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 8 讲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

合集下载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精选高中地理学科教学PPT 通用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精选高中地理学科教学PPT 通用
他的工作本身压力就很大,我很理解, 他回家 坐在沙 发上抱 怨两句 也是人 之常情 。有时 候我做 饭,他 就来带 孩子在 沙发上 玩。 后来他就忍不住只逗孩子了,拿着手机 打王者 ,我夺 过手机 ,“你 现在教 她玩, 她就记 住了啊 ,天天 游戏怎 么办。 ” 老公打趣说孩子还小,什么都记不住。 “老公,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是最重要 的,父 母是孩 子的......”我还 没说完 ,他把 孩子推 给我进 了厨房 ,关了 厨房门 。 不耐烦,没耐心,是他结婚后改变最大 的地方 。 日子久了,孩子成了我自己给自己生的 。 婆婆回了老家,也再没打算过来,我想 上班挣 钱去, 家里一 个不会 自己吃 饭不会 自己上 厕所的 姑娘, 我哪里 也去不 了。 老公这边已经开始各种嫌弃我了。 每天我从早上睁开眼睛到晚上睡觉,都 在为家 里忙碌 ,为孩 子忙碌 ,为老 公的早 中晚三 餐忙碌 。 而老公呢,变得越来越过分了。 下班回来从来不会帮我带孩子,各种埋 怨,埋 怨我不 减肥。 常常说 别的女 人生了 孩子都 能恢复 ,为何 我这么 慢。 他下班回来从不帮我带孩子,晚上孩子 吵,他 就起身 去客卧 睡觉, 还一脸 怨气的 埋怨我 没有照 顾好孩 子,让 她晚上 吵。 老公常常出差也不给家里打电话,有一 段时间 出差2个 月,其 实也就 在离家 不远, 只有6个小时 的路程 。 但这2个月,他没有回过一次家,一星期 一个例 行问候 电话。
我问她喜欢他什么? 她说,她根本不喜欢他! 我问:那为什么不分手呢? 她说:“我也不知道,这就是命吧!” 后来,我慢慢地了解到,她因为小时候 的一些 成长经 历,变 得特别 自卑。 我想这 可能也 就是她 没有勇 气分手 的原因 吧,因 为她不 相信自 己值得 更好的 人来疼 爱。 再后来,我搬离了那座城市,跟她少有 联系。 只是有 时候想 起她, 会感到 一阵心 疼。 面对命运的枷锁,有人选择缴械投降, 于是画 地为牢 ,给自 己判了 无期徒 刑;而 有的人 ,却选 择抗争 到底, 活出精 彩的人 生,甚 至改变 世界。 01 工断女成功逆袭 热播韩剧《罗曼史是别册附录》里的姜 檀伊, 原本是 一位有 着高学 历的畅 销书作 家。结 婚生女 后,开 始了全 职妈妈 的生活 。谁知 生活的 不幸接 踵而来 ,先是 老公出 轨,抛 下她们 母女俩 一走了 之;接 着房子 又遭遇 拆迁; 在国外 读书的 女儿, 需要供 给。 生活所迫,离开职场多年的姜檀伊只得 去找工 作。可 是,却 被屡屡 拒绝。 “这里并不是什么工断女再就业,不知 天高地 厚就随 意踏入 的地方 。” “我好不容易守住的这职场,如今你这 种女人 竟然妄 想爬回 来。” 现实的残酷超出她的想象。 在最落魄的时候,她白天隐瞒身份,给 亲如弟 弟的朋 友家当 保姆; 晚上回 到被拆 得乱七 八糟的 拆迁房 里睡。 可是, 后来, 连拆迁 房也不 能住了 。生活 好像走 到了谷 底。 她哭过、怨过,直到眼泪流干……最后 ,她决 定跟命 运搏一 搏。 她隐瞒自己的高学历,在出版社找到了 一份打 杂的工 作。每 天做着 没有太 多技术 含量又 琐碎的 工作: 给别人 买咖啡 ,修理 打印机 ,定餐 厅…… 被呼来 唤去。 即便这样,她依然珍惜得来不易的机会 ,悄悄 地努力 着,希 望得到 同事的 认可。 终于,机会来了。在一次新书策划会上 ,她的 提案得 到了认 可,她 的才华 让同事 们刮目 相看。 后来,她不仅在职业上渐入佳境,还同 时被两 个优秀 的男人 爱上。 大龄、工断女、单亲妈妈,姜檀伊手上 没有一 张好牌 ,可她 却比别 人打的 都精彩 。看来 ,命好 不好, 不是天 注定的 ,而是 看你是 怎样的 一位选 手。拿 到一手 好牌, 最后却 打成了 烂牌, 不是也 大有人 在吗? 02 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去施展自己的 潜能 扎克伯格的妻子普莉希拉·陈每隔一段时 间就会 被拿来 讨论, 而大家 的焦点 常常集 中在她 的外貌 上:微 胖的身 材、黝 黑的皮 肤、不 太注意 个人形 象的管 理。 不仅相貌平凡,在富二代林立的哈佛·大 学里, 普莉希 拉·陈 的出身 也相当 卑微。 在一次 采访中 ,她说 :“我 的人生 ,即使 止步于 踏进哈 佛校园 的第一 天,都 算是完 成了一 个难民 家庭的 美国梦 。” 她的爷爷奶奶原本在越南西贡做生意, 因为战 争的缘 故,他 们受到 迫害。 他们能 做的, 只是把 自己的 孩子送 上跨越 大洋的 船只, 祈祷他 们能在 大洋的 彼岸过 上更好 的生活 。 70年代的时候,美国对难民非常宽容。 她的父 母最后 到达了 马赛诸 塞州的 昆西, 一个做 服务生 ,一个 做会计 。 他们没有机会进入大学,也不会说英语 。但是 他们心 中一直 有一个 信念: 教育可 以通往 更好的 未来。 所以, 他们想 尽办法 送孩子 去读书 。在父 母的支 持下, 普莉希 拉·陈终 于走进 了哈佛 大学。 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在学校里, 她认识 了现在 的丈夫 扎克伯 格,婚 后两个 人生下 了可爱 的女儿 。两人 不仅感 情甜蜜 ,还热 衷公益 事业。 有人说她运气好,嫁给了这么成功的一 个老公 。但是 ,她却 说运气 不该是 成功的 重要因 素。 说她运气好的,一定不了解在通往成功 的路上 ,她做 出了多 少努力 。

