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学派综述

合集下载

《精神分析学派综述》

《精神分析学派综述》

《精神分析学派综述》摘要。

一名精神病医生从自己的医疗实践中发展了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

这位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及他的学生为早期精神分析学说做出了杰出贡献,后很多学者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非常独到和深入的发展。

同时精神分析学派从两次大的转变中实现了创立和发展。

关键词。

精神分析学派、心理病理学、普通心理学、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以探寻和挖掘前人从未企及的人类心灵深处的潜意识问题,精神分析逐渐发展成为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流派。

尽管精神分析运动在不断发展,但其最核心的观念始终未变,即:我们的大多数精神生活是潜意识的,潜意识的思想、情感和愿望构成了心理的基础;同时,各种精神分析理论都关注个体的心理发展,提出了各不相同的关于心理发展的图景,构成了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的创立与发展依赖于两次大的转变,一是从心理病理学到普通心理学的转变,二是从成人精神分析向儿童精神分析的转变。

一、从心理病理学到普通心理学弗洛伊德在精神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十分注重追溯个体各种精神症状的早期起源,所以在他的理论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被称为“儿童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因此,弗洛伊德本人也被看作是一位发展心理学家。

当然,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是心理病理取向的,从哈特曼开始才转向普通心理学,使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一)精神分析从心理病理学向普通心理学的转向在弗洛伊德时代,精神分析主要是研究心理病理学问题的。

正是在病人那里,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的世界。

但是由于他只埋头研究病态心理,因而不能解决病态心理与普通心理之间的矛盾。

只分析病人,而不观察正常人,必然导致强调冲突与防御,忽视正常人的适应能力。

因此,发展精神分析的主要任务还是在于揭示自我的适应性。

其实,自我心理学的萌芽还是始于弗洛伊德本人,他在其理论中曾反复论述自我具有外部和内部客体关系的双重任务,既可把自我看作是一种外在的适应机能,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人格的一种内在的统量。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

1.基本简介精神分析学说,其实就是精神分析理论,又称心理分析论,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

该理论是在治疗精神障碍的实践中产生的,后来成为一种强调无意识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有时称为“深层心理学”。

创立者为奥地利心理学家S.弗洛伊德。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早期精神分析理论也称弗洛伊德主义。

为了有所区别,该理论在弗洛伊德之后的发展被称为新弗洛伊德主义或新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

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2.产生原因奥地利的弗洛伊德(Freud,S.)是位精神病医生,他从自己的医疗实践中发展起来了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建立了精神分析的学说。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着两个主要的部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能够觉察得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以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

这种欲望因为社会行为规范不允许满足,而被压抑到内心深处,意识不能将其唤起。

它不同于觉察不到的通常意义上的无意识,为区别起见,后来经常将其叫做潜意识。

后来,弗洛伊德又提出前意识的概念,认为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中间心理状态。

它是那些此时此刻虽然意识不到,但在集中注意认真回忆搜索的情况下,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

弗洛伊德还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并认为三者发展平衡,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潜意识动机的作用,以及儿童期经验对人的心理及人格的影响,由于弗洛伊德的强调和重视,才为心理学界认识,对心理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发展,乃至整个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精神分析学派的简要内容

精神分析学派的简要内容

精神分析学派的简要内容1.佛洛依德的心理学理论西格蒙德佛洛依德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以无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理论是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

佛洛依德的人格理论主要包括人格结构图示,人格发展动力,人格适应以及人格发展阶段。

在佛洛依德的人格结构图示中他认为人格是一个整体,其中包含着彼此关联且相互作用的几个部分。

早期佛洛依德提出了“二部人格结构”说,认为人的心理机制由意识和无意识构成,具体来说既是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组成。

佛洛依德认为潜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本能和出生后基于本能所形成的各种欲望。

这些原始冲动和欲望不被人类文明的伦理道德约束所接纳,因此被压抑在意识之外,但并未消失,它们在不自觉的积极活动追求满足。

潜意识是心理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

前意识是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是人类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它处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不准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随便侵入意识当中。

意识是人清醒知觉的思想和情绪,是可以观察的心理现象,它负责压抑心理中那些先天的本能和欲望。

晚年佛洛依德对此理论进行了修正,提出“三部人格结构”说,既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

