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论文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小城镇建设论文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城镇建设已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城镇建设进行调查和研究,探讨小城镇的发展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小城镇建设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一、小城镇建设现状小城镇是指人口规模在1万到10万之间,具有城镇特征和基本功能,并承担相应地区内对农村和城市的支配和辐射作用。
目前,我国正加强小城镇建设和管理,力争打造一批环境宜人、生态和谐、产业支撑、公共服务完善的小城镇。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近3万个小城镇,其中良好开发的仅有一小部分,多数小城镇尚未充分发展。
一方面,缺乏规划导向、市场化机制、政府投入等支持因素,急需政策的引导和推进;另一方面,由于土地、人口等资源的不足,规划建设面临较大的困难。
二、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1.基础设施薄弱小城镇基础设施是支撑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目前很多小城镇的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影响其发展。
2.经济发展落后小城镇经济主要以服务业、传统行业为主,新兴产业比例不足,产业结构单一,对经济发展带动力不足。
3.公共服务不足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影响居民生活和城镇吸引力。
4.户籍限制制约发展户籍限制让小城镇难以从农村吸引到人才,导致人才流失,生产力偏低。
三、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方向1.创新产业发展发挥小城镇自身特色,培育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发展升级。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修建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缩小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差距。
3.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让城镇更具吸引力,带动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
4.打破户籍限制减缓户籍对人才流动的限制,让优秀人才选择来到小城镇发展,增强小城镇的人才和创新储备。
四、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措施1.政策引导建立小城镇建设的政策体系和引导机制,推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全面协调发展。
乡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
乡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乡镇小城镇建设成为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乡镇小城镇建设旨在推动城乡一体化、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
因此,本文就我所在区域的乡镇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汇报。
二、建设情况概述我所在区域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地带,素有“山城”之称。
区域内的乡镇小城镇数量众多,各小城镇的发展情况不一。
本文就市民居住区、商贸经济区、旅游景区、农村产业园等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介绍。
1. 市民居住区市民居住区作为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乡镇小城镇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所在区域的市民居住区多以住宅小区为主,其中大部分小区的建设均已完成。
小区内绿化比较好,环境相对较为优美,但有些小区的公共设施建设尚未齐全。
2. 商贸经济区商贸经济区是乡镇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所在区域的商贸经济区主要以商业街和超市为主,其中绝大部分商业街建设较为落后,管理不善,商铺经营缺乏特色。
3. 旅游景区区域内的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在山区,因区域地形复杂,景区开发难度较大。
但有些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好,游客数量较多。
4. 农村产业园农村产业园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
我所在区域的农村产业园主要以蔬菜、瓜果、禽蛋、畜牧养殖为主,其中蔬菜产业园建设较为成功,经济效益较好,但畜牧养殖产业园的建设仍面临环境治理和市场管理等问题。
三、建设问题分析目前,我所在区域的乡镇小城镇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特色:各小城镇的经济发展缺乏特色,经营业态单一,难以形成特色。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些小区、商业街和公共设施建设尚不完备。
3.管理不善:商业街的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市场管理、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维护等方面的问题依然突出。
四、建设对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1.抓住特色,强化品牌:拓宽经营业态,打造特色品牌,形成乡镇小城镇的特色。
2.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增加财政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尤其是公共设施建设。
打造特色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打造特色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小城镇建设已成为推动区域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
打造具有特色的小城镇,不仅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还能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特色是小城镇的灵魂所在。
一个具有独特特色的小城镇,能够在众多城镇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和资源。
那么,如何打造特色,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呢?首先,要深入挖掘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
每个小城镇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是无法复制和替代的宝贵财富。
比如,有的城镇拥有悠久的古建筑群,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有的城镇传承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如传统的手工艺、节日庆典等。
我们应当对这些历史文化进行系统的梳理和保护,将其融入到小城镇的建设中。
可以修缮古建筑,使其成为旅游景点或文化展示场所;也可以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吸引游客,提升城镇的知名度。
其次,要注重产业特色的培育。
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支撑,没有特色产业的小城镇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找准产业定位。
比如,有的城镇地处山区,森林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木材加工、特色养殖等产业;有的城镇靠近河流湖泊,水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水产养殖、水上旅游等产业。
