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4年山东五年高考作文试题拆析
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题评析及优秀例文

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题评析及优秀例文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题评析及优秀例文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
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窗 . 雅 . 心王玉强一个窗口,一幅画框,一份心境,一份雅致。
窗口看景,雅俗闹静,由谁所生?缘于本人心境也。
鲁迅先生曾说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这亦是心境使然也。
如何看到雅?雅是什么?雅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境界,一份认知。
你站在窗前,你只是看到了具象的景物,而一位唐朝大家则看到了千古时空的变幻:“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为何西岭千秋雪作者能看到?为何东吴的船舶已经消逝了多少年,作者还能领略?这就是作者的心胸襟怀了。
你就是一个时空的符号,可传承千秋历史的文明基因?正如苏轼所言“少陵翰墨无形画”,雅境也。
怎样才有雅境?是曰:推物及人,超凡脱俗。
高雅的心境是窗前的一支五彩的画笔,窗口只是形式,画框只是衬托,拿油彩的笔在作者自己手里。
高雅者景物也高雅,那是精神使然。
郑板桥的窗前——是竹子,他作诗言“一枝一叶总关情”;周敦颐的窗前——是莲花,他作文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徐悲鸿的窗前——是永远奔跑的马,他自抒说:“独持己见,一意孤行。
”一花一草一奔马,都是高雅的心灵晕染的。
有雅境亦有雅心。
作家张炜说:“我的小说是为另一个我而写的。
”“另一个我”就是作者的理想与推崇的高雅神圣啊。
他曾被车撞,在床上躺了半年。
正是他的雅心支持他写作的。
窗前的景物人等,并没有不同,其不同的是什么人、用什么样的眼光、神态、心境,甚至是灵魂去看。
为何幼小的林肯看到窗外的奴隶,说我要拯救他们。
这就是高贵高雅之心。
窗外喧嚣热闹,为何有人独独收获了雅?窗外纷繁纷纭,为何有人独处一隅,收获了自己的纯粹?风景虽好,更需要你去创造一片雅境。
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及逐题解析(1)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共36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12小题。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3.?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湛蓝/斟酌??崛起/倔脾气??提防/醍醐灌顶B.跻身/犄角??女红/彩虹桥??沟壑/豁然开朗C.毛坯/胚芽??蒜薹/跆拳道??拙劣/咄咄逼人D.劲敌/浸渍??咆哮/酵母菌??着陆/着手成春答案:A解析:A、zhàn/zhēn??jué/juè??dī/tí????B、jī/jī??gōng/hóng??hè/huò??????C、?pī/pēi??????tái/tái???zhuō/duō?D、jìng/jìn??xiào/?jiào??zhuó/?zhuó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缠绵??梗概??打寒噤??震聋发聩B.扼守??晋升??伏卧撑??杞人忧天C.滥觞??脉博??摇篮曲??大快朵颐D.伛偻??驯顺??笑吟吟??锄强扶弱答案:D解析:A振聋发聩??B俯卧撑??C脉搏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卷试题z作文解析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一扇窗户,就是一幅画框,通过窗户,可以看到一幅幅画面,有的看到的是雅,有的看到的是俗,有的看到的是闹,有的看到的是静……要求:①选准角度,自立定义;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解析】纵观几年的山东高考,我们不难发现,藏在作文题背后的主题,无非就是三个大方向。
世界所需要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价值观世界所需要的正确的人生定位——人生观青少年特有的精神风貌(理想、奋斗、挑战困难、质疑、公民意识)——世界观今年亦是如此。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2014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材料大意:打开一扇窗,你会看到一幅图画,有人看到静,有人看到闹,有人看到俗,有人看到雅。
根据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文章。
今年以材料作文为基本形式,之前不止一次的给学生讲过,作文以材料作文为难度顶峰,材料作文尤其以热点类和寓言类为最大难度,而今年的作文审题本身不难,符合山东卷出题“不藏考点,不考偏点”基本特征。
今年的材料作文,考生们抽出3-6分钟的审题时间完成审题,还算比较顺畅,所以,只要围绕题目书写难度都不太大。
其次今年的“窗外风景”,还是有值得思索的部分,在命题主旨上,继承了“不平凡的真善美”和“历史的哲学的思辨”这两大不变的主题,“内挖人性中的闪光点与多元性”与“外探社会中的真善美和深思索”的哲学矛盾,体现哲学的内蕴。
山东卷语文作文出题思路在探寻考生对于社会、人生、自我的价值实现、人生定位等方面的思索与评价层面继续加深,逐步走向更广义的发展方向,立意标准也相比于之前占到更重要的地位上。
从审题点上来说,材料提出主干来对考生来说并非困难,文章沿着“窗外风景”——“所见不同”——“雅、俗、静、闹”的思维流程,这样我们就容易抽取在题目中的相应信息,在整个的思维流中,雅俗静闹是一个维度而人们的角度人又是一个维度,也就是说,从对待景物的看法角度来看强调了“人生价值的选择”“人生定位”这两个大层次,而在人们的格局这个角度来说“人之所以产生不同的认识是由人的经验阅历决定”与“格局不同视角不同”也是可以突破的内容,在内容中包含这些的属于完美审题。
山东省普通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2010年山东省普通高考语文试卷评析2010年是山东省高考实行自主命题的第6个年头。
从总体上看,今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结构与往年一致,试卷难度不高于去年,质量不低于去年,在此基础上有适度创新,特色更为鲜明。
一、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适当调整考试内容和题型结构,注重对考生应用能力的考查。
2010年《山东卷考试说明》明确指出:“命题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语文素养的要求,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并注重对考生语言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
”语文试卷整体贯彻了这一指导思想,从设题形式、试题难度以及题量等方面看与往年保持相对稳定,而在考试内容和题型结构方面又做了适当调整。
“语言文字知识与运用”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辨识错别字)、标点符号、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成语)以及辨析病句的能力,取消了同义词辨析内容,将字音、字形分成两个小题考查。
与往年相比,试题在保持时代特色、生活特色的同时,更注重了内容的典型性。
现代文阅读部分选用文体特征鲜明的论述类文章《人生的四种境界》,有利于引导考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部分致力于突破正史传记文的樊篱,在选材角度和范围上继续创新。
古代诗歌鉴赏部分在选材范围和体裁方面较以往又做了新的拓展,选取魏晋之际诗人阮籍的五言古诗《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作为考查对象。
选考内容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没有沿袭前几年考查散文的思路,在选材上进行创新,节选了现代著名作家老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的片段;“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美国新闻报道《她只能活七小时》。
这两个文本语文性强,题材内容经典,《骆驼祥子》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小说,《她只能活七小时》于1944年获得“普利策新闻奖”。
作文题采取材料作文的形式,既避免了话题作文过于宽泛不着边际的弊端,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命题作文限制过严的不足,有利于考生真情实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充分发挥。
近4年山东高考作文分析

