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微机教案
全国安徽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1《初识我的电脑》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电脑硬件和软件的组成以及基本功能,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脑操作的基本技能。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脑硬件和软件的组成以及基本功能,掌握电脑操作的基本技能。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9. 电脑软件的安装与卸载:正确安装软件、了解软件的兼容性和系统要求、合理规划磁盘空间、正确卸载不再使用的软件、避免同时安装过多软件等。
10. 电脑硬件的升级与更换:了解硬件的性能和价格、选择合适的升级方案、谨慎进行硬件更换、确保硬件兼容性、避免盲目追求高性能等。
11. 电脑网络的连接与配置:了解不同类型的网络连接方式(如有线、无线、宽带、移动网络等)、正确配置网络设置、解决常见的网络问题、维护网络安全等。
其次,让学生了解电脑的基本功能,包括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图像处理、网络应用等。
最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包括启动电脑、关闭电脑、使用鼠标和键盘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电脑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通过学习电脑的正确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
2.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1节:计算机的认识与使用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第2节: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1. 操作系统的概念与功能2.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3. 常用操作命令第3节: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1. 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与功能2. Microsoft Word的基本操作3. 文字处理技巧第4节: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1. 电子表格软件的概念与功能2. Microsoft Excel的基本操作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5节: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1. 演示文稿软件的概念与功能2. Microsoft 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3. 演示文稿设计技巧三、教学方法1.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2.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计算机教室2. 教学课件3. 案例素材4. 练习题库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
2. 任务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
3. 练习题正确率:分析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4.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意识。
六、教学计划第6节:网络的基本使用1. 网络的概念与功能2. 互联网的接入方法3. 浏览器的基本使用第7节:信息搜索与处理1. 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2. 信息检索的方法与技巧3. 网络信息的筛选与评估第8节:电子邮件的使用1. 电子邮件的概念与功能2. 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第9节:计算机安全与道德1. 计算机病毒的认识与预防2. 网络安全意识培养3. 信息技术道德规范第10节:综合实践与应用1. 综合实践项目设计与实施2.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3. 学果展示与评价七、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设置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1.1 计算机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从电子管计算机到集成电路计算机,再到现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及其功能。
1.2 计算机的分类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分类,包括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等。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计算机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1.3 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让学生学会正确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的方法。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开机自检过程。
第二章: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以及它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管理。
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等。
2.2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让学生学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如打开和关闭程序、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让学生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元素和操作方式。
2.3 常用操作系统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除了Windows之外,还有哪些常用的操作系统,如Linux、macOS等。
让学生了解不同操作系统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第三章:文字处理3.1 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以及它的基本功能,如文字输入、编辑、排版等。
让学生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种类和常用软件。
3.2 Microsoft Word的使用让学生学会使用Microsoft Word进行文字输入、编辑和排版。
让学生了解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如保存、打开、打印等。
3.3 文字处理技能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文字处理的基本技能,如输入法使用、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等。
让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的文档,如日记、作文等。
第四章:电子表格4.1 电子表格软件的概念和功能让学生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概念,以及它的基本功能,如数据输入、编辑、计算等。
让学生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种类和常用软件。
4.2 Microsoft Excel的使用让学生学会使用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输入、编辑和计算。
初中计算机七上教案
初中计算机七上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3. 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难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老师用一台计算机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计算机,如台式机、笔记本、平板等,并简单介绍计算机的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1. 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进行数据处理的电子设备。
2. 计算机的作用,计算机可以用来处理数据、存储信息、进行通讯、控制设备等。
三、介绍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1. 主机,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组件,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负责进行数据处理和存储。
2. 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触摸屏等,用于向计算机输入数据和命令。
3. 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等,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和信息输出给用户。
