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生物材料表面改性
生物材料表面的改性及其应用
![生物材料表面的改性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b284c7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6f.png)
生物材料表面的改性及其应用生物材料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和相对稳定性的材料,常用于医学和生物科学领域中的生物系统。
然而,生物材料表面的改性是实现其更广泛应用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技术和应用。
一、表面改性的技术表面改性是一种利用不同方法改变材料表面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技术。
在生物材料上应用表面改性的目的是加强其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进而提高其在医学和生物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1. 化学修饰化学修饰是一种将化学分子或生物分子连接到材料表面的技术。
通常使用有机化学方法制备特定的修饰分子,然后通过官能团之间的反应实现修饰。
例如,聚乳酸(PLA)的表面可以用氢氟酸、氯仿等物质进行化学修饰,使其获得较好的细胞亲和力和机械性能。
2. 生物修饰生物修饰是利用细胞外基质(ECM)蛋白质封装材料表面,从而改善其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的技术。
ECM是人体内主要的细胞附着层,包括胶原蛋白、纤维蛋白和卵白素等。
通过将材料表面封装到ECM中,可提高其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例如聚乳酸(PLA)经过电化学处理后,可以封装胶原蛋白和其他细胞外基质分子,改善其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
3. 物理表面改性物理表面改性是将激光、等离子和电弧等方式对材料表面进行处理从而形成新的表面结构的技术。
例如,利用激光进行表面处理甚至诱导生长具有菊花状纳米13的生物材料的表面。
菊花状纳米结构具有高效的细胞吸附和增殖能力,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生物传感和组织工程。
二、应用生物材料表面改性可以改善其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提高其在医学和生物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1. 植入物表面改性的材料可以被应用于人体植入物,例如人工心脏瓣膜、骨架和支架等。
改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的表面改性减少了植入物的过敏反应和排斥反应,从而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2. 组织工程生物材料表面改性可以用于组织工程,例如使用特定的化学和物理方法修饰特定的材料表面,以增加植入物和细胞之间的互作。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研究与应用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b889c5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5.png)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研究与应用一、引言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可以改变材料表面的特性,以满足特定应用需求。
通过不同的表面改性方法,可以调控材料的表面化学组成、形貌结构、表面能以及生物相容性等方面,从而拓展材料的应用范围。
本文将介绍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研究与应用,包括表面改性方法、改性效果以及应用领域。
二、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方法1. 化学改性方法化学改性是常见的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在材料表面引入新的官能团,从而改变表面的性质。
常用的化学改性方法包括表面修饰、功能化修饰、溶液法改性等。
其中,表面修饰通过将化学试剂直接与表面反应,形成新的化学键或键合臂,从而改变材料的性质。
功能化修饰是通过引入具有特定功能的官能团,如抗菌活性、生物识别分子等,使材料具有特定的应用功能。
2. 生物改性方法生物改性是利用生物体或其衍生物对材料进行改性的方法。
例如,利用细胞外基质、细胞黏附蛋白等生物分子对材料进行涂覆,可以提高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和生物相容性。
此外,还可以利用细胞或细胞外体系对材料进行生物辅助修饰,如细胞膜修饰、细胞内胞囊化等,以改变材料的性质。
3. 物理改性方法物理改性是利用物理手段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改性方法包括离子注入、激光照射、离子束辐照等。
这些方法通过调控表面形貌、晶体结构以及表面活性等,来改变材料的性能。
例如,利用离子注入可以改善材料的表面硬度、抗磨损性能,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
三、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效果通过生物材料表面改性,可以实现多种改性效果,包括增强材料的力学性能、调控材料的表面粗糙度、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等。
1. 力学性能改善生物材料表面改性可以增强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其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例如,通过化学改性方法引入新的交联点或键合臂,可以增强材料的机械强度。
物理改性方法如离子注入和离子束辐照可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2. 表面粗糙度调控生物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对细胞黏附和生物反应具有重要影响。
第八章表面改性和功能材料精品文档
![第八章表面改性和功能材料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764c2e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7.png)
第二节 表面层压改性
表面层压
表面层压有湿式层压和干式层压,又分为: 挤出层压 热熔层压 共挤出层压 热压粘结层压
1、湿式和挤出层压
(1)湿式层压
以液体胶粘剂将两片膜压合的一种技术。
所使用的胶粘剂有:聚乙烯醇水溶液和聚醋酸乙烯乳液。
(3)容易剥离的涂层
为保护塑料制品表面不受污染和伤害而涂布的体层,不需要 时即可剥离。如印刷电路版制作或平版印刷。
第四节 表面非电解镀改性
通过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使用还原剂将金属离子变成 金属原子并在坯料上析出而形成镀层,称为非电解镀。
一般,离子化倾向小的金属(金,银,铜)等用还原能力 弱的葡萄糖、甲醛等进行化学镀。比铜难析出的Ni,Co等 离子,要使用还原能力强的次亚磷酸(HPO2H2)、氢化硼 等作还原剂进行化学镀。
4、界面活性剂处理
外部处理:将塑料浸渍在界面活性剂溶液中,形成界面活性剂层。
添加处理:在不改变塑料本性特性的条件下,添加界面活性剂。
5、表面接枝处理
(1)接枝反应
光、高能射线或低温等离子体可引发表面接枝反应。如用 Γ射线照射Al2O3表面,可产生自由基,它能使苯乙烯在 表面聚合,以致改变Al2O3的表面性质。 辐射接枝法有:直接接枝法;预辐射接枝法;和过氧化物接枝法。 A:直接接枝法:
(2)挤出层压
又称挤出涂布或多层重叠结构层压。将聚乙烯、聚丙烯、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体、离子型聚合物等从挤出机模具内 挤出。利用其所形成的膜呈熔融状态与基材压合粘接, 冷却后为层压制品。
2、共挤出层压
将一种或不同种类的树脂进行加热,使之成为熔融状态, 并在模内部的开口部位挤合而制取多层薄膜的一种方法。
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
