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热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科版复习巩固五
五年级下册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bc04f9cc22bcd126ff0cc9.png)
谢谢指导!
4、点燃酒精灯,在铁丝的一 端给铁丝加热。
5、记录好蜡环掉下来的顺序。 6、重复几次上面的实验,记 录结果。 7、在蜡环正中间的地方给铁 丝加热,记录实验结果。
热在铁丝中的传递
温馨提示
1、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不要对着火焰吹气、说话。 2、在挂蜡环时,每个蜡环之间的距离要相等。 3、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好记录表。
(2)由于蜡融化后的凝固速度快,且粘性不 强,所以要用蜡烛把火柴粘在铁丝上,难度很 大。而且火柴的出现很突兀,学生很有可能认 为要观察火柴会不会点燃。
(3)演示实验时,出现了离酒精灯较远的火 柴先掉下来的情况。
(4)火柴之间的间隔太远,用一个铁 架台直接夹住铁丝,可以适当调节 铁丝的高度,同时也不用缠绕,省 时、方便。 2、用套蜡环的方法代替粘火柴棒, 解决了实验原型中粘火柴棒很不方 便、容易掉、用时长的问题。 3、蜡环厚度、孔径大小比较一致, 可以防止离酒精灯较远的火柴因粘 蜡太少先掉下来的情况出现。
1、实验原理:热通 过铁丝传递到套蜡环的 地方,蜡环受热会融化, 先后掉下来,由此实验 知道热总是从较热的一 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2、装置设计
五、实验过程 1、做蜡环。(用小刀把蜡烛切
成3mm左右厚的圆柱,太薄易碎, 然后用烧热的铁丝飞快地打一个小 洞)
2、在铁丝上每隔1~2厘米套上 一段蜡环。
3、把穿好蜡环的铁丝夹在铁架 台上,调节好蜡环之间的距离。
4、用蜡环代替火柴,可以随 时调节蜡环之间的距离,控 制实验时间的长短。 5、蜡环容易做,使用方便、 经济。改用蜡环解决了实验 材料难找的问题。 6、实验时,可以随意从铁丝 一端或中间加热,这样更灵 活。
三、实验器材
一个铁架台、大小 不同的铁丝(金属 丝)、酒精灯、蜡烛、 火柴、刀。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354111c0740be1e650e9a76.png)
活动中激趣探究中揭秘————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设计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热是怎样传递的》,本着在“活动中激趣、探究中揭秘”的理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抓住重点说教材《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六课,由“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两部分构成。
包括三个活动:触摸金属条在热水中的变化;实验观察蜡烛烧金属条时,火柴掉落的现象;实验观察蜡烛烧金属片时,蜡熔化的现象。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课承接第五课《金属热胀冷缩》的内容,引出物体热传递,本课得出的结论为第七课《传热比赛》起了铺垫作用,因此,本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高效地完成学习目标,我准备了一套课件、记录纸等。
二、结合实际说学情热传导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探究的能力,但是他们在生活中的经验是很模糊的、不具体的,如果要上升到一定的科学理论高度,用科学、规范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只有运用实验、探究才能突破这一难点。
三、准确定位说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知道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学科性目标)2.通过探究知道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学科性目标)3、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创新性目标)4、让学生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实验探究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育性目标)根据学习目标设置本课的学习重点是:通过活动知道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学习难点是:让学生能自主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四、找准策略说方法课程标准中指出: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第6课时热是怎样传递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第6课时热是怎样传递的](https://img.taocdn.com/s3/m/1bdcfa4a844769eae009ed53.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第6课时热是怎样传递的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把金属条的一端浸在很烫的热水中,用手触摸露出水面的那部分金属条,感觉________。
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_2.如图是一条呈“中”形的铁环。
如果在点A处用酒精灯加热,8、C、D、E各点上的蜡烛油会先后熔化。
请写出8、C、D、E各点蜡烛油熔化的先后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热总是从温度较________的一端传向较________的一端。
4.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________。
5.热传递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方式来实现。
二、判断题。
6.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会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热量。
7.热传导一般是在固体中发生的一种传热方式。
8.热总是从较冷的一端传向较热的一端。
9.离金属条加热的部分越远,热得越快。
10.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材料i来观察热的传递过程。
三、选择题。
11.如图所示,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我们看到( )火柴先掉下来。
12.热传导在传递热量过程中( )。
A. 必须通过与物体的直接接触B. 可以不与物体接触C. 与物体接触不接触都行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3.用酒精灯加热圆形金属片的边缘时,金属片的中心温度会( )。
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 无法判断14.下列现象中,由于热传递使物体的温度升高的是( )。
A. 用毛巾反复擦时皮肤感到热B. 子弹打进墙里,子弹温度升高C. 将铁丝反复弯折几次,弯折处会发热D. 把手伸到热水中手会感到热15.在金属片的中间部分加热,热传递的方向是()。