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06
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影响及保护 措施
工业革命以来大气污染问题加剧
煤炭等化石燃料大量使用
工业革命时期,煤炭成为主要能源, 大量燃烧导致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 物排放增加。
城市化进程加速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聚集在城市 ,汽车尾气、建筑扬尘等污染物排放 不断增加。
工业废气排放
随着工业快速发展,各种工业废气未 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 了空气质量。
02
大气组成成分
氮气与氧气含量及作用
氮气含量
约占大气总量的78%,是大气中最主要的成分。
氧气含量
约占大气总量的21%,是生物呼吸和燃烧所必需的。
氮气作用
氮气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对生物圈的氮循 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作为保 护气体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氧气作用
氧气是生物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所必需的,对维持生物生命 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氧气也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 、航天等领域。
微量气体和颗粒物对环境影响
微量气体
大气中还存在一些微量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这些气体虽然含量较 少,但对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颗粒物
大气中的颗粒物包括尘埃、花粉、细菌、病毒等;颗粒物能够散射和吸收阳光,影响大气 能见度和气候变化;同时,颗粒物也会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危害。
环境污染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 环境问题,推动全球环境治理
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当代社会面临主要环境问题
1 2
酸雨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 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结合形成酸雨,对生态 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人教版必修一 地球上的大气教学PPT课件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人教版必修一 地球上的大气教学PPT课件
因为阴天(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较温暖。
2. 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 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3. 为什么晴天的气温日较差(昼夜温差)比阴天的大?
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 夜间大气逆辐射弱,温度低。故温差较大。

