闻名的冬季旅游项目。
把自然环境优势与地缘优势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冰雪文化,素有“北国冰城”的美誉。
冰雪文化与多种历史文化相互交融渗透,哈尔滨形成了现代文化、西洋文化、社会风情文化、宗教文化、多元文化相互重叠的城市文化特色,成了人文景观、历史景观、自然景观相互交融的城市风情,吸引了国内众多游客。
1.2 区位优势哈尔滨处于欧亚大陆桥的联接点上、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是我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及欧洲贸易的重要都市,也是中国地区较大交通枢纽城市,是第一条欧亚空中走廊和大陆桥的重要枢纽,哈尔滨的边界区位有利于我国优势资源和产品的出口,也有利于充分利用俄罗斯远东地区丰富农业资源。
1.3 科技支撑优势哈尔滨具有深厚的重工业基础,科技人才实力雄厚。
哈尔滨市现有著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其中哈工大博士学位点29个),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3名,“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4所,大专院校24所、科研机构153家、中等专业学校48所。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4万人。
全市工程师级别的人才比例我3.5/1000,在全国排名第6位,超出全国平均水平5倍多,科研领域较为广泛,其中,飞行导航、焊接、工程力学、电站设备等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从企业角度看,综合科技实力在全国位于前列,在哈尔滨国有单位中,中高级职称占比例为50%,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1.35万人。
1.4 交通优势作为黑龙江的省会城市,哈尔滨是全省交通、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既是我东北三省重要的交通中心,也是“欧亚大陆桥”的连接纽带。
有发达的交通运输系统和完善的交通网路,太平国际机场是全国大型机场之一,现已开通30余条国内外航线。
都市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一个基于系统论的理论框架
市农业旅 游是城 市化 、 科技 进步、 经济发展 、 业现代化达到一定发展阶段 的产物. 农 日益成为都 市农业与现代旅游业 新的经济增长点。都 统筹城 乡协调发展 、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 有重要 意义。 急需科 学的理论体 系予以指 导。
跨行业 的复杂 系统 . 采用 系统 的思维与方法来进行认识与 应
视。383 [ ̄5因此 . 1 -) r 本文基 于系统论 的研究视角探析都市农业旅 游可持续 发展 系统 的概 念模 型. 分析都市农业旅 游可持续发 展系统 的层 次 、 特征 和功能 . 从而构建都 市农业旅游 可持续
发展 的理论框架 。
为一个整体而存在 , 系统中的任何组成要素都不能离开整体
去研 究 , 系统要素组成整体 后会 产生 出整体具有而各个局部 原来 没有 的性质和功能 。
游产品 , 既满足 当代城市 居 民的观 光 、 闲 、 休 体验 、 度假 等旅
2 都市农 业旅游可持续发展 系统的概念模 型。 .
作者简介 : 张蓓 (9 8 )女 , 南农业 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 17一 , 华 博士。
1 都市农 业旅 游可持续 发展 的内涵 。 .
都市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 的发展观 , 既丰富 了旅游 可持续发展 的内涵 , 也是可持续发展思 想在 特定 时代 背景 、 特定区域 、 特定旅游类型 中的延伸与应用 。 都市农 业旅
游可持续 发展是指合理利用都市农业资源 , 系统开 发农 业旅
二、 都市农业旅 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层次
根据复杂系统 的层次理论 , 系统可划分为政策 、 主体 、 行 为、 过程和模式相互交织的五个层 次。 删应用于都市农业
政策制度是都市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最重 源环境和社会文化三个 子系统构成的理 论框架 , 每个子系统 旅游可持续发展 , 各 自由一系列相互独立又密切关联的要 素组成 , 子系统之间
都市农业在城市中的发展方向探讨
收稿 日期 : 0 2 9—1 0 0 2— 2
基金项 目: 国家“ 十一五” 科技支撑项 目(06 A 1 B 5 。 20 B J0 0 ) 作者简介 : 刘杰 (93一)男 , 18 , 河南商丘人 , 在读硕士研究生 , 从事乡村规划研究 。 通讯作者 : 田国行 。
13 生活功 能 都市 农业 的生活 功能 包 含社 会 文化 功 .
