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三年级复习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杭州2023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高三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2024.1.13命题:高三语文备课组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教育部规定中学生两种整本必读书,一为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为社会学名著《乡土中国》。

依我的理解,用这两本书,从学生入手,可以逐步修复或者纠正中国社会整体世俗价值的偏失,让人们心态逐步平和,用正常的视角和非功利心态,感受并理解“文化乡愁”,重新感受认识传统社会文化伦常价值下的生活情态、世事兴衰,以及重新检省自身的中华乡土文化属性,找到自身真正的文化基因,激活日渐昏昏欲睡的中华心。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只有找到文化血脉之本,才能祛魅一百多年来人类城市化进程中滋生的全方位优越感、都市无条件崇拜心理以及现代化傲慢和当代极度自负的心态。

将两本书相比较,《乡土中国》更难让一些患有现代城市病的学者及习惯了鄙视乡村、厌弃乡土、嘲讽乡愁的读者理解。

试举两个与笔者有关的例子。

陕西关中东府,蒲城西南片,地理气候所致,秋天必有霖雨,数年例有大霖,使原属半干旱地区,连月雨涝,卤泊滩一带,地势低卑,尤易淹浸,水不下润,难以泻排,秋庄稼难以收获,麦子种不下去。

今年正值秋庄稼将熟之季,雨势大而时长,顷成泽国。

在老家务农为生的六爸从来勤俭,过日子细致,种地不惜力,一天到晚,不是在地里干活,就是在去干活或收工的路上,他对自己所务庄稼十分爱惜,他的庄稼也仿佛总比别人的长势好。

六爸今年有数亩玉米,以青秣悉数卖与邻村养牛户作饲料,交易毕。

次日,大雨至,十数日不断,村庄田地遂为水淹,无法收割。

六爸找到养牛户,将钱悉数退回,说:这地收不成了,还算我的,不能让你吃亏。

养牛户称谢不已。

——这就是“乡土中国”,正如费孝通先生说的:它土,却不愚。

六爸的事,让我想起张岱《快园道古》记载的明朝故事——南阳李文达大父家种棉花,载卖湖湘。

有三商交值三百两讫,忽邸舍失火烧罄。

2022~2023年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完整版(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

2022~2023年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完整版(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

选择题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为了保证新鲜度,日本加工的精米,一般只有三个月赏味期限,而如此的标准,在我国市场上几乎很难一见。

便宜货卖惯了,高大上的商品在现实中或会遭遇劣币良币的尴尬。

还有监管不够硬气:品质维护上的,颇让人无语。

A.严格驱赶南橘北枳B.苛刻驱赶南辕北辙C.苛刻驱逐南橘北枳D.严格驱逐南辕北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近义词辨析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一是辨析近义词,抓住词语的不同点。

近义词的不同,有使用对象不同,词义轻重不同,感情褒贬不同,词语语法功能不同。

二是关注语境,理解空格处侧重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严苛:条件、要求等过于严厉;刻薄。

严格:是指遵守或执行规定、规则十分认真、不偏离原则、不容马虎。

语境是说日本加工的精米保质期很短,标准是三个月,要求过于严厉了。

因此选用“严苛”。

驱赶:驱逐并赶走。

驱逐:驱赶或强迫离开。

“驱赶”常用于具体事物,如驱赶家禽和蚊子、苍蝇。

“驱逐”,逐出。

可指具体事物,如驱逐苍蝇,驱逐蚊子;还指政府赶走有害的人物,在外交上常说“驱逐不受欢迎的人”。

语境是说质优价高的商品可能会不受欢迎。

因此选用“驱逐”。

南橘北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语境是说市场对于商品质量的监管不硬气,与人的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无关。

因此选用“南橘北枳”。

故选C项。

选择题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柔和”这个词,细想起来挺有意思的。

先说“和”字,由禾苗和口两部分组成,那涵义大概就是有了生长着的禾苗,嘴里的食物旧游了保障,人就该气定神闲,和和气气了。

这个规律,在农耕社会或许是颠扑不破的。

,。

,。

①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②可见胃充盈了之后,就有新的问题滋生③那时只要人的温饱得到解决,其他的都好说④单是手中有粮,就无法抚平激荡的灵魂了⑤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达进步,人的较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之后⑥起码无法达至完全的心平气和A.①②⑥③⑤④B.③⑤④①②⑥C.①③④⑥⑤②D.③④⑥⑤①②【答案】B【解析】该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一)语文答案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一)语文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一)高三语文参考答案1.D解析:①恰如其分: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毫厘不爽:形容一点不差。