地转偏向力
_平__行__于等压线

近地面 三力平衡时,风向
摩檫力
_斜__穿__于等压线
1 008/hPa 1 010
498 500 北半球 1 008 1 010 北半球
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向的画法
第一步: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 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 向低压中心)。 第二步:根据南北半球的偏转,画出风的方向。确定南、北半球后,面 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 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与等压线_垂___直__,由_高___压__指向_低__压___ 等压线越_密__,梯度力越_大__,风速越_大__
地转偏向力
始终与风向_垂___直__,(北_右__南_左__)
摩擦力
始终与风向_相___反__,使风速_减__小__
大气的水平运动 |高空的风
北半球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度___间___的__热___量___差__异____。
2.热力环流
(1)概念:由于_地__面___冷___热__不___均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 动的_最___简__单___形式。 (2)成因:_地___面__冷___热___不__均____。

高三地理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人教实验版 知识精讲

高三地理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人教实验版 知识精讲

高三地理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理解大气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区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形成机制。

3. 明确大气的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及水平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与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大气的受热过程3.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难点:1. 大气垂直分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形成机制3. 大气的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及水平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与特点重难点讲解:(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 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大气圈的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气,而且还是生物生存的保护层等,对人类有重大作用。

总的说来,自然界干洁空气中各部分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CO、臭氧的含量的变化)。

当前,特能够改变大气各种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微量气体,如2别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和臭氧含量减少的现象,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3. 大气的垂直分层——各部分大气层的基本特点:大气层虽然有数千千米(一般认为有2000~3000千米),但其质量的3/4以上却分布在离地面十几千米的低层。

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如图5-1)、密度和运动状况,我们可以将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ºC (2)对流层高度的时空分布特点:对流层的高度取决于地面温度的高低,近地面温度高,对流层高度大;反之,就小。

因为温度高,对流旺盛,波及高度大,对流层顶高。

①纬度分布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②季节分布同一地区,夏季对流层高于冬季。

(3)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热。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热力状况和大气的运动..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热力状况和大气的运动..
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
返回
(2)气温的年变化 北半球 南半球 最低气 温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
陆地
海洋 2.气温水平分布
7月 8月
1月
2月
1月 2月
7月
8月
受太阳辐射影响,全球气温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递减 。
返回
六、大气运动及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各纬度获得的 太阳辐射能 多少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
2.风的形成 类型 受力情况 风向 与等压线 平行
高空的 水平气压梯度力 和地 风 转偏向力 转偏向力和 摩擦力
近地面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
的风
与等压线斜交
返回
返回
[考点一线串] 1.大气的垂直分布 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
次划分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返回
层次
特点
原因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递减,
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降 热量绝大部分
低0.6℃;②对流运动显著; 来自地面,上 对流层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④ 冷下热;水汽 厚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异: 杂质多,对流
低纬厚,高纬薄;夏季厚, 运动显著
冬季薄
返回
层次
特点
原因 臭氧吸收紫外线; 上热下冷;水汽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
平流层 高,在22~27处形成臭 氧层;②以平流运动为 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
杂质少
高层大气 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
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太阳紫外线和宇 宙射线的作用
返回
2.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1)逆温含义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

1、4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课标解读](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的热状况: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效应。

[学习目标]1、理解大气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2、能用气温的垂直分布曲线说明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和主要特征。

3、读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图、大气温室效应图,分析说明大气的热力过程。

[方法指导]1.列表比较法,通过比较掌握大气的组成成分和作用。

2、“图文互换法”,就是将课本的文字描述的过程或规律用简图来表示,又能根据图表说出过程和规律。

本节课我们要学习根据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前预习部分第一部分:大气的组成及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而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为______和______。

2.3.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根据物理性质,从地面向上,地球大气圈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层。

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_,因为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将___________,由于对流层大气冷热,因此空气以__________运动为主。

对流层大气的天气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平流层大气冷热,因而该层大气主要做_______运动。

大型客机主要飞行在该层,该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原因是。

第二部分:大气的热状况复习旧知识:(1)、太阳辐射由、、三部分组成。

(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部分。

(3)、太阳辐射是一种辐射(波长)。

(4)、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在经过大气层时大部分被层中(成分)吸收。

(5)、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哪些?阅读课文P32_33,完成下列内容(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