A. 各个方向B. 向一侧传递C. 向两个方向传递16.科学探究题。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热是怎样传递的》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热是怎样传递的》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3402f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9.png)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热是怎样传递的》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热是怎样传递的》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的第六课,由“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两部分构成。
包括三个实验:触摸金属筷子在热水中的变化;观察酒精灯烧铜条,蜡环掉落的现象;观察酒精灯烧涂有变色油墨的金属片,油墨颜色变化的现象。
本课从原来的三年级课文,放到现在的五年级,在对实验的数据分析和对热传递的理解上必然有所加深。
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的重难点定位在学生通过亲身实验,得出热在传导过程中的特点。
并能理解热传递过程还伴随能量的耗散。
主要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对热传递的过程进行分析,理解热传递过程的特点。
尝试解决问题获得事实证据,掌握热是怎样传递的科学知识点。
在探究中培养学生操作分析推理的能力,从而得出热传递的特点,及其在传递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通过实验数据,让学生理解热传递过程的本质。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课承接第五课《金属热胀冷缩吗》的内容,引出物体热传递。
本课得出的结论有为第七课《传热比赛》的展开起了铺垫作用。
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引导学生认识热会从较热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较冷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3)通过观察,图示分析了解热传递过程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通过积极思考体验到科学探究获得的新发现。
3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分析推理等方法,总结热在传导过程中的特点。
《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967b361767f5acfa1c7cda4.png)
《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稿一、单元构架及学情《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单元中的第6课。
本单元共有8课,《热起来》《给冷水加热》《液体的热胀冷缩》《空气的热胀冷缩》《金属热胀冷缩吗》《热是怎样传递的》《传热比赛》《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前5课重点观察探究热胀冷缩现象,6课、7课观察探究热传递现象,8课重点是对本单元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
本单元探究的是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观察的变化,即热现象。
由此可见,学习本课时,学生对热现象中的热胀冷缩已经掌握,对热传递处于懵懂状态。
所以本课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学。
二、内容及难点《热是怎样传递的》是《热》单元的第六课,由“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两个部分构成。
因为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是隐性的,所以本课的难点就在于把隐性的热传递过程通过实验让它直观地显现出来。
三、目标及依据课标中对五年级学生有明确要求: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其次,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第三,通过理性思考和大胆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依据课标中对五年级学生要求和本课教学内容,本课目标确定了三条。
1.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2.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改进实验的方法,获得更多、更明显的观察现象,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理性思考和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器材种类及特点本课涉及3个实验,属于层层递进的关系,所以器材准备了3组。
1.实验一器材:玻璃杯2个、金属条2根、热水250毫升。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6《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6《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565122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3.png)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6《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热是怎样传递的》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部分。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实验和现象,引导学生探究热传递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对周围的热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认识。
但是,他们对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热传递的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热传递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探究热传递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2.教学难点:热传递过程的微观解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热传递的原理。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热传递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热现象,引发学生对热传递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热传递的过程,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热传递的原理。