(毫厘:一毫一厘,形容极少的数量)②浸渍:用液体泡。

浸润:(液体)渐渐深入;滋润。

③去粗取精:去掉粗糙的部分,取其精华。

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择精华。

2.B解析:A、C、D出现中途易辙、主客倒置、动词语序不当等语病。

故选B3.A4.C.解析:A“也影响了西洋画风”,无中生有。

B“取决于画家所处的时代”与原文“除了才气、学养、心态,是不是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起了重要作用呢?”意思不符。

D.强加因果。

5.B解析:选项中“对自然定律的抽象、总结”与原文“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却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意思不符,偷换概念。

6.D解析:A.①选项“完全走向”与原文“甚至走向了反面”意思不符,②明清时期工笔人物并没有轻弃晋唐的“艺术形式”。

B.说法过绝对。

C.推理无据。

7.B解析:致:表达8.D解析:A.其,那,那里的/第三人称代词,郑国 B.而:连词,表并列/第二人称代词,通“尔”,你的 C.因:连词,于是,就/介词,通过 D.之:定语后置标志9.B10.C解析:《促织》中“操童子业,久不售”中的“售”指考取秀才。

11.C解析:材料二选文部分“从事”分析在“方今寇聚于恒”的客观条件下,推测“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选项“在寇聚于恒时能挺身而出”,将推测误认为“已然”;挺身而出,形容不怕困难艰险,勇敢地站出来,原文意为若乌公委以重任,石处士会出仕,不会拒绝乌公的聘请。

12.①辞去官位而闲居里巷的人,同谁去交往呢?(定语后置句式1分,宾语前置句式1分,游,交游,交往,1分)②先生仁义又勇敢,如果凭借大义聘请他并坚决地委以重任,他还有什么话推辞呢?(若,如果,1分;强,坚决,竭力1分;委重,委以重任1分;其何说之辞,1分)13韩愈不悦的原因:表面上写乌公选尽人才,韩愈被夺去想要依赖相伴终老的人而耿耿于怀。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10月阶段性教学质量评估语文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10月阶段性教学质量评估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5届复旦附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
(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清澈、猿啼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直接批评道:“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女性的现代化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参与的过程。这一时期许多漫画家会把女性描绘得比较强悍,男子比较弱势,这就跟目标读者是女性有关,女性作为读者算是一种(1)。当然画师里也有女性,作家也有女性,这就是一个(2)。三四十年代的女性杂志,比如说《玲珑》,反而是要塑造一种比较淑女型的、准备做良家妇女的女性,这种区别也很有意思。
①文汇报:您在《摩登图释》中用12个词串讲“上海摩登”的报刊图像,帮助大家了解现代女性的由来。百多年前,上海的都市现代景观兴起之际,女性是否其中最直观的表现者?
②陈建华:这本书主要是通过图像来讲故事,里边有比较多的线索:语言、图像、时尚,或者是上海,但女性的确是一个比较贯穿的主题,因为不光像“西方美人”“丝厂女工”,还有其他像“时尚”“时装”“时髦”“摩登”等大部分词条,都跟女性有关。至于是不是一个直接的表现者,这里就牵涉到,谁在表现?
⑤文汇报:“摩登”这个词也很有味。您在书里提到,它最早的来源并不是“modern”?
⑥陈建华:“摩登”是从1920年代末开始流行的,起因却是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的《摩登伽女》剧。这是一个非常偶然的事件,“摩登伽”一词源于佛经,指游民,跟我们现在说的摩登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尚小云在演出时把自己的造型弄得非常洋化。“摩登”这个词,后来很快就被跟英语的modern连接起来,而且一发不可收。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上海的一种杂交的文化,所以它的流行有其内在的逻辑。

湖北省黄冈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一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黄冈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一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黄冈市2024年高三年级9月调研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23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①“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O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华伟大文化对于新时代砥砺前行的重要作用,而总书记提到的这片辽阔土地所孕育的、令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心驰神往的大漠孤烟、江南细雨、黄河九曲、奔流长江、良渚、二里头、殷墟甲骨、三星堆等等,都是纪录片人的创作富矿。

