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意义教案
数学教案正比例的意义【4篇】
数学教案正比例的意义【4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整理的4篇《数学教案正比例的意义》,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比例的意义以及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预设:一、导入新课1、谈话:老师准备去水果超市买一些苹果,已知苹果每千克的单价是6元,如果我准备买1千克,你能求出什么?(总价)2、出示表格已知苹果每千克的单价是6元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填写完整。
提问:如果买()千克,总价()元……;观察表格,你们发现了什么?(当学生回答:买的千克数越多,总价就越高)师小结: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我们就把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在这里——“买的千克数”和“总价”就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二、探索新知(一)体会两种相关联的量1、出示例1表格2、提问:这张表格中的两个量是否相关联?学生发现: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补充板书)(二)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1、谈话:请同学们进一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这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去寻找“不变”。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
2、教师可根据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确认这一规律,并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上述规律,可引导学生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正比例的意义》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
《正比例的意义》的教案《正比例的意义》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正比例的意义》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比例的意义》的教案1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首先是这节课的教学背景,正比例的意义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当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学生系统学习函数的开始。
提起函数,可以简单的说:函数是一种以运动和变化的观点来反映两种数量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数学模型。
而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关系也是当中最简单最线性的关系,其实在学生以往的学习过程当中,比如说探索规律,还有对数量关系、运算公式的学习,包括字母表示数以及统计图、统计表的认识,以及比和比例等内容,都为学生学习正比例的意义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同时,正比例意义的学习将直接为反比例意义的学习提供研修方法和研修模式,又为后续的解决实际问题,乃至于将在初中系统的学习函数做好了知识和方法的准备。
2、学情分析刚刚谈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另外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考虑,在课前访谈中,通过学生对于涉及的两种相变化的量思考的时候,还能够结合自己充分的生活经验,举出了大量实例。
比如在访谈中,当涉及到“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个话题的时候,有的孩子就说:大树生长的高度跟它生长的年份相关系,还有的说一天当中气温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等等。
这些展示出了孩子对于日常生活中那种变化现象的关注和探究的兴趣。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从学生面对正比例的学习角度来看,这方面的学习还是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的,因为从研究数量关系的角度来看,应该说孩子对以往的数量关系,包括一些运算公式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比如说路程、时间、速度这组常见的数量关系,应该说孩子比较熟悉,但是还仅仅停留在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上,而正比例的意义是要从一种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去理解数量间的关系,要通过观察、分析两种数量之间的变化情况,变化规律,进而达到对两个变量关系的进一步理解。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正比例的教学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学重点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难点是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关键是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
4、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新课标有关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关系,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通过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情感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二、学况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数学能力。
在学习正比例之前已经学习过比和比例,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比值一定的变化规律。
学生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比较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教法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通过游戏引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归纳正比例的特征。
四、学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正比例教学设计(5篇)
正比例教学设计(5篇)正比例教学设计(5篇)正比例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1.理解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2.能运用有关学问初步推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3.渗透函数的初步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推断。
教学难点理解“相关联的量”和“相对应的数”等术语。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1.已知体积和高度,怎样求底面积?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4.已知总产量和公顷数,怎样求公顷产量?二、体验合作,自主探究师: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探知这些数量关系的特征。
(板书课题:正反比例的意义)1.师:看到课题,你想学会些什么?2.探究正比例的意义①拿一个圆柱形的杯子,往里面倒水,你有什么发觉?引导同学发觉水的高度和体积的变化关系。
(课件出示例1)②小组合作争论:a.水的体积和高度有关系吗?b.水的体积是怎样随着高度变化的?c.相对应的体积和高的比值是多少?这个比值表示什么?同学争论后反馈:高度增加,体积也随着增加;高度减小,体积也随着减小。
小结:高度和体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高度变化,体积也随着变化;体积和对应高的比值总是肯定的。
③内化过程,加深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出示图表:早晨7:10何佳同学走在上学的路上。
争论下面的问题:①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相关联的量吗?②认真观看: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③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师引导同学理解以上问题,之后引出以下问题:观看以上两例,你发觉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生争论后小结:①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且变化方向相同。
③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总是肯定的。
小结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假如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肯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正比例意义教案设计及课件
正比例意义教案设计及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正比例的规律。
二、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定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 正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正比例关系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保持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正比例关系的判断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正比例的规律。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理解正比例的概念。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行驶的汽车,引入正比例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3. 实例分析: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成正比例的量,哪些不是。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正比例的判断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正比例的规律,并强调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拓展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课件:正比例意义教案课件.ppt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反馈:收集学生的练习答案,分析其对正比例关系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策略调整1. 对于理解程度较低的学生,增加实例分析,使其通过具体情境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
