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技术合同)《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

合集下载

知识产权法和民法的有什么关系呢

知识产权法和民法的有什么关系呢

知识产权法和民法的有什么关系呢知识产权法与民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是因为这两部法律是从不同的出发点来调整社会关系的,两者最终的目的也不一样。

详细内容请阅读下文了解!1、相同点作为法律,知识产权法和民商法具有某些相同或者相似之处。

1)两种法律都是以财产利益和人身利益为杠杆,以权利和义务为手段来调整社会关系的;在具体的法律规范中,都是以确认和保护权利为中心展开的。

2)在知识产权法中,当权利人许可他人使用,或者转让自己的权利时,与他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将成为一般的民事法律关系,将依据债和合同的原则来处理。

这种现象可以看作是知识产权法与民商法的交叉。

2、两种法律的区别对于知识产权法和民商法来说,差异大于共性,两者的区别是很明显的。

1)两种立法的价值趋向不同对于民商法来说,立法的目的在于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法律关系。

立法的立脚点在于充分维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的个人利益,而不是侧重于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在民法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尊重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依法处分和使用其权利的自由,国家应当不进行干预,或者只能进行有限的干预。

在这里,国家只是一个在原则上行使权利的裁判者和组织者,并不是直接参与具体事物的运动员。

而对于知识产权法来说,立法的目的则在于维护和实现整个社会或者全人类的公共利益,为了达到此目的,必须依法确认和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权利和利益。

更进一步地说,知识产权法并不是简单地以保护和实现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为目标的,确认和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只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桥梁和手段。

从这个角度来说,充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在民商法中是第一位的,是立法的终极目标。

而在知识产权法中,虽然也是直接提倡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利,但是,总的来说,是对权利人的权利首先限制的基础上进行保护的,所以,实际上权利人的权利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目标是确保社会的公共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求牺牲或者限制个人的利益以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

融合还是交叉——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影响

融合还是交叉——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影响

融合还是交叉——《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影响中国新《合同法》颁布后,人们吃惊地发现:“分则”部分中,除技术合同外几乎排除了其他知识产权合同。

而无论1995年3 月出台的合同法“专家建议稿”,还是1995年7 月出台的全国人大法工委的合同法“试拟稿”,都包容了一大部分版权合同、商标合同分则。

同一时期报刊上的专家论述,也多是希望尽可能地把各种知识产权合同全部收入分则。

从这一变化,可以反映出中国知识产权界对《合同法》起草的参与,以及中国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对《合同法》形成的影响。

权利与载体(一)权利与载体的可分性一方面,《合同法》中基本排除知识产权合同分则;另一方面,《合同法》又并未完全置知识产权于不顾。

因为在并非知识产权的交易中,有时会涉及知识产权问题。

如《合同法》第137条规定,出卖具有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软件等标的物的,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该标的物的知识产权不属于买受人。

经知识产权界的建议而最后形成的条文,既明确知识产权之“权”在通常情况下不随物转移,又照顾到诸如我国《著作权法》第18条的特例及当事人自愿权随物转的情况。

该条仍旧存在的缺点是:以“软件”为例不足以说明问题。

因为“软件”本身是可以没有可转移之载体的网络传输作品之一(亦即“直接电子商务”的买卖标的)。

如果以“艺术作品原件”为例,则更有利于说明问题。

(二)商业秘密的特殊保护如果在《合同法》“技术合同”分则外,有直接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条款,那么,除第137条外,只有第43 条做了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

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合同未成立,仍依《合同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通常难以理解。

但国际贸易活动(尤其是技术秘密贸易活动)已把这种责任作为惯例。

所以《合同法》最后采纳这种看似违背常理、却又是保护商业秘密所必不可少的规定。

知识产权法与合同法

知识产权法与合同法

知识产权法与合同法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and contract law are two crucial branches of law that govern different aspects of business transactions and legal agreemen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focuses on protecting intangible assets such as trademarks, patents, and copyrights, while contract law deals with the formation, performance, and enforcement of agreements between parties. Both areas of law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ensuring fair competition, fostering innovation, and protecting the rights of creators and businesses.知识产权法和合同法是两个重要的法律领域,它们分别管辖商业交易和法律协议的不同方面。

