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的多种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2008 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这场危机不仅导致了众多企业破产、失业率飙升,还使得许多国家的经济陷入衰退。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呢?首先,宽松的信贷政策是一个重要的导火索。
在危机爆发前的几年里,美国的金融机构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大幅降低了贷款标准。
这意味着很多信用状况不佳、收入不稳定的人也能够轻易获得贷款,尤其是住房贷款。
这种宽松的信贷环境催生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房价不断飙升。
人们普遍认为房价会一直上涨,于是纷纷贷款买房,甚至进行投机性购房。
次级抵押贷款的泛滥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所谓次级抵押贷款,就是向那些信用记录较差、收入较低、还款能力较弱的借款人发放的高风险住房抵押贷款。
金融机构将这些次级贷款打包成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如抵押债务债券(CDO),并出售给投资者。
由于这些金融衍生品的风险评估困难,投资者往往无法准确判断其真实价值和风险水平。
金融监管的缺失在这场危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金融创新的速度远远超过了监管的步伐。
金融机构通过各种复杂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手段来规避监管,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这些违规行为。
同时,评级机构在对金融产品进行评级时也存在严重的失误,给予了一些高风险的金融产品过高的评级,误导了投资者。
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泡沫化是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
在宽松的信贷政策和投机需求的推动下,房价持续上涨,远远超出了其实际价值。
当房价达到顶峰并开始下跌时,很多借款人发现他们所欠的贷款金额超过了房屋的价值,于是纷纷选择违约。
这导致了大量的房屋被银行收回并拍卖,进一步压低了房价,形成了恶性循环。
全球经济的不平衡也是一个深层次的原因。
一些新兴经济体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并主要投资于美国的国债等低风险资产。
这使得美国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进一步推动了其消费和借贷行为。
同时,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制造业逐渐空心化,经济结构失衡。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一场复杂的多因素事件,它不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导致了长期的社会和政治后果。
这场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00年代初期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膨胀以及随后的破裂。
以下是这场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背后错综复杂的机制。
1. 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膨胀低利率政策: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联储)大幅降低了基准利率,维持了一个低利率环境长达数年。
这使得借款成本降低,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宽松的信贷条件:金融机构开始大量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即向信用评分较低的借款人发放的贷款。
这些贷款通常具有较高的初始利率和可调整利率条款,增加了借款人的还款风险。
信贷评级机构的失误:主要的信贷评级机构如穆迪(Moody's)、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和惠誉(Fitch)给予许多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较高的信用评级,这进一步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金融创新与衍生品:金融机构利用次级抵押贷款创造了更加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如信用违约掉期(CDS),这些衍生品的杠杆作用放大了损失,并且在危机期间很难估价。
2. 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问题次级贷款的泛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向信用等级较低的购房者发放贷款,并将这些贷款打包成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出售给全球投资者。
贷款质量下降:随着次级贷款的快速增长,贷款机构对借款人的信用审查变得越来越宽松,甚至出现了一些欺诈行为,导致贷款质量下降。
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错误评级:信贷评级机构未能准确评估这些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风险,给予过高的评级,误导了投资者。
3. 金融监管的缺失监管不足:美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不足,尤其是在次级贷款和衍生品市场方面,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监管机构的失职:监管机构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金融机构的不当行为,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系统性风险。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对当今世界经济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的影响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震惊了全世界,国内外学者纷纷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研究。
这场危机将持续成为一股“腐蚀性”力量,将诱发全球一系列经济动荡和对实体经济造成重创,并很可能引发全球经济衰退。
同时,美国爆发的这种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政治产生了的深远影响一、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1、全球流动性过剩2000年以来,以美联储的连续降息为标志,各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全球出现长时间的流动性过剩状况。
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现象严重,不断上涨的房价已经脱离了居民收入水平等基本面的支撑,只要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或者投资者抽身离去,房价泡沫必将破裂。
另外,全球流动性过剩使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影响。
具体表现为:一是存款的持续增长和信贷增长的乏力,导致银行的利差收入明显下降;二是流动性过剩和长期的低利率使传统金融资产的收益率降低,甚至出现货币市场主要投资工具利率和存款利率倒挂的现象,这又反过来促进了现代金融创新的膨胀发展,为危机爆发埋下伏笔。
2、全球经济失衡部分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经常账户存在巨额逆差,成为储蓄不足的国家,而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如德国和日本,则拥有巨额的经常账户顺差,成为储蓄剩余国。
一方面,储蓄剩余国积累了巨额的美元外汇储备需要保值增值,美元资产是其最重要的选择,随着这些国家外汇资产规模的增长,其风险偏好程度也在上升,为次贷危机埋下隐患;另一方面,对证券资产的巨大需求一再压低市场利率,刺激了美国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居民储蓄率不断下降,债券发行量急剧扩张。
这种失衡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必然引发金融危机,并以极端的形式将经济带入再平衡阶段。
3、虚拟经济过度脱离实体经济发展马克思在研究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的关系时,重点分析两个问题:虚拟资本的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的关系;虚拟资本的扩张与收缩对产业周期性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由于货币资本积累并非完全来源于生产的扩大,它的积累总是比现实存在的资本积累更大,总会在周期的一定阶段出现货币资本的过剩和膨胀,而且,这些货币资本还会通过信用制度得到成倍的扩张,即出现一定规模的虚拟资本和经济泡沫。
(完整word版)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2008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迅速从美国扩展到全球,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都陷入了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减缓,世界经济正面临着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是由2007年8月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起的。
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从直接原因、深层原因和根源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一)直接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新自由主义政策下金融产品过度创新以及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引起的:1、放松管制的新自由主义政策。