同时,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模式,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再者,要加强城镇规划和建设的特色。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镇的地形地貌、自然景观等因素,避免千城一面的局面。
建筑风格要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街道布局要合理,方便居民出行和生活。
同时,要注重公共设施的建设,如公园、广场、图书馆、体育馆等,为居民提供丰富的休闲娱乐场所,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此外,生态环境也是小城镇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小城镇的魅力所在,也是吸引人们前来居住和投资的重要因素。
要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对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
同时,要注重生态景观的打造,增加绿化面积,建设生态廊道和湿地公园,让城镇居民能够亲近自然、享受自然。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3篇)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为充分发挥中心乡的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加快与aa市区的互融对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结合中心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要求和原则以省市构建ss都市经济圈和建设ss新区为契机,以加快小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落实城乡发展规划布局一体化、城乡产业和经济发展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经济社会管理一体化五大任务,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基本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建成产业集群、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新型工业物流主导型小城镇。
1、因地制宜,科学指导。
立足实际,突出乡情特色,提高规划的实际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2、注重实效,循序渐进。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发展公共事业,完善公用设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3、依靠群众,项目带动。
动员引导村民积极投身小城镇建设,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打造示范带动平台。
二、建设目标根据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产业结构布局,以九合化工建材新型物流园区建设为助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全力打造城市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三产结合的新型工业物流主导型小城镇,形成“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高、三产抓突破、三产并进”的良好格局,推动全乡经济社会事业共同发展。
三、建设内容按照“整体规划、尽快纳入、分步实施、产业升级”的总体思路,全力实施以“道路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土地开发蓄积发展后劲、产业发展助力镇域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三路一道一园一区二中心”建设,通过园区建设和商贸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将中心建成规划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新型城镇。
(一)主要任务1、撤乡建镇工作。
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联系,完成撤乡建镇的批复工作和小城镇建设规划。
《小城镇建设》论文范文
《小城镇建设》论文范文小城镇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调研和分析,探讨了小城镇建设的意义、目标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小城镇建设是解决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承载压力过大,人口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
通过发展小城镇,可以实现城市功能和人口资源的合理分散,缓解大城市的压力;同时也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实现城乡经济的互利共赢。
二、小城镇建设的目标小城镇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小城镇的经济竞争力;促进农村和小城镇的互动,实现城乡资源的有效流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三、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挑战四、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面对小城镇建设的挑战,应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政府在小城镇建设中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小城镇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吸引投资和人才的流入。
其次,应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考虑农民利益,使土地征收过程更加公正合理。
再者,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建立各类人才培训机构和人才引进政策,提高小城镇的人才储备。
最后,在小城镇建设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推行生态环境科技改造和绿色产业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共同发展。
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小城镇建设也面临着资金、土地、人才、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挑战。
因此,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合理利用资源,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注重环境保护等方面,以推动小城镇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3篇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3篇一、基本情况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
主要表现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我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为搞好小城镇建设,市委、市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构筑起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框架,即突出三个中心(昌城、枳沟、皇华),发展七个重点(吕标、贾悦、石桥子、朱解、相州、百尺河、辛兴),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城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市里专门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吸收建委、土地、民政、公安、计委、财政、农业、金融等部门参加,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
林家村镇通过第xx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议,统一了全镇上下的认识,增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昌城镇通过选树"十大典型"现身说法,在全镇形成了人人想城建、人人议城建、人人争进镇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重要基础。