2023年,纪录片行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坚定文化自信,承担起传承历史、传播文化、记录时代的重要使命,记录下国家行进步伐何以坚实、有力量、见风采、显底色,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创作繁荣。

②记录中国积极拥抱世界,担当大国责任之姿。

2023年纪录片搭建文化对话交的桥梁,国际合作灵动多样,出海态势欣欣向荣,结出累累硕果。

传播视角方面,重视全球视野,《当法老遇见三星堆》在文化互鉴角度揭示不同文明背景下相同的热爱,《下一站出口》邀请外籍青年走进、体验真实的中国。

合作模式方面,联合拍摄制作,增强纪录片的国际竞争力,在中法建交即将迎来60周年之际,中法合拍纪录片《野性四季:珍稀野生动物在中国》留存具有科学价值的影像档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与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集团)联合出品,华纳兄弟探索集团联合制作的《中国海南·雨林秘境》呈现海南热带雨林的独特性、稀缺性和神秘性。

河北省20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1月阶段调研检测(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20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1月阶段调研检测(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1)独特、珍贵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之歌者 时遂营 踩着青石板,走进沉淀昔日繁华的玉溪北门街,一幢一楼一底的土木结构民居,古朴 而宁静。房檐上仍有半截依稀可见的浮雕图案,黑底金字的横匾上,“聂耳故居”四个大 字仿佛回响着岁月的跫音。 1930年,从汀州向长沙,奋进和失败交织中,毛泽东写下了“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 为我从天落”的诗句。这一年,经常弹奏《国际歌》的聂耳18岁,从云南避难到上海。两 年后,他在清华大学用小提琴演奏了《国际歌》。日后,他借鉴《国际歌》创作的更加明 快的《义勇军进行曲》,和这位伟人产生了精神共振。 1932年2月7日,“一·二八”事变爆发后的第10天,聂耳在日记中质问自己:“能成 为一名小提琴演奏家又怎样?你演奏一曲贝多芬的《奏鸣曲》能够鼓动起劳苦群众的情绪 吗?早些醒悟吧!” 醒悟后的聂耳开始从人民大众中寻求出路,反映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生活的作品,占 据了他全部创作的主要部分。 在创作歌曲《新女性》过程中,聂耳曾多次于繁星满天、寒霜遍地的秋夜去沪西的纱 厂观察女工的劳动、生活情景。为了深刻反映工厂的生活和妇女在被剥削的劳动中所受的 苦痛,除了谱曲、配乐,聂耳还招募了一群女青年,成立了“联华声乐团”,并亲自担任 钢琴伴奏。 从摄影棚传出来的歌声,和谐、明快、有力,前来拜访聂耳的蔡楚生却很快就忘了那 是歌声,“而觉得那是‘人’的呼声,并被引进了现实生活的场景与斗争的场景。我看到 了在晨光朦胧、街灯暗淡的街头,许多被剥削、被践踏而失血的女工们正在匆匆赶路的情 景;我听到了工厂中机器的轰鸣,看到了人们成为特权阶级和机器的奴隶那种悲惨的景象 ……”歌声停歇,聂耳好像刚经过了一场剧烈的搏斗,喘着粗气,满头大汗,眼睛里还在 燃烧着斗争的火焰。 在离家去上海的前一天,聂耳曾和胞兄聂叙伦去了一趟西山,风雨大作中,聂耳拉响 了法国国歌《马赛曲》。在合着风雨声的优美旋律中,聂叙伦喃喃地说,如果中国也有人 能谱写出像《马赛曲》这样的歌曲,该有多好。聂耳干脆又坚定地说,中国,肯定会有这 样的人的! 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个人,竟然会是他自己! 1932年4月的明月歌剧社,弦歌满耳。激动、拘谨的聂耳受到了上海文艺界赫赫有名的 “田老大”田汉的接见。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3年12月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语文答案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3年12月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语文答案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3年12月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35分)(一)1.C 2.D 3.B4.①富有线条艺术美;①崇尚传神写意(主张神重于形);①采用散点透视法;①平衡诗书画印要素。