美国解除对金融机构的管制,使得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被吸引从事投机性业务,缺乏监管的金融市场为金融泡沫的产生埋下了祸根;2、货币政策的操作不当。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长期坚持低利息率的取向,而长期的低利息率推动美国股票市场周期性地出现繁荣和泡沫;3、金融创新的过度滥用。
美国的金融政策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外部条件,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金融衍生品的种类和规模急剧膨胀;4、养老保障体制的市场化刺激了金融产品的需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普遍推行削减福利开支的养老金市场化改革。
家庭对增加避险和流动性金融衍生工具的需求,不仅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也进一步削弱了面向实体经济的投资。
(二)深层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是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长期失衡造成的结果。
美国的实体经济是指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虚拟经济是指金融、保险服务业和房地产及租赁服务业。
战后至今,美国GDP的内部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实体经济不断衰落,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业的脆弱性带给了整个美国经济。
(三)根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及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构成了这场危机的赖以发生的制度环境。
从根源上来看,美国金融危机既不仅仅是金融市场问题,也不单纯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问题,更不是资本家人性贪婪的问题,而是美国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2008年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2008年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2008年经济危机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危害,那么2008年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2008年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2008年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1、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特别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松紧变化。
次贷危机作为金融问题,它的形成是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松紧变化紧密关联的。
从2001年初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开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开始了从加息转变为减息的周期,货币政策趋于宽松。
在经历了13次降低利率之后,到2003年6月,联邦基准利率降低到1%,达到过去4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反映在房地产市场上,就是房贷款利率也同期下降,30年期固定按揭贷款利率从2000年底的8.1%下降到2003年的5.8%。
这一阶段房贷款利率的持续下降成为推动美国房产几年的持续繁荣,次级房贷市场泡沫膨胀的重要因素。
由于利率下降,又使很多蕴涵着高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在房产市场上有了产生的可能性和迅速扩张的机会。
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浮动贷款利率和只支付利息的贷款大幅度增加,占总按揭贷款的发放比例迅速上升。
这些创新形式的金融贷款只要求购房者每月负担较低的灵活的还款额度。
这样,就从表面上减轻了购房者的还款压力,推动或支撑了房产市场的多年繁荣。
由于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也就直接或间接地推动或支撑了美国经济持续多年的繁荣局面。
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会破灭。
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开始了逆转,到2005年6月,经过连续13次利率调高后,联邦基准利率从1%提高到4.25%。
到2006年8月,联邦基准利率上升到5.25%,标志着扩张性政策的完全逆转。
连续生息,提高了购买房屋的借贷成本,因而产生了抑制房产需求和降温房产市场的作用,促发了房价的下跌,以及按揭贷款违约风险的大量增加。
2、美国投资市场,以及全球经济和投资环境一段时期内,情绪乐观、持续积极。
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2008年金融危机被认为是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
这场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许多国家的金融系统几乎崩溃,导致了大规模的失业和经济衰退。
这篇文章将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一些主要原因。
一、次贷危机引爆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的主要触发点是美国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是指将高风险借款人的贷款打包并作为低风险债券出售的做法。
这些被称为"次贷"的债券实际上存在很高的风险,但在当时却被高估了。
当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破裂时,次贷危机爆发,导致了许多金融机构巨额损失。
次贷危机的爆发引发了整个金融系统的连锁反应,进而引发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
二、金融机构的过度杠杆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一些金融机构过度依赖借款,通过高杠杆运营。
这些金融机构追求高收益,但忽视了风险管理,使得它们对市场风险毫无准备。
当次贷危机爆发时,这些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出现严重损失,无力承担债务,导致了金融系统的崩溃。
三、金融监管缺失2008年金融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管缺失。
在此之前,金融市场的监管相对宽松,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没有足够的要求。
一些金融机构甚至进行了违法操作,例如在次贷危机中操纵数据和欺诈行为。
监管机构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这些违法行为,为危机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四、全球经济的紧密关联2008年金融危机之所以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与全球经济的深度联系密不可分。
全球金融市场的高度互联互通,使得金融危机在美国开始后迅速蔓延到其他国家。
此外,全球化使得许多国家的经济相互依存,一个国家的经济衰退会对其他国家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金融和经济的全球性关联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五、市场情绪的传导效应市场情绪在金融危机中起到了重要的传导效应。
当金融市场出现混乱和恐慌时,投资者会出于恐惧而进行大规模抛售,导致股市暴跌和金融机构的破产。
这种恐慌情绪迅速蔓延,引发更多投资者的恐慌性抛售,形成了危机的恶性循环。
08世界金融危机原因
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原因1.美国银行或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对只有次级资信评级的个人和机构发放大量贷款,加之美国经济逐渐下滑,这些个人和机构收入水平逐渐下降导致还款能力逐渐下降,日积月累引发不能按期还款的现象大量发生,造成银行收不到应该收的钱而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因此由次贷危机引发变成金融危机。
所以,大量银行和金融投资机构倒闭,连锁反应影响到世界相关国家的经济下滑和金融机构出现挤兑风潮,蔓延成全球金融危机。
----网友评论2.次贷只是冰山一角,因为整个金融体系出了问题, 美国金融产品肆意泛滥,它将导致全球经济倒退,金融秩序混乱。
美国政府或其他有关国家的监管当局和领导没有意识到次贷危机并非孤立的个案,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所以这场全球金融灾难发生了。
由于金融本身是系统和全维的,所以美国次贷危机能够引发全球金融几乎全面崩盘。
它们包括经济原因、金融生态体系、系统原因、金融体系、金融资产定价、专业水平、金融监管、金融知识等方面。
---丁大卫3.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
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循环的关系。
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
这就造就了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
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
4.马克思说M是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剥削员工的所得最近破产的15家美国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大致看了下终于发现了共同点:M是负值这次金融危机的本质原因:就是金融资本家长期遭受员工的剥削,以至于破产了5.. 左小蕾:在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下,并没有一个相匹配的全球金融体系来合理有效地管理这些过剩资本,以及过剩资本全球流动带来的问题。
美元本位有着巨大的不合理性。
美国央行是根据美国经济来制定货币政策,所以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变化,美国货币政策相应的变化,都给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金融危机起因分析
