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1 微生物 复习课件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显微镜下的微生物_课件1
酵母菌
酵母菌的结构
正在分裂的啤酒酵母
3.与人类的关系
(1)食品 酿酒、面包、馒头、单细胞蛋白。“第一种家养
微生物”。 (2)医药
有机酸、酶类、维生素。 (3)化工
酵母菌利用石油中的多种烃类。 (4)水处理
酵母菌处理含油、含酚、含柠檬酸废水效果好。 (5)酵母菌也常给人带来危害
腐生型酵母菌能使食物、纺织品和其它原料腐败 变质。蜂蜜酵母可使蜂蜜、果酱败坏。
b.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作用重大。
c.害处:引起动物和人的传染病;引起作 物病害;引起食品变质。
对比书上的分类及举例缺少了哪些类群? 黏菌是一类界于真菌和原生动物之间的生物。 古细菌和真细菌的区别,研究古细菌的意义。 真细菌与真菌的区别。
谢谢
有的酵母是发酵工业的污染菌,影响产品质量。 有些还能引起人和植物病害,如引起皮肤粘膜、 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泌尿系统多种疾病。
(二)霉菌 1.种类 青霉、根霉、曲霉等 2.结构 菌丝组成营养体 ——多细胞
孢子囊(内含孢子)
直立菌丝 匍匐菌丝 营养菌丝 根霉结构示意图
菌丝
3.孢子生殖 无性孢子或有性孢子 4.与人类关系
充当人类的好帮手
微生物农药 细菌肥料 细菌饲料 沼气与沼气发酵 净化废水 微生物提取黄金 石油开路先锋
微生物与食品
酒的酿造 制作面包
乳酸菌与人类健康 酱、酱油和豆鼓 豆腐乳和甜酒酿 醋 味精
微生物的作用
a.在物质转化中作用重大。 植物(微生物)光合作用
无机物------------——---→有机物 ←——————————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青霉结构示意图
曲霉结构示意图
(三)蕈(菌菇) 1.种类
银耳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1 微生物 复习课件
微生物
• ——是肉眼难以看清的各 类生物的总称。
(一般体形在0.1毫米以下的小生物。)
第一节、微生物学的建立
• 一、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 • ——17世纪列文·虎克(荷兰) • 1674年他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了被他称为“小动
物”的细菌,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微生物世界。
• 二、主要科学家: •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 • 德国细菌学家:科赫 • 19世纪中期后,微生物学的建立
三、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 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 1、配制原则 • A、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 • B、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比例、适宜的PH • C、配制后进行严格灭菌 • 高压蒸汽灭菌法——高压灭菌锅
• 1、05/cm2,121℃,15~30min
为什么采用121℃灭菌?
ⅣP20此温度以上才能杀死培养基中的细菌芽孢。
• 1、结构特点: • 蛋白质:构成衣壳 • 核酸:位于中心,构成
核心
• 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 核酸:DNA或RNA。
• 营养方式:寄生
噬菌体:只有DNA
烟草花叶病毒:只 有RNA
• *病毒类型: • 裸病毒(无包膜)
结构1,4,6分别是指衣壳,成分是蛋白质。2,3,5分 别代表的物质是核酸,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 或RNA。
(接合孢子)
• *在自然中的作用:大多 为分解者
• *典型代表:青霉、根霉、 曲霉等
孢子
*应用:发酵生产抗菌素、酶制剂、食 品发酵等
*寄生种类可致病:皮肤癣症等
• (3)蕈——蘑菇等IVP15
菌盖: 菌褶
结 地上:子实体
构
菌柄
地下:丝状,与菌柄相连
生命科学总复习ppt 沪教版
yyrr 绿皱
1、获得目的基因
供体细胞 基因定位
限制酶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
DNA 质粒
提供质粒的细菌
同种限制酶
DNA 连接酶
重组DNA (重组质粒)
3、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DNA
重组DNA (重组质粒) 导入
增殖
重组质粒
受体 细胞
微生物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目的基因产物 4、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按F2分开单株种植,不分离的植株种 子仍按F2单株收藏待验证。
对第三年保留种子进行纯度验证,仍 不出现分离方可作为新品种推广。
黄色圆粒(YyRr)
花药 (配子)
单倍体植株
第一年
YR
yR
Yr
离体 培 养
YR
yR
Yr
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yr yr
正常二倍体
(纯合子)
第二年
YYRR 黄圆
yyRR 绿圆
YYrr 黄皱
•核糖体(间期蛋白质的合成)、中心体(动物)、 •高尔基体(植物)、线粒体。
• 13.将质膜与核膜连成一体的细胞器:内质网
• 14.与脂类及多糖合成有关的细胞器: 内质网
• 15.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 16.泪腺细胞分泌泪液,泪液中有溶菌酶,与此 生理功能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按照mRNA上的碱基序列,
(2)各个tRNA依次带着特定 的氨基酸进入核 糖体, 根据碱基互补原则,把运 载来的氨基酸安放在相应 的位置上
(3)随着核糖体在mRNA上的 移动,一个tRNA刚离开核 糖体,另一个tRNA又携带 进入。
(4)当读到mRNA上的终止密 码子时,翻译过程结束。
(完整版)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讲义
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讲义第一章微生物微生物:包含细菌、病毒、真菌、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集体。
细菌:包含古细菌、真细菌(原核生物)、真菌(真核生物)。
真细菌:包含蓝细菌、放线菌等。
真菌:一类拥有真实细胞核,大多数营腐生生活,并用孢子进行生殖的真核生物。
