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犯罪产生的原因
浅谈经济犯罪的预防和对策
浅谈经济犯罪的预防和对策经济犯罪,顾名思义,是指与经济有关的犯罪,包括贪污、贿赂、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及内发生的与经济相关的犯罪行为等。
经济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名个层面,因此,经济犯罪也就无处不在。
由于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阶段,一些预防经济犯罪的机制没有及时跟上,近几年来的刑事审判统计结果显示,经济犯罪正有越来越猖獗之势,波及社会各个领域。
一批震动全国的大要案,如慕马案、陈希同案、胡长清案、成克杰案等都与经济犯罪密切相关。
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引发的楼塌、桥垮以及特大火灾、爆炸等惨祸也时有发生,给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危害国家的经济安全。
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在建立和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由于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在经济领域内,以非法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经济犯罪活动日益增多,给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据统计,每年我国因不诚信而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合同诈骗等经济犯罪带来的。
经济犯罪,一般人认为是个轻罪,事实上是国家对经济犯罪非常重视,刑法分则第三章专门规定了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用8 个条文设置了15种死罪。
可以大胆地预测,经济犯罪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还会呈现上升态势。
因为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外向性将大为增强,经济和社会格局将受到显著的影响,经济发展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脱节和失衡将不可避免。
在上述各种经济犯罪诱因的影响下,我们认为经济犯罪较之过去可能出现一些新趋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单位犯罪的现象将进一步增加。
入世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与完善,所有制结构将进一步由单一向复杂转化,从而使经济犯罪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变化。
除了传统的自然人犯罪外,单位犯罪将会越来越多,诸如走私,生产伪劣产品;偷税等单位犯罪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其次,犯罪领域将进一步拓展。
这一拓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向新兴的经济犯罪领域发展。
新形势下经济犯罪的特点、成因及打防对策浅析
新形势下经济犯罪的特点、成因及打防对策浅析作者:何正飞来源:《法制博览》2017年第03期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市场环境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经济犯罪作为危害经济环境的一种行为,其也开始呈现出新的特点。
为了能更加清晰的认识新形势下的经济犯罪,本文对经济犯罪的现状特点、预防中的不足以及打防对策进行了探讨,希望这对于新时期经济犯罪的预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经济犯罪;特点;对策中图分类号:D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08-0156-02作者简介:何正飞(1989-),男,回族,安徽霍邱人,法学学士,就职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公安局雨山分局,研究方向:侦查学。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犯罪也具有新的特点,促成我国经济犯罪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促成了经济犯罪。
从司法实践中看出,单个的因素是不足以产生经济犯罪行为。
改革开放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变,但是,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在发展阶段,各种预防经济犯罪的措施还不健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诸多的管理漏洞,这为经济犯罪的发生提供了可趁之机。
我国经济犯罪率逐年攀升,经济犯罪己成为眼下非常严重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新时期经济犯罪的特点经济犯罪和过去相比,在案发的领域、手段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的形式下,经济犯罪具有以下特点。
(一)犯罪手段更加趋向智能化、专业化和隐蔽化。
随着电子科技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在经济活动中,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一系列的经济活动,例如,利用第三方电子平台进行转账,网上购物,网上缴纳水电费等,网络技术的发展时一柄双刃剑,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群众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另一方面却给经济犯罪分子提供了犯罪契机。
从司法实践中可以看出来,这些犯罪分子大多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智商较高,能周密的制定犯罪计划并谨慎的执行犯罪计划。
我国经济犯罪的原因及其对策新
我国经济犯罪的原因及其对策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空前活跃。
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不完善,所以不可避免会出现很多问题,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经济犯罪问题。
这一问题的解决对发展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济犯罪(Economic Crimes)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学者希尔提出的,是指在商品经济的运行领域中,为谋取不法利益,违反国家法律规定,严重侵犯国家管理制度、破坏社会经济秩序,依照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经济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名个层面,因此,经济犯罪也就无处不在。
经济犯罪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我国刑法分则第三章规定的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另一类是我国刑法分则第五章规定的侵犯财产罪,除此之外,我国刑法分则其他章规定的某些侵害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犯罪,如制造、贩卖假药罪、贩毒罪、贿赂罪,也属于经济犯罪的范畴。