金融危机起因分析2008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爆发,许多企业倒闭,全球股市暴跌,全球经济陷入深刻的衰退。
金融危机的源头究竟是什么?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其起因。
1. 低利率政策低利率政策在美国和欧洲相继实施。
美联储在2001年9月11日之后,降低了联邦基金利率,这也成为亚洲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刺激的一种手段,欧洲央行也跟进采取了类似的政策。
这些措施引导了大量的投资借贷,并推高了股票和房产的价格。
这也让不具备还款能力的人有了转眼变为富翁的幻想,秉承着“买房就是买把银行打倒的大锤”的理念,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了房产。
2. 金融市场的定价机制失效金融市场的定价是靠投资者信任和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来支撑的。
然而,随着金融工具创新的不断推进,一些金融产品如CDO、ABS、CDP等众多股票债券衍生品,它们的复杂程度超出了大多数分析师的理解范畴。
有些结构是不稳定的,对使用者来说就是具有风险的产品,没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其本质上是一种非正常的投资,很难说清楚利益和风险相比价值的真实流向。
这也导致金融市场的定价机制出现了大量的失误和错误。
3. 相互交易与相互保险的体系相互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在不与牵涉方商议的情况下,向所有卖方的交易对象提供保险服务。
这种过程其实是同类保险的大量垄断,保险公司将交易通过重复保证,转移到了自己的回报。
这种做法不会威胁到保险公司本身的收入,但重复保证必然会使保险公司陷入严重的不可逆转的损失中。
4. 美国数量庞大的房屋空置1990年代后期,美国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失业率不断攀升,这是由于从石油产业到汽车制造业都输给了亚洲的优势。
为了救济多数失业的人口,美联储降息政策实锤,并动员资本市场兜售家庭段“机构投资者”,推高了房屋价格和借贷。
房屋空置在美国的问题一直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加上平均房价的过高,美国的住宅供需倒挂现象越来越明显。
5. 地产泡沫的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失调,银行不得不放弃了一些投资。
2008年金融危机成因解析
2008年金融危机成因解析【摘要】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一场全球性的金融灾难,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次贷危机、金融产品创新过快、监管不力、资产泡沫和全球化影响等因素。
次贷危机引发了银行信贷风险扩大,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迅速增加。
金融产品的快速创新和监管的缺失也使得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监管和控制。
资产泡沫的出现更是导致整个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全球化的影响也加剧了危机的传播和影响范围。
这场危机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需要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同时也要认识到全球化背景下金融体系的相互依存性。
在未来,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对待金融创新和市场泡沫,以避免类似危机再次发生。
【关键词】2008年金融危机、次贷危机、金融产品创新、监管不力、资产泡沫、全球化影响、教训与启示、未来展望。
1. 引言1.1 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2008年金融危机是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全球金融危机,持续时间长达数年,波及全球。
其根源可以追溯到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次贷危机是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次贷危机起源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随着房屋价格的不断下跌,大量信用不良的高风险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开始爆发违约,引发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蔓延至全球,引发了金融市场的恐慌和信任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崩溃。
除了次贷危机之外,金融产品创新过快也成为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一。
金融机构推出各种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如信用衍生品、抵押债券等,这些产品的风险难以评估,使金融市场更加复杂和脆弱。
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还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
许多银行破产、企业倒闭,失业率飙升,导致了全球经济的衰退。
金融危机也揭示了监管不力、资产泡沫和全球化影响等问题。
1.2 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史上一次重大的金融危机事件,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了长期深远的影响。
该危机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崩溃,金融机构纷纷倒闭或陷入困境,股市暴跌,产生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
2008年金融危机原因总结
金融危机原因总结一、美国的过度消费。
长期以来,美国人不储蓄,光消费,而且借钱消费。
美国长期保持外贸逆差和经常帐户逆差。
美国经济是靠美国人的超前消费,靠借全世界的钱来超前消费拉动的。
而世界经济也造成这种分工,美国人消费,全世界人为期生产。
大约在01年的时候,美联储实行低利率的政策,存贷利率都比较低,而当时美国的房市看好,人人贷款买房。
二、亚洲和石油出口国的过度储蓄。
长期以来美国国内储蓄一直处于低位,对外经济表现为长期贸易逆差,平均每年逆差占GDP 总额达到6%的水平,且这些逆差主要靠印刷美元“埋单”。
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石油生产国居民则是储蓄过度,长期贸易顺差,积累起大量的美元储备。
这些美国经济体外的美元储备需要寻找对应的金融资产来投资,这就为华尔街金融衍生品创造、美国本土资产价格的泡沫化提供了基础。
日本和中国持有2万亿的美国国债和其他债券,是美国最大的债权人。
三、美国制造业转移,没有实体经济作为支撑。
中国金融产业滞后,大量投资美国。
1、金融业在美国的发展越来越旺盛,金融产业演变成一个大产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就业,产生大量的产值,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美国金融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竟达到GDP的40%,华尔街的从业人员可以获得天文数字的薪酬和奖金。
但是,虚拟经济一旦脱离实体经济,必定演变成一种虚幻经济(fiction economy)。
如果将华尔街的金融产业视作一台巨大的昼夜不停运作的“机器”,它一方面吸纳全球金融资源,同时通过其“生产”变成全球各地一个个投融资项目,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用资本在生产中获得的收益回报给全球投资者。
如此循环,华尔街的金融产业是没有问题的。
或者,这些金融产品的创造立足美国本土的实体经济,能促使美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那么危机出现的概率也可以大大下降。
然而,由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周期已经进入IT周期波段的末尾,缺乏投资机会,而且美国已经将大量的制造业转移到国外,通过制造业信息化而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机会也失去,近期又不可能有大量的科技创新项目吸纳融资。
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使得全世界的经济都出现了问题,那么2008年金融危机为什么会产生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一)直接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新自由主义政策下金融产品过度创新以及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引起的:1、放松管制的新自由主义政策。
美国解除对金融机构的管制,使得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被吸引从事投机性业务,缺乏监管的金融市场为金融泡沫的产生埋下了祸根;2、货币政策的操作不当。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长期坚持低利息率的取向,而长期的低利息率推动美国股票市场周期性地出现繁荣和泡沫;3、金融创新的过度滥用。
美国的金融政策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外部条件,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金融衍生品的种类和规模急剧膨胀;4、养老保障体制的市场化刺激了金融产品的需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普遍推行削减福利开支的养老金市场化改革。
家庭对增加避险和流动性金融衍生工具的需求,不仅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也进一步削弱了面向实体经济的投资。
(二)深层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是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长期失衡造成的结果。
美国的实体经济是指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虚拟经济是指金融、保险服务业和房地产及租赁服务业。
战后至今,美国GDP的内部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实体经济不断衰落,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业的脆弱性带给了整个美国经济。