包含酵母菌、霉菌、蕈(蘑菇)。
原生生物:单细胞藻类(真核生物),原生动物(有一个或多个细胞核,大多为能运动的单细胞真核生物),黏菌(介于原生动物和真菌间的真核生物)。
微生物的特色: 1. 个体细小 2. 构造简单 3. 散布很广 4. 营养方式多样 5. 生长生殖迅速。
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
微生物传得病流行过程:传染源经过流传门路(空气流传、接触流传、媒介物流传、病媒传播)使易动人群发病。
微生物传得病的预防: 1. 控制传染源 2. 切断流传门路 3. 保护易动人群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自稳态体液:人体中所有液体总称(体重的 60%),在细胞内的是细胞内液(体重的 40%),细胞外的是细胞外液(体重的 20%)。
细胞外液:主要种类为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由这些细胞外液组成的体液环境称为内环境。
自稳态:人体自己调理作用下,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固的状态。
内环境自稳态是动向均衡,令人体战胜外界环境影响,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细胞外液中的电解质:主要阳离子Na+,主要阴离子是Cl -细胞内液中的电解质:主要阳离子+2-2-、蛋白质K ,主要阴离子 HPO、 HPO44体内水根源:饮用水、食品水、代谢水体内水排出:尿液排泄(小便)、皮肤蒸发、呼吸蒸发、排遗(大便)水摄取:渴觉神经中枢控制水排出:血浆中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体温:人体内部温度,常用口腔、腋窝、直肠温度来表示。
人体产热:寂静时-> 肝脏强烈运动->骨骼肌散热:传导(直接接触)、对流(气体或液体流动)、辐射(红外线形式)、蒸发(水分气体形式从体表蒸发带走热量,环境靠近体温时人体独一的散热方式)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餐后 2 小时血糖浓度达到最高值)。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讲义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讲义同学们好,今天咱们要一起走进高中沪科版拓展型课程第1章微生物的第2节——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这可是个特别有趣的话题呢。
一、微生物是啥微生物啊,就像一群小小的隐形居民,生活在我们周围,但是我们肉眼却很难看到它们。
微生物其实是一个大家族,成员特别多,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等。
咱们先来说说细菌吧。
细菌可小了,小到啥程度呢?就像一颗小小的芝麻,如果把芝麻比作地球的话,那细菌可能就像地球上的一个小蚂蚁。
不过可别小看这些小细菌,它们的种类可丰富了。
比如说大肠杆菌,这是一种在我们肠道里就有的细菌。
你想啊,咱们的肠道就像一个小小的城市,大肠杆菌就在这个城市里生活着。
有时候呢,大肠杆菌是很乖的居民,它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
但是如果它的数量太多或者发生了变异,那就可能会让我们生病,就像城市里突然来了一群调皮捣蛋的家伙,到处搞破坏。
再说说真菌。
蘑菇就是一种大家比较熟悉的真菌。
你看那蘑菇,长得大大的,好像和小小的微生物不沾边。
其实啊,蘑菇只是真菌的一部分,就像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
在地下,还有很多像菌丝一样的东西,那才是真菌的主要部分呢。
就像树根一样,在土里蔓延,只不过这些菌丝很细小,我们不太容易看到。
还有酵母菌,它可厉害了,咱们做面包的时候就离不开它。
酵母菌在面团里就像一个个小小的魔法师,它们吃了面团里的糖,然后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就像一个个小气球一样,让面团膨胀起来,最后就变成了蓬松的面包。
然后就是病毒了。
病毒这个家伙就更特别了。
它没有细胞结构,就像一个小包裹,里面装着一些遗传物质。
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才能生存,就像一个小偷,必须溜进别人家里才能偷东西一样。
比如说感冒病毒,一旦进入我们的身体细胞,就开始捣乱,让我们流鼻涕、打喷嚏、难受得不得了。
二、为啥要用显微镜看微生物微生物这么小,我们肉眼看不到,这时候显微镜就闪亮登场啦。
显微镜就像一个超级放大镜,可以把微生物放大好多好多倍,让我们能看到它们的真面目。
上海市古美高级中学高中沪科版生命科学与拓展型课程课后作业:1.4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第四节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基础知识自测】1、微生物传染病是指能够从一个传播到另一个的微生物致病因子,如、、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所导致的疾病。
它往往具有性和性两个特征,涉及人数多,影响范围大,往往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影响社会工作和生活秩序。
对于人类传染病来说,最主要的传染源是。
病原微生物要形成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主要有、、和四种。
2、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和串联在一起构成了。
一般来说,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就能抑制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
3、微生物传染病的病原体一般营生活,所以需要在宿主体内找到一个合适的场所定居。
病原体定居的位置一般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如霍乱弧菌、肝炎病毒和爱滋病毒选择的场所一般分别是、、。
4、新传染病在某地流行时,常表现为染病人数在最初,再,然后的规律。
这种变化和数量的变化有关,在最初,由于的人较少,因此表现出染病人数上升的趋势,后来由于的增加,引起易感人群数量的下降。
5、病原菌黏附和定居于人体的特定组织后,通过产生特殊的或的作用或通过伤口进入,然后向更深的组织渗透。
当它们进入系统后,就可以进入宿主细胞的所有器官和系统。
当大于,人体就表现为显性感染。
6、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是吸附在宿主的上,然后通过或进入细胞(不进入细胞)。
在宿主细胞的作用下,被水解,释放出病毒核酸,它利用细胞的合成系统自身物质。
