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和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
实验材料•高倍显微镜•目镜•细菌样本实验步骤步骤一:样本制备1.取一支细菌样本,并将其放置在玻璃片上。
2.用一根铁丝将细菌样本均匀涂抹在玻璃片上,确保细菌分布均匀。
步骤二:显微镜调整1.将玻璃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2.将目镜放置在载物台下方的物镜孔上。
3.调整目镜的位置,使其与细菌样本对齐。
步骤三:观察细菌形态结构1.通过显微镜的调焦轮,将细菌样本的图像调至清晰可见。
2.通过调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使细菌图像适合观察。
3.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包括形状、大小和排列方式等。
实验结果经过观察,我们发现细菌样本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
根据观察结果,我们将细菌分为以下几类:球菌球菌是一类呈球形的细菌,它们通常单独存在或呈链状排列。
球菌的直径通常在1至5微米之间。
杆菌杆菌是一类呈棒状的细菌,它们的形状类似于一根细长的棒子。
杆菌的长度通常在2至10微米之间。
弯曲菌弯曲菌是一类形状呈弯曲或螺旋形的细菌。
它们通常具有较长的形态,长度可达20微米以上。
其他形态结构除了上述常见的形态结构外,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其他形态结构的细菌,如分枝菌和纤维菌等。
这些细菌的形态结构多样,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分类。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和描述了细菌的形态结构。
细菌样本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如球菌、杆菌、弯曲菌等。
这些观察结果对进一步研究细菌的特性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的形态结构不仅与其功能和生存环境密切相关,还对细菌的分类和鉴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研究细菌的形态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微观世界中最小生物的奥秘。
参考文献[1] 张三. 细菌形态结构与分类鉴定研究. 生物科学前沿, 20XX(XX): XX-XX.。
食用菌形态结构

食用菌形态结构
第二章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第一节 子实体 3.外菌幕和菌托 某些伞菌幼年时有包裹在整个菌蕾外面的菌膜, 称外菌幕。
菌蕾长大后,留在菌柄基部的外菌幕就发育成菌 托(或脚苞)。
菌托有环状、鞘状、囊状、鳞茎状和裂片状等多种。
菌托的上缘有开裂、波状等数种。此外,不同种的 菌托在大小、深度、质地、厚薄,色泽和存在时间长短 等均有不同,这些都是食食用用菌形菌态结分构 类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第一节 子实体
菌盖边缘的形状,各种食用菌也各不相同,有的边缘内折, 有的外翻,有的内卷,有的外卷,有的边缘平滑无条纹,有的 边缘瓣状或撕裂等等,
菌 盖 的 边 缘 特 征
食用菌形态结构
第二章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第一节 子实体 (2)菌盖的表面特征 菌盖表面大多是光滑 的,有的干燥、有的 湿润粘滑、有的有皱 纹、条纹或龟裂等, 还有的表面粗糙具有 纤毛,绒毛、鳞片等。
体组成,称丝状菌肉。另一类菌肉大部分由泡囊状细胞及
少数丝状菌丝组成。泡囊状细胞是菌丝分支膨大而来,常
失去再生能力。
食用菌形态结构
(4)菌肉
第二章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第一节 子实体
菌 肉 的 构 造
1、丝状菌肉;2、食泡用菌囊形态状结构态菌肉
第二章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第一节 子实体 5.菌褶和菌管
菌褶生长在菌盖的下方,由菌柄向菌盖边缘呈片状 辐射排列。它由菌髓,子实下层和子实层三部分组成。
孢子的表面也因种不同,有的光滑,有的粗糙,表 面有小疣、小瘤、刺棱、食用纵菌形条态结纹构 网纹等.
