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2021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学案
(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第五章 第二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教案
第二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小题快练]1.判断题(1)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 )(2)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 )(3)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那么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一定为零.( √ )(4)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时,动能一定变化.( × )(5)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 × )(6)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动能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 )2.(多选)关于动能定理的表达式W=E k2-E k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A.公式中的W为不包含重力的其他力做的总功B.公式中的W为包含重力在内的所有力做的功,也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计算:先求每个力的功再求功的代数和或先求合外力再求合外力的功C.公式中的E k2-E k1为动能的增量,当W>0时动能增加,当W<0时,动能减少D.动能定理适用于直线运动,但不适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但不适用于变力做功3.NBA篮球赛非常精彩,吸引了众多观众.比赛中经常有这样的场面:在临终场0.1 s的时候,运动员把球投出且准确命中,获得比赛的胜利.若运动员投篮过程中对篮球做功为W,出手高度为h1,篮筐的高度为h2,球的质量为m,空气阻力不计,则篮球进筐时的动能为( C ) A.mgh1+mgh2-WB.mgh2-mgh1-WC.W+mgh1-mgh2D.W+mgh2-mgh1考点一 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自主学习)1.动能定理公式中体现的“三个关系”(1)数量关系:即合力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具有等量代换关系.可以通过计算物体动能的变化,求合力做的功,进而求得某一力做的功. (2)单位关系:等式两侧物理量的国际单位都是焦耳. (3)因果关系:合力做的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 2.对“外力”的理解动能定理叙述中所说的“外力”,既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3.应用动能定理的“四点注意”(1)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2)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一个标量式,不能在某方向上应用动能定理.(3)动能定理往往用于单个物体的运动过程,由于不涉及加速度和时间,比动力学研究方法更简便.(4)当物体的运动包含多个不同过程时,可分段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当所求解的问题不涉及中间的速度时,也可以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求解.1-1.[解决曲线运动问题] (2015·某某卷)在同一位置以相同的速率把三个小球分别沿水平、斜向上、斜向下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落在同一水平地面时的速度大小( ) A .一样大 B .水平抛的最大 C .斜向上抛的最大D .斜向下抛的最大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可知12mv 2末=mgh +12mv 20,得v 末=2gh +v 20,又因三个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以及高度相等,则落地时的速度大小相等,A 项正确. 答案:A1-2.[解决直线运动问题] 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坡向上滑动.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 时,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如图所示.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2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和h 分别为( )A .tan θ和H2B .(v 22gH -1)tan θ和H 2C .tan θ和H4D .(v 22gH -1)tan θ和H 4解析:由动能定理有-mgH -μmg cos θH sin θ=0-12mv 2-mgh -μmg cos θh sin θ=0-12m (v 2)2解得μ=(v 22gH -1)tan θ,h =H4,故D 正确.答案:D1-3.[解决变力做功问题] (2015·全国卷Ⅰ)如图,一半径为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 水平.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 点上方高度R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 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 ,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 表示质点从P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W =12mgR ,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 点B .W >12mgR ,质点不能到达Q 点C .W =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D .W <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解析:根据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对轨道压力为4mg ,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轨道对质点的支持力为4mg .在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4mg -mg =m v 2R,解得质点滑到最低点的速度v =3gR .对质点从开始下落到滑到最低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2mgR -W =12mv 2,解得W =12mgR .对质点由最低点继续上滑的过程,到达Q 点时克服摩擦力做功W ′要小于W =12mgR .由此可知,质点到达Q 点后,可继续上升一段距离,C 正确.答案:C考点二 动能定理在多过程问题中的应用 (师生共研)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应抓好“两状态,一过程”“两状态”即明确研究对象的始、末状态的速度或动能情况;“一过程”即明确研究过程,确定这一过程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位置变化或位移信息. 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典例] 如图,一个质量为0.6 kg 的小球以某一初速度从P 点水平抛出,恰好从光滑圆弧ABC 的A 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圆弧(不计空气阻力,进入圆弧时无机械能损失).已知圆弧的半径R =0.3 m ,θ=60°,小球到达A 点时的速度v A =4 m/s.g 取10 m/s 2,求:(1)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 0; (2)P 点与A 点的高度差;(3)小球到达圆弧最高点C 时对轨道的压力.解析:(1)由题意知小球到A 点的速度v A 沿曲线上A 点的切线方向,对速度分解如图所示: 小球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规律得v 0=v x =v A cos θ=2 m/s.(2)小球由P 至A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 =12mv 2A -12mv 2解得:h =0.6 m.(3)小球从A 点到C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 (R cos θ+R )=12mv 2C -12mv 2A解得:v C =7 m/s小球在C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C +mg =m v 2CR解得F N C =8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 N C ′=F N C =8 N 方向竖直向上.答案:(1)2 m/s(2)0.6 m(3)8 N ,方向竖直向上 [反思总结]动能定理在多过程问题中的应用1.对于多个物理过程要仔细分析,将复杂的过程分割成多个子过程,分别对每个过程分析,得出每个过程遵循的规律.当每个过程都可以运用动能定理时,可以选择分段或全程应用动能定理,题目不涉及中间量时,选择全程应用动能定理更简单方便.2.应用全程法解题求功时,有些力可能不是全过程都作用的,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弄清楚物体所受的力在哪段位移上做功,哪些力做功,做正功还是负功,正确写出总功.(2018·余姚中学模拟)如图所示装置由AB 、BC 、CD 三段轨道组成,轨道交接处均由很小的圆弧平滑连接,其中轨道AB 、CD 段是光滑的,水平轨道BC 的长度x =5 m ,轨道CD 足够长且倾角θ=37°,A 、D 两点离轨道BC 的高度分别为h 1=4.30 m ,h 2=1.35 m .现让质量为m 的小滑块自A 点由静止释放,小滑块与轨道B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取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1)小滑块第一次到达D 点时的速度大小;(2)小滑块第二次通过C 点时的速度大小; (3)小滑块最终停止的位置距B 点的距离.解析:(1)小物块从A 到D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 (h 1-h 2)-μmgx =12mv 2D -0,代入数据得:v D =3 m/s.(2)从D 到C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 2=12mv 2C -12mv 2D ,代入数据得:v C =6 m/s.(3)滑块最终静止在BC 上,对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mgh 1-μmgs =0,代入数据解得:s =8.6 m ,则距离B 点的距离为:L =5 m -(8.6-5) m =1.4 m.