7、在微生物传染病的预防中,接种疫苗是属于,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是属于。
疫苗的有限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的稳定性。
【练习题】1、登革热是由蚊虫叮咬传播的微生物传染病,该病的传播途径属于()A.接触传播B.空气传播C.病媒传播D.媒介物传播2、既是传染病的传染源,又是其传播途径的是()A.患乙型肝炎的人B.家里的猫、狗C.消化道病人用过的杯子D.带有疟原虫的蚊子3、传染病的特点是()A.由病毒引起的B.具有一定的区域性C.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D.通过呼吸道传播4、下列传染病中,属于通过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是()A.疟疾B.狂犬病C.肝炎D.流行性感冒5、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是()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切断三个基本环节的任何一个6、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保护传染病易感人群的是()A.给儿童接种卡介苗B.清扫居民楼内的垃圾C.给医疗仪器消毒D.给儿童注射青霉素7、控制传染源是抑制微生物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下列做法属于对传染源进行控制的是( )A.接种特效疫苗B.设立隔离病房C.注射相应抗体D.室内定期通风8、下列不属于病原体的是()A.感冒病毒B.破伤风杆菌C.蛔虫D.苍蝇9、乙型肝炎是一种慢性遗传病,它的病原体和主要传播途径分别是()A.细菌飞沫传播B.病毒血液传播C.病毒病媒传播D.细菌接触传播10、下列各项中,属于消化道传染病的是()A.肺结核B.流行性乙型脑炎C.血吸虫病D.细菌性痢疾11、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时候是()A.未发病前B.发病初期C.发病最严重时期D.恢复期12、下列有关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传染病最主要的传染源是染病的生物B.消灭“四害”,从防止传染病的措施分析,是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接种疫苗是预防微生物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D.进行预防接种,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控制传染病13、以下关于微生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人类的传染病来说最主要的传染源是易感人群B.通过与SARS患者的口腔分泌物接触病原体而患病的传播属于病媒传播C.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染链包括病原体、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D.同一种微生物传染病可以有一条以上的传播途径14、人体内往往存在着针对一种病毒的不同抗体,合理解释是()A. 病毒表面往往存在多种蛋白质分子B. 病毒基因在细胞内能高效复制C. 病毒表面往往存在多个同种蛋白质分子D. 病毒基因在细胞内能高效表达。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ppt复习课件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的
宏观 生态学
世
纪
未来发展
后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 基因治疗、生物多样性保护、
脑科学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1、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学习或生活实践→提出疑问→设计实验 →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解答疑问→新的疑问→进一步探究
2、设计对照实验时,注意单因子变量原则 和等量原则
高倍镜使用
1、低倍镜下将物象调至最清晰,并将要 观察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直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到位 3、调节细调节器,直至物象清晰(只能 用细调节器,不能用粗调节器) 4、此时视野变小、变暗,物象变少、变 大
(完整版)上海高中生命科学(生物)总复习讲义
生命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第一节:一、发展简史1、著作:贾思勰《齐民要术》农书、李时珍《本草纲目》药书、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论2、显微镜发明:生物研究进入细胞水平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建立:研究进入分子水平我国成就: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3、林耐——生物分类法则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孟德尔——遗传学奠基人摩尔根进一步揭示遗传机制(伴性遗传)4、生命科学研究手段: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5、人类基因组计划一一生命科学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用于人类疾病的基因诊断、治疗)第二节:1、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一一提出假设一一设计实验一一实施实验一一分析数据一一得出结论一一新的疑问一一进一步探究实验1.1细胞的观察和测量1、观察:先低倍后高倍,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移动转换器到高倍镜,再调细调节器2、物像为倒像,(视野)同向移、(载玻片)反向移3、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4、目镜测微尺的使用:(格数X每格长度)5、左眼观察,睁开右眼认识显微镜:被观察物体位于物镜的前方,被物镜作第一级放大后成一倒立的实象,然后此实像再被目镜作第二级放大,成一虚像,人眼看到的就是虚像。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率=物镜放大倍率x目镜放大倍率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长度(焦距)成反比,长度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成正立放大虚像,即从物镜进入镜筒内的光线所成的像(假设能成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长度(焦距)成正比,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成倒立放大实像,即物距在一倍焦距、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但一定不能大于物距,否则成虚像。
