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抗生素使用规范

合集下载

抗生素使用规范

抗生素使用规范

抗生素使用规范为有效地控制感染而不引起体内菌群失调,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防止毒副作用发生和耐药的出现,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应在严格的科学依据下,应用适宜的药物,适宜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控制感染或疾病的目的,使用中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各种副作用的发生。

特制定本管理规范,以加强抗生素之合理使用。

一、单纯病毒感染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不使用抗生素。

二、对发热患者应尽可能确诊后根据病情或细菌学方面的监测结果选用抗生素。

长期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可任意使用抗生素。

三、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感染使用抗生素,因局部使用较多发生过敏及导致耐药菌株的早发,特别如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甙类等。

四、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必须有严格、明确的依据,应能达到协同的治疗效果,或以减少药量,减少毒副作用,防止耐药菌的产生为目的。

如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或诊断明了的严重感染(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脑),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等。

除特殊需要外,应以二联为宜。

不得堆积用药。

五、对一般感染,在抗生素使用后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72-96小时,应考虑停药,特殊病种在明确诊断下可适当延长。

六、抗生素的使用应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用药。

七、抗生素的使用应同药敏试验密切配合,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使抗生素准确有效地发挥疗效。

八、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保险性”预防用药。

九、为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另外,青霉素类、头孢类应严格按药品规定要求做皮内过敏试验,皮试阳性者禁止使用。

十、对老年人、孕妇、新生儿及肝肾疾患者有其它特殊病种者应特别注意到其生理、病理特性及个体差异,准确选药,适当调整剂量。

十一、对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应有专人进行疗效、数量及副作用、耐药性的统计,用以指导和制定合理应用的有关规定。

对初诊者需认真询问过敏史,对过敏阳性者,病历须作醒目记载。

抗生素使用规范管理制度

抗生素使用规范管理制度

抗生素使用规范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规范医院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临床科室和药房,包含医院内的门诊和住院病区。

二、管理要求2.1 抗生素使用的指征和准入医院全部科室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必需遵从以下指标和要求:2.1.1 感染诊断与临床评估•必需有明确的感染诊断,并以科学的方式进行临床评估。

•临床评估必需包含患者的病情、体温变动、试验室检查等指标。

2.1.2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尽可能提取患者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菌株和药物敏感性,以引导抗生素的选择。

2.1.3 抗生素选择和疗程•抗生素的选择必需依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以确保使用具有针对性的药物。

•疗程应依据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情况和治疗反应进行调整,不得滥用或过长使用。

2.2 抗生素处方和审批医院在抗生素处方和审批方面,要求如下:2.2.1 抗生素处方•抗生素处方必需由医生书写,包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用药名称、剂量、疗程等信息。

•在处方上必需注明是否为新一代抗生素、限制使用抗生素,以及是否需要特殊的使用授权。

2.2.2 抗生素审批•医院设立抗生素审批委员会,负责审查和审批抗生素使用申请。

•抗生素使用申请必需包含患者的临床诊断、用药指征、抗生素选择、疗程和预期效果,以及其它必需信息。

•抗生素使用申请必需经过审批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否则不得使用抗生素。

2.3 抗生素库存和发放医院在抗生素的库存和发放方面,要求如下:2.3.1 抗生素库存管理•医院药房必需定期进行抗生素库存盘点,确保库存准确性和药物质量。

•过期的抗生素必需及时清理销毁,避开使用过期或陈旧药物。

2.3.2 抗生素发放•抗生素的发放必需经过医生处方和药师审核,并记录在案。

•药房必需依照临床科室的实际需求和合理的用药量,合理布置抗生素的发放数量。

2.4 监测和评估医院在抗生素使用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估,包含以下要求:2.4.1 监测抗生素使用率•医院必需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测系统,定期收集、统计和分析抗生素使用数据。

抗生素使用规范

抗生素使用规范

抗生素使用规范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治疗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

然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规范使用,已经导致了耐药菌株的出现,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抗生素的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下面将从正确的适应症、合理的使用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和合理选择抗生素等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抗生素的使用规范。

1. 正确判断抗生素的适应症。

抗生素只适用于细菌感染,不能用于病毒感染。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医生需要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评估,明确病情是否为细菌感染,以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2. 使用合理的剂量和疗程。

