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中的空间尺度共17页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居环境中的空间尺度
——敬重里、学湖里小区调研
经过一个学期对于住宅设计的学习,我们发现一个好的房型或是小区,都与人体的感受密切相关。如何在住宅以及小区的设计中加入与人体有关的尺度,重视视觉感觉在整个居住环境中的地位,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于是我们将选题定位在“人居环境中的空间尺度”,意图通过对于两个小区的调研,找到人们对于居住现状的意见或建议,并加以统计,希望得到最适宜人们居住的环境要求。
通过调查相关资料发现前人对于尺度的定义有很多种。沈福煦在《美学》一书中,认为尺度是“在建筑
设计中以人高为衡量建筑物或构
筑物大小规模的标准,亦指建筑
物或构筑物本身各构件间大小相
比的合理性。清华大学的《建筑
初步》教材中,“尺度主要是指建
筑与人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和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大小感。
而小组经过讨论之后,更倾向于将空间尺度的概念定位在——在人居环境的不同空间范围内,人们在其中生存活动,并用身心来体验建筑整体环境空间所得到的生理和心理上对该空间大小的综合感觉。
对于调研的对象需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见右图)
组团尺度:偏向对于公共空间的考虑,是供小区居民共同使用的空间。通常位于主要道路交通或者入口处,方便小区居民到达,这一空间结合公共绿地、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商业服务于一体,是小区居民聚会、休憩以及和外界交流的理想场所。
楼间尺度:属于半公共空间,是小区部分居民所共有的空间。一般由住宅建筑组团围合半封闭的空间使组团内部居民对之产生了比较明确的领域感,这里集合了儿童娱乐设施、健身设施,是组团居民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
楼内尺度:邻里尺度,属于半私密空间,是建筑内居民共同拥有的空间,包括楼梯,平台,楼门等,是最能促进邻里交往的场所。
屋内尺度:是住户的私人空间,包括庭院、住宅阳台等。空间的领域性最强,不容他人侵犯,与自身关系最密切,直接感受最具体。
下面我们将分这几个方面展开论文:
第一章组团尺度
初步小区,楼宇游于两侧,景致拂于侧颊,一切的感知都从上“路”开始,并先觉于景致,即是,道路与景观。
居住区道路的合理尺度设置,既易于更好地实现人车分流,保证居住
区内的行车安全,同时又可获得自然优美的视觉效果,加上尺度丰富的步行路连接到小区内部各块绿地带来行走趣味,有助于扩大住户的室外活动空间,同时增强了环境与建筑的相互融合,使居民都能享受到花园般的美景。道路尺度的精心设计,不仅方便居民出行,疏导小区交通,还能减少
噪音干扰,提升小区意境。当然,防灾救灾的要求是要首先满足的。而景观尺度,作为道路的良友,将在道
路尺度分析的合适点现身说法。
在对拥有不同气质的敬重里和
学湖里小区的调研分析下,小区道
路尺度对于居民的使用与感知意
义,就散落于这些方面:
a.人车分流与疏散
b.视觉美感
c.行走趣味
·人车分流:
敬重里小区楼体按列排布,道路直向排布,仅一条交通主道,为9米左右,由主道发展的支路(3~4米)平行楼之间,并与楼间的绿化平行发展。因为尺度关系,楼间路只可用作人行,主道负荷了大量的车流量,并且没有合适的缓冲,人车分流成为“人行车间”。
在调研中,一部分居民反映,虽然楼间的绿化很充实,但占去了很多本可以用作道路的土地,使得楼前道路只有三米左右,加上道路的长度截至楼体端部约六七十米,不免显得僵硬和局促。更重要的是,如此的道路绿化尺度比,使得楼前路仅可通人与自行车,消防救护车根本没有办法灵
活进出。与此同时,一个更有趣的现
象“浮出水面”。新建的两排“小别
墅楼”貌似是吸取了此经验,未在两
排建筑间隔地中间作绿化,而改在每户入门处点缀上三乘三米的矩形绿化——以草为片,以树为点。几位阿姨称,这些门前“小院”都完整时,楼间的景致其实很宜人,既不会产生遮光问题,其间也有足够的空间活动。可“情到使用处”,状况就不一样了。一半以上的住户将“小前院”改造成了私人停车地,这样,一家两车的问题就解决得好好的。两户门之间无车处,就填补了些小灌木。用户感言:这样的绿化就挺好了。
看来尺度于此,使用先行。不过之所以此处小灌木也胜任不少,也在于此两楼不过二至三层,小灌木也能点缀不少。
学湖里小区的院落式布局在景观上自然是先行不少,不过院落内的步行路也存在和敬重里同样的问题,加之其流线又长,车都停靠于院落的出入口,造成院落的出入口人车有些混乱。
·视觉美感:
置身于道路之上,我们往往可以感知到三个递进的层次:路,景观,楼体。道路与楼体的间距,与景观绿化的尺度比,决定了视觉空间的气质与档次——是开阔的点缀美,是半开阔的交融生辉,是半荫蔽“若现若怜”,还是如林徐徐的“淹没”。这种尺度不仅是平面上的长宽比,更重要的是空间高度上的尺度与比例。当建筑与建筑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限定,道路与景观自身就需要有合适的尺度来匹配这种限定的空间,同时两者之间也需要相互合理的比例来进行交融与匹配。
当然,空间限定本身就是营造美感重要的骨架,基于敬重里和学湖里,后者的院落空间就完整与合理一些。一百多户的围合,产生了楼体的间隔尺度和围合空间的领域大小,对于邻里交往的数量和空间范围都是恰到好
处的,景观与道路便可滋生情趣了。而敬重里则需要道路和景观的配合来打破楼体之间空间限定的不完整与单调性,只是尺度与比失衡,最终不仅在使用——光照上给用户带来不便,也没能在视觉感受上带来美感。
·道路尺度与行走的兴趣:
吸引居民行走不仅让居民欣赏自
然风景,获得自然优美的视觉效果,也
让居民身心得到放松,减轻疲劳。
学湖里小区拥有“纯天然”弯曲的
步行道路。院落内,步行道路的宽度几乎为院落绿地宽度的三分之一,加之蜿蜒悠长,漫步于其上,几乎整个视线都沉浸在整个层次错落的绿地景观内,只有当抬头观望时,才可在曼妙的树稍之间扫过对面楼体“隐匿的上身”。纵观之,这样的“蜿蜒”以小姿态(在公共空间中占据小尺度)将整个学湖里小区的绿地、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贯连起来,并深入到各住宅的正面出入口。让人感受空间的变化,获得不同的视觉体验,增加了道路空间的趣味。与绿化、楼体的精心尺度比,让学湖里这“宅旁小路”趣味横生,成为不仅仅是“通行”,而且是许多居民“活动”的场所。尺度的层次激发出空间的层次,营造出景观的美感。
当然,相比于学湖里,敬重里就逊筹不少了。因为楼体布局的关系,僵硬的道路自身就失色不少。虽然宅前道的宽度也接近绿地宽度的三分之一,但绿地中树的高度近乎到了楼体的“腰身”,并且均尺度相近,种植集中,树未成点却成墙,灌木不显层次反觉冗杂。居于其周的居民都表示,夏天没于其中其实蛮舒适的,但置于其之外,就略觉压抑与呆板了。如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