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和胶体溶液例题(1)

合集下载

胶体溶液试题及答案

胶体溶液试题及答案

胶体溶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胶体溶液中的分散质微粒直径通常在哪个范围内?A. 1-100 nmB. 1-100 μmC. 1-100 mmD. 1-100 cm答案:A2. 胶体溶液中的分散介质是什么?A. 气体B. 液体C. 固体D. 等离子体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胶体溶液的特性?A. 稳定性B. 均一性C. 透明性D. 可压缩性答案:D二、填空题4. 胶体溶液中的分散质微粒通过________作用而保持稳定。

答案:静电排斥5. 胶体溶液中的分散质微粒通常带有________电荷,这有助于防止它们聚集成大颗粒。

答案:相同三、简答题6. 描述胶体溶液与溶液和悬浮液的区别。

答案:胶体溶液与溶液的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胶体溶液中的微粒直径在1-100 nm范围内,而溶液中的溶质微粒直径通常小于1 nm。

与悬浮液的区别在于悬浮液中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胶体溶液,通常在1 μm以上,且悬浮液往往不稳定,容易沉淀。

7. 为什么胶体溶液中的分散质微粒不会沉淀?答案:胶体溶液中的分散质微粒不会沉淀主要是因为它们带有相同电荷,这导致了静电排斥,使得微粒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防止了它们的聚集和沉淀。

四、计算题8. 如果一个胶体溶液的pH值为5,计算其[H⁺]浓度。

答案:根据pH的定义,pH = -log[H⁺],所以[H⁺] = 10^(-pH)= 10^(-5) = 0.00001 M。

五、实验题9. 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胶体溶液的透明性。

答案:实验步骤如下:a. 准备一个透明的容器,如烧杯,并装入适量的胶体溶液。

b. 将一张带有文字或图案的纸放在容器的一侧。

c. 从容器的另一侧观察,如果能够清晰地看到文字或图案,这证明了胶体溶液的透明性。

六、论述题10. 讨论胶体溶液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答案:胶体溶液在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作为药物的载体、在诊断试剂中作为标记物、在疫苗制备中作为佐剂等。

例如,纳米粒子胶体可以用于靶向药物递送,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胶体金颗粒常用于免疫层析法检测,如妊娠试纸。

01 溶液和胶体

01 溶液和胶体

• pB= WB/m
• 常用 : 百分比浓度( 10-2 ) p
百万分数浓度( 10-6 ) ppm 十亿分数浓度( 10-9 ) ppb
(二)、物质的量浓度
• 物质的量浓度: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用C 表示。 CB = nB/V (mol/dm3 或 mol/L) CB = WB/MB/V • 由物质的量引出的关系式:
(T V 不变)
——叫道尔顿分压定律及其表达式。
例题:
在实验室中,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02 245ml,温度为298K, 大气压101058 Pa ,收集气体时瓶内、外水面相齐,试求: ①瓶内 02 的分压;②101325Pa和0℃时干燥 02 的体积。
解: ① 查得 298K时,水的饱和蒸汽压 P0 H2O =3170Pa ∵收集气体时,瓶内、外水面相齐 ∴ PO2 + P0 H2O = P外 PO2 = P外 - P0 H2O = 101058-3170 =97888 Pa ②由
第一章
气体
溶液 胶体
物质的量计量方法 1、物质的量(n):
意 义: 物质B的物质的量n(B)为物系中组分B的基本单元数 目NB除以该物质的基本单元数目NA (阿伏加德罗数)所得之 量。 即: nB =NB / NA (NA=6.023 x 1023) 单 位:摩[尔] (mol) 注 意:“基本单元” — 指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 光子、电子、其它粒子 ,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求得萘的摩尔质量: M = 129.0 g/mol 注:根据 △Tb 、△Tf ,可以测定物质的摩尔质量。
4、 溶液的渗透压
• (1)渗透和渗透压 • 半透膜:只允许溶剂分子通过, 而溶质分子不能通过的薄膜。 • 渗透: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自发 的扩散到溶液的现象。 • 渗透压:在一定的温度下 , 使通过 半透膜的渗透作用刚好停止所必 须向溶液施加的最小压力。 • (2)溶液的渗透压 • π=cB· R· T • 对稀溶液而言 π=mB· R· T

物理化学笔记(附例题)

物理化学笔记(附例题)

用分析天平称取 1.2346g K2Cr2O7 基准物质,溶解后转移至 100.0mL 容量
瓶中定容,试计算 c(K2Cr2O7)和 c( 1 6 K 2 Cr2 O 7 ) 解:已知
m(K 2 Cr2 O 7 )=1.2346g
M ( K 2 Cr2 O 7 )= 294.18g mol-1
1 -1 M (1 = 49.03g mol-1 6 K 2 Cr2 O 7 )= 294.18g mol 6
表 1-2 类 型 粒子直径/nm <1 分散系名称 真溶液 分子、离子 分散系 分散系分类(二) 主要特征 最稳定,扩散快,能透过滤纸及半透 膜,对光散射极弱。 很稳定,扩散慢,能透过滤纸及半透 膜,对光散射极弱,粘度大。 稳定,扩散慢,能透过滤纸,不能透 过半透膜,光散射强。 不稳定,扩散慢,不能透过滤纸及半 透膜,无光散射 多 相 系 统 单 相 系 统
1 1 n( KMnO 4 ) =5n(5KMnO4) 5 5
可见,基本单元的选择是任意的,它既可以是实际存在的,也可以根据需要而人为设定。
1mol 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 “摩尔质量” ,符号为 M,单位为 kg·mol 1,常用单 - - 位为 g·mol 1。例如 1mol 12C 的质量是 0.012kg,则 12C 的摩尔质量 M(C)=12 g·mol 1。 - 任何分子、原子或离子的摩尔质量,当单位为 g·mol 1 时,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 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或离子式量。若用 m 表示 B 物质的质量,则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
(3)NaCl 饱和溶液中
n( NaCl) = 3.173g / 58.44g mol-1 = 0.0542mol n(H 2 O) = (12.003-3.173)g / 18g mol-1 = 0.491mol

第5章胶体溶液和溶液的渗透压练习与实践1

第5章胶体溶液和溶液的渗透压练习与实践1

第5章胶体溶液和溶液的渗透压练习与实践一、名词解释1.乳化作用乳化剂使乳浊液稳定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2.溶胶分散相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分散系。

主要包括溶胶和高分子溶液。

其中把固态分散相分散在液态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分散系,称为胶体溶液,简称溶胶。

3.半透膜半透膜是只允许混合物中的一些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另一些物质透过的薄膜。

4.渗透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由纯溶剂进入溶液或由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简称渗透。

5.渗透压恰能阻止渗透现象的继续发生而达到动态平衡所加在溶液上方的压力称为渗透压。

6.渗透浓度医学上把稀溶液中能产生渗透效应的各种溶质粒子(分子和离子)的总浓度称为渗透浓度,用c os表示,其单位为mmol/L。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B)A.硫酸溶液B.氢氧化铁溶胶C.氯化钠溶液D.泥水2.某一溶胶电泳时向负极移动,用下列何种电解质更易使该溶胶聚沉(A)A.K3PO4B.Na2SO4C.Na2CO3D.AlCl33.胶体分散系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实验事实是(A)A.丁铎尔现象B.布朗运动C.粒子带电D.吸附作用4. 同温下,相等浓度的下列物质①K3PO4②Na2CO3③NaCl ④C6H12O6中,其渗透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②>①D.④>③>②>①5.下列各对溶液,中间用半透膜隔开,有较多水分子自左向右渗透的是(B)A. 0.5mol/LNa2SO4‖0.5mol/L CaCl2B. 0.5mol/LNaCl ‖0.5mol/L CaCl2C. 0.5mol/L BaCl2‖0.5mol/LKClD. 0.5mol/LNaCl ‖1.0 mol/L葡萄糖6.氢氧化铁溶胶中,加入下列物质,则氢氧化铁溶胶稳定性提高的是(C)A.KCl B.Na2SO4C.明胶溶液D.CaCl27.把红细胞置于5g/L的NaCl溶液中,会发生( A )A.溶血B.皱缩C.正常D.都有可能8.100 ml 0.02 mol/L Na2SO4溶液的渗透浓度是(C )A.20 mmol/L B.40 mmol/LC.60 mmol/L D.10 mmol/L9.丁铎尔效应产生的原因是:( B )A.入射光被胶粒反射B.入射光被胶粒散射C.入射光完全被溶胶吸收D.入射光完全通过溶胶10.下列因素中与非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无关的是(A)A.溶质的本性B.溶液的浓度C.溶液的温度D.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颗粒数11.会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溶液是:( B )A.12.5 g/L NaHCO3B.1.0 g/L NaClC.100.0 g/L葡萄糖D.19.0 g/L KCl12.下列过程,其中不能发生聚沉的是( B )A.胶体带不同电荷的两种墨水相混合B.往豆浆中加蔗糖C.加热鸡蛋白溶液D.长时间煮沸硫化砷胶体溶液三、填空题加入少量电解质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溶胶加热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亲水基亲油基4.已知下列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电解质溶液对某溶胶的聚沉能力是AlCl3>MgCl2>负9 g/L 0.154 mol/L 等渗 4.5 g糖水硅酸溶胶石灰浆鱼肝油乳剂胶粒带电溶剂化膜四、是非题1.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不同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一定相等。