(近4年山东高考作文分析)一、2015年高考作文分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
”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改革再次进入深水区大背景政治和经济生活盘根错节世界大格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日本不承认历史,逆潮流而动(不承认规律)1.出自林清玄《无风絮自飞》在我们家乡有一句话,叫“菜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无法分辨的。
因此,像兄弟分家产的时候,夫妻离婚的时候,有许多细节部分是无法处理的,老一辈的人就会说:“菜瓜藤与肉豆须,分不清呀!”还有,当一个人有很多亲戚朋友,社会关系异常复杂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一句。
以及一个人在过程中纠缠不清,甚至看不清结局之际,也可以用这一句来形容。
住在都市的人很难理解到这九个字的奥妙,因为他们没有机会看到丝瓜与肉豆藤须缠绵的样子。
乡下人谈到人事难以理清的真实情境,一提到这句话都会不禁莞尔,因为丝瓜与肉豆在乡间是最平凡的植物,几乎家家都有种植。
我幼年时代,院子的棚架下就种了许多丝瓜和肉豆,看到它们纠结错综,常常会令我惊异,真的是肉眼难辨,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到现代人复杂难以理清的人际关系,确实像这两种植物藤蔓的纠缠,想找到丝瓜与肉豆的根与果是不难的,但要在生长的过程分辨就非常困难了。
有一次我发了笨心,想要彻底地分辨两者的不同,却把丝瓜和肉豆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见了觉得很好笑,就对我说:“即使你能分辨这两株植物又有什么意义呢?你只要在它们的根部浇水施肥,好好的照顾让它们长大,等到丝瓜和肉豆长出来,摘下来吃就好了。
高考作文真题及优秀例文赏析

山东卷高考作文真题2005年卷(双赢的智慧:社会、人生处世)、2006年卷(一首诗的联想:生命、人生)、2007年卷(话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人生、生活)、2008年卷(话题“春来草自青”:人生、生活)、2009年卷(命题“见证”:人生、社会)2010年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好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考查导向: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采取了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引导考生正确对待人生、社会中的挫折与阴影。
2011年卷作文(60分)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考查导向:考查学生对世界、对生活、对人生的感知和思考。
2012年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惟我辈即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
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要求:⑴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⑵自拟题目;⑶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⑷文体特征鲜明。
考查导向:意在激发考生的社会责任感,触动梦想、激扬文字。
2013年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却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错误。
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2014年近五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

近五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2013年全国高考作文解析1、【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
”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
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了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这则关于钻石切割的材料,属于典型的材料作文,富于时代气息,社会意义丰富,思想倾向鲜明,难易程度适中,学生有话可说,是一则可圈可点的好作文题。
这篇文章在审题上毫无难度可言,文章只能这样写,这时候就考你是不是能够找到一个特别漂亮的例子进行说明。
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寓意,尤其是老雕刻家最后的话。
立意角度有二:老雕刻家的话和钻石。
从老雕刻家的角度立意,可以围绕“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成功来自勇气”、“成功既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做事需心无旁骛,无所畏惧”等切入;从钻石的角度立意,则可以从“瑕疵不足畏,改变成就美”、“要勇于改变自我”、“与过去决裂,勇于做新的自己”等角度切入。
当然,从第一个角度切入是中心立意,也最容易写作。
写作时要想出类拔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住“勇气”这一关键词,咬定青山不放松,要有材料意识、话题意识、主题意识;2、选择最擅长的文体,例如议论文;3、打造文章亮点,例如画龙点睛,闪亮开头,结构井然,前后呼应,卷面美观等。
2、【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5年山东高考作文分析及备考