(每条1分)来源:高三答案公众号5.我认为增添了整幅画的意趣。

①乾隆题诗并不突兀,很自然地和王冕诗一起与枝权相对应,更有助于完善构图的视觉效果。

①乾隆诗后所用钤章颜色偏淡偏小,王冕诗后所用钤章偏大偏浓,二者错落有致,稳正平衡,相映成趣。

①乾隆的诗不仅解释了王冕绘画技法,且对梅花的冰心清骨持赞赏态度,符合王冕的诗画旨意。

①乾隆作为一代明君,给渴望得遇明君一展怀抱的王冕题诗,是一种美好回应。

(每点2分,任意2点即可)我认为破坏了画面的和谐。

①从构图的整体视觉效果看,乾隆题诗改变了原画的构图,导致上密下疏.打破了原画面的平衡。

①画面上已经有了钤章,再加上乾隆诗后所用钤章,造成重复.破坏了艺术家的匠心追求。

①王冕的诗句抒发了绝意功名利禄的、保持清高品格的意图,乾隆作为一代君主,在上面题诗,和画作展现的清高品格不符。

(每点2分,任意2点即可)8.①金龄子的回忆,引出交亲和陈捷的故事。

①父亲淮生的回忆,重点写无名高地那个生死之夜,表现志愿军战士视死如归的精神。

①伯格上校的回忆,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志愿军战士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

①多角度回忆和感受,增加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真实性,丰富读者战争感受,避免叙述单调。

(①①①点,每点2分:第①点3分,增强、丰富、避免,各1分;意思对即可)9.①代表时间推进,结构小说情节。

小说把战争时间浓缩在一个晚上,用小时、用分钟展开,现场感强,使叙事具有张力。

①传达心理期望,丰富志愿军战士的群体形象,在死神随时可能降临的每时每刻,战士们的挣扎、幻想、绝望不断呈现,最终壮烈牺牲。

(或者:希望这个夜晚快点过去,希望这场战争早点结束。

)①是战争的节点,渲染出悲壮的场景。

伯格上校听到怀表的声音,暗示了志愿军战士的牺牲,战士们用生命完成任务,战争格局开始转折,细节真实,让人震撼。

2024届山东省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届山东省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3年12月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绘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深植于华夏大地的沃土,历经数千年沧桑巨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及鲜明的民族特征。

西洋画主要通过光线明暗呈现物体的形象,因而多用面表现形体。

中国绘画是线条的艺术,从甲骨、金文亦书亦画的图片,到钟鼎铜器中的龙凤饕饕、鸟兽星云,再到楚墓帛画、敦煌壁画,以及后来六朝人物画,唐宋后的山水、花鸟画等,均是用线描方法塑造形象的。

中国的绘画匠师们用线勾勒出轮廓、质感、体积,传递着东方绘画独特的线条艺术之美。

所谓“曹衣出水”“吴带当风”都是靠线对于服饰的描绘传达出灵动的艺术效果。

中国绘画中的线条既是流动的又是多变的,在画家的意念情致下灵动多姿,中国的绘画也因之意境幽远。

中国绘画中,人物画着力描绘人物的精神和个性,山水、花鸟画则注重表现画家的情趣及作品中蕴含的意境。

早在魏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就提出“传神论”,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他在为裴楷画像时,“颊上益三毛”,结果“如有神明”。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倡导的“绘画六法”,第一条便是“气韵生动”,突出了“神”“气”在绘画中的作用。

欧阳修“古画画意不画形”,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以及元代倪瓒主张作画要“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说的均是此意。

清代石涛有言,“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

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

”这“不似似之”正是千百年来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三总复习阶段性检测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三总复习阶段性检测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三总复习阶段性检测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村落是基本的农业人口居住单位,在长期历史传承中形成的经济、血缘与文化的种种关系,使村落构成了完整的有机整体,具有很强的内凝性。

中国古代村落的内凝性在战国之前直接表现为村落的共同体机制。

战国之前的村落基本是集聚式村落,有统一规划的住宅、窖穴,有作为公共设施的水井、陶窑等作坊,还有紧邻村落的公共墓地以及村落的防护设施。

居民们“生死相恤,坟墓相从”,在井田制下进行着集体劳动,有着浓厚的共同体色彩。

战国以来的村落继承了这一传统,村民们仍是相对集中的聚居一处,虽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散居村落,甚至是三五户人家的小村落,但集聚式村落仍是主体构成,且是其他类型村落的归宿。

中国古代的集聚式村落一直延续到近代以来,在此基础上,村落的内凝性依然存续。

村落活动的集体性以及村落中的邻里守望是其凝聚的重要纽带,村规民约是村落内凝性的制度呈现。

村落活动的集体性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在农业生产上,相当一部分村落流行集体耘田。