3.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感受,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热传递的原理。
4.总结:对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热传递的定义2.热传递的原理3.热传递的方式4.热传递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实验、讨论和总结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热传递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bbce942c04a1b0717fd5ddf0.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不陌生。
但小学生没有才从科学的角度探究,热是怎样传递的。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对热传递的现象提出质疑,直观的观察热传递的现象。
尝试解决问题设计实验获得事实证据,掌握热是怎样传递的科学知识点。
在探究中培养学生搜集事实证据的能力。
本科力求根据学生的情况,在师生做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共同探究热是怎样传递的。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先进行了单元备课。
然后吃透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同时背出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设计了一些实验活动,采取提出质疑、观察实验再加以验证,力图通过教与学的共研使学生增强了注重事实与证据的意识。
在充分把握教材要求的情况下,根据学生对热现象已有的经验知识教师因势利导,展开做针对性的实验活动,这样采取愉快教学法,学生的现象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经历着给物体加热的现象,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给物体加热的方法,根据常识及课上提示,学生知道加热后的金属会变得烫手,不可触摸。
本课将引导学生展开给金属条及金属片加热的实验,对热传递进行研究,向学生展开了一个新的探索项目。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递,不同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递。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和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向四周传递的传递方向。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镊子1个、铝条1根、火柴1盒、金属片1张、酒精灯1个、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老师这里有杯热茶,那位同学哦来尝尝在喝茶的时候手拿杯?子有什么感觉?(板书:热)你能说说杯子这个热是谁传给它的呢?(板书:热水→冷杯)手碰到杯子那么手的热又是谁传过来的呢?(板书:热杯→冷手)(师将金属勺子放入茶水中。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平时复习巩固练习题(二)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平时复习巩固练习题(二)](https://img.taocdn.com/s3/m/4faaa0f1482fb4daa48d4bc7.png)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平时复习巩固练习题(二)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测试题(二)【强化练习】姓名家长检查后签字【】老师评价一、我会填。
(25分,每空1分)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性质。
2、热在传递时由()为起点,由()的一端向()的一端传递。
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
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比非金属()。
3水受热时体积(),受冷时体积(),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
4、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把热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叫做()。
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导体。
6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
7热的不良导体,可以()物体热量的散失。
8空气是一种热的()导体。
9请你各举出生产生活中利用物体传热的两个实际例子()、()。
防止物体传热的两个实际例子()、()。
10有多种方法可以让我们身体热起来。
如我们可以通过()、()、()、()()等方法来保暖。
二、我会辨。
(24分,每题2分)1、冷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体积、重量都会增大。
()2、两手相互摩擦不能产生热。
() 3、水在任何时候都会热胀冷缩。
()4、我们的身体在感觉寒冷时会颤抖,是因为颤抖可以给身体带来热量。
()5、食用油比较粘稠,所以食用油不会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6、玄武岩是一种比较坚硬的岩石,因此它不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
()7、乒乓球凹进去了,放在热水里泡一泡会重新鼓起来,是由于塑料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9、冬天多穿衣服后身体感觉暖和了,是因为衣服里有很多热。
()10、冷水变热后,体积会变大,重量也增加了。
()11、把一小袋加热了的水放在冷水里,它会浮起来。
()12、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三、我来选择。
(24分,每题2分)1、同样大小,形状,颜色,厚薄的塑料杯,铁杯,瓷杯倒入同温度的热水,几分钟后()内的水最凉。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是怎样传递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是怎样传递的](https://img.taocdn.com/s3/m/f849e22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f.png)
生活与思考?
1、刚盛上汤的碗,我们用手去端时会感觉很烫,这是为什么? 2、放在火上的锅为什么会热?锅里炒的菜为什么会热,会熟? 3、冬天我们坐在火炉旁边,为什么会感觉暖和?
热在金属棒、金属盘上的传递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
一个物体 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我们称它
为
。
热传导
知识充电站 •2、热学知识 1、生活中的热传导:
热传导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会发生,比如说炒菜,火使锅热起来等。 •你知道太阳的热量是怎样传递到地球上的吗?