例题:1. 当在视野中看到"p"时,实物是怎样的?2. 当一个物体在视野左上方,想把它移动中央,应向什么方向移动?3•当在视野中观测到一个物体在视野中顺时针运动,其实它是在怎样运动(顺时针/逆时针)?答:1)实物是“d;'即旋转180°2)向左上方3)顺时针4 .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D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和宽度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无机物一、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1、作用:良好溶剂、输送、参与化学反应;水比热大,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2、存在形式:自由水(大部分,参与上述1作用)结合水(少量,生物细胞组织中的成分) 自由水/结合水比值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3、人体缺乏表现:缺水 10%,生理紊乱;缺水 20% ,生命停止二、无机盐:离子状态存在1、作用:a 生物体组成成分(例子:血红蛋白:Fe 2+ 骨骼:Ca 2+【缺钙,肌肉抽搐】 Mg植物叶绿素的必需成分、Zn 多种酶的组成元素、I 甲状腺素的原料)b 、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实验2.1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1、 糖类:淀粉(非还原性糖)一一碘液(蓝色)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一一班氏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2、 蛋白质一一双缩脲试剂(紫色)3、 脂肪一一苏丹III (橘红色)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所有生物必含的物质是蛋白质与核酸,是主要的生命物质) —、糖类化学通式:(C H 2O ) n (水解后的组成单位:葡萄糖( C 6 H 12O 6)注:组成元素 C 、H 、O1、 作用: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原料2、 分类 A 、单糖:葡萄糖(糖中的 主要能源物质)、果糖、核糖(五碳糖)B 、 双糖:(两份单糖脱水缩合而成)蔗糖、麦芽糖一一植物;乳糖一一动物C 、 多糖:.淀粉(植物内糖的储存形式,人类糖的主要来源)j I 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肝糖原(与血糖保持动态平衡) i 肌糖原二、脂质:(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1、 脂肪:(贮能物质;减少热能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组成单位:脂肪酸j 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甘油[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注:组成元素 C 、H 、O2、 磷脂:细胞膜、核膜等有膜结构的主要成分3、 胆固醇:调解生长、发育及代谢(血液中长期偏高引起心血管疾病)「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作用Y 合成某些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I 多晒太阳可转化为维牛素 D、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干重占50%)注:组成元素 C 、H 、O 、N 等1、单位:氨基酸(20种,其中8中必需氨基酸,须从食物中获得)2、 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沪科版高三生物拓展型全册课件【完整版】
沪科版高三生物拓展型全册课件【 完整版】
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1 微生物
沪科版高三生物拓展型全册课件【 完整版】
微生物的探究历程
沪科版高三生物拓展型全册课件【 完整版】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沪科版高三生物拓展型全册课件 【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156页 0304页 0376页 0448页 0520页 0546页 0548页 0627页
1 微生物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人体自然环境的自然稳态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 血脂代谢及其调节 3 遗传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扩展 生物工程的概述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微生物的探究历程_课件1
列文虎克(1632-1723)
他在一篇写给英国皇家学会的小短文中写到:
“这里所说的观察不是只做了一次,而是 重复地进行过多次的……它给了我许多快乐!”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在随 后的两百年间基本局限于对微 生物形态的观察,尚未与它的 生理作用联系起来。因此将这 一时期称为“形态学时期”。
1.什么是自然发生说?怎样 用实验证明它是错误的?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 322)就是一个自然发生论者,有的人还通过“实 验”证明,将谷粒、破旧衬衫塞入瓶中,静置于 暗处,21天后就会产生老鼠。
曲颈瓶试验 用无可争辩的事实推翻了(自然发生说)
巴斯德的贡献
1.否定了生物体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
证明了只有在有活细菌的条件下才能繁殖出新的
2.为什么发酵是微生物参与的 过程?怎样用实验证明?