现阶段在改革开放中经济犯罪的原因有其特殊性,经济犯罪的原因在改革开放中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私有经济的存在与发展及其所依附的私有观念的影响。
由于中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局限,必然要有多元的所有制形式相适应。
私有经济的存在成为私有心理和私有观念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私有观念则是产生犯罪的驱动力和内在原因。
在适宜的外部条件下,它就会转化为具体的犯罪行为。
2、改革的负效应。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触及到一些人的切身利益。
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也细口剧。
尤其是由于分配不公引起的贫富悬殊和心理失衡,直接导致了大量的经济犯罪行为的滋生。
机制转换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漏洞,更易生长此类犯罪。
3,利益调整的失衡。
改革意味着利益调整。
利益调整可能会产生新的不平衡,利益差别迅速增大,这就出现了十分明显的贫富差距,就会引起矛盾冲突剧增,必然使为经济利益而产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4、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作用与影响。
由于我国现阶段商品经济尚不发达,致使商品经济的这些消极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从而产生犯罪。
探究现代企业常见的经济犯罪现象
探究现代企业常见的经济犯罪现象[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经济犯罪越来越多,必须采取措施对其进行预防。
根据企业经济犯罪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应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加强立法和司法建设等措施,遏制企业的经济犯罪。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犯罪;预防企业经济犯罪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企业经济犯罪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性的现象在不断增多,而且有快速扩散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方面的趋势,其危害性日趋严重,值得我们警惕。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深入研究企业经济犯罪。
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几点:第一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企业经济犯罪。
第二是企业经济犯罪的基本特征。
第三是对于企业经济犯罪的相关防范措施。
一、企业经济犯罪的原因我国自改革开放起,经济关系变得十分复杂。
其原因在于,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给社会尤其是其经济领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这在客观上将给犯罪分子暴露一些实施企业经济犯罪活动的漏洞,同时也会给他们实施犯罪活动带来时间间隙。
而有多方面原因可能产生企业经济犯罪,这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和法律等多个方面。
(一)社会原因企业经济犯罪的主要社会原因之一就是地方一些保护主义。
其表现形式既有人们常见的生产售卖假冒伪劣商品,还有较为隐蔽的虚开增值税发票等。
不少都是由于地方政府放纵当地企业而造成的。
与此同时,当地的一些司法部门不对当地企业实施的经济犯罪进行处理,即使处理了,对当地企业也会明显得轻纵。
此外,当地的一些司法机关还存在着故意刁难外地司法机关执法的现象。
比如不配合外地司法机关,给当地企业通风报信,甚至出现了阻挠外地司法机关执法的现象等。
第二个原因是官僚主义。
企业经济犯罪在官僚主义的助长之下具体有如下两个表现:一是行政没有作为。
行政部门并没有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管,也没有去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从而导致了部分企业伺机进行犯罪活动。
二是权利的滥用。
部分行政部门的职工因为收受当地企业的贿赂就滥用自己的权力为这些企业进行经济犯罪活动提供保护。
经济犯罪原因及对策
经济犯罪原因及对策经济犯罪是侵害社会经济制度、妨害经济活动和经济管理秩序、危害国民经济的犯罪。
近年来,经济犯罪日益猖獗,严重危害着*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了*稳定和社会安定。
针对当前经济犯罪所呈现的特点,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使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一、经济犯罪的新趋势经济犯罪是指以获取巨大经济利润为目的,以进行非法经济管理和非法经营活动为手段,危害国家正常经济秩序的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当前,经济犯罪呈现出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趋势。
犯罪领域从经济部门蔓延到执法等部门。
同时显示出很大的隐蔽性与欺骗性。
经济犯罪涉及领域拓展,犯罪手法不断翻新,同时也是一个全球性的犯罪问题,跨国跨境案件上升,携款逃往境外增多,犯罪智能化程度提高,犯罪复合化现象也日益突出。
由于经济犯罪主要是侵害国家正常的社会经济关系,因而也有诸多不同于一般刑事犯罪的特点,正确认识经济犯罪这一犯罪类型的特点将有利于我们提高防范、打击、控制这类犯罪的能力与水平,从而有效地维护我国*经济的良好秩序,推进经济健康发展,确保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进行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经济犯罪产生的原因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
首先一些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不惜以身试法。
在经济领域大肆犯罪。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建立,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立法上的滞后,造成某些法律上和司法上的漏洞,成为当前发生经济犯罪的法制因素。
许多经济犯罪主体就钻这个空子,大肆进行犯罪活动。
再次,社会结构变化的也是诱发经济犯罪的重要因素。
社会结构的变动引起了社会诸多因素的改变,主要是社会利益分配关系方面的变动,收入差距的拉大也影响到了人们的行为。
三、预防经济犯罪的对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化,经济犯罪的数量亦大幅度上涨,成为当前我国较为突出的一种犯罪类型。
经济犯罪不但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秩序,而且进一步影响到党风党纪和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略论当前经济犯罪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第 7 9期
经济研 究导 刊
ECON0M I RES C EARCH GUI DE
No. 2 0 5, 01
S r l .9 e a 7 i NO
略论 当前 经济犯罪 的原 因及 防治对策
李 波
( 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 院,郑州 4 0 0 ) 5 0 2