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以及感染的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过低的剂量可能无法达到有效浓度,从而导致治疗失败,而过高的剂量则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同时,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按疗程使用,不得中途停药或过早停药,以免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

3. 避免滥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是指在无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或者对抗生素无敏感的情况下,仍然使用抗生素。

常见的滥用情况包括感冒、咳嗽、感觉不适等症状没有细菌感染的患者,以及对广谱抗生素无效的情况下继续使用广谱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不仅无法起到治疗作用,还会增加抗生素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4. 合理选择抗生素。

在治疗细菌感染时,应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和患者的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

根据细菌的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高效抗菌谱并对患者耐受性好的抗生素。

同时,应根据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型。

另外,对于抗生素的使用规范,不仅需要医生的正确判断和指导,患者也应积极配合。

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得自行增减剂量或者更换药物。

同时,应按时按量完成疗程,不得中途停药或过早停药。

总之,抗生素的使用规范是保障其疗效、减少耐药菌株出现的重要措施。

医生和患者都应加强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意识和知识,共同推动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科室抗生素使用规定

科室抗生素使用规定

科室抗生素使用规定
背景
科室抗生素使用规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
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抗生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可以治疗
各种细菌感染,但滥用和不正确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和不
良反应发生。

目标
科室抗生素使用规定的目标如下:
1. 确保抗生素仅在合适的情况下使用,有效治疗感染。

2. 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减少药物耐药性的风险。

3. 提高医务人员对抗生素使用的知识和意识,以确保正确用药。

规定
以下是科室抗生素使用的规定:
1. 抗生素应仅在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使用,且根据具体细菌培养结果进行选择,避免对病原体产生耐药性。

2. 使用抗生素前应了解患者的过敏史,避免使用患者有过敏反应的药物。

3. 应按照医院规定和临床指南使用抗生素,包括剂量和用药时长等方面。

4. 抗生素的使用应与患者充分沟通,解释治疗目的、副作用和用药注意事项。

5. 定期进行抗生素使用的审查和评估,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惩罚措施
为了严格遵守科室抗生素使用规定,以下是可能的惩罚措施:
1. 未按规定使用抗生素的医务人员将接受内部纪律处分,包括口头警告、记过和辞退等。

2. 对于重复违规或严重违规行为,将进行法律追究。

结论
科室抗生素使用规定的制定和执行对于预防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非常重要。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规定,确保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提供有效的治疗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请大家积极配合和执行科室抗生素使用规定,共同努力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抗菌素用药制度1.抗生素合理使用规范(1)已确定为单纯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不得使用抗生素。

(2)发热原因不明者,尽可能了解病原学诊断,根据疾病情况,考虑在初诊断完成后再使用抗生素。

(3)尽量避免皮肤、黏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

抗生素药物局部应用容易引起过敏、反应,也可能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因此,除主要供局部使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磺胺醋酰钠、磺胺嘧啶钠等外,其他抗生素药物,特别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的局部应用要尽量避免。

(4)联合使用抗生素必须有严格的指征。

联合使用抗生素能达到协同或至少相加的治疗效果,减少药量、减少毒性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等为目的。

但无根据的随意联合用药,起无关作用甚至是拮抗作用,并可能出现副作用。

抗生素的联合用药是指在早期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或诊断不明的严重感染(包括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混合感染或难治性感染,以及既需长期用药而又使患者免于产生细菌耐药的情况,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以二联为宜。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杀毒剂如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与氨基类(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的联合。

避免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素、头孢霉素类)与快速抑菌剂(如红霉素、氯霉素等)合用,以免细菌被后者抑制,而前者不能起任何作用。

(5)一般感染时,抗生素使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72-96小时,即考虑停药,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疗程常为6-8周,且最好用杀菌剂。

对败血症,宜用药至症状消退后2-3周,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者,宜更长一些时间,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喉炎疗程不宜少于10天,伤寒病为2周。

(6)急性感染采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72小时后临床疗效不显著者,应多方面考虑原因,确属抗生素选择不当者,应立即改用其他敏感的抗生素。

(7)抗生素使用(特别是静注和静滴)应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用药;合理选择连续给药与间歇给药。

(8)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使用,禁止无针对性的以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

抗生素合理使用制度和管理制度

抗生素合理使用制度和管理制度

抗生素合理使用制度和管理制度1. 前言抗生素是现代医疗中不行或缺的药物,对于治疗细菌感染起到了紧要的作用。

然而,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多种问题,包含抗生素耐药性的加添、不必需的药物费用支出以及不良药物反应的发生等。

