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生活与哲学)高考复习
高中政治-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生活与哲学)高考复习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生活与哲学)[知识网络]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旧的社会历史论的局限性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观点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实践意义(两个重要保证) 实现人生价值 价值与价值观 人的价值(价值的含义、对人的价值评价)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的含义、导向作用)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价值判断的含义 价值选择的含义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人的价值实现离不开对他人、社会的奉献 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以人合乎群众利益为准绳 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有价值的人生是永恒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实现途径(阶级斗争、改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坚定信念,铸就辉煌[知识点拨]复习策略: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在如何看待我们周围世界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
就考查内容并结合我国当前形势来看,以下考点值得关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及实现途径;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相关知识;价值观的的基本含义及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人生价值在于创造;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等。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第4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整合课件
第十三页,共23页。
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黄旭华等先进模范人物的奉献精神。
第十四页,共23页。
[参考答案]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奉献精神,对人们 认识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②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 的立场上。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奉献精神,有利于我们作出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③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奉献精 神,有利于我们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劳动和奉 献中实现人生价值。④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奉献精神,有利 于我们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树立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 神,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 价值观。
第十九页,共23页。
2.小时候,黄旭华想当一名好医生。抗日战争爆发后, 为了安心读书,他徒步走了四天山路,到了广西桂林,然而 想象中的净土并不存在。那一天,心中屈辱的怒火让黄旭华 改变了志向,后来,他进入了上海交大造船系。材料表明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A.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 础
B.联系具有条件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 移
第二十二页,共23页。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 性之中
D.充分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能对社会产生直接现 实的效果
解析 A 说法错误,因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 事物的基础,故排除;B 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 除;D 说法错误,因为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必须通过实践才能 实现,故排除。C 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 C。
2020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1、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2、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社会存 在决定社会意识。 3、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观点, 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①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 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 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③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②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意识
反映 、 反作用(阻碍、促进)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决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反作用
(生产关系 适应生产力 发展规律)
通过
实践
(上层建筑要适 合经济基础状况 的规律)
决定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反作用
不断解决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前进的、上升的 实现
途径
过程是曲折 的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④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⑤社会生活的实践本性揭示了各种理论认识 的根源
思维与存在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区别: 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 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 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 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联系: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4部分生活与哲学专题十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课件
6.国务院批准《2015 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以便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对资 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市场和企业的活力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主要体现了(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通过变革生产关系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考点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撬点·基础点 重难点
1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1) _生__产__活__动___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_生__产__方__式___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 更替。 2 全面认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①区别: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的 实体要素有三个: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引入生产过程的 劳动对象。生产关系是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生产资料 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高三二轮复习 专题16 生活与哲学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考点排查与解读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2.运用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人类 运用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人类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社会的两对基本矛盾。 社会的两对基本矛盾。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用是不平衡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 用是不平衡的 。 其中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矛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 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 , 是一切矛盾的物质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生产方式发 源。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是生产方式发 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1.准确表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准确表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和 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化的 (6)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不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根本原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 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仅遵循它自身的运动规律,而且服从与生产 仅遵循它自身的运动规律 ,而且服从与 生产 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 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生产基础的巩固和完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的规律。 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 的规律 。 生产力和生 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 产关系的矛盾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的发展和变革。 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解决, 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 也 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解决,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 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 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 时 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阻碍社会前进。 阻碍社会前进。 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2)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对材料进行分析。 答题模板:辩证关系+材料
答题术语:①决定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②反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状况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 起阻碍作用)。 (3)运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对材料进行分析。 答题模板:辩证关系+材料
单元总结
网络构建 增分必备
网络构建
分析脉络·明确目标
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同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认同党的群众观点及群众路线。 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革的科 学性;理解社会矛盾、运动规律及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理解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 设的必要性。 公共参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积极参与公共事务;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 主义观点指导实践,解决问题。
高考 标准 答案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状 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 碍生产力的发展。 (2)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解放生 产力的基本方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小岗村进行“ 大包干”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土地流转,发展集体股 份经济,不断破除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弊 端,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第一步:审设问,明方向 知识限定 设问主体 设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 无明显主体 说明类