的 一个 重 要 原 因 。 ( ) 四 司法 原 因
我们认 为, 经济犯罪是指杠商 品经济的运行领域 , 为牟取不法利
益 , 反国家经济 行政管理法 律法规 , 坏社会 主义经济秩 序 , 违 破 依照 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的行 为。 包括刑法分则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 义市场
经济秩序罪 ”第五章规定 的职 务侵 占罪 、 , 挪用资金罪 、 用特定款物 挪
13 9 9年 , 国学者 萨瑟兰首 次提 出了“ 美 白领 犯罪” 的概念 。即指 “ 受社会所尊重并 且有崇 高的社 会及经济地位者 , 在其职业活动 中谋 取不法利益 而破坏刑法 的行为 。” 】3 I 9 2年 ,德 国学者林 德曼(.i— ” KLn d m n主张把国家 的整体经济 当做刑法 所保护 的法益 , e a) 认为 经济犯 罪 便是一种 “ 侵犯 国家整 体经济 及其 重要 部门与 制度 的可罚 性行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 1 『 于缺乏必要的引导 和教育 , } 容易使人 在思想认识上产生偏差 。当市场经 济摆脱 了计划经济 体制的种种束 缚后 , 不少人便认 为市场经济就是 一种 没有任何约束 的 、 放任 自流 的
自由经 济 ,在 这 种 错 误 认 识 的 支 配 下 ,各 种 不 正 当竞 争 行 为 应 运 而
罪, 以及《 关于惩治 骗购外 汇 、 汇和非 法买卖 外汇 犯罪 的决定 》 逃 及 《 刑法修正案》 一) 三) 五)六 ) 定的经济犯 罪
我国经济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仍 然 十分猖 撅 ; 另一 方面 , 诸如 破 坏 金融 管 理 秩序 罪 中的 内 幕交 易犯罪 、 融舞 弊犯 罪 、 钱犯 罪以及期 货 犯罪 、 犯知 金 洗 侵 识产 权等犯 罪也 日益突 出 。权钱 交 易 情况 严 重是 经 济 犯罪 的又一 大特 点 。经济犯 罪 的行 为人 为 了使 其 犯罪 活 动 畅通 无 阻 , 往都 借 用 “ 系 网” “ 护伞 ” 他 们 采 用 请 客 、 往 关 和 保 , 送 礼、 行贿 等手 段 , 对有关 的领 导干部 投其所 好 , 其所 需 。这 送 种“ 糖衣 炮弹 ” 一些党 政 干部 的腐 蚀也 十分严重 。 对
一
市场 经济 条件 下 , 国家工 作人员 利用 职务之便 进 行经 济 犯 罪 的现象 十分突 出 , 要表 现 为贪 污 贿 赂 相 当普 遍 , 种 主 这 情 况 已经 日益引起 人 民群 众 的 强烈 不 满 和痛 恨 。从 发案 情 况 看 , 济犯罪 分子 多数在 掌管项 目、 经 指标 、 资金 、 质等“ 物 实 权” 位 , 单 以及 金融 、 关 、 务等 部 门。与此 相适 应 , 济犯 海 税 经
法 学 与 行 政 管 理
关于经济犯罪的社会心理原因分析
关于经济犯罪的社会心理原因分析关于经济犯罪的社会心理原因分析作者张艳辉摘要:经济犯罪一词早在1872年的预防与空子犯罪的国际会议上提出,它普遍存在与社会的各个阶层和角落,犯罪行为是在犯罪心理的支配下实施的,每个犯罪心理的生成,必然是主体吸收主体外的各种因素并内化为自身独特的心理而最终形成的。
本文将对经济犯罪的社会心理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经济犯罪、社会因素经济犯罪的指在经济领域以及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中发生的财产性犯罪,其外延等于侵犯财产罪加上破坏经济秩序罪.根据经济犯罪主体及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将经济犯罪分为:职务型经济犯罪、业务型经济犯罪和一般财产型经济犯罪三大类。
职务型经济犯罪是指掌控公共权力的公职人员利用其掌握的公共权力(主要是管理经济事务的权力)非法获利的犯罪。
如贪污罪、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等。
业务型经济犯罪是指法人、非法人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其经济活动中非法获利的犯罪。
如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走私罪、金融诈骗罪、危害税收征管罪、侵犯知识产权罪、扰乱市场秩序等。
一般财产型经济犯罪指传统的一般主体(自然人)非法获取财物的犯罪。
从犯罪心理学角度看,经济犯罪可归属于物欲型动机犯罪,即“利欲型”或“贪利型”,是指由于不良物质欲望引起的犯罪动机所导致的犯罪,具体指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不良物质需要,提高个人消费水平,聚敛财富而引起的犯罪动机所导致的犯罪。
犯罪人的犯罪意识来源于社会环境。
首先犯罪人的意识依赖于犯罪人的肌体,犯罪人的肌体是犯罪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其次犯罪意识的内容来源和形成于社会,是社会长期作用的结果。
犯罪人的犯罪行为由社会中的矛盾、冲突、引诱、管理上的漏洞,便利条件等因素而诱发。
对于每个人来说,有什么样的观念就可能产生什么样的行为。
许多经济犯罪的犯罪人信奉这样的观念,即“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钱能使鬼推磨”,这样的犯罪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以下将对其社会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浅析经济犯罪产生的经济原因
四.市场经济中的不正当竞争
不正当竞争
四.市场经济中的不正当竞争
● 竞争是商品生产的内在动力,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 客观要求。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竞争是发簪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但是,市场经济的法则 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有些经营者没有正当的 竞争能力,但为了再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或兼并,为了 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往往采取不正当的手段非法竞争,不 择手段地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相互倾轧,相互欺骗,甚 至采取假冒他人商标,侵犯他人商业秘密,发布虚假广告 等危害公平竞争的违法行为。
二.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不公
分配不公
二.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不公
在计划经济制度下,“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掩盖了平均 主义大锅饭的分配配方式,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收到极大的压 抑。 ● 在社会转型中,我国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反配方 是并存的基本分配方式制度。转型时期收入差距的拉大,有效 地刺激了效率,提高了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但分配不公和贫 富悬殊也随之出现。 ● 公正的分配(包括合理的收入差距)能促进人的竞争意识, 分配不公(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则可能测谎年高位人们选择非 规范行为的动因,以此表示对不合理的不满。如果国家对这种 贫富不均的现象不及时进行正确的指导,教育和宏观调整,就 可能在一部分仅靠工薪生活的人(包括国家公职人员)心理上 产生“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和“相对贫困”的感觉,从而在一 定条件下采取贪污,受贿,以权经商,走私贩毒等非法手段掠 去社会财富,是自己得到应有的“补偿”。
经济犯罪的经济对策