高考作文分析分析研究山东五年高考题,探寻已经考过是作文试题的特点及规律,力求能为2013年的备考提供一点借鉴。
一、我们对山东省五年高考试题进行全方位分析2008年,话题作文“春来草自清”出自一首阐释佛教教义的诗歌《乐道歌》,为唐朝天宝年间诗人明瓒和尚所做,其末句是“兀然无事做,出来草自青”。
在流传过程中意义有所改变,现在多为:顺应自然,服从本性,反对人为,反对主观、强求、勉强做事。
该话题的核心是春与草的关系,要把握这一关系,就不仅要明了其本意,还要明了象征义:春是外部客观的事物,包括环境、条件、时机、机遇、自然法则、客观规律,也可以是国家、民族、人民、政党等社会力量;草则是主题,是我、我们等具有能动性的事物。
春与草的关系就是客观的事物对主题发生重要的影响,而主体又具有自身强烈的内在要求,彼此的相互作用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这种影响是双向的,是再主题的强烈要求下的,即草青是生命欲望的释放。
话题中“自”也很关键,“自”就是自然而然、顺其自然,与“来”相呼应。
俗话说:“功到自然成”“水到渠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船到桥头自然直”“切勿揠苗助长”等都是符合题意的,坚持信念和理想,相信“春来草自青”这一信念,保持乐观,积极地等待时机,积蓄力量创造条件等。
由于话题的特殊性,考生很难用记叙性文章来阐释话题,所以议论文的文章较多,在议论文的文章中,多数考生在用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材料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显得牵强。
笔者以为,这不怪学生,因为在基础教育时期,我们总是灌输积极进取、天天向上的思想,倡导积极的价值取向,这种“春来草自青”的“等”“顺”思想不合时宜,用来支撑这类观点的材料不多,考生没话说,有话又说不好,这是命题的愿意。
体裁适合于议论文,内容在于阐释主客体关系,探讨作为主体的生命个体,在不断变化的客观条件下的生活态度,处世哲学。
2009年2005年山东省高考试题分析报告强烈要求“变脸”的情况下,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采用材料的形式,紧接着2007、2008年连续两年采用话题作文。
2010山东高考作文需辩证考虑 江苏作文难度降低

2010山东高考作文需辩证考虑江苏作文难度降低导读:北京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教授张秋玲博士第一时间为大家解读各地高考作文题。
主持人:张老师,下面的时间我们来点评一个生源大省山东省,2010年高考的作文题。
今年山东地区的高考作文题是生活品质靠什么来支撑。
它给了一段材料,大体的意思是这样的,他说据有关的统计,68.8%的受访白领愿意花钱买奢侈品,受访白领在奢侈品上的年消费人均达到 22062.8元,还举了一些像白领的月收入,部门主管的月收入等等,他说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你会在意名牌和奢侈品吗?金钱是衡量生活品质的唯一标准吗?作为现代人,生活品质靠什么来支撑呢?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请我们的同学们联系社会的实际,或者是自己的人生体验,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后面还加了一句,不得抄写。
张秋玲:其实这个题目我刚才听的时候,咱们这么说吧,这个题目我的感觉太都市化。
为什么说太都市化?比如奢侈品、月收入、白领,这些概念可能对于一个都市生活的孩子来说不陌生,但是对于一个生活在相对落后的农村的孩子来说,他比较陌生。
为啥我用陌生这个词呢?就是因为对于一个陌生化的事物我们需要进行生活化的转化。
这个题目作为山东省的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山东省来说,这个题目命的质量不算太高。
生活品质靠什么来支撑,你对于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孩子来说,或者为明天交的学费而在苦思冥想,用什么东西来逃脱明天交学费这么一件事情的情况下,它怎么来考察生活品质的问题?这个命题看似与生活很近,但是远离了孩子自己的生活。
反过头来我们撇开题目内容不说,如果这个材料给的是一份非常翔实的材料,刚才说的翔实材料,主持人说的数据、图表都有的情况下,这个题目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题目。
因为这里恰恰考察学生一个挑战未来生存能力的意向。
为啥?你作为一个17、18岁的孩子都毕业了,最起码阅读日常生活资料的能力应该有,你应该具备从日常生活资料当中提取你所需要的信息,然后进行整合的能力。
近几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走向及分析

近几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走向及分析一、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
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
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解析:2014年山东卷语文作文类型依然是新材料作文。
材料主要内容围绕着“窗子”展开,以“窗子”为设题点,把窗子比喻成画框,通过窗子看到的风景喻为图画。
句号标志着这是材料的第一层意思,后面列举了不同的人通过窗子看到的不同的“图画”,这实际上是立意的提示,也就是说,作文立意可以写高雅、宁静,也可以写粗俗、喧闹,可以是值得肯定的,也可以是需要否定的。
需要注意的是,材料最后的省略号,它的意思是说,还可以有很多,只要是符合材料中通过窗子看到的“图画”即可。
因此,作文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大的写作空间,看到的除了高雅、宁静,还可以是善良、爱心、文明、道德、诚信、责任等等,看到的除了粗俗、喧闹,还可以是麻木、冷漠、肤浅、道德的缺失、欺骗、雾霾等等。
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图画”,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内心世界。
佛家所谓“心中有佛所见皆佛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提到“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强调以我观物那么物就会着上我的色彩。
所以不论看到的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关键在于我们拥有一个怎样的心灵世界。
这也是一个立意点,而且是较好的立意。
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您看到了什么?你脑袋里边有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就能审出什么中心来。
你喜欢静,你就可以写静;你喜欢热闹,你就写热闹;你喜欢雅,你就写雅;你喜欢俗,你就可以写俗;你看到了好,你就写好;你看到了不好,你也可以写不好。
自由民主,各抒己见。
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题解析与范文