(三)根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及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构成了这场危机的赖以发生的制度环境。
从根源上来看,美国金融危机既不仅仅是金融市场问题,也不单纯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问题,更不是资本家人性贪婪的问题,而是美国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由这一矛盾引发的生产相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实质所在。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一、金融危机的爆发2007年2月13日,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
随后,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蔓延,5月到6月,一些西方对冲基金破产;7月次贷问题导致私人股本运转失灵;8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经常发生;8月至9月,出现全球性信贷紧缩,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次贷危机的爆发。
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度激化,金融风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
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9月14日,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9月25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次贷危机演变成为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
更为严重的是,这场危机很快扩展到全球,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创,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多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
时至今日,虽然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
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一)直接原因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
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
“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年金融危机爆发地原因及其带来地启示一、金融危机地爆发年月日,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地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地影响逐渐蔓延,月到月,一些西方对冲基金破产;月次贷问题导致私人股本运转失灵;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以上地事件经常发生;月至月,出现全球性信贷紧缩,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次贷危机地爆发.年月,美国次贷危机再度激化,金融风暴很快从美国地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月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月日,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月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月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向美国国际集团()提供亿美元紧急贷款;月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地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次贷危机演变成为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更为严重地是,这场危机很快扩展到全球,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创,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多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时至今日,虽然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这场席卷全球地金融海啸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严重地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地强劲势头.二、金融危机产生地原因(一)直接原因第一,过度地金融创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地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地高额利润地追求.“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地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地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投资银行再利用所谓地金融工程技术,把这样地债券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经过这一系列地工序之后,金融交易地链条加长了,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地基础价值,大家关心地是它们更高地投资收益率.于是,美国本土和海外越来越多地投资者开始对担保债务权证()等金融衍生产品疯狂追求,大量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美国房地产泡沫地风险随着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扩散至全球,最终使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形成全球金融危机.第二,宽松地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地货币政策长期以来倾向于宽松状态,低利率在刺激美国民众地消费欲望地同时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股市财富效应地显现又会再度刺激消费,导致楼市不断上涨.持续走高地房价使得贷款公司放贷地欲望以及各类投资者分享房产增值收益地野心随之增加.于是,以股价和房价互相推动地泡沫逐渐扩大,并且形成了一个庞大地以房产和股票为资产地中产阶层.大批中产阶层地消费模式影响着许多美国民众,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整个美国以透支地方式进行消费.我们看到地事实是美国民众从金融机构借钱,金融机构再从金融市场借钱,整个美国从全世界借钱.最终,美国进入了一个债务链,上述链条中任何一环地脱节都将导致泡沫破灭、危机爆发.第三,金融监管地缺失.在上世纪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也曾对金融体系实行较严格地管理制度,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而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以后,美国实行金融自由化,形成一种介于分业监管和统一监管之间地“双重多头”地金融监管模式,学界称之为“伞形监管模式”.随着金融活动地全球化发展和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高度混业经营地快速推进,这种监管制度无法有效监管金融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地监管漏洞.虽然一直有加强监管地呼声,但美国依然奉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认为市场有其自我纠错机制,在危机爆发前对金融市场秉持着顺其自然地放纵态度.第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地失衡.从世纪年代开始,美国进行大规模地产业结构调整,将大量以制造业为代表地实体经济转移到拉美和东南亚地区,仅保留其中地高端高价环节,同时大力在美国本土发展金融等服务业.制造业转移出去地美国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消费其他国家地产品和资源.而其他国家卖给美国产品及资源,再用得到地美元现金购买美国地债券等金融资产.于是,美元现金通过经常项目逆差流出美国,又通过资本项目流回美国.美元地回流刺激了美国境内以房地产、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为代表地“虚拟资本”地不断膨胀,“虚拟资本地发展一方面满足了资本不断逐利地本性,另一方面又导致了由此而带来地虚拟经济活动成倍扩大和虚假繁荣.”美国从生产型社会逐步转变为消费型社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严重脱节,金融危机地爆发也就不可避免.第五,信用制度地缺陷.美国地金融衍生产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化,金融交易地链条越来越长,交易信息扭曲地程度也越来越大,有些衍生产品甚至连金融机构高管都未必理解它地真正含义.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权威地信用评级公司来为投资者或债权人提供决策依据.信用评级是独立地第三方利用其自身地技术优势和专业经验,就各经济主体和金融工具地信用风险大小所发表地一种专家意见.信用评级机构地客观性和公正性,直接影响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乃至整个信用体系地安全.而美国信用评级公司地收入来自于受评对象,这种利益冲突无法让评级机构做到客观、公正,因此其信用制度存在着重大缺陷.在次贷危机中,全球许多投资者购买了自己并不了解地、评级公司给予三级这样高评级地金融衍生产品,从而遭受了重大损失.(二)根本原因.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危机本质及根源地理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地本质是生产地相对过剩,“不是财富生产得太多了.而是资本主义地、对抗性地形式上地财富,周期地生产得太多了.”