他认为本我是一个原始的与生俱来的结构,是人出生时人格的唯一成分,是建立人格的基础。

本我是非道德的,是本能欲望的体现,本我过程常常是无意识的,遵循着“唯乐原则”,追求快乐逃避责任与痛苦。

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是通过后天学习和环境影响发展起来的。

它从本我中发展而来,是本我与外部世界的中介。

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会了不凭冲动随心所欲,开始考虑行为的后果与现实的作用,这就是自我。

超我既是道德化的自我,它从儿时体验的奖赏和惩罚的内化模式中产生,最终形成道德约束和自我理想。

超我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行为,使其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

简言之,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美。

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处于协调状态,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

在其人格发展动力理论中,他认为人的一切精神活动都是心里能在人格系统中的作用所致。

精神分析学派简介

精神分析学派简介

• 能量理论:
弗洛伊德以为人旳大部分行为旳动机都来自“性本 能”,他把这种性能量称之为“里比多”。这种极端旳还 原主义使弗洛伊德旳理论饱受争议,也为后来精神分析学 派旳分裂埋下伏笔。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 瑞士心理学家。1923年其于弗洛伊德合作发 展及推广精神分析学说长达6年之久,之后创 建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出“情结 “旳概念,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主 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 识三层。
1961年6月6日逝于瑞士,在世是曾任国 际心理分析学会会长、国际心理治疗协会主 席等,创建了荣格心理学学院。他旳理论和 思想仍对心理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荣格旳主要观点
• 意识:
人格构造旳最顶层,是心灵中能够被人觉知旳部分, 如知觉、记忆、思维和情绪等,其功能是使个人能够适应 其周围环境。自我是意识旳中心、自觉意识和个体化旳目 旳所在。荣格以为意识是心灵中极少一部分,具有选择性 和淘汰性。正是出于自我才确保一种人人格旳统一性、连 续性和完整性。
(一)精神分析旳心理学渊源
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时,曾是意动心 理学家——布伦塔诺旳学生。在作为布伦塔诺门 生旳三年里,弗洛伊德吸收了有关意向性,能动 性,以及行为与动机原理旳有关观念。他将人旳 能动性旳源头归结不存在于外在世界而位于人类 本身内在世界旳某些动力能量,这一观点成为后 来精神分析旳能量理论旳理论根据。
不足之处
• 弗洛伊德学说旳悲观方面主要表目前它过分夸张了人旳自 然性而贬低了人旳社会性;他旳泛性论基本上是非科学旳, 而他旳精神分析学说因把精神提升到了物质之上,故基本 上是唯心主义旳。后来,由弗洛伊德旳某些学生又发展形 成了新弗洛伊德主义,体现为不再那么强调人旳本能作用, 而开始注重人和人之间旳关系旳社会原因。

精神分析学派简介

精神分析学派简介

人格结构理论
• 超我(superego)
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出来的,是人格结构中上层部分,对本我的 冲动具有约束作用,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由超我的约束,可使人的 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是个人道德的核心。 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 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於犯错的限制。
• 1881
对生物兴趣,解剖400多条鳝鱼
发现可卡因可以止疼
听布伦塔诺的课,学习意动心理学
• 1895 与布洛伊尔合作发表《癔症研究》,奠基之作 1900 出版《梦的解析》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正式形成 1910 第二次国际精神分析大会上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 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
主要著作
《癔病研究》(1895) 《梦的解析》(1900) 《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1901) 《性学三论》(1905) 《图腾与禁忌》(1913) 《论无意识》(1915) 《精神分析引论》(1917)
超我的限制 吃别人的东西是犯罪 恨父亲是罪过 逃我和超我的关系
①三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自我在超我 的监督下,按现实可能的情况,允许 来自本我的冲动有限地表现出来。
性质 本我 自我 超我
生物
心理
社会
②在一个健康的人格当中,这三种结构 的作用必然是均衡、协调的。 ③自我得应付并协调来自三方面的要求, “一仆三主”。 ④本我、自我和超我处于协调和平衡的 状态保证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 失调,就会危及人格的发展。
心理结构说
“潜意识的系统可以比作一个大前房,在这个前房内,各种精神兴奋 都像许多人相互簇拥在一起。和前房相连的有一比较小的房间,像一个 接待室,意识就停留于此。但这两个房间的门口,有一个人站着,负责守 门,对各种精神兴奋加以考查、检验,对于那些他不赞同的兴奋,就不许 他们进入接待室。”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xuépài)精神分析学派(xuépài)1.基本(jīběn)简介精神分析学说,其实就是精神分析理论,又称心理(xīnlǐ)分析论,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