知识产权法主要关注保护无形资产,如商标、专利和版权,而合同法则涉及协议的形成、履行和执行。

这两个法律领域在确保公平竞争、促进创新并保护创作者和企业的权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In the real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the protection of innovative ideas and creations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By granting creators exclusive rights to their inventions, designs, and works of art,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incentivizes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This not only benefits the creators themselves but also society as a wholeby encourag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creative works that benefit everyone. However, without strong enforcement mechanisms and legal protections, these valuable intellectual assets would be vulnerable to infringement and misappropriation.在知识产权法领域,保护创新思想和作品是至关重要的。

合同法对知识产权的描述

合同法对知识产权的描述

合同法对知识产权的描述Contract law plays a vital role in governing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parties involved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greements. 合同法在规范知识产权协议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It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protec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rough legally binding agreements. 它通过法律约束协议提供了保护知识产权的框架。

However, the intersection of contract law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can be complex and require careful consideration to ensure that the rights of all parties are protected. 然而,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交叉点可能会很复杂,需要仔细考虑以确保所有当事方的权利受到保护。

One of the key aspects of contract law in relation to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the ability of parties to negotiate and define the scope of their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合同法的关键方面之一是各方能够协商和界定其权利和责任的范围。

This includes determining ownership, licensing, and enforcement provisions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assets. 这包括确定知识产权资产的所有权、许可和执行条款。

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

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

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作者:钟柳城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10期【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网络合同的使用,以及逐渐被广泛使用,因此,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之间的冲突以及矛盾逐渐突出,同时被广大群众所关注,进而对于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分析势在必行。

本文通过对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希望以此能够有效维护知识产权法。

【关键词】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网络环境;网络合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网络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合同形式也产生了变化,合同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也受到了网络带来的影响。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国民的法律意识也逐渐加深。

因此,知识产权法与合同法二者之间,就产生了一定的矛盾与冲突,客观来讲,合同法中的部分内容出现了对知识产权法的超越以及限制和反限制等情况,并且此种情况的出现,在网络环境中表现的极其明显,因此,对于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分析势在必行,从而更好的对知识产权进行维护,并充分发挥出合同法的积极作用。

一、知识产权法同合同法之间存在的冲突在网络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知识产权法同合同法之间在基本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冲突。

合同法在创设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目标与功能,就是对权利以及义务进行规范,使得权利能够得到合法的保护,合同法中,其中最为核心的自由原则,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当事人通过自由意志的方式,对自我进行保护。

而知识产权法则是对知识进行规范以及保护,同时对知识的创造以及信息的制造和使用范围进行规范,从而更好的对权利人的利益进行有效的维护,在此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提供便利性以及节约成本,知识产权法,还对知识权进行了限制,通过规定授权方法,来维护权利人的利益,从而实现公平正义的权利,由此可见,知识产权法与合同法之间,基本理念就是没有任何融合性[1]。

大数据环境背景下,合同法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知识产权法。

客观来讲,知识具有一定的独创性以及特殊性,是作者在投入智力性的劳动之后,得到的劳动创作成果,对创作物而言,具有最低限度的创造性。

合同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合同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失的一方当事人承担责任,则是违约责任未能解决的难题。 法》在总则第 43 条规定“: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
法律对信赖利益的保护,导致在缔约上创设过失观念,即将契 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
约关系中的过失,移置于契约外适用,故缔约上的过失责任是 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 应当承
三、现有法律的规定
体 的行为规 范,企图用合同去规制行为从而产生权利义务关
具体来看,我国现 有的《合同法》只是 在分则中 规定了技
系,而是想在本源上抽象出它的指导作用。而这正是关键所 术合同,当时就有人认为由于专利合同的特殊性,不应在合同
在。在实际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合同法已经正在逐渐渗入到 法中规定,而应制定专门法。鉴于此, 《合同法》第 355 条作了
知 识产权中 。
补救,即极特 殊地规定 了其他法 律乃至“行政法规”如果对专
如《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 40 条规定:作者主动投给图 利合同、专利申请合同的规定与《合同法》不一致时,则依照那
书出版社的稿件,出版社应在六个月内决定是否采用。采用 些法律及行政法规。这实际上仍旧等于把专利合同从分则中
的,应签订合同;不采用的,应及时通知作者。既不通知作 又部分地摘了出去。
这一条即是合同法的缔约过失责任在著作权上的运用。 人另有约定的以外,该标的物的知识产权不属于买受人。从
缔约上的过失责任,是指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依 这条可以看出法律对创作人的倾斜保护,明确了知识产权的
据诚信原则应负的义务,致另一方信赖利益受损所承担的民 “权”在通常情况下不随物转移,又照顾到诸如我国《著作权
2006.1 2
法制园地
合同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2008年CPA考试《经济法》综合题复习思路