2. 对于判断正比例关系有困难的学生,通过更多的生活实例和练习题进行针对性训练。
3. 对于理解较好、希望拓展的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他们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正比例》的教学设计《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正比例》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断方法。
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袜子,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
哪种袜子更便宜?学生独立完成后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比较的?生:我先求出每种袜子的单价,再进行比较。
师: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生:因为总价=单价×数量,所以单价=总价÷数量。
师:如果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比例。
(板书:正比例)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1)结合情境图,观察表中的数据,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出示自学提示: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自学并在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2)认识相关联的量。
明确: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计算后汇报:===…=3、5,每一组数据的比值一定。
(2)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带的单价,也就是彩带的单价是一个固定的数)(3)请学生用公式把彩带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4)明确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集锦3篇)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集锦3篇)《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判断出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正比例的概念和特征。
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入正比例的概念,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正比例的特征和判断方法。
通过课堂练习和互动,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正比例的概念,如人的身高和脚印的大小成正比,时间与路程成正比等。
讲解与示范:详细讲解正比例的概念、特征和判断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
小组讨论与探究: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生活中的正比例例子,并总结出规律。
课堂练习:提供一些实际情境的例子,让学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与反馈:学生自己总结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反馈。
五、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正比例的意义。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堂练习完成情况,看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提问,判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明确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正比例的意义及特征。
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
重点:正比例的特征和判断方法。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投影仪和PPT课件。
教学卡片和实例案例。
教学软件和互动平台。
五、教学方法实例引入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直观感受正比例的概念。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经历探索正比例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知识点: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的判断。
教材分析:正比例是数学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它涉及两个量之间变化关系的认识。
通过学习正比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难点是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创设法、实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观察法、比较法、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数量关系,感受正比例的普遍存在。
探究: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探究正比例的特点和判断方法。
归纳:总结正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形成知识结构。
练习:布置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其他与正比例相关的数量关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五、教学评价
评价内容: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程度、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等。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评价标准:能够准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作业布置
必做题: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选做题:搜集生活中的一些数量关系,思考它们是否成正比例,写一篇小短文与同学交流。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正比例的意义,了解正比例的定义和特点,并通过实例来感受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2 教学目标1. 理解正比例的概念;2. 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3. 掌握正比例的表示方法;4. 体会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正比例的定义与特点2.1 正比例的定义正比例是指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2 正比例的特点成正比例的两种量,它们的比值一定,即一种量的变化倍数等于另一种量的变化倍数。
2.3 实例讲解以行驶的路程和时间为例,假设一辆汽车以恒定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当时间增加一倍时,路程也增加一倍;当时间减少一半时,路程也减少一半。
第三章: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3.1 判断方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可以通过观察它们的变化关系,或者计算它们的比值来确定。
如果比值一定,则成正比例;如果比值不一定,则不成正比例。
3.2 实例分析以购买水果的总价和数量为例,如果我们购买的水果种类和单价不变,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当数量增加时,总价也增加;当数量减少时,总价也减少。
第四章:正比例的表示方法4.1 正比例的表示方式正比例可以用比例式表示,即用“∶”或“/”连接两种相关联的量。
例如,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可以表示为“路程∶时间”或“路程/时间”。
4.2 实例应用以制作蛋糕的原料为例,如果面粉和糖的比例是2∶1,在制作过程中,无论蛋糕做得多大,面粉和糖的比例始终保持2∶1。
第五章: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1 生活实例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购物时的折扣、出行时的速度与时间、工程造价等。
通过学习正比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些实际问题。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9篇)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9篇)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正比例【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
【复习导入】1、复习引入。
用投影仪逐一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
①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板书:=速度。
②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板书:=单价。
③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板书:=工作效率。
2、引入课题: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
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新课讲授】1、教学例1.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1的.图和表格。
学生观察上表并讨论问题。
(1)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有关系吗?(2)铅笔的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3)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根据观察,学生可能会说出:①铅笔的。
总价随着数量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数量增加,总价也增加;数量降低,总价也减少。
③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单价一定。
教师指出:总价和数量有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总价和数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教师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路程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汇报: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扩大,时间也跟着扩大;路程缩小,时间也跟着缩小;但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写成关系式是=速度(一定)。
教师小结:所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归纳概括正比例关系。