该理论是在治疗精神障碍的实践中产生的,后来成为一种强调无意识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有时称为“深层心理学”。

创立者为奥地利心理学家S.弗洛伊德。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早期精神分析理论也称弗洛伊德主义。

为了有所区别,该理论在弗洛伊德之后(zhīhòu)的发展被称为新弗洛伊德主义或新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

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běnnéng)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2.产生(chǎnshēng)原因奥地利的弗洛伊德(Freud,S.)是位精神病医生,他从自己的医疗实践中发展起来了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建立了精神分析的学说。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着两个主要的部分(bù fen):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能够觉察得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以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

这种欲望因为社会行为规范不允许满足,而被压抑到内心深处,意识不能将其唤起。

它不同于觉察不到的通常意义上的无意识,为区别起见,后来经常将其叫做潜意识。

后来,弗洛伊德又提出前意识的概念(gàiniàn),认为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中间心理状态。

它是那些此时此刻虽然意识不到,但在集中注意认真回忆搜索的情况下,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

弗洛伊德还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

“谈话疗法”(“宣泄疗法”):弗洛伊德在维也 谈话疗法” 宣泄疗法” 纳与布洛伊尔(Joseph Breuer,1842.-1925)合作 纳与布洛伊尔(Joseph Breuer,1842.-1925)合作 期间 “自由联想法” :一种开放性的,不加任何指导的 自由联想法” 技术去发现导致患者心理问题的某种线索。这期间, 伴随着医生的启发和劝导。同时,医生把患者所报 告出来的意象加以分析和解释,一直到患者和医生 双方都认为找出了发病的最初原因为止。 1900年写成了《梦的解析》 1900年写成了《梦的解析》,被认为是弗洛伊德一 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并大体上构造起了精神分析的 理论框架。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
《圣母与圣婴》 圣母与圣婴》
《圣母与圣安娜》 圣母与圣安娜》
“埃勒克特拉情结”(Electra complex) 埃勒克特拉情结” complex) 弗洛伊德认为,女孩子对自己的父亲异常深情,父 亲成了自己性爱的对象,而母亲则被视为多余,希 望自己取代她的位置。这种恋父嫉母的倾向,弗洛 伊德称之为“埃勒克特拉情结” 伊德称之为“埃勒克特拉情结”。
2、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 荣格( 1875—1961) 1913年终因和弗氏见解不合而与之中断关系,并创 1913年终因和弗氏见解不合而与之中断关系,并创 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他的主要理论主张包括集体无意识( 他的主要理论主张包括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所谓“集体无意识” unconsciousness,所谓“集体无意识”,用荣格的 话来说“ 话来说“并非由个人获得而是由遗传所保留下来的 普通性精神机能,即有遗传的脑结构所产生的内容。 这些就是各种神话般的联想——那些不用历史的传 这些就是各种神话般的联想——那些不用历史的传 说和迁徙就能够在每一个时代和地方重新发生的动 机和意象。”换句话说,“集体无意识” 机和意象。”换句话说,“集体无意识”是指人类 自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代的普遍性的心理经验的长 期积累,“ 期积累,“它既不产生于个人的经验,也不是个人 后天获得的,而是生来就有的。” ) 、原型 后天获得的,而是生来就有的。” (Archetype)等方面的研究,而这方面是他文艺美 Archetype)等方面的研究,而这方面是他文艺美 学和文艺心理学的核心。