因此,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医院的治疗效果和经济效益,特订立本《抗生素合理使用制度和管理制度》。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院内抗生素的使用,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减少抗生素滥用导致的问题。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部门、医务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

4. 抗生素使用原则4.1 医生应遵从抗生素使用的以下原则:—合理确诊:首先,要准确诊断患者是否为细菌感染,避开使用抗生素处理病毒感染等非细菌感染情况。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如严重程度、感染部位、耐药情况等),选择对病原菌敏感、安全有效的抗生素。

—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对于不明原因的发热、感染症状细小的患者,尽量避开使用抗生素,可以通过察看和其他对症治疗方式进行处理。

—掌控使用时间:严格掌控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疗程,避开过长应用导致药物耐药性加添。

4.2 护士应遵从以下原则:—按医生医嘱执行:不得擅自更改、停用或加大抗生素的用量,必需时应与医生沟通和确认。

—察看药效和不良反应:对患者使用抗生素后的反应进行察看,及时向医生报告不良反应,确保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5. 抗生素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5.1 抗生素使用统一管理:—全部抗生素均由医院药房统一采购,依照需要进行分类存放,并建立完整的药品管理台账。

—药品存放区域应符合相关要求,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2 审核和监督机制:—设立药事委员会,负责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和监督,定期召开会议评估使用情况,并向各科室提出看法和建议。

—医务人员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将纳入个人绩效考核范围,对于滥用抗生素的行为将进行追责和处理。

5.3 建立抗生素使用相关的信息系统:—医院将建立抗生素使用管理系统,包含患者信息、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药物耐药性监测等相关信息,以便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和改进管理。

抗生素合理使用规范管理措施文档

抗生素合理使用规范管理措施文档

抗生素合理使用规范管理措施文档在临床治疗中,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疾病不可或缺的药物之一。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出现了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株扩散等严重问题。

为了规范抗生素的使用,提高疗效,降低治疗费用,减少抗生素滥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制定了抗生素合理使用规范管理措施文档。

一、抗生素的定义和分类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化学物质,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按照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抗生素可分为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利福霉素等多个类别。

二、抗生素使用原则1. 合理使用原则严格遵循医疗卫生机构的抗生素使用指南,根据患者的病原菌耐药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

不应滥用抗生素、随意更换抗生素种类、剂量和疗程。

2. 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孕妇、哺乳期等特殊情况,以及病原菌耐药情况,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合理调整抗生素剂量和给药途径。

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抗生素与其他药物之间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抗生素的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

在抗生素治疗期间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如有需要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

4. 预防细菌耐药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避免滥用,减少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三、抗生素使用监测与评价1. 抗生素使用监测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定期对临床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对于超出规范使用范围的医生应及时进行纠正和管理。

2. 抗生素使用评价通过定期的抗生素使用评价,检查医务人员是否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规范管理措施文档,评估抗生素使用的效果和风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抗生素合理使用宣传教育1. 专业知识培训针对临床医生和护士,开展抗生素合理使用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生素的认识和正确使用能力。

2. 患者自我管理教育通过患者教育手册、宣传资料等形式,向患者宣传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提醒患者不要随意使用和保存抗生素,避免滥用。

抗生素使用规章制度

抗生素使用规章制度

抗生素使用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抗生素的使用,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保护公众的健康,特制订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药店等医疗单位,以及所有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患者使用抗生素的行为。

第三条抗生素是一类重要的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以及一些其他疾病。

但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容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第四条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应当严格遵循医疗伦理,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科学合理地选择抗生素,正确使用抗生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对抗生素的采购、存储、发放、使用等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的药师团队,负责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指导和监督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抗生素使用意识和素养。

第八条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应当听从医生指导,按照医嘱用药,不得擅自更改药物剂量和使用频次。

第九条患者对于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和效果应当及时告知医生,医生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十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本医疗机构所有。

第二章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在开展抗生素治疗时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发病原因、病原体的敏感性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抗生素。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应当遵循抗生素使用的原则,包括:①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②根据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资料选择抗生素种类和用药途径;③根据抗生素的药动学特征确定合理的用药剂量和用药频次。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应当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说明使用,不得擅自更改用药方法和用药剂量。