答案:(1)3 m/s (2)6 m/s (3)1.4 m考点三 与图象相关的动能问题 (自主学习)图象所围“面积”的意义1.v -t 图:由公式x =vt 可知,v -t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2.a -t 图:由公式Δv =at 可知,a -t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速度的变化量. 3.F -x 图:由公式W =Fx 可知,F -x 图线与位移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 4.P -t 图:由公式W =Pt 可知,P -t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3-1.[v -t 图象] A 、B 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恒力F 1和F 2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先后撤去F 1、F 2后,两物体最终停下,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 1、F 2大小之比为1∶2B .F 1、F 2对A 、B 做功之比为1∶2C .A 、B 质量之比为2∶1D .全过程中A 、B 克服摩擦力做功之比为2∶1 答案:C3-2.[a -t 图象] 用传感器研究质量为2 kg 的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规律时,在计算机上得到0~6 s 内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6 s 内物体先向正方向运动,后向负方向运动B .0~6 s 内物体在4 s 时的速度最大C .物体在2~4 s 内速度不变D .0~4 s 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0~6 s 内合力做的功解析:由a -t 图象可知: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代表物体在相应时间内速度的变化情况,在时间轴上方为正,在时间轴下方为负.物体6 s 末的速度v 6=12×(2+5)×2 m/s-12×1×2 m/s=6 m/s ,则0~6 s 内物体一直向正方向运动,A 错误;由图象可知物体在5 s 末速度最大,v m =12×(2+5)×2 m/s=7 m/s ,B 错误;由图象可知在2~4 s 内物体加速度不变,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大,C 错误;在0~4 s 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由动能定理可知:W 合4=12mv 24-0,又v 4=12×(2+4)×2 m/s=6 m/s ,得W 合4=36 J ,0~6 s 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由动能定理可知:W 合6=12mv 26-0,又v 6=6 m/s ,得W 合6=36 J ,则W 合4=W 合6,D 正确. 答案:D1.(多选)(2019·第十九中学月考)将质量为m 的小球在距地面高度为h 处抛出,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为v 0.小球落到地面的速度大小为2v 0,若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对于小球下落的整个过程,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 A .小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大于mgh B .重力对小球做的功等于mgh C .合外力对小球做的功大于mv 20 D .合外力对小球做的功等于mv 20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得:12m (2v 0)2-12mv 20=mgh -W f ,解得:W f =mgh -32mv 20<mgh ,故A 错误;重力做的功为W G =mgh ,B 正确;合外力对小球做的功W 合=12m (2v 0)2-12mv 20=32mv 20,C 正确,D 错误.2.(2018·某某、某某联考)如图所示,斜面AB 竖直固定放置,物块(可视为质点)从A 点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最后停在水平面上的C 点,从释放到停止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 .因斜面塌陷,斜面变成APD 曲面,D 点与B 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在B 点左侧.已知各接触面粗糙程度均相同,不计物块经过B 、D 处时的机械能损失,忽略空气阻力,现仍将物块从A 点静止释放,则(B )A .物块将停在C 点B .物块将停在C 点左侧C .物块从释放到停止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大于WD .物块从释放到停止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小于W解析:物块在斜面上滑动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 f =μmg cos θ·L ,物块在曲面上滑动时,做曲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N -mg cos θ=m v 2R,即F N >mg cos θ,故此时的滑动摩擦力f ′=μF N >μmg cos θ,且物块在曲面上滑过路程等于在斜面上滑过的路程L ,故物块在曲面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 >W f =μmg cos θ·L ,根据动能定理可知,物块将停在C 点左侧,故A 错误,B 正确;从释放到最终停止,动能的改变量为零,根据动能定理可知,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做的功,而两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相同,物块从释放到停止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W ,故C 、D 错误.3.如图所示,水平平台上有一个质量m =50 kg 的物块,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用跨过定滑轮的细绳向右拉动物块,细绳不可伸长.不计滑轮的大小、质量和摩擦.在人以速度v 从平台边缘正下方匀速向右前进x 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桌面和手的竖直高度差h 不变.已知物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v =0.5 m/s ,x =4 m ,h =3 m ,g 取10 m/s 2.求人克服细绳的拉力做的功.解析:设人发生x 的位移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由运动的分解可得,物块的速度v 1=v cos θ由几何关系得cos θ=xh 2+x 2在此过程中,物块的位移s =h 2+x 2-h =2 m 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 =μmgs 对物块,由动能定理得W T -W f =12mv 21所以人克服细绳的拉力做的功W T =mv 2x 22(h 2+x 2)+μmgs =504 J.答案:504 J[A 组·基础题]1.(2016·某某卷)韩晓鹏是我国首位在冬奥会雪上项目夺冠的运动员.他在一次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沿“助滑区”保持同一姿态下滑了一段距离,重力对他做功1 900 J ,他克服阻力做功100 J .韩晓鹏在此过程中( C ) A .动能增加了1 900 J B .动能增加了2 000 J C .重力势能减小了1 900 J D .重力势能减小了2 000 J2. 质量为10 kg 的物体,在变力F 作用下沿x 轴做直线运动,力随坐标x 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物体在x =0处,速度为1 m/s ,一切摩擦不计,则物体运动到x =16 m 处时,速度大小为( B )A .2 2 m/sB .3 m/sC .4 m/sD .17 m/s3. 如图所示,斜面的倾角为θ,质量为m 的滑块距挡板P 的距离为x 0,滑块以初速度v 0沿斜面上滑,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所受摩擦力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若滑块每次与挡板相碰均无机械能损失,滑块经过的总路程是( A )A.1μ(v 202g cos θ+x 0tan θ) B .1μ(v 202g sin θ+x 0tan θ) C.2μ(v 202g cos θ+x 0tan θ)D .1μ(v 202g cos θ+x 0cot θ)4. 如图所示,质量为M =3 kg 的小滑块,从斜面顶点A 由静止沿ABC 下滑,最后停在水平面上的D 点,不计滑块从AB 面滑上BC 面以及从BC 面滑上CD 面时的机械能损失.已知AB =BC =5 m ,CD =9 m ,θ=53°,β=37°(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在运动过程中,小滑块与所有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 D )A .小滑块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B .小滑块在AB 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 1与小滑块在BC 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 2之比a 1a 2=53C .小滑块在AB 面上的运动时间小于小滑块在BC 面上运动时间D .小滑块在AB 面上运动时克服摩擦力做功小于小滑块在BC 面上运动时克服摩擦力做功 5.(多选) 某人通过光滑滑轮将质量为m 的物体,沿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地由底端拉上斜面,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 ,到达斜面顶端的速度为v ,如图所示.则在此过程中( BD )A .物体所受的合力做功为mgh +12mv 2B .物体所受的合力做功为12mv 2C .人对物体做的功为mghD .人对物体做的功大于mgh6.(多选)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着一个螺旋形光滑轨道,一个小球从足够高处落下,刚好从A 点进入轨道,则关于小球经过轨道上的B 点和C 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A .轨道对小球不做功B .小球在B 点的速度小于在C 点的速度C .小球在B 点对轨道的压力小于在C 点对轨道的压力D .改变小球下落的高度,小球在B 、C 两点对轨道的压力差保持不变7.(多选) (2016·某某卷)如图所示为一滑草场.某条滑道由上下两段高均为h ,与水平面倾角分别为45°和37°的滑道组成,滑草车与草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质量为m 的载人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经过上、下两段滑道后,最后恰好静止于滑道的底端(不计滑草车在两段滑道交接处的能量损失,sin 37°=0.6,cos 37°=0.8).则( AB )A .动摩擦因数μ=67B .载人滑草车最大速度为2gh 7C .