精神分析学派简介

精神分析学派简介

• 个体潜意识: 人格结构的第二层,包括—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
和被压抑的经验,以及属于个体性质的梦等,相当于弗洛 伊德的前意识,可以进入意识内我领域。荣格认为个体潜 意识的内容主要是情结,即一组组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 在—起的情绪性观念群,如恋父情结、性爱情结等。它决 定着我们的人格取向和发展动力。
著名的“冰山理论”:
• 自由联想法:
自由联想是一种不给予任何思想限制或指引的联想。 精神分析者让患者在全身心都处于放松状态的情况下,进 入一种自由联想的状态,即脑子里出现什么就说什么,不 给患者的思路提供任何有意识的引导,但是患者必须如实 报告自己所想到的一切。精神分析者对患者报告的内容进 行分析和解释,直到双方都认为找到患者发病的最初原因 为止。
现代重要的心理学流派 精神分析学派
• 一、发展 • 二、主要人物及其观点 • 三、意义与影响
一、精神分析的 渊源
心理学的精神分析学派诞生于十九世纪的奥 地利,由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开创。严格意义上 来说,精神分析是时代的产物,是当时社会文化 以及科技进步的综合成果。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心理学渊源 (二)哲学渊源 (三)自然科学渊源
阿德勒有《神经病的形成》、《自卑感》 等著作,他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阿德勒的主要观点
• 追求优越
追求优越是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核心,也是支配个 体行为的总目标。他认为人人都有一种,向权力意志这种 天生的内驱力,将人格汇成—个总目标,力图做—个没有 缺陷的、完善的人。因此羡慕别人,胜过别人,征服别人 等都是这种追求优越的人格体现。
集体潜意识:
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 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 这些新的观念统称为“新心理分析学派”,其创始人A·阿德勒,以“自卑情结”为中心思想,创立了“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行 为都是处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 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时,曾是意动心理学家——布伦塔诺的学生。 突出人的动机系统与高级需要的重要作用 追求优越是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核心,也是支配个体行为的总目标。 他认为人人都有一种,向权力意志这种天生的内驱力,将人格汇成—个总目标,力图做—个没有缺陷的、完善的人。 人格结构的第二层,包括—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以及属于个体性质的梦等,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前意识,可以进入 意识内我领域。 在作为布伦塔诺门生的三年里,弗洛伊德吸收了有关意向性,能动性,以及行为与动机原理的有关观念。 由于人类遗传下来的原型就不需要借助经验的帮助即可使个人的行动在类似的情境下与他的祖先的行动相似,”艺术家的创作如有神 助”’就是原始意象起着一部分的作用。 它决定着我们的人格取向和发展动力。 潜意识则是指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它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集体潜意识的内容是由全部本能和它相联系的原型所组成,本能与原型相互依存,本能是原型的基础,原型则是本能内身的潜意识意 象。 一、精神分析的 渊源 精神分析者让患者在全身心都处于放松状态的情况下,进入一种自由联想的状态,即脑子里出现什么就说什么,不给患者的思路提供 任何有意识的引导,但是患者必须如实报告自己所想到的一切。 而且他认为,潜意识的心理虽然不为人们所觉察,但却支配着人的一生。 ——卡尔·荣格 弗洛伊德学说的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它过分夸大了人的自然性而贬低了人的社会性; 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 (三)精神分析学派的意义与影响

精神分析学派PPT

精神分析学派PPT

争议与批评
05
精神分析学派的现代发展
新精神分析心理学派
总结词:新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是在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对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学派是在对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学派,该学派对精神分析理论进行了重新解读和修正。
详细描述
性心理发展阶段
04
精神分析学派的贡献与争议
对心理治疗领域的贡献
强调潜意识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行为和情绪受到潜意识的影响,通过深入探索潜意识,可以理解并解决心理问题。
自由联想
精神分析治疗师鼓励患者自由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不受外界干扰,从而揭示潜意识中的冲突和创伤。
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的反映,通过解析梦境,可以揭示患者潜意识中的欲望、恐惧和冲突。
02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
总结词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详细描述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潜意识的概念,认为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受到潜意识的影响。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如人格结构理论、防御机制和梦的解析等,对心理学和精神治疗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安娜·弗洛伊德
详细描述
梅兰妮·克莱茵是继弗洛伊德后最重要的精神分析学家之一,她发展了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在儿童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她提出了关于抑郁的假说,认为抑郁是与婴儿期客体关系有关的复杂情感反应。克莱茵的理论对于理解心理病理学和心理治疗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梅兰妮·克莱茵
03
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与实践
无意识与潜意识理论
总结词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梦是潜意识欲望和冲动的象征,通过对梦的解析可以揭示个体的内心世界和无意识的冲突。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

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

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

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

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

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

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

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

“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

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

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

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

“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

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

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服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

父母的溺爱和忽略会导致人格问题。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完整版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完整版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人格心理学论文——六大流派综述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

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

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

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

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

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

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

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

“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

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

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

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

“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

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

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服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Transmission)是一门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学流派。

它继承了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理论,并在精神分析学派创立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具有鲜明的哲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立场,分析方法强调潜意识。