2008年CPA考试《经济法》综合题复习思路

2008年CPA考试《经济法》综合题复习思路作者:郭守杰来源:《财会通讯》2008年第07期综合题是CPA《经济法》考试中难度最大的题型,分值为50分。

考生能否通过《经济法》的考试,前面50分的客观题是基础,而综合题则是关键。

从考试时间的分配上,《经济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通常前50分的客观题需要的时间在45分钟左右(其中包括填答题卡的时间),剩下100分钟的时间要完成4个综合题,平均每题答题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

2006年《经济法》考试的4个综合题,试题部分为2700字(比2007年要少得多),标准答案为2500字。

由此可知,考生需在10分钟之内把一个700字左右的综合题看完、看懂、看透,然后在15分钟之内把5、6个小问题的答案写出来、写清楚。

如何复习综合题、在考试中如何应对综合题,是《经济法》考生必须面临时的挑战。

一、综合题命题思路(一)体现新内容最近5年综合题的命题思路充分体现了“喜新不厌旧”的特征,即当年教材新增的重点内容,在当年的综合题中均得到了充分体现,如表1所示。

(二)综合跨章节考点在综合题的命题过程中,为了体现试题的难度,往往会综合几个章节的考点。

(1)2002年的第3个综合题,其考点涵盖了《合同法》和《票据法》的内容。

(2)2003年的第2个综合题,其考点涵盖了《技术合同》和《知识产权法》的容。

(3)2004年的第3个综合题,其考点涵盖了第十二章“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和第十三章《票据法》的内容。

(4)2005年的第2个综合题,其考点涵盖了第三章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第五章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的决议”和第九章的“担保定金”。

(5)2005年的第3个综合题,其考点涵盖了第七章的“破产财产”、第九章的“可撤销合同”、“合同的法定解除”和第十章的“融资租赁合同”。

(6)2006年的第3个综合题,其考点涵盖了第九章的“不安抗辩权”、“保证”和第十章的“买卖合同”、“运输合同”。

(7)2006年的第4个综合题,其考点涵盖了第十四章的“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

《协定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郑成思 .doc

《协定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郑成思  .doc

《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郑成思-从国内讨论中反映出的认识水平来看,把它写入《合同法》至少是不成熟的。

因此,删除了原第76条的决定是正确的。

此外,《合同法》第79条、84条、88条、93条、94条等等关于合同权利、义务转移的规定,也会适用于知识产权合同,这里就不再一一叙说了。

(五)违约责任《合同法》“违约责任”一章中的绝大多数条款,都适用于知识产权合同。

这里面要着重论述的,是该章的最后两条。

第121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解决。

在1998年9月7日登在报上征求意见的《合同法》草案中,这一条(当时的125条)原是这样表述的:第三人明知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采用不正当手段,故意阻碍债务人履行义务,侵害债权人权利的,应当向债权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合同法》最后文本的这一修改,可以被看作是起草过程中对“侵害债权”理论的否定。

这一理论在台湾地区学者及大陆的部分学者中,论述比较多8。

这一理论有几点缺陷。

第一,在论“侵害”某种“债”时,忽略了除合同之债以外的债。

合同之债固然属于债,此外还有侵权之债等等。

如果论者把“侵害合同之债”再进一步论及“侵害侵权之债”,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进入了逻辑上的怪圈。

第二,要在合同法中规定,以合同为依据,追究并非合同当事人的第三方的责任,在法理上有难以逾越的障碍,在司法实践中也难以操作。

第三,所谓追究侵害合同之债的责任,实际上是混淆了依合同享有的权利与通过合同获得的或将获得的权利。

前者是债权,后者则可能是债权,也可能是物权或其他权(“其他权”在德国民法学者看来可能说不通,这里暂不深论)。

第四,这种理论还可能混淆违约责任、侵权责任与禁止不正当竞争等不同法律关系。

甚至可能把侵权与不侵权相混淆。

在知识产权领域,并非“被许可人的第三方的“平行进口”行为,最能说明这一问题。

在“平行进口”中,究竟是第三方“侵害债权”,还是权利人重复授权,有时是根本说不清的。

《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影响(续)

《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影响(续)

《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影响(续)
郑成思
【期刊名称】《中国专利与商标》
【年(卷),期】1999(000)004
【摘要】5.违约责任《合同法》"违约责任"一章中的绝大多数条款,都适用于知识产权合同。