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题解析与范文【高考试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窗口下有一个画框,从窗户看出去不同人看不同风景,有的人看到了静,有的人看到了闹;有的人看到了雅,有的人看到了俗;有的人看到了好,有的人看到了不好。
你能看到什么?请问您看到这个题目又有什么想法呢?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处,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
【审题立意】从窗户看出去不同人看不同风景,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态、不同的胸怀、不同的眼光、不同的见识……正因为有这些不同,所以,有的人看到了静,有的人看到了闹;有的人看到了雅,有的人看到了俗;有的人看到了好,有的人看到了不好。
可见,这则作文材料在立意上应强调的是心态、胸怀、眼光和见识,你脑袋里边有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就能审出什么中心来。
如果审题立意放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窗子的作用,改革开放等则偏离了题意。
【佳作欣赏】心窗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里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副图画。
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
有人看到的是闹,有的人看到的是静……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打开你的心窗若你只看到吝啬与奸诈,你的身心便备受煎熬;打开你的心窗若你只看到虚伪与狭隘,你将会迷失自我,丢掉自己的纯真;打开你的心窗若你只看到欺骗与虚度,你将会深陷囹圄;观望天空的那一抹独白……若你的心窗开错了方向,终将使你渐失人生的价值。
陆小曼,上世纪二十年代火树银花般的女子,在人们的心目中,她是位注重奢华享乐颓废放荡的女子,是她将自己的最爱推向了死亡,任由自己憔悴,摧毁了自己半世的幸福。
大概是因为她的心窗开错了方向吧!她的心窗想着奢华享乐、颓废放荡而打开,葬送了她的纯真,换来半世寂寞。
伊人远去,铅华尽洗,陆小曼那一抹奢华的背影最终消失于人们的视线、耳边、口唇之间。
而同处一个时代的另一位女子却活出了自己别样的人生。
她,林徽因,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同时也是位诗人。
她的心窗开向了由理想有目标的方向。
2010年山东高考语文高分作文及点评

2010·山东卷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考题解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
与去年山东高考命题作文“见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相比,今年把关注的焦点转向了人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个人成长,学生的心理健康。
这一命题体现了命题者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近几年频繁发生的校园自杀惨剧及社会上各种攻击他人和自我伤害事件,无不表明现代社会成员的心理极其脆弱,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无法排解,不能正确对待人生的悲与喜,逆与顺……这个命题正是启发人们辩证地看待人生的成功与失败,让自己脆弱的心灵变得更加坚韧和顽强。
高考面对的是即将自立成人的中学生,作为即将面对社会的高三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非常重要。
这个考题可以体现出命题者的良苦用心。
2010年的命题形式由去年的命题作文变为新材料作文,自由拟题,在审题难度上有所提高。
审题的关键点之一是要弄清“光明”与“阴影”的含义。
“光明”既可指人性中的善良、高尚、理想化的方面,又可指人生中的幸福、顺境、圆满成功等方面;“阴影”既可指人性内在的弱点、不足、低俗等方面,又可指客观的苦难、残缺、挫折、逆境、失败等方面。
关键点之二是要弄清二者的关系,“光明”和“阴影”是一种共生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是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变化”、“魅力”和“美”是由二者的互动造成的。
从这一点来说,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思辨能力,是看学生能不能辩证地看问题。
就文体来说这一命题写成议论文较容易出彩。
既可以通过对现实人生的多种现象进行剖析,揭示“光明”和“阴影”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人生为什么会因为有了他们才会有“魅力”、有“美”。
也可以在论证揭示二者的辩证关系后,写人们应当如何看待人生中的“光明与阴影”。
2014年山东卷作文评析及优秀例文

2014年山东卷作文评析及优秀例文(本材料根据多位一线阅卷老师的阅卷体会整合而成)2014/10/11【文题回放】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画。
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定位与解读】一、主体,二、客体,三、窗子。
核心内涵:此材料作文最为核心信息是把握“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即“主体”是如何看待“客体”这个客观世界的,并能揭示产生不同认知的原因。
因此,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不同认知就成为审题的重中之重。
【标准与细则】Ⅰ等(60—53分):符合题意。
需同时满足两条标准:一是,不同的人面对同一幅画,从中看到不同的意义或内涵;二是,看到意义或内涵后能揭示其不同的原因,并用实际行动改变“图画”。
例如:寂静,长吟,灯火阑珊,有人看到的是寂寞,而钱钟书看到的是淡泊的宁静。
荆棘、芍药、冷雨纷纷,有人看到的是“幽林冷雨一身孤”,而李白看到的是“肯信明年别有春”“明伴春色倍还人”;孤鹏、大雁、有人看到的是悲哀,而易安居士却吟唱“九万里风鹏正举”,同样的事物,不同的心,则画上不同的颜色,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
生活可以阴暗彷徨,也可以明朗欢乐,这都取决于我们的心。
(《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Ⅱ等(52—42分):题意有不同程度的偏离(1)过分注重内在的心态和修养,只谈个人的内心世界,而忽略了“图画”;(2)仅仅写出了不同人看到了不同的世界,有人看到了静,有人看到了乐观、坚强、责任、爱心……(3)对“窗子”理解错误,将“窗子”主体化;比如坚强的窗子、拼搏的窗子、善良的窗子等等;(4)以选择行动为主,谈选择行动,即“怎么做”,而忽视理解判断,没有对图画的感知。
Ⅲ等(41—31分):题意出现较大偏离(1)大谈如何对待挫折、磨难,忽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2)“客体”主观化,用心灵世界代替窗外的客观世界;(3)打开窗子看世界;(4)打破窗子,冲出束缚;(5)选择不同的“窗子”,无限扩大“窗子”的作用。
2014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2014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作文教学论文2014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特别告知:由文题材料可提炼出“多角度看问题”的话题,本刊“焦点·观点”“多维解读”等栏目刊发的文章均是“多角度看问题”的范例,大多可作为写此题的素材。
2014年2-3期《命题作文“框”构思演练》,文题“框”的写作范围包含此题的写作范围,其中“佳作示例一”稍加改动可为此题所用。
就此题的立意角度“尊重个性,有容乃大”,本刊2014年4期《切莫暗淡了个性的花朵》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山东何传跃吴明起考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
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图画。
这是一道哲理意味浓、思辨色彩强的命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认识自我,充分体现出“新课标”的“表达与交流”中“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的要求。
这个材料审题立意的难度不大,但可拓展的范围不小,便于考生发挥创造性。
应当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窗”的含义,以透过“窗”看到的不同风景设置写作的突破点。
材料言简意赅,抓住“窗子”“画框”“图画”“雅”“俗”“闹”“静”等关键词认真分析,是确保立意不偏题离题的前提。
而联系实际,由此及彼,拓展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则是立意鲜明、深刻和新颖的关键。
以下立意角度供参考:一、风景是丰富多彩的材料把“窗子”喻为“画框”,把通过“窗子”看到的东西喻为“图画”。
其实这个“窗子”就是我们看世界、看社会、看生活、看他人的通道,这幅“图画”就是我们看到的社会生活、人生百相等。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人看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有人看到高雅、宁静,有人看到粗俗、喧闹,等等。
2010年山东高考作文评析