上面五点就是我们组认为的经济犯罪产生的经 济原因,我们认为之所以研究经济犯罪就是为了 制定出预防经济犯罪的对策,这是其根本的目的。 而先弄清楚其产生的原因能更好的帮我们制定相 应的预防对策。 ● 预防经济犯罪的对策有很多方面,如社会对策, 经济对策,文化对策等等,我们本小组所研究的 仅仅是预防经济犯罪的经济对策。经过我们组查 阅资料,翻阅书籍,相互讨论等方式,我们总结 了以下几点的经济预防对策:
经济犯罪调研报告
经济犯罪调研报告经济犯罪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经济犯罪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经济犯罪指的是在经济活动中,以非法手段获取财产的行为。
这些非法行为严重损害了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经济犯罪的调研,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应对经济犯罪的策略。
二、经济犯罪的种类及影响经济犯罪的种类繁多,包括财务舞弊、内部腐败、洗钱、金融诈骗等等。
这些犯罪行为不仅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财务上的损失,还损害了商业环境、扭曲了市场竞争,甚至威胁到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首先,经济犯罪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损失。
财务舞弊作为一种常见的经济犯罪行为,通过虚构账目、偷税漏税等手段,造成企业财务数据的不真实,导致财产的流失。
内部腐败则是指企业内部职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收受回扣等,使得企业遭受经济损失。
其次,经济犯罪扭曲了市场竞争,破坏了商业环境。
对于金融诈骗等类别的经济犯罪,其目的往往是通过欺骗投资者获取不当利益。
这些行为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最后,经济犯罪威胁到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洗钱是一种严重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经济犯罪活动。
洗钱行为旨在通过在合法经济活动中掩饰非法资金的来源,使其合法化。
这可能妨碍国家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对国家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经济犯罪的原因分析经济犯罪的发生有诸多原因,主要包括制度性因素、经济因素和人为因素。
首先,制度性因素是经济犯罪发生的重要原因。
一些法律法规的滞后和不完善,使得犯罪分子可以抓住法律的漏洞,从而逃脱法律的制裁。
此外,监管不力和执法不严也为经济犯罪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其次,经济因素也是导致经济犯罪的重要原因。
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会使人们更容易选择非法手段获取财富。
经济增长的不均衡和贫富差距的扩大也为经济犯罪提供了土壤。
最后,人为因素是导致经济犯罪的重要原因。
一些个人的道德观念淡薄,贪婪、投机心理严重,导致他们选择非法手段获取财富。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犯罪问题探析
市 场经济条 件下经 济犯罪 的特 点
一
,
案过 程诡秘 、巧妙 、快捷 ,不留痕迹 ,隐
蔽 性 极 强 。四 是 § 罪 客 体 有一 定 的 特 殊 巳
放 政 策 ,国 际 、 国 内两 个 市 场 及 国家 间 的法 律 制 度 的 差异 , 实施 跨 越 国 境 的经
随着 经 济 全 球 化 进 程 的 加快 和 国
贸 易活 动的 日益 频 繁 , 国 外的 经 济 犯 罪
具 有 显 著的 智 能性 。 具 体表 现 在 : 一是
犯 罪主 体 素 质相 对较 高 。二 是 案 前 精 心
预 谋 。 三是 作 案时 手 段 狡 诈 。 四是 作 案
后毁证灭迹 。
是 复杂 客 体 ,多 种 犯 罪 行 为 交 叉 并 发 。
同 普 通刑 事 犯 罪 相 比 ,经 济 犯 罪 性 质 复
不 同 层面 的 社 会 成 员 t侵 害 的 客 体 往 往
政 府行 政 管 理 机 关 权 力过 于 集 中 , 又缺
乏 强 有 力的 监 督 和 制 衡机 制 。特 别是 有 法 不依 、执 法 不 严 和 违法 不 究 等 问题 的
总 体素 质 ,还 是 犯 罪 手段 ,过 程 设 计 均
职 务犯 罪 以 及非 职 务 人 员与 经济 领 域 工 作 人 员相 勾 结 的 共 同 犯 罪 呈 上 升 态 势 。 这 些 人 员利 用从 事 政 府 公 务 或在 经 济 领 域 工 作 的职 务 之便 实施 经 济 犯 罪 , 其 犯 罪 手段 相 当 隐 蔽 , 社 会 危害 也较 其他 犯 罪 更 为 严 重 。二 是单 位 犯 罪 急 剧 增 长 。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成因及防控
摘要:涉众型经济犯罪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迅速,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需要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成因进行多方面分析,采取针对防控。
涉众型经济犯罪顾名思义就是经济犯罪涉及了许多不特定的受害群众,这种犯罪方式一般具有范围广和欺骗性强的特点,有着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特别是互联网在我国有着相当大的普及率,这也给涉众型经济犯罪提供了生长的土壤,我们需要研究和探索出精细化、立体化的经济犯罪治理模式,实现犯罪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本文就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成因以及防控进行分析。
关键词:涉众型经济犯罪;成因;防控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加之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各类经济犯罪现象频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涉众型经济犯罪是其中比较常见的犯罪类型。
通常情况下,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销售未上市公司股票以及经济传销等犯罪活动。
涉众型经济犯罪涉及的被害者人数较多,并且危害性也很大,当前需要采取科学和适宜的方法策略来加强涉众型经济犯罪防控,维护社会稳定。
针对我国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活动形式以及成因,具体的犯罪治理应当向精细治理转变,对犯罪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
一、涉众型经济犯罪概述(一)涉众型经济犯罪含义这里所提及到的涉众型经济犯罪并非严格的法律用语,是公安部在召开新闻发布会时提出的,是一个犯罪概念。
对涉众型经济犯罪而言,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给出的定义是:涉众型经济犯罪具有比较广的受害者范围,而且犯罪活动类型比较多,受害者群体缺乏特定性,集资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行为都可以被定性为涉众型经济犯罪,危害社会的程度也主要从涉及人数来判定。
涉众型经济犯罪多出现在经济运行领域,诱惑社会群众非法牟取巨额财物,并将虚假高回报信息向受害者进行传输,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另外在证券犯罪和合同诈骗犯罪等其他的经济犯罪当中也可能掺杂涉众型经济犯罪,进而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浅析经济犯罪案件高发的原因