能和休闲观光功能。通过开辟景观绿地 、 市民农 园、 花卉
公园、 农业教育园地等 , 为市 民提供休 闲观光娱乐园地 ,
让 市 民体验农 业 生产 , 青 少 年 接触 农 业 文 化 。近 几 年 让
来, 尽管各大城市都开始重视城市绿地的作用, 但城市内 部绿地还远远满足不 了市 民的需求 , 城市近郊 的农业观
力进 行 了研 究 , 研究 结果 , 耕地 、 ]整理 将 园地 、 疏林 灌木
作为农 田生态系统 , 比农 田生态系统 、 对 森林生态系统、
草地 生态 系统 的 固碳 放氧 能力 , 如 表 1 结果 。 从表 1 中可 以看 出 , 19 20 从 90~ 00年 , 于城 市 化 由 带来 的土地 利用 变 化 , 江 三角 洲 区域 生 态 系 统对 碳 氧 珠
用上。一般来说 , 都市农业 由于其拥有雄厚的农业科技 力量 , 它代表了该 区域农业发展的最先进水平 , 因此它是 该 区域农业技术的辐射源。同时, 通过农业科技园 区的
建设 , 实现 区域农 业结 构 的调整优 化 和农 民增收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并重的产业。为此都市农业的主要发展产业有 : 果树、 蔬
最强。
1 都 市 农 业功 能
与过 去我 国从 15 90~16 90年 代 开始 研 究 的传 统 城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与建议
社区农业模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是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城市土地的利用受到限制,社区农业基地的规模可能受到限制。
社区农业模式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需要有专业的团队进行管理和指导,而城市居民通常缺乏农业生产经验和技能。
3.2 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关键因素
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关键因素是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关键之一。考虑到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对食品供应的需求,发展模式需要能够提高产量和效率,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都市农业不容忽视的因素,选择的发展模式应该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系统。技术创新和数字化应用也是选择合适发展模式的关键因素,现代都市农业需要借助先进技术和数据分析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考虑到城市空间的有限性,发展模式还需要考虑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化种植效益。与当地政府、社区和消费者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需要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和需求,实现共赢局面。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关键因素将直接影响现代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成功实施。
垂直农业模式在城市中利用立体空间进行种植,可以大大节约土地资源,并且实现种植的精细化管理。垂直农业模式需要投入较高的设备和技术,成本较高,对从业者的要求也更高。
屋顶农业模式利用建筑物的屋顶进行种植或养殖,有效利用了城市空间资源,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绿化水平。屋顶农业受到建筑物承重和排水等问题的限制,施工成本也较高。
数字化农业模式的发展为现代都市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同时也为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保障。在未来,数字化农业模式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都市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和发展。
兰州市都市农业发展SWOT分析
兰州市都市农业发展SWOT分析都市农业是都市区域内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与经济形态,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反映,更加强调农业生产与人、都市与自然诸方面的和谐,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兰州市已经确立了都市农业发展的目标,下面就利用SWOT方法来分析兰州市都市农业发展面临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和威胁(T)。
(一)优势(S)分析1.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独特兰州市气候类型属于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最大特点是水热同季、光能富裕、冷暖分明、温差较大,由于地形复杂、相对高差大、山地垂直气候明显,有利于农作物的多样性和梯次生产。
(1)光能资源充足全市各地光照丰富,全年日照时数长,总日照时数为(2352-2769)小时,其中皋兰县最多,2768.7小时。
一年中5月至7月最多,2月和9月最少,中部、西南部河川地区,日均实照8小时至9小时,太阳辐射强,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0摄氏度期间的总辐射为(84-108)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的73%-83%;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摄氏度期间总辐射(49-80)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的43%-61%。
因此,可满足各种蔬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兰州日照充足,光能富裕,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尤其对长日照蔬菜作物如白菜、甘蓝、芥菜、萝卜、胡萝卜、芹菜、菠菜、莴苣、大葱、洋葱等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很有利。
另外,昼夜温差大,对植物养分的积累,果实品质的提高,尤其对瓜果的糖分含量的提高,十分有利。
(2)热能资源丰富热量条件是蔬菜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从地带性气候来看,兰州市属北纬温凉带,境内各地年平均气温一般在6-9摄氏度,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18-23度,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7至-9度。
