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试题(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发热伴咀嚼受限为特征。
30、干性霍乱:即暴发型霍乱。以休克为首发症状,而吐泻不显著或缺如,病情急骤发展迅猛,多死于循环衰竭。患者可表现为极度不安,面色青灰,皮肤、肌肉枯萎, 昏迷、高热、病情重,病死率高。
27、登革热: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伊蚊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 板减少等。
28、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皮疹或疱疹,少数患儿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炎、脑膜炎、 脑脊髓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常发生在4-7月,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婴幼儿。
发热等症状再现,血培养再度阳性称为复发。
17、感染后免疫 :人体感染病原体后,无论是显性或隐性感染,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
18、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19、狂犬病: 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人兽共患急性传染病。
8、显性感染 :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 表现。
9、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体在人体内停留于入侵部位或在离入侵处较远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体不出现疾病的临床表现,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又分为带毒者,带菌者与带虫 者。
31、中毒型菌痢: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起病急骤,突发高热、病情严重,迅速恶化并出现惊厥、昏迷和休克。本型多见于2—7岁儿童,病死率高。32、布鲁菌
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
【单选题】
1、 下列哪一项不是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A、消化道传播B、输血或血制品C、注射途径D、母婴传播
C 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D、多个性伙伴,静脉药瘾者,接触血液的医务工作者
5、 预防乙肝最主要的措施是()
A、接种乙肝疫苗B、隔离治疗病人C、接种丙种球蛋白D、加强医院内消毒和献血员筛检
6、 被乙型肝炎病人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后,主要宜采用()
20、 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症:艾滋病川期,主要表现为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全身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
21、肺孢子菌肺炎(PCP):又称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卡氏肺囊虫肺炎,是由肺孢子菌引起的间质性浆细胞性肺炎,为条件性肺部感染性疾病。
22、卡波西肉瘤 :是一种具有局部侵袭性的内皮细胞肿瘤,典型病变表现为皮肤多发性斑点状、斑块状或结节状病损,也可累及黏膜、淋巴结和内脏器官。此病和人类第 型疱疹病毒(HHV-8)感染有关。
12、传播途径: 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
13、潜伏期 :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14、前驱期: 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
15、再燃 :是指部分患者在进入恢复期前,体温尚未降至正常时再次升高,持续5-7天才回到正常,血培养常为阳性。16、复发 :患者进入恢复期,在体温正常
1传染病学
【名词解释】
1、感染谱: 亦称感染梯度,是指机体感染了病原体后,经过传染过程,所表现出的轻重不等的临床表现。
2、重复感染: 是指细胞乃至个体受某种感染体感染后,又感ຫໍສະໝຸດ Baidu了同种或异种的感染体。
3、重叠感染 :又称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或菌群失调症。是微生态平衡被破坏的严重后果,即原来的正常菌群大部分被抑制,只有少数菌种占绝对优势的状态。往往是使 用抗菌药物治疗或预防某些微生物感染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新感染。
2、有关HBV血清标志,唯一具有保护作用的是()A、HBsAg B、抗-HBc C、抗-HBs D、抗-HBe
3、 下列乙肝病毒标记物中反映HBV有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是()
A、表面抗原(HBsA0B核心抗体(抗HBO C e抗原(HBeA® D、e抗体(抗-HBe)
4、 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不包括下列哪项()A、抗HBs阳性者B、反复输血及血制品者,血液透析患者
10、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便可长期潜 伏下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
11、传染源: 传染源就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主要有原虫和 嚅虫。
23、麻疹黏膜斑 :是麻疹早期具有特征性的体征,一般在出疹前1~2天出现。开始时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为直径约0.5~1.0mm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常在
1~2天内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于发疹后的第二天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24、帕氏线 :在猩红热发作期,在患者的皮肤皱褶,皮疹密集或由于摩擦出血呈紫色线状,称为“线状疹”,又称帕氏线。
25、猩红热 :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 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并发症。
26、口周苍白圈 :猩红热起病一至两天后,全身出现粟粒样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皮疹。患者皮肤潮红,红晕以两颊明显,与口唇对照,唇的四周皮肤明显苍白,通常叫做口 周苍白圈。
4、传染病 :是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5、感染性疾病 :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6、感染 :又称传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构成此过程有病原体、人体和所处的环境三个要素。
7、隐性感染 :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