![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f9b725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9.png)
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材料在医学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然而,生物体内环境十分复杂,为了让生物材料在人体中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药物释放效果,需要对生物材料的表面做出改性,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
1. 表面改性的意义生物材料在人体内的应用有一些限制。
例如,当材料接触到血液时,会导致凝血反应,产生血栓,阻塞血管。
因此,需要对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以保证其生物相容性和生理性能。
此外,生物材料的表面还可以通过改性来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或改善生物修复的效果。
2. 表面改性的方法表面改性可以通过一系列方法实现。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1)生物模拟涂层生物模拟涂层是一种涂覆在生物材料表面的人工涂层,可以模拟生物体内的表面结构,以达到改善材料与生物组织的相容性的目的。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增强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缺点是操作复杂且不易实现规模化生产。
(2)物理改性物理改性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处理来改变材料的表面形态和结构,以达到增强其生物相容性的目的。
物理改性的方法包括等离子体共价键修饰、高能离子辐照、超声波处理等。
这种方法成本较低,但其使用中的影响因素比较多,需要进行专业的操作,并且效果也不稳定。
(3)化学改性化学改性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将生物材料表面的化学结构进行改变,以达到增强其表面性能的目的。
化学改性的方法包括化学连接法、共价键修饰法、化学吸附法等。
化学改性方法费用相对较低,操作较简单,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安全防范。
3. 表面改性的应用表面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应用广泛,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应用:(1)药物控制释放药物控制释放是指在生物材料表面施加药物控释膜,以实现对药物释放的可控性。
这种方法通常被用于提高药物在病变部位的浓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生物组织修复生物组织修复需要使用到生物材料,并且需要让生物材料与组织良好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表面改性,可以增强生物材料表面的生物相容性和组织结合能力,从而提高修复效果。
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生物材料表面改性
![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生物材料表面改性](https://img.taocdn.com/s3/m/824c6c6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e1.png)
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生物材料表面改性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
生物医学工程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医用材料以及疾病的治疗等方面。
在这些应用中,生物材料作为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面性能对生物医学工程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即通过不同的手段对材料表面进行改良,以改善其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能,达到更好的医疗效果。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生物材料表面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这是确保生物医学材料安全性和生效性的关键因素。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生物改性等多种方法。
其中物理改性主要是利用物理手段改善生物材料表面的性能,比如表面附加纳米线、纳米颗粒、生物纳米组织等;化学改性则是在生物材料表面引入有机或无机化合物,比如疏水性、亲水性或生物活性小分子等;最常用的生物改性则是改善生物材料表面的结构和形态,以增强其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在这其中,化学改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中。
以疏水性改性为例,静电纺丝法可以制备疏水性纳米纤维膜,刻蚀法可以改变表面形貌制备出疏水性纹理,仿生的方法通过制备疏水性材料获得抗菌等性能。
生物医学工程中还有一种应用的最广泛的、最成功的生物材料表面化学改性是通过一种叫做“生物表面荧光染料”(Bioactive Surface Dyes)的溶液,在生物材料表面引入蓝色颜料。
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比如人工心脏瓣膜和人工耳蜗等领域中的材料与设计问题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挑战就是在材料表面与生物组织之间实现良好的相容性和亲和性。
生物表面荧光染料可以提高材料对细胞的亲和力,从而促进细胞在其表面上的生长和增殖,还能有效地预防所谓的“滞留性载体”的发生,即在材料表面上滞留的大量细菌和其他有害生物。
这种便捷、高效、清晰地可视化的可控制的表面改性方法为生物医学工程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可以在设计和开发这些高级制品时实现更好的医疗效果。
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与功能化
![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与功能化](https://img.taocdn.com/s3/m/219f498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a.png)
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与功能化哎呀,说起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与功能化,这可真是一个超级有趣又充满惊喜的领域!先来讲讲什么是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吧。
简单说,就是给生物材料的表面“做美容”“换装备”,让它具备更厉害的性能。
就像我们平时穿衣服,不同的衣服有不同的功能,有的保暖,有的防晒。
生物材料也一样,通过表面改性,能让它在人体内更好地发挥作用。
比如说,有一种常用的生物材料叫钛合金,经常被用来制作人工关节。
但一开始,它的表面和人体组织的相容性并不是特别好。
这就好像一个陌生人突然闯进了你的家,身体会有点儿“不乐意”。
那怎么办呢?科学家们就想办法对它的表面进行改性,让它变得更“友善”,更容易和人体组织融合在一起。
我曾经在实验室里亲眼看到过这样的实验。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像往常一样走进实验室。
实验台上摆放着各种仪器和材料,其中就有准备进行表面改性的钛合金片。
我们先把钛合金片放进一个特殊的溶液里,然后施加一定的电压,就看到溶液里有一些小气泡冒出来,就像小鱼在吐泡泡。
这个过程可不简单,每一个参数都要控制得恰到好处,时间、电压、溶液的浓度等等,稍有偏差,改性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经过几个小时的等待,终于完成了改性。
当把改性后的钛合金片拿出来观察时,能明显看到它的表面变得更加粗糙了,这就是为了让人体组织能够更好地“抓住”它。
再来说说功能化。