3.巴斯德是怎样想到许多疾病是微 生物引起的?科学家是怎样证明这些疾 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自然发生说”之争
自然发生说是19世纪前广泛流行的理论, 这种学说认为,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 的。如我国古代认为的“腐草化为萤”(即萤 火虫是从腐草堆中产生的),腐肉生蛆等。
认识疾病方面 公元6世纪已知狂犬病来源疯狗。 公元2世纪张仲景提出禁食病死兽肉和不洁食物, 以防伤寒。 公元141-208年,华佗主张割去腐肉以防传染。 公元4世纪葛洪在《肘后方》一书中详细记载了天 花,并知道种牛痘以防天花。
认识植物病害方面 公元2世纪《神农本草经》有“白僵病”的记载。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有对植物病镜观察到了 许多微生物和原生动物。
1677年,他第一个观察并记录了兔子、狗和 人的精子,这是人类第一次对动物和人的精子进 行观察和记录。
1680年,他第一个观察并描述了显微镜下的 红细胞的形状。他第一个观察到了连接心脏动脉 和静脉的毛细血管。
高三生物拓展型(沪科版)
A
人体自然 环境的自
然稳态
B
水和电解 质的平衡 机器调节
C
人体的体 温及其调
节
D
血糖的平 衡及其调
节
E
血脂代谢 及其调节
F
血压及其 调节
03 3 遗传
3 遗传
基因链锁和交换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扩展
04 4 生物工程
4 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的概述 细胞工程
感谢聆听
Hale Waihona Puke 高三生物拓展型(沪科版 )
演讲人 202X-06-08
REPORT
目录
01. 1 微生物 02. 2 人体环境与自然稳态 03. 3 遗传 04. 4 生物工程
01 1 微生物
1 微生物
微生物的探究历程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02 2 人体环境与自然稳态
2 人体环境与自然稳态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病原菌
侵入、粘附、
人体特定组织
激活
定居
高度专一性
隐性感染
免疫 系统
潜伏感染 显性感染
引起炎症、损伤和破坏组织 分泌细菌毒素
2.病毒的致病过程 (1)基本结构(参见课本示意图) (2)种类:
DNA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腺病毒、噬菌体 RNA病毒:SARS、流感病毒、狂犬病毒等 逆转录病毒:艾滋病病毒(HIV) (3)各类病毒复制过程(参见课本示意图)
①侵入过程:Βιβλιοθήκη 侵入病毒核衣壳
宿主细胞
②复制合成过程:
脱衣壳
DNA病毒: 病毒 复制 DNA
病毒 DNA
转录 翻译
病毒 蛋白质
病毒核酸释放
子代DNA 病毒
RNA病毒: RNA复制
病毒 合成 RNA 合成
RNA
互补链
病毒 RNA
翻译 病毒 蛋白质
子代RNA 病毒
逆转录病毒:(HIV)
病毒 合成 RNA 逆转
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什么叫微生物传染病?
能够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的微生物 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等微生 物,产生的疾病称为微生物传染病。
一、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
1.传染源 (1)概念:一般是指能将病原微生物直接
传播给宿主的生物。 (2)最主要的传染源是染病的生物。
一、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
三、微生物传染病的预防
1.控制传染源:寻找传染源,对传染源进行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针对具体的微生物传染病传播途 径采取综合措施,不让病原体进行传播。 3.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是目前预防微生物传染病最有 效的措施。
接种疫苗实际上就是减少易感人群人数,保护易感人 群,切断传染链,从而达到预防效果的。
(完整版)上海高中生命科学(生物)总复习讲义
生命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第一节:一、发展简史1、著作:贾思勰《齐民要术》农书、李时珍《本草纲目》药书、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论2、显微镜发明:生物研究进入细胞水平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建立:研究进入分子水平我国成就: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3、林耐——生物分类法则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孟德尔——遗传学奠基人摩尔根进一步揭示遗传机制(伴性遗传)4、生命科学研究手段: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5、人类基因组计划——生命科学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用于人类疾病的基因诊断、治疗)第二节:1、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新的疑问——进一步探究实验1.1 细胞的观察和测量1、观察:先低倍后高倍,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移动转换器到高倍镜,再调细调节器2、物像为倒像,(视野)同向移、(载玻片)反向移3、放大倍数:目镜X 物镜4、目镜测微尺的使用:(格数X每格长度)5、左眼观察,睁开右眼认识显微镜:被观察物体位于物镜的前方,被物镜作第一级放大后成一倒立的实象,然后此实像再被目镜作第二级放大,成一虚像,人眼看到的就是虚像。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率=物镜放大倍率×目镜放大倍率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长度(焦距)成反比,长度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成正立放大虚像,即从物镜进入镜筒内的光线所成的像(假设能成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长度(焦距)成正比,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成倒立放大实像,即物距在一倍焦距、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但一定不能大于物距,否则成虚像。