第十四条避免因患者存在过敏史或者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而导致药物过敏反应。

第十五条对于需要长期应用抗生素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当定期评估用药效果,避免药物滥用。

第十六条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应当注意防止因其他原因引起的细菌感染,避免交叉感染。

第十七条对于特殊病情和特殊患者,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临床使用规范管理

抗生素临床使用规范管理

抗生素临床使用规范管理在临床医学中,抗生素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药物,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愈发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诸多挑战。

因此,抗生素的临床使用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管理,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疗效,同时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

下面将介绍抗生素临床使用的规范管理措施。

一、合理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抗生素临床使用规范管理的核心。

医生在选择抗生素时应当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疾病类型、病原体敏感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 不滥用抗生素:对于病毒性感染等不适宜使用抗生素的疾病,医生应当严格遵守不使用抗生素的原则,避免不合理使用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

2. 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时间和剂量:在使用抗生素时,应当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和使用时间进行服用,避免过量使用或过短使用导致疗效不佳或药物耐药。

3. 定期评估疗效:使用抗生素后,医生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疗效反应,如有必要可以进行病原学检测,调整抗生素种类或剂量,以确保疗效最大化。

二、监测抗生素耐药性为了及时监测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趋势,从而指导临床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抗生素耐药性的监测:1. 定期开展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定期对不同患者的病原菌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掌握常见病原菌的敏感性变化情况,为临床抗生素的选择提供参考。

2. 建立抗生素使用数据库:建立全院或全区的抗生素使用数据库,定期进行统计分析,监测不同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耐药性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3. 及时共享疗效信息:不同医疗单位之间应当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及时共享各自治疗经验和疗效数据,促进临床抗生素使用的规范化。

三、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医护人员是临床抗生素使用的主要执行者,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直接影响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和患者的疗效。

2023年抗生素使用规范及管理制度

2023年抗生素使用规范及管理制度

2023年抗生素使用规范及管理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2023年抗生素使用规范及管理制度,以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

抗生素是一类重要的药物,但不当使用可能导致抗药性问题和其他不良影响。

因此,建立规范和制度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维护公共卫生的重要措施。

2. 规范使用原则2.1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基于医学证据和指南,制定抗生素使用的临床准则。

2.2 抗生素应严格按照适应症使用,不得滥用或过度使用。

2.3 抗生素的选择应依据细菌感染类型、药物敏感性和患者特征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

2.4 医务人员应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记录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管理制度3.1 医疗机构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定期评估抗生素使用情况,并进行内部审查。

3.2 医疗机构应设置抗生素使用管理委员会,并制定管理规章制度,负责监督抗生素的使用和管理。

3.3 医务人员应接受抗生素使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用药安全意识和专业水平。

3.4 医疗机构应加强与药店、药企的合作,共同推进抗生素的规范使用和管理。

3.5 患者和公众应加强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和风险意识的宣传教育,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4. 监督和评估4.1 卫生主管部门应建立监督抗生素使用的制度,对医疗机构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4.2 监督部门应建立抗生素使用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违规行为。

4.3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监督和考核,鼓励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行为。

5. 结论本文档制定的2023年抗生素使用规范及管理制度旨在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率,减少抗生素滥用和抗药性问题的发生,并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积极配合抗生素使用监测和管理工作,共同推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医院抗生素使用规范(1)

医院抗生素使用规范(1)

1.合理应用的概念 合理使用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效使用,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 这就是合理使用的基本原则。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新启用在若干年内都会因病菌产生耐药性而失去原有效力,然而不正确的使用, 更加重了耐药细菌的急剧增长。

由于在临床上应用量大、 品种多、 更新快、各类药品之间相互关系复杂,联合用药日益增多,预防用药日益广泛。

因此临床上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药性仍逐年上升势头。

合理使用需具体病人具体分析,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

没有一个固定方案可在不同情况下套合理选用与合理用药是 合理使用的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2.的临床选择 2.1 首先要掌握的抗菌谱: 各种都有不同的作用特点, 因此所选的药物 的抗菌谱务必使其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否则就无的放矢,既浪费钱财,又延误病情。