这就像是给生物材料赋予“超能力”。
比如说,在生物材料的表面加上一些能够抗菌的物质,这样就能减少感染的风险;或者加上能够促进细胞生长的因子,帮助伤口更快地愈合。
就像有一次,我们在研究一种用于心脏支架的生物材料。
为了让它能够防止血管再次狭窄,我们在它的表面涂上了一层特殊的药物。
这个涂药的过程可精细了,得用一种超级小的喷头,一点点地均匀喷涂,就像在给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上色。
涂完之后,还要进行各种检测,看看药物的附着情况、释放速度等等。
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与功能化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那可真是太广泛了!从人工器官到药物输送载体,从组织工程到伤口敷料,到处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与应用
![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90c648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a.png)
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与应用生物材料这玩意儿,在咱们生活里那可是越来越重要啦!就说那骨折了要打个钢板,牙齿坏了要装个烤瓷牙,这些都离不开生物材料。
而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呢,更是让这些材料变得更牛更厉害的关键一招。
咱先来讲讲啥是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
简单说,就是给生物材料的表面“整整容”“变变身”,让它能更好地和咱们身体里的细胞、组织啥的相处。
比如说,有的生物材料表面太粗糙,细胞不愿意往上待,那咱就给它打磨打磨,变得光滑点;有的材料表面化学性质不合适,容易引起身体的排斥反应,那咱就给它改改化学成分,让身体把它当“自己人”。
我记得有一次去医院看望一个骨折的朋友,他刚做完手术,打着钢钉。
医生就跟我们说,这钢钉可不是随便什么材料都能行的,得经过表面改性处理。
不然,身体可能会对它产生排斥,引发炎症啥的。
那时候我就特别好奇,这小小的钢钉,表面到底是咋改性的呢?经过一番了解,我发现这改性的方法那可真是五花八门。
有一种方法叫等离子体处理,听着是不是特别高大上?其实就是用一种特殊的“气体魔法”,让材料表面的性质发生改变。
还有一种叫涂层技术,就像是给材料表面穿上一层“保护衣”,这层衣服可以有各种功能,比如抗菌、促进细胞生长等等。
再来说说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应用。
那可真是广泛得不得了!比如说在人工关节方面,经过改性后的表面可以减少磨损,延长关节的使用寿命。
我听说有个老爷爷,换了人工关节后,又能自由自在地散步、跳舞了,这可多亏了表面改性技术呀!在心血管领域,心脏支架的表面改性也至关重要。
改性后的支架可以更好地防止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就像我邻居家的叔叔,之前因为心血管问题装了支架,经过表面改性处理的支架让他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现在每天都精神抖擞的。
还有牙科领域,种植牙的表面改性可以让牙齿和牙槽骨结合得更牢固,让你的新牙稳稳当当的。
我有个同学,之前因为蛀牙掉了颗牙,种了颗新的,经过表面改性处理的种植牙用着可顺溜了,吃嘛嘛香。
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与性能优化
![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与性能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04d0bf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b.png)
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与性能优化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是生物材料科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表面改性可以优化生物材料的性能,提高其生物亲和性、生物相容性、抗菌性能和生物传感等特性。
表面改性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用于创造特殊功能的生物材料,对于医学领域的应用尤为重要。
1.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方式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方式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等离子喷涂、离子注入、溅射和纳米处理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改变物质的表面和界面性质。
化学方法包括表面修饰、表面覆盖和交联等,这些方法可以在生物材料表面引入活性基团,改变表面水力学特性和生物相容性。
生物学方法包括蛋白质酵素修饰、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在生物材料表面引入生物链分子,提高其生物亲和性和生物相容性。
2.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作用生物材料表面改性可以改变材料的特性和性能,从而满足生物医学应用的需要。
例如,利用表面改性可以增强生物材料的生物亲和性和生物相容性,从而减少生物材料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和排异反应。
此外,表面改性还可以增强生物材料的抗菌性能,减少病菌的滋生和繁殖。
在生物传感技术中,表面改性也可以使生物材料对目标分子的选择性和灵敏性得到增强,从而实现对目标分子的高灵敏度检测。
3.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应用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应用涉及医学、生物传感、食品包装等领域。
在医学领域,表面改性的生物材料可以作为生物支架、生物传感器和药物缓释材料等,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生物诊断和药物疗效等方面。
在生物传感领域,表面改性的生物材料可以用于检测DNA、蛋白质和小分子等分子的存在和浓度,有助于开发新型的生物传感器和检测方法。
在食品包装领域,表面改性的生物材料可以用于生物降解性食品包装材料的研发,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总之,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研究对于推动生物医学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物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表面改性的技术将会在未来的生物医学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和功能化
![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和功能化](https://img.taocdn.com/s3/m/a3fc64e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6.png)
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和功能化生物材料在现代医学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些材料一般用于修复、替代和重建人体组织。
然而,这些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功能不足、组织排斥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如何对生物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和功能化。
表面改性是指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让生物材料表面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显著影响到生物材料的性能和功能。
例如,表面改性可以使生物材料表面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机械强度和耐磨性。