4. 存储设备,如硬盘、U盘、光盘等,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
5. 网络设备,如网卡、路由器、光纤等,用于连接计算机和网络,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
四、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1. 开机,按下主机上的电源开关,等待计算机启动。
2. 关机,点击“开始”菜单,选择“关机”选项,等待计算机关闭。
3. 登陆,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入计算机桌面。
4. 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基本操作,如点击图标、打开文件、输入文字等。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并学会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计算机操作的熟练度。
六、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2. 练习在计算机上打字、制作简单的文档。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组成部分,以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了直观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人教版初中微机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微机课教案课程名称:初中信息技术课时:2课时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培养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3. 信息技术的应用:浏览网页、搜索信息、简单编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的实际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计算机的了解和使用经验。
二、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0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CPU、内存、硬盘、显卡等。
2.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软件组成: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三、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15分钟)1. 教师讲解开关机的操作步骤。
2. 教师讲解如何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基本操作。
四、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操作(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组成和操作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二、讲解信息技术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浏览网页、搜索信息。
2. 教师讲解简单编程的方法和技巧。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收获和感悟。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操作。
2.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信息素养。
3.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计算机,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一、第一章:计算机基础1.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掌握计算机的开关机操作1.2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组成部件: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计算机的开关机操作1.3 教学活动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变化实物展示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件,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演示计算机的开关机操作,并让学生动手实践二、第二章:操作系统使用2.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熟悉桌面环境,学会使用桌面应用程序掌握文件的基本操作2.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桌面环境的使用:桌面应用程序的启动、切换、关闭文件的基本操作:创建、复制、移动、删除2.3 教学活动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通过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桌面应用程序,让学生动手实践演示文件的基本操作,并让学生跟随操作三、第三章:文字处理3.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基本的文字编辑掌握文字的输入、编辑、格式设置等功能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排版和打印3.2 教学内容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和功能文字的输入和编辑:输入法选择、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等文字的格式设置:字体、颜色、大小、对齐等排版和打印:页边距设置、插入分页符、打印设置等3.3 教学活动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和功能,通过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指导学生进行文字的输入和编辑,让学生动手实践演示文字的格式设置和排版打印,并让学生跟随操作四、第四章:电子表格4.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掌握单元格的编辑、格式设置、数据排序等功能学会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计算4.2 教学内容电子表格软件的概念和功能单元格的编辑:字体设置、颜色设置、数据输入等单元格的格式设置:字体、颜色、对齐、边框等数据排序:升序、降序排序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4.3 教学活动讲解电子表格软件的概念和功能,通过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指导学生进行单元格的编辑和格式设置,让学生动手实践演示数据排序和公式函数的使用,并让学生跟随操作五、第五章:演示文稿5.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演示文稿软件制作幻灯片掌握幻灯片的设计和制作技巧学会使用动画和过渡效果5.2 教学内容演示文稿软件的概念和功能幻灯片的制作:文字输入、图片插入、背景设置等幻灯片的设计:字体、颜色、布局、背景等动画和过渡效果的添加:动画效果、过渡效果、时间设置等5.3 教学活动讲解演示文稿软件的概念和功能,通过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指导学生制作幻灯片,让学生动手实践演示动画和过渡效果的添加,并让学生跟随操作六、第六章:网络基础与应用6.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网络连接方法学会使用浏览器上网浏览信息了解网络安全的常识6.2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的定义、网络的类型、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的基本网络连接方法:有线连接、无线连接使用浏览器上网浏览信息:浏览器的安装、使用、收藏网页网络安全常识:保护个人信息、防范病毒、防止网络欺诈6.3 教学活动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通过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实物展示计算机的网络连接设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演示如何使用浏览器上网浏览信息,并让学生动手实践讲解网络安全常识,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七、第七章:电子邮件7.1 教学目标了解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电子邮件客户端发送和接收邮件学会管理邮件,包括删除、分类、标记等7.2 教学内容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电子邮件的定义、电子邮件的地址、电子邮件的组成部分使用电子邮件客户端发送和接收邮件客户端的安装、登录、编写邮件、发送邮件、接收邮件管理删除邮件、分类邮件、标记邮件7.3 教学活动讲解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通过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演示如何使用电子邮件客户端发送和接收邮件,并让学生动手实践讲解如何管理邮件,包括删除、分类、标记等,并让学生动手实践八、第八章:图片处理8.