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D .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35g8.(多选) 如图所示,x 轴在水平地面上,y 轴竖直向上,在y 轴上的P 点分别沿x 轴正方向和y 轴正方向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抛出两个小球a 和b ,不计空气阻力,若b 上升的最大高度等于P 点离地的高度,则从抛出到落地有( BD )A .a 的运动时间是b 的运动时间的2倍B .a 的位移大小是b 的位移大小的5倍C .a 、b 落地时的速度相同,因此动能一定相同D .a 、b 落地时的速度不同,但动能相同[B 组·能力题]9.(多选)(2019·某某实验中学期中)如图,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缆绳将海面上一艘失去动力的小船沿直线拖向岸边.已知拖动缆绳的电动机功率恒为P ,小船的质量为m ,小船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f ,经过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0,小船从A 点沿直线加速运动到B 点经历时间为t 1,A 、B 两点间距离为d ,缆绳质量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A .小船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全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W f =fd B .小船经过B 点时的速度大小v 1=v 20+2m (Pt 1-fd )C .小船经过B 点时的速度大小v 1=2v 20+2m (Pt 1-fd )D .小船经过B 点时的加速度大小a =P m 2v 20+2m (Pt 1-fd )-fm 解析:小船从A 点运动到B 点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W f =fd ,故A 正确;小船从A 点运动到B 点,电动机牵引缆绳对小船做功:W =Pt 1 ,由动能定理有:W -W f =12mv 21-12mv 20,联立解得:v 1=v 20+2(Pt 1-fd )m,故B 正确,C 错误;设小船经过B 点时绳的拉力大小为F ,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绳的速度大小为v ′,则P =Fv ′, v ′=v 1cos θ,F cos θ-f =ma ,联立解得:a =P m 2v 20+2m (Pt 1-fd )-fm ,故D 正确.A .在运动过程中滑块A 的最大加速度是2.5 m/s 2B .在运动过程中滑块B 的最大加速度是3 m/s 2C .滑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最大位移是3 mD .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为 5 m/s解析:假设开始时A 、B 相对静止,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2Ma ,解得a =F 2M =102×2=2.5 m/s 2;隔离B ,B 受到重力、支持力和A 对B 的静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 =2×2.5=5 N <μMg =6 N ,所以A 、B 不会发生相对滑动,保持相对静止,最大加速度均为2.5 m/s 2,故A 正确,B 错误;当F =0时,加速度为0,之后A 、B 做匀速运动,位移继续增加,故C 错误;F -x 图象包围的面积等于力F 做的功,W =12×2×10=10 J ;当F =0,即a =0时达到最大速度,对A 、B 整体,根据动能定理,有W =12×2Mv 2m -0;代入数据得:v m = 5 m/s ,故D 正确.11. 为了研究过山车的原理,某物理小组提出了下列设想:取一个与水平方向夹角θ=60°,长L 1=2 3 m 的倾斜轨道AB ,通过微小圆弧与长为L 2=32m 的水平轨道BC 相连,然后在C 处设计一个竖直完整的光滑圆轨道,出口为水平轨道D ,如图所示.现将一个小球从距A点高h =0.9 m 的水平台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v 0水平弹出,到A 点时速度方向恰沿AB 方向,并沿倾斜轨道滑下.已知小球与AB 和BC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33.g 取10 m/s 2,求:(1)小球初速度的大小; (2)小球滑过C 点时的速率;(3)要使小球不离开轨道,则竖直圆轨道的半径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1)小球开始时做平抛运动,有v 2y =2gh 代入数据解得v y =2gh =2×10×0.9 m/s =3 2 m/s 在A 点有tan θ=v yv x得v x =v 0=v ytan θ=323m/s = 6 m/s. (2)从水平抛出到C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 (h +L 1sin θ)-μmgL 1cos θ-μmgL 2=12mv 2C -12mv 2代入数据解得v C =3 6 m/s.(3)小球刚刚过最高点时,重力提供向心力,有mg =m v 2R 112mv 2C =2mgR 1+12mv 2 代入数据解得R 1=1.08 m.当小球刚能到达与圆心等高处时,有 12mv 2C =mgR 2 代入数据解得R 2=2.7 m.当圆轨道与AB 相切时R 3=L 2·tan 60°=1.5 m综上所述,要使小球不离开轨道,R 应该满足的条件是0<R ≤1.08 m. 答案:(1) 6 m/s (2)3 6 m/s (3)0<R ≤1.08 m。
2021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5章机械能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9
二、教材习题及改编
1.(鲁科版必修 2·P27·T1 改编)(多选)关于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式 Ek=12mv2 中的速度 v 一般是物体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B.动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速率决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无关
C.物体以相同的速率向东和向西运动,动能的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
D.物体以相同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其动能不同
2.动能与动能的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动能是状态量,动能的变化是过程量.动 能为非负值,而动能变化量有正负之分.ΔEk>0 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ΔEk<0 表示物体 的动能减少.
7
3.应用动能定理时,物体的位移、速度都应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 系.
4.动能定理是标量关系式,应用动能定理时不用规定正方向,但要明确相应过程 中各力做功的正负,无法确定正负的假设为正功,然后代入计算,根据结果再行判断.
C 13 关键 能力 突破 考点一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自主学习
1.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1)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动能定理表达式中“=”的意义是一种因果关
系在数值上相等的符号.
(2)动能定理中的“力”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力,既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包括 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功则为合力所做的总功.
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
)
A.小于拉力所做的功
B.等于拉力所做的功
C.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D.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解析:选 A.分析木箱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其受重力、拉力、支持力和摩擦
力.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WF-Wf=12mv2-0, 又知道摩擦力做负功,则木箱获得的动能一
定小于拉力所做的功, 但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大小关系不确定, 选项 A 正确.
第五章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PPT课件
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
第7页
3.物理意义: 合力 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4.适用条件 (1)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 (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 变力 做功.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 分阶段
作用.
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
第8页
1.思维辨析 (1) 一 定 质 量 的 物 体 动 能 变 化 时 , 速 度 一 定 变 化 , 但 速 度 变 化 时 , 动 能 不 一 定 变 化.( √ ) (2)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动能一定保持不变.( √ ) (3)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动能与下落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 ) (4)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动能一定变化.( ) (5)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 )
答案
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
第19页
解析:因为频闪照片时间间隔相同,对比图甲和乙可知图甲中滑块加速度大,是上滑阶 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图甲中滑块受到的合力较大,故 A 错误.从图甲中的 A 点到图乙 中的 A 点,先上升后下降,重力做功为 0,摩擦力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图甲经过 A 点 的动能较大,故 B 错误.对比图甲、乙可知,图甲中在 A、B 之间的运动时间较短,故 C 正 确.由于无论上滑还是下滑,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故图甲和图乙在 A、B 之间克服 摩擦力做的功相等,故 D 错误.