即生产地商品相对于劳动人民地有效需求(有支付能力地需求)来说是过剩地.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商品经济本身地发展及其内在二重性矛盾地角度,阐释了生产过剩危机发生地可能性.在自给自足地自然经济阶段和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直接地物物交换阶段,不会出现生产过剩问题.而当货币产生,成为商品交换地媒介,充当流通手段职能,使得商品地买和卖在时间、空间上相分离,商品卖出换回货币,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是商品地惊险地跳跃”.商品与货币之间地转化是随机地和不确定地,这样就有了产生生产过剩危机地可能.随着商品流通地进一步发展,货币又有了充当支付手段地职能.商品买卖可以采取赊购赊销地方式进行,债务链条随之形成.一旦有债务人不能如期支付,信用关系就会被破坏,生产过剩地危机就可能发生.商品经济内在二重性矛盾只是产生危机地可能,而资本主义私有制使危机地产生成为现实.生产相对过剩地危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地基本矛盾,即生产地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地矛盾.而这一矛盾又具体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地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地无政府状态之间地矛盾.单个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其目标,为了在激烈地竞争中取胜,会进行有组织地投资、生产.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地社会化大生产,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各企业行为选择地自主性与分散化,市场配置资源又有其自发性和滞后性地弊端,容易导致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二是生产无限扩大地趋势与有支付能力地需求不断缩小地矛盾.资本贪婪地本性决定了对于剩余价值无休止地追逐,这就导致了资本积累规模地螺旋式上升和生产能力地无限扩张.而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越来越为少数垄断寡头所有,形成一种“对抗性地分配关系”,“使社会上大多数人地消费缩小到只能在相当狭小地界限以内变动地最低限度.”所以,“一切真正地危机地最根本地原因,总不外乎群众地贫困和他们地有限地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地绝对地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地界限.”.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地全球金融危机地本质和根源地分析马克思生活在距离我们一百多年以前地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目前资本主义早已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而且面临着经济地金融化、证券化、全球化背景,所以经济危机地表现形式自然不同于以往.从世纪年代开始,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地这场金融危机,其本质仍然是生产相对过剩地危机,根源仍然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美国地次贷危机从表面上来看不是消费不足地问题,而是消费过度地结果,旺盛地需求一直是美国经济增长地主要动力.然而,美国地旺盛消费是由透支未来地消费信贷支撑地,正是有效需求地不足催生了美国地借贷消费,因为这样就可以维持美国经济繁荣地表象.单从美国来看,其国内制造业地现状并不会导致生产过剩危机地出现,但只要我们放眼全球就会发现事情地真相所在.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地进程,以美国为代表地发达国家和以中国为代表地发展中国家,逐渐形成了国际大分工和世界经济地大循环.危机前经济地持续增长,是靠美国过度消费、中国等国家过度生产来推动地.“当生产与消费地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经济危机就爆发了.”同时,美国为了弥补大量地贸易赤字,维持美国经济地运转和高消费水平,就利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地特性向全世界借钱,表现为美国发行美元,并开发其他地美元资产,如国债、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等.“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地物质上地发展和世界市场地形成;使这二者作为新生产形式地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地高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地历史使命.同时,信用加速了这种矛盾地暴力地爆发,即危机信用加速了这种矛盾地暴力地爆发,即危机”.可见,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地形成与发展,使原本就存在地生产与消费地矛盾和冲突更加严重,美元地金融运作又让大量地泡沫从美国蔓延到了全球金融体系.最终,生产地国际化、市场地全球化和金融地自由化,使得一国地危机很容易演变成为世界危机.三、金融危机地启示按照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地分析逻辑,这场金融危机是这样发生地:生产地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地矛盾,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制度地内生性矛盾,必然导致资本和劳动收入分配地两极分化,这样就会造成劳动者购买力不足,即有支付能力地需求不足,生产地相对过剩产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在地资本家不会重复一百多年以前把牛奶白白倒入大海地行为,他们发明了借贷消费及一系列复杂地金融衍生工具.就这样,表面上旺盛地需求维持了危机前世界各国经济地持续增长,延迟了生产过剩危机地爆发.但金融创新等手段也只能在一定时期对经济停滞起到刺激作用,只要存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危机地爆发就是不可避免地.用马克思主义地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这场危机发生地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以下几点启示:第一,认识到我国也有发生金融危机地可能性.首先,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市场为基础来配置资源,实行信用货币制度,商品经济地二重性矛盾依然存在.而且我国现阶段实行地并不是单一地公有制经济,而是一种混合所有制经济,导致危机地根源仍然存在,只是它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生产地社会性与占有制地私人性地矛盾,在我国当前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为生产地社会性与占有制地多样性地矛盾.因此,我们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有可能会爆发危机.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在经济全球化地背景下,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是相互连通地,我国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外部风险地冲击.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地经济和社会运行体制.这场金融危机告诉我们,市场不仅会失灵,而且会造成危机.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地,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具有巨大优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地国家,能把人民地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合理、有效地对经济发展实行宏观调控.因此,深化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不应照搬西方发达国家地模式,一定要结合中国地实际,从广大劳动人民地根本利益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三,提高居民收入,刺激国内消费.这些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在拉动经济发展地“三驾马车”中,我们过多地依赖投资和出口.而当这场危机爆发、外需减少时,我国出口受到巨大挑战,国民经济地发展出现非常被动地局面.这场危机地发生,使得美国等发达国家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纠纷增多,因此对我国而言,外贸依存度过高地问题一定要解决.政府应该把宏观调控着力点放在调整不合理地经济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我国消费率偏低由很多因素造成,其中最主要地是目前收入分配结构地不合理.所以,首先要改革收入分配体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劳动所占比例,增强人民群众地消费能力;其次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消除人民群众对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地后顾之忧.第四,科学发展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这场金融危机地爆发使人们关注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地关系问题,二者发展严重失衡地话,危机就不可避免.因此,处理好二者地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地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地转变,推动产业结构地优化升级,努力夯实实体经济地基础;另一方面,坚持虚拟经济立足于实体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地实际需要而发展,妥善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地关系,强化金融业地风险意识,创建有效地综合监管模式,构建完善地信用体系,促进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第五,改革国际政治与经济体制.这场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元主宰一切地世界金融体系地弊端,使得各发达国家关系呈现复杂化地趋势.在危机中,新兴经济体在抵御金融危机蔓延、维持全球经济稳定中地作用逐渐显现出来.经过这场金融危机,国际社会要求改革国际政治与经济体制地呼声也越来越高.全球政治最引人注目地变化莫过于更具代表性地取代了战后一直垄断世界经济命运地,登上了决定世界政治经济未来走向地舞台.为了建立公正、合理地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国应该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通过必要地斗争和灵活地谈判,改革国际政治与经济体制,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地健康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2008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迅速从美国扩展到全球,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都陷入了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减缓,世界经济正面临着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是由2007年8月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起的。