它既关系当前,更影响长远。
这个问题已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
近年来,各乡镇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开始运筹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建立起规划设计统一评审制。
昌城镇聘请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经实地考查论证,制定了"沿河拓展,顺路延伸,依托优势,重建五区"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小城镇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小城镇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镇,小城镇建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与此小城镇建设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滞后、环境污染严重、公共服务不完善等。
本文将从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小城镇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促进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一、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问题1. 基础设施滞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面临着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
许多小城镇的供水系统、供电系统以及交通系统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2. 环境污染严重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环境污染成为一大问题。
由于环保设施不完善、能源利用不合理等原因,许多小城镇受到严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困扰。
3. 公共服务不完善由于资金、人力等方面的限制,小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如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以上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小城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对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小城镇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改善小城镇的供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2.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为了解决小城镇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政府应该提出相应的环保政策,推动小城镇环境治理工作,加大环保设施的建设力度,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为了解决小城镇公共服务不完善的问题,需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政府可以通过引导社会力量、引入民间资本等途径,加大对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提升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促进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 培育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为了促进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培育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政府可以引导小城镇实施城市更新和改造,优化城市规划、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小城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024小城镇发展建设实施方案
2024小城镇发展建设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我的笔记本上,键盘的敲击声伴随着思考的旋律,逐渐勾勒出这份方案的轮廓。
小城镇,这个承载着无数人梦想的地方,如何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新的活力,是时候好好梳理一下了。
一、发展定位我们需要明确小城镇的发展定位。
不再是简单的农村集市,而是要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我们要依托当地资源,发挥地理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基础设施建设1.交通:打通对外通道,提升道路等级,确保小城镇与大城市之间的物流、信息流、人流畅通无阻。
同时,优化内部交通,方便居民出行。
2.供水供电:保障小城镇的供水供电需求,提高覆盖率,确保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的稳定。
3.信息网络:加快宽带网络建设,提高网络速度,实现光纤到户,让小城镇居民享受到与大城市同等的信息服务。
三、产业发展1.特色产业:发掘当地特色资源,如农产品、手工艺品等,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方式,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
2.现代服务业: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如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3.产业集聚:鼓励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形成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带动就业和税收。
四、生态环境建设1.绿化美化:加强小城镇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打造生态宜居的环境。
2.污染防治: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确保小城镇空气质量、水质达标。
3.生态修复: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生态平衡。
五、社会事业发展1.教育投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一批有技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2.医疗保障: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让居民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3.文化生活:丰富小城镇的文化生活,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六、政策保障1.财政支持: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财政投入,确保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
2.土地政策:优化土地政策,保障小城镇建设的土地供应。
3.人才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到小城镇发展,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2500字】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优秀6篇)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2500字】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优秀6篇)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篇一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实施城镇化战略,提高城镇化水平是优化城乡结构、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新世纪我国城乡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xx镇按照省、市、县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部署,着力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在小城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二、三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实现了镇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协调推进。