例题:1.当在视野中看到"p"时,实物是怎样的?2.当一个物体在视野左上方,想把它移动中央,应向什么方向移动?3.当在视野中观测到一个物体在视野中顺时针运动,其实它是在怎样运动(顺时针/逆时针)?答:1)实物是“d”,即旋转180°2)向左上方3)顺时针4.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 D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和宽度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无机物一、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1、作用:良好溶剂、输送、参与化学反应;水比热大,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2、存在形式:自由水(大部分,参与上述1作用)结合水(少量,生物细胞组织中的成分)自由水/结合水比值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3、人体缺乏表现:缺水10%,生理紊乱;缺水20%,生命停止二、无机盐:离子状态存在1、作用:a、生物体组成成分(例子:血红蛋白:Fe2+骨骼:Ca2+【缺钙,肌肉抽搐】Mg植物叶绿素的必需成分、Zn多种酶的组成元素、I甲状腺素的原料)b、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实验2.1 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1、糖类:淀粉(非还原性糖)——碘液(蓝色)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班氏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2、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3、脂肪——苏丹III(橘红色)第二节:有机化合物(所有生物必含的物质是蛋白质与核酸,是主要的生命物质)一、糖类化学通式:(CH2O)n (水解后的组成单位:葡萄糖(C6H12O6)注:组成元素C、H、O1、作用: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原料2、分类A、单糖:葡萄糖(糖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果糖、核糖(五碳糖)B、双糖:(两份单糖脱水缩合而成)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C、多糖:淀粉(植物内糖的储存形式,人类糖的主要来源)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肝糖原(与血糖保持动态平衡)肌糖原二、脂质:(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1、脂肪:(贮能物质;减少热能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组成单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甘油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注:组成元素C、H、O2、磷脂:细胞膜、核膜等有膜结构的主要成分3、胆固醇:调解生长、发育及代谢(血液中长期偏高引起心血管疾病)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作用合成某些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多晒太阳可转化为维生素D三、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干重占50%) 注:组成元素C、H、O、N等1、单位:氨基酸(20种,其中8中必需氨基酸,须从食物中获得)通式:——NH2 (氨基)——COOH(羧基)氨基酸种类由R基决定O H2、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生物工程概述_课件1
(Edward Jenner,1749~1823) 首创用牛痘预防天花,是免疫学 的发展,开创了预防医学的先河。
现代生物工程
Modern Bioengineering
生物工程的分类——按研究内容划分
酶工程
基因工程
生物 工程
现代生物工程modernbioengineering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的分类按研究内容划分蛋白质工程环境生物工程医学生物工程发酵工程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通过技术手段使之生产人类需要的代谢物
生物工程概述
生物工程的历史 —学科雏形
微生物发酵
丰 富 多 彩 的 酒 文 化
生物工程的特点
高效性和经济性 清洁和低耗 强调技术设计 可遗传和可扩散 对人类伦理道德观念有影响
谢谢
细胞工程
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把含有不同遗传物 质的细胞合成杂种细胞。并器 摄取和染色体片段的重组等。
酶工程 酶工程是利用酶的特异催化功 能,在常温常压下将一种物质转化 为另一种物质,以获得高纯度的适 用之物。 该技术包括各种酶的开发和生 产。酶的分离和纯化技术等。 酶工程用于食品工业很有效。 啤酒、酱油、葡萄糖等都可用酶工 程生产。
细胞工程
发酵工程
蛋白质工程 环境生物工程 医学生物工程 。。。。。。
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 能,通过技术手段使之生产人类需要的代 谢物。以高效率的进行物质转化。
发酵工程包括:用微生物发酵生产产 品,如酿酒。用微生物分解有害物质;细 菌选矿和细菌冶金等等!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分子遗传学和工程技术结合的产物。 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它能按人类需要,把遗传 物质DNA分子从生物体中分离出来,进行剪切、组合、 拼装,合成新的DNA分子。再将新的DNA分子植入某 种生物细胞中,使遗传信息在新的宿主细胞或个体 中得到表达。以达到定向改造或重建新物种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甲烷菌
• 极端嗜热菌:热泉、
海底活火山周围, 古细菌为何会引起高度 82℃~110℃,且耐 关注?