在其理论中,主要代表人物有罗森塔尔、艾宾浩斯、弗洛伊德等。

在该学派的研究中,精神分析学派从一个孤立、非理性、不完整的阶段发展到一个完整而理性的阶段。

在其发展过程内,曾出现过对人格进行初步研究(1970~1989)、心理学家研究其形成机理(1989~1990)及对其发展阶段进行过一些研究(1990~1999)等不同时期和不同流派。

一、罗森塔尔罗森塔尔在童年时期受到母亲影响,后进入心理学院学习,1927年获得博士学位,于1927年回到了美国,并在美国创立了"罗森塔尔学派"(Lazard& Sintorium),以弗洛伊德为代表。

罗森塔尔于1927年11月15日在洛杉矶被当时美国第一任总统约翰·肯尼迪暗杀。

后来,他曾担任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并于1948年3月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1948年10月12日因病逝世,享年60岁,死后被追认为美国独立战争英雄,并被葬于芝加哥烈士陵园里。

美国著名人物爱德华·诺顿夫人曾说:"我最敬佩的人是罗森塔尔教授。

"罗森塔尔曾写过一本回忆录《罗森塔尔传略》,但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被禁止出版。

1978年12月2日罗森塔尔逝世;美国心理学会于198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成立罗森塔尔基金会来纪念罗森塔尔先生诞辰100周年。

1、精神分析学1928年,精神分析学被美国政府正式接受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美国人所承认。

精神分析学可以追溯到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说,他在解释和治疗精神病方面有自己的观点,其思想最鲜明的代表是弗洛伊德,即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第三个人格"(Mystery Life),其理论为"三段论"。

精神分析学派综述

精神分析学派综述

精神分析学派综述精神分析学派是一种心理学学派,它源于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

它强调了个人在意识与潜意识的互动与矛盾中的心理状况,事实上它也包括了一种治疗方法,即精神分析治疗(psychoanalysis)。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者,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但他不仅吸引了不少对他的理论的反对者,他的理论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评,因为它的一些观点是有争议的。

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人类行为中存在一个“潜意识”,它是用来储存被压抑的愿望和情绪。

这种压抑可能源于个人的经历、家庭背景和记忆。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的动机和冲动运作是影响个人行为和情感的主要力量。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治疗可以通过使患者意识到他们的潜在动机和冲动,进而解决它们。

治疗过程涉及到病人的谈话,而精神分析师会帮助病人深入思考和分析这些过程,找到藏匿在潜意识中的想法和情感,并与它们展开探讨和交流。

经过一定的治疗时间后,病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潜意识的力量和影响,并且可以放下自己长久以来的重负,达到自我理解和精神安慰的目的。

由于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于19世纪,其理论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科技水平的影响。

例如,弗洛伊德最初的理论建立在他的精神病医学治疗经验以及《梦的解析》的理论上。

尽管现代科技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这些理论以及精神分析治疗在当代仍然被广泛地使用。

然而,在当代,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批评。

有些人认为,精神分析学派将心理疾病归结为无意识的内部冲突,并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外部因素。

他们认为,其他形式的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人际治疗和解决方案短期治疗,能够更适应于现代世界所提出的治疗需求。

另一方面,还有一些人批评精神分析治疗是一种长时间且昂贵的疗程,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治疗费用和时间成本。

部分人也抱怨说那些经历过精神分析治疗被要求定期谈话并且带着个人日志的过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接受的。

尽管如此,精神分析理论和治疗方法仍然在今天吸引着众多的学者和研究者,因为它们往往能够揭示个人心理学的深层本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析学派综述摘要:一名精神病医生从自己的医疗实践中发展了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

这位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及他的学生为早期精神分析学说做出了杰出贡献,后很多学者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非常独到和深入的发展。

同时精神分析学派从两次大的转变中实现了创立和发展。

关键词:精神分析学派、心理病理学、普通心理学、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以探寻和挖掘前人从未企及的人类心灵深处的潜意识问题, 精神分析逐渐发展成为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流派。

尽管精神分析运动在不断发展, 但其最核心的观念始终未变, 即: 我们的大多数精神生活是潜意识的, 潜意识的思想、情感和愿望构成了心理的基础; 同时, 各种精神分析理论都关注个体的心理发展, 提出了各不相同的关于心理发展的图景, 构成了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的创立与发展依赖于两次大的转变, 一是从心理病理学到普通心理学的转变, 二是从成人精神分析向儿童精神分析的转变。