太阳热的的热传通递过方直式接除“了发传射导”、的还方有式辐向射周和围对传流递,,这这些种知传识递我的们方以式后叫将辐会射学。习热到辐。射不需要依靠任 何物体,它能穿过空气、玻璃等一些透明的物体。因为它不依靠任何物体,所以辐射即使在真 空里也能穿行。
左
中
返回
冷
4
3
2
1
热
返回
热 冷
4
3
2
1
返回
热
冷
冷
4
3
2
1
思考:热是从( )的一较端热向( )的一端传递的。 较冷
返回
实验一: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第 小组
观察内容
A
B
C
D
下落顺序(猜想)
下落顺序(结果)
实验结论
1、距离越 ,热传递所需时间越 ; 距离越 ,热传递所需时间越 。 2、热传递的方向: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a8be6c233687e21ae45a94c.png)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第1课热起来了复习知识: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为什么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复习题:1.填空题。
(1)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产生了()。
(2)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我们经常采用()、()、()、()等方法让身体热起来。
答案:(1)热、摩擦、热量(2)晒太阳、打开电暖气、吃点热的食物、多穿几件衣服2.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不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是()。
A.烤火B.跑步C.吹电风扇答案:C。
(2)冬天天气寒冷,小芳睡觉时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妈妈说盖上棉被才暖和,其中的原理是()。
A.棉被能防止热量散发B.棉被能产生热量C.棉被既能产生热量,又能防止热量散发答案:A。
(3)下列方法都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其中并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的是()。
A.晒太阳B.吃些热的食物C.多穿些衣服答案:C。
3.想一想,下面哪些情况会使衣服热起来?请在括号内画“√”。
(1)放在衣柜里的衣服()(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5)叠好的衣服()(6)洗过的衣服()(7)和棉被放在一起的衣服()(8)压在书本下的衣服()答案:(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第2课给冷水加热复习知识: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
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
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会(上浮)。
复习题:1.选择题。
(1)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比较,()。
A. 热水重B. 冷水重C. 两者一样重答案:B解析:50℃的热水 10℃的冷水1050℃的热水,体积会变大,但重量不变,如下图所示,10℃的冷水 50℃的热水对比前后两杯热水,后面这杯10℃的冷水被加热成50℃热水重。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2.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2.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6d874b763231126edb11e3.png)
教科版五年级下2.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③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3、讨论:火柴怎么粘到铁丝上的?【提示】凡士林,这种材料很特别,在常温下有一定的粘性,可以粘住一些细小的物体,比如:它可以粘住牙签、火柴等。
但是遇到热它就会熔化,不能再粘住细小物体了。
4、注意事项①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实验中或实验后的金属丝②实验装置都装好后再加热,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5、实验观察: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提示】左端的先掉下来,右端最后掉下。
6、得出结论①距离越近,热传递所需时间越少;距离越大,热传递所需时间越长。
②热传递的方向:从热的一端传向冷的一端。
7、实验记录表实验器材实验过程我的发现得出结论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如果在金属片的中间加热或者在金属片的边缘加热,热在金属片中又会怎样传递呢?1、实验器材:酒精灯、铁架台、蜡2、实验过程(1)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并画出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提示】(2)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提示】交流观察现象试图得出结论填写实验记录准备实验器材推测并画出热的传递方向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的传递方向通过实验设计,观察热在金属片中传递方向和过程,并学会图片或文字描述3、实验记录表实验过程蜡融化情况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金属圆片中间加热金属圆片边缘加热4、讨论: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提示】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5、概念解释:热传递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三、课堂练习:判断题1.热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铁筷子的一端放入热水中会热,另一端不会热。
3.热只能在同一个物体间传递。
4.热传递后就消失了。
5.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边缘加热,热会向中心发散传递。
6.教室桌子上的一杯热水的温度最后会和教室的温度一致。
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c9e6659ef7ec4afe04a1dff0.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第二单元第六课的内容,学生从认识身边的一些热的现象开始,用手来触摸,逐步认识到热传递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已初步建构热传导的生活经验,这节课要要经历一个完整的热传导的探究过程。
在给金属条的一端加热,另一端是否会热起来,学生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如果将不锈钢勺的勺部浸在热水中,勺柄露在外面,过一会儿,勺柄也会热起来。
这个单元,学生主要观察和探究与“传导”相关的问题。
这一课,学生将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验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
继而让学生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
然后综合观察结果,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形成粗浅的关于热是怎样传导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硬币、课件、茶杯、汤勺、平底锅等。
实验准备:铁架台、铁丝(金属棒)、打火机、酒精灯、蜡烛环多个、涂蜡的汤勺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出示课件:安全教育视频——学生严重烫伤2、学生谈谈这个学生为什么会烫伤?为什么冷水没有烫伤?3、引入新课,出示课题:热是怎样传递的(设计意图:在上科学课之前,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避免学生在实验中因操作不当而引起严重的突发事件,同时让了解热传递知识做了铺垫。
