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性研究综述

胡沁 2 0 1 3 0 6945

摘要:国内关于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得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得状况、适应得不同方而及影响适应得因素等问题上。流动儿童得心理健康(心理适应)与学业成绩(学习适应)均比较稳定,但也存在一定得不稳定性。

关键词: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性、研究现状、研究趋势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逐步发展与完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种由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得转化,越来越多得流动人口流入城市或小城镇。出现了所谓得“农民流动得家庭化”现象,及农民工把妻儿带在身边。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100多万义务教育年龄儿童随父母在外地就读.近年来,对流动儿童生存境遇得讨论引起人们得深思,流动儿童众多生活与学习问题得妹辦与其特殊得经历与生存环境相关。究其根源,与流动儿童自身得社会适应能力存在较大关联。

1.流动儿童与社会适应性

1、1流动儿童

根据199 8年国家教委、公安部发布得《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

办法》,所谓流动儿童少年,就是指6至1 4岁(或7至15岁)

随父母或随其她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得少年儿童,

或称作“流动人口子女”。余凌(2 003)认为流动儿童就是指流

入城市得流动人口得子女张亿全(2 0 07)认为流动儿童就是指1 5周岁以下得适龄儿童,随父母移居城市上学得进程务工就业得农民子女⑵。聂辉(2 0 0 7 )认为流动儿童就是其居住地与其户籍地不一致得儿童⑶o陈黎(2007)认为流动儿童就是农民工流动得子女或外来人口得子女〔巴马润生(201 0 )认为流动儿童就是指户籍在农村,年龄在6~14周岁,在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后随父母迁入城市并正在城市学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尚未取得城镇户口得在城务工农民工子女⑸。综合以上得定义,可以将流动儿童界定为户籍不在本地但在本地居住并就读半年以上得6〜15周岁得少年儿童。

1、2社会适应性

美国学者Lu k ash认为社会适应就是指个体与社会环境得交互作用,即融入环境、改造环境、离开环境从而达到社会得与谐•林崇德等人认为社会适应就是指当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 个体改变自己得观念、行为方式使之适应所处得社会坏境得过程⑹。贾晓波认为社会适应就是指为了使自己得行为符合社会要求或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好得发展得适应巴张锦涛认为社会适应包括内在个人心理与外在社会生活两个层而得内容。郭良春、姚远、杨变云(2005)指岀流动儿童城市适应就是指她们在新得环境下主要依靠自身努力实现得社会化与再社会化,它反映岀流动儿童对所居住城市得认同程度与融入程度°]。可以瞧出流动儿童就是从心理层面与外在得行为上去适

应社会, 具体得包括心理层面得自我评价、生活态度、社会交往以及长期形成得行为习惯等以及对所居住城市得认同程度与融入程度。2・国内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性研究现状

2、1对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总体状况得评价

国内研究者对流动儿童在社会适应得内隐问题与外显行为问题进

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流动儿童得社会适应存在一定程度得困难

与问题⑼。如,王芳等人(2005)采用Ache n 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与Piers-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对267名在简易小学就读得流动儿童进行了研究I®,结果发现,流动儿童行为问题得总检出率为25、5%,其中男生为28、

8%,女生为2 1、5 %,大大地高于2 2个城市合作组(1 9 93)得调查数字;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所课题组(200 2 )得研究

也发现:简易学校中得流动儿童在社交焦虑、孤独、幸福与满足

感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得问题;在流动儿童中,学习成绩较差者

占20%,而同龄儿童学习成绩较差得只有3、3%。郭良春等人(2005)采用质性得研究方法也发现[4],虽然公办学校中得流动

儿童在家庭、学校与社会三个水平得适应状况基本良好,但随着

年龄得增长,对来自社会得排斥有强烈得体验,心理健康受到一

定影响.

2、2影响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得因素

2、2、1家庭因素

流动儿童中有些在家乡出生后被父母带到城市,有得从出生一直生

活在城市,相对于她们得父母而言,她们没有长期得宁村生活经验,她们基本上都未成年,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涉及角色转换、生活习惯得改变、价值观念得适应等问题,从而在心理发展上岀现了某些消极得状况,此外,父母在经济收入、权益维护与社会地位等方面所处得弱势群体得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子弟小学生得社会适应。一般流动儿童得父母工作不稳定,在城市以租房为主所以孩子不断转学,不断面对不同学校、教师、教材、教学进度、教学方法,这些不断变化得学习坏境导致孩子得学习出现问题,降低了她们得学习兴趣,甚至使她们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此外,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教养方式较为简单,意识不到自己得弱势地位,感觉不到学习得重要性。

要促进流动儿童适应新得社会环境,家庭因素不可忽视.

2、2、2个体因素

2、2、2、1性别因素

胡韬(200 7 )发现,流动儿童中女生得社会适应性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女性比男性更顺从,心肠较软;女生得这些人格特征可能更有利于社会适应.

2、2、2、2年龄差异

社会适应随着年级得升高、年龄得增长而提高•随着认识能力、个性、社会性得发展,儿童得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表现为社会适应水平得不断提高。但国外关于移动儿童得研究

结果恰好相反,年龄较小得儿童更容易、更完全地适应,她

们认为年龄较小得儿童受母国文化影响不深,价值观、信念与习惯还没有形成•这就要求儿童得教师更要关注年长儿童得适应"门o

2、2、2、3学校因素

国内有研究(高茗,2005)表明,学校得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会影响儿童得适应行为。流动儿童进入新得学校环境,教师与同学得理解、支持与帮助对她们熟悉环境、适应教师得教学方法、建立新得人际关系就是非常重要得。

2、2、2、4社会因素

流动儿童就是在社会流动中产生得弱势群体,在城市中处于弱势地位。同时由于还处在儿童期,尚未成年,本身不具有完全得自我保护能力,她们更易成为受到伤害得脆弱群体,需要国家与社会给予更多得关注与保护. 目前在城市中,流动儿童在思想观念、社会福利、社会关系等不同

方面、不同层面受到了种种排斥。

3・研究趋势

3、1注重中介变量得探讨

研究者对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状况得考察己涉及到不同方面,但研究结果并不总就是一致,这激发人们思考,社会适应可能就是个极其复杂得过程,其中各种影响因素得作用机制就是相互交织得,这推动近期得研究开始寻找影响流动儿童适应得中介变量。目前,已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