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从直接原因、深层原因和根源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一)直接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新自由主义政策下金融产品过度创新以及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引起的:1、放松管制的新自由主义政策。
美国解除对金融机构的管制,使得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被吸引从事投机性业务,缺乏监管的金融市场为金融泡沫的产生埋下了祸根;2、货币政策的操作不当。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长期坚持低利息率的取向,而长期的低利息率推动美国股票市场周期性地出现繁荣和泡沫;3、金融创新的过度滥用。
美国的金融政策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外部条件,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金融衍生品的种类和规模急剧膨胀;4、养老保障体制的市场化刺激了金融产品的需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普遍推行削减福利开支的养老金市场化改革。
家庭对增加避险和流动性金融衍生工具的需求,不仅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也进一步削弱了面向实体经济的投资。
(二)深层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是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长期失衡造成的结果。
美国的实体经济是指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虚拟经济是指金融、保险服务业和房地产及租赁服务业。
战后至今,美国GDP的内部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实体经济不断衰落,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业的脆弱性带给了整个美国经济。
(三)根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及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构成了这场危机的赖以发生的制度环境。
从根源上来看,美国金融危机既不仅仅是金融市场问题,也不单纯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问题,更不是资本家人性贪婪的问题,而是美国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doc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一、金融危机的爆发2007 年 2 月 13 日,作美国第二大次抵押款公司的美国新世金融公司出2006 年第四季度盈利警,美国次抵押款开始浮出水面。
随后,次危机的影响逐蔓延, 5 月到 6 月,一些西方冲基金破;7 月次致私人股本运失灵;8 月次危机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常生;8 月至 9 月,出全球性信,多国中央行多次向金融市注入巨金,也无法阻止次危机的爆。
2008 年 9 月,美国次危机再度激化,金融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款机构、投行蔓延到保公司、蓄机构和商行。
9 月 7 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 9 月 14 日,美国行收美国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9 月 15 日,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破保;9 月 16 日,美国邦系宣布向美国国集 (AIG) 提供 850 美元急款;9 月 25 日,美国邦管机构接管盛互惠行,并将其部分出售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倒或被政府接管,次危机演成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
更重的是,危机很快展到全球,使得世界增明放,部分主要达国家或地区陷入衰退,主要金融市急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多国政府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膨力增大,世界易境化,多国就形峻,失人数不断攀升。
至今日,然全球整体呈复,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使国金融体系遭受到重的冲与考,同也逆了世界增的。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一)直接原因第一,度的金融新。
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信用住房抵押款的券化,而次券化和次券正是足金融家尽可能多的高利的追求。
“两房” 通券化,将到的商行及房公司流性差的款成券在市上售,吸引投行等金融机构来。
投行再利用所的金融工程技,把的券行分割、打包、合并出售。
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金融交易的条加了,没有人再去关心些金融品真正的基价,大家关心的是它更高的投收益率。
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各国的应对措施
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各国的应对措施08年金融危机原因:(1). 国际经济失衡。
从根本上说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应该是实体经济的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只是实体经济失衡的表象,实体经济失衡导致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导致虚拟经济膨胀和萧条,由此形成流动性短缺,最终能够导致金融危机。
(2). 国际货币体系扭曲。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松散的国际货币体系。
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保留了原来国际货币体系的理念和原则,但却失去了原来的秩序和纪律。
(3). 国际游资的攻击。
国际游资娴熟地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繁荣时期赚取高额利润,也可以利用金融危机赚取高额利润或者收购危机国家的优质资本,进而控制被攻击国家的经济命脉。
(4). 中国经济也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打击。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趋势明显,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至9.5%;央行的货币政策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过程:(1).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现在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
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
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
(2).具体过程: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
2008金融危发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美国金融危发生的原因及其对策表现1.经济衰退2.股市动荡3.通货膨胀原因1.源源不断的资本洪流对利润的追逐所造成的投机银行,例如投行贝尔斯登,旗下对冲基金投资于抵押债券市场,最终破产,次贷风暴冲击全球加金融市场,衰退蔓延到企业借款。
货币中心银行结构性投资工具,发行商业票据,宽松货币政策损害投资信心,不知道信任谁,损失不确定性,谁在承受,程度几何。
新兴经济体,中国,优势,低成本,劳动了丰富,2001加入世贸,贸易逆差,外汇储备增加债券保险商,美国国际集团(AIG)经济自营商,流动性短缺破产,贷款利率提高2.决策部门对市场监管持怀疑态度,宽松的干预政策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相信,比起政府部门来,一个具有适当激励因素的运作良好的市场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自我监管。
格林斯潘认为抵押贷款就属于此种市场.美国的监管体制已经过时.3.华尔街的金融创新抵押贷款证券化,优点,风险分散,充分稀释,解除受限,当地机构规模,风险意愿承受程度。
将住房抵押贷款担保债券,房地产市场,表现,1房价跳水,2止赎飙升3联邦基金利率史上最低次级抵押,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惠誉控制,其评估方法,经营模式,费用由证券发行机构支付,信贷评分虚假推波助澜。
首先信用市场相当于整个经济的血液,它和所有其他市场相关联。
如果大米市场出现了危机不会影响汽车市场的问题。