无机化学内容精要及习题 第三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无机化学内容精要及习题 第三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第三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一、关键词(一)溶液的组成标度及其关系溶液的组成标度换算关系 ρB ωB c B b B 质量浓度ρB- ωB d c B ·M B B B B B 1b M b M ρ+ 质量分数ωBd B ρ - B B c M d B B B B 1b M b M + 物质的量浓度c BB B M ρ B B M ρω - B B B 1db b M + 质量摩尔浓度b B B B B )(M ρρd - ()B B B 1M ωω- B M c d c B B - -换算中的注意事项:如果涉及质量与体积间换算时,必须以溶液的密度为桥梁;V ρm B B =如果涉及质量与物质的量间换算时,必须以溶液的摩尔质量为桥梁。

B B B M n m =(二)稀溶液的依数性1.计算稀溶液的依数性计算公式 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渗透压 Δp =Kb B ΔT b =K b b B f f B ΔT K b =Π= icRT2.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1)渗透浓度:1L 溶液中能产生渗透效应的所有溶质微粒的总的物质的量浓度。

用符号cos 表示,常用单位为常用mmol/L 。

(2)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在临床上,凡是渗透浓度在280~320mmol/L 的溶液为等渗溶液;渗透浓度低于280mmol/L 的溶液为低渗溶液;渗透浓度高于320mmol/L 的溶液为高渗溶液。

(3)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人体体液中电解质解离出的小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产生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产生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三)胶体溶液溶胶、高分子溶液和溶液的性质比较溶胶高分子化合物溶液溶液胶粒直径为1~100nm分散相粒子是许多分子、原子、离子的聚集体多相不稳定体系扩散速率慢不能透过半透膜丁铎尔现象明显加入少量电解质时聚沉高分子直径为1~100nm分散相粒子是单个大分子或离子单相稳定体系扩散速率慢不能透过半透膜丁铎尔现象微弱加入大量电解质时聚沉分子或离子的直径小于1nm分散相粒子是单个分子或离子单相稳定体系扩散速率快能透过半透膜丁铎尔现象微弱电解质不影响稳定性二、学习感悟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以渗透压为例,逐渐学会由现象到本质的推理方法。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溶液(1)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溶液(1)

所以,萘的摩尔质量为128g·mol-1。
2021年8月15日1时39分
跳转到第一页
三、溶液的渗透压力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力
1.渗透现象
⑵ 渗透方向:从稀溶液向浓溶液渗透
2.渗透压() 达渗透平衡时溶液液面上的静压强
单位;Pa或kPa
2021年8月15日1时39分
跳转到第一页
3.渗透压方程
V = nBRT 或 =cBRT
固点为278.34K,求萘的摩尔质量。
解:查表1- 5知苯的凝固点Tf0=278.5 K
Kf = 5.10 K·kg·mol-1 ,
Tf = 278.5-278.34 = 0.16 (K)
mB M B = Kf Tf mA
= 5.10×0.01.63×2280 ×1000 = 128 (g·mol-1)
跳转到第一页
(二) 影响液体蒸气压大小的因素
1、液体的本性 易挥发性物质:蒸气压大的物质 难挥发性物质:蒸气压小的物质
2、温度:t↑,p ↑
2021年8月15日1时39分
跳转到第一页
(三)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浓 度越大其蒸气压就越低。
△p= p p = KbB ——拉乌尔定律
2021年8月15日1时39分
跳转到第一页
物质B的物质的量nB :
nB =
mB MB
【例1-1】 计算5.3g无水碳酸钠的物质的量:(1)以
Na2CO3为基本单元;(2)以1/2Na2CO3为基本单元。
解:
(1) m(Na2CO3) = 5.3g M(Na2CO3) = 106g·mol-1
m(Na2CO3) n(Na2CO3) = M(Na2CO3) =

《无机化学》习题册及答案

《无机化学》习题册及答案

《无机化学》课程习题册及答案第一章溶液和胶体一、是非题:(以“+”表示正确,“-”表示错误填入括号)1.渗透压力比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也一定比较大。

()2.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00mmol·L-1的NaCl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其渗透压相等()3.相同温度下,渗透浓度均为200mmol·L-1的NaCl溶液和CaCl2溶液,其渗透压相等()4.临床上的两种等渗溶液只有以相同的体积混合时,才能得到等渗溶液。

()5. 两种等渗溶液以任意比例混合所得溶液在临床上必定是等渗溶液()6.临床上,渗透浓度高于320 mmol⋅L-1的溶液称高渗液()7.在相同温度下,0.3 mol⋅L-1的葡萄糖溶液与0.3 mol⋅L-1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力是相等的()8. 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2mol·L-1的NaCl液和葡萄糖液渗透浓度相等()9. 对于强电解质溶液,其依数性要用校正因子i来校正。

()二、选择题1.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溶液是()A.0.2mol·L-1 NaCl B.0.1mol·L-1葡萄糖C.0.3mol·L-1葡萄糖D.0.4mol·L-1 NaCl2.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其渗透压最大的是()A.葡萄糖B.NaCl C.CaCl2D.无法比较3.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的溶液是()A.0.1mol·L-1 NaCl B.0.1mol·L-1葡萄糖C.0.3mol·L-1葡萄糖D.0.2mol·L-1 NaCl4.在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其渗透压最小的是()A.葡萄糖B.NaCl C.CaCl2D.无法比较5.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在临床上属于等渗溶液的是()A.葡萄糖B.NaCl C.CaCl2D.蔗糖6. 试排出在相同温度下下列溶液渗透压由大到小的顺序( )a. c(C6H12O6)= 0.2 mol·L-1b. c[(1/2)Na2CO3]= 0.2 mol·L-1c. c[(1/3)Na3PO4]= 0.2 mol·L-1d. c(NaCl)= 0.2 mol·L-1A. d>b>c>aB. a>b>c>dC. d>c>b>aD. b>c>d>a7. 医学上的等渗溶液,其渗透浓度为()A. 大于280 mmol·L-1B. 小于280 mmol·L-1C. 大于320 mmol·L-1D. 280-320 mmol·L-18.欲使同温度的A、B两种稀溶液间不发生渗透,应使两溶液(A、B中的基本单元均以溶质的“分子”式表示)( ) A 质量摩尔浓度相同 B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C 质量浓度相同D 渗透浓度相同9. 质量浓度为11.1g·L-1CaCl2 (M=111.0 g·mol-1)溶液的渗透浓度是( )A.100mmol ·L-1B.200mmol ·L-1C.300mmol ·L-1D.400mmol ·L-1三、填充题:1.10.0 g·L-1NaHCO3(Mr=84)溶液的渗透浓度为__________mol·L-1。

第一章 溶液与胶体习题

第一章 溶液与胶体习题

第一章溶液与胶体习题1.是非判断题1-1状态相同的体系不一定是单相体系。

1-2根据相的概念可知,由液态物质组成的系统中仅存在一个相。

1-3所有非电解质的稀溶液,均具有稀溶液的依数性。

1-4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不仅与溶质种类有关,而且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1-5难挥发非电解质溶液的蒸汽压实际上是溶液中溶剂的蒸汽压。

1-6有一稀溶液浓度为C,沸点升高值为ΔT b,凝固点下降值为ΔT f,则ΔT f必大于ΔT b 。

1-7溶液在达到凝固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均以固态析出,形成冰。

1-8纯净的晶体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点,而含杂质物质的熔点一定比纯化合物的熔点低,且杂质越多,熔点越低。

1-9体系的水溶液随着温度不断降低,冰不断析出,因此溶液的浓度会不断上升。

1-10纯溶剂通过半透膜向溶液渗透的压力叫渗透压。

1-11溶剂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的单方向扩散的现象称作渗透现象。

1-12 将10% 葡萄糖溶液用半透膜隔开,为使渗透压达到平衡,必须在某侧溶液液面上加一压强,此压强就是该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