表面改性还可以提高生物材料的粘附性、细胞归附性和组织工程特性,从而改善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治疗效果。
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主要分为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两种。
化学方法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对生物材料表面进行改性。
例如,通过极性基团的引入、交联或共价化学反应实现生物材料表面的改性。
物理方法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对生物材料表面进行改性。
例如,通过等离子体处理、激光处理、等离子体化学氧化法和自组装法等物理手段实现生物材料表面的改性。
化学方法是生物材料表面改性中最常用的方法。
其中,极性基团的引入是一种有效的表面改性方法,它可以使生物材料表面带上极性基团,从而提高材料表面的亲水性能。
例如,氨基化、羟基化、醛化、硅基烷基化等方法都可以实现极性基团的引入。
此外,共价化学反应也是一种常用的表面改性方法。
例如,羧基化、磷酸化等共价化学反应可以将功能分子共价结合到生物材料表面,从而实现功能化改性。
物理方法也是表面改性的有效方法。
其中,等离子体法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它可以通过对生物材料表面进行等离子体处理,从而改变其表面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此外,激光处理也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它可以通过激光辐照改变生物材料表面的表面形貌和性质,从而实现表面改性。
等离子体化学氧化法和自组装法也是表面改性的有效物理方法。
与表面改性相比,生物材料的功能化要求更高。
功能化是指在生物材料表面引入一些特定的功能基团或化学物质,从而赋予其一定的生物活性或治疗效果。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和应用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2a1c1d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8.png)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和应用近年来,生物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是其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它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来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生物活性和生物附着性等性质,进而实现各种生物医学应用,如组织工程、医用设备和药物输送等领域。
本文就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1.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可以分为表面修饰和表面涂层两种方法。
表面修饰是通过将化学官能团引入材料表面,实现表面化学性质的调控。
常见的方法包括热致自由基反应、硅烷偶联、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等。
表面涂层是将单分子或多分子层覆盖在材料表面,从而改变表面的化学与物理性质。
常见的涂层材料包括聚合物、磷脂、碳纳米管等。
此外,还可利用化学预处理技术先改变材料表面化学性质(例如过氧化氢处理)或物理性质(例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再将涂层材料加以表面修饰。
2.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包括等离子体聚合、进气静电纺丝等方法。
等离子聚合是一种将气体通过放电或等离子体处理,形成粘附于材料表面的表面聚合物层的方法。
进气静电纺丝则是通过将电子在静电场中加速,利用空气中的电荷对其进行拉伸成为纤维。
以上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材料的特性、具体应用以及研究的目的。
例如,表面修饰能使材料表面化学性质的变化更多样化,因而对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与生物附着性改善的效果更为明显。
二.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应用1. 组织工程组织工程是一种应用基础生物学和工程学知识进行修复、再生、重建乃至创造功能组织的技术,需要使用某些特定的生物材料。
改性后的生物材料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能够更好地支撑细胞的生长与分化,以及细胞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解决了曾经材料与组织工程的接口失配问题。
2. 医用设备医用设备包含了医疗器械、手术器械和医学图像器材等,在临床上具有广泛应用。
改性后的生物材料可用于膜材料、支架等不同的医疗设备中,因改性后的生物材料作为医疗器械的材料,可以更好地适应人体的生理需要,从而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
第八章表面改性技术(表面形变强化热处理-化学热处理高能束表面改性技术)精品PPT课件
![第八章表面改性技术(表面形变强化热处理-化学热处理高能束表面改性技术)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0ccd9889eb172ded63b780.png)
感连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齿轮的截面图
2 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 频率:1500~10000 Hz • 淬透层深度: 2~10 mm • 用途:大中型零件,如大中模数齿轮、直径较大的轴
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机车凸轮轴
各种感应器
3 工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 频率:50 Hz • 淬透层深度: 10~15 mm以上 • 用途:大型零件,如直径大于300mm的轧辊及轴类零件
第八章 表面改性技术
1 金属表面形变强化 2 表面热处理 3 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 4 离子束表面扩渗处理 5 高能束表面处理 6 离子注入表面改性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表面改性技术——定义
定义:表面改性是指采用某种工艺手段 使材料表面获得 与其基体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不同的一种技术。
优点1:材料经过表面改性处理后,既能发挥基体材料的 力学性能,又能使材料表面获得各种特殊性能。
喷丸:工件表面不被破坏, 表面积有所增加。加工时 产生的多余能量就会引会 工件基体的表面强化. 喷砂:工件表面污物被清 除掉,工件表面被微量破坏, 表面积大幅增加,从而增加 了工件与涂/镀层的结合强 度
7
8.2 表面热处理
• 定义:仅对零部件表面加热、冷却,从而改变表层组织和性能 而不改变成分的一种工艺,是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材料表面 改性技术之一。
• 原理:通过表面层的相变达到强化工件表面的目的。 • 分类: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2.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3.接触电阻加热表面淬火 4.浴炉加热表面淬火 5.电解液加热表面淬火 6.高能束表面淬火 7.其它
8
感应加热的原理
感应加热 表面淬火 示意图
1 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生物材料表面的改性与修饰方法
![生物材料表面的改性与修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596127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c3.png)