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图片处理软件进行基本的图片编辑掌握图片的剪切、旋转、颜色调整等功能学会使用图片处理软件进行特效处理8.2 教学内容图片处理软件的概念和功能图片的编辑:剪切图片、旋转图片、调整图片颜色特效处理:应用滤镜、调整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8.3 教学活动讲解图片处理软件的概念和功能,通过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指导学生进行图片的编辑,让学生动手实践演示特效处理的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操作九、第九章: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9.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一种简单的编程语言进行基本的程序设计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逻辑结构9.2 教学内容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程序、编程语言、算法使用一种简单的编程语言进行基本的程序设计:变量、数据类型、循环、条件语句程序设计的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9.3 教学活动讲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通过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演示使用一种简单的编程语言进行基本的程序设计,并让学生动手实践讲解程序设计的基本逻辑结构,并让学生理解其应用十、第十章:综合实践10.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本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其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10.2 教学内容项目设计: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相应的信息处理方案项目实施:利用所学知识,实施信息处理方案项目评价:对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10.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项目设计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实施,让学生动手实践对项目结果进行评价,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其信息处理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计算机基础重点关注环节: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组成部件、计算机的开关机操作补充和说明: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演变过程,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认知。
七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
3. 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
3. 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步骤:1.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分。
3. 演示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
2. 练习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第二章: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一、教学目标:1. 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2. 学会使用桌面和应用程序。
3.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2. 桌面的使用方法和应用程序的启动。
3. 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步骤:1. 讲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重要性。
2. 演示桌面的使用方法和应用程序的启动,让学生学会使用操作系统。
3. 讲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2. 练习使用桌面和应用程序。
3. 练习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作用。
2.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编辑和排版。
3.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作用。
2.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界面组成。
3. 文字编辑和排版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步骤:1. 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重要性。
2. 介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界面组成,让学生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
3. 讲解文字编辑和排版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七年级上微机教案
七年级上微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学会使用键盘和鼠标,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方法;(3)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桌面、窗口、菜单等;(4)学会使用常用的应用程序,如记事本、画图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遵守计算机使用规范,爱护计算机设备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1)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阶段;(2)计算机的组成原理。
2.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1)日常生活应用;(2)学习与工作应用;(3)科学研究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3)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计算机的组成原理;(2)Windows操作系统的深入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图片和视频;(2)计算机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掌握计算机操作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2)提问:你们对计算机有什么了解?计算机有哪些应用领域?2. 讲解:(1)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桌面、窗口、菜单等。
3. 实践操作:(1)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2)让学生尝试使用记事本、画图等常用应用程序。
微机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认识信息技术一、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与信息社会。
(2)正确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
(3)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相关性和安全性。
(2)培养合理运用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2)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难点: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课时安排建议】建议用0.5个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教材以外的生活中的信息【教学过程建议】1.引入。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实例。
例如,每天电台中广播的天气预报;每位同学的名字、身高、体重;每次考试的成绩、名次;电视节目预告;各种新闻、消息等。
提示: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信息无所不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讨论交流容易使学生过于分散而无法集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引导学生分析和提炼交流中的知识点。
2.从学生的实例中引出信息和信息社会。
说明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3.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源的区分。
教师提出“书、电视机是否是信息”的疑问,请学生讨论辨析,最后说明各种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抽象,而知识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
提示:学生往往会混淆信息和信息载体的概念,教师的设疑可以让学生来积极思考这个问题,通过讨论更能加深印象。
4.介绍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