xx小城镇建设起步早,发展快,成效较大。
1998年xx镇承办了全省精神文明现场会,同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单位,列全区第十五位。
1999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单位,是全省百强乡镇之一。
特别是近几年,x镇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坚持大观念、大视角、大动作的原则,多元投入,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小城镇规模明显扩大,功能不断增强。
1、突出了基础设施建设。
x镇坚持立足长远,夯实基础,稳步发展的原则,采取向上争取一些、自筹解决一些的办法广筹资金,全面改善了小城镇交通、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
一是加强道路建设。
结合中心路商贸饮食服务一条街建设,投资159万元修建了1。
5公里的白色路面,完成了主街两侧给排水等配套设施,安装路灯40盏,铺设人行道3公里,极大改善了交通条件;向上争取政策性资金100万元,新建了西环路1。
64公里的白色路面,为减轻中心路的交通压力和拓宽镇内商业开发空间奠定了基础。
拓宽了东西两条大街,整修巷道73条,镇内道路全部实现了砂石化,彻底改变了过去车难行、人难走的状况。
二是加强给排水建设。
全镇投资60万元,修筑地下排水管道1200多延长米;投资8。
5万元,铺设自来水管线7。
4万延长米,入户率达到100 %。
三是加强通讯、有线电视设施建设。
投资90万元,新上了光缆程控电话,安装电话3041门,入户率达到60 %,方便了信息交流,活跃了镇域经济。
乡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
乡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当前,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已经进入第三阶段,绿化建设全面完成,道路亮化、美化建设工作进入全面扫尾阶段,商业大道立面改造、政府广场提质改造、农贸市场提质改造和环卫配套设施建设等已经全面展开,各项小城镇建设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确定的方案稳步推进。
一、道路"四化"建设基本完成按照 XX 镇小城镇建设任务分工安排,各建设单位狠抓落实,倒排时间,全力推动建设工作。
截止到 6 月 25 日,镇区内所有道路的绿化、亮化、人行道、环卫设施建设都已基本完工。
绿化建设效果显著通过绿化项目的实施,镇区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人居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各区直联系单位针对各条道路的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出重点,打造精品,较好的完成为了绿化建设的任务。
镇区内所有道路的行道树、道路两侧的灌木、草皮、景观竹已完成种植,呈现出多层次、立体绿化,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
特殊是商业大道、裕湘西路、裕湘东路、裕湘南路等道路的绿化建设,规格较高、层次较多、效果较好。
路灯建设点亮乡村按照"亮得起、照得亮、可持续"的要求,迅速行动、加快实施,全面完成为了镇区各路段的亮化任务,共安装路灯 190 余盏,基本实现了镇区内道路照明无死角。
建设完成后,我镇城管大队将定期礼聘专业人员,对各路段路灯进行维护,保证路灯浮现故障时能及时维修,为镇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道路夜间照明提供可靠保障。
人行道镇区全覆盖各条道路按照商业大道的人行道标准进行施工,形成统一有序的人行路面,并对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统一规范铺设。
在施工工程中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盲道等,以适应城市道路标准。
工业大道、富民大道、环湖路、裕湘西路已经完成两侧人行道进行升级改造,裕湘东路已经纳入经开区统一规划建设,暂时不进行人行道改造。
环卫设施不断完善完善道路环卫设施,在富民大道、裕湘南路、裕湘西路等路段新设置环保果皮箱 300 余个。
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和方法
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和方法——刘丽芳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护耕地的有效途径。
但是,在目前小城镇建设中,一些地方存在着布局过于分散、土地利用粗放、违法使用土地、损害农民合法权益等问题。
一、开展小城镇建设的意义。
(一)吸纳农村富余人口,避免他们盲目流入大城市。
全国共有18000个乡镇,30000个集镇区,如果一个建制镇吸纳1万农村人口,则全国可以吸纳1.8亿人口,如一个集镇吸纳5千人,则全国可吸纳1.5亿人。
农村多余人口到达小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二)农民迁入小城镇,其原有的耕地可以让出来,可以使大规模的城镇化及交通、水利建设中减少一些土地后人均土地不至于降的太多。
小城镇的人均用地约为120~145m2/人,而农村居民点的人均用地要150~170m2/人。
华容县开展中心村规划,把分散的农村居民集中统一规划,五星村在开展康居示范村建设前,全村3600人分散居住在18个自然村,居民点占地1235亩。
经过规划,全部居民集中到统一规划的集中点建房,各种配套设施齐全,达到“五通一平”,占地不足190亩,将老宅基地还耕,新增耕地1000多亩。
(三)成为县级城市联系农村的纽带,促进城乡交流,逐步打破城乡经济的二元化结构,促进城乡差别的缩小,及城乡空间的逐步融合,通过小城镇扩大农村工业及消费品的市场、扩大内需,拉动城市经济的增长。
(四)可以改善乡镇工业过于分散的布局,全国乡镇企业80%分布在自然村,20%集中在城镇。
如果将分布在自然村的乡镇企业向适当的小城镇集中,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并促成企业的升级换代,改善环境状况,使目前的“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向“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镇”的较高层次发展。
二、开展小城镇建设的方法(一)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促进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认真贯彻“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原则,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
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小城镇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还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本文主要探讨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旨在提出有效的建设建议,促进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一、小城镇建设现状近年来,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城镇化计划,其中包括建设一批小城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资金投入,一些小城镇的基础设施、经济实力和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
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构建现代化城镇体系是当前中国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 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见成效:近年来,政府大力投入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通过实施多项重点工程,小城镇的垃圾、污水处理和市政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