生物材料表面的改性与修饰方法生物材料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物质,在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它们的特殊性在于它们可以用于设计和制造包括人工心脏瓣膜、人工关节、脊椎植入物、组织工程等在内的一系列产品。
但是,这些生物材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它们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问题,例如不透气、氧化、老化和腐败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不断地寻找和开发各种生物材料表面的改性和修饰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方法。
一、表面覆盖层法生物材料的表面覆盖层法是从整体上修饰材料表面来提高其性能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通过在材料表面覆盖一个附加层来实现这一目的,例如涂层、功能型聚合物、电解共沉积和修饰性材料(如氧化锌和氢氧化铝根)等。
其中最常见的表面覆盖层方法包括涂层法和功能性聚合物法两种。
涂层法是将一层细腻的薄膜覆盖到生物材料表面上,这些薄膜可以是一些劣变性材料,如磷酸钙或生物玻璃。
覆盖层的厚度在几纳米到一些微米之间,也取决于具体的应用范围。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生物材料表面的功能性、化学性和力学性能,并减少材料老化、腐败和生物负担。
功能性聚合物法是通过在生物材料表面形成功能性聚合物及其相关的共聚物来修饰材料表面,以提高其性能。
类似于涂层法,功能性聚合物法将聚合物附着到生物材料表面上,从而增强其力学性、化学稳定性和生物兼容性等方面的性能。
二、改性化学法改性化学法是通过改变生物材料表面化学性质来实现改性和修饰的一种方法。
化学方法已成为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些化学方法可以通过表面反应来改变化学性质,从而实现增加反应活性、表面肽打标、固定抗原和葫芦甘汁修饰等目的。
常用的改性化学方法有磷酸化、乙酰化、巯基化、羧基化、氨基化和缩合反应等。
其中,磷酸化和乙酰化可通过共价键将分子固定在生物材料表面。
巯基化在缺少邻基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性地连接靶生物分子,如Arg-Gly-Asp肽和脱氧核糖核酸。
保护性羧基和氨基修饰可以使手术中的手套和器具抵抗多种细菌感染,从而消除了使用过程中的交叉感染的风险。
第八章 表面改性技术
![第八章 表面改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bb811efb8f67c1cfad6b85f.png)
第八章表面改性技术1:表面改性:是指采用某种工艺手段使材料表面获得与其机体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不同的一种技术。
2:表面形变强化原理:通过机械手段(滚压、内挤压、喷丸等)在金属表面产生压缩变形,使表面形成形变硬化层,此形变硬化层的深度可达0.5~1.5mm。
3:形变硬化层中产生的两种变化:组织结构上,亚晶粒极大地细化;形成了高的宏观残余压应力。
4:感应加热的物理过程:当感应线圈通以交流电后,感应线圈内即形成交流磁场,置于感应线圈内的被加热零件引起感应电动势,所以在零件内将产生闭合感应电流即涡流。
5:硬化层深度:由于工件内部传热能力较大,硬化层深度总小于感应电流投入深度,频率越高,涡流分布越陡,接近电流透入深度处的电流越小。
6:淬火后的组织和性能:感应加热表面淬火获得的表面组织是细小隐晶马氏体,碳化物呈弥散分布。
表面硬度比普通淬火时高2~3HRC。
提高疲劳强度,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工件表面氧化、脱碳小,变形小,质量稳定。
7:选择功率密度要根据零件尺寸及淬火条件而定。
8: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过程:活性原子被工件表面吸附并溶入表面,溶入表面的原子向金属表面层扩散渗入形成一定厚度的扩散层,从而改变工件表层的成分、组织和性能。
渗层与基体之间冶金结合,渗层不容易脱落,可承受高载荷,高冲击。
9:气体渗碳:气体渗碳是目前生产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渗碳方法,工业上一般有井式炉滴注式渗透和贯通式气体渗碳两种,它是在含碳的气体介质中通过调节气体渗碳气氛来实现渗碳的目的,按渗碳介质气氛中的基本渗剂可分为甲烷、丙烷和丁烷。
10:一般气体渗碳多用930℃的高温处理,C在高温中才能发生显著的扩散。
11:渗碳层的性能指标:表面硬度;渗层深度;心部硬度。
12:渗金属:渗金属方法是使工件表面形成一层金属碳化物的一种工艺方法,即渗入元素与工件表层中的碳结构形成金属碳化物的化合物层,此类工艺方法适用于高碳钢。
13:渗金属形成的化合物层一般很薄,约0.005~0.02mm。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分子机制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分子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7330962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9.png)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分子机制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是指对生物材料表面的化学、物理性质进行改变的一种手段。
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性质,可以使该材料具备更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生物黏附性和血液相容性等特性。
而这些特性的改变是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来实现的。
本篇文章将从催化反应、表面修饰以及自组装膜等几个方面,介绍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分子机制。
催化反应催化反应是指通过添加一些化学物质来促进另一种化学物质反应的过程。
在生物材料表面改性中,催化反应起到的作用是通过这种化学反应过程来改变材料表面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
例如,在微米级的氧化铝表面进行贵金属纳米粒子催化反应,将会形成一层较厚的纳米贵金属层,从而改变了氧化铝表面的化学特性。
催化反应也可用于制造生物材料的免疫吸附表面和DNA芯片等。
表面修饰表面修饰是指对生物材料表面进行化学修饰和热处理的过程。
表面修饰的目的是在生物材料表面形成一层均一的表面覆盖层,从而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例如,为了克服丝瓜果胶高黏度和不稳定的缺陷,科学家可以通过反应平面生长区的交联烷基二磺酰氨(HS(CH2)7CH2NHSO2(CH2)2NHSO2CH2(CH2)7SH)和丝瓜果胶来表面修饰。
自组装膜自组装膜是指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将一些有机分子自组装到固体表面上,形成一定厚度的覆盖层。
自组装膜在生物材料表面改性中的作用是通过这种化学反应形成的覆盖层,来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特性。
例如,聚合物自组装膜常用于模拟生物体液中的磷酸盐离子。
在生物体液中,两种离子(钠离子和镁离子)会定期分布在磷酸盐的阴离子中。
同样,通过形成自组装膜,离子的分布可以得到模拟。
综上所述,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是一种改变材料表面性质的重要手段,通过催化反应、表面修饰和自组装膜等几种途径,来改变生物材料表面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
这些手段在实现材料表面更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和血液相容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好的应用。
在未来,这些技术还将在生物医学、药物传递、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生物医学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
