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米伦中学双语教材英国中学化学教材编制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克米伦中学双语教材英国中学化学教材编制的启示

摘要:结合《外教社——麦克米伦中学双语教材系列·化学》在香港的编写、使用情况,从化学、双语、编印3个侧面分别对这套教材进行介绍、分析和解读。

双语教育的起源已经有一百多年,目前国内公认双语教育所遭遇的2个瓶颈是:双语师资匮乏、双语教材急需建设[1]。双语教材的建设大致分为引进教材、自编教材和翻译教材3类[2]。本文介绍的这套麦克米伦中学化学双语教材是2003年12月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引进。这套丛书原由香港新亚洲麦美伦出版有限公司MacmillanNewAsiaPublishersLtd)出版,夏伟富(RexHeyworth)主编,引进后名称为《外教社——麦克米伦中学双语教材系列·化学》。

1.教材背景简介

香港特区实行教科书选用制度。一般由课程发展议会编订各科课程指引,编写者依此编写教材,教育统筹局课本委员会审核后,合格的教材被列于教育统筹局颁布的《适用书目表》中,最终各个学校的教材委员会负责从书目清单里选出最优秀、最经济、适合本校学生的教科书。目前《适用书目表》中的中学化学教材共8种,这套教材是2003至2004学年新上榜的3种化学教材之一,也是香港2001年开始课程改革以来较新的化学教材。

2.作为化学教材的评价

2.1 课程目标

香港课程发展议会2002年化学课程指引(中四至中五)中将学生学习目标划分为3个维度(见表1)。

表1 香港化学课程(中四至中五)中一些重要的学习目标

2.2 教材内容

2.2.1 结构和章节

这套教材共4册8本,每册学生用书配套1本教师用书(分别编号为1A、1B、2A、2B),供高中2年(4个学期)使用。每册的结构大体可分为前言、课文和附录3大部分。前言包括各项出版说明、目录、致谢以及如何用好本书的说明。课文(4册总计)共8篇22章。周课时4节,每节40min,共192课时(128h)来完成整个课程。

教材章节结构

第一册 1A

第一篇物质的基础

1元素;2原子结构和周期表;3化合物和混合物;4化学键;《结构、化学键和性质;

第二篇常见金属

6常见金属和合金的用途;7金属的活泼性;8金属的腐蚀和保护;

第二册 1B

第三篇化学电池和电解作用

9化学电池;10氧化还原反应;11电解;

第四篇常见的酸和碱

12常见的酸和碱;13容量分析;

第三册 2A

第五篇化石燃料

14化石燃料的用途;15燃料的燃烧;16使用燃料所引致的环境问题;

第四册 2B

第六篇来自石油的重要产品

17塑胶;18烷醇;19清洁剂;

第七篇重要的工业产品

20氮肥;21漂白剂;

第八篇化学药品与健康

22化学药品与健康。

2.2.2 图表和栏目

全套书22章的体例、设计风格统一,每一章都由章首图、正文、小结组成。正文包括大量的图、表;许多富有特色的小栏目,如:网上资讯、多了解一点、活动、想一想、学习提示、注意、化学与我们等;同时穿插有例题与课堂练习。小结则包括:总结、概念分析、活动、温习、练习等。部分数据见表2。

表2 课文中部分栏目设置与数量

这套书中图表数量丰富,有数字编号的图片平均每章多达23幅,实际的图片数量则达到35张,这意味着每页就有1.6幅图片。这些图片表现形式多样,包括实物实景照、实验示意图、物质结构示意图、化学工艺流程图、各种结构关系、数字关系图等。可以是展示科技前沿的化学现象,也可以是直观生动地展示化学变化,揭示化学物质的变化过程及规律。图片质量也很高,图像清晰、色彩适宜。表格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多能引用生动的图片到表格中来说明化学现象,图表相互融合,富有特色。例如,讲解离子的颜色,既列出离子的化学式、名称及颜色,也配以盛在试管中的对应的溶液照片来说明。

课文中还设置了多个小栏目。“网上资讯”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资料和学习空间扩大,链接更多相关知识,涉及化学史、化学科学发展前沿、化学实验等,拓展知识范围、丰富学习活动;“多了解一点”则不局限当前所学习的内容,链接课本内的相关知识点的页码,帮助学生深化认知,将知识结构网络化;“活动”的设置则几乎每节课都有,从观察化学现象到总结化学规律,从实验研究某种物质的性质到讨论解决化学问题应该用的具体方法,活动形式有实验、讨论、辩论、讲解、总结、比较等。通过这些活动发展学生解决问题、沟通、判断、协作和实验的技能。其他的小栏目还有想一想、学习提示、注意、化学与我们等,数量少一些,却各具特色,丰富了学和教的过程。

2.2.3 习题

本书的习题分3个部分,例题、课堂练习和章节练习。前2者穿插于课文中,后者列于每章末尾。例题数量不多,多为计算题,全书不足30道。课堂练习和章节练习则较多,平均每章接近25道和20道。课堂练习的主要功能是启迪学生思维、巩固所学知识,形式上比章节练习要短小,没有标具体的题型,多以问答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写名称、举例

子、预测现象、解释现象,画结构图、实验装置图等。章节练习位于章节末尾,只有选择题、简答题、详答题3种题型,3者之间的比例大约为4:5:1。这些题目大多是综合性考查,无论是长度或者难度都比课堂练习要有所增加,含有历届香港中学会考化学科的试题。总体看来题目设置目的明确,计算少、分析和思考的成分多。

2.3 教材所体现的课程特色

2.3.1 课程理念——体现建构主义思想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认知主体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教师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科书的编者让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处处有图表来帮助说明问题,有提示来指出学习上的误区,有网络的或非网络的各种资源来支持学习。教材所创设的情境有利于学习者在不断建构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如在第六篇第18章烷醇课堂练习中有以下题目:

葡萄酒含有乙醇。

(a)若酒瓶上没有盖上瓶塞,葡萄酒的味道会变酸,为什么?

(b)白兰地是由葡萄酒制造的。然而,白兰地在没有瓶塞的瓶内却不会变酸,试举一个理由解释。

某人饮了8罐啤酒。

(a)这人共饮了多少单位的酒精?

(b)这人可能变成怎样?(参阅数据表14)

2.3.2 课程内容——强调化学与STS之间的关系

香港高中在化学课程的编制上一直强调“科学、科技与社会(STS)”教学取向。这一理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套教材内容的选择、图表的选编以及习题活动的安排。除第一篇基础理论知识较多外,其他几篇都与STS课程有关,含有STS元素的课题包括:金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