1-13将浓溶液和稀溶液用半透膜隔开,欲阻止稀溶液的溶剂分子进入浓溶液,需要加到浓溶液液面上的压力,称为浓溶液的渗透压。

1-14 0.3mol·kg-1的蔗糖溶液和0.3mol·kg-1的甘油溶液的渗透压相等。

1-15 在相同温度时,凝固点为-0.52℃的泪水与0.81% NaCl水溶液具有相同的渗透压,互为等渗溶液。

1-16人血浆在37℃的渗透压为780Kpa,因此血红细胞在1.2% NaCl溶液中皱缩而沉降。

1-17用渗透压法测定胰岛素的摩尔质量,将101mg胰岛素溶于10.0mL水中,测得25℃渗透压为4.34Kpa,则胰岛素的摩尔质量为5760g·mol-1。

1-18反渗透是外加在溶液上的压力超过了渗透压时,溶液中的溶剂向纯溶剂方向流动的过程。

1-19渗透压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一定较大。

实验一溶液型和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一溶液型和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一溶液型与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目的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掌握溶液型、胶体型液体制剂的配制特点。

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法。

实验指导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液体制剂分类:低分子溶液剂——溶液剂均相液体制剂高分子溶液剂胶体溶液型非均相液体制剂溶胶剂乳剂混悬剂低分子溶液剂——溶液型液体制剂:指低分子量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均匀分散在介质(溶剂)中,供内服或外用的真溶液。

溶液的分散相小于1nm ,均匀澄清,常用溶剂为水。

如: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糖浆剂等。

胶体型液体制剂:指某些固体药物以1~100nm大小的质点分散于适宜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制剂。

常用溶剂:水,少数为乙醇、丙酮以水为溶剂制备的高分子溶液剂称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剂或胶浆剂。

如CMC-Na、琼脂、明胶、甲酚皂、汞溴红、甲紫等。

制备方法溶解法低分子溶液型稀释法化学反应法高分子溶液型或胶体溶液型采用分次撒在液面上使之迅速地自然溶胀而胶溶。

或加入适当溶媒先溶解后,再转移到水中。

实验内容(1、2、3、6处方)(一)薄荷水1、处方ⅠⅡ处方分析薄荷油0.1ml 2d 0.1ml 主药滑石粉0.75g 分散剂聚山梨酯80 0.8 g 增溶剂蒸馏水加至50.0ml 50.0ml 溶剂制备方法处方Ⅰ用分散溶解法取薄荷油加滑石粉,在研钵中研匀,移至碘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加盖,振摇10min后,反复过滤至滤液澄明,再由滤器上添加蒸馏水至50ml(量杯),即得。

分散溶解法是芳香水剂常用的制备方法。

操作注意点(1)本品为薄荷油的饱和水溶液(约0.05%ml/ml)处方用量为溶解量的4倍,配制时不能完全溶解。

(2)滑石粉为分散剂,应与薄荷油充分研匀,以增大油与水的接触面,加速溶解过程。

亦具吸附作用,吸附杂质和过剩的薄荷油。

制备方法处方Ⅱ用增溶法取薄荷油,加聚山梨酯80搅匀(小烧杯),加入蒸馏水充分搅拌溶解,过滤至滤液澄明,再由滤器上添加蒸馏水至50ml。

【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溶液和胶体分散系

【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溶液和胶体分散系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分别系一、填空题1,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在不停沸腾时,它的沸点 ______ ;而在冷却时,它的凝结点 ______。

2,用半透膜将浸透浓度不一样的两种溶液分开,水分子的浸透方向是 ______。

3,将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 红细胞 ______;将红细胞放入高渗溶液中, 红细胞 ______。

4,质量浓度同样的葡萄糖 (C 6H 12O 6)、蔗糖 (C 12H 22O 11)和 NaCl 溶液, 在降温过程中,最初结冰的是 ______,最后结冰的是 ______ 。

5,产生浸透现象的两个必需条件是 ______和 ______。

6,液体的蒸发是一种 ______过程,所以液体的蒸气压随温度的高升而 ______。

当温度升 高到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力时,此温度称为该液体的 ______。

7,将两根胡萝卜分别放在甲、乙两个量筒中,在甲中倒入浓盐水,在乙中倒入纯水。

因为浸透作用,量筒甲中的胡萝卜将 ______,而量筒乙中的胡萝卜将 ______。

二、是非题1,液体的蒸气压与液体的体积相关,液体的体积越大,其蒸气压就越大。

2,往常所说的沸点是指液体的蒸气压等于 101.325 kPa 时的温度。

3,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大,它对溶胶的聚沉能力越大。

4,难挥发非电解质的水溶液在沸腾时,溶液的沸点渐渐高升。

5,当浸透达到均衡时,半透膜双侧溶液的浸透浓度必定相等。

6,两种溶液对比较,浸透压力比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也必定比较大。

7,因为血浆中小分子物质的质量浓度低于大分子物质的质量浓度, 所以血浆中晶体浸透压力也低于胶体浸透压力。

8,因为乙醇比水易挥发,所以在室温下,乙醇的蒸气压大于水的蒸气压。

- 1葡萄糖溶液与 - 19, 0.1 mol L · 0.1 mol L · 甘油溶液的凝结点和沸点均相等。

10,将同样质量的葡萄糖和甘油分别溶解在 100 g 水中,所得两种溶液的蒸气压相等。

高考第一轮复习——胶体和溶液(学案含答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胶体和溶液(学案含答案)

一. 教学内容:胶体和溶液二、教学目标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依据,制备、重要性质、分离和应用。

2、了解溶液的涵义、组成,理解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结晶和结晶水合物等概念。

理解温度等条件对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3、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的计算及其与物质的量浓度的相互换算。

掌握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方法及步骤。

三、教学重点、难点1、胶体的制备与性质2、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教学过程]一、胶体: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几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说明:(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2)胶体可通过滤纸而不能透过半透膜,证明滤纸上的小孔大于半透膜上的小孔,因此,可用过滤法分离胶体和浊液,用渗析法分离胶体和溶液。

(3)丁达尔效应是用来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

(4)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是由于同种胶粒吸附相同的离子,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因此胶粒之间不能相互聚集在一起形成颗粒较大的粒子沉降下来。

但整个胶体是呈电中性的,不显电性。

(5)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离子带部分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胶粒吸附阴离子带部分负电荷,同种胶粒吸附相同的离子带同种电荷。

(6)胶体聚沉的原因是由于破坏了胶粒所带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从而使胶粒之间可以相互聚集在一起形成颗粒较大的粒子沉降,加入电解质和带相反电荷的胶体,都可以破坏胶体内部的电荷平衡,使胶体聚沉,同时加热、加入酸碱等也可以使胶体聚沉。

溶液与胶体复习题

溶液与胶体复习题

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由于乙醇比水易挥发,故在相同温度下乙醇的蒸气压大于水的蒸气压。

( ) 2.在液体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图上,曲线上的任一点均表示气、液两相共存时的相应温度及压力。

( )3.将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尿素分别溶解在100g水中,则形成的两份溶液在温度相同时的Δp、ΔT b、ΔT f、Π均相同。

( ) 4.若两种溶液的渗透压力相等,其物质的量浓度也相等。

( ) 5.某物质的液相自发转变为固相,说明在此温度下液相的蒸气压大于固相的蒸气压。

( )6.0.2 mol·L-1的NaCl溶液的渗透压力等于0.2 mol·L-1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力。

( )7.两个临床上的等渗溶液只有以相同的体积混合时,才能得到临床上的等渗溶液。

( )8.将浓度不同的两种非电解质溶液用半透膜隔开时,水分子从渗透压力小的一方向渗透压力大的一方渗透。

( ) 9.c(NaCl) = c(C6H12O6),在相同温度下,两种溶液的渗透压力相同。

( ) 10.一块冰放入0℃的水中,一块冰放入0℃的盐水中,两种情况下发生的现象一样。

( )11.所有非电解质的稀溶液,均具有稀溶液的依数性。

()12.根据相的概念可知,由液态物质组成的系统中仅存在一个相。

()13.稀的水溶液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冰不断析出,因此溶液的浓度会不断上升。