农忙时节,村民们往往以互助、换工等方式,统一组织集体耕作,有的还以秧鼓助力,活跃气氛,提高效率。

另外,一些村落中的村民还为生产互助而结社,汉代即有“民或十家五家共为田社”的记载,汉以后村落中亦多有生产互助性结社,如唐宋之际的渠人社、元代的锄社等。

对于村落的公共活动与公共事务,村民往往普遍参与,使其成为村落的集体活动。

以祭社为例,自先秦至明清,祭社活动一直是村落重要的集体活动,它所折射的是农民对土地神的祈望和诉求,是维系村民情感的精神纽带。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答案)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乾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而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之举。

我们要充分发挥产业体系完备、超大规模市场等优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可从“新”和“质”两个方面理解。

从“新”的角度看,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还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从而提供有利于其蓬勃发展的环境。

“质”是一事物成为其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规定性,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

智能化、数控化、复杂化、精细化的生产工具可以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志。

(节选自《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材料二: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厚的经济范畴,代表着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尤其是关键性颠覆性技术实现突破的生产力,具备高效能,体现高质量,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准确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需要从“新”和“质”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所谓“新”,是指新质生产力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生产力,是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是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的生产力。

河南省名校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检测(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河南省名校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检测(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河南省名校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检测(六)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什么是儒学?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考察和归纳,无疑会有不同回答。

其中一种观点说得很干脆:儒学就是君子之学。

如海外著名学者余英时在《儒家“君子”的理想》一文中说:“儒学具有修己和治人的两个方面,而这两方面又是无法截然分开的。

但无论是修己还是治人,儒学都有以‘君子的理想’为其枢纽的观念:修己即所以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

从这一角度说,儒学事实上便是‘君子之学’。

”国内学者孔立德也指出:“孔子认为,社会秩序的好坏取决于人们的文化教养程度。

文化教养的表现就是内心之德与外在之行的统一,具有这种文化教养的人即为‘文质彬彬’的君子。

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是君子之学。

儒学的社会价值就是先培育尽可能多的君子,再通过君子的言行与修为引领社会风尚。

”这种观点之所以值得重视,就在于它并非简单地仅从语言逻辑归类上定义儒学,而且从儒学的目标追求和功能作用上说明儒学的特质。

一般《辞典》《辞海》和《百科全书》都从语言逻辑归类上解释儒学,多说儒学是尊崇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学派。

这样的解读和定义自然非常正确,但对儒学的内在特点缺少开掘和展露。

与此不同,说儒学是君子之学,是对儒学内在精神和目标追寻的一种揭示和认识,对于我们如何理解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性质,如何在今天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传统文化,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已经流行,主要是对执政者和贵族的专称。

《说文》曰:君,尊也。

这是一个会意字,在字形上,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口”表示发布命令。

“君”本指发号施令,“君子”则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尚书》卷十三:“君子勤道,不作无益害有益”;《国语·鲁语上》:“君子务治,小人务力”;《诗经·桑柔》:“君子实维,秉心无竞”;等等。

吕梁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吕梁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吕梁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 和第Ⅱ卷(表达题) 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正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新冠病毒导致很多患者嗅觉失灵,这是一个医学事实,也是一个有哲学“味道”的事件。

嗅觉失灵标志着现代系统“祛.腮”的再度深化。

一切事物只有当它能够用统一、标准的方式加以衡量计算时,才具有合法性。

任何不可还原的神秘要.素都不被理智化的世界图景所接纳,感官知觉也不例外。

“眼耳舌鼻身”对应着“视听味嗅触”的感知体验,其中视觉是最重要的,人脑皮层三分之一的面积都和视觉相关。

在大卫·马尔奠定了视觉的计算神经科学之后,我们关于“看”的困惑越来越少。

视觉和听觉关联着光波和声波的“形式”,通常也能如实表征环境中的对象和属性。

相比之下,味道至今仍是可疑之“魅”:嗅觉、味觉和触觉三种感知模态相互作用,环境中的化学“质料”与主观的心理预期发生互动,才让我们拥有丰富的味道体验。

味觉是奇特的,因为舌头能提供的,只有咸、甜、酸、苦、鲜和金属味。

然而我们在品尝美食时,却能感知松脆的酥饼、软糯的玉米和甜腻的蛋糕。

舌头没有酥饼、玉米或蛋糕的味觉感受器,这些可识别的味道,也不能从基本风味中炮制出来。

味觉的感知对象是“风味”而非“味道”。

丰富的味道,必须借助触觉和嗅觉。

我们用“松脆”“软糯”和“甜腻”这类词描述味道,实际上已经融入了触觉体验。

另一方面,嗅觉与视听感知系统不同,嗅觉受体直接接触环境,不仅是环境物质进入到身体的“守门人”,在寻求配偶、躲避危险、调节情绪和唤醒记忆等方面,嗅觉更是起着关键作用。