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
第9页
2.运动员把质量是 500 g 的足球踢出后,某人观察它在空中的飞行情况,估计上升的
最大高度是 10 m,在最高点的速度为 20 m/s.估算出运动员踢球时对足球做的功为( )
A.50 J
B.100 J
C.150 J
2021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学案
2021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学案何编辑)动能定理及其应用通必备知识一、动能和动能的变化1o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12. 公式:Ek二2应.3. 单位:焦耳,1 J=1 N • m=1 kg ・ m2/s2o4. 物理意义:(1)动能是状态量.v是瞬时速度(选填“瞬时速度“或“平均速度”)。
⑵动能是标・(选填“矢量”或“标量”),只有正值,动能与速度方向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15。
动能的变化:物体末动能与初动能之差,即AEk二彳旦情境转换1 1物体在推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动能为末动能为爲『纟动能1 1的变化为益诡-2出二、动能定理1o内容:在一个过程中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1 12o表达式:W二生二駁二氐二兔诡二2(开3. 物理意义:合处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4. 适用范围:(1) 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2) 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
情境转换'條基础小题1•判断下列题目的正误。
(1)物体的动能是有方向的,其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2) 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 变化。
()(3)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动能一定保持不变.()(4)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动能与下落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5)如果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那么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为零.()(6) 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动能一定变化。
()(7) 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
()提示:⑴X 。
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歼「5从辽宁号甲板上 起飞.牵引力为八阻 力为/;滑行距离为、. 起飞时速度为“则 汽车刹车时.阻力为 刹车距离为"汽车初 速度为“末速度为 则介0-寺E 2(2) Vo当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而速度大小不变时,物体的动能不变.(3) V.平衡状态是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其动能保持不变。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5.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教学案
5.2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一.知识要点1、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________而具有的能.(2)表达式:E k=mv2/2(3)物理意义:动能是状态量,是________(填“矢量”或“标量”).2、动能定理(1)内容: (2)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疑点分析1、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变力做功问题2、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三.典题互动例1.如图所示,电梯质量为M,在它的水平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物体.电梯在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当上升高度为H时,电梯的速度达到v,则在这个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mv2/2B.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大于mv2/2C.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等于mv2/2+MgHD.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大于mv2/2+MgH例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质点在半径为R的半球形容器中(容器固定)由静止开始自边缘上的A点滑下,到达最低点B时,它对容器的正压力为F N.重力加速度为g,则质点自A滑到B的过程中,摩擦力对其所做的功( )A. R(F N-3mg) /2B.R(3mg-F N)/2C. R(F N-mg) /2D. R(F N-2mg) /2例3. 如图所示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AB底端与半径R=0.4m的光滑半圆轨道BC平滑相连,O为轨道圆心,BC为圆轨道直径且处于竖直方向,A、C两点等高.质量m=1kg的滑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恰能滑到与O等高的D点,g取10m/s2,sin37°=0.6,cos37°=0.8.(1)求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若使滑块能到达C点,求滑块从A点沿斜面滑下时的初速度v0的最小值;四.随堂演练1. 一人乘竖直电梯从1楼到12楼,在此过程中经历了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的运动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梯对人做功情况是:加速时做正功,匀速时不做功,减速时做负功B.电梯对人做功情况是:加速和匀速时做正功,减速时做负功C.电梯对人做的功等于人动能的增加量D.电梯对人做的功和重力对人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人动能的增加量2.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1kg的物块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A点,从t=0时刻开始,物块在受按如图乙所示规律变化的水平力F作用下向右运动,第3s末物块运动到B 点时速度刚好为0,第5s末物块刚好回到A点,已知物块与粗糙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m/s2)求:(1)AB间的距离;(2)水平力F在5s时间内对物块所做的功.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块在粗糙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由v0经距离l后以速度v飞离桌面,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l=1.4m,v0=4.0m/s,m=0.10kg,小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桌面高h=0.45m.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1)离开桌面时的速度v(2)小物块落地时的动能E k。
2021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课时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学案新人教版
课时2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公式:212k E mv 。
3.单位:焦耳,1 J=1 N ·m=1 kg ·m 2/s 2。
4.矢标性:动能是标量,只有正值。
二、动能定理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W=12m 22v -12m 21v 或W=E k2-E k1。
3.物理意义:合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4.适用范围: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适用于单过程分析,也适用于多过程分析。
考点一 对动能的理解1.动能是状态量,E k =12mv 2,只与运动物体的质量及速率有关,而与其运动方向无关,物体运动仅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时,动能不变。
而做功是过程量。
2.动能及动能的变化ΔE k 均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动能的变化量为正值,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了,对应于合力对物体做正功;动能的变化量为负值,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少了,对应于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合力做功。
[典例1] 关于动能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动能是普遍存在的机械能的一种基本形式,凡是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B.动能总是正值,但对于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的动能大小是不同的C.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D.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解析: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所以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选项A 正确;由于E k =12mv 2,而v 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选项B 正确;由于速度为矢量,当只有方向变化时其动能并不改变,选项C 正确;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动能不变,但并不是处于平衡状态,选项D 错误。
答案:D变式1:一个质量为0.3 kg的弹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6 m/s的速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沿相反方向运动,反弹后的速度大小与碰撞前相同,则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Δv和碰撞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变化量ΔE k为( B )A.Δv=0B.Δv=12 m/sC.ΔE k=1.8 JD.ΔE k=10.8 J解析: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Δv=(-6-6)m/s=-12 m/s,负号表示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由于速度大小没变,动能不变,故动能变化量为0,故只有选项B正确。
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学案202107022359
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学案202107022359板块一 主干梳理·夯实基础【知识点1】 动能 Ⅱ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公式:E k =12mv 2。
3.物理意义:动能是状态量,是标量(选填“矢量”或“标量”),只有正值,动能与速度方向无关。
4.单位:焦耳,1 J =1 N·m=1 kg·m 2/s 2。
5.动能的相对性:由于速度具有相对性,因此动能也具有相对性。
6.动能的变化:物体末动能与初动能之差,即ΔE k =12mv 22-12mv 21。
【知识点2】 动能定理 Ⅱ1.内容: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那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 (1)W =ΔE k 。