()14.因为0℃的冰与0℃的水的蒸汽压相同,所以把冰投入到0℃的溶液中必可存在两相共存。

15.溶液达凝固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均以固态析出,形成冰。

( )二、选择题1. 在什么情况下,真实气体的性质与理想气体相似()A.低温和高压 B. 高温和低压 C. 低温和低压 D. 高温和高压2. 在标准状况下,25L气体重50g,则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最接近于()A. 22B. 34C. 45D. 563. 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分体积是()A. 在该气体分压下该气体的体积B. 混合气体总压力下该组分气体所占的体积 C. 101.235KPa下该组分气体的体积4. 同温同压下,气体某组分A的摩尔分数与其体积分数在数值上的关系是()A.成正比 B. 相等的 C. 既不相等,也不成正比,但有一定关系5. 同温同体积下,气体某组分A的摩尔分数和其分压与总压之比P A/P在数值上的关系()A.成正比 B.相等 C. 既不相等,也不成正比,但有一定关系6. 在25o C,总压为101.325kPa的混合气体中,分压最大是( )A. 0.1g H2B. 1.0g HeC. 1.0g N2D. 1.0g CO27. NO2在密封容器中,如果温度在100o C时压力为101.325kPa,温度降低到5o C 时压力应为A. 5.066 kPaB. 70.928 kPaC. 75.994 kPaD. 三者都不对8. 在等温条件下,1L密闭容器中,装有A和B两种气体,总压力为100kPa,气体A的分压为50kPa,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为0.5B. A与B的物质的量相等C. A的体积为0.5 LD. 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9. 将空气相对密度为0.293的N2与H2混合气体通入合成塔,从合成塔出来的气体在1020K,101.325kPa压力下,密度为0.12g/L,则N2的转化率为()A. 10.2%B. 30.7%C. 69.3%D. 31%10. 101.325kPa和313.15K下,4L空气慢慢通过CHCl3(每个气泡都为CHCl3饱和,CHCl3在313.15K下的蒸汽压为49.3kPa),则被空气带走的CHCl3质量为() A. 17.64g B. 138.04g C. 35.28g D. 8.82g 11. 295.15K和100kPa下,在水面上收集0.1g氢气,在此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为2.7kPa,则H2的体积为()A. 1.26LB. 2.45LC. 12.6LD. 24.5L12. 在283.15K,101.3kPa下,在水面上收集1.5L某气体,则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已知:283.15K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为1.2kPa)。

第三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第三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T = 0OC 时:
Ps = Pl 则l———s
液体的凝固点:物质的固态和它的液态平衡共存时的温度, 即固液两相蒸气压相等时的温度叫液体的凝固点。
如 Tf (H2O)=00C
在00C时,若向水中加入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由于其蒸气 压降低,将导致冰的液化,若想有冰析出,则必须继续降低 温度。因此溶液的凝固点相对于纯溶剂要低。
解:
7.00 / 126 c 0.585m ol L1 93.0 7.00 103 1 7.00 / 126 x 0.0104 7.00 93.0 3 126 18 7.00 / 126 b 0.585 7.00 (93.0 2 18) 103 126
3、蒸气压的影响因素:
液相
v 蒸发 v 凝结
气相
①液体的本性:不同的纯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不同, f ,v蒸发, v凝结 ,p ; f ,v蒸发 , v凝结 ,p 。
如2 00C 时,p0乙醚= 57.6 kPa
②温度:. T, p . 见p82
p0水= 2.34 kPa
(二) 溶液的沸点升高
纯溶剂中溶入难挥发性物质以后,溶液的沸点将高于纯溶剂的 沸点,这一现象称为溶液的沸点升高,溶液浓度越大,沸点升高 越多. △Tb= Tb - Tb0
实验证明:溶液的沸点升高与溶液蒸气压降低成正比. △Tb ∝ △p or △Tb = k △p
对于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的稀溶液, △ p= p0A .XB
2.80 MB 1 100.51 100 0.512 , M 28 . 1 g m ol B 3 10010
三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一)液体的凝固点Tf(freezing point) Ps Pl

溶液与胶体复习题

溶液与胶体复习题

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由于乙醇比水易挥发,故在相同温度下乙醇的蒸气压大于水的蒸气压。

( ) 2.在液体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图上,曲线上的任一点均表示气、液两相共存时的相应温度及压力。

( )3.将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尿素分别溶解在100g水中,则形成的两份溶液在温度相同时的Δp、ΔT b、ΔT f、Π均相同。

( ) 4.若两种溶液的渗透压力相等,其物质的量浓度也相等。

( ) 5.某物质的液相自发转变为固相,说明在此温度下液相的蒸气压大于固相的蒸气压。

( )6.0.2 mol·L-1的NaCl溶液的渗透压力等于0.2 mol·L-1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力。

( )7.两个临床上的等渗溶液只有以相同的体积混合时,才能得到临床上的等渗溶液。

( )8.将浓度不同的两种非电解质溶液用半透膜隔开时,水分子从渗透压力小的一方向渗透压力大的一方渗透。

( ) 9.c(NaCl) = c(C6H12O6),在相同温度下,两种溶液的渗透压力相同。

( ) 10.一块冰放入0℃的水中,一块冰放入0℃的盐水中,两种情况下发生的现象一样。

( )11.所有非电解质的稀溶液,均具有稀溶液的依数性。

()12.根据相的概念可知,由液态物质组成的系统中仅存在一个相。

()13.稀的水溶液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冰不断析出,因此溶液的浓度会不断上升。

()14.因为0℃的冰与0℃的水的蒸汽压相同,所以把冰投入到0℃的溶液中必可存在两相共存。

15.溶液达凝固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均以固态析出,形成冰。

( )二、选择题1. 在什么情况下,真实气体的性质与理想气体相似()A.低温和高压 B. 高温和低压 C. 低温和低压 D. 高温和高压2. 在标准状况下,25L气体重50g,则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最接近于()A. 22B. 34C. 45D. 563. 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分体积是()A. 在该气体分压下该气体的体积B. 混合气体总压力下该组分气体所占的体积 C. 101.235KPa下该组分气体的体积4. 同温同压下,气体某组分A的摩尔分数与其体积分数在数值上的关系是()A.成正比 B. 相等的 C. 既不相等,也不成正比,但有一定关系5. 同温同体积下,气体某组分A的摩尔分数和其分压与总压之比P A/P在数值上的关系()A.成正比 B.相等 C. 既不相等,也不成正比,但有一定关系6. 在25o C,总压为101.325kPa的混合气体中,分压最大是( )A. 0.1g H2B. 1.0g HeC. 1.0g N2D. 1.0g CO27. NO2在密封容器中,如果温度在100o C时压力为101.325kPa,温度降低到5o C时压力应为A. 5.066 kPaB. 70.928 kPaC. 75.994 kPaD. 三者都不对8. 在等温条件下,1L密闭容器中,装有A和B两种气体,总压力为100kPa,气体A的分压为50kPa,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为0.5B. A与B的物质的量相等C. A的体积为0.5 LD. 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9. 将空气相对密度为0.293的N2与H2混合气体通入合成塔,从合成塔出来的气体在1020K,101.325kPa压力下,密度为0.12g/L,则N2的转化率为()A. 10.2%B. 30.7%C. 69.3%D. 31%10. 101.325kPa和313.15K下,4L空气慢慢通过CHCl3(每个气泡都为CHCl3饱和,CHCl3在313.15K下的蒸汽压为49.3kPa),则被空气带走的CHCl3质量为() A. 17.64g B. 138.04g C. 35.28g D.8.82g11. 295.15K和100kPa下,在水面上收集0.1g氢气,在此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为2.7kPa,则H2的体积为()A. 1.26LB. 2.45LC. 12.6LD. 24.5L12. 在283.15K,101.3kPa下,在水面上收集1.5L某气体,则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已知:283.15K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为1.2kPa)。

溶液与胶体复习题

溶液与胶体复习题

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由于乙醇比水易挥发,故在一样温度下乙醇的蒸气压大于水的蒸气压。

( ) 2.在液体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图上,曲线上的任一点均表示气、液两相共存时的相应温度与压力。

( )3.将一样质量的葡萄糖和尿素分别溶解在100g水中,则形成的两份溶液在温度一样时的Δp、ΔT b、ΔT f、Π均一样。

( ) 4.若两种溶液的渗透压力相等,其物质的量浓度也相等。

( ) 5.某物质的液相自发转变为固相,说明在此温度下液相的蒸气压大于固相的蒸气压。

( )6.0.2 mol·L-1的NaCl溶液的渗透压力等于0.2 mol·L-1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力。

( )7.两个临床上的等渗溶液只有以一样的体积混合时,才能得到临床上的等渗溶液。

( )8.将浓度不同的两种非电解质溶液用半透膜隔开时,水分子从渗透压力小的一方向渗透压力大的一方渗透。

( ) 9.c(NaCl) = c(C6H12O6),在一样温度下,两种溶液的渗透压力一样。

( ) 10.一块冰放入0℃的水中,一块冰放入0℃的盐水中,两种情况下发生的现象一样。

( )11.所有非电解质的稀溶液,均具有稀溶液的依数性。

()12.根据相的概念可知,由液态物质组成的系统中仅存在一个相。

()13.稀的水溶液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冰不断析出,因此溶液的浓度会不断上升。