新高考I卷2023秋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新高考I卷2023秋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新高考I卷2023秋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一切民族的文化,都是对于愚昧的否定,都是不断变异和发展的,但是,各个民族的文化的形式,又都具有相当顽强的沿袭性,不是可以轻易改变的。

每个民族都希望取得文化的进步,同时他们又都珍视本民族传统的文化形式。

在历史上,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面临着他民族的威胁的时候,他们往往都要为维护本民族文化传统起来作殊死的斗争。

这种情况,不仅是合情的,而且也是合理的。

因为每个民族都是按照自己特有的形式在否定着自己的愚昧,从而取得生存和发展的。

维护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实际是和维护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希望联系在一起的。

不过在民族之间,并不是不可有文化的交流,也不是不可有文化的融合。

中国汉代的文化,就是由先秦的华夏族和夷狄族的文化融合而来的,今天中华民族的文化,更是汉代汉人和各兄弟民族的文化长期融合的结果。

这样融合起来的文化比先前的文化不仅水平大有提高,而且内容也更加丰富了。

不同民族的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实际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

只要交流和融合是在平等和自愿的条件上进行的,这种交流和融合对于各有关民族否定自己的愚昧都有积极意义,当然也就不会是不可接受的了。

(摘编自刘家和《略说文化》)材料二:正如毛泽东所说,“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

”在历史上,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有时或许会抛弃旧形式,采取新形式,但作为文化特质的民族心理结构、民族思维方式的变化却是极其缓慢的。

文化传统一旦形成,就会具有某种情性和保守性,某种对外来文化的排拒力,以维护自身的纯洁性。

一切尚有生命力的文化大都有这种能力,这有类于生物机体中的抗体,是一种自卫的本能。

但是,所有的文化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还必须有另外一种更重要的功能,即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功能,能够把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分通溶在自己的机体内,转化为自身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获得更加活跃的因子,使自身机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年级复习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一、成语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对手在战略上的调整使该公司必须做出选择:要么联手业内巨头,强势逼宫,使对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套现获利,回归软件市场。

B、这名运动员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康,骨骼强健,耐力和速度非一般人可比。

C、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化元素,把一副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D、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C “南腔北调”形容口音不纯,掺杂方音,不用于形容“生活画卷”。

适用对象不当。

(A“急流勇退”船在急流中果断地立即退却。

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引退。

B、“弱不胜衣”指弱得连衣服都承受不了。

形容身体瘦弱。

D、“美轮美奂”形容建筑多且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A、他闲来无事,就经常在网上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和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B、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C、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

D、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A“飞短流长”指搬弄是非,散布谣言。

用在本语境是正确的。

(B“津津乐道”指很感兴趣地谈论。

在句中与“谈论着”重复。

C“别无二致”没有两样,没有区别。

该项主要强调一次独特的茶话会,没有与之比较的内容,因此使用不准确。

D“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该词语往往被错误地局部使用,只是用了成语中的“首”字。

在这个句子中不仅被局部使用,而且感情色彩也不当。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组织者在赛事安排上独出心裁....,创造性地采取走进社区、现场体验等方式,以突出全民互动的特点。

B、在现实社会中,有的人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别看他平日里寡廉鲜耻....的样子,其实却是个十足的伪君子。

C、我国民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由于技艺拥有者的观念问题而只留给家人,但仍能薪尽火传....,生生不息。

D、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孤独紧张、忧心忡忡....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50%。

B“寡廉鲜耻”不知羞耻,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道貌岸然”。

(A“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来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在这里,用了后者的意义,使用正确。

C“薪尽火传”比喻师徒传授,技艺、学说等代代相传,此处符合语境。

D“忧心忡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用在句中是正确的。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B )A、“非典”时期隐瞒真情的新闻报道所造成的教训,真是切肤之痛....。