浅析预防经济犯罪高发的原因摘要近几年来,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经济犯罪案件不断增多,损失越来越大,公安机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斗争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转轨,人的思想意识形态的转变,一些固此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恶性膨胀,为谋取非法的经济利益,违背诚实守信,公正原则,违反相应的法律,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对国家,社会、个人的危害极大,经济犯罪蔓延趋势不断,犯罪种类增多,涉及面广,作案跨区域,流动涉及的行业多、部门多,造成损失大,成为一大社会问题,为了对经济犯罪有效的遏制,保卫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公安机关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从根本上遏止和减少了经济犯罪案件的发生。
一、经济犯罪概念及特征现代意义上的经济犯罪,一般指自然人或法人为了牟取非法利益,在商品生产、分配、流通及其管理过程中,违反经济管理法规,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应受国家刑法惩罚的行为。
这种犯罪具有以下特征:1、贪利性。
大多数经济犯罪都具有非法牟取经济利益的目的,犯罪人为了一已之利,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侵吞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财产,损害合法经营者的利益,同时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秩序。
2、法定性:经济犯罪是法定犯罪,即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是由法律规定的,这一点有别于一般的自然犯罪,如杀人、强奸、抢劫、盗窍等传统犯罪,具有明显的反社会性,人们凭借社会常识和伦理道德规范就可轻易地加以判定,法律之所以将其宣布为犯罪,是因为古往今来人们都认为其是犯罪。
3、双重违法性。
经济犯罪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犯罪,它即违反国家有关经济管理的法律,又触犯刑律;即侵害国家,集体和公民的经济利益,又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而传统犯罪之触犯刑律。
4、复杂性。
经济犯罪由于发生在市场经济运行领域,因而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犯罪,其犯罪结构十分复杂,市场经济运行领域是一个极其宠大的动态领域,其中围绕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形成的纷繁复杂的经济关系相互交织在一起,几乎囊括了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和部门,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证券期货市场、房地产市场及科技市场等各种专业市场的建立,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变的更加多样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犯罪问题初探
理层 次上 围绕经 营 目标 努力 降低经 营风 险 , 从业 务操 作环节 上查 错纠 错 , 堵塞漏 洞 , 从而 达到 预防 犯罪 的 目的 。
收和商 贸等 经济领 域 向就业 等领 域渗 透和 扩 大 。
的犯 罪案件 不 断增加 。 第三 , 犯知 识产 权类 犯罪 案件频 发 。假 侵
( ) 济犯 罪的原 因 二 经 经 济犯 罪 的原因 是多 方面 、 多层 次 的。包 括 以下 二个 方面 : 空和漏 洞将 进一 步扩 大 , 经济犯 罪提 供 了可 乘之 机, 为 经济 体制 改革 带来 了社会 的 巨变 。 各方 面 的改革 还 有待 于深 化 , 市场 体制
一
、
市场 经济 条件 下刑 事犯 罪 的现状 及原 因
济环境 。 三、 济犯 罪问 题的趋 势 与对策 经
( ) 经 济犯 罪的 总体 来说 一 就
( ) 济犯 罪的现 状 一 经 随着经 济 的发展 , 经济 领域 的犯 罪现 象 日渐 突 出。 一些 不法
笔者 认为 , 其大 体趋势 可 以概括 为 以下 几个方 面 : 第 一 , 同诈 骗 、 合 利用职 务之 便侵 占公司 财物 的职务 犯罪 案
行 防治 : 大肆进 行犯 罪活 动 。 2 国 际原 因 . 经济全 球 化 , 跨 国经济 犯罪 活 动有 机可 乘 改 使 1 内部 防治对 策 :1从 思想上 加强 职业道 德教育 , . () 提高金 融 提 培 革开放 后 , 国经 济 己逐 步融入 世界 经济 发展 的 大潮 。 我 而伴 随着 机构 的工 作人 员政 治思 想素 质 , 高职 工 的职 业 道德水 平 , 养 同 提 电子 商务 的蓬 勃发 展 ,经济 领域 越来 越 呈现 出高智 能化 和 跨 国 职工 树立 正确 的人 生观 和价 值观 ; 时增强 职工 的法制 观念 ,
经济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经济犯罪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经济犯罪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和智能化的趋势,给社会经济秩序和国家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经济犯罪的现状、特点和规律,加强对经济犯罪的预防和打击,我们进行了本次经济犯罪情况调研。
一、经济犯罪的现状(一)经济犯罪案件数量持续上升过去几年,经济犯罪案件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
特别是在金融、税收、商贸等领域,犯罪活动愈发猖獗。
(二)涉案金额巨大许多经济犯罪案件的涉案金额动辄数百万、数千万甚至数亿元,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犯罪手段不断翻新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金融创新等手段,实施诈骗、非法集资、传销等犯罪活动,手段更加隐蔽,难以察觉。
二、经济犯罪的主要类型(一)金融领域犯罪包括信用卡诈骗、贷款诈骗、票据诈骗、保险诈骗等。
犯罪分子通过伪造证件、虚构交易等方式骗取金融机构的资金。
(二)税收领域犯罪如偷税、抗税、虚开增值税发票等。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非法利益,采取各种手段逃避税收。
(三)商贸领域犯罪常见的有合同诈骗、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等。
此类犯罪严重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四)知识产权领域犯罪主要包括假冒注册商标、侵犯著作权、侵犯专利权等。
对创新企业的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经济犯罪的特点(一)智能化程度高犯罪分子往往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熟悉金融、财务、法律等领域的规则和漏洞,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犯罪。
(二)跨区域作案增多随着交通和通信的便捷,经济犯罪不再局限于一地,往往涉及多个省市甚至跨国作案,增加了案件的侦破难度。
(三)团伙作案突出经济犯罪多为有组织、有预谋的团伙作案,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犯罪网络。
(四)潜伏期长一些经济犯罪案件在实施后经过较长时间才被发现,使得犯罪分子有足够的时间转移资产、销毁证据。
四、经济犯罪的成因(一)经济利益驱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些人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惜铤而走险,触犯法律。