2010年山东高考作文评析作者:闫会才周景明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0年第15期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考题解析审题立意。
命题人给我们的托翁的名言,实际是一个判断句。
这样,可以将其作为一个论点,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去论证它;可以将其作为一个主旨,写一篇文学类文章去表现它。
托翁给我们的是一种现象,其关键词是“光明”和“阴影”。
如何对待人生的光明和阴影呢?1.既要看到光明,又要看到阴影。
也就是说,要全面的看问题。
只有这样,才不至于骄傲自满,沾沾自喜,止步不前。
2.要看到阴影,更要看到光明,只有这样,才能看到希望,拥有信心,赢得最后的成功和辉煌。
分析到这里,我们知道,所写作文立意可以有多个,我们完全可以从自己所掌握材料的实际情况出发决定从哪个角度切入立意。
打开思路。
一篇文章能不能写好,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取决于能不能打开写作思路。
就本作文题而言,我们可以用替代法来打开思路。
托翁名言中的关键词是“光明”和“阴影”。
“光明”和“阴影”各指什么呢?我们仔细思考,知道“光明”是指人生道路的平坦,是指个人优势,是指积极影响等;“阴影”是指人生道路的坎坷,是指个人劣势,是指消极影响等。
明白了这些,我们还可以纵向挖掘,根据自己的阅读和生活积累,找到若干“光明”与“阴影”的替代品。
托翁的名言,从本质上说是给我们的心灵鸡汤,这鸡汤是我们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不可或缺的。
也就是说,这道作文题,除了能够考查作文能力外,还给了我们以人文关怀,这与当今山东的新课改精神是吻合的。
例文一给魏楠的一封信□山东考生魏楠同学:您好!您通过时空隧道发来的电子邮件,我已经收到了。
您说,自己名叫魏楠,现在可真是为难了,因为自己是个喜欢思考的人,对校园频繁发生暴力事件,是百思不得其解,以致从中走不出来,于是向我求助。
2010-2014年山东五年高考作文试题拆析

2010-2014年山东五年高考作文试题拆析山东郓城一中高三语文组李召峰【2010·山东】★作文题目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题目提供的阅读材料是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一句话:“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要求考生根据阅读时的感悟和联想进行写作。
这句名言通过生动的比喻表达出了深厚的人文内涵,深入浅出,将视角转向人的成长和对人生的审美体验,给考生留下了广阔的联想和思考空间,这与教育部颁发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0年语文考试大纲》以及今年的《山东卷考试说明》的要求一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思想导向很好。
作文材料的选择,非常切合《课程标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对于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区分考生的能力水平,有利于实现分层级考核的目标。
在这里,材料既是对考生思路的提示,也是一种限制。
题目在为考生提供尽可能开放的发挥空间的同时,又设定了一定的限制,即围绕“人生”生发感想、展开联想,这样既避免了原先话题作文过于宽泛不着边际的弊端,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某些命题作文限制过于严格的不足。
★优秀作文背负青天下辈子我还要做你的孩子。
十八年如一日,你是我的依靠;剩下的五十年,七十年,或更长远,依旧能给我信念和力量。
我要为你撑起一片天空,做天之骄子。
爸,这不是苦难,是黎明前的黑暗。
我是一个爱哭鼻子的孩子,却从不在你面前流泪。
当年求学之路的选择是你“日夜掺白发,旱烟凝皱纹”,替我争取的。
贫困没有错,幸福却有家。
把苦咽下,芬芳的是你给我的天下。
你是那衣衫褴褛的摆渡翁,摇曳记忆的竹筏,穿越无数个没有光线的湖面。
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题解析与范文