【高中地理课件】大气垂直分层

【高中地理课件】大气垂直分层

40
20 0 -100 -50 0 50
平流层 22~27 臭氧层 对流层
100 温度/℃
(3)高层大气 A.中间层 (高空对流层)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降低
原因:中间层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平流层顶
②对流运动显著
高度/km
2000~3000
外层
500 120 100
热层
85
高层 大气
80
中间层 (高空对流层)
利于高空飞行 :大气稳定,天气晴 朗,能见度高
高度/km
2000~3000
120 100
高层 大气
80
60 50~55
40
20 0 -100 -50 0 50
平流层 22~27 臭氧层 对流层
100 温度/℃
高度/km
2000~3000
外层
500 120 100
热层
85
高层 大气
80
中间层
60 50~55
第三节
大气环境
一、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二、大气的热力作用
三、大气运动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㈠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㈡大气的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㈠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氮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干洁 空气 氧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氧化碳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臭氧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同一地点,对流层夏季高,冬季低。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高度/km
2000~3000
120 100
高层 大气
80
60 50~55

高中地理必修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说课稿

高中地理必修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说课稿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说课稿各位领导和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本课适合于我校或重点中学高一年学生,一般中学高一年学生对知识扩展部分可以不讲.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指导,说教学程序等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加以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部分,也是本单元教学的前奏和基础,它与后面的大气热力状况,大气运动以及许多天气,气候气象知识都有直接联系,如: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等.考虑到本校学生起点较高和需要开发较多的思维能力和地理分析能力,既顾及了知识的整体性,又考虑了知识的层次性,为了让学生下一步了解和学习大气打下基础,要在原有课文的知识基础上适当延伸知识和联系实际,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后面几节课的教学.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主要层次的主要特点.(2)能力目标:培养读图,阅读和概括能力;运用因果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3)德育目标:理解大气的存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对流层和平流层,电离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大气主要成分对环境生命活动的影响;大气各层的特点和人类活动与各层大气的关系难点:大气各层的气温垂直变化原因,大气运动方向和天气变化状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因果联系.4,教材处理可分两部分:一是大气环境和大气的组成这一部分可设计表格或简单的设问让学生阅读并小结,教师可以将大气的作用知识适当的延伸,如与物理化学的联系,大气热力作用联系等.二是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这部分是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前后因果关系密切,如大气成分与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密切相关,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与大气运动的联系,大气运动与天气变化状况的关系,天气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学习本部分内容时重点从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入手,由因导果,层层深入,大气各层的特点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对于我校的学生可以将这一部分知识与第一章和下一节大气运动适当联系,为学好下一章打下良好基础.二,说教法.1.教学及依据:因果分析方法,读图分析法,开放式教学法."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是本节教学法的主要目标.虽然本课抽象内容较多,但一方面对于重点中学生对本章有一点知识基础,另一方面经过本章节学习希望能提高学生的分折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时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2,教学手段及依据: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图,色,声,像"功能,形象生动直观地层现相关地理事物,现象和提供资料,帮助理解和记忆.三,说学法指导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节知识结构,遵循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学法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具备学习地理的兴趣.本节知识点多且学习知识难度较大,我在讲授时通过精心设问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指导学生掌握识图,读图,分折地图的方法.本节许多知识都内含于大气的垂直分层图中,如大气各层的人类活动,地理现象等,本节可用多媒体和设问帮助理解和记忆.3,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各种地理事物的规律,都是通过分折和比较而得出的,学生学会在适应的时候对地理现象进行归纳总结,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本节中我通过设计表格和对比分折得出大气垂直分层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四,说教学程序:教学流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及理论依据导入新课展示图表设问展示目标边填表格边回答学生思考讨论承转过渡多媒体展示师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学生思考归纳小结:总结作业板书设计我所说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高中地理学案――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PPT课件

高中地理学案――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PPT课件
距离无线电通讯。
15
大气的垂直分布表
垂直 分层
高度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对 流 层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
而递减(每升高100
低纬17~ 18千米,
米,温度大约降低 0.6℃
中纬10~
12千米,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高纬8~9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 要的直接热源,离地 面越近,受热越多
该层上部冷、下部热 ,有利于空气对流运 动
于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准确降落,
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实验获得圆
满成功。
⑴飞船降落依次穿过大气各层
次的名称:

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
层次是 ,大气的运动方
式以 运动为主。
⑶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
层次是 ,这是因为 。
⑷ 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
发生在 ,臭氧层位于 。
18
四、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1.逆温含义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但 在一定条件下,对 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 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 象, 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大气温度高,对流层高度就大。 ①纬度低,对流层高度大;纬度高,对流层高度小。 ②同一地区,夏季(或白天)对流层高度大,冬季(或黑夜)对流层 高度小。 ③夏季(或白天)陆地的对流层高度大于海洋;冬季(或黑夜)相反。 ④同纬度地区暖流流经的地区对流层高度大于寒流流经的地区。
2、宇宙火箭、人造卫星、极光、流星现象均位于高层大气。
3、固体杂质随地区、时间而变
•冬季大于夏季 •陆上大于海上,城市大于乡村
5
三、大气的垂直分层
划分依据 大气的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在垂直 方向上的差异。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大气热状况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大气热状况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大气●网络体系总览●考点目标定位1.大气的组成成分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气各层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热力作用的过程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热力环流、气旋、反气旋、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等大气环流形式及成因、地理意义。

4.气温、降水的时空变化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副热带高压脊的时空变化过程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5.气候类型、分布及规律,气候类型的分析和判断。

6.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和地位,气候对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气候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7.生活化地理现象的发现、分析、阐释、评价,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南方的梅雨、北方夏季暴雨、江淮地区的伏旱、2003年黄淮地区的洪涝、2004年南方部分省份的干旱等。

第一讲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大气热状况●知识梳理一、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组成成分作用干洁空气氧维持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氧化作用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有减弱氧化的作用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吸收长波辐射,有“保温效应”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影响大气温度水汽水汽的相变,产生了一系列天气现象,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1.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人类活动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不断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大量森林被砍伐,从而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2.大气中臭氧总量的减少:随着冰箱、空调的广泛使用,释放出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使大气中的臭氧总量减少。

思考讨论大气成分的变化能带来哪些危害?提示:加剧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形成臭氧空洞,危害人体健康。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分层依据: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各层特点垂直分层高度分布主要特点与人类关系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人类就生存在对流层底部平流层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①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②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③有利于高空飞行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高层大气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在80~500千米高空,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影响无线电通讯思考讨论对流层的高度随纬度有何变化?为什么?提示: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高中新教材地理课件必修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高中新教材地理课件必修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常见天气系统类型及特点
锋面系统
冷、暖气团相遇时,其交界面称为锋面,由锋面产生的天气系统称为锋面系统。 根据冷、暖气团的主次地位不同,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三类。锋面系统常 带来降水、大风等天气。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旋涡,反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水平旋涡。 气旋常出现阴雨天气,反气旋是晴朗天气。在北半球,气旋区域内空气作逆时针 方向流动,反气旋区域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则相反。
太阳辐射的能量分布不均,导致地球不同纬 度地区的气候差异和季节变化。
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原理
地面辐射是指地球表面向外发射 的电磁辐射,其波长和强度受地 表温度、发射率和大气状况的影
响。
大气辐射是指大气层内各种气体 分子和微粒向外发射的电磁辐射
,包括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存在复 杂的相互作用,如地面辐射被大 气吸收后再向各个方向发射,形
高中新教材地理课件必修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汇报人:XX 20XX-01-20
目录
• 大气组成与性质 • 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及应用 • 大气运动基本规律与现象解释 • 气候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 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01
大气组成与性质
大气主要成分及作用

约占21%,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 需的元素。
城市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汽车尾 气排放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 一。
建筑施工扬尘
城市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 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治理大气污染策略和措施
工业污染治理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设 备,减少工业废气排放。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第8 讲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双基回归一、大气的组成1.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的。

干洁空气又是由氮、氧、二氧化碳和臭氧等物质组成的。

它们在大气中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2.人类对大气成分的影响:①改变大气成分的比例――人类活动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加;②增加大气的成分,改变大气成分的比例――氟氯烃物质的增加,导致大气中臭氧的含量减少。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说明:①自地面向上到大气上界,随高度的增加空气密度减小,大气压力降低。

②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气温的垂直分布特点,不同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不同,因而空气的运动也不同,对人类的影响也不一样。