年极端最高气温34-39度,最低-23至-28度。
生长季(日均气温大于等于0度的持续天数)230-370天,农作物活跃生长季(日平均气候大于等于10度的持续天数)140-180天。
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及构想
造 区域特 色, 普遍存 在 功能单 一 、重复 建设 的弊 病 。 () 业用地 与非 农土地 开 发的矛 盾突 出 。 农 占地大量 增加 , 2农 非 非农土 地 开发 成为 郊区经 济 收入 的重要 来源 。 土地 开 发 占用 了大 量的耕 地, 农业 用地 与
非农用 地 的矛 盾 日益尖锐 。
1 发展 都市 农业 存在 的问题 2 尽管 济南 市 的都市农 业发展 近几 年速度 较 快, 由于起 步较 晚, 但 缺乏规 范
发展 的经 验, 在发 展 中也 出现 了一些 问题, 主要 表 现在 以下 几 个方 面 。
农业 自身 的优越性 外, 更是 出于对 济 南市农 业现代 化发 展 目标 、 优势 和发展 基
近 年来, 济南市大 力调整农 业和农 村经济 结构, 不断强 化农业物 质技 术基础, 加
大 农村 改革开放 力度 , 业和农 村经 济进 入一 个新 的发展 阶段, 农 农村 经济 和城 市 经济 的关联 显著 增强, 为发展 都市 农业 奠 定 了较 好 的基础 。
1济 南市 都市 农业 发展 的现 状分 析
经 济 与社 会
啊
I
济南 市都市农业 发展现状 及构想
刘 晓 车 根
( 山东 省农科 院 2 0 0) 510
[ 摘 要 ] 力发 展 都 市 农业 是 统 筹城 乡 经济 社 会 、实 现 城 乡一 体 化 、解 决 “ 农 ”问题 , 筹人 与 自然 和 谐发 展 、 构建 和 谐社 会 、力 口决 实现 社 大 三 统 会 主义 小康 社 会 目标 的有 效途 径 和 必然 选择 : 本文 对 济 南市 发展 都 市农 业 的客 观 要求 与 意义 、条件 与优 势 、 问题 与 挑 战 、指导 思 想与 方 向定 位 、发展 规划 与 空 间布局 、项 目重点 与 实施计 划 进行 了较深 入 系统 的研 究 , 出 了济南 市在 都 市农 业 发展 方 面 的初 步构 想 。 得 [ 关键 词] 市农业 发展现 状 重点策 略 都 中图分 类号 : 3 F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0 9 9 4 (0 0 3 2 1 0 10 1X 2 1) 102 2
都市农业发展策略及经济效益分析
都市农业发展策略及经济效益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的食品供应链带来了新的挑战。
都市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以解决城市食品供应问题为目标,逐渐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都市农业发展策略及经济效益,并为进一步发展都市农业提供指导。
一、都市农业发展策略1. 利用城市闲置土地都市农业可以利用城市中的闲置土地,如屋顶、废弃厂房、停车场等。
政府可以租赁这些土地给有意愿从事都市农业的企业或个人,提供补贴和资源支持。
此外,还可以通过城市更新项目,将废弃土地转变为农业用地。
2. 采用垂直种植技术由于城市土地有限,垂直种植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采用垂直立体种植系统,可以极大地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垂直种植还可以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依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质量。
3.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都市农业应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结合,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农产品流通,促进城市与农村的互动和合作。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农民参与都市农业,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二、都市农业的经济效益分析1. 提供就业机会都市农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为那些在城市失业或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人群创造了脱贫机会。
通过发展都市农业,可以在生产、销售、加工、运输等环节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提高城市居民的就业率和收入水平。
2. 减少食品运输距离由于都市农业可以在城市附近生产农产品,可以大大减少食品运输的距离。
这不仅可以减少运输成本,还可以缩短货物运输时间,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同时,减少食品运输距离还可以降低碳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提供优质农产品通过都市农业发展,可以提供更加新鲜、健康、优质的农产品。
由于都市农业常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技术等现代化生产方式,农产品没有化学农药和重金属污染,更符合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需求。
同时,都市农业还可以培育出种类丰富、口感独特的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多样化的需求。
重庆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探析
重庆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探析农业和城市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传统农业阶段、城郊农业阶段和都市现代农业阶段。
都市农业与城郊农业有许多共同点,但本质区别在于都市农业格外强调城乡一体化,经济、生态、社会发展统筹,城市建设与农业发展互动、同步,实现整体推进。
重庆被列为城乡统筹试验区,尤其需要重视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从而有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1都市现代农业的概念都市农业的发展思想可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城市学者霍华德提出的“花园城市”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一些经济学家提出“都市农业生产方式” 和“都市农业区域”等,美国农业经济学者艾伦·尼斯于1977年明确提出“都市型农业”概念。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世界城市化的加剧,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荷兰等国家,以及我国的经济学家相继开始了一些都市型农业的研究,并不断深化,先后提出了“城市农业”、“都市农业”、“都市圈农业”、“都市型农业”、“都市现代农业”等概念和发展理念。