2.2 根据致病菌的敏感度选择: 如根据其药敏试验情况: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氨 苄青霉素、氨曲南和羧苄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9.3%、86.7%和 76.2%;对氧氟沙星、 泰能、普舒敏感率最高,均为 100%;其次是头孢哌酮和丁胺卡那,敏感率均为 96.8%。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交沙霉素、 青霉素、 复方新诺明、 红霉素耐药率较高, 分别为 87.5%, 86.7%,86.7%,84.7%;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 100%,对丁胺卡那的敏感率为 81.8%。

铜绿假单胞菌对西力欣、先锋霉素Ⅴ号耐药率均为 100%,其次对氯霉素、卡那霉素的 耐药率, 分别为 91.2%、87.5%;对环丙沙星、 普舒的敏感率最高, 均为 100%,对丁胺卡那、头孢哌酮、复达欣的敏感率,分别为 93.5%、88.9%、83.9%。

以上调查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3 根据感染疾患的规律及其严重程度选择重症深部感染选择抗菌作用强,血 与组织浓度均较高的。

对于早期金葡球菌败血症, 头孢唑啉血浓度与组织浓度均比头 孢噻吩高, 其半衰期也较长, 因此感染部位可达到较高浓度, 所以深部感染时应选用头孢唑啉。

抗生素使用规范管理

抗生素使用规范管理

抗生素使用规范管理抗生素自问世以来,它在人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也是临床使用最多的药物,特别在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目前抗生素的种类繁多,给临床医生选用药物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不合理用药现象显得较为普通。

这样,不仅给病人经济上造成为了一定的浪费,而且其药物不良反应也会对病人的身心造成伤害,更为重要的是使细菌的耐药菌株增多,最终导致治疗失败。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的实际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远高于30%这一国际水平,而在英美发达国家的使用率仅为22%-25%。

另计不彻底统计,目前我国使用量、销售量列在前15 位的药品中,有10 种是抗生素,而且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远高于国外的水品(15%-30%)。

我院100 份住院病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调查分析中使用抗菌药物87 例,使用率87%,其中一联用药25.28%,xx 用药54.04%,xx 用药20.68%我国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记录显示,药物不良反应是由抗生素引起的,抗生素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占了所有中西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总数的近50%,其数量和严重程度都排在各类药品之首。

特殊是近年来抗生素使用不当引起的耐药病原菌种类及由此诱发的各种院内严重感染逐年上升。

长期以来,中国是世界上抗生素滥用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虽然出台过一些相关政策,但效果依旧不显著。

近年来,频见报导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给抗生素使用的整体环境敲了警钟。

究竟该如何解决滥用抗生素引起的危机,是个值得充分关注的问题。

而医院对抗生素使用的规范管理无疑是关键所在。

抗生素药物不合理使用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用药不对症,无指征用药。

抗生素合用于细菌引起的感染,对无菌性炎症等无效,因此,抗生素的选择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对发热原因不明、感冒及病毒性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我院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生素使用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部门和科室的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三、管理原则(一)根据抗生素的疗效、安全性、价格等因素,将抗生素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三个等级。

(二)各级医师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优先选择非限制使用级别的抗生素。

(三)在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级别的抗生素时,应严格遵循相关审批程序和规定。

四、管理措施(一)建立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生素的处方权限。

(二)制定抗生素分级管理目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三)加强抗生素使用培训,提高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能力。

(四)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各科室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五)建立抗生素使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责任与处罚(一)各级医师应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不得擅自越级使用抗生素。

(二)对违反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的行为,医院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对造成患者用药安全事件的责任人,医院将依法予以处理。

六、附则(一)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本制度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三)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修改意见,报院长办公会议审议。

通过以上措施,我院将进一步加强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抗生素使用规范范文

抗生素使用规范范文

抗生素使用规范范文在目前的医学实践中,抗生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然而,由于滥用、不适当的使用以及细菌耐药性的增加,抗生素的有效性受到了威胁。

因此,为了维护抗生素的疗效,有必要制定并遵守抗生素使用的规范。

首先,医生和医疗机构应该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的指南和政策。

这些指南是基于大量研究和实证证据而制定的,能够提供给医生正确、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建议。

医生应该正确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根据现有指南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其次,抗生素应该按照适当的剂量和持续时间进行使用。