(2)W =E k2-E k1。
(3)W =12mv 22-12mv 21。
3.物理意义:合外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4.适用范畴广泛(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3)力能够是各种性质的力,既能够同时作用,也能够不同时作用。
板块二 考点细研·悟法培优考点1动能定理的明白得和应用[拓展延伸]1.做功的过程确实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动能定理表达式中的“=”的意义是一种因果关系在数值上相等的符号。
2.动能定理叙述中所说的“外力”,既能够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也能够是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
3.动能定理中涉及的物理量有F 、l 、m 、v 、W 、E k 等,在处理含有上述物理量的问题时,优先考虑使用动能定理。
4.若过程包含了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既能够分段考虑,也能够整个过程考虑。
例1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滑块从h 高处的a 点沿倾斜轨道ab 滑入水平轨道bc (两轨道平滑连接),滑块与倾斜轨道及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滑块在a 、c 两点时的速度大小均为v 、ab 长度与bc 长度相等。
(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教案(2021学年)
(新课标)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教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课标)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课标)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教案的全部内容。
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知识点一动能1。
定义: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2.公式:Ek=。
3.单位: ,1 J=1 N·m=1kg·m2/s2.4.标矢性:动能是,只有正值,动能与速度的方向.5.动能的变化:物体与之差,即ΔE k= .答案:1.运动2.\f(1,2)mv23。
焦耳 4.标量无关5。
末动能初动能知识点二动能定理1.内容:在一个过程中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 .2.表达式:W=ΔE k=E k2-E k1= .3.物理意义: 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4。
适用条件(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做功.(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作用.答案:1.动能的变化 2. 3.合力4.(1)曲线运动(2)变力 (3)分阶段(1)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就是动能. ( )(2)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动能一定保持不变. ( )(4)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动能与下落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 )(5)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动能一定变化。
( )(6)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
最新-2021版物理一轮复习 52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最新-2021版物理一轮复习 52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2节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考纲知识梳理】一、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表达式为:Ek?12mv2,动能和动量的关系:动能是用以描述机械运动的状态量。
动量是从机械运动出发量化机械运动的状态,动量确定的物体决定着它克服一定的阻力还能运动多久;动能则是从机械运动与其它运动的关系出发量化机械运动的状态,动能确定的物体决定着它克服一定的阻力还能运动多远。
二、动能定理1.定义:合外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 这个结论叫做动能定理.2.表达式:W合?1122mv2?mv1??EK22,式中W合是各个外力对物体做功的总和,ΔEK是做功过程中始末两个状态动能的增量.3.推导:动能定理实际上是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对空间累积而得:在牛顿第二定律 F=ma 两端同乘以合外力方向上的位移s,即可得W合?Fs?mas?1122mv2?mv122【要点名师透析】一、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1.总功的计算物体受到多个外力作用时,计算合外力的功,要考虑各个外力共同做功产生的效果,一般有如下两种方法:(1)先由力的合成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F合,然后由W=F合lcosα计算.(2)由W=Flcosα计算各个力对物体做的功W1、W2、…、Wn,然后将各个外力所做的功求代数和,即W合=W1+W2+…+Wn.2.动能定理公式中等号的意义(1)数量关系:即合外力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具有等量代换关系.可以通过计算物体动能的变化,求合力的功,进而求得某一力的功. (2)单位相同:国际单位都是焦耳.(3)因果关系:合外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 3.动能定理叙述中所说的“外力”,既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4.动能定理应用广泛,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同时做功、分段做功等各种情况均适用.注意:(1)动能定理说明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和动能变化间的一种因果关系和数量关系,不可理解为功转变成了物体的动能.(2)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例证1】如图所示,一块长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B上放一物体A,现以恒定的外力拉B,由于A、B间摩擦力的作用,A将在B上滑动,以地面为参照物,A、B都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 )A.外力F做的功等于A和B动能的增量B.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的动能的增量C.A对B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D.外力F对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的增量与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答案】选B、D.【详解】物体A所受的合外力等于B对A的摩擦力,所以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的动能的增量,所以B对.A对B的摩擦力与B对A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由于A在B上滑动,A、B对地的位移不等,所以二者做功不等,故C 错.对B应用动能定理,WF-Wf=ΔEkB,即WF=ΔEkB+Wf,即外力F对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增量与B克服摩擦力所做功之和,所以D对,A错,故选B、D. 二、动能定理的应用 1.基本步骤(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的做功情况:(3)明确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始末状态的动能Ek1和Ek2;(4)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W合=Ek2-Ek1及其他必要的解题方程,进行求解. 2.注意事项(1)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一物体,或者是可以看做单一物体的物体系统.(2)动能定理是求解物体的位移或速率的简捷公式.当题目中涉及到位移和速度而不涉及时间时可优先考虑动能定理;处理曲线运动中的速率问题时也要优先考虑动能定理.(3)若过程包含了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既可分段考虑,也可整个过程考虑.但求功时,有些力不是全过程都做功,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求出总功.(4)应用动能定理时,必须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当一个力做负功时,可设物体克服该力做功为W,将该力做功表达为-W,也可以直接用字母W表示该力做功,使其字母本身含有负号.【例2】(2021・济南模拟)(14分)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1 kg的物块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A点,从t=0时刻开始,物块受到按如图乙所示规律变化的水平力F作用并向右运动,第3 s末物块运动到B点时速度刚好为0,第5 s末物块刚好回到A点,已知物块与粗糙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 m/s2)求:(1)A与B间的距离;(2)水平力F在5 s内对物块所做的功. 【答案】(1)4 m (2)24 J 【详解】(1)在3 s~5 s内物块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由B点匀加速运动到A点,设加速度为a,A与B间的距离为x,则F-μmg=ma (2分) 得a=2 m/s2 (1分)x==4 m (2分)(2)设物块回到A点时的速度为vA,由vA2=2ax得vA=4 m/s (3分) 设整个过程中F做的功为WF,由动能定理得:WF-2μmgx= (4分)解得:WF=24 J (2分) 【感悟高考真题】1.(2021・新课标全国卷・T15)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滑草车在两段滑道交接处的能量损失,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sin 37°=0.6,
cos 37°=0.8).则(
6
A.动摩擦因数 μ=7
AB
)
2gh
B.载人滑草车最大速度为
7
C.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mgh
3
D.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5g
2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一、板块摩擦模型
二、斜面摩擦模型
三、变力做功模型
四、动能定理中的图象模型
1.弄清纵坐标、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及图线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2.由物理规律推导出纵坐标与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函数关系式.
3.将推导出的物理规律与数学上与之相对应的标准函数关系式相
对比,找出图线的斜率、截距、图线的交点、图线下的面积等所
放一物体A,现以恒定的外力F拉B,由于A、B间摩擦力的作用,A
将在B上滑动,以地面为参考系,A、B都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在此
f
A
f
F
B
过程中(
)
BD
A.外力F做的功等于A和B动能的增量
XA
XB
B.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的动能增量
C.A对B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
D.外力F对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的增量与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动能为 2 J,v1=
2Ek
m = 2 m/s,故 A 错误.