我心自有云白山青叔本华说过:“从青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曲欢快的协奏曲;从老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汪寂静的死水。
”角度不同,心态不同,我们所看到的也不同。
窗子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这图画是虚幻的现实。
内心云白山青的人在喧闹中看到的也是寂寞的美好,内心乌云密布的人在文雅中看到的都是低俗的趣味。
要从画框中望这个世界,首先收拾好自己的心态,用冷酷的哲思与美好的遐想,还现实这幅画本来的美好。
近代著名学者金岳霖先生,一生钟情于林徽因,但他的爱坦坦荡荡,朋友与当事人都知道,他不学心碎浪子远走他乡,也不学乡里霸王强拆鸳鸯,而是在林徽因身旁默默守望,这一守便是一生。
旁人可能看到的是金岳霖一生的孤单寂寞,是林徽因的不识才子,其实从金岳霖的眼中去望,没有比这更加美好的了,他抵住了诱惑稳稳站在属于自己的角落,这才让美得以持久。
守住自己的的本心,你从窗子里望见的图画,一定被涂上了最美丽的色彩。
去望这个现实,这是生活的本质,你我都去望,生活这幅画面却截然不同,你我望孤独,望见的是满目的黑色,而村上春村望孤独,它只是我们熟悉的朋友。
也许村上春村洞悉了人生,他并不将孤独视作洪水猛兽,而是用一种玩味的笔调给我们望见的黑色涂上了美丽的颜色,村上春树的眼中,生活不可变,只有心态可变。
图画不可变,只有看画人的心情可变。
那何不调整自己的心态,走出人生最为瑰丽的舞步呢?在这个万般千态的浮世绘中,在错乱复杂的名利场里,我们容易在无端狂热中迷失方向,在无畏竞争中迷失自己,其实人生如梦,年华似雪,梦醒了雪停了我们将一无所有,我们看到的窗子外的图画,不是眼中所见而是心中所感悟的。
只有守住我们的本心,用澄澈的心去看现实的画卷,才能感悟生活的美好色彩,踏破这冷酷梦境,走出这无涯雪场,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任世事无端变幻,我心自有云白山青。
守住内心,弘一法师方能发出“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感悟,三毛能在丈夫死后仍拥抱寂寞。
菜根谭有言“世人动曰‘尘世苦海’,殊不知世间花迎鸟笑,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苦其自心尔。
2014年山东卷高考作文分析与点评

2014年的高考已经落下了帷幕,回头看今年各个省市的考题,高考作文成了很多人评论的重头戏,以下是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推荐的2014年山东卷高考作文分析与点评,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解析和点评,希望能对考生、家长有所帮助,也希望对2015年高考考生提供借鉴。
2014山东高考作文题目:开窗看问题
2014年高考语文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4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开窗看问题。
材料作文:窗口下一个画框,通过它可以看到不同的画面,有的人看的雅,有的人看到的是俗。
有的人看到的是静,有的人看到的是闹。
自拟题目。
山东卷2014年作文题目秉承了题目简练,寓意深刻的传统,依然是开放式作文。
题目从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窗切入,通过提示不同人透过窗看到的不同风景,设置作文的突破点。
考生注意发散思维,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窗的含义,联系生活中与此相近的事物,充分发挥想象,解读其含义。
牢牢抓住这一点,构思作文就容易的多。
纵观山东省自2009年以来的作文题目,不难发现,山东卷常常以含义丰富的某句话或某件事物来命题。
09年要求考生理解春来草自青的含义,10年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光和影,而12年以孙中山的警句出题,对学生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
今年题目总体来讲,偏向简单化,为考生提高供多个可入手着笔的关键词,作答时只要沉住气,耐心审题,作文一定能发挥出较好的水平。
2014高考山东省语文科目的真题点评到此结束,希望广大考生关注新东方在线高考名师团队其他科目的解析和点评。
2014年山东卷高考作文分析与点评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2010年山东高考作文题范文及点评