第二步:抓关键,链知识
高考政治总复习教案 生活与哲学第四讲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新人教版
2010高考总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四讲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一、考点详解第十一部分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社会发展的规律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①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前进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十二部分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与价值观(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二、考纲主干和重点精讲(1)(2)(3)三、典例剖析例1(09高考山东卷23)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
这些词语在2008年的流行表明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A.①④ B.①②C.②③ D.③④答案:B例2(08高考江苏卷7)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这说明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答案:B例3(09高考江苏卷33)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
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A.社会历史的创造者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答案:A例4(07高考江苏卷13)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经受检验,都要依靠人民群众付诸实践、取得实效。
这体现了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②认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例5(07高考上海卷22)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主干归纳
1个总趋势:社会历史 发展的总趋势。 1个基本观点:人民群 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条普遍规律:生产关 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 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 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的规律。 3对关系: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 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 关系。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深刻理解社会发展 的基本规律,明确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 决定力量;改革是社会主义制 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 动力。 政治认同:坚信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 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全 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
【靶向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典例2 (2020·浙江卷)浙江省某县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引导
社会资本“上山入林”,使胡柚、山茶油、猴头菇等“三宝”成为当地
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这说明
()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C.生产力的发展迟早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
D.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
的矛盾
基本矛盾
基本规律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
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 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 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 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 要适合生产力
状况的规律
起阻碍作用
基本矛盾
基本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
①从两点论的角度看,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 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 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②从重点论的角度看,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 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专题十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考点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课件
1.(2016 年 6 月·广东学考单选Ⅰ)习近平指出,无论时
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 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 这是因为( )
①劳动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在改造社会规律中推动社会发展
④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解析:人民群众创造了生活资料,说明人民群众是物 质财富的创造者,C 正确;AB 不符合题意;阶级斗争是 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 错误。故选 C。
答案:C
3.(2012 年 6 月·广东学考双选)从“强国”向“富
民”的转变,是“十二五”规划的一大亮点,在经济发 展获得巨大成功后,将“富民”放在重要位置,显示中 国共产党执政更加以民为本,在新的历史时期将更关注 改善民生。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和
改造,故③说法错误;①②④说法正确,应选 B。
答案:B
2.(2013 年 6 月·广东学考单选Ⅱ)广大人民群众创造
了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这说明人民 群众是( )
A.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B.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C.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A.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B.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C.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推动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
解析:“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 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表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 决定力量,B 当选;AC 不符合题意;D 说法片面。
答案:B
1.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 [错因分析] 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要的稳定的 部分,是其主体不是全部。 2.人民群众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错因分析]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 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
新高中政治高考专题四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021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效课堂之优质课件
温馨提示: (1)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方面,而上层 建筑既包括制度和设施等社会存在的内容,也包括意识形态等社会意识的 内容。 (2)上层建筑并不直接作用于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也未必能 促进生产力发展,关键看上层建筑是为先进的还是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 (3)举例辨别生产关系的变革与上层建筑的变革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分配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等属于生产关系的 变革;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法律法规的完善、思想观念的解放等则属 于上层建筑的变革
评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价 事业的贡献
3.价值观及导向作用
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 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实质 是一种社会意识
是 什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一方面, 从领 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
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决 定谁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划 分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心主义
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物质与意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在 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具体表现
温馨提示: (1)无论是科学的社会意识还是虚假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 映,也都会对社会存在其反作用,只不过反作用的性质不同。 (2)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 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不能认为二者相互决定。 (3)社会意识并不能“直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的反作用,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才能发生作用。
图示: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
一切对社会历史其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社会主义社会
主要 矛盾
阶级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 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矛盾是 次要矛盾)
矛盾 性质
对抗性(敌我矛盾)
非对抗性(人民内部矛盾)
解决 方式
阶级斗争实现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改革实现
根本 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
目的 解放生产力
应经济基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 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同的发展阶 段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政策,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是随着社会发展 而变化的。(2分)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 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2分) 在各个阶段,正确的经济发展政策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错误的 经济发展政策阻碍了当时经济的发展。(2分) ③我们应树立先进的社会意识,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的发展。 (2分)
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1)党的群众观点 (2)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
基本要求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 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地位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
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基本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B
3.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伊始,针对当时的实际,经济发展以工业 为主,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后来由于经验不足、对 国内外形势判断不准,经济发展受到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但 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 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七大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 济又好又快发展。 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一中我国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原因。(10分)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4部分生活与哲学专题十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考点4价值观课件