都市现代农业既是一个广义的地域性概念,也是一个时代性概念。
广义的地域性概念是在城市周边和城市内部间隙地进行现代农业规划设计、开发利用、生产经营,它具有圈层性和放射状相互交织的网络空间结构,但同时在空间布局上没有明显的城乡边界,都市现代农业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区城;时代性概念反映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们对农业与城市关系的一种重新思考和定位[1-3],体现了大都市与现代农业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城乡融合的一体化关系。
2重庆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重庆经济是一个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十分突出的经济形态,大城市和大农村并存、大工业和大农业并存,是我国人口最多、面积最大,农业人口为主体、有着连片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直辖市。
2.1农业基础重庆属东亚内陆季风区,地形地貌结构复杂。
郑州市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为农业农村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机遇[1]。
河南省郑州市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农业基础较好、地理位置优越,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郑州市的城镇化进程取得长足进展,经济实力持续增强,GDP 突破12000亿元,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新时期对郑州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立足新发展阶段、结合资源禀赋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将成为郑州市现阶段重点关注的议题。
基于郑州市目前的发展状况,对郑州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前景进行深入思考,提出对应的优化策略,能够丰富研究范式,拓展都市现代农业相关理论研究。
同时,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三产融合,为农民提供广泛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水平,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城市繁荣、乡村振兴均有重要意义[2-3]。
1发展现状1.1发展概况郑州市地处中原腹地,是河南省省会,是国家明确支持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区域核心增长极,现辖6区5市1县及4个开发区。
全市总面积7567km 2,常住人口1274.2万人,城镇化率79.1%。
2022年,全市GDP 为12934.7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以生产现代化、功能多样化为特征的都市农业在郑州市迅速发展。
郑州市政府根据相关理论,综合考虑都市农业发展条件与要求,规划了以主城区为中心、呈放射圈分布、分为3个圈层的现代农业空间布局。
1)第一圈层:城市型都市农业。
是指中原区、高新区、金水区、惠济区等六大区,总面积约为1460km 2,包含4万hm 2耕地,是郑州市都市现代农业的核心功能区,典型的都市农业项目有花园口农家乐示范基地、惠济花卉示范园区。
2)第二圈层:近郊型都市农业。
都市农业的城市规划思考
都 市农业 与 传统 农业 显著 不 同的 特 点就 在于 都 市农业 与城 市有 千 丝万 缕 的 联 系 , 托 城 市 的 发 展 依 而 发展 。都 市农 业既 包括 城 市建 成 区里 的 农 业 , 包 括 城 市郊 区 也 与城 市 有 关 联 的农 业 生 产 方 式 。 中国 目前有 都 市农业 型 的县 ( ) 市
宁超 乔/ I G C aqa 徐培 玮 / U P ie 邢 记 明/ I G J ig N N ho i o X e i w X N i n m
( 北京 师范 大学 资 源学 院 , 境 演变 与 自然 灾 害教 育部 重点 实验 室 , 京 ,0 8 5 环 北 10 7 )
【 摘要 】 都市农业是 城 市经济 、 态、 生 社
入城 市 规 划 的 约 束 务 件 , 图提 出可 试 行的建议。
索 以来 , 直 是 农 业 经 济 发 展 的 一
研 究 热 点 , 着 中 国 城 市 化 进 程 随 进 入 快 速 发 展 阶 段 , 城 市 增 长 在
划 体 系 以促 进城 市可 持续 发展 的
文 章更 少 , 不足 5 。 篇 20 年 张 立 生 在 对 “ 市 01 都
入 到 城 市 规 划 中 来 , 丽 娜 在 苗
【 关键词 】 市农 业 ; 市规 划; 联合 国开 发计划 署将 都 市农
业 定 义 为 :受 城 市 经 济 、 会 、 “ 社 生 态 所 影 响 范 围 内 的 农 业 活 动 ” 。
农 业 在城 市规 划 中的重 要地 位 尚
i lme tt n. Fial i p t f r r mpe nai o nl y t u s owa d a pia l a u e p l be me s r s.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都市农业规划与发展系统分析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学忙都市农业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端于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而后迅速向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传播、普及的一种现代新型农业,如生物农业、休闲农业、观赏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等,都是都市农业的具体表现形式。
到了20世纪九十年代初,上海、北京等沿海特大中心城市在国内最先开始了建设都市农业的实践。
目前,都市农业在东部发达地区的一些大城市内已蔚为大观,并逐步成为国内各大城市农业的共同发展方向。
一、武汉都市农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都市农业是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们为了追求高品质生活而对城郊农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
(一)武汉都市农业发展的历史考察武汉都市农业的发展过程,就是武汉农业从传统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农业的过程。
大致说来,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978年~1984年,是城郊型农业酝酿期。
这个时期的农业发展是“以粮为纲”,其主要目标就是尽可能地提高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产量,尽快解决城乡居民的温饱问题。