()14.因为0℃的冰与0℃的水的蒸汽压一样,所以把冰投入到0℃的溶液中必可存在两相共存。

15.溶液达凝固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均以固态析出,形成冰。

( )二、选择题1. 在什么情况下,真实气体的性质与理想气体相似()A.低温和高压 B. 高温和低压 C. 低温和低压 D. 高温和高压2. 在标准状况下,25L气体重50g,则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最接近于()A. 22B. 34C. 45D. 563. 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分体积是()A. 在该气体分压下该气体的体积B. 混合气体总压力下该组分气体所占的体积C. 101.235KPa下该组分气体的体积4. 同温同压下,气体某组分A的摩尔分数与其体积分数在数值上的关系是() A.成正比 B. 相等的 C. 既不相等,也不成正比,但有一定关系5. 同温同体积下,气体某组分A的摩尔分数和其分压与总压之比PA/P在数值上的关系()A.成正比 B.相等 C.既不相等,也不成正比,但有一定关系6. 在25o C,总压为101.325kPa的混合气体中,分压最大是 ( )A. 0.1g H2 B. 1.0g He C. 1.0g N2D. 1.0g CO27. NO2在密封容器中,如果温度在100o C时压力为101.325kPa,温度降低到5o C 时压力应为A. 5.066 kPaB. 70.928 kPaC. 75.994 kPaD. 三者都不对8. 在等温条件下,1L密闭容器中,装有A和B两种气体,总压力为100kPa,气体A的分压为50kPa,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为0.5B. A与B的物质的量相等C. A的体积为0.5 LD. 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9. 将空气相对密度为0.293的N2与H2混合气体通入合成塔,从合成塔出来的气体在1020K,101.325kPa压力下,密度为0.12g/L,则N2的转化率为()A. 10.2% B. 30.7% C. 69.3% D. 31%10. 101.325kPa和313.15K下,4L空气慢慢通过CHCl3(每个气泡都为CHCl3饱和,CHCl3在313.15K下的蒸汽压为49.3kPa),则被空气带走的CHCl3质量为() A. 17.64g B. 138.04g C. 35.28g D. 8.82g 11. 295.15K和100kPa下,在水面上收集0.1g氢气,在此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为2.7kPa,则H2的体积为()A. 1.26LB. 2.45LC. 12.6LD. 24.5L12. 在283.15K,101.3kPa下,在水面上收集1.5L某气体,则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已知:283.15K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为1.2kPa)。