剂量过低可能无法达到有效浓度,剂量过高则可能导致药物毒性。

对于每种疾病和每种抗生素,都有特定的剂量和持续时间的建议。

因此,医生应该根据指南的建议,确保患者接受到足够的药物剂量,并遵守规定的使用时长。

此外,应该优先使用窄谱抗生素。

窄谱抗生素只对特定类型的细菌有效,因此使用窄谱抗生素可以减少多药耐药细菌的发展。

相比之下,广谱抗生素可以对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菌起作用,但也会对身体内的有益菌群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没有明确证据表明需要广谱抗生素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窄谱抗生素。

此外,抗生素应该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

细菌培养可以帮助鉴别致病菌和判断细菌的耐药性,而药敏试验可以确定哪种抗生素对细菌最有效。

因此,在开始抗生素治疗之前,应尽可能地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抗生素的使用还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不要过度使用或滥用抗生素。

非细菌感染的病情,如病毒感染,不需要抗生素治疗。

医生应该正确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抗生素,并警惕患者的要求和期望。

2.不要盲目使用新型抗生素。

新型抗生素往往更贵,且可能导致更多的不良反应。

因此,在有明确证据表明需要使用新型抗生素的情况下,才应该考虑使用。

3.定期评估抗生素治疗的疗效。

医生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确保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性。

如果抗生素治疗没有明显改善患者病情,应该重新评估治疗方案。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xx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一、总则1. 为了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防止滥用抗生素,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全体医务人员和与医院药品管理有关的工作人员。

二、抗生素使用原则1. 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遵循抗菌谱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耐药率低的原则选择药物。

2. 合理使用抗生素,注重疗程防止抗生素滥用。

严格控制抗生素在特殊情况下的使用,如预防用药、治疗严重感染、免疫抑制治疗等。

3.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病例,应先使用抗生素,待检验结果明确后再及时调整抗生素种类。

4. 遵循抗生素使用规范,保证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加强药品的临床监测,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三、抗生素使用管理规定1. 医生在开具抗生素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过敏史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严格按照剂量、疗程等要求规范书写处方。

2.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静脉输注使用,确需输注抗生素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控制输注速度和剂量。

3. 医生应及时评估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登记制度,记录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包括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疗程等信息,以便进行临床分析和评价。

5. 医院应加强对耐药菌株的监测和管理,指导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菌传播。

四、抗生素使用监督与考核1. 医院应建立健全抗生素使用监督机制,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医务人员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2. 对于违反抗生素使用管理规定的行为,医院应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包括责令改正、扣罚奖金、暂停处方权等措施。

3. 医院应定期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和流程。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医院药学部负责解释。

抗生素使用规范

抗生素使用规范

重症医学科抗生素使用管理规范自去年卫生部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院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规定,我科根据科室特点特制定抗生素使用原则如下:(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使用抗生素必须要有明确的指证,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二)抗生素的使用要严格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医院公布的医生使用抗生素权限,不同级别的医师决定不同级别的抗生素的使用,杜绝越级使用抗生素。

特殊抗生素的使用必须要有科主任或拥有权限的专科医师经过讨论后方可进行使用,并在病程记录中进行记载。

(三)应尽量根病原学结果(如各种培养、涂片)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多进行病原学培养。

(四)抗生素的使用要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每三天应根据体温、血常规、病人体征等对所使用抗生素的效果进行评价,及时调整或终止抗生素的使用。

(五)我科既为全院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心,但同时也承担部分麻醉复苏的任务,手术病人多,故应严格控制预防使用抗生素的治疗范围。

针对预防使用抗生素的病人,根据病情如无必要及时停止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六)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则难以秦效。

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进应尽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以提高机体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过高的体温;注意饮食和休息;纠正水、电解质和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以及处理原发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监护室导管滑脱登记报告制度1、值班人员要认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管路滑脱危险因素。

医院使用抗生素管理制度

医院使用抗生素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医院抗生素的使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降低抗生素耐药性,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医院药事委员会全面负责抗生素管理,业务院长(或分管院长)全面负责此项工作。

由药剂科全面负责日常工作。

2. 临床科室药物管理小组由各科室主任负责,负责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和反馈。

三、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1. 将常用抗生素划分为一、二、三线,住院医生处方权限为一线药物,主治医师处方二线药物,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医师处方三线药物。

2. 严格执行抗生素处方权限,未经授权不得开具处方。

四、抗生素使用原则1. 严格按照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管理办法,根据病情、药敏试验结果、患者体质等因素合理选择抗生素。