通过人体对事物的感应过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计算机是当今社会信息处理的强有力的工具。
【教学参考】信息的特征1.信息的普遍性。
[案例]如今,越来越多的“数字出租车”驰骋在申城的大街小巷,出租车通过基于2.5代的GPRS网络或者CDMA 1X实现车辆定位调度,车上还装载了无线POS系统,乘客可以使用信用卡直接刷卡付费……昨天是“世界电信日”,记者从本市两大移动通信运营商处获悉,无线信息化已经逐步渗入上海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们的沟通变得随心所欲、无处不在。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 学会使用键盘和鼠标,掌握基本的输入方法。
3. 学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熟悉桌面、文件夹、应用程序等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
2.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硬件、软件、操作系统、文件等。
3. 键盘和鼠标的使用:键盘布局、键位功能、鼠标操作等。
4.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桌面、开始菜单、任务栏、文件夹管理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键盘和鼠标的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
2. 难点:键盘和鼠标的熟练操作,Windows操作系统的深入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 演示法:展示键盘和鼠标的正确使用方法,操作Windows操作系统。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熟悉键盘和鼠标的操作,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2.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3. 演示键盘和鼠标的正确使用方法。
4. 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5. 学生动手实践,熟悉键盘和鼠标的操作,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
6.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计算机基本概念、键盘和鼠标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操作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2. 课堂练习:安排课堂练习时间,让学生现场操作键盘和鼠标,执行指定的任务。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操作计算机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信息技术教程》2. 计算机设备:每名学生一台计算机,确保他们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3. 教学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教学演示PPT等。
4. 辅助材料:键盘、鼠标等相关教学辅助器材。
信息技术上册教育设计-七年级
信息技术上册教育设计-七年级一、课程目标本教育设计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熟练操作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并了解其基本原理;2. 掌握常用的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如文字处理、演示文稿和电子表格;3. 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4. 学会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编辑和处理;5. 能够使用编程语言进行简单的编程,并理解编程思维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功能- 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操作- 文件管理和存储设备的使用-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2. 办公软件应用-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演示文稿软件的制作和展示技巧- 电子表格软件的数据输入和处理3. 互联网应用- 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安全使用互联网的方法- 有效搜索和获取网络信息的技巧4. 图像处理- 图像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 图像的调整、修复和特效处理5. 编程基础- 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 简单的编程语法和逻辑- 程序设计思维的培养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和技能;2. 实践:学生将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3. 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解答疑惑,促进学生参与;4. 项目:通过小组或个人项目的方式,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 考核:通过作业、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上的小练习,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作业和项目:布置作业和项目任务,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考试:定期进行考试,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4. 学习反馈: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意见收集,了解课程的效果和改进方向。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电子管计算机到现在的集成电路计算机。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及其功能。
1.2 计算机的用途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文字处理、表格制作、上网等。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学科领域的应用,如数学、科学、艺术等。
1.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让学生学会启动和关闭计算机。
让学生学会使用键盘和鼠标。
让学生学会使用桌面和任务栏。
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让学生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字体设置、段落设置、插入图片等。
让学生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输入和编辑。
2.2 制作电子文档让学生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电子文档,如作文、日记等。
让学生学会保存和打开电子文档。
2.3 排版和打印文档让学生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排版,如设置页眉、页脚、页码等。
让学生学会打印文档。
第三章: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3.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让学生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单元格操作、公式运算、数据排序等。
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输入和编辑。
3.2 制作电子表格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制作各种表格,如成绩表、预算表等。
让学生学会保存和打开电子表格。
3.3 数据分析和管理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如求和、平均值、最大值等。
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如数据排序、筛选等。
第四章: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4.1 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让学生了解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幻灯片制作、动画效果、切换效果等。
让学生学会使用演示文稿软件进行幻灯片设计。
4.2 制作演示文稿让学生学会使用演示文稿软件制作各种演示文稿,如课程介绍、项目报告等。
让学生学会保存和打开演示文稿。
4.3 演示文稿的展示和播放让学生学会使用演示文稿软件进行演示文稿的展示和播放。
让学生学会使用演示文稿软件进行动画效果和切换效果的设置。
七年级上微机教案
七年级上微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学会使用键盘和鼠标,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
3. 熟悉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4.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中央处理器。