从1978年开始试点并逐步全面推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武汉市郊的农、林、牧、渔业开始走上全面发展的轨道。
到1982年,市委、市政府根据当时市场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逐步缓解的实际,适时提出了“以生产鲜活副食品为主,农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农业发展新战略,城郊型农业开始萌芽。
但在实践中,“以粮为纲”的生产方针仍然无法动摇。
1985年~1994年,是城郊型农业的发展期。
这个时期农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就是“服务城市,富裕农民”。
针对当时初次出现的农产品“卖难”情况,武汉市开始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林牧渔业和种植业中的经济作物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益逐步提高。
在发展战略上,市委、市政府要求将市郊农村建成“四地”,即城市副食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为城市工业服务配套、发展城乡联合企业群体的前沿阵地,出口创汇农业的生产基地,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胜地,建设“城郊型农业”的思路逐步成熟。
1988年,武汉市全面实施“菜篮子”工程,市郊进一步加大了蔬菜副食品的生产力度。
1992年9月,市委、市政府全面放开粮棉油生产计划,农民由此获得了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的完全经营自主权,农业结构调整逐步深入。
1995年~2001年,是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变的过渡期。
从1995年开始,武汉市以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并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997年10月,武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提出农业产业化“要突出城郊型经济、都市农业特点”,这是武汉市委、市政府在正式文件中第一次提出建设“都市农业”的要求。
2000年3月,武汉市全市农村工作会提出,要全面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重点是发展体现都市农业特色的“六种农业”,即设施农业、工程农业、品牌农业、加工农业、创汇农业和旅游休闲农业。
由此,武汉市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路基本成形。
2002年至今,是全面推进都市农业建设的时期。
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不断深入,一些体现都市农业特色的新型产业如农业庄园、观光农业、旅游休闲农业、园艺业等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热点,建设都市农业的共识逐步形成。
在此基础上,武汉市委、市政府于2001年12月正式出台了《加快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对全市建设都市农业工作进行了部署,标志着武汉市进入了全面推进都市农业建设的时期。
(二)武汉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经过全市上下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武汉都市农业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其主要特点是:第一,新型农业蓬勃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农业对外开放的深入,民营工商资本逐步进入农业开发领域,在其带动下,一些新型农业产业如设施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农业庄园、苗木花卉业等在武汉市郊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以设施农业为例,到2003年底,全市共建成农业温室与大、中棚25.6万个,占地面积达44.5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4.4%;共建成工厂化畜牧养殖小区26个、工厂化渔业养殖小区4个,年牲猪出栏77万头、家禽出笼1389万只、禽蛋产量3.7万吨、牛奶产量5.4万吨、水产品产量7.4万吨,分别占全市同类产品产量的37.1%、29.9%、22.3%、66.3%和19.7%。
再如旅游休闲农业,目前武汉市郊的旅游休闲农业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其中仅黄陂区就有6万农民从事旅游休闲农业服务,不少农民因此而致富;武汉生态农业园已通过国家旅游局审核,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现已开通旅游专线,日接待游客逾3000人。
2003年,全市旅游休闲农业共接待游客292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4.1亿元。
第二,园区建设方兴未艾。
农业园区属于资金投入大、技术含量高、管理理念先进的示范性农业项目,主要包括农业庄园、农业科技产业园等类型。
其中,以民营资本为投资主体的农业庄园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目前全市已发展到300多家,象谦森岛庄园、帝元农业园、和平农庄、多福农庄等大型农业庄园,投资都在数千万元以上。
如谦森岛庄园,占地面积达6500亩(已购买土地使用权50年),栽种各种果树18万多株,以美国黑琥珀、黑布朗、红布朗、日本大石早生李、新西兰蜜思李、意大利早红、红灯樱桃等为主导产品,聘用员工近200人,其中技术人员28人,目前庄园资产过亿元,年产值达4000万元,利税1300万元。
农业科技产业园也发展很快,全市已有近200家,其中投资在数千万元以上的大型园区就有十几家。
如江夏区的大花山苗木花卉产业园,2000年开始建设,市、区政府已投入近千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吸引72户民营企业投资1.2亿元,目前苗木花卉产业基地面积已发展到6万多亩,2003年产值达2.8亿元。
第三,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
近年来,武汉市郊围绕菜、鱼、肉、奶、禽、游六大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并通过政策引导、开放引进、扶优促强等方式,着力培植产业化龙头企业。
2003年,市、区两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42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有12家;企业从业人员达2.97万人,共实现销售收入79.1亿元,其中市、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58.6亿元,出口创汇2620万美元。
