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是教育的源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心是教育力量的源泉
吴忠一中刘勤磊我曾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它使我至今不能忘怀。
故事大概是这样:德国农学家苏里贝克发现:凡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野草种子发芽率高达80%,约为前者40倍之多。这是为什么呢?苏里贝克通过进一步研究,得初如下结论: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即使是短至几分之一秒)的刺激,便难以发芽。同样,如果处于人生的黑夜,也别忘了给自己一缕“光”——一缕希望的光,一缕自信的光,一缕面对生活微笑的光。。。。这一缕又一缕光,看似微弱,但它拯救的,却是整个人生啊!看到这个故事使我想到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不就象这一缕一缕的阳
光吗?这是何其相同。但是,现实中,由于许多教师思想中存在着“教师就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的观念,因此淡化了爱生意识,使师生关系出现了一种不平等现象,即教师成了施爱者,学生成了被动的施爱对象,这就是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爱生活、爱学习、爱他人的教育,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建立和谐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需要每个教师不仅要懂得“爱学生”是自己的职责,更要懂得“如何做”才是真爱学生。我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谈一点体会.
1、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说到底是一个爱的工作。但仅仅停留在爱上是不够的,爱要在心理上与学生相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尚
的道德修养,这种修养是师德的“调节器和控制阀”,是教师具备的心理品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本质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关系,对未成年人要允许其犯错误,教师要循循善诱,不能操之过急。有一次,正是放学的时候,同学们都忙着整理书包,打扫卫生,走出教室。坐在第一桌的是班级里淘气的一个男同学,他平时总是毛里毛草,只见他把书包背上,快步想抢到第一个出班门,第一张课桌被他一带,“咣”的一声倒在地上,同学们吓了一跳,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的目光都怯怯的投到我身上,看我怎样批评他,而我没有责怪他,而是快步上前,一边把桌子扶起来,还一边询问这个男生是否被砸着了。这个同学一看,赶紧帮我把桌子扶起来,他没想到我没有批评他,还那么关心他。他低头,脸也红了,其他同学也随着松了一口气。这是一件小事,可也说明教师必须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淘气的学生。教师在心理上宽容学生,就是对学生的爱。试想,教师如果没有爱心,训斥学生、批评学生做事鲁莽、损坏公物,很可能导致学生与教师情绪的对立,更从何去谈教育的成功呢?
2、爱要做到心理相容,还要理解学生。理解也是一种师爱。教师要把学生看作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当老师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用赞赏的眼光去看他们时,就会发现他们有可爱之处,你不会不去爱他们。例如:在有的教师眼里,对后进生常常不屑一顾,然而后进生的坚强毅力和承受能力是常人所没有的。他们明知听不懂教师讲课的内容,却天天要坚持听;他们面对
考试,明知要失败,但是屡败屡考。如果教师对他们给与深深的理解就会发现他们值得你爱,你才会发自内心的去爱他们。八年级<3>的刘玉清同学,上课爱说话,调皮捣蛋,自卑心强,在课堂上当我问到谁知道我国哪个省的人口最多时,我请他回答,他自豪地说是我
们河南省,老师你算找对人了.同学们给他鼓掌。从此他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他变了,自信了,声音洪亮了。同学们也惊讶他的进步,都很佩服他,谁也不笑话他了。作为老师我只做了我应该做的,所以教师只有从心理上理解学生,去帮助他想办法,解决问题,帮助他渡过难关,才是对他真正的爱。
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后进生的心灵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抚平,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来洗涤。多给后进生一点爱护和关心,把爱的教育融入他们的心田,他们就会感到教师真正的关心他,帮助他,就会接受教师的教诲和劝告,产生追求进步的动机和行动。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抽象的一个字,而是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原谅、赏识、信任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心理相容。,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平等和尊重,才能体现出我们人民教师优秀的师德,那么教育的效果也就会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的学生才能在如阳光的爱心滋润下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