③对流层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这是天气现象多变的条件。

④对流层的高度因时因地而异。

一般来说,地面温度高,对流层厚度就大。

即低纬大于高纬,夏季大于冬季。

⑤电离层大气中的氧分子和氮分子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被分解为离子,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故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地面→大气→地面,即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

对流层大气受热状况主要表现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上,其实质是一个热量的连续传输过程(如下图所示)。

理解“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削弱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和吸收作用)和保温效应(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和大气逆辐射)两大方面。

2.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温室效应,它们是一个连贯的能量转换过程,因此要运用综合图表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抓住主干,化繁为简。

注意:在学习大气的热力作用时,一定要结合实例来理解掌握。

例如:反射作用——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散射作用——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吸收——臭氧层因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升温;大气逆辐射——有云的夜晚比晴天温暖。

记住并理解了这些典型例子后就可以迁移应用。

例如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人造烟幕防御霜冻(加强大气逆辐射),教室无太阳直接光线但明亮(散射)。

3.全球的热量平衡:从多年平均来看,地球(地面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因此全球气温稳定。

人类活动使热量收支失去平衡,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细说例话例1: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沿30°N的地形剖面图(图中杭州、重庆和拉萨均位于30°N附近),读图回答问题。

(1)在同等天气条件下,杭州、重庆和拉萨三地中太阳辐射最强的是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同等天气条件下,杭州、重庆和拉萨三地中夜间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杭州和拉萨两地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计算杭州到重庆的距离约是________________千米。

(5)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拉萨的气温要比杭州低约________℃,但实际上拉萨气温要比此计算值________(填高或低),理由是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杭州、重庆和拉萨三地太阳辐射、气温年较差和气温的垂直变化、两地距离计算等主干知识。

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是每上升1000米,气温约平均降低6℃。

答案:(1)拉萨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

(2)重庆地势低,盆地效应,接受的地面辐射多。

(3)杭州杭州受冬、夏季风影响,气温年较差大;拉萨因地势高,夏季气温低,冬季不受冬季风影响,气温不太低。

(4)1300 (5)21 高拉萨上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青藏高原的地面辐射,不是离地面3500米的自由大气。

例2:下图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福射(次序已打乱),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短波辐射的序号是______。

(2)表示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辐射的序号是_____。

(3)运用上述示意图分析塔里木盆地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解析:该题主要使学生熟悉热力作用过程中,从太阳辐射到大气逆辐射按顺序排序的关系是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并且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阅读图示,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可知,①为大气逆辐射、②为大气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太阳辐射。

答案:(1)④(2)①(3)塔里木盆地距海洋远,水汽很难进入,云层少,白天,大量太阳辐射到达地面,气温高。

晚上,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大量射向宇宙空间,气温低。

例3:读某地近地面多年平均热量收入状况图分析回答:(1)阴影①反映近地面空气热量________,所以此段时间气温呈________趋势。

(2)曲线A表明了________年内的变化,这种变化与________的年变化基本一致。

(3)曲线B 表明了________年内的变化,这种变化与________的年变化基本一致。

(4)该地位于________半球。

最高气温可能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只有联想课本中上海七月份的大气热量收入与气温日变化平均状况图,经过推理分析才有可能正确解答。

竖坐标表示热量变化。

横坐标表示月份,A 曲线6 月份达最高值,这可能是地面辐射带来的大气热量收入。

而B 曲线最高值的出现时间相对后推,应该是代表大气热量支出的大气逆辐射,而图中D 可能因为收入大于支出而热量盈余。

气温才有可能上升。

这样分析后反过来再分析一遍,就可确定正确答案。

答案:(1)盈余,上升;(2)热量收入,太阳辐射;(3)热量支出,地面辐射;(4)北,7 月低或8月初。

方法归纳1.对流层温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对流层的高度取决于空气对流运动的强度,空气对流运动的强度又取决于近地面空气温度的高低和空气上下层温差的大小,近地面温度的高低又取决于纬度高低、季节变化、天气变化等。