同时,各区围绕特色、规模、品牌、效益,按照山、水、林、田、路整体开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正规化基地建设,到2003年底,全市累计投入资金6亿多元,建成基地21.3万亩。
这些优势农产品正规化基地的建成,不仅有力地带动了全市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也使当地农民得到了实惠,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生态环境建设势头良好。
为了将市郊建成武汉市的“都市后花园”,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武汉市以森林绿化为突破口,加大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
仅2001年~2004年,全市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67万亩,四年之内全市森林绿化率提高了5.3个百分点。
为此,全市启动了环城森林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绿色通道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平原绿化工程等一批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其中,武汉环城森林生态工程是我市有史以来最大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计划沿武汉市188公里外环线公路两侧各建设100米宽的生态公益林绿化带,合计建设森林绿地面积5.92万亩,总投资4.44亿元。
工程从2002年起开工建设,预计2005年春即可初步建成。
二、武汉都市农业的发展环境随着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武汉建设都市农业已经具有较好的基础。
当然,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武汉都市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1、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为都市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03年,武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525元,一般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已从“温饱型”阶段转变到初级“享乐型”阶段,消费结构开始升级,对农产品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和高档化。
市民除要求农业部门能够提供新鲜安全的高品质食品外,对改善生活环境、对旅游休闲、对体验农业文明等精神、文化型享受的追求也日益强烈。
而且,武汉市现有800多万人口,其中仅中心城区的居民就有500多万,这是一个规模巨大的消费群体。
所有这些,都为都市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内部市场需求。
2、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撑。
武汉市市郊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一是气候条件优越。
武汉属于亚热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年降雨量1100~1450毫米,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
二是土地资源丰富。
全市现有耕地308万亩,宜林地203万亩,荒地、滩涂近10万亩,大小湖泊140多个,大中型水库280座,正常水位时的水面达160万亩。
三是农业旅游资源丰富。
境内山川、湖泊众多,依山傍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以嵩阳山、九真山、木兰山、素山寺、青龙山、将军山和木兰湖、汤逊湖、金银湖、沉湖等“六山”、“四湖”为主体,农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都市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撑。
3、便捷的交通、优越的地理位置为都市农业开辟了巨大的外部市场。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素有“九省通衢”的美誉。
京广铁路与长江在武汉交汇,京九铁路也在武汉与京广铁路相联结,形成沟通华北、西南、中南、华东地区的铁路网络。
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武汉交汇,沿长江的高速铁路即将建成。
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与长江水运的“柔性联运”,将更加凸显武汉作为中国内陆市场枢纽的战略地位。
如果以武汉为圆心,以1000公里半径画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成都、西安、南京、广州等大城市都囊括其中,即使是鲜活农产品,一天一夜亦可到达。
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为武汉都市农业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扩展空间,带来了广阔的外部市场。
4、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为都市农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都市农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为支撑。
近些年来,武汉市郊加快了以交通、通讯、电力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目前全市农村电网改造已全面完成,并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农村电话“村村通”已全面实现,农村每百户农户拥有电话70多部;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全市乡镇(场)已全部通达等级公路(其中二级以上公路超过70%),2075个行政村已全部通了公路,其中40%的村级公路实现了硬化,预计3年内基本实现区通乡公路达到二级以上、乡通村公路全部硬化。
与此同时,一批卫星城、重点镇和农民新村逐步崛起,城市也在不断地向周边地区扩张,城乡界线开始模糊。
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都市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5、符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产业定位为都市农业开辟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必须要有高度发达的现代都市农业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