2. 工业化程度提高:一些小城镇开始向工业化转变,发展电子、机械、纺织等工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等,成为城市化的关键驱动力。
3. 环保意识逐渐加强:一些小城镇开始关注环保问题,推行绿色环保经济,建设生态示范城镇或实施多项生态修复工程,有效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
二、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尽管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具体表现如下:1. 经济结构不平衡:由于小城镇的产业结构大多仍以传统农业为主,且多数地区缺乏资本、技术、市场和品牌等支撑,动力不足、成长慢、发展速度较缓慢。
2. 治理理念不够先进:一些政府官员缺乏治理小城镇的先进理念,导致发展计划的不科学、财政投入的不合理和政策规划的不精准;一些地方政府重形式轻实际,担心影响自身的政绩考核。
3. 公共服务设施滞后:移民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带来了更多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消防等公共服务需求,但相关设施建设跟不上,质量与服务水平无法满足居民需求,人口流动性增大的城市化进程过程中面临切实问题。
4. 生态环境恶化:一些小城镇的环境保护措施不力,推行“污染换污染”等做法,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小城镇建设工作总结范文(三篇)
小城镇建设工作总结范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城镇建设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
在过去一年里,我所在的小城镇经历了一系列的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此,我将对我所在小城镇的建设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建设提供借鉴和经验。
一、整体建设情况在过去一年中,我所在小城镇的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首先,我们通过土地整理和规划,优化了小城镇的空间布局,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我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了对水源、森林、湿地等重要生态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另外,我们对交通基础设施进行了改善和扩建,提高了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此外,我们还加大了对公共设施的建设力度,建成了一批文化活动中心、体育馆、医院等公共设施,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产业发展情况在过去一年中,我所在小城镇的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首先,我们积极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通过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我们加强了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工作,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我们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吸引了一批知名企业和项目落户小城镇,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此外,我们还积极推动科技创新,鼓励创业创新,创办了一批科技企业,并举办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活动,提高了小城镇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农村改革情况在过去一年中,我所在小城镇的农村改革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首先,我们加大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力度,推动了农村土地的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
通过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同时,我们加强了农民合作组织建设,推动了农民合作经济的发展。
通过农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我们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和支持,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我们还推动了农村金融改革,完善了农村金融体系,提高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四、文化建设情况在过去一年中,我所在小城镇的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我们加大了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修缮了一批历史文化遗址和传统民居,提高了文化景观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3篇】
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3篇】【篇一】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小城镇建设摘要: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小城镇的发展状况决定的,小城镇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好坏,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小城镇的建设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如何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中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小城镇建设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重点,探究区域经济的有效发展之道.关键词:农村;小城镇;区域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既然农村区域经济和小城镇的建设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那么要想做到区域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就要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白阻碍区域经济和城镇建设的主要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探索解决之道,为区域经济稳步健康发展提供可能.一、当前区域经济与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小城镇发展占用农村区域发展用地随着小城镇的发展,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面积也不断扩大.需要建设更多的高楼大厦和商务住宅区,因此,对于土地面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据有效数据显示,1997年至2013年建设占用耕地3700万亩,同期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增加5100多万亩,可见城镇化的发展对于土地面积的占用越来越多.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对于用电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大,大量的农田被占用,有限的耕地资源不断减少,对于中国农业区域经济发展十分不利.经过小城镇建设征用的土地,土质难以恢复原貌,土地受到化工原料的污染,肥力下降,土地贫瘠,还含有有害物质,不适合继续耕种.(二)城镇化发展挪用大部分建设资金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建设的项目众多,各类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虽然耗费的资金较多,但是城镇化的发展是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因此,地区在发展城镇化建设上,不惜耗费巨额资金,将地区绝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入到城镇化的建设中.