第二章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第一节 子实体
6.子囊孢子和担孢子
观察蘑菇形态实验报告

观察蘑菇形态实验报告
根据我们的实验,我们对蘑菇的形态进行了观察。
蘑菇是一种真菌,通常生长在土壤中,并且具有一个菌盖(顶部)和一个菌柄(底部)。
我们观察了不同蘑菇的形态特征,并记录了我们的观察结果。
首先,我们观察了菌盖的形状。
我们发现有些蘑菇的菌盖是圆形的,而另一些蘑菇的菌盖是扁平的。
此外,还有一些蘑菇的菌盖呈伞状,中间隆起,周围向外翻卷。
这些蘑菇的菌盖通常比较大,能够遮盖住菌柄。
其次,我们观察了菌盖的颜色。
我们发现蘑菇的菌盖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有些是白色的,有些是棕色的,还有一些是红色、黄色或紫色的。
甚至有些菌盖上有斑点或斑纹。
蘑菇的颜色可能因物种而异,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物种的蘑菇具有不同的色素。
接下来,我们观察了菌柄的形态。
我们发现有些蘑菇的菌柄是短而粗的,而另一些蘑菇的菌柄则是长而细的。
菌柄的颜色也有所不同,有些是与菌盖相同的颜色,而其他一些则与菌盖不同。
最后,我们还观察了蘑菇的菌丝(菌丝是蘑菇的根部)。
我们发现菌丝通常是白色的,且与土壤紧密联系在一起。
菌丝可以通过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来获取能量,并将其传输到蘑菇的其他部分。
要注意的是,蘑菇的形态可能因生长环境而异。
例如,在干燥的环境中,蘑菇的菌盖可能是倾斜的,以保持水分。
在湿润的环境中,蘑菇的菌盖可能是平的,以便更好地保护菌柄。
总的来说,蘑菇的形态是多样化的,且可能因物种和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通过观察它们的菌盖、菌柄和菌丝,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蘑菇的生长习性和特征。
这对于研究和分类真菌物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加深对生物形态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水、刀片、镊子、植物叶片、动物组织、微生物培养皿、食用菌菌丝体、子实体等。
2. 实验仪器:光学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植物学实验台、培养箱、酒精灯、火柴等。
三、实验方法1. 观察植物叶片(1)用刀片将植物叶片切成薄片,放入载玻片中央。
(2)滴加无菌水,盖上盖玻片。
(3)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表皮、叶肉、叶脉等结构。
2. 观察动物组织(1)取动物组织一小块,放入载玻片中央。
(2)滴加无菌水,盖上盖玻片。
(3)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组织的细胞结构、组织结构等。
3. 观察微生物(1)将微生物培养皿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菌落形态。
(2)用无菌镊子取一小块菌落,放入载玻片中央。
(3)滴加无菌水,盖上盖玻片。
(4)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细胞形态、菌落结构等。
4. 观察食用菌菌丝体与子实体(1)观察食用菌菌丝体的形态、颜色、生长速度等。
(2)观察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如菌盖、菌柄、菌褶等。
(3)观察食用菌的锁状联合现象。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叶片观察结果显示,植物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
表皮具有保护作用,叶肉负责光合作用,叶脉负责运输水分和养分。
2. 动物组织观察结果显示,动物组织由细胞、组织、器官组成。
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组织具有相似结构和功能,器官由多个组织构成,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
3. 微生物观察结果显示,微生物具有多种形态,如球形、杆形、螺旋形等。
菌落形态各异,如绒毛状、絮状、颗粒状等。
4. 食用菌观察结果显示,食用菌菌丝体呈白色、细长、有分支,生长速度快。
子实体具有菌盖、菌柄、菌褶等结构,颜色多样,形态各异。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了植物叶片、动物组织、微生物、食用菌等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加深了对生物形态学知识的理解。
食用菌菌丝体形态结构显微镜观察

2.食用菌菌丝体形态镊子取一小块菌褶(平菇或双孢蘑菇), 将其加在胡萝卜切条中间,用刀片横切,切下的切片 放入有蒸馏水的培养皿中,切片要求薄而均匀; (2)制片:在载玻片中央滴半滴蒸馏水,挑取最薄的 切片于载玻片水滴中; (3)盖片:用镊子加盖玻片,注意避免产生气泡,适 当按压; (4)镜检:将标本固定于载物台上,低倍镜(10×) 下找理想目标,高倍镜(40×)下观察子实层。