浅析经济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经济与法浅析经济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李代江[1]龙绪伟[2]([1]湖南怀化学院政法系湖南怀化418008;[2]湖南省麻阳县信用联社湖南麻阳419000)摘要经济犯罪是侵害社会经济制度、妨害经济活动和经济管理秩序、危害国民经济的犯罪。
近年来,经济犯罪日益猖獗,严重危害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针对当前经济犯罪所呈现的特点,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经济犯罪现状防范对策中图分类号:D9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6)10-035-02一、当前经济犯罪的特点纵观当前的经济犯罪,主要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社会危害性严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犯罪给社会所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
一方面,经济犯罪严重破坏了我国经济秩序、金融秩序和国家经济的安全,给国家、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偷税骗税、走私、合同诈骗、金融诈骗、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等经济犯罪,每年给国家和企业的损失至少在千亿元以上。
经济犯罪的日趋严重,给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安全运行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另一方面,经济犯罪的泛滥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经济犯罪的严重泛滥,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导致大量的企业倒闭、破产、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经济犯罪还引发了绑架、勒索、抢劫、杀人等其他刑事犯罪,其不断地向政治、社会、文化领域的渗透,还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加剧了贿赂、渎职等腐败现象,最终将直接危及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政权的安全。
(二)作案手段智能化、隐蔽性强在犯罪学理论上,经济犯罪素有隐形犯罪之称,经济犯罪主体多系金融、财税、计算机、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材,又多具有长期从事经贸活动的经验,他们不仅善于钻金融、财税制度的一些漏洞,而且善于寻找较为合适的作案机会,作案前深思熟虑,精心策划,作案时手段狡猾,花样翻新,往往以合法的经济活动作掩护。
我国经济犯罪原因结构初探
探 索经济犯罪 的原因 结构, 历史原 因和社会环境 因素 固然是 封 建特权思 想和过 分膨胀 的私欲 是
一
( ) 建势力作祟— 二 封 产生经 济犯 罪的思 想渊源
个 很重要 的方面 , 者认为 , 体本 身的因素对 人违法犯罪起 笔 个
以极为不当的经济方式 谋取经济利 益, 严重侵 害法律 所保护 的经 而犯 罪是社会生 活的一种 消极现象 , 使社会关系 失调和社会 结 它 济 关系的社会现 象 、 的行为或 自然情 形。 人
一
构 失衡的一 种表现 。因此 , 究经济 犯罪现 象, 研 也就是研究经 济
犯罪产 生的社会 因素 , 这些 社会 因素理应包 含社会 的客观环境 、 现行政 治 、 经济 体制等 。因此 , 笔者 将社会 制度对经济 犯罪产 生
生活仍然存在事 实上的不平等 , 国家也提 出了“ 先富 带后 富” 的政 经济 的竞争性 容易导致 不正 当竞争 。市场 经济的 “ 优胜劣 汰, 适
策 , 富差距 普遍存在 , 贫 仍然有一 部分人 民群众 尚未摆脱贫 困的 者生存 导致 一些个 体户 盲 目获取 利润 , 不顾他 人 的利益 ; 此外 , 威胁 , 相对贫 困也是一种 事实上 的社会 存在 , 这无疑 是影响 社会 以多种经济 成分并存 , 以公有制 为主题, 多种所有 制经济并存 的社
的混乱和行 为越轨有 直接 的关系 。管仲 曾说过 “ 仓廪 实则知礼 展 形态有关 。 国社会现 在所处 的客观 环境 也就是市场经 济, 我 市 节 , 食足则知 荣辱” 0 纪 8 年代 起 , 国生产 力出现 了巨 衣 。2 世 0 我 场经 济有利也 有弊 , 说它 的弊端 , 是容易诱 发拜金主义 思想 , 单 l 大发展 , 人民生活水平得 到不同程度 的提高 , 由于城乡 、 但 地区之 市场 经济体 制的价 值观 念是不 仅要 求获取 利益而 且要求获取 更 间经济 发展 的不平 衡 , 加上具 体的社 会保障制 度的不完 善 , 社会 多 的利 益, 这便 导致人们 利益熏 心 , 济犯罪 由然 而生 ; 是市场 经 2
浅谈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点、成因及打击对策
三、预防、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对策
,hK=x
由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涉及面广,受害群众多,案件潜伏期长,涉案金额巨大,极易发生群体性事件,造成受害群众集体上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为此,公安经侦部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的同时,积极探索防控对策,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此类犯罪案件的发生。
ve#[LBOC8
浅谈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点、成因及打击对策
KSs1EmB
乐பைடு நூலகம்经侦大队
F?6kkLS/
0~U0s3
改期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完成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转变,进入了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进程逐步加快,经济犯罪对社会经济的危害性也开始逐渐显现并日益加深。经济活动日益多样化,市场经济自由、宽松的投资发展环境给各种经济主体提供了极具潜力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诱发和滋生了经济犯罪活动。随着公安机关打击经济犯罪力度的加大,不法分子也不断尝试、创新犯罪方法和手段,各种新型经济犯罪层出不穷,尤其是涉众型经济犯罪呈多发态势,直接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不仅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严厉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维护经济安全,已经成为公安经侦部门一项重要责任和政治任务。
ku^2K
(三)、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形成打击合力。要逐步建立、完善协作制度,在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联系密切,配合有力、平等协商、互利互惠”的原则,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建立紧密型执法协作关系。要完善会商联系、信息交换、案件移送、联合执法制度,开展多样化的协作形式,构建大范围多层次的经济安全防范体系,实现执法协作工作的长效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形式,互通情报,加强信息交流、预测发展趋势,共同制定预防打击措施,构建打击经济犯罪执法协作的快速通道,增强打击合力。要充分运用各种力量,化解涉众型经济犯罪对社会带来的危害,防止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通过各部门的联动配合,坚决遏制此类犯罪成大事、成气候。同时,公安经侦部门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提高对打击涉众型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性认识,要集中优势警力,力争快侦快破,震慑犯罪,最大限度地追缴赃款赃物,为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稳定公众情绪,从根本上消除引发群体事件的诱因。