溶液和胶体专题训练附答案

溶液和胶体专题训练附答案

溶液和胶体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共21小题)1.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克中含溶质m克,若该溶液蒸发b克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1克.若原溶液蒸发c克水并恢复到t℃时,则析出溶质m2克.用S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下式中正确的是()A.S=B.S=C.S=D.S=2.某温度下,在100克水中加入m克CuSO4或加入n克CuSO4•5H2O,均可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m与n的关系符合()A.m=n B.m=C.m=D.m=3.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A.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B.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C.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D.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4.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右表.若把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2%的该盐溶液由5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范围是()A.0~10℃B.10~20℃C.20~30℃D.30~40℃5.锌钡白是一种白色颜料,其主要成分是难溶于水的锌盐和钡盐,它们是()A.ZnCO3和BaCl2B.ZnCl2和BaCO3C.ZnS和BaSO4D.ZnCO3和Ba(NO3)26.某温度下向100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沉淀物的质量为5.6g B.沉淀物的质量为7.4gC.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g D.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g7.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克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A.等于1.06克B.大于1.06克而小于2.86克C.等于2.86克D.大于2.86克8.右图是几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0℃时,将35克食盐溶于100克水中,降温至0℃时,可析出氯化钠晶体B.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是31.6%C.60℃时,200克水中溶解80克硫酸铜达饱和.当降温至30℃时,可析出30克硫酸铜晶体D.30℃时,将35克硝酸钾和35克食盐同时溶于100克水中,蒸发时,先析出的是氯化钠9.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B.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C.60℃时溴酸银的K sp约等于6×10﹣4D.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10.把100克10%KNO3溶液的浓度增加到2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A.蒸发掉45克水B.蒸发掉50克水C.加入10克KNO3固体D.加入15克KNO3固体11.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g•cm﹣3,5%氨水的密度为0.98g•cm﹣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估算12.某温度下,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g.若向此溶液中添加3.5g氯化钠和6.5g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A.30% B.×100%C.26.5% D.×100%13.密度为0.91g•cm﹣3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即质量分数为0.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A.等于12.5% B.大于12.5% C.小于12.5% D.无法确定14.(2011•新疆一模)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分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15.(2009•广东)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①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②四川灾区重建使用了大量钢材,钢材是合金③“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质④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⑤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氯气和二氧化氮,两者都含有极性键⑥水陆两用公共汽车中,用于密封的橡胶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①②⑤⑥D.③④⑤⑥16.(2014•龙岩一模)硫代硫酸钠(Na2S2O3)溶液与盐酸混合,生成单质硫并沉淀出来.若将硫代硫酸钠溶液先与界面活性剂(不参与反应)均匀混合于烧杯中,再加人盐酸溶液并立刻搅拌,静置后无沉淀产生,得到含硫单质的腔体(硫分散在体系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界面活性剂减缓了硫生成的速率B.烧杯中单质硫颗粒直径约为10﹣9﹣10﹣7mC.硫代硫酸钠与盐酸反应中,盐酸作氧化剂D.用平行光照射烧杯中液体,将观察到光的“通路”17.(2014•贵州二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雾霾可能是许多细小液体和固体微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一种气溶胶B.波尔多溶液可以给种子消毒C.B aSO4医学上用作钡餐,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N a2Fe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还可去除水中的微细悬浮物18.(2014•文登市二模)化学与社会、生产、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油脂和草木灰的混合物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在热水中去污能力更强B.胶体粒子吸附电荷是胶体相对稳定的主要原因,中和所带电荷可以使胶体聚沉C.在船底镶嵌锌块以保护船体的方法叫阴极电保护法,利用的是原电池原理D.过多的汽车尾气排放物容易造成雾霾、酸雨和光化学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19.(2013•珠海一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B.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现象,不属于胶体C.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D.B aSO4在医学上用作钡餐,Ba2+对人体无毒20.(2013•天津模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根本原因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B.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溶液<胶体<浊液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饱和FeCl3溶液边振荡制备Fe(OH)3胶体D.胶体的分散质可以通过过滤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21.(2012•徐汇区一模)在25℃时,有80g饱和Ba(OH)2溶液,向其中加入纯BaO粉末a g,反应后温度恢复到25℃,下列有关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c(Ba2+)将增大B.溶液的pH将增大C.溶液中Ba2+的物质的量将减少D.溶液中c(OH﹣)减少二.填空题(共1小题)22.(2013•天河区一模)海水晒盐能够得到粗盐和卤水.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如图是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填空.(1)在t1℃时,向100g水中加入150g MgCl2,形成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到t2℃时,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2)t1℃时,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_.将t2℃时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可能会析出的晶体有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MgCl2和KClB.只有MgSO4C.MgCl2、KCl和MgSO4.三.解答题(共8小题)23.(2011•奉贤区二模)硫酸银的溶液解度较小,25℃时,每100克水仅溶解0.836克.(1)25℃时,在烧杯中放入6.24克硫酸银固体,加200克水,经充分溶解后,所得饱和溶液的体积为200毫升.计算溶液中Ag+的摩尔浓度.(2)若在上述烧杯中加入50毫升0.0268摩/升BaCl2溶液,充分搅拌,溶液中Ag+的摩尔浓度是多少?(3)在(1)题烧杯中需加入多少升0.0268摩/升BaCl2溶液,才能使原溶液中Ag+浓度降低至0.0200摩/升?24.下面是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克/100克水)NaNO3KNO3NaCl KCl10℃80.5 20.9 35.7 31.0100℃175 246 39.1 56.6(计算时假定:①盐类共存时不影响各自的溶解度;②过滤晶体时,溶剂损耗忽略不计.)(1)取23.4克NaCl和40.4克KNO3,加70.0克H2O,加热溶解.在100℃时蒸发掉50.0克H2O,维持该温度,过滤出晶体,计算所得晶体的质量(m高温).将滤液冷却至10℃,待充分结晶后,过滤.计算所得晶体的质量(m低温).(2)另取34.0克NaNO3和29.8克KCl,同样进行如上实验.10℃时析出的晶体是_________(写化学式).100℃和10℃得到的晶体质量(m′高温和m′低温)分别是多少?25.将某温度下的KNO3溶液200g蒸发掉10g水,恢复到原温度,或向其中加入10gKNO3固体,均可使溶液达到饱和.试计算:(1)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2)原未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6.(2010•上海)Na2SO3•7H2O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漂白剂、抗氧化剂和防腐剂.Na2SO3在30℃时的溶解度为35.5g/100gH2O.1)计算30℃时Na2SO3饱和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ω.(保留2位小数)2)计算30℃时271g Na2SO3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3)将30℃的Na2SO3饱和溶液271g冷却到10℃,析出Na2SO3•7H2O晶体79.5g.计算10℃时Na2SO3在水中的溶解度.27.碳纳米管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及优异性能的纳米材料.它是由碳原子形成的无缝、中空管体材料,主要由五边形、六边形的碳环组成,相当于石墨结构卷曲而成,结构如下.写出一种与碳纳米管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名称_________.28.碳纳米管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高机械强度和弹性,多孔结构能吸附气体分子.因此碳纳米管可用作_________.①防弹衣材料②防火材料③储氢材料④绝缘材料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9.(2012•济南二模)纳米碳酸钙应用非常广泛.实验室中利用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向饱和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可制得纳米碳酸钙.供选择的药品:①石灰石②氯化铵③氢氧化钙④饱和氯化钙溶液⑤浓硫酸⑥6mol•L﹣1盐酸⑦饱和食盐水⑧饱和NaHCO3溶液(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仪器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装置D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装置B中盛放的溶液是_________(填药品序号).(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所得碳酸钙颗粒是否为纳米级._________.(简述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3)通入适量气体后,C装置中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液显_________(填“酸”、“碱”、“中”之一)性,原因是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4)上述装置存在一处缺陷,该缺陷为_________.30.(2012•永州模拟)(1)含10.8g Al3+的Al2(SO4)3中所含的SO4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2)已知16g A与20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mol C和31.76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3)0.1mol Na中含_________mol e﹣,在跟足量水反应中失去_________mol e﹣;(4)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则ω=_________.溶液和胶体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1小题)1.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克中含溶质m克,若该溶液蒸发b克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1克.若原溶液蒸发c克水并恢复到t℃时,则析出溶质m2克.用S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下式中正确的是()A.S=B.S=C.S=D.S=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已知不饱和溶液蒸发水,析出溶质时恢复到原温度,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然后利用来计算.解答:解:现为不饱和溶液,两次蒸发都有溶质析出即都变为饱和,设第一次蒸发的水多,则析出溶质也一定多;然后把第一次蒸发分作两步,即先完成第二步,这时蒸发了cg水,析出m2g溶液中质,溶液一定为饱和,在此基础上多蒸发了(b﹣c)g水多析出溶质为(m1﹣m2)g,即该温度下,(b﹣c)g水最多溶解溶质为(m1﹣m2)g,由可知,=,解得S=,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饱和溶液中质量分数不变是解题的关键.2.某温度下,在100克水中加入m克CuSO4或加入n克CuSO4•5H2O,均可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m与n的关系符合()A.m=n B.m=C.m=D.m=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专题:压轴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根据相同温度下和溶剂中,同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利用均可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来列式计算,ngCuSO4•5H2O溶于水后的溶质质量为ng×.解答:解:因为所得溶液均为硫酸铜的饱和溶液,在相同温度下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所以有:×100%=×100%,整理后即得m=.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解答本题,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和有关计算方法,在解答中要思考给定的数值的来源,也就是解题的切入点.3.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A.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B.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C.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D.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不同溶质的溶液,其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因溶液的质量、降温析出溶质的质量等未知,则无法计算甲、乙的溶解度.解答:解: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只能说明甲物质溶解度变化的范围大,乙物质溶解度变化的范围小,即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不能通过析出晶体的多少来比较某一具体温度时两种物质溶解度大小.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降温为什么会析出晶体,是因为溶解度减小了,减小的越多,析出的就越多.4.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右表.若把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2%的该盐溶液由5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范围是()A.0~10℃B.10~20℃C.20~30℃D.30~40℃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专题:计算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析出晶体时溶液达到饱和,根据此时的质量分数为22%,计算该溶液的溶解度S,以此判断所在的温度范围.解答:解:设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2%的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为S,则有:=22%,解得S=28.20g,则该盐溶液由5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范围是30~4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饱和溶液的有关计算,做该题的关键之处在于要理解开始析出晶体时溶液变为饱和,根据此时的质量分数计算溶解度,题目难度不大.5.锌钡白是一种白色颜料,其主要成分是难溶于水的锌盐和钡盐,它们是()A.Z nCO3和BaCl2B.Z nCl2和BaCO3C.Z nS和BaSO4D.Z nCO3和Ba(NO3)2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溶液的含义.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根据物质难溶于水进行判断,题目中ZnCO3、BaCO3、ZnS和BaSO4难溶,其它都易溶于水.解答:解:A、ZnCO3难溶,BaCl2易溶于水,故A错误;B、BaCO3难溶,ZnCl2易溶于水,故B错误;C、ZnS和BaSO4都难溶于水,故C正确;D、ZnCO3难溶,Ba(NO3)2易溶于水,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溶解性,做题时要认真分析题目,注意题目中“白色颜料,其主要成分是难溶于水的锌盐和钡盐”是做题的关键.6.某温度下向100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沉淀物的质量为5.6g B.沉淀物的质量为7.4gC.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g D.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g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压轴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根据生石灰与水的反应以及饱和溶液的变化,利用由于反应消耗掉部分的水导致原有饱和溶液发生的变化来分析解答.解答:解:设生石灰反应消耗掉的水的质量为x,生成的氢氧化钙质量为y.CaO+H2O═Ca(OH)256 18745.6g x y==x=1.8g,y=7.4g即原饱和溶液中水被消耗了1.8g,导致会析出部分晶体,所以导致溶液质量会小于(100g﹣1.8g)=98.2g.而由于析出晶体和新生成的氢氧化钙没有溶解,所以产生的氢氧化钙的质量一定大于7.4g.故选D.点评:类似题目一定要在严格计算的基础上结合分析来进行,而不是一味试图借助溶解度等求出最终沉淀多少或者溶液的质量.在解答中要思考给定的数值的来源,也就是解题的切入点.7.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克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A.等于1.06克B.大于1.06克而小于2.86克C.等于2.86克D.大于2.86克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钠的重要化合物.专题:计算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从两个角度来分析:(1)无水Na2CO3与水反应生成结晶水合物Na2CO3•10H2O;(2)原饱和溶液由于加入无水Na2CO3与水反应而消耗溶液中的水,会有晶体析出.解答:解:1.06克无水Na2CO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加入到饱和Na2CO3溶液中生成0.01molNa2CO3•10H2O结晶水合物,其质量为0.01mol×286g/mol=2.86g,又原饱和溶液由于加入无水Na2CO3与水反应而消耗溶液中的水,会有晶体析出,故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86g.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饱和溶液的计算问题,本题难度不大,做题时注意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特别是形成结晶水合物这一点.8.右图是几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0℃时,将35克食盐溶于100克水中,降温至0℃时,可析出氯化钠晶体B.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是31.6%C.60℃时,200克水中溶解80克硫酸铜达饱和.当降温至30℃时,可析出30克硫酸铜晶体D.30℃时,将35克硝酸钾和35克食盐同时溶于100克水中,蒸发时,先析出的是氯化钠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专题:压轴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A、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小,降低到0℃时时,溶解度仍为40g左右,降温至0℃时,仍是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B、根据饱和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0%进行计算;C、根据质量守恒:设析出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质量为x,进行计算;D、比较二者的溶解度大小,谁先达到饱和,谁先析出;解答:解:A、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小,降低到0℃时时,溶解度仍为40g左右,将35克食盐溶于100克水中,降温至0℃时,没有晶体析出,故A错误;B、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为31.6g,则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是=24%,故B错误;C、设析出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质量为x,,x=54.5g故C错误;D、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加热蒸发时,氯化钠先达到饱和,先析出晶体,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溶解度、饱和溶液的计算,题目难度较大,做题时要充分把握饱和溶液与溶解度、质量分数等运算公式的运用.9.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B.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C.60℃时溴酸银的K sp约等于6×10﹣4D.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A.根据图象中温度对溴酸银的溶解度影响可知溴酸银的溶解过程为吸热过程;B.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C.根据溶度积表达式及溶液中银离子和溴酸根离子的浓度计算;D.溴酸银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可以通过重结晶法分离硝酸钾与溴酸银的混合物.解答:解:A.根据图象可知,升高温度,溴酸银的溶解度增大,说明溴酸银的溶解过程为吸热过程,故A错误;B.升高温度,溴酸银的溶解度增大,所以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故B正确;C.60℃时溴酸银的溶解度为0.6g,溴酸银的物质的量为:≈2.5×10﹣3mol,100.6个溴酸银溶液的体积约为100.6mL,溶液中银离子、溴离子浓度约为2.5×10﹣2mol/L,所以60℃时溴酸银的K sp=2.5×10﹣2×2.5×10﹣2≈6×10﹣4,故C正确;D.根据图象可知,溴酸银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难溶物的溶解平衡、溶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难溶物的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明确溶度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10.把100克10%KNO3溶液的浓度增加到2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A.蒸发掉45克水 B.蒸发掉50克水C.加入10克KNO3固体D.加入15克KNO3固体考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专题:压轴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把10%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到20%,可采取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增加溶质时,溶剂质量不变,溶液质量随溶质溶解而增加;蒸发溶剂时,溶质质量不变而溶剂减少溶液质量也随之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变化中增加溶质的质量或蒸发溶剂的质量.解答:解:设需要增加溶质的质量为x=20%解之得x=12.5g设需要蒸发溶剂的质量为y=20%解之得y=50g故选B.点评: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不能简单地认为把溶质质量增加一倍或把溶剂质量减小一半即可;通过计算可发现增加溶质的质量大于原溶质质量的一倍,蒸发溶剂的质量应为原溶液的一半.11.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g•cm﹣3,5%氨水的密度为0.98g•cm﹣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估算考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本题可以看出,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等体积相混合时,浓度较稀的氨水质量较大,而较浓的氨水的质量较小,这样混合后,所得溶液浓度当然要比15%偏小些,或根据公式溶质质量分数=×100%计算.解答:解:若两种氨水等质量混合,则混合后氨水的质量分数为15%,等体积的两种氨水,浓的密度较小,所以质量较小,两种氨水混合后,质量分数更接近稀氨水的浓度,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15%.或直接计算:设25%的氨水和5%的氨水各取VL,则混合后的氨水的质量分数:设这两种溶液的体积是V.则=14.6%<1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①密度比水大的两种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等质量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如氢氧化钠、氯化钠溶液等.同理有:②密度比水小的两种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等质量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如氨水、酒精溶液等.12.某温度下,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g.若向此溶液中添加3.5g氯化钠和6.5g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A.30% B.×100%C.26.5% D.×100%考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26.5g氯化钠算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再根据溶解度计算出6.5g水达到饱和时能溶解的溶质质量,若为过饱和溶液则与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若为不饱和溶液,则利用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来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解:设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S,则=解得S=36g,设6.5g水达到饱和能溶溶质质量为X,则=解得X=2.34g,向此溶液中添加3.5g氯化钠和6.5g水,则氯化钠没有全部溶解,该溶液属于饱和溶液,则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100%=26.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学生应能利用溶解度来计算得到结论,学生应熟悉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13.密度为0.91g•cm﹣3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即质量分数为0.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A.等于12.5% B.大于12.5% C.小于12.5% D.无法确定考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氨水的质量为原氨水质量与所加水质量和,所得氨水溶液中溶质为25%的氨水中溶质,利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式求出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解答:解:设加水的体积为V,则25%的氨水体积也为V,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为×100%≈11.9%<12.5%故选C.点评:根据加水稀释时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的特点,可由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完成稀释类问题的计算.14.(2011•新疆一模)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分。