2.食用菌菌丝体形态结构显微镜观察
(1)制片: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半滴无菌水,挑 选少许菌丝体用镊子置于载玻片液滴中; (2)盖片:用镊子加盖玻片,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适当按压; (3)镜检:将标本固定于载物台上,低倍镜(10×) 下找理想目标,高倍镜(40×)下观察双核菌丝及锁 状联合的形态构造。
一、复习回顾
食用菌的形态性状:菌丝体和子实体 (一)菌丝体 根据菌丝发育顺序和细胞中细胞核的数目不同,可 分为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和三生菌丝。
锁状联合:是双核菌丝繁殖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这 种接合,菌丝体不断扩大生长。常发生在菌丝顶端, 形如锁状。
(二)子实体
二、实训目的
1.掌握常见食用菌菌丝体、子实体形态结构特征。 2.学会使用显微镜。
三、材料和设备
1.原材料:平菇菌丝体及子实体、双孢蘑菇子实体、 胡萝卜。 2.设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水、刀片、 镊子等。
四、方法步骤
1.食用菌子实体形态结构肉眼观察 (1)观察子实体的组成部分及其形态特征。从颜色、 大小及菌盖、菌褶、菌柄、菌环、菌托等特征进行比 较识别; (2)用刀片纵切双孢菇子实体,观察菌盖和菌柄等 部分的组成,从菌肉颜色、质地、菌褶着生方式(离 生、延生、直生、弯生),菌柄的组成和着生方式 (中生、偏生、侧生)及菌柄的质地、粗细、是否中 实等方面进行比较。
实验一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一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引言: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是一类非常小的微生物,其形态结构一直是微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可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甚至为细菌的分类和鉴定提供辅助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绘制不同种类细菌的形态特征,并对其进行描述和分析。
材料和方法:1.细菌样本:从环境中采集的细菌样本,使用无菌技术制备细菌涂片;2.显微镜:高性能光学显微镜;3.其他实验工具: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器、无菌盖玻片、无菌镊子等。
实验步骤:1.细菌准备:在无菌实验台上,取一块无菌盖玻片,用无菌镊子取一小滴待观察的细菌悬浮液在盖玻片上;2.细菌涂片制备:将另一块无菌盖玻片,倾斜放在含细菌悬浮液的盖玻片上,使两个盖玻片接触并自然扩散,制备细菌涂片;3.固定细菌:将细菌涂片在微火上加热,使细菌固定在玻片上;4.染色:将固定的细菌涂片浸入甲醇中进行固定,并在甲醇中静置3-5分钟;5.除染:将固定染色的细菌涂片置于水龙头下轻轻冲洗,冲洗到水清澈;6.贴片:将染好的细菌涂片倒置在无菌盖玻片上,用手指轻轻压实;7.观察:将贴好的细菌涂片放在显微镜下,逐个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8.绘制:选取有代表性的细菌形态,在实验记录本中进行绘制和注释。
结果和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观察到了不同细菌的形态结构,如以下几个典型细菌的形态特征描述。
1. 球菌(cocci):球形或近球形的单细胞菌,如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形态特征:球形,直径约0.5-1微米,聚集在一起呈葡萄状、串珠状。
2. 杆菌(bacilli):长形的单细胞菌,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形态特征:长棍状,直径约0.5-1微米,长度约2-6微米。
3. 弯曲菌(spirilla):弯曲或螺旋形的细胞,如鲍曼不动杆菌(Vibrio cholerae)。
形态特征:螺旋形,直径约0.5-1微米,长度约2-6微米。
常见食用菌菌种分离与显微镜观察实验报告(一)

常见食用菌菌种分离与显微镜观察实验报告(一)常见食用菌菌种分离与显微镜观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学生能够掌握常见食用菌菌种的分离方法和显微镜观察技巧。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清单•白萝卜•蘑菇•食用菌培养基•蒸馏水•深耳瓶、玻璃移液管、显微镜等基本实验器材实验步骤1.将白萝卜和蘑菇分别取适量样本,使用手术刀和无菌铲刀将其切成1cm x 1cm的小块。
2.分别将样本置于阳极板上,使用灭菌器进行灭菌处理,待其冷却。
