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曲种类多,你家乡的代表剧种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戏曲种类多,你家乡的代表剧种是什么?
“全民齐跃进,戏曲奋争先。壮士劈山去,英雄拦马前。红旗明晓日,粉墨好青年。八月秦皇岛,歌潮浪接天。
”戏曲的历史
名称由来
“戏曲”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宋朝末年,学者刘埙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在当时是指“南戏”、“戏文”、“永嘉杂剧”。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戏曲行当
在戏曲艺术中,不同的人物角色,在舞台上需要由不同条件和类型的演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因此,在戏曲发展的过程中,区分人物类别的行当也就应运而生,主要的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注:还有“生、旦、净、末、丑”的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因此如今通常按“生、旦、净、丑”分行。生生的名目初见于宋元时期的南戏,泛指剧中男主角。根据角色年龄、身份的不同,又划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分支,表演上各有特点。旦旦是女角色的统称。早在宋杂剧时已有“装旦”这一角色。近代戏曲旦角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大致划
分为正旦(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等专行。净俗称花脸,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扮演性格、气质、相貌上有特点的男性角色。净行根据角色性格、身份的不同,划分为大花脸、二花脸、武二花、油花脸等专行。丑
丑是喜剧角色,由于面部化妆用白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小块脸谱,又叫小花脸。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技术特点,大致可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支系。发展历程
萌芽时期在原始社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这是戏曲发展的萌芽时期。
形成时期唐朝时期经济高度发展,文学艺术迅速繁荣,中唐以后,中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繁荣时期宋元时期,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以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杂剧',如关汉卿创作《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大报仇》等作品,这个时期是戏曲舞台的繁荣时期。兴盛时期明代的传奇盛行起来,是宋元南戏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到了明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在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了名列“同光十三绝”的第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及不同流派的宗师,标志着戏剧艺术的成熟与兴盛。革新时期辛亥革命前后,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一批有造诣的戏曲艺术家
开始从事戏曲艺术改良活动,他们为以后的戏曲改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戏曲的种类
中华戏曲源远流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较为出名的是有“中国五大戏曲”之称的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京剧京剧有“国剧”之称,流行区域非常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并称为中国三大国粹。京剧因形成于北京地区而得名,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尤为盛行,其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和昆曲曲牌。
越剧越剧是流行于上海一带的地方剧种,包括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区,有第二国剧之称,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在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黄梅戏黄梅戏是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徽剧、庐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黄梅戏唱腔淳朴流
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评剧
评剧是在小曲“对口莲花落”的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如今发展成为广泛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以东路评剧为主,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豫剧豫剧起源于河南,是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全国其它地方剧种
中国的地方剧种类型比较丰富,几乎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代表剧种。
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湘剧湘剧是湖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长沙、湘
潭一带。湘剧源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与民间艺术和地方语言巧妙结合,富有湖南民间地方特色。
湖南花鼓戏花鼓戏是湖南最著名的戏种。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益阳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之分,其都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曲调活泼轻快,旋律流畅明快。
河北梆子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形成,如今多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高亢、激越、慷慨、悲忍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其唱腔高亢激越,擅于表现慷慨悲愤的感情。
山东梆子山东梆子是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荷泽一带,因其地古称“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是由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再传入山东,历经变化而形成。主要剧目有《墙头记》等。
吕剧吕剧,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中部及江苏、河南一带。20世纪初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而成。吕剧表演富于生活气息,通俗质朴,唱腔曲调简单,易学易唱,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影响很大。剧目有《王定保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