经济犯罪的案例分析
经济犯罪的案例分析经济犯罪是指为了谋取私利而进行的非法经济活动,通常会造成大量财产损失和社会不稳定。
本文将从案例分析角度探讨经济犯罪的形式、原因以及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案例一:电信诈骗电信诈骗是近年来盗窃个人财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原理是通过虚构各种理由欺骗被害人提供个人银行账户和密码信息,并以此盗取其资金。
例如,肖某通过冒充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以处理异常账户为借口,以向李某提醒他支付虚构手续费为借口,得到了李某的银行账户和密码。
肖某利用这些信息,从李某的账户中转移了大量资金。
这种案例中,电信诈骗分子利用社交工程的手段欺骗了被害人,从而获得了其私人信息。
这种行为不仅涉及了违法行为,还涉及到道德层面的问题。
诈骗案件对被害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使其蒙受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心理压力。
案例二:贪污贪污是指利用职务上的权力和职务之便,以非法手段获取私利的行为。
例如,王某作为一名政府雇员,利用自己的职权,将公共资金转移至自己的个人账户。
在审计过程中,这一行为得到了揭露。
贪污案件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首先,贪污行为导致了公共资金的流失,使得社会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其次,贪污行为会破坏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使社会的治理环境变得不稳定。
贪污行为还会削弱良好的商业环境,打击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发展。
案例三:内幕交易内幕交易是指利用未公开的重要信息进行交易,以获取非公平的利润。
例如,罗某在他所在的公司即将发布重大消息之前,利用自己掌握的内部信息进行股票交易。
由于这些信息是未公开的,罗某获得了非法的利润。
内幕交易对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构成了威胁。
他不仅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也阻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
内幕交易也会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让公众对证券市场失去信心。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经济犯罪的多种形式和其对社会和个人的不良影响。
然而,为什么会有人参与经济犯罪呢?经济犯罪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社会、经济和个人层面的因素。
在社会层面,不公平的分配制度和腐败问题可能诱发一些人采取非法手段谋取个人利益。
经济犯罪调研报告
经济犯罪调研报告经济犯罪调研报告一、引言经济犯罪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或组织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财产利益,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犯罪呈现出新的形势和特点,对社会和经济秩序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报告旨在调研经济犯罪的现状、原因和对策。
二、经济犯罪的现状1.范围扩大:经济犯罪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包括金融业、房地产、税收、企业经营等方面。
2.手段多样: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犯罪手段日趋复杂多样,如网络诈骗、虚假广告、贪污受贿等。
3.危害严重:经济犯罪给经济发展和市场秩序带来了巨大损失,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破坏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经济犯罪的原因1.缺乏监管:一些领域监管力度不足,导致监管漏洞被利用,经济犯罪得以进行。
2.道德败坏:个别人员道德观念淡薄,只顾追求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地进行经济犯罪。
3.贫富分化:社会贫富差距加大,一些人为了逃离贫困生活,采取非法手段获取财富。
四、应对经济犯罪的对策1.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完善监管机构,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监管,形成有效的打击经济犯罪的合力。
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平,增强他们对经济犯罪的警惕性,提高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的能力。
3.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打击跨国经济犯罪,共同维护国际社会的经济安全和秩序。
4.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经济犯罪害处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共同形成打击经济犯罪的社会氛围。
五、结论经济犯罪现状严峻,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加强监管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国际合作和加大宣传力度是应对经济犯罪的重要方法。
只有形成全社会共同打击经济犯罪的合力,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犯罪产生的原因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社会资源基本手段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高度发达的、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大商品经济。
经济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经济管理法规,在市场经济运行或者经济管理活动中从事非法经营活动,严重侵害市场经济秩序,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市场经济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经济犯罪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现代社会的经济犯罪与市场经济运行具有极强的共生性。
“在宏观上,市场经济是以法律为边界的公平竞争的经济;在微观上,竞争主体均以获取超出平均利润为目的,以便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最大发展,这种生产经营目的成为经济主体采取非法手段突破竞争的公平界域的内在动力……不能否认‘有市场经济就有经济犯罪’这种客观现象”。