同理,当x=2 m时动能为4 J,v2=2 m/s;当x=
4 m时动能为9 J,v4 =3 m/s,则2~4 m内有
2a2x2=v42-v22,解得2~4 m内物块的加速度为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教案
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考点1 动能定理的理解1.对“外力”的两点理解(1)“外力”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它们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2)“外力”既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2.公式中“=”体现的三个关系动能是标量,功也是标量,所以动能定理是一个标量式,不存在方向的选取问题.当然动能定理也就不存在分量的表达式.例如,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不管向什么方向抛出,在最终落到地面上速度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所列的动能定理的表达式都是一样的.4.相对性高中阶段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1.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互成60°角的大小相等的两个水平恒力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物体获得的速度为v,在两个力的方向上的速度分量分别为v1、v2,那么在这段时间内,其中一个力做的功为( B )A.16mv 2 B.14mv 2 C.13mv 2 D.12mv 2 解析:由动能定理得,合力F 做的功W =12mv 2,由功的公式W =Fs cos α知两个分力的功相等W 1=W 2.因W =W 1+W 2,所以W 1=W 2=12W =14mv 2,故B 正确. 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度v 0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并最终留在木块中与木块一起以速度v 运动.已知当子弹相对木块静止时,木块前进的距离为L ,子弹进入木块的深度为s .若木块对子弹的阻力F 视为恒定,则下列关系式中错误的是( B )A .FL =12Mv 2 B .Fs =12mv 2 C .Fs =12mv 20-12(M +m )v 2 D .F (L +s )=12mv 20-12mv 2 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对子弹,有-F (L +s )=12mv 2-12mv 20,选项D 正确;对木块,有FL =12Mv 2,选项A 正确;由以上二式可得Fs =12mv 20-12(M +m )v 2,选项C 正确,只有选项B 错误. 考点2 动能定理的应用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应抓好“两状态,一过程”“两状态”即明确研究对象的始、末状态的速度或动能情况,“一过程”即明确研究过程,确定这一过程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位置变化或位移信息. 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1)明确研究对象. (2)选择运动过程,确定始末状态.(3)分析研究对象受力、分清恒力和变力,确定每个力做功情况.(4)根据动能定理列方程.考向1 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变力做功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 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轨道两端等高;质量为m 的质点自轨道端点P 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最低点Q 时,对轨道的正压力为2mg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质点自P 滑到Q 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A.14mgR B.13mgR C.12mgR D.π4mgR[审题指导] 质点从P 到Q 过程中摩擦力为变力,计算变力做功一般应用动能定理.【解析】 质点在轨道最低点时受重力和支持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支持力F N =2mg .如图所示,F N -mg =m v 2R ,得v =gR .对质点的下滑过程应用动能定理,mgR -W =12mv 2,得W =12mgR ,C 正确.【答案】 C1.如图所示,AB 为14圆弧轨道,BC 为水平直轨道,BC 恰好在B 点与AB 相切,圆弧的半径为R ,BC 的长度也是R ,一质量为m 的物体与两个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它由轨道顶端A 从静止开始下落,恰好运动到C 处停止,重力加速度为g ,那么物体在AB 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D )A.μmgR2 B.mgR2C .mgRD .(1-μ)mgR解析:设物体在AB 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 AB ,物体从A 到C 的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mgR -W AB -μmgR =0,所以W AB =mgR -μmgR =(1-μ)mgR ,故D 正确.考向2 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如图所示,与水平面夹角θ=37°的斜面和半径R=0.4 m 的光滑圆轨道相切于B 点,且固定于竖直平面内.滑块从斜面上的A 点由静止释放,经B 点后沿圆轨道运动,通过最高点C 时轨道对滑块的弹力为零.已知滑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0.25.(g 取10 m/s 2,sin37°=0.6,cos37°=0.8)求:(1)滑块在C 点的速度大小v C ;(2)A 、B 两点间的高度差h .[审题指导] (1)在C 点,重力提供滑块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2)求A 、B 的高度差,可以分段求解,也可以全程求解.【解析】 (1)对C 点,滑块竖直方向所受合力提供向心力mg =mv 2C R,v C =gR =2 m/s. (2)对B →C 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R (1+cos37°)=12mv 2C -12mv 2B , v B =v 2C +2gR1+cos37°, 滑块在A →B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h -μmg cos37°·hsin37°=12mv 2B -0, 代入数据解得h =1.38 m.【答案】 (1)2 m/s (2)1.38 m2.如图所示,小物块从倾角为θ的倾斜轨道上A 点由静止释放滑下,最终停在水平轨道上的B 点,小物块与水平轨道、倾斜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A 、B 两点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不计物块在轨道转折时的机械能损失,则动摩擦因数为( B )A.tanθB.tanαC.tan(θ+α) D.tan(θ-α)解析:如图所示,设B、O间距离为s1,A点离水平面的高度为h,A、O间的水平距离为s2,物块的质量为m,在物块下滑的全过程中,应用动能定理可得mgh-μmg cosθ·s2cosθ-μmg·s1=0,解得μ=hs1+s2=tanα,故选项B正确.应用动能定理的注意事项(1)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2)应用动能定理的关键在于准确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可以画出运动过程的草图,借助草图理解物理过程之间的关系.(3)当物体的运动包含多个不同过程时,可分段应用动能定理求解,也可以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4)列动能定理方程时,必须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确实难以判断的先假定为正功,最后根据结果加以检验.考点3 动能定理与图象问题的综合应用1.解决物理图象问题的基本步骤(1)观察题目给出的图象,弄清纵坐标、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及图线所表示的物理意义.(2)根据物理规律推导出纵坐标与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3)将推导出的物理规律与数学上与之相对应的标准函数关系式相对比,找出图线的斜率、截距、图线的交点、图线下方的面积所对应的物理意义,根据对应关系列式解答问题.2.图象所围“面积”的含义考向1 动能定理与vt图象结合1.(2018·全国卷Ⅲ)(多选)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到地面.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 AC )A.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B.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C.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D.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解析:本题考查vt图象的应用.在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而两次提升过程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即在v t 图象中,它们变速阶段对应的图线要么重合,要么平行,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第②次所用时间t =52t 0,即矿车上升所用时间之比为45,选项A 正确;对矿车受力分析可知,当矿车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电机的牵引力最大,即F -mg =ma ,得F =mg +ma ,即最大牵引力之比为11,选项B 错误;在第①次提升过程中,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P 1=(mg +ma )v 0,在第②次提升过程中,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P 2=(mg +ma )·12v 0,即P 1P 2=21,选项C 正确;对①②两次提升过程,由动能定理可知W -mgh =0,即W 1W 2=11,选项D 错误. 考向2 动能定理与a t 图象结合2.(2019·湖北黄石调研)用传感器研究质量为2 kg 的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规律时,在计算机上得到0~6 s 内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0~6 s 内物体先向正方向运动,后向负方向运动B .0~6 s 内物体在4 s 时的速度最大C .物体在2~4 s 时的速度不变D .0~4 s 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0~6 s 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解析:物体6 s 末的速度v 6=12×(2+5)×2 m/s-12×1×2 m/s =6 m/s ,则0~6 s 内物体一直向正方向运动,A 项错误;由题图可知物体在5 s 末速度最大,为v m =12×(2+5)×2 m/s=7 m/s ,B 项错误;由题图可知物体在2~4 s 内加速度不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大,C 项错误;在0~4 s 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由动能定理可知:W 合4=12mv 24-0,又v 4=12×(2+4)×2 m/s=6 m/s ,得W 合4=36 J,0~6 s 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由动能定理可知:W 合6=12mv 26-0,又v 6=6 m/s ,得W 合6=36 J .