高压
*其生存的极端环境与地球
•
极端嗜盐菌:最适盐
早期环境相似,因此古细 菌在生物进化上有重要地
浓度3~4mol/L
位,是研究进化的好材料。
• 嗜酸菌:最适PH0.7
③细胞壁成分:粘肽(肽聚糖)组成, 青霉素抑制其合成
④芽孢:ⅣP10
环境不利——菌体外形成厚荚膜——菌 体成为休眠体,既是芽孢——条件适 宜时萌发成一个细菌。
• 一般121℃,15min以上才能杀灭芽孢。
b.细菌的繁殖
一般为分裂繁殖——无丝分裂
细菌的变异只有基因突变。因无减数分裂,所以无 基因重组;无染色体,故无染色体变异。
• 光合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水田、沼泽、湖泊、 江海等处,主要分布于水生环境中光线能透射到的缺氧 区。
• 在水产养殖中,能够降解水体中的亚硝酸盐、硫化物等 有毒物质,实现充当饵料、净化水质、预防疾病、作为 饲料添加剂等功能,光合细菌适应性强,能忍耐高深度 的有机废水和较强的分解转化能力,对酚、氰等毒物有 一定有忍受和分解能力等特点,它的诸多特性,使其在 无公害水产养殖中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2、培养基的类型
• A、用培养基:ⅣP21 • 满足多种微生物的需求 • 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含天然物质,含碳源、氮源、 生长因子等
• ⅣP20
• 能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培养基只需简单的 无机盐和水
• 异养微生物,培养基需加入成分较多 • 例如: • 大肠杆菌:需加入蔗糖、水、无机盐等 • 酵母菌:可用豆芽汁蔗糖培养基 • 大多数细菌: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殖出新的细菌
自然发生说: 生物体是从无 生命物质自然发 生的。
• 实验过程:IVP5 • A瓶:煮沸的肉汤几天后仍保持澄清 • B瓶:未煮沸的肉汤几天后变混浊 • A瓶去除曲颈玻璃管后:肉汤变混浊 • 证明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
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
《导测》P206综合题/2
• *繁殖方式:
• 无性繁殖(细胞分裂、孢子繁殖)
• 有性繁殖:通常发生於生活史中的 艰难时期(如不利的环境条件)。
• *在自然界的作用 • 生产者,光合作用增加水的含氧量 • 有害IVP15 • ①大量繁殖可形成赤潮 • 大量消耗水中氧气导致水生动物死亡 • ②某些甲藻产生神经毒素,通过食物
链危害水生动物和人类。
• (1)单细胞藻类——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体 • *共同结构:单细胞,具有含光合色素的细
胞器 • *典型代表 • 衣藻绿色,可运动,叶绿体杯状 • 小球藻绿色,不运动 • 甲藻黄绿色 • 硅藻粉红色,细胞壁含SiO2构成精致斑纹
衣藻、小球藻属于绿藻
光合色素不一定与高等植物相同
硅
衣
藻
藻
一 种 甲 藻 小球藻
微生物
• ——是肉眼难以看清的各 类生物的总称。
(一般体形在0.1毫米以下的小生物。)
第一节、微生物学的建立
• 一、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 • ——17世纪列文·虎克(荷兰) • 1674年他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了被他称为“小动
物”的细菌,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微生物世界。
• 二、主要科学家: •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 • 德国细菌学家:科赫 • 19世纪中期后,微生物学的建立
EBV
禽天流花感病病毒毒H5N1
放大35万倍的艾滋病 毒HIV
流感病毒
非 典 病 毒
一些RNA病毒
**微生物的共同特征——高等生物无法具备
的特征IVP18
结构简单个体微小 ——(体积小、面积大,有利于物质代
谢) • 分布广、种类多 • 营养方式多样(吸收多转化快) • 生长繁殖快 • 适应强、变异频
• 原核生物类群 • 细菌(真细菌、古细菌)、放线菌、支
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蓝藻(蓝 细菌)等 • 真核生物类群 • 真菌(酵母菌、霉菌、蕈) • 原生生物(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黏 菌) • 非细胞生物类群 • 病毒
(一)原核生物类群
包括细菌、放线菌、蓝藻、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PSClMgFe
酶的成分,
NaKCaMnZnMoCu 调节渗透压等 等无机化合物
*有机物氮源(如蛋白胨等)也可以作为碳 源,但是碳源物质不能作氮源
生长因子: 维生素、氨基酸、一些酶和
Ⅳp20微生物自 嘌呤和嘧啶[含N 核酸的成
己不能合成或 碱基]等
分,调节
合成量不足, 但又是生长代
(酵母浸膏、牛肉 浸膏等天然物质已
实例
单细胞藻类、 蓝细菌等
光合细菌
氧化NH3等无 机物
分解有机物
硝化细菌等
大多数细菌和 真核微生物
分解有机物 乳酸菌
分解有机物 酵母菌
• 光合细菌(简称PSB)是地球上出现最早、自然界中普遍 存在、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是在厌氧条 件下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的总称。
• 是一类以光作为能源、能在厌氧光照或好氧黑暗条件下 利用自然界中的有机物、硫化物、氨等作为供氢体兼碳 源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
三、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 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 1、配制原则 • A、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 • B、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比例、适宜的PH • C、配制后进行严格灭菌 • 高压蒸汽灭菌法——高压灭菌锅
• 1、05/cm2,121℃,15~30min
为什么采用121℃灭菌?