相对于城镇化建设而言,农业区域发展需要投入的资金量大,但周期长,收益率不高,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在对农业投资上,很多地区都不够重视,导致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低,生产面积小,难以做到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此外,城镇化建设征用耕地的费用较低,而且征收的资金也多用于城镇化建设,导致农业发展更加困难.二、城镇化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城镇化发展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反之,城镇化发展还能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必须找准问题所在,对症下药,以城镇化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一)完善土地制度首先,应完善相关的土地制度,保障农业生产的基本农田面积.可以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方式保障城镇建设的足够面积,这就需要在建设城市建筑时,采用高科技技术,增加单位面积上的建筑物高度.另外,还要建立合理的土地征收制度,对于居民点分散的地区进行统一规划搬迁,实现农业生产用地的集中,方便机械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此外,还要不断研发农产品新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上农产品的产量.在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利用的土地面积不多时,尽可能将城镇化扩展的方向转向其他相近的地区,尽量不占用农田和耕地.(二)发挥财政的调控作用发挥财政宏观调控功能,国家的财政支持是城镇化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源泉和不竭动力,也是保障城镇化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财政对于两者间的宏观调控,首先,要重点加大对农村的投资.中国是人口大国,13多亿人口的粮食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必须保证粮食的稳定产量.为了鼓励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国家财政应对于农民的农业生产进行投资,为大型的机械化生产方式提供便利.对于农民购买的机械化产品实施优惠补贴政策,让农民买得起设备,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另外,对于农业生产的其他所需工具和产品,也要适当进行补贴,保证农民的生产成本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于农产品价格也要进行调节,保障农民的劳动和收入成正比.在农产品品种研究上,加大财政对于农产品品种的研究投入,为农民提供更优质、高产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三)以体制改革激活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改变当前小城镇投资的单一化局面,实现对于农村区域经济投资的多元化,利用市场来间接调控经济.这就要求国家在政策的制定上要完善优化,对于城镇的相关配套设施包括土地的征用,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对于小镇的相关建设方面,进行公开的招标,吸引资源向城镇汇集;还可开创合资项目,吸引投资,为城镇建设提供资金来源,城镇经济发展好了,自然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除了通过城镇化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外,还要加强农村自身的经济体制改革,以新型的农村合作化为主要发展方向,提倡、帮助农村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农村地区对于高科技产品的应用,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三、小结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好了,能推进城镇化向城市化迈近,也能推动自身的城镇化发展,必须引起重视,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除了上述的相关推进措施外,还有很多经济调节方法,需要在区域经济建设中不断摸索、探究.【篇二】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按照县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开展支持发展小城镇专题调研提纲的要求,我镇组织力量利用两天时间对发展小城镇、农民工向城镇积聚情况进行了周密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6篇
【述职报告】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
以下是我的公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6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篇1按照县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开展支持发展小城镇专题调研提纲的要求,我镇组织力量利用两天时间对发展小城镇、农民工向城镇积聚情况进行了周密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城镇建设现状**镇位于**县西北部,两市三县交界,总面积59平方公里,人口3.5万,辖58个行政村,是省级中心镇、全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一)城镇建设近年来我镇将城镇建设作为重头戏来抓,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不断提升城镇的承载和服务能力。
在建设过程中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统一规划图纸,一条街道一种风格、一种情调。
构筑起“三纵四横”路网框架,建成区从0.3平方公里扩展到1.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七街一城一市一园”的城镇格局;同时对城镇东、西、北三个出口进行改造,形成了“四季长青,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明显改善了城镇面貌。
在城镇建设中,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先急后缓、突出重点,以人为本、实用为上”的原则,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建设了建筑面积260平方米的为民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办事;投资280余万元建设了**镇中心敬老院,五保老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供养目标;投资1635余万元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使全镇居民都用上了优质自来水;投资200余万元的**汽车站竣工通车,方便了群众的出行。
同时,对**中学、**卫生院、仁和园、文体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城镇管理城镇发展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
为改变小城镇“重建轻管”、“有硬件,无软件”现象,我镇注重管理方式、观念、制度和机制创新,积极推进小城镇管理由“乡村管理型”向“城镇管理型”转变。
小城镇建设论文(精选8篇)正式版
《小城镇建设论文》小城镇建设论文(一):小城镇建设论文目前,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其成果也日益明显,作为有战略好处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长远的、复杂的、系统的社会性大工程,仅仅凭热情和勇气是不够的。
要高质量地建设我国的小城镇,使这项千秋大业健康发展,尽快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大目标,那么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各级相关领导,就务必对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具有正确的认识。
一、小城镇建设的普及性与重点性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普及性是重点性的基础,重点性是普及性的结果。
我国和国外的现有大中城市,都是在小城镇的基础上选取发展起来的。