2010年山东高考作文题范文及点评2010年山东高考作文(1)阅读下列材料,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东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主要有三个:一是比喻性;二是两面性;三是现实性。
从“双赢的智慧”、“星星与尘埃”,到“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春来草自青”,都是如此。
2009年的“见证”好像比喻性少一点,但暗含的两面性与现实性还是很明显的。
而今年的作文亦是继承了山东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三个方面皆十分突出。
很明显,这里的核心词语是“光明和阴影”,其次是“人生”“变化”“魅力”与“美”。
就是说,光明和阴影构成了人生的变化、魅力与美。
从审题角度看,本题不是很难,只要抓住了“光明和阴影”就不会跑题。
实际上不管是人生还是社会的变化,都是光明与阴影共存的。
当然这阴影有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的不同。
材料界定在了“人生”的层面上了,人生的变化也是与社会息息相关的。
从作文的选材看,人生的光明与阴影构成美的事例很多。
例如,屈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谭嗣同的去留肝胆与无力回天;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与发配新疆;布鲁诺的火刑,是光明与黑暗的较量;霍金的病是阴影,但它丝毫没有阻挡他仰望星空的光明。
中外名著中的不少人物事例也同样展现着“光明与阴影构成的美”。
从文体选择看,议论文容易写,记叙文也可以,但要扣准题意。
总之,今年的高考作文理性与辩证性增强了,总体难度适中。
点评人:淄博市教研室王玉强例文光明与阴影构成美丽的花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棵玫瑰有美丽的花瓣,也有婆娑的倩影;既然有太阳的暴晒,就会有夜晚的纳凉;既然有奇寒的冬日,就会有绽放的梅花。
正如雪莱的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托尔斯泰有言:“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那美丽,那魅力是绽放在光明与阴影之间的。
忘不了盛开在荒芜土地上的并蒂莲--罗密欧与朱丽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XX年山东五年高考作文试题拆析山东郓城一中高三语文组李召峰【2010·山东】★作文题目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题目提供的阅读材料是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一句话:“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要求考生根据阅读时的感悟和联想进行写作。
这句名言通过生动的比喻表达出了深厚的人文内涵,深入浅出,将视角转向人的成长和对人生的审美体验,给考生留下了广阔的联想和思考空间,这与教育部颁发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语文考试大纲》以及今年的《山东卷考试说明》的要求一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思想导向很好。
作文材料的选择,非常切合《课程标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对于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区分考生的能力水平,有利于实现分层级考核的目标。
在这里,材料既是对考生思路的提示,也是一种限制。
题目在为考生提供尽可能开放的发挥空间的同时,又设定了一定的限制,即围绕“人生”生发感想、展开联想,这样既避免了原先话题作文过于宽泛不着边际的弊端,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某些命题作文限制过于严格的不足。
★优秀作文背负青天下辈子我还要做你的孩子。
十八年如一日,你是我的依靠;剩下的五十年,七十年,或更长远,依旧能给我信念和力量。
我要为你撑起一片天空,做天之骄子。
爸,这不是苦难,是黎明前的黑暗。
我是一个爱哭鼻子的孩子,却从不在你面前流泪。
当年求学之路的选择是你“日夜掺白发,旱烟凝皱纹”,替我争取的。
贫困没有错,幸福却有家。
把苦咽下,芬芳的是你给我的天下。
你是那衣衫褴褛的摆渡翁,摇曳记忆的竹筏,穿越无数个没有光线的湖面。
农村贫苦的孩子们的梦想只能是土筑石铺。
我在电话的那头终于哭出了声,抽泣着,心绷着。
你一天工作二十四个小时,直接躺在饲料棚里,本来别人可以换班,你为了两个人的工资毅然扛起了无日无夜的活儿。
你在那头憨笑,不累,你说。
你沙哑的声音,女儿怎会不知。
你说刚睡一会儿,其实我知道这是夜的深刻。
它加重了父亲的爱,一如那烟波浩缈波荡的水面假装风平浪静。
我听着你语无伦次的“谎言”,疼痛在心底绾成了一个结。
我无法接受自己身处校舍宽敞明净的环境,吃着和城里人一样的伙食。
爸,明天要考试了。
嗯,我的女儿我清楚。
再没有了下文。
而我仿佛听到你急促的呼吸声,像警世的长笛,炽烈、缓慢、深长。
爸,你的祝福已收到。
你近六十,庄稼活实在不能扛起,前年种棉花,喷雾器只能颤栗着背起。
你只能背井离乡,卖小吃,卖豆腐,上工地,最后安营扎寨,做起了没日没夜的饲料工人。
学校交钱,你从没缺着我。
苦难一直在我的人生里“兴风作浪”,除了微笑还有夜里的哭泣。
这些都难不倒我,去构建完美的人生。
年老正逼近你,邻居三婶说你走路腰都直不起来。
你教我强大,给我生命繁华。
世间有苦,但这并不是悲哀。
苦中有爱,有你对我永不放弃的执著信念。
沧桑世间,有苦有累,亦有甜有爱。
你让我懂得直面人生,拼搏为命。
与你结父女之缘,是我一生的福祉。
我笑曰:爸,你是我的财富。
人生因你而美丽,苦甜相伴,愿下辈子还相会。
剩下的日子,我来背负青天。
【2011·山东】★作文题目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历年的山东高考作文题都有亮点,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则体现了时代性、人文性、包容性,因而更具特色。
时代性。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一段时间以来,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缺乏信仰,缺乏社会责任感,山东卷的“这个世界需要你”,旨在唤起人们的责任感,唤起人们的社会道德感,呼吁人们加强个人的素养建设,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人文性。