3.取一定量的食用菌培养基,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混合均匀后倒入深耳瓶中。
4.使用无菌铲刀,将已灭菌的白萝卜和蘑菇块分别移到食用菌培养基内。
5.将深耳瓶盖好,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定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培养。
6.培养约5天后,取出深耳瓶,使用移液管取下悬浮于其上的细胞液,进行显微镜观察。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培养和观察,分别可见到白萝卜和蘑菇样本中所含有的菌种,观察到菌丝的形态、大小及生长情况。
同时,还可进行染色和计数等进一步的实验操作。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常见食用菌菌种的分离和显微镜观察,使学生们对食用菌的形态、营养需求、生长条件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以后的实践操作打下了基础。
注意事项•实验操作时需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实验器材使用后需要彻底清洗和消毒。
•实验过程中应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避免发生任何事故。
推广应用与展望本实验是一项基础性实验,但对于食用菌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通过实验中的方法和技术,可以对不同种类的食用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并为其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参考。
同时,还可将实验技术应用于菌类菜的生产、加工和质量检测等方面,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结语通过本实验的学习和实践,我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方法,更深入地了解了食用菌这一特殊的生物类群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并且为以后的科研工作和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一 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实验一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认识和掌握常见的栽培的食用菌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常见的栽培的食用菌主要是担子亚门层菌纲和腹纲的一些种类,它们由双核菌丝分化形成子实体,子实体是有性孢子着生的器官,其孢子外生在担子上,并聚集成一层子实层,但它们的子实体形状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是认识食用菌类别的主要标志。
三、实验器材
1、新鲜的食用菌,浸、干制标本。
2、解剖刀。
四、实验方法
识别香菇、双孢蘑菇、平菇、猴头、口蘑、木耳、竹荪、草菇、银耳、金针菇等形态特征。
取平菇、香菇,首先观察其子实体的组成部分及其形态特征。
再用解剖刀纵切子实体观察其菇盖组成。
菌肉的颜色、质地、菌褶形状和着生情况(离生、延生、直生、弯生)。
再观察其菌柄的组成,菌柄的质地,中空或中实。
五、作业
绘制香菇子实体形态及纵剖面简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食用菌的形态实验报告

食用菌的形态实验报告食用菌的形态实验报告引言食用菌是一种重要的食品资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为了更好地了解食用菌的形态特征,本次实验旨在观察不同食用菌的形态变化,并对其进行分类和描述。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1. 食用菌样本:选取了三种常见的食用菌样本,分别是香菇、金针菇和杏鲍菇。
2. 显微镜:用于观察食用菌的细胞结构和形态特征。
3. 显微镜玻璃片:用于制作菌丝涂片。
实验方法:1. 取适量食用菌样本,用刀切割成小块。
2. 将切好的食用菌样本放入显微镜玻璃片上。
3. 用显微镜将食用菌样本放大观察,调整焦距和光线以获取清晰的图像。
4. 观察并记录食用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丝、子实体等。
实验结果与讨论1. 香菇(Agaricus bisporus)香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形态特征如下:- 菌盖:呈圆形或半球形,直径约为5-15厘米,表面光滑,颜色可变,常为白色或棕色。
- 菌褶:密集排列在菌盖的下面,白色或淡黄色。
- 菌柄:粗壮,白色,底部稍扩大。
- 子实体:由菌丝发育而成,呈圆柱形,质地肉质,白色。