2. 优先选用一线药物,尽量避免使用二线、三线药物。

3. 避免无指征使用抗生素,如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4.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防止过度使用。

五、抗生素应用管理1. 药剂科负责抗生素的采购、储存、供应等工作,确保抗生素质量。

2. 医院定期对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通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3. 临床科室药物管理小组负责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的收集、分析和反馈。

4. 医院医务部门督促、指导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抗生素合理应用的相关制度,协助组织医务人员的相关培训。

六、抗生素耐药性监测1. 检验科负责全院微生物学监测,开展病原体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

2. 定期总结、分析监测结果,向药事委员会反馈,并向全院公布。

七、宣传教育与培训1. 加强院内抗生素合理应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

2.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抗生素合理应用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

八、监督检查与考核1. 医院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将抗生素使用情况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确保抗生素合理应用。

抗生素使用规范

抗生素使用规范

抗生素使用规范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三)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无害无益的。

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四)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反应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

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告辞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

(五)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预防治疗:1.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链球菌,防止风湿热复发。

2.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3.感染灶切除时,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4.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

5.结肠手术前采用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

6.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或按创面细菌和药敏结果采用适当的抗生素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7.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扩张症患者,可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限于门诊)。

8.颅脑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六)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则难以秦效。

抗生素使用管理办法

抗生素使用管理办法

抗生素使用管理办法一、总则1. 本办法旨在规范医疗机构抗生素的使用,确保患者安全,防止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2. 所有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必须遵守本办法。

二、抗生素使用原则1. 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无指征使用抗生素。

2. 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选择针对性强、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3. 遵循“能口服不注射,能注射不静脉”的原则,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三、抗生素处方管理1. 医生开具抗生素处方应根据临床诊断和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抗生素种类和剂量。

2. 处方应明确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用量及疗程,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

四、病原学检测与抗生素选择1. 鼓励进行病原学检测,以便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

2. 在病原学检测结果出来之前,可依据临床经验选择抗生素,但应尽量避免广谱抗生素的使用。

五、抗生素耐药性监测1. 医疗机构应建立抗生素耐药性监测机制,定期分析耐药性趋势。

2. 根据耐药性监测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策略。

六、医务人员培训1.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

2. 加强对抗生素管理相关法规、指南的学习和应用。

七、患者教育1. 医疗机构应向患者提供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认识。

2.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自行购买和滥用。

八、监督管理1. 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对医疗机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和个人,应依法予以处理。