则W 合4=W 合6,D 项正确. 考向3 动能定理与F x 图象结合3.如图甲所示,长为4 m 的水平轨道AB 与半径为R =0.6 m 的竖直半圆弧轨道BC 在B 处相连接,有一质量为1 kg 的滑块(大小不计),从A 处由静止开始受水平向右的力F 作用,F 的大小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滑块与A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与BC 间的动摩擦因数未知,g 取10 m/s 2.求:(1)滑块到达B 处时的速度大小;(2)滑块在水平轨道AB 上运动前2 m 过程所用的时间;(3)若到达B 点时撤去力F ,滑块沿半圆弧轨道内侧上滑,并恰好能到达最高点C ,则滑块在半圆弧轨道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是多少?解析:(1)对滑块从A 到B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F 1x 1+F 3x 3-μmgx =12mv 2B , 得v B =210 m/s.(2)在前2 m 内,有F 1-μmg =ma ,且x 1=12at 21,解得t 1=835s. (3)当滑块恰好能到达最高点C 时,应有:mg =m v 2C R, 对滑块从B 到C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W -mg ×2R =12mv 2C -12mv 2B , 代入数值得W =-5 J ,即滑块在半圆弧轨道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5 J. 答案:(1)210 m/s (2)835s (3)5 J 考向4 动能定理与E k x 图象结合4.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物块初动能为E k0,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则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E k 与位移x 关系的图线是下图中的( C )解析:小物块上滑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 sin θ+μmg cos θ)x =E k -E k0,整理得E k =E k0-(mg sin θ+μmg cos θ)x .设小物块上滑的最大位移大小为s ,小物块下滑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 sin θ-μmg cos θ)(s -x )=E k -0,整理得E k =(mg sin θ-μmg cos θ)s -(mg sin θ-μmg cos θ)x ,所以选项C 正确.“三步”巧解动能定理与图象结合问题学习至此,请完成课时作业17。
2021届高考物理学案:第五章第2讲 动能定理及应用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应用知识要点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公式:E k =错误!mv 2.3。
单位:焦耳,1 J =1 N·m=1 kg·m 2/s 2。
4.矢标性:动能是标量,只有正值。
5.状态量:动能是状态量,因为v 是瞬时速度. 二、动能定理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2.表达式:W =12mv 2,2-错误!mv 错误!或W =E k2-E k1。
3。
物理意义:合外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4。
适用条件(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间断作用.基础诊断1。
(多选)关于动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能是机械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凡是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B 。
动能总为非负值C。
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不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一定变化D。
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解析由动能的定义和特点知,A、B项正确;动能是标量而速度是矢量,当动能变化时,速度的大小一定变化;而速度的变化可能只是方向变了,大小未变,则动能不变,且物体有加速度,处于非平衡状态,故C、D项均错误。
答案AB2。
(2018·全国Ⅱ卷,14)如图1,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
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图1A。
小于拉力所做的功B。
等于拉力所做的功C。
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D.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解析由动能定理W F-W f=E k-0,可知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小于拉力所做的功,A正确。
答案A3。
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行驶,它们的质量之比,m1∶m2=1∶2,速度之比v1∶v2=2∶1,当两车急刹车后,甲车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1,乙车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2,设两车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不计空气阻力,则( )A.s1∶s2=1∶2 B。
《金新学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 新人教
3-1:如图所示是某公司设计的“2009”玩具轨道, 是用透明的薄壁圆管弯成的竖直轨道,其中引入管道 AB 及“200”管道是粗糙的,AB 是与“2009”管道平滑连接
的竖直放置的半径为 R=0.4 m 的14圆管轨道,已知 AB 圆管 轨道半径与“0”字型圆形轨道半径相同.“9”管道是由
半径为 2R 的光滑14圆弧和半径为 R 的光滑34圆弧以及两段光 滑的水平管道、一段光滑的竖直管道组成,“200” 管道 和“9”管道两者间有一小缝隙 P,现让质量 m=0.5 kg 的 闪光小球(可视为质点)从距 A 点高 H=2.4 m 处自由下落, 并由 A 点进入轨道 AB,已知小球到达缝隙 P 时的速率为 v =8 m/s,g 取 10 m/s2.求:
【答案】 ABD
•
用动能定理解题,关键是对研
究对象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及运动过程分
析,并画出物体运动过程的草图,以便更
准确地理解物理过程和各量关系.有些力
在物体运动全过程中不是始终存在的,在
计算外力做功时更应引起注意.
• 1-1: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度为L的
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
小物体(可视为质点)放在木板上最左端,
• 必须知道始末两个状态时物体的速度,以 及在中间过程中分别有哪些力对物体做功, 各做了多少功.应用动能定理求功时,应
• 2-1:如图,一个质量为m的圆环套在一 根固定的水平直杆上,环与杆的动摩擦因 数为μ,现给环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如 果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方向始终竖直 向上的力F的作用,已知力F的大小F= kv(k为常数,v为环的运动速度),则环在 整个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假 设杆足够长)可能为
• 1.动能定理中所说的“外力”,是指物 体受到的所有力.包括重力.
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第2讲动能定理及应用教学案沪科版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应用知识排查知识点一 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公式:E k =12mv 2。
3.单位:焦耳,1 J =1 N·m=1 kg·m 2/s 2。
4.矢标性:动能是标量,只有正值。
5.状态量:动能是状态量,因为v 是瞬时速度。
知识点二 动能定理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W =12mv 22-12mv 21或W =E k2-E k1。
3.物理意义:合外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4.适用条件(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间断作用。
5.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的典型问题大致分为两种 (1)单一物体的单一过程;(2)单一物体的多个过程。
动能定理由于不涉及加速度和时间,比动力学研究方法要简便。
小题速练1.思考判断(1)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而速度变化时,动能也一定变化。
( ) (2)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 ) (3)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力必定为零。
( ) (4)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 )(5)功和动能都是标量,所以动能定理没有分量式。
( ) 答案 (1)× (2)× (3)× (4)√ (5) √2.(2018·全国卷Ⅱ,14)如图1,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
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 )图1A.小于拉力所做的功B.等于拉力所做的功C.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D.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解析由动能定理W F-W f=E k-0,可知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小于拉力所做的功,A正确。
答案 A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应用1.对“外力”的两点理解(1)“外力”指的是合外力,可以是任何性质的力,不同性质的力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ZHI SHI SHU LI ZI CE GONG GU知识梳理·自测巩固知识点1 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__运动__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公式:E k =__12m v 2__。
3.单位:__焦耳__,1 J =1 N·m 。
4.矢标性:动能是__标量__,只有正值。
5.状态量:动能是__状态量__,因为v 是瞬时速度。
知识点2 动能定理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__动能的变化__。
2.表达式:W =__12m v 22-12m v 21__或W =E k2-E k1。
3.物理意义:__合外力__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思考:(1)动能定理适用于直线运动,还适用于曲线运动吗?动能定理适用于恒力做功,还适用于变力做功吗?(2)能对物体分方向列动能定理方程吗?[答案] (1)适用,适用 (2)不能思维诊断:(1)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 √ )(2)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 × )(3)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那么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一定为零。