ⅣP20此温度以上才能杀死培养基中的细菌芽孢。
• 共同结构: •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无核
膜、含DNA,无染色体)、核糖体—— 唯一细胞器
1、细菌 *形态——球菌、杆菌、螺菌 *(广义的细菌范畴包括放线菌、支原 体、衣原体等) (1)真细菌 ——生活在通常环境条件下
杆菌
球菌
• 细菌的三种 主要形态
乳酸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a.特殊结构: ①质粒(小型环状DNA分子)——其 上含有一些抗性基因 ②鞭毛:运动(某些细菌)
• 包膜病毒:HIV、EBV[埃博拉(EBOLA)病毒]
1 2 3 4
HIV
1、包膜 2、包膜子粒 3、蛋白质衣壳 4、RNA
• 埃博拉病毒(EBV):属丝状病毒科,呈长丝状体, 单股负链RNA病毒,有18,959个碱基,分子量为4。 17×10⁶。外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nm,大小 100nm×(300~1500)nm,感染能力较强的病毒一 般长(665~805)nm左右,有分支形、U形、6形或环 形,分支形较常见。有囊膜,表面有(8~10)nm长 的纤突。纯病毒粒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复合体 构成,含负链线性RNA分子和4个毒粒结构蛋白。
发菜:一种陆生的蓝藻
•
蓝细菌曾被称为蓝藻或蓝绿藻,是一类分布很
广,含有叶绿素a,能够在光合作用时释放氧气的原
核微生物。蓝细菌主要以二分裂或多分裂方式进行
繁殖,少数蓝细菌可形成孢子,孢子壁厚,能抵抗
不良环境。由成串细胞连成丝状的蓝细菌,在细胞
链断裂时形成的片段,称之为链丝段,具有繁殖功
能。
•
蓝细菌有广泛的分布,从水生到陆生生态系统,
• (3)黏菌:ⅣP18 • 一类介于原生动物和真菌之间的真核生物 结构特点:无细胞壁
细胞型:似变形虫 营养体 非细胞型:一团含许多细胞核
的原生质团 摄食:吞噬细菌、有机物颗粒
多头绒泡黏菌
摄于美国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的黏菌
• 繁殖方式之一: 孢子繁殖(条件 恶劣时)
草坪上的黏菌与其 移动轨迹
(三)非细胞类群——病毒
• 2、科赫的主要成就:(补充)
• 第一次发现分离出伤寒杆菌、炭疽杆菌、霍乱 弧菌、结核病细菌;
• 第一次发现了鼠蚤传播鼠疫的秘密;
• 第一次证明一种特定的微生物引起一种特定疾 病;
• 发明了蒸汽灭菌法。
• 制定科赫法则:为研究病原微生物制订的严格 准则
• 创立了固体培养基划线分离纯种法。
第二节微生物类群
从热带到南北极都有分布。它们已经被证实:可以通
过氮气的固定来提高稻田和其他土壤的肥力方面有
重要作用。蓝细菌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真核生物类群
• ——具有完整细胞结构(有核膜、各 种细胞器等)、有染色体
1、真菌: 大部分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
者)、进行孢子繁殖
(2)原生动物
• *共同结构:几乎都是能运动的单细胞动物, 具一个或多个细胞核。
• *繁殖: • 无性繁殖:一般为分裂生殖(无丝或有丝分
裂)
• 有性生殖:少数种类,环境不利时 • *在自然界作用:消费者 • 典型代表:变形虫、草履虫、疟原虫等
疟 原 虫 破 坏 的 红 细 胞
疟原虫——疟疾的病原体
细菌在自然界氮循环中的作用IVP13
(2)古细菌:生活在极端环境条件下
• A.与真细菌的不同 • *细胞壁组成不同,青霉素不能抑制其合
成。 • *对抗菌素利福平不敏感,与真核细胞相
似(利福平可抑制细菌RNA的合成) • *有些类群cell内的核酸、蛋白质耐高温。
• B.典型代表 IVP11~12
• C.细菌在自然界的主要作用ⅣP10 • *分解者:大多数(腐生细菌) • *生产者:光合细菌、化能自养细菌(如
硝化细菌等) • *消费者:寄生细菌(一般为致病菌)
共生现象:如人体内的正常菌群的作用IVP10
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 一起,互相有利,分开 后两种或一种生物不能 独立生存的现象。
根瘤菌是一种固氮菌
• 1、结构特点: • 蛋白质:构成衣壳 • 核酸:位于中心,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