①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规律?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数学教案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的意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定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 正比例的基本特征: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函数关系式y = kx 表示,其中k 是比例常数,称为比例系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关系的函数表达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探索正比例的概念。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正比例的关系。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正比例的概念和实例。
2. 练习题:涉及正比例的实际问题。
3. 分组活动材料:各组所需的数据和计算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两种量之间的关系。
2. 新课讲解:介绍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举例说明正比例关系的函数表达式。
3. 实例分析:分析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4.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涉及正比例的练习题。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堂练习:1. 完成练习题,巩固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
2. 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八、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正比例,还有哪些数学关系可以描述两种量之间的关系?2. 探讨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强调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11篇)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定向导学(5分)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
4、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5、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二、自主学习(8分)自学内容:书上45页例1自学时间:8分钟自学方法:读书法、自学法。
自学思考:1、举例说明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成正比例的量要具备几个条件?2、正比例关系式是什么?(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例如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成正比例。
(2)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二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三是比值(商)一定(3)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y/x=k(一定)(4)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厘米,那么水的体积是175立方米?225立方厘米的水有9厘米。
2、归类提升引导学生小结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和关系式。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相关推荐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精选1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篇1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总复习83—85页《正比例、反比例》。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回顾与交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整理知识,形成系统。
(2)通过具体问题的认识进一步认识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二)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通过复习与整理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并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函数打下基础。
(三)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学会区分正反比例。
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体会重要的数学思想。
教法学法自主复习、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互帮互学教学准备表格、、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复习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②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③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④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2、根据条件说出数学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2)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一)比的知识:1.谁来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列举:“按比例分配”、“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例)2.说一说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会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
3.完成教科书p83“回顾与交流”的3题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让学生比较后回答有什么发现。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感知正比例关系。
1.2 教学内容:引入正比例的概念。
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感知正比例关系。
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正比例的概念: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给出正比例的定义,解释正比例的意义。
1.3.2 分析实际例子:给出一些实际例子,如身高和脚长、速度和时间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例子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找出其他正比例关系。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际例子中的分析能力,了解学生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正比例的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运算验证正比例的性质。
2.2 教学内容:介绍正比例的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运算验证正比例的性质。
2.3 教学步骤:2.3.1 介绍正比例的性质:给出正比例的性质,如两个变量成正比时,它们的比值保持不变。
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性质。
2.3.2 数学运算验证正比例的性质:给出一些正比例关系,如身高和脚长的比例关系。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运算,验证正比例的性质。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数学运算中的准确性,了解学生对正比例性质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正比例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介绍正比例的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3 教学步骤:3.3.1 介绍正比例的应用: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总价、计算距离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正比例解决这些问题。
3.3.2 实际例子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给出一些实际例子,如购物时计算总价。
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问题,并解释解题过程。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解题能力,了解学生对正比例应用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巩固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对正比例的理解。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比例概念。
2. 激发学生对正比例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回顾比例的概念: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比值关系。
2. 引入正比例的概念:当两个量的比值始终保持不变时,我们称这两个量成正比例。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判断哪些量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
作业:1. 请学生举例说明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画出相应的比例图形。
第二章:正比例的定义与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定义。
2. 让学生掌握正比例的特点。
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定义:当两个量的比值始终保持不变时,我们称这两个量成正比例。
2. 正比例的特点:两个成正比例的量,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相应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相应减少。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解释正比例的定义,让学生明白正比例的本质。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正比例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感受正比例的变化规律。
作业:1. 请学生举例说明正比例的定义,并画出相应的比例图形。
2. 请学生总结正比例的特点,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第三章:正比例的计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比例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能够运用正比例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计算方法:通过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比值来计算。