![生物医学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cd3ee2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8.png)
生物医学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生物医学材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材料,如人工关节、心脏支架、医用纤维、医用橡胶等。
这些材料在医学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表面改性技术是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
表面改性技术是将材料表面的化学特性、物理性质、形貌等进行调控,从而增加其某些特定功能。
例如,通过表面改性技术可以使材料更加稳定、耐用、生物相容,防止感染和血凝等。
一种常见的表面改性技术是表面改性剂涂布。
表面改性剂是一种附着于材料表面的分子,可以改变材料表面的性质。
涂布表面改性技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材料,具有简单、易行、成本低等优点。
例如,通过涂布表面改性技术,可以将纳米颗粒附着在人工关节表面,增加人工关节的摩擦系数和生物相容性。
另一种表面改性技术是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是将材料表面放入等离子体处理器中,通过等离子体和材料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可用于改变材料表面的性质,如表面能、疏水性、亲水性等。
其他表面改性技术还包括化学沉积、物理沉积、电化学制备等。
这些技术的选择将取决于需要改变的特定特性、拟合度和制备成本等因素。
对于生物医学材料而言,表面的改性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在人工心脏支架的表面涂覆生物纤维素等物质,可以防止血液凝固。
在材料表面涂覆抗生素,可以杀死细菌和预防感染。
在人造关节表面涂覆钙磷陶瓷膜,可以提高其生物相容性,减少摩擦系数,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表面改性技术不仅可以改善生物医学材料的性质,同时也可以降低医疗设备的不良反应。
因此,在生物医学材料的制造过程中,表面改性技术应该被视为一个关键问题。
总之,表面改性技术是优化生物医学材料的一个重要手段。
不仅要对不同类型的表面改性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而且应该进一步了解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对生物医学材料特定性能的影响。
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可以使表面改性技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和膜分离技术
![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和膜分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28c4eb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a.png)
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和膜分离技术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是指通过化学、物理等手段对生物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处理,以达到改善其性能和功能的目的。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将溶液或气体中的不同组分分离的技术。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和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医学、食品工业、水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生物材料表面改性1、胶原蛋白的改性胶原蛋白是一种天然的多肽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皮肤、骨骼、韧带等组织中。
其生物相容性良好,但使用时易受到机械损伤和免疫系统的反应等方面的限制。
胶原蛋白的表面改性具有改善其性能、增强其生物相容性、提高其稳定性等优点。
在胶原蛋白表面进行化学修饰,例如对其进行去甲基化、羧基化、磷酸化、酯化等操作,能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使之在水溶液中更稳定,并提高其亲水性、生物相容性以及抗菌性等。
2、天然橡胶改性天然橡胶是一种优良的高分子材料,但其使用时存在着易氧化、生热、易崩裂等问题,因此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通过改变其表面化学结构,可以增强其耐氧化性、抗老化性、耐高温性能和机械强度。
将天然橡胶表面进行化学改性,例如进行活化、羟基化、氧化等操作,使其表面具有更多的反应基团,能够与其他化学物质更好地结合,提高了其耐热性、耐氧化性和力学性能。
3、聚合物的改性聚合物材料的表面化学性质对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聚合物材料表面进行生物降解、功能性修饰、表面改性等操作,能够使其具有更好的可塑性、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
例如,可以通过表面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将表面修饰剂和单体分子固定在聚合物表面,实现其形态和化学特性的精确控制。
此外,针对聚合物材料的特定性能需求,还可以开发出材料设计和剂量设计等技术,以满足不同用途所需的性能。
二、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膜对溶质进行筛选、分离的方法。
膜分离技术应用广泛,包括饮用水净化、果汁生产、生命科学、化学合成等领域。
1、微滤膜微滤膜的孔径大小为0.1-10微米,可以去除悬浮颗粒、细菌、大分子有机物等。
生物质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
![生物质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5283bd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5.png)
生物质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生物质材料,作为一种来源广泛、可再生且环境友好的资源,在众多领域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然而,其表面性质往往限制了其在某些特定场合的性能发挥。
因此,对生物质材料进行表面改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生物质材料的种类繁多,包括木材、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等。
这些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但普遍存在一些表面性能上的不足。
例如,木材表面的亲水性可能导致其在潮湿环境中易变形、腐烂;纤维素的表面活性较低,限制了其在复合材料中的相容性。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表面改性研究。
表面改性的方法多种多样,物理方法是其中之一。
物理改性主要通过改变生物质材料的表面形态和结构来实现性能的改善。
常见的物理改性方法有等离子体处理、激光处理和机械打磨等。
等离子体处理能够在不改变材料本体性质的前提下,引入活性基团,增加表面能,从而提高材料的润湿性和粘附性。
激光处理则可以精确地控制表面的粗糙度和形貌,为特定的应用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表面特性。
机械打磨相对简单直接,通过去除表面的粗糙部分,使材料表面更加光滑平整。
化学改性是另一种重要的手段。
通过化学反应在生物质材料表面引入新的官能团或改变原有官能团的性质,可以显著改变其表面化学性质。
例如,酯化反应可以将羧基引入到纤维素表面,增强其疏水性;醚化反应能够增加材料的水溶性和离子交换能力。
此外,接枝共聚也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改性方法,将具有特定性能的聚合物链段接枝到生物质材料表面,赋予其新的功能,如改善材料的耐候性、抗菌性等。