2.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金针菇是一种外形独特的食用菌,其形态特征如下:- 菌盖:呈伞状,直径约为2-6厘米,表面光滑,颜色可变,常为浅黄色或橙红色。
- 菌褶:密集排列在菌盖的下面,白色或淡黄色。
- 菌柄:细长,白色,底部稍扩大。
- 子实体:由菌丝发育而成,呈细长的柱状,质地脆嫩,白色。
3. 杏鲍菇(Pleurotus ostreatus)杏鲍菇是一种肉质丰满的食用菌,其形态特征如下:- 菌盖:呈扇形或半圆形,直径约为5-15厘米,表面光滑,颜色可变,常为灰褐色或深褐色。
- 菌褶:密集排列在菌盖的下面,白色或淡黄色。
- 菌柄:粗壮,白色,底部稍扩大。
- 子实体:由菌丝发育而成,呈块状或片状,质地肉质,白色。
结论通过对香菇、金针菇和杏鲍菇的形态观察,可以发现它们在菌盖、菌褶、菌柄和子实体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食用菌的形态实验报告

食用菌的形态实验报告
《食用菌的形态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种类的食用菌的形态特征,了解其生长规律和适宜环境。
实验材料:白蘑菇、香菇、金针菇、杏鲍菇、黑木耳、平菇、灵芝等不同种类的食用菌。
实验方法:将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分别种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观察其生长情况和形态特征。
记录菌丝生长的速度、颜色、形状等变化,以及菌盖和菌褶的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
1. 白蘑菇:菌丝呈白色,生长迅速,菌盖呈伞状,菌褶密集。
2. 香菇:菌丝呈棕色,生长较为缓慢,菌盖呈扁平状,菌褶较为稀疏。
3. 金针菇:菌丝呈黄色,生长迅速,菌盖呈细长形,菌褶较为密集。
4. 杏鲍菇:菌丝呈白色,生长迅速,菌盖呈扁平状,菌褶较为密集。
5. 黑木耳:菌丝呈黑色,生长迅速,菌盖呈扁平状,菌褶较为稀疏。
6. 平菇:菌丝呈白色,生长迅速,菌盖呈扁平状,菌褶较为密集。
7. 灵芝:菌丝呈棕色,生长缓慢,菌盖呈扁平状,菌褶较为稀疏。
实验结论:
通过观察不同种类食用菌的形态特征,可以发现它们在菌丝生长速度、颜色、菌盖和菌褶的形态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与其生长环境、营养需求等因素密切相关。
了解食用菌的形态特征有助于我们在种植和食用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其生长规律和适宜环境,从而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种类食用菌的形态特征与其营养成分、
药用价值之间的关系,为食用菌的种植和利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食用菌菌种的鉴定报告

食用菌菌种的鉴定报告
尊敬的鉴定专家,
此次食用菌菌种鉴定报告旨在鉴定所提供的菌种样品。
经过详细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对该样品进行了以下描述和鉴定结果:
1. 外部形态特征:
样品为菌盖呈圆形的食用菌,直径约为5-8厘米。
菌盖颜色
为深棕色,表面呈现有小鳞片的结构。
菌褶呈白色,较厚且密集。
菌柄高度约为8-10厘米,基部稍粗。
2. 内部结构特征:
我们切开样品,发现菌肉为均匀白色,质地较韧。
菌盖和菌
柄的内部均未发现异味。
3. 真菌的显微观察:
经过显微镜下的观察,我们鉴定这是一种菌丝菌。
菌丝细长,无色透明,囊泡和分生孢子形成端部。
4. 鉴定结果:
综上所述,根据外部形态特征、内部结构特征和真菌的显微
观察,我们可以初步确定该样品的菌种为某某蘑菇属(学名),但无法确切识别到具体的物种级别,因为还需要进一步的分子鉴定和比较分析。
请注意,本鉴定报告提供的结果仅供参考,进一步的实验和分析可以提供更准确的鉴定结果。
我们建议您咨询更专业的菌种
鉴定机构,以获得更确切的结果和建议。
希望这份报告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对我们的工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谢谢。
此致,
XXX(您的姓名)
鉴定报告编写人。
观察蘑菇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蘑菇的基本结构和生长习性。
2. 掌握观察蘑菇的方法和技巧。
3. 提高生物学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材料1. 蘑菇样品:香菇、平菇、金针菇等。
2. 培养皿、镊子、解剖刀、显微镜、放大镜、白纸、铅笔、记录本等。
三、实验方法1. 观察蘑菇的外部形态:记录蘑菇的形状、大小、颜色、气味等特征。
2. 解剖蘑菇:用解剖刀小心地切开蘑菇的菌盖,观察菌盖、菌柄、菌褶等部分的结构。
3. 观察蘑菇的菌褶:用放大镜观察菌褶的形状、颜色、间距等特征。
4. 观察蘑菇的菌柄:观察菌柄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
5. 观察蘑菇的菌丝:用显微镜观察蘑菇的菌丝,记录菌丝的形态、颜色、排列等特征。
6. 观察蘑菇的生长环境:记录蘑菇生长的土壤、湿度、温度等条件。