溶液及胶体(第一章)

溶液及胶体(第一章)
课本p16-11
稀溶液依数性4---渗透压

h
纯溶剂 蔗糖溶液 纯溶剂 蔗糖溶液
达到渗透平衡 Π V = nRT 电解质溶液
施外压达到渗透平衡 Π =cRT Π = icRT
式中单位:
当溶液很稀时 Π ≈bRT
R/8.314 KPa·L·K-1 ·mol-1, cB/mol · L-1, T/K, Π /KPa

1.86 K.kg.mol-1´ 0.000638 kg M (CON2 H4 )= 0.250 kg´ 0.079 K =0.060 kg.mol-1 =60 g.mol-1
M r =60g / mol
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行为
Δp = i K b ΔTb = i Kbb ΔTf = i Kfb
K取决于溶剂本性及T,与溶质本性及浓度无关
对于稀溶液
p K c
稀溶液的 P 与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例1:已知293K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2.338 kPa,将6.840 g蔗 糖(C12H22O11)溶于100.0 g水中,计算蔗糖溶液的质量摩 尔浓度和蒸气压 。M蔗糖=342.0g/mol
高渗溶液: cos
>320 mmol·L-1
等渗溶液: cos 280 ~ 320 mmol· L-1 低渗溶液 :cos <280 mmol· L-1
例4 计算补液用50.0 g· L-1葡萄糖溶液和9.00 g· L-1 NaCl溶液 (生理盐水)的渗透压。已知:葡萄糖(C6H12O6)的摩尔质量 为180 g· mol-1,NaCl的摩尔质量为58.5 g· mol-1 解
蒸发
凝聚
液体的蒸气压p
p与液体的本性有关
温度升高,p增大

溶液与胶体复习题

溶液与胶体复习题

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由于乙醇比水易挥发,故在相同温度下乙醇的蒸气压大于水的蒸气压。

( ) 2.在液体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图上,曲线上的任一点均表示气、液两相共存时的相应温度及压力。

( )3.将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尿素分别溶解在100g水中,则形成的两份溶液在温度相同时的Δp、ΔT b、ΔT f、Π均相同。

( ) 4.若两种溶液的渗透压力相等,其物质的量浓度也相等。

( ) 5.某物质的液相自发转变为固相,说明在此温度下液相的蒸气压大于固相的蒸气压。

( )6.0.2 mol·L-1的NaCl溶液的渗透压力等于0.2 mol·L-1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力。

( )7.两个临床上的等渗溶液只有以相同的体积混合时,才能得到临床上的等渗溶液。

( )8.将浓度不同的两种非电解质溶液用半透膜隔开时,水分子从渗透压力小的一方向渗透压力大的一方渗透。

( ) 9.c(NaCl) = c(C6H12O6),在相同温度下,两种溶液的渗透压力相同。

( ) 10.一块冰放入0℃的水中,一块冰放入0℃的盐水中,两种情况下发生的现象一样。

( )11.所有非电解质的稀溶液,均具有稀溶液的依数性。

()12.根据相的概念可知,由液态物质组成的系统中仅存在一个相。

()13.稀的水溶液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冰不断析出,因此溶液的浓度会不断上升。

()14.因为0℃的冰与0℃的水的蒸汽压相同,所以把冰投入到0℃的溶液中必可存在两相共存。

15.溶液达凝固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均以固态析出,形成冰。

( )二、选择题1. 在什么情况下,真实气体的性质与理想气体相似()A.低温和高压 B. 高温和低压 C. 低温和低压 D. 高温和高压2. 在标准状况下,25L气体重50g,则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最接近于()A. 22B. 34C. 45D. 563. 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分体积是()A. 在该气体分压下该气体的体积B. 混合气体总压力下该组分气体所占的体积 C. 101.235KPa下该组分气体的体积4. 同温同压下,气体某组分A的摩尔分数与其体积分数在数值上的关系是()A.成正比 B. 相等的 C. 既不相等,也不成正比,但有一定关系5. 同温同体积下,气体某组分A的摩尔分数和其分压与总压之比P A/P在数值上的关系()A.成正比 B.相等 C. 既不相等,也不成正比,但有一定关系6. 在25o C,总压为101.325kPa的混合气体中,分压最大是( )A. 0.1g H2B. 1.0g HeC. 1.0g N2D. 1.0g CO27. NO2在密封容器中,如果温度在100o C时压力为101.325kPa,温度降低到5o C 时压力应为A. 5.066 kPaB. 70.928 kPaC. 75.994 kPaD. 三者都不对8. 在等温条件下,1L密闭容器中,装有A和B两种气体,总压力为100kPa,气体A的分压为50kPa,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为0.5B. A与B的物质的量相等C. A的体积为0.5 LD. 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9. 将空气相对密度为0.293的N2与H2混合气体通入合成塔,从合成塔出来的气体在1020K,101.325kPa压力下,密度为0.12g/L,则N2的转化率为()A. 10.2%B. 30.7%C. 69.3%D. 31%10. 101.325kPa和313.15K下,4L空气慢慢通过CHCl3(每个气泡都为CHCl3饱和,CHCl3在313.15K下的蒸汽压为49.3kPa),则被空气带走的CHCl3质量为() A. 17.64g B. 138.04g C. 35.28g D. 8.82g 11. 295.15K和100kPa下,在水面上收集0.1g氢气,在此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为2.7kPa,则H2的体积为()A. 1.26LB. 2.45LC. 12.6LD. 24.5L12. 在283.15K,101.3kPa下,在水面上收集1.5L某气体,则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已知:283.15K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为1.2kP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1.计算298.15K 和热力学标准压力下1mol 理想气体的体积。

解:pV = nRT ;V = nRT /p = 1 X 8.314 X 298.15÷10000 = 24.79 X 10-3m 3例1-2 某气体在293 K 和 9.97·104 Pa 时的体积为 0.19 dm 3, 质量为 0.132 g 。