同样,此刻的一些小城镇将来也会发展成为大中城市,但是,更多的小城镇永久不能成为大中城市,有一些还必然会走向消亡。
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要有选取地、重点地布局建设小城镇。
目前的小城镇设置确实颇多,具有很高的普及性。
全国共有18000多个,山东省有1000多个,平均每个只有3万人左右。
青岛市郊区不足1万平方公里,却有111处小城镇,平均人口只有 3.5万人,而且此刻都各自为政,每个小城镇都进行工业区、住宅区、商贸区、行政区规划,都进行交通、电力、文化教育、供水排污、医疗保健等基础设施建设。
既然将来大部分小城镇不能发展成为人口居住集中的大中城市,那么,此刻大家都按城市规划铺开摊子搞建设,既没有必要,又会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务浪费。
在这种状况下,当前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工作就是要控制普及性,突出重点性。
从现实状况看,要在面上透过撤镇建乡,减少小城镇建制来控制普及性,阻力是比较大的,不容易做到,也没有必要这样做。
可行的办法是,有选取地建设小城镇,就是在普及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性。
基本的选取思路为:首先是合理确定人口规模。
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区域,能够按10万左右人口的规模来布局,人口密度小的区域能够再少一点。
其次要选取那些区位优势好、经济实力强,对人口集中吸引力大,现有人口多的小城镇作为中心或重点城镇,集中精力进行建设。
浅谈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和功能
浅谈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和功能1000字小城镇建设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功能。
小城镇建设是从解决城镇化问题的角度而言,也是从推动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保障社会和谐与稳定等多方面考虑的,下面将对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和功能进行浅谈。
一、促进人口流动和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促进了人口流动和经济发展,有效地缓解了中国大城市的承载压力,减少了人口闲置和失业,提升了人口劳动力的流动性和就业渠道的多样性。
同时,小城镇作为区域和基层经济的支柱,在各地区和省级城镇间发挥着重要的纽带和传导作用,促进了经济协调发展,加速了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小城镇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包括道路交通、水电气等公共设施建设,以及环境卫生、绿化等城市生态的构建与保护,使得城市的生活、工作、商业等多方面的配套服务不停地完善和发展,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
三、增强城市的文化元素和吸引力小城镇建设还可以增强城市的文化元素和吸引力。
在小城镇建设中,建筑、设计、艺术、文化活动等文化元素得到重视和应用,形成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文化风貌和城市魅力。
同时,小城镇将推进国民经济各行业产业的优化调整,促进小城镇产业的升级与发展,开拓了文化产业、旅游业等新领域,使得城市不再死板而是更加多姿多彩,具备更多的吸引力。
四、提升社区管理及服务水平小城镇建设将进一步提升社区管理及服务水平,发挥居民自治、社区自主、政府服务、企业支持的合力,以解决各种民生问题、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也将发挥小城镇的人文特色和群众文化,丰富公共文化活动,形成充满活力和文化魅力的城市,并进一步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
总之,小城镇建设在推进城市化,缓解大城市压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增强城市的文化元素和吸引力,提升社区管理及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功能,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城镇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小城镇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小城镇建设是当前中国城镇化战略的重点,其意义不仅在于完善城镇体系,还在于承担起解决大城市过度拥挤、环境污染等众多烦恼的使命。
然而,小城镇建设面临着多重问题,本文将从政策、市场、环境等多个方面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政策问题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支持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土地政策不够优化小城镇往往面临着用地难、用地贵等问题,土地政策缺少针对性,政府应加强对小城镇的用地管理和配置,保障小城镇建设的空间需求。
2. 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小城镇由于规模较小,行政管理难度较大,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也存在问题,应加强地方政府的组织协调和服务保障,提高行政效能性及透明度。
3. 资金支持不足小城镇建设资金来源单一,经济收益难以得到保障,政府应增加资金投入,发挥引导作用,发展多种融资模式。
对策:政府应加强对小城镇的政策支持,鼓励各地出台适合自身的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扶持政策,完善小城镇建设的体制机制;同时,加强监管职责,提升行政效能性及服务质量。
加强小城镇建设资金的配置和管理,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提供优惠政策,促进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二、市场问题小城镇建设的市场化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 市场需求与建设不匹配市场化建设中,建设者往往无法精准掌握市场需求,导致建设了人口稀少、功能单一的小城镇,缺乏核心竞争力。
2. 产业结构不合理小城镇的产业结构缺乏多元化,局限于传统产业,缺乏创新性与适应性,导致小城镇难以立足。
市场研究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环节,应向市场需求敏感度高、具有领导力的企业提供更应耐看吸引力的投资机会,积极发展支持小城镇发展的产业。
同时,加大对留守儿童、老年人等边缘群体的关注力度,提高城镇的生活质量与吸引力。
三、环境问题小城镇建设往往需要大量环境清理和治理,环保问题是小城镇建设的难点,存在以下问题:1. 治理成本高小城镇建设,居住区的环境治理成本高昂,政府资金匮乏,往往难以承担。
小城镇建设论文(精选8篇)
小城镇建设论文(精选8篇)小城镇建设论文(一):论文题目:新型城镇化助力镇宁同步小康摘要:镇宁自治县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山水城市和美丽乡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百花齐放”。
镇宁自治县以“产业兴城镇、绿色显安宁”为主题,按照“全域镇宁、产城互动、景城一体、城乡统筹”要求,大力建设以“五型城市”为载体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力求“建一流精品,传千年经典”。
应势而谋提高城镇化质量镇宁抢抓安顺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镇宁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的政策机遇,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山水城市和美丽乡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百花齐放”。
抓产城融合。
坚持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三次产业为支撑,产、城、园联动,实现空间上产城共进、布局上功能分区,建设充满活力的开放创新型城市。
优化工业园区布局,构成三大工业产业园区鼎足成型,就地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6260人就业。
促进山地农业产业与城镇化互动融合,各级各类农业产业示范园各具特色,带动1.07万农民增收致富。
推动总部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发展,晨春石业、顺立达纺织、汇景纸业、天韵石尚等基地总部先后启动建设,西南石材交易中心、镇宁电商物流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相互支撑。