四、实验步骤1. 观察蘑菇的外部形态(1)取蘑菇样品,放在白纸上,用铅笔记录其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2)用鼻子轻轻嗅闻蘑菇的气味,记录其气味特征。
2. 解剖蘑菇(1)用解剖刀小心地切开蘑菇的菌盖,观察菌盖的结构。
(2)用镊子取出菌褶,观察菌褶的形状、颜色、间距等特征。
(3)观察菌柄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
(1)用放大镜观察菌褶的形状、颜色、间距等特征。
(2)记录菌褶的形状、颜色、间距等特征。
4. 观察蘑菇的菌柄(1)观察菌柄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
(2)记录菌柄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
5. 观察蘑菇的菌丝(1)将蘑菇样品放入显微镜下,观察菌丝的形态、颜色、排列等特征。
(2)记录菌丝的形态、颜色、排列等特征。
6. 观察蘑菇的生长环境(1)记录蘑菇生长的土壤、湿度、温度等条件。
(2)分析蘑菇生长环境对蘑菇生长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蘑菇的外部形态香菇:伞形,菌盖直径5-12厘米,白色或淡黄色,气味浓郁;平菇:伞形,菌盖直径3-10厘米,灰白色或浅棕色,气味淡;金针菇:针状,菌盖直径1-3厘米,白色,气味微弱。
2. 解剖蘑菇香菇:菌盖、菌柄、菌褶三部分结构明显;平菇:菌盖、菌柄、菌褶三部分结构明显;金针菇:菌盖、菌柄、菌褶三部分结构明显。
常见食用菌菌种分离与显微镜观察实验报告

常见食用菌菌种分离与显微镜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分离和显微镜观察常见食用菌的方式,了解不同种类的食用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并掌握分离和培养食用菌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1. 常见食用菌:白蘑菇、金针菇、香菇等;2. 菌丝生长基质:玉米粉、麦芽粉、琼脂等;3. 显微镜和载玻片。
三、实验步骤1. 分离食用菌(1)将新鲜的食用菌切成小块,取其中一块放入50ml生理盐水中,摇晃5分钟,制备悬浮液。
(2)将悬浮液转移到含有3%琼脂的平板上,均匀涂布后放置于28℃恒温箱中培养。
(3)观察琼脂平板上的细胞营养区培养情况,筛选出单独生长良好的单个细胞,并移植到新的琼脂平板上进行单孢分离培养。
2. 显微镜观察(1)取一块分离后的食用菌,将其切成薄片,放入载玻片上。
(2)加入一滴甘油,用盖玻片封住。
(3)将载玻片放到显微镜下,调节倍数和焦距,观察食用菌的形态特征和细胞结构。
四、实验结果1. 分离食用菌经过培养,我们成功地分离出了白蘑菇、金针菇、香菇等常见食用菌。
在琼脂平板上可以看到它们的生长情况良好,并且单独生长良好的单个细胞也被筛选出来进行了单孢分离培养。
2. 显微镜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在形态特征和细胞结构上存在差异:(1)白蘑菇:呈白色或灰色,伞盖呈半球形或扁平形。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其子实体由顶端向下逐渐变细,中部为肉质部分,底部有环状的环带。
(2)金针菇:呈淡黄色或棕色,伞盖呈长条形或圆锥形。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其子实体由顶端向下逐渐变细,中部为肉质部分,底部有环状的环带。
(3)香菇:呈灰褐色或棕褐色,伞盖呈扁平形或半球形。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其子实体由顶端向下逐渐变细,中部为肉质部分,底部有环状的环带。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不同种类的食用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并掌握了分离和培养食用菌的方法。
同时,在显微镜观察过程中也加深了对食用菌细胞结构的认识。
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和利用食用菌,还有助于培养我们对生物多样性和微观世界的兴趣。
实训一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实训一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一、实训目的通过食用菌认识和掌握常见的栽培食用菌的形态特征,观察其双核菌丝和锁状联合的结构。
二、材料准备:新鲜的食用菌子实体若干种;浸、干制标本若干种。
三、用具准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刀、解剖针、解剖剪等。
四、观察方法(一)菌丝体形态结构观察1、菌丝体宏观形态结构观察2、菌丝体微观形态结构观察(二)食用菌子实体形态结构观察1、食用菌子实体宏观形态观察(1)观察其子实体的组成部分及其形态特征。
(2)用解剖刀纵切子实体观察其菇盖组成。
菌肉的颜色、质地、菌褶形状和着生情况(离生、延生、直生、弯生)。