求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它可能是什么气体?解:pV = nRT ;n = m /M ;pV = RTm /M ;M = RTm /pV134mol g 171019.01097.92938.314132.0--⋅=⋅⨯⋅⨯⨯==pV mRT M该气体的相对分子量为 17 g/mol ,可能是NH 3。

例1-3 一个 280 K 的敞开广口瓶里的气体需加热到什么温度才能使三分之一的气体逸出瓶外?解:pV = nRT ;V 、p 一定时,n 1T 1 = n 2T 2 ;T 2 时瓶内气体物质的量为 n 2 = n 1·2/3T 2 = n 1T 1/n 2 = T 1×3/2 = 280 K ×3/2 = 420 K当温度到达420K 时,有三分之一的气体逸出瓶外。

例3-4 混合气体中有14 g N 2和12.8 g O 2,总压为2.026·105 Pa ,求各组分气体的分压。

解:先求得各组分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摩尔分数),即可得各组分气体的分压。

n (N 2) = 14 /28 = 0.50 mol n (O 2) = 12.8 /32 = 0.40 mol56.0)]O ()N ()N ()N (2222=+=n n n x 44.0)]O ()N ()O ()O (2222=+=n n n xp (N 2) = 0.56×2.026·105 Pa = 1.1×105 Pap (O 2) = 0.44×2.026·105 Pa = 9.0×104 Pa例1-5在298K, 常压下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氢气”2.500X 10–1 L, 已知298K 下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67 kPa, 问:收集到的氢气物质的量和干燥氢气的体积多大?解: 排水集气法得到的气体是饱和水蒸气与某种纯净气体的混合气体,若忽略水柱的压力,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环境压力(即外压)。

设该混合气体遵从理想气体方程,可以求得干燥气体的量。

设p 为总压,即常压。

p = p (H 2O) + p (H 2)p (H 2) = p – p (H 2O) = 101.325–3.167= 98.158 kPap (H 2) = n (H 2)RT /Vn (H 2) = p (H 2)V /RT = (98.158X 0.2500)÷(8.314X 298.2) = 9.898X 10–3 molx (H 2) = p (H 2)/p = 98.158 /101,325 = 0.9687 V (H 2) = x (H 2)·V = 0.9687 X 0.2500 = 0.2422 L(1)排水集气法是一种常用的集气法,上述计算的假定是遵从理想气体方程。

(2)上述干燥氢气的体积 V (H 2)也被称为混合气体中的组分气体的“分体积”。

例1-6 在291K 和1.013·105 Pa 下将 2.70x 10-3 m 3 被水蒸气饱和的空气通过装CaCl 2的干燥管,测得干燥空气的质量为3.21 g ,求291K 下水的饱和蒸气压。

解: 含饱和水蒸气的空气的物质的量为:n (总) =m ol 113.02918.3141070.210013.135=⨯⋅⨯⋅=-RT pVn (水蒸气) = 0.113– 3.21 /29.0 = 2.31·10-3 mol p (水蒸气) = p ·x (水蒸气) = 1.013·105×2.32·10-3 /0.113 = 2.07·103 Pa[评论] (1)该实验也可测量干燥管的增重,直接得到水蒸气的质量。

但干燥管的增重也可由NH 3等与CaCl 2反应的气体造成(CO 2不会与CaCl 2反应),可能造成实验误差。

(2)用该法也可测出不饱和水蒸气压,即绝对湿度,而不饱和水蒸气压与饱和水蒸气压之比称为相对湿度(%)。

1.取0.817g 苯丙氨酸溶于50.0g 水中, 测得凝固点为–0.184o C ,求苯丙氨酸的摩尔质量。

[解] 水的凝固点下降常数为1.855 K ·kg ·mol –1⊿T f = 0.184K = K f ·m = 1.855 x 0.817 /1000/50 M = 165 g/mol例1-8 质量分数为0.12的AgNO 3水溶液,在293.15K 及标准压力时p θ的密度为1.1080×103kg ·m -3,求该情况下溶质AgNO 3的物质的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摩尔浓度。

解: 未知数都是强度性质,和溶液的多少无关。

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取1.00kg 溶液。

查表知AgNO 3的摩尔质量为169.87×103kg ·mol -1,H 2O 的摩尔质量为18.015×103kg ·mol -1。

该溶液中含H 2O (A )和AgNO 3(B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所以4. 试将30.0g 蔗糖(C 12H 22O 11)试样,配成下列各种溶液:(1)ρ(C 12H 22O 11) = 105g ·L -1(2) c (C 12H 22O 11) = 0.10mol ·L -1(3) b (C 12H 22O 11) = 0.10mol ·㎏-1(4) x (C 12H 22O 11) = 0.0186应怎样配制?解 M (C 12H 22O 11) = 342g ·mol -1(1)V =1050.30= 0.286 (L) = 286 (ml)准确称取30.0g 蔗糖,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后,加水稀释至286ml ,混匀,即可配制成105g ·L -1的蔗糖溶液。

(2)V =10.0342/0.30= 0.877 (L) = 877 (ml)准确称取30.0g 蔗糖,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后,加水稀释至877ml ,混匀,即可配制成0.10mol ·L -1的蔗糖溶液。

(3)m (H 2O) =10.0342/0.30= 0.877 (kg) = 877 (g)准确称取30.0g 蔗糖,溶于877g 蒸馏水中,混匀,即可配制成0.10mol ·kg -1的蔗糖溶液。

(4)x (C 12H 22O 11) =]0.18/)([]342/0.30[342/0.302O H m += 0.0186m (H 2O) = 83.22 (g)准确称取30.0g 蔗糖,溶于83.22g 蒸馏水中,混匀,即可配制成x (C 12H 22O 11) = 0.0186的蔗糖溶液。

5. 质量分数为3%的某Na 2CO 3溶液,密度为1.05g ·ml -1 ,试求溶液的c (Na 2CO 3)、x (Na 2CO 3)和b (Na 2CO 3)。

解 M (Na 2CO 3) = 106g ·mol -1c (Na 2CO 3) =10603.0100005.1⨯⨯= 0.297 (mol ·L -1)x (Na 2CO 3) =)18/97()106/3(106/3+= 0.005b (Na 2CO 3) =1000/97106/3= 0.292 (mol ·kg –1)6 .什么叫稀溶液的依数性?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四种依数性之间有什么联系?答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和渗透压力等性质只与溶质、溶剂微粒数的比值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因为这类性质的变化规律只适用于稀溶液,所以统称为稀溶液的依数性。

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四种依数性之间关系密切,知道一种依数性则可以求出另一种依数性:K p ∆=b b K T ∆=f f K T ∆=T R ⋅∏= b B7. 293K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2.338kPa ,在100g 水中溶解18g 葡萄糖(C 6H 12O 6,M = 180g ·mol -1),求此溶液的蒸气压。

解 葡萄糖溶液中水的摩尔分数为:x (H 2O) =)18/100()180/18(18/100+= 0.982葡萄糖溶液的蒸气压为:p = p 0 x (H 2O) = 2.338×0.982 = 2.30 (kPa)8. 有两种溶液在同一温度时结冰,已知其中一种溶液为1.5g 尿素[CO(NH 2)2]溶于200g 水中,另一种溶液为42.8g 某未知物溶于1000g 水中,求该未知物的摩尔质量(尿素的摩尔质量为60 g ·mol -1)。

解 由于两溶液在同一温度下结冰,则△T f (尿素)= △T f (未知物)K f ×1000/20060/5.1= K f ×1000/1000/8.42MM (未知物)= 342.4 (g ·mol -1)即该未知物的摩尔质量为342.4 g ·mol -1。

9. 测得人体血液的凝固点降低值△T f = 0.56K ,求在310 K 时人体血液的渗透压。

解 查表知K f (H 2O )= 1.86 K ·㎏·mol -1 ,由于ff K T ∆=T R Π⋅,则 86.156.0=310314.8⨯ΠΠ= 776kPa10. 排出下列稀溶液在310 K 时,渗透压由大到小的顺序(1) c (C 6H 12O 6) = 0.20mol ·L -1(2) c (NaCl) = 0.20mol ·L -1(3) c (Na 2CO 3) = 0.20mol ·L -1解 在相同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渗透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比较溶液渗透浓度的大小,确定溶液渗透压力的大小。

三种溶液的渗透浓度分别为:c os (C 6H 12O 6) = c (C 6H 12O 6) = 0.20 (mol ·L -1)c os (NaCl) = 2c (NaCl) = 2×0.20= 0.40 (mol ·L -1)c os (Na 2CO 3) = 3c (Na 2CO 3) = 3×0.20= 0.60 (mol ·L -1)所以,溶液的渗透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3)>(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