3.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4. 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方法:键盘布局、键位功能、鼠标操作。
5.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启动和关闭计算机、操作界面、文件管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组成、软件组成、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方法、基本操作。
2.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相互关系,键盘和鼠标的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组成、软件组成。
2. 采用演示法展示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方法。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掌握基本操作。
五、教学准备1. 准备计算机教室,确保每台计算机可以正常使用。
2. 准备键盘和鼠标,以便进行实物演示。
3. 准备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4. 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2.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
3. 讲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中央处理器。
4. 讲解计算机的软件组成: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5. 演示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方法:通过实物演示,讲解键盘布局、键位功能、鼠标操作。
6.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启动和关闭计算机、操作界面、文件管理。
7. 实践环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巩固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组成、软件组成、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方法、基本操作。
七年级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案人教版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七年级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案人教版篇1一、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对于信息技术在小学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有些学生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中等生多有偏科现象,学困生在学习上懒惰、怕动手动脑,再加有相当的一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热衷于小游戏,只要教师看不到就会分神。
学困生差因分析:学困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上课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不记笔记,课后不复习。
对一定要求掌握的信息技术概念及操作要领不加强巩固,对信息技术开始有些兴趣,以后兴趣越来越淡。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
知识与技能要求掌握的初步知识,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windowsxp操作系统和利用word 制作文稿和电子报刊,具体知识点如下:信息技术及应用:认识信息的基本特征;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知道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变革;知道如何正确的使用信息。
windowsxp部分:熟悉windowsxp的桌面,掌握xp窗口的基本操作;学会设置windowsxp的桌面、外观及屏幕保护;学会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及文件夹;会使用xp的搜索功能查找文件和文件夹;会在xp系统中设置日期和时间,会卸载、删除程序和文件。
word :了解电子报刊设计的基本知识;经历利用word设计电子报刊的基本过程,熟练掌握电子文档中文字及段落的编辑及格式设置、文字定位、图文混排、版面设计、表格制作、页面修饰等方法;在合作设计、制作、展评电子报刊的过程中,体会合作的乐趣,学会交流与合作。
必备技能:学会正确的启动和关闭计算机,掌握windowsxp的最基本操作,会使用键盘和鼠标,会使用写字板或记事本进行中、英文的输入。
了解文字处理软件word 的基本功能和特点;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并会进行基本的文本编辑,如文档的打开、新建、保存,文本的输入,设置字体、字号等。
七年级上微机教案
教案名称:微机基础知识学习教学目标:1.了解微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掌握微机硬件的基本构成和功能;3.熟悉微机软件的使用方法;4.能够进行简单的微机操作和故障排除。
教学重点:1.微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微机硬件的基本构成和功能;3.微机软件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微机硬件的基本构成和功能;2.微机软件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1.教学PPT;2.实际微机设备;3.相关软件;4.将要使用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介绍微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通过教学PPT向学生展示微机的基本构成,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详细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3.分组讨论: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一台微机的功能需求,列举出不同部分的用途;4.汇报讨论结果,全班共同总结微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学生之间进行问答,回顾微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引入新课:介绍微机硬件的基本构成和功能;3.通过教学PPT详细介绍每个硬件部件的作用和特点,如CPU、内存、硬盘、显卡等;4.进行实操:让学生实际观察一台微机的硬件构成,并尝试拆卸和组装其中的硬件部件;5.讨论和总结:学生小组讨论微机硬件的作用和功能,展示自己的理解。
第三课时: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学生之间进行问答,回顾微机硬件的基本构成和功能;2.引入新课:介绍微机软件的使用方法;3.通过教学PPT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并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4.实操训练:让学生分组进行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实践,并进行操作演示;5.讨论和总结:学生小组讨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第四课时: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学生之间进行问答,回顾微机软件的使用方法;2.引入新课:教授简单的微机操作和故障排除;3.通过教学PPT介绍常见的微机操作技巧和故障处理方法;4.进行实操:学生分组进行微机操作实践,尝试解决常见的软硬件故障;5.练习和总结:学生小组进行练习和总结微机操作的经验和技巧。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5课计算机操作系统教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5课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常见的操作系统;
技能目标:能利用控制面板对Windows系统进行设置;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电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安装和卸载软件;
教学难点: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电脑;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机操作系统有哪些?它的作用是什么?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计算机操作系统》。
二、认识操作系统: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33页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常见的操作系统有哪些?操作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生:仔细观察后,结合课文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进行总结;
三、认识控制面板:
师:课件出示电脑的控制面板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尝试对电脑进行设置;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积极进行尝试;
师:巡视指导;
师:对同学们的尝试情况进行总结;