一、从心理病理学到普通心理学弗洛伊德在精神疾病的诊治过程中, 十分注重追溯个体各种精神症状的早期起源, 所以在他的理论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 被称为“儿童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因此, 弗洛伊德本人也被看作是一位发展心理学家。

当然,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是心理病理取向的, 从哈特曼开始才转向普通心理学, 使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一) 精神分析从心理病理学向普通心理学的转向在弗洛伊德时代, 精神分析主要是研究心理病理学问题的。

正是在病人那里, 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的世界。

但是由于他只埋头研究病态心理, 因而不能解决病态心理与普通心理之间的矛盾。

只分析病人, 而不观察正常人, 必然导致强调冲突与防御, 忽视正常人的适应能力。

因此,发展精神分析的主要任务还是在于揭示自我的适应性。

其实, 自我心理学的萌芽还是始于弗洛伊德本人, 他在其理论中曾反复论述自我具有外部和内部客体关系的双重任务, 既可把自我看作是一种外在的适应机能, 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人格的一种内在的统量。

他在 1923年出版的《自我与伊底》一书中提出了结构理论, 1926年出版的《压抑、症状和焦虑》修正了最初的焦虑理论, 可视为现代自我心理学的思想萌芽。

随后安娜·弗洛伊德 1936年出版的《自我与防御机制》一书总结和扩展了其父亲对自我防御机制的研究并确立了自我心理学在精神分析中的合法地位, 直至 1939年哈特曼出版了革命性的著作《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 标志着自我心理学的建立。

哈特曼既澄清了弗洛伊德理论体系中关于自我心理学的一些模糊思想, 又把精神析中一些命题的表述恰当地纳入了普通心理学的范畴, 从而推动了精神分析从心理病理学向普通心理学的发展, 将精神分析从仅研究心理病理扩展为正常的发展心理学。

后来的自我心理学家斯皮茨、玛勒、雅可布森和埃里克森等人均从外部适应机能这一任务去探索正常儿童的自我发展过程。

(二) 普通心理学视野中的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哈特曼提出的基本理论包括: ( 1) 提出了人类适应的概念, 使精神分析从对完全内部冲突的病体心理的分析走向对外部适应的正常心理的分析; ( 2)修改了弗洛伊德关于自我起源与发展的思想, 假设新生儿天生具有未分化的基质, 自我与伊底由此而分化; ( 3)假设了在冲突领域之外发展起来的初级自主性的装置, 这一假设使精神分析进入研究正常行为的领域, 由此精神分析成为一门正常发展心理学和心理病理学; ( 4 )引入了一般可期待环境的概念。

哈特曼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自我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无论是弗洛伊德还是安娜·弗洛伊德, 都强调自我与伊底的冲突和防御, 而哈特曼则认为应该扩大精神分析的研究任务, 也就是研究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 , 他将这一概念纳入精神分析体系, 扩大了精神分析的范围, 引起了精神分析的实质性变化。

从弗洛伊德到哈特曼, 我们能看到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理论的发展轨迹,但直到哈特曼才明确、自觉地把发生、发展的研究当作精神分析的一项任务。

二、从成人精神分析到儿童精神分析(一) 作为成人精神分析之延伸的儿童精神分析儿童精神分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08年弗洛伊德对小汉斯的治疗, 这是第一个对儿童进行分析治疗的案例, 但是弗洛伊德对此案例的评述显示出他并未意识到这一事件在儿童精神分析发展史上的意义。

但是, 这第一次对儿童的分析提供了儿童精神分析诞生的确凿证据。

正如克莱因在儿童精神分析中所写的: 当弗洛伊德开始分析小汉斯时, 这破天荒的儿童分析, 对于精神分析的理论发展有两个举足轻重的贡献。

第一, 对于这名五岁以下儿童的成功分析,显示精神分析方式可被运用在很小的小孩身上;第二, 更重要的是精神分析毋庸置疑可以藉由分析儿童本身, 求证当时佛洛伊德在成人身上所发现, 且一直被质疑的婴儿期本能倾向。

另外, 小汉斯的案例让我们引颈期盼, 分析小小孩将比分析成人更能帮助我们更深入、正确地获知儿童心智世界的运作模式, 它同时协使我们对于精神分析的理论有重要及基本的贡献。