“这个世界需要你”,告诉你:你很重要,你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你有自己的特长,你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旨在唤起人们的自豪感,让人们焕发斗志,因而具有极强的人文性。
包容性。
“这个世界需要你”,不论你是谁,不能你地位高低,不论你干什么,不论你原来怎么样,社会都需要你,你都可以存在、发光、发热,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此命题倡导和谐、包容,共生共存,有极大的包容性。
此题最佳立意:社会责任、你很重要、你不可或缺。
今年的高考作文改变了去年话题作文的形式,而成为命题作文,对于命题作文,主要是从文章中的要素和要素间的关系入手来解析。
“这个世界需要你”这个题目,考生可以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从这个角度思考,可以想到世界的距离越来越小、世界在腾飞、世界需要绿色、世界需要创新、世界需要和平、世界需要发展等等。
所以题目的思路还是很广泛的。
“需要你”中的“你”显然指我们大家,特别是青年学子,那么需要我们做什么呢?学生可以写需要我们坚强、需要我们创新、需要我们维护绿色世界等。
另外,还可以联系现实世界,比如利比亚战争、伊拉克战争等,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还不和平;联想到全球气温升高,会想到环保;联想到能源问题;联想到人们的举止还不够文明等。
总体而论,山东的作文平易,学生有话可说,还是比较好写的。
★优秀作文这世界需要你20XX年的冬天有点冷。
因为你走了,伟大的作家史铁生,去享受那等候多时的节日。
去追寻那平静,那寂寞的美。
你可知道这个世界多么需要你。
(“去追寻那平静,那寂寞的美。
”有弦外之音,“你”去追寻自己的“平静”、“寂寞”之美,顺势引出“你可知道这个世界多么需要你”。
开头简洁,对“你”定位准确,第二人称的使用,表达自然。
)我与你在那荒芜的地坛相识。
那时,你正在轮椅上思考人生,思考生与死。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件怎么也不会错过的事情,死是必然降临的节日”,你给了如是的答案。
他拯救了你,拯救了你身后的母亲,更拯救了无数痛苦的心灵,从此以后,这个世界就真的离不开你了。
(从《我与地坛》中寻找写作的素材,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高度概括史铁生的精神内涵,“这个世界就真的离不开你了。
”进一步展示文章主旨。
)在那宁静的清平湾我们熟识了。
得知你正直青春年少就失去了双腿,我投去怜悯的目光,又得知你忍着病痛奋笔疾书;我投去敬佩的目光,从那时起你就成为我心中的丰碑,也成为无数青年心中的偶像,那一段段宁静的文字抚慰着无数生命的伤口,那一句句平时的话语激励着每颗羸弱的心。
(一句“在那宁静的清平湾我们熟识了”,引述史铁生的另一作品《我那遥远的清平湾》,“宁静的清平湾”、“宁静的文字”,表现史铁生面对人生灾难的淡然与宁静,可见,小作者是多么热爱史氏的作品,从作品进一步热爱他的作者。
)你永远是笑着的,除了那把旧轮椅。
那爽朗的微笑就是你的名片。
你热爱生活更热爱生命。
轮椅上,生活几十年,“百年多病常作客”,你却开着玩笑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
一星期几次的化疗没有抹去脸上的微笑,你却将它重重的摔在地上。
弥留之际你立下遗嘱:将身上几处器官献给有用之人。
对待生命史铁生比我们多一份坦然,更多一份释然。
你虽然失去了双腿,但比我们每个人走的更远。
靠着轮椅,看着远方。
你的思想这在天际游荡,你看见了死亡身后的那一片光明,看见了阴霾后的那一缕阳光。
你的思想已经超越了生离死别。
佛曰:四大皆空。
你却笑着说:死亡是人最后的节日。
(将史铁生的名言自然穿插于文章之中,再现了一位笑看人生生死的强者史铁生形象。
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背后是作者深刻的思想。
)世俗的喧闹已经无法困扰你,死亡恐怕也无法威胁你,人生的痛苦更被你踩在脚下,你是真正的强者!一个华丽的转身,一次痛苦的蜕变,成就了一位不朽的史铁生!这个世界需要你,那坚强,那执着,那热爱,那超然,都是这世界的“稀缺品”。
我们只有努力汲取,而你的精神也会永驻世间,我需要你,我们需要你,这个世界需要你!(卒章显志,篇末再一次深化“你”的内涵,这里的“你”就是史铁生留给这个世间的“稀缺品”,“坚强”、“执着”、“超然”、“爱”。
特别是结尾:“我需要你,我们需要你,这个世界需要你!”句句内蕴深化,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
)【2012·山东】★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
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孙中山★写作指导这个题目有点儿大,有点空,不容易写。
抽取材料的核心内容是:青年学生须以改革发展为己任,不放弃,不退缩,奋力向前,必将成功。
★优秀作文向上!人生路引一曲高山流水,登高眺远,望大江东去浑浊的江水拍打着生命的浪石,溅出滚烫的热泪,而此身尚存,则此心不死,落日孤鸾,褪下了华美的外衣,唯有不断攀登,才能到达生命的顶峰!!!这是一次登山之旅,山路险峻,登山者是一群年轻人,山路上有绚烂的缤纷野花,登山者有些眩晕,他们流连于这里的美好,嗅着迷人的芬芳,驻下了脚步。
钟声起了!刺破拂晓的宁静,更振奋了攀登者的心,这一刻,斗志昂扬的人群里迸发出生命的力量,克服困难,猛力向前,不向艰难退缩,将汗水踏在脚下,渗进泥土里,散发出坚持的芳香,这恢弘的气势令整座高山为之汗颜!若说血与泪通向成功所必须承受的,那么攀登者路上的荆棘更是完美的充当起了垫脚石的角色,尽管他会让你很痛,然而痛过之后是感激,少年不知长河万里天,却不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轻易的放弃了当初坚持的。
仰于高山之巅,享受这一片刻的安逸,渺瀚的天空上是如血的夕阳,访如涅槃的凤凰,在欲火中重生,必须要经受撕心的痛,而克服这种疼痛的唯一方法,就是克服重重困难,超越灵魂本身。
仰于高山之巅,铭血泪之史,奠成功之石,以迅雷之势勇猛的刺破苍穹,划出赞与歌的悲壮,在嗜血的芬芳中通过艰难险阻,步于青云壮志,为生命燃起夺目的明灯,照亮前行的路,奋发向上,不及掩耳地颂这人生之诗。
人生是一段无止境的旅程,如飓风起于青萍之末,需要经历千百种困难,并为之坚持,泅渡成功这条河流,蜿蜒成生命的高度,劳步身遂先事,担当己任,在人生之路上奋力向前!向上吧!人生路!在渺渺长空中吟唱旷世奇歌,为自己的生命奏响辉煌的交响乐,吟盛世长箫,天际征鸿,百鸟成行忽擎起,挥起连波的旗帜,不负艰辛,才能在人生的秀野里踏青。
向上吧!人生路盛世的节拍已奏起,只能你去谱写人生赞曲,弃软弱,倡刚强,做新社会的弄潮儿,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舞坚强之躯,敢于攀登,擎起火红的花朵,向上吧!人生路!【2013·山东】★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