( √ )(4)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时,动能一定变化。
( × )(5)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
( × )(6)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动能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 √ )自测巩固ZI CE GONG GU1.(2019·湖北十堰期末)关于物体的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物体的速度不变,其动能一定不变B .物体的动能不变,其速度一定不变C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其动能一定变化D .某一过程中的速度变化越大,其动能的变化一定越大[解析] 本题考查对动能的理解。
如果物体的速度不变,根据E k =12m v 2可知,动能不变,故A 正确;如果物体的动能不变,则说明其速度大小一定不变,但速度的方向可以变化,故B 错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但如果合外力不做功,其动能不变,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故C 错误;某过程中速度变化很大,若速度大小不变,只是方向变化,物体的动能不变,故D 错误。
2.若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不为0,则( D )A .物体的动能不可能总是不变的B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变化C .物体的速度方向一定变化D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的功可能为0[解析] 当合外力不为0时,若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动能不变,合外力做的功为0,A 错误,D 正确;当F 恒定时,加速度就不变,速度方向可能不变,B 、C 错误。
3.冰壶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
如图将一个冰壶以一定初速度推出后将运动一段距离停下来。
换一个材料相同、质量更大的冰壶,以相同的初速度推出后,冰壶运动的距离将( A )A .不变B .变小C .变大D .无法判断[解析] 冰壶在冰面上以一定初速度被推出后,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有-μmgs =0-12m v 2,得s =v 22μg,两种冰壶的初速度相等,材料相同,故运动的位移大小相等。
故选A 。
HE XIN KAO DIAN ZHONG DIAN TU PO核心考点·重点突破考点一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1.准确理解动能定理的表达式W =E k2-E k1(1)W 是合力的功,不要与某个力的功混淆。
(2)E k2-E k1是末动能与初动能的差。
(3)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标量式,与速度方向无关。
(4)应用动能定理时,要明确针对哪个物体,哪个过程。
2.应用动能定理的流程3.应用动能定理的注意事项(1)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2)应用动能定理的关键在于对研究对象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及运动过程分析,并画出运动过程的草图,借助草图理解物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3)当物体的运动包含多个不同过程时,可分段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当所求解的问题不涉及中间的速度时,也可以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求解,这样更简便。
(4)列动能定理方程时,必须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确实难以判断的先假定为正功,最后根据结果加以检验。
例1 (2019·石家庄月考)(多选)如图所示,N 、M 、B 分别为半径等于0.1 m 的竖直光滑圆轨道的左端点、最低点和右端点,B 点和圆心O 等高,连线NO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
现从B 点的正上方某处A 点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0.1 kg 的小球,进入圆轨道后,从N 点飞出时的速度大小为2 m/s 。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A .A 、B 间的竖直高度为0.12 mB .小球经过B 点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为2.4 NC .小球经过M 点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为4.4 ND .小球从A 点到M 点的过程中所受重力的功率一直增大[解析] 设AB 的竖直高度为h ,由A 到N 由动能定理得:mg (h +R cos 37°)=12m v 2N-0,得h =0.12 m ,故A 正确;由A 到B 由动能定理得mgh =12m v 2B -0,N B =m v 2B R,得N B =2.4 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球在B 点对轨道压力大小为2.4 N ,故B 正确;由A 到M 由动能定理得:mg (h +R )=12m v 2M -0,N M -mg =m v 2M R,得N M =5.4 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球在M 点对轨道压力大小为5.4 N ,故C 错误;重力的瞬时功率P =mg v cos θ,A 点因v =0,则P A =0,M 点因θ=90°,则P M =0,故从A 点到M 点,重力的功率先变大后变小,故D 错误。
〔类题演练1〕(2020·湖南师大附中模拟)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
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可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允许30万吨级油轮通过。
假设一艘质量为m 的轮船由于失控,以速度v 撞向大桥(大桥无损),最后没有反弹而停下来,事故勘察测量发现轮船迎面相撞处下凹深度d ,据此估算出船对桥的平均撞击力F ,关于F 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A )A .m v 22dB .m v 2dC .m v 2dD .m v[解析] 本题考查变力做功问题。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Fd =12m v 2,解得F =m v 22d,故选A 。
考点二 动能定理与图象的综合问题解决物理图象问题的基本步骤1.观察题目给出的图象,弄清纵坐标、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及图线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2.根据物理规律推导出纵坐标与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
3.将推导出的物理规律与数学上与之相对应的标准函数关系式相对比,找出图线的斜率、截距、图线的交点,图线下的面积所对应的物理意义,分析解答问题。
或者利用函数图线上的特定值代入函数关系式求物理量。
例2 如图甲所示,长为4 m 的水平轨道AB 与半径为R =0.6 m 的竖直半圆弧轨道BC 在B 处相连接,有一质量为1 kg 的滑块(大小不计),从A 处由静止开始受水平向右的力F 作用,F 的大小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滑块与A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与BC 间的动摩擦因数未知,g 取10 m/s 2。
求:(1)滑块到达B 处的速度大小;(2)滑块在水平轨道AB 上运动前2 m 过程所用的时间;(3)若到达B 点时撤去力F ,滑块沿半圆弧轨道内侧上滑,并恰好能到达最高点C ,则滑块在半圆弧轨道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是多少?[解析] (1)对滑块从A 到B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F 1x 1-F 3x 3-μmgx =12m v 2B 代入数值解得v B =210 m/s 。
(2)在前2 m 内,有F 1-μmg =ma ,且x 1=12at 21 解得t 1=835s 。
(3)当滑块恰好能到达最高点C 时,有:mg =m v 2C R 对滑块从B 到C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W -mg ·2R =12m v 2C -12m v 2B 代入数值得W =-5 J ,即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5 J 。
[答案] (1)210 m/s (2)835s (3)5 J 规律总结:图象所围“面积”的意义(1)v -t 图:由公式x =v t 可知,v -t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2)a -t 图:由公式Δv =at 可知,a -t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速度的变化量。
(3)F -x 图:由公式W =Fx 可知,F -x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
(4)P -t 图:由公式W =Pt 可知,P -t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
〔类题演练2〕(2020·上海青浦区模拟)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只小球,小球运动一段时间后落回地面。
忽略空气阻力,该过程中小球的动能E k 与时间t 的关系图象是( D )[解析] 本题考查通过竖直上抛运动选择动能-时间图象。
小球竖直向上运动过程,设初速度为v 0,则速度-时间关系为v =v 0-gt ,此过程动能为E k =12m v 2=12m (v 0-gt )2=12mg 2t 2-m v 0gt +12m v 20,即此过程E k 与t 成二次函数关系,且开口向上,故A 、B 错误;小球下落过程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为v ′=gt ,此过程动能为E k =12m v ′2=12mg 2t 2,即此过程E k 与t 也成二次函数关系,且开口向上,故D 正确,C 错误。
考点三 运用动能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1.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时,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分段列式按部就班,注意衔接;另一种是全过程列式,计算简便,但要分析全面,不能遗漏某个功。
2.所列动能定理方程涉及重力、弹簧弹力、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功时,要注意运用它们的特点:(1)重力、弹簧弹力做功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与路径无关。
(2)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与路程的乘积。
例 3 如图甲所示,游乐场的过山车可以底朝上在竖直圆轨道上运行,可抽象为图乙所示的模型。
倾角为45°的直轨道AB 、半径R =10 m 的光滑竖直圆轨道和倾角为37°的直轨道EF 。
分别通过水平光滑衔接轨道BC 、C ′E 平滑连接,另有水平减速直轨道FG 与EF 平滑连接,EG 间的水平距离l =40 m 。
现有质量m =500 kg 的过山车,从高h =40 m 处的A 点由静止下滑,经BCDC ′EF 最终停在G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