1925年, 晚年的弗洛伊德公开认可了克莱因和自己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在儿童精神分析方面做出的贡献, 并于 1933年指出, 儿童精神分析为精神分析做出了贡献, 儿童是适合分析的, 分析的结果是彻底而持久的。

并且在其最后一部重要著作《摩西与一神教》中, 他宣称: 儿童精神生活的分析性研究正在提供一种意想不到的财富, 以填补我们对生命最早期知识的缺口。

儿童精神分析学在精神分析领域的合法地位逐渐被确立起来。

(二)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儿童精神分析1.儿童精神分析学的开始自从弗洛伊德于 1905年出版了《性学三论》一书, 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就开始热衷于对幼儿性欲的探讨, 多以自己家庭中的幼儿为例进行热烈的讨论。

在此初始发展阶段, 亚伯拉罕和赫米内·胡格·赫尔姆斯是两个重要人物, 为儿童分析后来的发展做出了开启性的重要贡献。

亚伯拉罕对儿童精神分析学早期发展的贡献不容忽视, 他扩展了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阶段理论, 进一步细分了口欲期、肛欲期和生殖欲器期。

亚伯拉罕是第一位关注性格形成和早期母子关系, 即婴儿与母亲乳房关系的精神分析师。

赫米内·胡格·赫尔姆斯是儿童分析的先驱者。

她一生坚持儿童精神分析的研究, 是第一个对儿童实施分析治疗的人, 她对儿童性欲和教育持大胆的观点, 但又严格坚持弗洛伊德的经典理论, 将儿童分析的理论建立在婴儿性欲理论的基础之上, 又被称为弗洛伊德的忠实门徒。

2.儿童精神分析学的形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奠基人物安娜·弗洛伊德和梅兰妮·克莱因分别从自我心理学的视角和客体关系的视角分别开始了儿童精神分析的研究。

安娜·弗洛伊德学派和克莱因学派的两条路线差异很大,争论愈演愈烈, 直到1945年的辩论式大讨论。

论战的结果不但并未使对立的观点趋于统一, 反而使英国精神分析学会内部原本存在的分歧公开化,导致学会内部分裂为三派: 以克莱因为首的克莱因学派、以安娜·弗洛伊德为首的维也纳学派和以温尼科特为代表的中间小组, 形成英国精神分析学会的三派鼎立局面。

这使得儿童精神分析被广为传播, 并以一种独立的姿态屹立于精神分析世界。

3. 儿童精神分析学的发展1945年之后,儿童精神分析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的时代。

在英国, 三派鼎立的局面继续着。

在儿童精神分析师的培训方面, 三派于1946年达成了君子协定培训。

值得提及的是, 在培训的第三年,克莱因的理论就可以向所有学生教授, 而安娜·弗洛伊德的培训课程也可以在克莱因小组教授。

英国精神分析学会的这种发展格局一直持续至今。

在她们之后, 英国又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儿童精神分析学家, 如: 温尼科特、鲍尔比、拜昂、西格等, 对儿童精神分析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美国, 儿童精神分析受到了热情的拥护。

著名的儿童精神分析学家有斯皮茨、玛勒、雅可布森、埃里克森等, 他们都以自我心理学为出发点, 开创了对早期婴儿的实验观察, 总结了儿童自我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 对儿童精神分析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在法国, 儿童精神分析是由欧仁妮·索科利尼卡引入, 并由苏菲·莫根斯特恩发展应用的。

在阿根廷, 阿明达·阿韦拉斯图里是儿童精神分析的创立者,他详细研究了对儿童进行分析工作的技术方法。

三、精神分析学派综述对于弗洛伊德及其学说和其开创的学派,世人褒贬不一。

我们也应辩证的来看待。

它有积极的一面:(1)重视无意识(潜意识)的研究,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

(2)重视动机、需要和人格的研究,加深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

(3)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为精神病的治疗提供了方法和理论。

(4)存在某些辩证法的成分。

它也有消极的一面:(1)存在反理性主义的倾向。

(2)存在唯心主义的倾向。

(3)具有神秘主义的色彩。

在心理学、精神病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中,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方法,应用等成就是永远抹不掉的。

参考文献:[1]张积家.普通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郑雪.人格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3]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4]潘菽.心理学简札.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5]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6]百度百科[7]360百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