在众多的生物质材料中,纤维素的表面改性研究尤为广泛。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之一,但其表面的氢键网络导致其加工性能和相容性较差。
通过对纤维素进行表面改性,可以极大地拓展其应用领域。
比如,采用化学接枝的方法在纤维素表面接枝上亲水性的聚合物链,能够制备出高吸水性的材料,应用于卫生用品和农业保水领域;对纤维素进行表面疏水改性,则可使其用于制备高性能的油水分离膜。
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与特性研究
![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与特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b92ba4d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4.png)
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与特性研究随着人们对生物材料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对生物材料应用功能性的更高要求,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和特性研究成为了生物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可以有效地改善材料的性能、延长材料使用寿命、提高生物相容性和增加功能性,进而推动生物制品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探究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与特性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必要性生物材料在生物制品、医疗设备、组织工程、药物输送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其表面特性的限制,生物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应用的限制。
一些生物材料在从体内处取出后,一些生物分子易附着于其表面,导致生物材料表面发生变化。
有些生物物种对生物材料具有亲和性,引起了生物材料与生物组织不良的反应,从而影响了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因此,对生物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对于材料的成功应用至关重要。
二、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技术手段1. 化学改性:化学方法改性是在表面上进行活性基引入、聚合、交联等化学反应,改变表面化学性质、结构性质、形态性质和催化性质等的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溶液法、等离子体法、氧化法、共价配基体系等。
2. 物理改性:物理方法改性是通过物理手段改变表面性质,如利用离子轰击、磁场、紫外线、等离子体等改变表面性质、形貌、梯度的方法。
3. 生物改性:自然材料本身带有一定的抗原性和毒性反应,导致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失效率和副作用。
因此,生物改性是研究材料与生物界面的特征改善和习性减少,提高材料对生物界面的相容性和活性的主要研究方向。
常用的生物改性方式包括生物分子修饰、酶识别改性、细胞识别改性等。
三、生物材料表面改性后的性能提升1. 生物相容性的提高:生物相容性是衡量生物材料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物材料表面经过改性,可以去除其表面的亲水性和亲油性,从而增加其抗黏附性,远离对抗白细胞产生的生物反应,在生物组织中的适应度和生物相容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2. 功能性的增强:生物材料表面经过改性可以引入一些活性组分,从而实现生物材料的多功能性设计,如药物输送、组织工程等应用方向。
第八章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
![第八章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https://img.taocdn.com/s3/m/5cac69d02cc58bd63186bdde.png)
3. 生物医用材料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一、生物体生理环境、组织结构、器官生理功能及其 替代方法的研究; 二、具有某种生物功能的生物医用材料的合成、改性 、加工成型以及材料的生物功能性与其成分、结构 的关系的研究; 三、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即材料与生物体的细胞 、组织、血液、体液、免疫等生理系统的相互作用 以及减少材料毒副作用的对策研究; 四、材料灭菌、消毒、医用安全评价方法与标准以及 医用材料与制品生产管理与国家管理法规的研究。
表6-1 离子注入钢改性结果
改性效果 注入离子 Ti,Mn,Al,Cu,Ni W,Mo,V,Co,Cr 抗磨损 Ti+C,Ti+N Ti+B,Cr+N Al,Sn,In,Ag 耐腐蚀 Cr,Ni,Pd,Pt,Al Cr+Mo,Ta,Cr+P 抗氧化 稀土 抗冲击 耐热 Nb,Ta,Mo,W Al,Mo,W,Nb,Ta,Cr 型钢,不锈钢 模具钢 耐热钢,型钢 基体材料 型钢,软钢 工具钢 同上 不锈钢 轴承钢,型钢 型钢,碳钢,M50 钢 52100钢,M50钢 用途 机械零件,工具 工具 同上,汽车零件,机械 零件 表壳,模具 精密机械零件 海上飞机零件,机械零 件 海上飞机轴承,各种轴 承 机械零件 模具 飞机和汽车发动机排气 管
第八章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
8.1 概述
在生物环境与植入体材料的反应中,材料的表面起着重要作 用。宿主首先对材料表面做出相应的生理反应,并根据反应 结果决定对材料是亲和还是排斥。因此控制材料表面特性可 有效改善植入效果。
表面改性方法
• 1.物理化学法 • 2 机械法 本章重点介绍物理化学法表面改性
代表性的表面改性(修饰)方法
等离子体可分为三大类:①高温高压等离子体, 电离度100%,温度可达几亿度,用于核聚变的 研究;②低温低压等离子体,电离度不足 1%, 温度仅为50~250度;③高温低压等离子体,约 有 1%以上的气体被电离,具有几万度的温度。 离子、自由电子、未电离的原子的动能接近于 热平衡。热喷涂所利用的正是这类等离子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钛合金表面等离子体喷涂羟基磷灰石表面改性
• 等离子喷涂技术是较早用于钛及钛合金表面改性 的,由高温等离子火焰(温度高达10000℃以 上),将待喷涂的粉料瞬间熔化,然后高速喷涂 在冷态的基体上形成涂层。涂层厚度通常约 0.05~0.1mm。
等离子喷涂设备结构示意图
2 离子束表面改性技术
• 基本原理:通过离子注入机使中性原子电离,通 过引出电场和加速电场的作用,产生具有一定能 量的带电粒子束,照射各种材料的表面,根据产 生离子能量的大小,可以沉积在材料表面,也可 穿过表面进入材料内部。
Al,Sn,In,Ag Cr,Ni,Pd,Pt,Al Cr+Mo,Ta,Cr+P
稀土
轴承钢,型钢
精密机械零件
型钢,碳钢,M50 钢
52100钢,M50钢
海上飞机零件,机械零 件
海上飞机轴承,各种轴Mo,W Al,Mo,W,Nb,Ta,Cr
模具钢 耐热钢,型钢
模具
飞机和汽车发动机排气 管
3. 材料表面化学活性基团或活性物质的结合
• 利用基体材料本身具有的基团或通过某些反应活 性高的基团和原子,可以使材料表面产生功能基 团,发挥其生物学作用。例如,在惰性生物材料 表面引入活性药物如肝素、尿激酶、前列腺素等 或类肝素化。
• 材料表面引入生物活性分子可以促进细胞的粘附 和生长,因此将生物活性分子固定到材料表面是 提高其细胞相容性的重要方法。
• 等离子体作为物质的第四态,是指部分或完全电 离的气体。
• 等离子体:在直流电弧放电、辉光放电、微波放 电、电晕放电、射频放电等条件下所产生的部分 电离气体。
• 在等离子体中包含有多种粒子:电离所产生的电 子和离子,大量的中性粒子如原子、分子和自由 基等,称为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可分为三大类:①高温高压等离子体, 电离度100%,温度可达几亿度,用于核聚变的 研究;②低温低压等离子体,电离度不足1%, 温度仅为50~250度;③高温低压等离子体,约 有1%以上的气体被电离,具有几万度的温度。 离子、自由电子、未电离的原子的动能接近于 热平衡。热喷涂所利用的正是这类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在材料科学方面的应用:材料焊接、 金属熔化、材料合成及材料表面改性等方面.