而如果信用市场出现了问题可能所有企业失去了支付手段或者借贷手段,所有的企业都会受到影响。
第二信用市场小的扰动会被放大,比如大米市场,一个农民今年的收成不好,不会影响其他的大米市场。
但是在银行来讲,某个银行出现了问题,可能其他银行也会受到波及。
第三信用市场缺少自我纠错的能力。
大米市场如果某一个农户产出不佳,其他的农户看到价格上涨,他自然会然会冲上去多生产,自动的弥补市场上出现的问题。
而信用市场就没有这样的纠错机制。
如果某一个银行出现的问题,停止了信贷,其他银行出于规避风险的原因也会停止信贷,叫信贷紧缩,联动信贷紧缩。
2008年金融危机成因解析
2008年金融危机成因解析【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是由次贷危机、金融监管不力、投机和泡沫、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不足以及全球化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
这场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许多金融机构破产和国家经济陷入衰退。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都深刻反思,从中吸取了许多教训。
今后,为了防范类似的风险,需要进行改革和加强监管,同时加强风险管理和全球合作,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对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将指导未来的风险防范工作,努力建立更加稳健和透明的金融体系,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危机。
【关键词】2008年金融危机、次贷危机、金融监管、投机、泡沫、风险管理、全球化、教训、风险防范、金融改革、监管。
1. 引言1.1 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2008年金融危机是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和金融市场动荡。
这场危机起源于美国次贷市场的崩溃,引发了全球金融体系的连锁反应。
在2000年代初期,美国次级贷款市场迅速增长,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
银行和金融机构纷纷发放高风险、高收益的次级贷款,导致房地产泡沫不断膨胀。
随着房地产市场突然崩溃,大量贷款无法偿还,次贷市场陷入混乱,金融机构面临巨大损失。
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金融危机,全球范围内金融市场受到重创。
银行破产、股市暴跌、货币贬值等问题相继出现,经济增长遭受严重挫折。
金融危机也对全球贸易和投资产生了负面影响,许多国家陷入经济衰退的困境。
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复杂多样,其中次贷危机是导火索,金融监管不力、投机和泡沫、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不足等因素也共同加剧了危机的恶化。
对于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而言,这场危机的爆发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金融体系的认识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1.2 全球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全球各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都受到了严重影响,许多金融机构面临破产,导致全球金融体系陷入混乱。
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近几十年来全球金融市场面临的一次严重挑战。
此次危机具有广泛的影响范围和长期的影响力,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呢?一、信贷泡沫在2008年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全球金融市场面临着持续增长的信贷泡沫。
这主要是由于金融机构过分放松了对借款人的贷款标准,允许了高风险借款。
此外,还存在大量的次贷债务,即高风险贷款的债务。
由于这种宽松的金融环境,金融机构不断发放更多的贷款,导致信贷泡沫逐渐膨胀。
二、高杠杆和衍生品在金融危机前夕,大量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使用了高杠杆进行投资。
高杠杆使得金融机构在出现亏损时无法忍受,进而引发连锁反应。
此外,衍生品的使用也加剧了危机的爆发。
衍生品的风险和复杂性对很多投资者来说是不可预测的。
当金融市场发生剧烈波动时,这些衍生品投资者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三、房地产市场崩溃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与房地产市场的崩溃密切相关。
长时间的房价上涨使得人们普遍认为房地产是一个安全的投资领域。
然而,房地产泡沫的不断膨胀最终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崩溃。
许多人无法偿还高额的房屋抵押贷款,使得银行和金融机构遭受巨大亏损。
四、监管不力金融危机暴露了许多监管机构的失职问题。
监管机构没有有效地监督金融机构的运营和风险管理,也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此外,金融机构往往能够利用一些法律漏洞来规避监管,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五、国际经济联系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与国际经济联系的加强有关。
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紧密相连,一国金融市场的崩溃很容易波及其他国家。
当美国金融市场陷入危机时,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都受到了严重冲击。
综上所述,2008年金融危机的产生是多个因素的综合结果。
信贷泡沫、高杠杆和衍生品的风险、房地产市场的崩溃、监管不力以及国际经济联系加强等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这场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很多种原因,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银行业风险标准的放松,如银行向没有还款能力保证的客户贷款,忽视了风险标准,评级机构没有严格按照所规定的评级标准进行评级等等①。
因此,新时期,监管部门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标准严格规定已成必然趋势,加上我国对中小商业银行的监管仅处于初级阶段,不论是对其的监管制度方面还是监管力度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对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监管。
可以说,中小商业银行将成为新形势下监管部门的重点监管对象,如监管部门对中小商业银行的监管指标体系不断进行指标充足,对中小商业银行的监管制度不断实行修整、完善以及对中小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也要实现进一步加强等。
商业银行的盈利受到风险的影响,而风险来源于多方面。
风险的多源性给定义风险带来了很大困难。
因此,定义风险是测量和管理风险的基础。
当前,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已逐步迈向全面风险管理阶段,简单、笼统的风险定义已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事实上,风险的定义正逐年精确化。
我们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介绍就从风险的分类与定义开始。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均直接表现为货币资金损失的风险。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企业,与一般工商企业及其他经济单位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负债经营,即利用客户的各种存款及其他借入款作为主要的营运资金,通过发放贷款和投资获取收益,其自有资本占资产总额的比率远远低于其他行业。
这一经营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内在风险的特殊企业。
因此,银行风险所带来的损失超过一般企业的风险损失,它具有涉及金额大、涉及面广等特点。
商业银行风险既是银行发展的内在动力又是制约力量之一。
一方面,银行风险客观存在于银行经营活动过程中,既带来挑战又带来机遇,推动银行通过有效风险控制,规避风险负面效应,获取较好收益。
从这个意义上讲,银行风险推动银行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银行风险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具有警戒作用,能够对银行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成为银行业务过度扩张的有效制约力量。
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国家经济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进行规划和引导,有助于克服市场经济自身存在的盲目性和滞后性。
而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将不可避免地引起经济活动中投资总量、投资结构、行业分布、外汇流动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相关产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进而影响银行经营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目标的实现。
在国家经济政策中,货币政策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调整,会直接影响到银行客户的行为取向,进而导致商业银行风险的产生。
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多、物价上升,就可能出现挤兑风潮,严重威胁银行的安全;如果实际利率提高,则会增加银行的经营成本,降低银行的收益。
经济运行状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运行常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的特点。
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程度也不尽相同。