(3)观察其菌柄的组成,菌柄的质地,中实或中空。
2、食用菌子实体微观形态观察选择新鲜幼嫩子实体→菌盖上取一小块菌褶于置左手,右手持刀片→横切菌褶若干薄片放入有蒸馏水的培养皿中→取载玻片于中央加半滴蒸馏水→用小镊子小心而轻快地在水内将切下的薄片挑起→放入载片水滴→染色加盖片→置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菌两侧子实层,担子和担孢子着生情况和结构。
五、作业1、绘香菇、平菇子实体形态及纵剖面简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2、绘担子及孢子着生情况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实训二食用菌母种培养基制作一、实训目的:以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为例掌握母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二、材料准备: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
琼脂20克,水1000毫升,KH2PO431.5克,MgSO4HO71..5克,维生素B1片10mg,调至pH6。
三、用具准备:18×180毫米试管数支,1.5×1.5厘米纱布数块,水果刀一把,铁架台一只,漏斗一只,1000毫升烧杯2只,普通棉花3—5两,手提式高压灭菌锅一只,电炉一只。
四、配制程序:称量去皮,挖去芽眼,切成蚕豆大小块状的土豆200克→加水煮沸土豆30分钟→纱布过滤→取土豆汁并加水至1000毫升→加入18—20克琼脂→加热融化→加其他成分→搅拌均匀→分装试管→塞好棉塞→牛皮纸包住棉塞部分→ 10支试管捆成一捆→直立放入高压锅内→灭菌→取出试管摆成斜面,凝固后备用。
食用菌的观察实验报告

食用菌的观察实验报告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食用菌的基础知识。
2、掌握食用菌培养基的配置原理。
3、通过平菇、香菇、金针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代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4、学习和掌握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二、实验内容1. 代料栽培培养基的制备2. 培养基的灭菌3. 接种三、实验原理(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食用菌的母种一般是采用孢子分离法或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物。
利用食用菌子实体内部组织进行分离,是获得母种最简便的方法。
四、实验材料1、原种制作实验材料(1)食用菌:香菇、平菇。
(2)培养基:PDA培养基斜面。
(3)仪器或其他用具:75%酒精棉球、接种针记号笔等。
2、食用菌的组织分离(1)试剂:棉籽壳、麸皮、蔗糖、CaCO3(2)仪器或其他用具:平菇菌种、香菇菌种、金针菇菌种、姬菇菌种、茶树菇菌种、台秤、盆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封口膜、橡皮筋、高压蒸气灭菌锅、pH试纸(pH 5.5—9.0)、记号笔、麻绳等1、原种制作实验材料(1)拌料按培养料配方准确称取所需棉籽壳和麸皮放入大盆中用手搅拌混合均匀,将所需的蔗糖和CaCO3溶于水中,然后泼洒在棉籽壳和麸皮上,边加水边搅拌,直至均匀。
搅拌好后,焖30分钟,使培养料吸水均匀。
(2)侧培养水分培养料搅拌好后,用于抓一把培养料握在手中,攥紧,手指缝中有水印但无水滴滴下,这时的含水量适合,为60%—62%,若含水量不足,可再加少量的水,充分搅拌均匀,在检测,直至含水量合适为止。
(3)装袋边加边将培养料压实,装至3/4左右,袋口套上颈圈,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盖上封口膜,用橡皮筋扎紧。
(4)灭菌126 ℃高压蒸气灭菌90分钟。
(5)接种栽培袋冷却到25℃左右,在超净工作台上用镊子或接种枪夹取所需菌种(1个鸡蛋大小)放入培养料袋的洞中。
(6)培养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入23- 25℃培养室,堆放高度三至四层,空气湿度60%-65%,每周翻堆一次,使上下发菌一致,同时挑出污染的栽培袋丢弃,一般30-40天,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子
马鞍菌科
囊 盘菌目
马鞍菌属 — 马鞍菌 鹿花菌属— 鹿花菌
菌
羊肚菌科、羊肚菌属—羊肚菌
块菌目、块菌科、块菌属 — 块菌
鹿花菌
返回本
89
节
(二)担子菌亚门
食、药菌
耳类(木耳、银耳、桂花耳) 非褶菌类(猴头、灵芝等) 伞菌类(平菇、香菇、草菇等) 腹菌类(竹荪、马勃等)
(二)无性繁殖
概念: 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由菌丝片断伸 长分支或直接产生无性孢子的过程。
特点:抗逆性强、产生得快、多
菌丝片断
途径 初生菌丝
次生菌丝
菌丝体
次生菌丝 子实体
总生活史
80
担孢子
菌丝片断
?
?
初生丝
次生丝
子实体
无性孢子
?
?