九、附则1.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2. 各医疗机构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经肝肾双通道排泄的β内酰胺类药物如:苯唑西林、头孢 哌酮、头孢曲松等在肾功能严重减退时需要减量。
2020/4/27
7
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Vd)
• 概念:当药物在血浆和组织中达到平衡后,药物总量除以其 血浆浓度,即为该药物的药物分布容积 Vd(L/Kg)= 药物剂量(mg/Kg)/药物血浆浓度(mg/L)
关。选择高通量膜及延长透析时间可促进较大分子清 除。
2020/4/27
11
• 小分子物质
– 氯化钠 Sodium Chloride 58.5
– 尿素 urea
60
– 磷酸 phosphate acid 96
– 肌酐 Creatinine
113
– 尿酸 Uric Acid
168
– 葡萄糖 Glucose
4
CRRT时药物的清除途径
• 抗感染药物代谢途径是影响药物清除的关键,通 常为肾脏清除、肾外器官清除和体外清除的总和。
– 体内清除---肝、肾及其他代谢途径 – 体外清除---透析、滤过、吸附和置换等
• CRRT主要影响通过肾小球滤过清除的药物 • 药物的体外清除率占总清除率的25~30%以上时,
180
• 中分子物质
– 多肽 Peptide A
778
– VitB12 Vitamin B12
1355
– 菊糖
Inulin
5200
– 微球蛋白 B2-microglobulin 11800
– 肝素 Heparin
11200
•大分子物质
前白蛋白 Pre-albumin
55000
抗凝血酶原3 Antithrombin 3
• 抗感染药物治疗中最主要的问题不仅有因药物过量导致的 毒性反应,还包括对病原体治疗无效和出现耐药。
2020/4/27
2
影响抗菌药物CRRT清除的因素
药物性质
机体 疾病
抗菌药物 临床疗效
CRRT
2020/4/27
3
抗菌药物性质
• 代谢途径 • 蛋白结合率 • 分布容积 • 分子量 • 电荷
2020/4/27
• 肽聚糖
1000-20000
• 胞壁酸
400-1000
• 外毒素
20000-5020/4/27
13
力量
血液侧
对流方式(血滤)
2020/4/27
血液侧
透析液
弥散方式(血透)
14
原理与机制
弥散
500
2020/4/27
对流
5000
吸附
50000
15
药物所带电荷
• 由于膜在血液侧对阴离子蛋白(如白蛋白)的吸附,增加 了阴离子的清除,减少了阳离子的清除。
65000
白蛋白 Albumin
66000
血红蛋白 Hemoglobin
68000
凝血酶原 Prothrombin
68000
转铁蛋白 Transferrin
76500
免疫球蛋白G IgG
160000
纤维蛋白原 Fibrinnogen
341000
纤维连接蛋白 Fibronectin (dimer) 450000
– 肌球蛋白 Myoglobin
17000
– 因子D Factor D
24000
– 白介素1 Interleukin-1
31000
– 蛋白酶 Pepsin
35000
–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39000225000
2020/4/27
12
• 炎症介质
– LPS
100000
6
根据药物代谢途径调整剂量
• 主要经肾脏排泄的抗生素,应该根据AKI时肾功能减退程 度进行剂量调整。如:大部分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 氟喹诺酮类以及糖肽类;
• 肝脏代谢或主要由肝胆排泄的抗生素,在AKI时清除所受 影响不大,多数并不需要进行药物剂量调整,如:大环内 酯类、利福平、螺旋霉素以及唑烷酮类;
• Vd的意义: Vd与CRRT清除成反比。
– 药物Vd≤1L/kg 易清除 ≥2L/kg 难以清除
– 脂溶性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高,血药浓度低,Vd大,血液净化对此 类药物的清除少。
– 相反,脂溶性差的药物,组织浓度低,血浆浓度高,Vd小,血液净 化对其清除多
• 危重病人的药物Vd与正常值有差异,如氨基糖甙类药物Vd增加25%, 而万古霉素,甲硝唑及大部分β-内酰胺类药物则接近正常值。
– TNF-a
17400
– Il-b
17000
– IL-6 22000-29000
– IL-8 8000-9000
– IL-10 35000-40000
– C3a
2500
– C5a
2800
– TCC
1000
– 缓激肽
1060
– B内非肽
4000
• 外毒素的分子量
• LPS
200000-900000
• 类脂A相关片断 2000-4000
组织 1克
血浆 19克
分布容积 =药物剂量/血浆浓度
分布容积 小
2020/4/27
CRRT清除效果好
10
药物的分子量
• 常用分子量越小的药物清除率越高。多数抗感染药物 的分子量小于500Da,很少大于1500Da。
• 小分子易以弥散方式通过透析膜孔,药物清除与分子 大小成反比。
• 中、大分子常以对流清除。清除取决于超滤率。 • 分子量大小对药物清除的影响与滤过膜孔径的大小相
说明体外清除对药物的清除影响较大,CRRT时 必须调整药物剂量
2020/4/27
5
药物的清除途径
如果药物主要经肾脏清除(肾清除>30%)时,血透患者 在使用该药物时必须调整。 相反,主要不是通过肾脏清除的药物,无需调整剂量
例如:培氟沙星的肾清除占10% 无需调整
肝脏清除 90%
肾脏清除
10%
2020/4/27
CRRT时抗生素使用规范
2020/4/27
1
概述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 之一。在急性肾功能衰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呼 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急性坏死性胰腺 炎等危重病的救治中,CRRT有着独特的优势。
• 然而,接受CRRT治疗的患者对药物的清除率变异极大。 这些患者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时,有些药物不能达到有效 的血药浓度或维持有效时间,不仅不能产生疗效,反而容 易诱导耐药菌株的产生,造成药物使用不当。
2020/4/27
8
例如:地高辛(脂溶性高) 在体内的总量20mg,组织19mg,血液1mg, 那么CRRT清除的能力就很有限。
组织 19克
血浆 1克
分布容积 =药物剂量/血浆浓度
分布容积 大
2020/4/27
CRRT清除效果差
9
例如:庆大霉素(水溶性高),组织内量少,血中量多, 分布容积小,CRRT清除效果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