在经济处于复苏和繁荣阶段时,社会投资欲望强烈,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扩大,经营利润增加,风险较小;而在经济处于萧条和危机阶段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缩小,经营利润减少;特别是当借款人经营条件恶化,发生亏损或倒闭时,商业银行就会面临较大的风险。
金融监管力度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以银行业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和调节机构。
金融风险的涉及面广,危害性大。
这就要求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体系实施有效的监管以控制和减少风险的产生,维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如果金融监管体系健全、措施得力,就会将潜在的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并减轻风险造成的损失;反之,则容易导致银行业的无序竞争和其他短期行为的发生,使银行的经营风险加大。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思想与方针商业银行在自身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盈利性,就会导致资产业务中南风险业务比重过大,使银行的经营风险增加。
如果银行经营思想过于保守,经营方针落后于经济发展对商业银行的要求,业务品种少,业务承办不能形成足以分散风险的规模,也会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
商业银行业务结构比例状况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比例状况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察: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三者之间及各业务自身种类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否协调;资产负债各种业务之间的期限结构与利率结构是否协调。
如果商业银行业务结构比例失调、资产负债业务期限不匹配、融资缺口过大,都会加大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借款人的道德风险与商业银行风险在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中,银行有可能遭受到来自借款人道德风险引发的信用风险。
首先,在贷款条款谈判过程中,借款人有可能不如实申报自己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造成贷款合约不完整。
其次,在贷款发放后,银行很难对借款人的行为进行监督,借款人可能从事那些高风险的活动,从而增加了银行的风险。
银行经营者道德风险与商业银行风险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银行的经营活动主要是由专业的经理人来完成。
由于经理人与委托人的利益不一致,银行经营者有可能从事一些有损于股东利益的事情,最终使银行受到潜在风险威胁。
银行自身的道德风险与商业银行风险银行自有资本比率很低,使得它有从事高风险投资的动机,而存款人又很难对银行实行监督。
此外,许多国家的政府在整个银行系统陷入困境时会以最后贷款人身份出面援助,从而增加银行从事风险投资的动机,增加了银行风险。
逆向选择与商业银行风险在信贷市场上,银行对借款人的资金用途投资项目的风险等信息了解很少,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银行往往希望通过提高利率增加利息收益,结果却使得低风险项目退出市场。
相反,那些从事高风险投资项目可能使得银行风险加大的借款人却留在了信贷市场中。
由此可见,逆向选择的存在最终导致的是银行总体风险水平的提高,并使得银行的收益和风险处于不对称状态之中。
商业银行风险的类型商业银行风险的一般分类系统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按风险的主体构成分类资产风险负债风险中间业务风险外汇风险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分类客观风险主观风险按风险的性质分类静态风险动态风险按风险的形态分类有形风险无形风险按业务面临的风险分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外汇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投资风险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实现风险回报的替换关系最优化,并为业务发展制定计划和筹集资金。
风险管理既是一套工具和技术,也是执行银行战略应经过的程序。
狭义地讲,风险管理仅指对风险的度量,它包括收集风险方面的数据,识别风险并使之量化。
广义地讲,风险管理的含义主要是指风险控制,目的在于监测银行各部门从事经营活动所面临的风险。
它还包括依据适用于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规章来监督企业部门行为是否恰当,以及采取何种行动重新认识风险的性质,风险管理者在综合考虑业绩、风险管理和战略规划的基础上,设计企业资金配置的规章制度等。
【摘要】风险管理能力是银行的核心能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银行的存亡。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激烈。
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不论是风险管理的理念,还是技术、方法等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有差距。
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出发,分析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对策一、风险及风险管理概述随着现代社会活动的复杂,每个人及各类组织每天都要面对各式各样的风险。
但是风险到底是什么,国内外的学术界都有自己的观点。
有的认为风险是机会,也有的认为风险是损失,更有一部分人认为风险既是机会又是损失。
根据风险的客观性、普遍性、损失性和可变性的特征,风险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从主观角度看,风险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风险是否发生?什么时候发生?在哪发生?后果有多严重等,这些都是不确定的;二是从客观角度看,风险又是指各种经营活动中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这个可能性可以用概率表示,它介于0-1之间。
概率为0则不会发生风险,概率为1则必定会发生风险。
从商业活动层面上,风险可以分为行业风险和经营风险。
行业风险是指某一特定行业中与生产经营有关的风险,它受到生命周期、行业波动周期以及行业集中程度的等因素的影响。
经营风险可以理解为由于采取不当的战略、资源不足,或者是经济环境、竞争环境发生变化而不能实现经营目标的风险。
比如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政治风险、流动性风险、环境风险以及声誉风险等。
风险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涉及企业的所有方面。
风险管理包括以下几个要素:调整风险偏好和战略、加强风险应对策略(风险降低、消除、转移、保留)、降低经营性意外和损失、识别和管理多重和跨企业的风险及抓住机遇等。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美国花旗银行前总裁沃特•瑞斯顿曾指出:“银行家的任务就是风险管理,简言之,这也是银行的全部业务。
” 由此可以看出,商业银行是以承担风险、管理风险来盈利的。
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已经逐步建立风险管理的体系。
但是,与国外同行相比,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从而限制了银行风险管理系统在揭示和控制方面的作用,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
首先,传统的管理理念与科学的风险管理存在差距。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而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发达,很多企业的融资都是间接的。
因此,银行的运作空间比较狭小。
而且,我国银行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风险是一触即发。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过分追求经营的规模,看重短期目标,把风险控制看成是业务员创造利润的碍脚石。
其次,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系统的构架还不完善。
我国很多商业没有制定一套科学的、合理的风险管理规划,各银行设置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也不能尽其所能,风险管理系统仅在某个业务部门有所表现,但是就整个行业而言,它是零散的,缺乏统一管理。
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程序,首先是要风险识别,然后是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应对计划,最后是对监察风险。
但是在我国很多商业银行中却不是这样操作的。
以信贷为例,当客户提出信贷申请时,信贷部经理首先会调查客户,收集客户的相关资料,进行初步审查。
信贷经理认可后,收集的资料会送到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评估和控制风险,并将研究后的资料返还给信贷部,由信贷部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这里只有审查和审批两个环节,从风险管理的程序看,只有识别风险和评定风险两个步骤,它没有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也没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监察。
第三,我国商业银行评估风险、量化风险的技术还比较落后、简单。
风险被识别后,接着就是要量化风险,以便制定应对风险的计划。
我国商业银行量化风险的技术还停留在风险量化的最初阶段,而关键的一些参数和计量模型,因为成本、技术等原因,还没有被大部分商业银行采用。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主要还是制度与资金计划层面的,比如资产负债指标、头寸管理等。
第四,缺乏风险对冲的工具。
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是商业银行获取收益、规避风险的重要工具,成熟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可以促进金融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