B、眼看这里就要拆迁,可老爷子就是不肯挪窝,安土重迁....,人之常情啊!C、在座的各位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D、恐怖分子制造的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爆炸案,死伤几百人,真是耸人听闻....。

B“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用在此语境是正确的。

(A“切肤之痛”切身感受的痛苦。

比喻极为深切的感受。

在这里不能与“教训”搭配,C“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用于表白自己说的话没有确凿的根据,或要人家说话不要考虑得太周到,试着说说自己的想法。

用在此处与专家谈高深见解的语境不符。

D“耸人听闻”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此处应用“骇人听闻”。

)二、科技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浩瀚无垠的海洋似乎是永远也不会干涸的。

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

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岩石中。

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

地球在最初的5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曹的水蒸气通过火山喷发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谓的“初生水”。

为了探寻地球水的渊源,人们还把目光投向了宇宙。

科学家托维利提出假说:地球上的水是太阳风的杰作。

太阳风即太阳刮起的风,但它不是流动的空气。

而是一种微粒流或带电质子流。

根据托维利的计算。

从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从太阳风中吸收了17亿亿吨的氢,若把这些氢和地球的氧结合,就可产生153亿亿吨水。

科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也提出了一个新理论: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迄今为止还未观测到的由冰组成的小慧星。

他在分析卫星图片时发现了一些黑色小斑点,而这些黑斑是高层大气中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气体水云。

他认为,小黑斑现象是许多小彗星不断地把水从高层注入大气,形成彗星云团,而后化作雨降至地面。

不久,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发现了带状发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

而这一高度恰好是此类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

1990年,一块冰体从天而降,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

我国专家潜心研究后认为,此冰块就是来自彗星。

弗兰克理论还为一些未解之谜提供了解释。

例如可能就是有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造成地球气候剧变,才使恐龙及其他一些物种灭绝。

1998年美国科学家打开了一块来自彗星的预石,结果竟在里面发现了少量的盐水水泡!不久又发现另一块陨石里布满了奇怪的紫色晶体,这些晶体里竟然有水!对于小彗星是否为地球带来过大量降水,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试验。

5.下列对“所谓的‘初生水’”表述准确的一项是(D )A.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的水蒸气。

B.存在地下岩石中的结构水、结晶水。

C.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

D.由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冷却后形成的水。

解析A项只说“水蒸气”,并未形成水;B项只说“结构水”“结晶水”,与“初生水”不是同一概念;C项“大气水分”并非地球上的“初生水”。

6.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的是( A )A.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由冰组成的小彗星。

B.在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发现了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

C.经我国专家研究,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的冰块来自彗星。

D.有的陨石里含有盐水水泡或含水的紫色晶体。

解析A项中的“由冰组成的小彗星”的表述与原文不符合,原文前面有“迄今为止还未观测到的”的修饰,并且这只是弗兰克的论点,不能作为支持他观点的论据。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根据托维利假说,人类有可能利用太阳风获取更多的水。

B.根据弗兰克理论,人类有可能借助彗星云团进入人工降雨。

C.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预见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

D.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他行星是否有水存在。

解析C 项内容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A项内容可由原文“地球已从太阳风中吸收了17亿亿吨的氢,若把这些氢和地球的氧结合,就可产生153亿亿吨水”中推测而得;B项内容可从“这些黑斑是高层大气中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气体水云”“小黑斑现象是许多小彗星不断地把水从高层注入大气,形成彗星云团,而后化作雨降至地面”中推测而得;D项的内容可以从弗兰克对彗星的研究理论中推测而得。

三、补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5分)(两题任选一题)1、(1)《过秦论》以其独特的文笔归结了秦迅速灭亡的原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3),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4)善始者实繁,。

(《谏太宗十思疏》)2、(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师说》)(2),亦崎岖而经丘。

,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3),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默写: 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齐彭殇为妄作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克终者盖寡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既窈窕以寻壑木欣欣以向荣大行不顾细谨四、语言运用(4分)请以“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为内容,仿照下面的事例另写四个句要求子。

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四个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

例:童年是一张白纸,亲年是一篇诗歌,中年是一本散文,老年是一部百科全书。

答:小学是赛跑时的起跑,中学是赛跑时的加速,大学是赛跑时的冲刺,社会是赛跑后的颁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