五年级下册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117901192e45361066f55f.png)
五年级下册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教科版【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中的第6课。
本课内容与前后几课有着很强的联系。
其探究内容是是对前一活动内容的继续深入,即在学生研究了“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从“用酒精灯给金属条加热,一会儿金属条会变得很热、很烫”这个现象出发,提出“热是怎样传递的?”这一研究话题,从另一个角度对热现象进行研究。
本课也是后面《传热比赛》、《设计制作保温杯》的研究基础和铺垫。
本课共安排了两个活动: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在第一个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直观的实验,加热金属条的一端和中间,观察并推测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这里有一个传递过程的深化:即从一端到另一端到从一点到两端,引导学生推出热是从物体较热的部分传向较冷的部分。
在第二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仍要引导学生设计直观的实验,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经过更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将会更清楚的认识到热传递的是从物体较热的部分传向较冷的部分,这样,学生就对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热会从较热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较冷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
2.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观察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所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热会从较热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较冷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教学准备热水杯、铁架台、铜条、蜡烛块、蜡烛、凡士林、试管夹、酒精灯、火柴、水槽、金属圆片、石粉剂(或温变教具)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一个烧杯,倒入热水后,烧杯会产生什么变化?导入课题:热是怎样传递的二、探究(一)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从一端到另一端引导学生借助媒介,让热量的传递过程“看”得见。
热是怎样传递的
![热是怎样传递的](https://img.taocdn.com/s3/m/256fe66577232f60ddcca13f.png)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材分析】《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本课共有2个活动,第1活动是第2活动基础、前提,第2活动是第1活动的发展、深化。
建立的科学概念是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帮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观察热传导的过程。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科学探究: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科学态度: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准备】教师:三脚架1个、酒精灯1个、火柴1盒、铜棒1个、热水、烧杯1个、试管夹1个、冷毛巾1条、温变贴片、温变指甲油。
小组:铜棒1个、火柴1盒、三脚架1个、酒精灯1个、热水、烧杯1个、温变贴片、试管夹1个、冷毛巾1条、涂满温变指甲油的金属圆盘1个。
二、实践探索,寻找热传递的方向。
(15mins)1.出示铜棒:这是一根铜棒,我们用它来研究热的传递。
2.提问:怎样让铜棒热起来?3.出示实验一材料,将铜棒放入热水中。
提问:铜棒热起来了吗?你看到了吗?能不能用手去摸摸看?(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不用手去摸。
)4.看不见,又不能碰,那我们怎么知道热在铜棒上是怎样传递的呢?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设计一个实验,让看不见的现象变为看得见?5.出示测温贴片: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件“神器”,它叫测温贴片,这种材料很特别,在常温下它是白色的,但是遇到热它就会变黄色。
6.下面就利用这些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一个实验,让大家亲眼“看”到热在铜棒上传递的过程,请把你们的方法画在实验记录表一中。
7.教师拍照收集学生设计方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94297a86f90f76c660371a74.png)
•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的是金属材
料,它能较快地进行热传递, 那么其他材料是不是也都能较 快地进行热传递呢?这个问题 下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热总是从温度较
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蜡 烛被点燃后,热传递到金属条加热 的一端,使金属条从加热的一端传 递到另一端,又传递给与它直接接 触的火柴,这说明热也可以从一个 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加热的不同部位:Βιβλιοθήκη 热传递的方向:结论:
•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
体;在同一物体中,能从温 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 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做 热传导。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6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科版 (6)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6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科版 (6)](https://img.taocdn.com/s3/m/363d6b994afe04a1b071dee2.png)
题目: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六节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师:生:1、导入: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教师演示)在杯子中倒入热水,过一会儿,摸杯中的铁勺柄会有什么感觉?(PPT展示)勺柄并未放入热水中,为什么会变热?热是从哪里传上去的?还有其他的猜想吗?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热是怎样传递的(板书:2.6 热是怎样传递的)很烫,很热猜想:从勺子浸入热水的这一端传到勺柄2、新课讲授提供器材,学生设计实验“在铜条一端加热,看热怎样在铜条中传递”学生展示实验方案,讨论方案可行性,选择适合的方案今天提供的器材如下(PPT展示):铜条,铜条代替铁勺,铁架台,酒精灯,蜡烛圈,蜡烛遇热易熔化,火柴,凡士林,凡士林具有一定的粘性,能粘住细小的物体,遇热易熔化。
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让我们能看到热在铜条上是如何传递的?在设计的时候,注意思考:所选材料放在什么位置,怎么放?为什么要这么放?将设计方案填写在实验单任务一的地方。
完成任务后,请同学们安静坐好示意。
好,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笔,安静坐端正。