四、课后作业:结合课文内容,挑选一款电脑常用软件,进行安装与卸载;。
七年级上微机教案
七年级上微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等。
2.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文件的基本操作等。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了解计算机从最初的巨型机到现在的个人电脑的演变。
2. 计算机的分类: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种类,包括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
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包括教育、医疗、商业、娱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理解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听讲、观察、实践中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2.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3. 讲解计算机的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计算机。
4. 讲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5.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的作业,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实践操作:检查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良好使用习惯的养成。
七、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我国在计算机领域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引导学生关注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动态,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3. 组织学生参观计算机博物馆或相关企业,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材。
七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操作。
3. 学会使用键盘和鼠标。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
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启动和关闭计算机,使用输入设备(键盘和鼠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新课导入: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操作。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键盘和鼠标的操作练习。
四、课后作业2. 练习使用键盘和鼠标,提高操作熟练度。
第二章:操作系统使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学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
3.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3. 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创建、复制、删除、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操作展示操作系统的功能。
2. 新课导入: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以及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练习。
四、课后作业2. 练习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第三章:文字处理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和功能。
2. 学会使用Microsoft Word进行文字处理。
3. 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创建、编辑、保存文档。
二、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和功能。
2. Microsoft Word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3. Word的基本操作:创建、编辑、保存文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操作展示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2. 新课导入: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和功能,以及Microsoft Word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文档的创建、编辑和保存操作练习。
四、课后作业2. 练习使用Microsoft Word进行文档的创建、编辑和保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总课时数:1教学目标:1.知道信息的含义;2.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3.知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教学重点: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含义教学方法:教授、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 人类已进入21世纪,在这个信息时代里,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
正确。
为了使我们大家能够具有应用信息技术基本素质。
在整个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以下的内容: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文字处理的相关知识、网络基础及因特网应用、网页制作、程序设计初步知识等。
当然了,我们在课堂上所讲的都是一些基础的知识,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对相关的方面进行深入的钻研,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们也可以互相讨论。
二、新课讲授1、学生看课本P1/1-2(信息)学生回答:什么叫信息?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那么什么又叫消息呢。
在电子通信中,信息以电子方式从一个装置传输到另外一个信息单位叫一个消息。
而在习惯中,消息是一种新闻的体裁。
而在计算机的学习经常要用到的数据的含义则是:数据是用来描述对象、概念、条件、状况、关系等的文字、数字、符号、图形或声音的集合体。
当数据出现在上下文中能被人们解释和理解它的意义的时候,数据就成了信息。
2、师生一起探讨实验学习:从三种液体鉴别理解信息的感知。
3、明白了信息的含义后,我们来学习一下信息技术的含义,所谓的信息技术就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
获取信息就是指通过那些途径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处理信息就是指我们如何来对所收集到的众多的信息进行加工,找出对我们有用的部分。
存储信息就是指对我们所处理好的信息进行储存,写在纸上、使用计算机存储还是使用别的方法进行存储。
传输信息就是指如何和他人或都在另外的地点使用信息。
4、获取信息的途径一般有两种,直接的和间接的。
直接的方法的优点有:信息可靠性强直接的方法的缺点有:费时、费力直接的方法举例:做科学研究、做调查间接的方法的优点有:省时、省力间接的方法的缺点有:信息可靠性不强间接的方法举例: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
在信息技术的课程中,我们主要讲解从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在有目的的进行信息的搜集和获取,并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保存和传输。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1.远古时代,人们是通过感观来收集和处理信息。
2、近代,电报、电话的发明扩大了人们处理信息的时间,缩短了空间。
3、当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人们传输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四、课堂教学小结:1、什么是信息?2、什么是信息技术?3、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教学后记:本节课学生了解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有关概念,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兴趣,课后还要利用信息技术课激发学生积极的去学习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信息的含义;知道收集信息的场所;了解分析信息的方式;懂得处理信息的意义。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收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判别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完善健康的人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体验信息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能力。