) ③尊重历史事实
②历史事实随价值判断的改变而变化
④要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B.②③ D.①③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正义对邪恶斗争的胜利。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反法西斯战争胜
利纪念活动,是尊重历史事实,正确进行价值判断的表现,这表明尊重历史事实是形成正确价值判断的前 提, 尊重历史事实有利于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①③符合题意。 ②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④颠倒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
3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含义
主体的需要 以及满足的______ 程度 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 ①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____________
基础 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称为价值选择。 ②在价值判断的______
(2)产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 比较 社会历史性 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 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 内涵 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价 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 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 面对 同一事物或行为, 不 同阶级和阶层的人 会作出不同的甚至 截然相反的价值判 断和价值选择 主体性
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观
撬点· 基础点 重难点
1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1)含义: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_________,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2)特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特别提醒 2 准确理解事物的价值 就事物自身讲,无所谓价值大小。随着人的需求的变化,同一事物的价值也会随之变化。 价值观的含义及其导向作用 (1)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 ________和根本观点 ________。价值 观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在我国现阶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 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 24 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高考政治——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 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状况的规律。 •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 ①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 • A.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 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 B.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 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 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 意识形态,即思想上层建筑或观念上层建筑; 二是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即政治上层建筑 或实体性上层建筑。 •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原理:经济基础决 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 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即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 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 [特别提醒]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作用具有 二重性。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存在起 促进作用。 •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有其相对的独 立性和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具体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先于社会存在。 • ②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历史 时期的社会意识,都同它以前的成果有着继承
•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在生产方式 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 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 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 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 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 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 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生活与哲学)[知识网络]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旧的社会历史论的局限性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观点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实践意义(两个重要保证) 实现人生价值 价值与价值观 人的价值(价值的含义、对人的价值评价)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的含义、导向作用)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价值判断的含义 价值选择的含义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人的价值实现离不开对他人、社会的奉献 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以人合乎群众利益为准绳 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有价值的人生是永恒的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实现途径(阶级斗争、改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坚定信念,铸就辉煌[知识点拨]复习策略: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在如何看待我们周围世界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
就考查内容并结合我国当前形势来看,以下考点值得关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及实现途径;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相关知识;价值观的的基本含义及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人生价值在于创造;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等。
本单元的考查形式主要是通过名人名言、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为材料考查考生对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从考试的题型上看,涉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各种题型,近年来以非选择题考查的力度加大。
在2009年的高考复习中,考生要注意结合当前倡导弘扬的抗震救灾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分析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分析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问题。
[重难突破]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科学、艺术、道德、宗教、哲学、以及风俗习惯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第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并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二是它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这种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趋势,起着指导社会变革的作用。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所以,那种认为社会存在一变化,社会意识就必定立刻发生变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其错误的实质在于不懂得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
重要提示: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②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无论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也不管它披上何种神秘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其中的生产力包括:生产者、生产工具和生产对象三个方面,而生产关系则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分配方式和人与人在生产中的关系三个方面。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辩证关系: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态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①含义: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是指这个社会的政治、思想、法律、道德、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及其制度。
②辩证关系: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社会进步。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二。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实现途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但这一矛盾已不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不需要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方式来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手段,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群众观点是指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是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重要提示: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根据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实践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而作出的新论断,也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新发展。
5.人生价值(1)价值的基本含义:哲学范畴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2)人的价值在于创造。
①人的价值的含义:人的价值就是人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
②人的价值的体现: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3)对人的价值的评价。
对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主要是看他的贡献,即看他通过自己的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他所属社会及他人的需要。
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贡献了多少。
(4)价值观的含义及其导向作用。
①含义:它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第一,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第二,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重要提示: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在性质上存在两种方向,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能够引领人们迈向光明而美好的人生道路;错误的、消极的价值观则会把人引向歧途。
6.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价值判断是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程度作出的判断。
人们在价值判断基础上所作出的价值取向就是价值选择。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为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人们选择的价值目标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所以,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第一,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作为社会意识必然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也就是说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第二,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4)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