小厚度,而不是增厚。修饰层太厚会改变材料固有的 机械和功能性,而且厚的涂层易剥离和破碎。理想情 况下,一个单分子层(3-10 埃)就足够了。 2)抗剥离 3)商品化:不能过于复杂或成本太高。
二. 几种表面改性技术简介 1. 等离子体技术
• 等离子体技术是20世60年代以来,在物理学、化 学、电子学、真空技术等学科交叉基础上发展形 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蚀性。离子注入钙离子可提高生物活性。
改性效果
抗磨损
耐腐蚀 抗氧化 抗冲击
耐热
表6-1 离子注入钢改性结果
注入离子
基体材料
用途
Ti,Mn,Al,Cu,Ni
型钢,软钢
机械零件,工具
W,Mo,V,Co,Cr Ti+C,Ti+N Ti+B,Cr+N
工具钢 同上 不锈钢
工具
同上,汽车零件,机械 零件
表壳,模具
• 通过羟基化处理在医用钛合金表面引入活性 羟基,可利用该活性官能团共价键接生物功 能大分子如肝素、白蛋白、 血栓改性蛋白 等,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一步改善植 入、介入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
例如用于带药血管内支架和牙种植体等人体 植入、介入医疗器械的表面改性处理。
羟基化方法:
方法1:将医用钛合金试样在双氧水溶液中浸 泡处理约20分钟。
2. 表面改性的作用
1).改善血液相容性:例如化学修饰得到肝素 2).改进润滑性能:例互穿聚合物网络 3). 改进抗磨性和抗腐蚀性:例离子注入N、C 4). 改变电性质:例如聚电解质接枝。 5).控制蛋白质的吸附:例表面固定化聚乙二醇
(减少吸附)
3.表面改性一般原则
1)修饰层厚度要尽量薄: 表面修饰应该是达到均匀性、耐用性和功能性所需的最
第八章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
8.1 概述
在生物环境与植入体材料的反应中,材料的表面起着重要作 用。宿主首先对材料表面做出相应的生理反应,并根据反应 结果决定对材料是亲和还是排斥。因此控制材料表面特性可 有效改善植入效果。
表面改性方法
• 1.物理化学法 • 2 机械法 本章重点介绍物理化学法表面改性
代表性的表面改性(修饰)方法
方法2:将医用钛合金试样在碱溶液(KOH 或NaOH)中浸泡处理约20分钟。
8.2 物理化学方法表面改性
一 概述
1.分类:
1)非共价涂覆: 例:溶剂涂覆,碳和金属的气相沉积 2)共价涂覆: 例:辐射接枝(利用电子加速器和Ɣ辐射)
光接枝(利用紫外光) 气相沉积(离子束溅射、化学气相沉积) 化学接枝 硅烷化 生物修饰(生物分子固定)
1.未修饰的表面 2.覆盖: 溶剂涂覆、表面接枝、金
属喷涂、喷射HA 3.表面梯度化:接枝、形成
互穿网、离子注入 4.自组装膜表面 5.添加剂的表面活化 6. 表面化学反应:
氧化、氟化、硅烷化 7.刻蚀和打磨 8.聚电解质多层膜
钛合金表面羟基化预处理
• 用于植入人体的医用钛及钛合金材料在空气 中或与氧气接触就会迅速在其表面原位生长 一层Ti02薄膜,该薄膜一般厚度为几十 个 纳米,这是钛及钬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 容性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由于Ti02 薄膜 是生物惰性的,缺少活性官能团,生物大分 子很难结合在材料 表面。
• 离子束技术的应用包括离子束注入、离子束沉积 和离子束辅助沉积等。
• 应用离子束技术可实现对医用生物陶瓷涂层材料 表面的改性。生物陶瓷涂层分为氧化物陶瓷和非 氧化物陶瓷涂层。
➢ 氧化物涂层材料:Al2O3、ZrO2、TiO2等。 ➢ 非氧化物涂层:氮化物、碳化物、硅化物和硼化
物等。 ➢ 采用离子注入技术可提高本体材料的抗磨损和腐
• 蛋白质在聚合物表面的固定主要有物理吸附和 化学固定二种。
• 物理吸附: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可将含有多个负 电荷的生物活性分子固定于材料中带正电荷的 部位;
• 化学固定:将生物活性分子中的某些基团与基 质表面的反应性基团通过化学键合使其牢固地 固定于材料表面,可获得长期的组织相容性。
➢材料表面肝素化:提高抗凝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