首先,竞争的负面效应刺激部分人形成经济犯罪动机。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客观内在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在需求。
竞争给商品生产者、经营者以压力和动力,通过竞争实现优胜略汰,从而刺激了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提高了社会的整体经济效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然而,竞争又是严酷的,生存的危机时刻威胁着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从而使一些利益主体产生了强烈的利己动机,使其为了本人、本企业、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而不惜危害他人、其他企业、地区、部门的利益乃至整个国际的利益,搞非法竞争,从而滋生以非法竞争为手段的经济犯罪。
其次,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差异刺激部分形成经济犯罪动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商品经济固有属性的作用,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以及社会分配不公现象客观存在,是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差异明显扩大,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人则相对贫困。
这种贫富差距在客观上给部分相对贫困者以极大的刺激,引起一些意志薄弱的相对贫困者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使其产生强烈的需求欲望,以补偿心理的平衡。
当其不能通过正常途径满足其欲望时,便铤而走险,以经济犯罪的方式来满足其欲望。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系,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市场经济的发展呈良性循环,同时还建立了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
但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和确立时间不长,尚处于起始阶段,在从计划经济转人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有许多矛盾需要解决。
这些市场的建立,给犯罪人提供了不少机会,犯罪无孔不人,渗透到各个市场中,使经济犯罪的种类不断增多,领域不断“拓宽”,许多新类型犯罪层出不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行给多年施行计划经济的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活力,但缺乏市场经济发展经验和欠缺可模仿的成功模式,经济运作过程的失范也为经济犯罪提供了温床。
第一,市场经济的自主性促使经济管理权力失控、经济主体权利滥用。
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是独立的经营主体和责任主体,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是业要能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这样,一方面使企业拥有经营权、决策权,企
业效益好坏都是自己承担,这是积极的一而;另一方面,由于主体独立了,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在经济上也没有上下级关系,政府监督和领导权力被弱化了,政府对经济不能再指手划脚,这样很容易成为素质差的企业领导干部和企业有关人员趁机作案、取得不义之财的契机,贪污、行贿、受贿、挪用公款等案件大大增多。
第二,市场经济的盈利性使经济主体膨胀了逐利欲望。
市场经济是盈利性经济,生产经营者进行生产经营的目的不是为了自我消费,而是为了盈利。
资源配置首先考虑的是能否盈利,投资决策也受盈利的左右,它的目标是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这样也诱发一部分人为了追求最大利润不择手段、挺而走险,采取非法手段获取利润,如走私犯罪、毒品犯罪、证券犯罪、保险犯罪、信用卡犯罪、伪造货币犯罪等大幅度增加。
第三,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促使经济犯罪跨越地域界限。
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开放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具有较强的扩张力,它可以突破部门和区域的界限,向更广阔的部门延伸,从而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融为一体,使经济全球一体化。
国门的打开,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产品,但也带来了经济犯罪手段。
境外的经济犯罪行为人打着投资、开发的名义,或以提供紧缺原料、热门商品为诱饵,或以兴办企业为幌子,进行各种经济犯罪活动,其形式名目繁多,手段狡猾;国内也有一些犯罪分子与国际犯罪接轨,进行跨国界犯罪。
第四,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刺激了犯罪人的违法犯罪意识。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经济要求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都要进人市场,进
行自由交换。
任何单一的市场都难以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形成完整的市场体系,有买者之间、卖者之间和买卖双方之间的竞争,还有质量、价格、服务竞争等。
市场竞争对企业形成经常的动力和无情的压力,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必然结果,由于竞争的残酷性,会使金融、技术、信息、劳务、房地产等领域犯罪不断增多,失业率比计划经济多了,经济犯罪以非规范的形式取得竞争的“胜利”。
第五,市场经济成熟规则的缺乏促进了经济犯罪。
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普遍存在竞争,会带来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为此就需要以适宜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则为规范。
只有依靠“竞争规则”—法律制度,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纳人法制化的轨道。
在我国,市场经济法制化处于起始阶段,新旧体制更替还没有完成,新旧观念到处碰撞。
首先,我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从某种角度说,皇权观念、官本位观念、人治观念、世袭观念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这些违背市场经济的观念,加上竞争的无情性,出现了权力经济,在“有权就有经济效益”、“做官就能有钱”的观念影响下,一些官场上的腐败发生了,经济领域的大案发生了。
经济犯罪最大的危害在于使国家和区域市场经济在快速运行中不知不觉地步入高风险,并骤然间解体崩溃。
如果说战争时期,国家第一要务是维护国防安全,那么在经济建设时期,国家第一要务应当是有效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带来的高风险,谨小慎微地维护市场经济安全。
因此,综上所述,抑制经济犯罪对市场经济危害的途径主要有:一是严格执法;二是完善刑事立法;三是要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减少
经济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