担子
食用菌的分类
一、分类位置 二、主要种类 三、主要毒菌
一、在真核生物中的分类位置
菌褶
❖ 菌褶与菌褶间:有的有横脉连接,有 的在靠近菌柄的一端互相交织成网状等。
❖ 菌褶与菌柄连接的方式是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常有以下几种:
离生:菌褶不与菌柄连接, 因而在菌褶与菌柄之间有
距离。如:草菇
弯生:菌褶与菌柄连接 处稍微向上弯。如:香
菇
直生:菌褶直接与菌柄连接, 不向下延长,也不向上弯曲。
2.担孢子的形成
次生菌丝 顶胞核配
担子(2n)
减数分裂 担孢子(n)
3.孢子印
概念
孢子按菌褶排列方式 散落在纸上形成的图纹
作用 伞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一)繁殖方式
1.有性繁殖
质配
核配
食用菌的形态实验报告

食用菌的形态实验报告食用菌的形态实验报告引言食用菌是一类具有较高经济和营养价值的真菌,其形态特征对于菌种鉴定和培养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
本次实验旨在观察和描述不同食用菌菌丝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以加深对其生物学特性的理解。
一、菌丝的形态特征菌丝是食用菌的主要体部,由细长的菌丝丝状结构组成。
本实验选取了三种常见的食用菌进行观察:香菇、金针菇和平菇。
1. 香菇香菇的菌丝呈白色,细长而有弹性。
在显微镜下观察,香菇的菌丝具有分枝性,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
菌丝的直径约为5-10微米。
2. 金针菇金针菇的菌丝呈白色,较细而柔软。
在显微镜下观察,金针菇的菌丝呈现出较为规则的平行排列,形成了一种纵向的纤维状结构。
菌丝的直径约为3-5微米。
3. 平菇平菇的菌丝呈白色,细长而有弹性,与香菇的菌丝相似。
在显微镜下观察,平菇的菌丝分枝较少,呈现出较为直线状。
菌丝的直径约为5-10微米。
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子实体是食用菌的繁殖和营养器官,也是人们常见的食用部分。
本实验选取了三种常见的食用菌进行观察:香菇、金针菇和平菇。
1. 香菇香菇的子实体呈伞状,菌盖呈扁平状,边缘稍微翻卷。
菌盖的表面光滑,呈棕色或灰褐色,有时还带有白色的纹理。
菌褶密集,白色,稍微有弯曲的形状。
菌柄粗短,白色,质地坚实。
2. 金针菇金针菇的子实体呈细长的柄状,菌盖呈圆锥状,边缘卷曲。
菌盖的表面光滑,呈乳白色或浅黄色,有时还带有淡黄色的斑点。
菌褶稀疏,白色,呈放射状排列。
菌柄细长,白色,质地柔软。
3. 平菇平菇的子实体呈伞状,菌盖呈扁平状,边缘稍微翻卷。
菌盖的表面光滑,呈灰白色或浅褐色,有时还带有淡黄色的斑点。
菌褶密集,白色,稍微有弯曲的形状。
菌柄粗短,白色,质地坚实。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观察和描述了香菇、金针菇和平菇的菌丝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香菇的菌丝具有分枝性,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金针菇的菌丝呈现出较为规则的纵向纤维状结构;平菇的菌丝分枝较少,呈现出较为直线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食用菌生活史的基本过程。
2.观察菌丝体的形态特征。
3.观察并掌握常见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材料
材料:新鲜食用菌(平菇、香菇、草菇、金针菇等)
工具:显微镜(目镜15×,物镜10×,40×),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水,吸水纸、刀片(用于切薄片),小镊子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识别各种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首先仔细观察各种类型的食用菌子实体的外部形态特征,并比较各种子实体的主要区别,特别注意菌盖、菌柄、菌环、菌托的特征,并对之进行比较、分类。
然后用解剖刀纵切子实体观察其菌盖组成,菌肉的颜色、质地,菌褶形状和着生情况(离生、延生、直生、弯生)。
再观察其菌柄的组成、菌柄的质地,中实或中空等。
(二)双核菌丝及锁状联合的观察
1.在清洁的载玻片中央滴半滴蒸馏水。
2. 用接种针于试管斜面或培养料内挑取少许菌丝体置于载玻片液滴中,并用接种针将菌丝体挑开使之分散。
3.用镊子加盖玻片,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4.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双核菌丝及锁状联合的形态构造。
(三)子实层、担子及担孢子观察
1、选取新鲜幼嫩子实体,从菌盖内侧取一小块菌褶组织
2、切片,并放入有蒸馏水的培养皿中,切片要求薄而均匀
3、制片。
取载玻片于中央加半滴蒸馏水,再用小镊子小心而轻快地将切下的薄片挑起,放入载玻片水滴中,加盖玻片,加盖时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4、镜检。
将制好的切片标本置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菌褶两侧子实层,
以及担子和担孢子着生情况和结构。
四.作业
1.绘香菇或平菇子实体形态及纵剖面简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2.绘香菇或平菇生活史简图,并注明各个时期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