抓绿色协调。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规划设计充分融合镇宁独特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元素,建设内涵多元的山水田园型、绿色生态型、历史文化型城市。
做好山与水的文章。
紧紧围绕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目标,依山傍水进行规划发展,建设真武山、云盘山、蝴蝶山、青龙山等一批山体公园,打造红旗湖公园,推进白马湖森林公园建设,美化穿城河沿岸生态景观,山水田园城市初具规模。
经营好绿色生态资源。
重点实施城市绿化工程,推进山体、通道、道路、景观绿化建设,打造百里绿色长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9.32%,绿色生态的城市概念深入人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目前西部小城镇发展在整体上没有认识到 确定城镇模式的重要性。我们通过分析东部 地区经验和西部自身特色,探索了六种较为 适合西部地区的建设模式:特色农贸型、资 源产业型、基础工业型、旅游观光型、生态 移民型和科技带动型。
3.西部地区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遇到很多问 题,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发展是小 城镇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只凭经济增长的拉 动效应很难使城镇顺利实现自身成长,这其 中制度政策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这两 者只有相互结合才能真正加快城市化进程。
非经营性
部分收益循环补充
纯公共物品
政府主体
政府融资
投资管理
准公共物品
多元主体
市场融资
投资管理
取得收益
图2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收益途径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生活的最 后保障,他们不愿舍弃承包经营的农地和自 家的宅基地。这就需要在充分保障农民地权 的前提下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土地褪 去其充当社会保障的功能,解除农民的后顾 之忧。
目前对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模式的相关 研究不多,很多地区盲目照搬东部经验。西 部地区有很多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因此需要 寻求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1. 东部地区小城镇模式的特点分析 (1) 商贸带动型 (2) 工业推动型 (3) 农业发展型 (4) 旅游开发型 (5) 外资外贸推动型 (6) 移民型 (7) 强村扩展型
西部大多数地区农民较为贫困,因此迁 移进镇对于他们来说困难重重。这就需要在 土地征购等问题上给农民更多的发言权,逐 步实现土地的合理流转,用好用活承包地, 进而实现土地的补偿作用。另外要降低进镇 企业和农民的费用成本,避免乱收费现象。
表3 陕北地区城镇居民与农民收入对比
地区
城镇居民PDI 2001 2002 7703 6331 5578 4870
4.着眼于西部小城镇建设中遇到的相关制度 问题,本文选取了新的角度来展开讨论,即 站在农民的立场,通过农民的视角看问题。 目前很多农民不急于进镇,其顾虑主要有四 方面:即进镇后利益不大、对自身及家庭成 员保障不足、自身贫困以及被认同感差。这 些问题涉及的制度领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5.小城镇建设涉及领域广泛,需要各方面 相互协调。建议在有条件地区尝试试点镇: 选区合理的建设模式与发展方向,开展各个 层面的制度改革,考察各项制度的作用和关 系,积累有效经验,不断创新完善,把成功 经验加以推广。
《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 1998年 《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 2000年 2001年
很多农民不愿意“转非”,主要原因是 “转非”后物质待遇不会比原来增加,失去 的却很多。因此我们应该站在农民的角度思 考问题、分析问题,从流动者本身的收益和 成本来看待小城镇的发展问题。
表2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分析
项目属性 经营性
投资主体 社会投资者
权益归属 谁投资谁 受益 谁投资谁 受益 政府
运作方式
实例
准经营性
社会投资+政 府补助 政府
拍卖、入股、 收费道路、供水 招投标、BOT、 供气等 TOT等 一般城市道路、 广场、公园等 委托管理,招 投标,业主责 任制等 环境设施,防灾 设施等
3. 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广大农民的顾虑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 进镇利益不大 (2) 对自身及家庭成员保障弱 (3) 自身贫困,迁移困难 (4) 被认同感差
目前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城镇内就 业机会不多,很多农民进入城镇后生活水平 不能明显提高。这就需要改革城镇土地制度 和企业产权制度,以便吸引更多的企业进驻 小城镇。另外需要改革投融资制度,把城镇 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搞活。
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模式 探索与制度创新研究
一、 绪 论
1. 选题的依据 西部地区整体城市化水平偏低(图1), 小城镇作为区域网络的基础节点,其建设对 推进西部地区发展意义重大。
40 35 30 25 20 15 10 全国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图1
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较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全国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年西部各地区文盲半文盲占1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 图3 2002年西部各地区文盲半文盲占 岁以上人口的比重 年西部各地区文盲半文盲占
四、结 作了大量研究工作。发展小城镇对推动西部 广大贫困落后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其作用毋 庸置疑。
2. 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研究进展 (1) 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的意义 (2) 西部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3) 解决方法与对策的思考 (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3. 研究路径
研究问题提出
实地调研
文献整理
模式探索
经济带动与制度约束
制度创新
经验特色结合分析
流动者收益成本分析
结论分析
二、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模式探讨
农民人均纯收入 2001 2366 1520 1483 1071 2002 2476 1596 1587 1328
全国 陕西 延安 榆林
6859 5483 5333 4222
户籍上的限制总是使进镇农民游离于市 民之外。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在逐步改革 户籍制度的同时,开展其他与之相关的配套 改革,把原本附着于户籍上的限制去除掉。 同时城镇应着眼于提高进镇农民的素质与技 能,使之尽快融入城镇生活。
三、西部小城镇建设制度创新研究
1. 制度研究的思路 建设模式的形成依赖于制度的创新。小 城镇的发展需要“拉力”与“推力”的共同 作用,“拉力”指的是经济的发展,“推 力”则是制度政策的约束作用,两者相辅相 成。目前很多制度方面的改革并没有取得预 期的效果。
表1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举措
文件名称 《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 《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发布时间 1984年 1985年 1997年 颁发部门 国务院 全国人大常 委会 公安部制定 国务院批转 公安部制定 国务院批转 国务院 公安部制定 国务院批转
2. 西部地区特色的整体思考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生态资产在全 国具有明显优势;拥有一部分具有专业化优 势的产业部门;民族众多、风景独特、旅游 资源丰富。
3. 西部地区小城镇的可借鉴模式 (1) 特色农贸型 (2) 基础工业型 (3) 资源产业型 (4) 旅游观光型 (5) 生态移民型 (6) 科技带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