一般,近地面大气温度越高对流层刻度就越高。

⑴纬度低,对流层高度大;纬度高,对流层高度小⑵同一纬度地区,夏季(或白天)对流层高度大;冬季(或夜晚)对流层高度小。

⑶夏季(或白天)陆地上的对流层高度大于同一纬度的海洋;冬季(或海洋)相反。

⑷同纬度地区暖流流经的地区对流层高度大于寒流流经的地区。

总结:气温越高,对流运动越强,对流层的刻度越高2.逆温现象与大气污染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暧,对流显著。

但有时在对流层底部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气象上称为“逆温”。

一旦逆温出现,将严重阻碍空气垂直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

一般清晨逆温层达到最厚,日出后地面温度上升,逆温层近地面处于首先破坏,从下而上逐渐变薄,最后完全消失。

逆温常见如下三种情况:总结: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则为逆温,加剧大气污染程度;气温递减率过大,对流旺盛,引起飞机颠簸。

感受高考例1:(07 广东卷)如果H1、H2 分别表示在拉萨和上海地区空中打开降落伞的最低安全高度,可以判断A.H1>H2 B.H1<H2 C.H1=H2 D.H1、H2 之间关系无法确定解析:拉萨海拔比上海高,空气稀薄,且近地面平均气温比上海低,大气对流运动比上海弱。

大气越稀薄,对流运动越弱的地方,大气的顶托作用越小,因此打开降落伞的安全高度应越高。

答案:A例2:(07广东卷)四季如春的“春城”最可能出现在A.高纬度、低海拔地区B.高纬度、高海拔地区C.低纬度、低海拔地区D.低纬度、高海拔地区解析:通过调用知识或同已知的“春城”昆明、巴西利亚等进行类比,即可得出低纬度、高海拔的特征。

答案:D例3:(2007 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 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

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

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

回答⑴~⑵题。

⑴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热量B.水分C.土壤D.光照⑵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A.蒸发量大B.多虫害C.地温低D.太阳辐射强解析:本组题以一段文字创设了试题情景:一是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900米)官兵为了改善生活试种蔬菜。

二是官兵试种蔬菜的过程:盖起简易阳光房,蔬菜不能生长;再到在简易阳光防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收获。

第⑴题:首先获取大题干中的有用信息:边防站的海拔为4900米,海拔高气温低,但光照条件好,且温差大。

所以盖简易阳光房的首要目的是要改善气温条件(热量条件),所利用的原理是“温室效应”原理。

选项A 正确。

第⑵题:抓住“在房中搭架,架上盆栽”思考为什么,再整合海拔高的地区,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效益低等,确定地温低是影响蔬菜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可以根据所给四个选项,用排除的方法来验证所选答案的正确性。

正确答案为C。

答案:⑴A ⑵C好题狂练一、单项选择题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的曲线表示的是( )A.臭氧层的高度B.对流层的高度C.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D.平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2.对图中甲、乙两处的正确叙述是( )A.热量主要来自短波辐射的是甲处B.乙处的气温高于甲处C.甲处的水汽含量高于乙处D.甲、乙两处同为下沉气流导致对流层气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

下图为某地四个不同时刻大气气温垂直变化情况,回答3—5题。

3.图中表示非逆温现象的是()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4.四个时刻中,最容易导致近地面大气污染物聚集的是()A.①B.②C.③D.④5.如图所示大气气温除④外,总体趋势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其原因是()A.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B.大气稳定,不发生上下垂直对流C.没有臭氧,难以吸收太阳热量D.多水汽、尘埃易成云致雨气球作为探索高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运用,请完成6~8题。

6.如果用相同的气球在不同的纬度进行释放,升空最快的释放地区是( )A.赤道地区B.副热带地区C.副极地地区D.极地地区7.如果氢气球充气达到或者接近饱和状态时,释放后便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 A.升空后由于气温上升导致气球膨胀而破裂B.升空后气温下降,氢气在低温状态下易爆炸,使气球破裂C.高空空气稀薄,气压低,气球因膨胀而破裂D.高空太阳辐射强,强烈的光照使气球破裂8.若不考虑气球破裂,在下列地点释放时,高度升到最大的是( )A.新加坡B.拉萨C.南极点D.北极点2007 年12 月,武汉遭遇入冬以来的第一场浓雾天气,天河机场能见度不足100 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