2. 实际问题的计算:运用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正比例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和掌握。
2.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的方法进行计算。
作业:1. 请学生运用正比例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2. 请学生总结正比例的计算方法,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第四章:正比例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15篇)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15篇)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1教学内容:P62~P63页的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
完成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让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量的特点,加深对正比例量的理解。
难点:能跟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课前设计:一、导入。
谈话:通过将近六年的数学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例如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你知道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再如购物问题中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你知道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这个单元我们要用一种新的观点,更深入地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什么观点呢?事物变化的观点,让一些量变起来,从变化中发现规律。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表格。
提问: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板书:时间和路程)观察表中的数据,哪一种量的变化引起了另一种量的变化?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指名回答。
谈话: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板书: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关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2.我们已经知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够找出生活中的正比例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
正比例的意义:两个量之间的比值保持不变,则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通过计算两个量的比值,判断是否为常数。
正比例关系的应用:在生活中的例子,如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正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难点:如何应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黑板:用于板书和讲解。
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PPT和相关图片。
教学软件:用于计算比值和展示动态图解。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PPT展示教学内容,结合黑板进行讲解,同时辅以实物展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生活中的正比例关系,并进行分享和展示,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正比例意义教学设计
正比例意义教学设计正比例意义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正比例意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正比例意义教学设计篇1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62~63页例1、"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式,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预习指导:一、自学教材。
阅读教材第62~63页。
二、检查学习。
1.怎样两个量成正比例?2.完成"试一试"。
教学准备:课件和口算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通过将近六年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例如行程问题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你知道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再如购物问题中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你知道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这个单元我们要用一种新的观点为,更深入地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
什么观点呢?事物变化的观点,让一些量变起来,从变化中发现规律。
二、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的表⑴看一看,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的数值是怎样变化的?⑵表中有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通过观察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量是有关联的,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2.那么这两种量的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来作进一步的研究。
建议大家可以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3.我们可以写出这么几组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
⑴发现了它们的比值都是80,大家想一想,这个比值80表示什么呢?这个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⑵这个比值80就表示汽车行驶的速度,从上面可以看出这个速度是相同的,一定的,因此可以用这样一个式子来表示这个规律⑶同学们,在这个题目中,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正比例意义教案设计及课件
正比例意义教案设计及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2. 比例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概念、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及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正比例。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正比例的概念及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如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正比例的现象。
2. 讲解:讲解正比例的概念、基本性质及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行程、购物等。
4. 巩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正比例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正比例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知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九、教学课件1. 正比例概念的引入。
2. 正比例的基本性质。
3. 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4. 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十、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讲解正比例的概念及基本性质,第二课时主要讲解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和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比例意义教案
【课题】正比例的意义
【设计教师】何金鹤
【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
2.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图像。
【教学重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正比例的量。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一、以情激趣,揭示课题
二、目标导学,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法指导
1 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
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
4.已知圆柱体的体积和底面积,高度怎求?
2 出示例1,学生把表格填完整
观察图中的小女孩在做什么,她前面杯子里的水一样多吗?水的体积和高度有什么规律?
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用式子怎样表示?小组交流讨论
3 小结
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知道高度和体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高度扩大,体积随着扩大;体积缩小,高度也随着缩小。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4 出示例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例1的实验结果可以用下面的图像表示:
(1)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2)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
度是 7cm,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 225cm3的水
有多高?
四、目标检测:1 做一做,学生先尝试练习再订正
一辆汽车在高速路上形式,下面是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1)你能写出几组路程和相对应的时间的比?比较这些比值的大小,说一说这个比值表示什么?
(2)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3)在下图中描出表示路程和相应时间的点,然后把它们按顺序连
起来。
并估计一下行驶 120km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评价设计】
1、通过自学后的提问和课堂展示检测学生是否知道正比例的意义,以此来检测目标1的完成情况。
2、通过教师提问和课堂展示以及目标检测题检测学生对目标2的掌握情况。
五、全课总结
【作业设计】练习七第1,2题
【板书设计】正比例的意义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