难点:突破“收集和分析”环节的僵化认识,启迪学生通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思考方式。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播放视频资料,学生的眼球被《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定格在屏幕上。
师:同学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看到了图片,听到了音乐。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眼睛看到了很多画面,通过耳朵听到了声音。
下面先让我们来讨论几个问题,好吗?生:好!教师点击鼠标,在屏幕上打出:议一议1、什么是信息?2、大家最关心哪些信息?3、人是怎样认识这个信息世界的?学生以前后四人为组,边看书思考、边讨论,教师巡视,数分钟后进行交流发言。
对问题一,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打出:反映事物状态、特性和变化的……的字幕。
微笑着问道:“明白……的意思吗?”省略号引起了学生再次思考,使大家从具体的图片、文字、声音、事件中形成了信息概念。
对问题二,学生的回答可谓包罗万象:从天气变化到伊拉克局势,从禽流感、海峡两岸关系到两会新闻,从作业多少到食堂供应什么菜?从放风筝到春游、夏令营,不少男生说最关心体育赛事——从足球到NBA联赛,不说女生说最关心娱乐节目等等。
学生发言踊跃,有问有答,教师适时给予肯定、鼓励或补充、纠正。
有了对问题一、二的讨论作铺垫,对问题三学生根据课本的框图轻松地得出了:人是通过获取、传递、处理信息来认识信息世界的结论。
(评: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信息真的很丰富。
)师:人们是这样认识这个信息世界的呢?教师讲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古代信息技术:遥远的古代,人类刚刚进入文明时代,实现信息传播的方法十分简单:手势、喊叫、形体动作来沟通,3000多年前,商代,甲骨文;纸的发明对于信息的记载和传播有了轻便好使的载体,对于科学技术的传播和世界文化交流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印刷术在世界文明史和技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古代的通信方主要靠视觉和听觉通信最原始的通信方式。
西周烽火成为通信手段,传递紧急军情,同时击鼓;还有邮驿,信鸽还用来传递特殊信息……近代信息技术:摄影技术。
使人类活动和自然界变化过程中的图景得以留存。
电影技术。
拓展了人类的思维空间,激发了人的想象力。
即可以给人们艺术享受,也能够真实地记录了社会发展记录变迁。
电报。
无线电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电话。
使一个人的声音可以跨越千山万水甚至远隔重洋,清晰地响彻在另一个人的耳畔。
顺风耳成为现实。
广播。
最早的大众电子传媒,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实现了一点对多点声音信息传播,使众多新闻信息及时传播到人们的耳畔。
同时广播的出现,使人们拥有了能够以低廉价格获取各类信息的工具。
对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提高人们的教育水平、促进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
电视。
20世纪信息技术的一项重大成果。
能够远距离传送,也能够将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现代信息技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信息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现代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要代表。
包括信息技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存储技术等方面的技术。
微电子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技术。
现代传感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们借以采集信息的技术。
各类传感器、雷达、遥测、红外遥感等各类先进技术。
其它。
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学习目标:1、能够识别生活中的数字化产品,了解它们的功能。
2、能够描述未来的数字化生活,知道实现这个目标涉及到哪些技术和设备,对人员的要求有哪些?3、认识到信息技术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学设计1.教学引导问题设计:1.教学过程设计a.新课引入通过看课件,观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来看不同时期人们生活的变化,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比如我们熟悉的gps卫星定位导航,google earth 地图软件等,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数字化的基本概念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b.教学内容•首先要求学生上网以“数字化与生活”为关键字进行搜索,了解数字化与生活的关系及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
(可引导学生重点搜索一下google earth)•要求学生预习本节的有关内容,解决教材中提供的两个“问题思考”。
•设计一个讨论交流活动:•社会事业信息化的范围与内容•活动目的:1.了解社会事业信息化所涉及的范围。
2.了解社会事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3.了解社会事业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活动步骤:1.首先,要求每一位同学,在课前通过不同的途径,查找有关社会事业信息化的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将结果填写在教材的表格中。
2.然后,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所查找的内容,并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3.最后,分别由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从四个方面向全班同学介绍社会事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其他小组的同学发表意见补充内容,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完成“社会事业信息化”一览表。
c.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信息科技不仅仅是计算机的应用,还包括很多其他学科的综合应用,比如遥感地理学、生物信息学、空间信息学等,计算机和网络只是信息科技的一个工具而已,鼓励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时候注意培养信息科技的应用能力。
使信息技术能够更快地推动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补充,为了让学生更能直观的了解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可以展示googleearth 软件,观看卫星图片等。
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1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有关数制与编码的知识教学重点:二进制数的表示。
教学过程:数制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数制是十进制,逢X进一就是X进制。
计算机中的常用数制(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注: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分别以B、O和H结尾数制之间的转换1. 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转换位权相加法2. 十进制和二进制之间的转换除二取余,自下而上逻辑运算非NOT、与AND(逻辑乘)、或OR(逻辑加)编码用来表示特定信息的0、1符号的组合称为编码1.ASCII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七位二进制编码,可表示27即128个字符,分为控制代码和可打印代码,ASCII码字符用一个字节来表示,最高位置零。
2.BCD玛3.汉字编码(1)汉字基本字符型6763,一级汉字3755,二级汉字3008;(2)区位码为汉字和国际上其他文字间交换信息而编制的国际标准代码,由区号和位号两个字节组成;(3)汉字内码带有汉字标识符的国标码(每个字节最高位为1),称为机器内部汉字代码,简称汉字内码;二进制的特点可行性:采用二进制,只有0和1两个状态,需要表示0、1两种状态的电子器件很多,开关的接通和断开,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磁元件的正负剩磁、电位电平的低与高等都可表示0、1两个数码。
使用二进制,电子器件具有实现的可行性。
简易性:二进制数的运算法则少,运算简单,使计算机运算器的硬件结构大大简化(十进制的乘法九九口诀表55条公式,而二进制乘法只有4条规则)。
逻辑性:由于二进制0和1正好和逻辑代数的假(false)和真(true)相对应,有逻辑代数的理论基础,用二进制表示二值逻辑很自然。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的组成,理解计算机系统中信息的表示,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向学生展示拆卸的旧电脑部件及未装任何系统的电脑,通过实际观察加教师讲授的方法完成本节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