展台展示小组方案(展台展示):这是第五组的实验方案,请第五组的组员为我们讲解。
为什么选择火柴棒和凡士林作为实验器材?火柴是如何连在铜条上?可能看到什么现象?同学们认为这个方案可行吗?我们再来看另一个组的设计方案(PPT展示),请组员上台为我们讲解。
为什么选用蜡烛圈?可能看到什么现象?只挂一个蜡烛圈,可以吗?为了更科学看到热在铜条传递的过程,需要适量的蜡烛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https://img.taocdn.com/s3/m/b6e7ce6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7e.png)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乐清市建设路小学叶小琴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
下面,我将从本课的教材、学生、教学法及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课的认识和处理。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热是怎样传递的》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6课,从结构上讲,本课承接第五课《金属热胀冷缩吗》的内容,引出物体热传递的研究话题;又为第七课《传热比赛》的展开起了铺垫作用,因此本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内容上讲,本课通过“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两个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探究知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传导,并且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知道:通过直接接触,热传导总是从物体的一个部分(温度高)传到另一个部分(温度低),或者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这些内容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热的知识打下基础。
可见,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热传递的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2.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3.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指导学生认识热传导现象。
学生学习后,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热的知识打下基础。
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难点: 有效组织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活动。
4. 教学准备:教师用:金属勺(2把)、烧杯、热水、课件。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学案:热是怎样传递的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学案:热是怎样传递的](https://img.taocdn.com/s3/m/42eade3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22.png)
拓展延伸:
请你说说,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加热器会使整个房间暖和起来?
学习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学习难点
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学习准备
为每组准备:铁架台;铁丝(钢条)、热水;火柴、金属圆片、酒精灯、蜡烛油、凡士林等。
学习过程
温故互查:
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学案:热是怎样传递的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热是怎样传递的
学习目标
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4.按照教科书实验设计装置图小组开展实观察活动。
学习过程
汇报点评:
1.实际操作实验,并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2.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逐步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的。
巩固练习:
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5.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6.交流实验方案:哪些办法可以进行实验研究。
7.实际操作实验,并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1.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辐射
C、对流
【答案】:
【解析】:
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热能的过程叫( )。
A、热对流
B、热辐射
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热传递
【答案】:
【解析】:
离金属条加热的部分越远,热得越快。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热的传递方向是由温度高的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下列现象中,由于热传递使物体的温度升高的是( )。
A、用毛巾反复擦时皮肤感到热
B、子弹打进墙里,子弹温度升高
C、将铁丝反复弯折几次,弯折处会发热
D、把手伸到热水中手会感到热
【答案】:
【解析】:
把一个燃烧着的烟头放在一个离纸很近的位置,过一会儿,你会发现纸变成了黑色,说明热是能( )的。
热传递主要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方式来实现。
【答案】:
【解析】:
热传递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方式来实现。
【答案】:
【解析】:
热总是从温度较______的一端传递给温度较______的一端。
【答案】:
【解析】:
用酒精灯给金属棒加热,一会金属棒就变得很烫,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______
【答案】:
【解析】:
科学探究题。
下图是一条呈“M“形的铁条。在H点处用酒精灯加热,A,B,C,D,E,F各点上的蜡烛油会先后熔化。请写出A,B,C,D,E,F各点处蜡烛油熔化的先后顺序。
先后顺序:______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如图所示,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回答问题。
要求:在一段铜丝上每隔一定的距离穿上一些小钢珠,然后用酒精灯对其进行加热。问题:
______号小钢珠的温度上升最快,______号小钢珠的温度上升最慢,______、______号小钢珠温度上升得一样快。
若把酒精灯移至3、4号小钢珠中间,则______、______号小钢珠的温度上升最慢。
热总是从温度较______的一端传向较______的一端。
【答案】:
【解析】:
如图是一条呈“中”形的铁环。如果在点A处用酒精灯加热,8、C、D、E各点上的蜡烛油会先后熔化。请写出8、C、D、E各点蜡烛油熔化的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2019年精选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热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科版复习巩固五
用酒精灯加热圆形金属片的边缘时,金属片的中心温度会(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
【解析】:
热传导在传递热量过程中( )。
A、必须通过与物体的直接接触
B、可以不与物体接触
C、与物体接触不接触都行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