这里需要着重论述的,是该章的最后两条。

第一百二十一条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解决。

【总页数】8页(P3-10)
【作者】郑成思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3.6
【相关文献】
1.《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影响 [J], 郑成思;
2.<<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上) [J], 郑成思
3.《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 [J], 郑成思
4.<<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 [J], 郑成思
5.融合还是交叉——《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影响 [J], 郑成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合同法与商事合同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合同设计

合同法与商事合同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合同设计
指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有限。
知识产权保护的原则与制度
知识产权保护原则
知识产权保护遵循平等保护、激励创新 、利益平衡等原则。平等保护原则要求 对所有类型的知识产权给予同等的保护 ;激励创新原则通过赋予创新者一定的 专有权,鼓励其进行更多的智力创造活 动;利益平衡原则旨在平衡知识产权权 利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
合同法对商事合同的规制与保护
合同法对商事合同的成立要件
合同主体资格
商事合同的当事人应当具备相应 的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承担
民事责任。
合同形式要求
商事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明确 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合同内容要求
商事合同的内容应当合法、明确、 具体,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 强制性规定。
合同法对商事合同的履行规则
• 免责事由: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 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 免除责任。
06
商事合同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实践
技术转让合同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技术转让合同的定义和范围
明确技术转让合同涉及的技术内容、范围、使用方式和期限等, 确保双方权益得到保障。
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 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
原则。
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 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 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 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民法典对知识产权法的关联与调整

民法典对知识产权法的关联与调整

民法典对知识产权法的关联与调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推动知识产权的发展,并确保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我国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知识产权法进行了关联与调整。

本文将探讨民法典对知识产权法的具体影响和调整。

一、民法典中知识产权相关条款的落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涉及到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条款主要分布在《物权编》、《合同编》和《侵权责任编》三个部分。

首先,在《物权编》中,民法典对知识产权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对于知识产权的享有和保护,民法典规定了知识产权的构成、转让和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定,为知识产权的依法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其次,在《合同编》中,民法典对知识产权合同进行了具体规定。

规定了知识产权许可合同、转让合同和保密协议等相关内容,明确了各方在知识产权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为各方的交易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保障。

最后,在《侵权责任编》中,民法典进一步补充了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罚和追究责任。

加大了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并规定了相应的赔偿方式和数额。

二、民法典对知识产权法的调整与变革民法典的颁布对知识产权法的调整和变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通过将知识产权规定纳入民法典,统一了知识产权法的基本规范,消除了知识产权在不同法律之间的碎片化现象,提高了法律适用的效率和一致性。

其次,民法典对知识产权权益的保护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安排。

通过明确知识产权的构成和保护范围,进一步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高了知识产权持有人的权益保障。

再次,民法典对知识产权的合同约定进行了规范,明确了各方在知识产权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促进知识产权合同的签订与履行,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和纠纷解决的可预见性。

最后,民法典对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的规定更加细化和严格。

对于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民法典规定了更为明确的赔偿方式和数额,加大了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威慑作用。

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

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

《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一、知识产权研究与中国合同法的起草(一)《合同法》分则中的知识产权合同。

《合同法》颁布后,起草参加者及知识产权主管与研究机构之外的人们,曾吃惊地发现:“分则”部分中,在技术合同之外几乎排除了其他知识产权合同。

而无论1995年3月出台的合同法“专家建议稿”,还是1995年7月出台的全国人大法工委的合同法“试拟稿”,都包容了一大部分版权合同、商标合同分则。

同一时期的报刊上的专家论述,也多是希望尽可能地把各种知识产权合同统统收入分则。

1 从这一变化,可以反映出中国的知识产权界对《合同法》起草的参与,以及中国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对《合同法》形成的影响。

从1995年下半年起,直到1999年2月,知识产权界学者以论文形式、知识产权主管机关以专题报告形式,不断指出原有各种草案中,因对知识产权缺乏深入研究而反映出的滞后2、概念性错误3等等,希望能够在日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由专门法去规范这类合同4。

这些意见不仅大部分被《合同法》起草过程所采纳,而且反映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合同法》的说明中。

按“说明”所述,《合同法》中第123条对一大部分知识产权合同应由什么法去规范,作了原则性规定。

只是在专利领域,“不纳入合同法分则”的呼声及专利合同的特殊性问题,反映到立法机关过迟,已很难把它们在短时间从“技术合同”分则中摘出。

不过,《合同法》第355条,已经作了补救,即极特殊地规定了其他法律乃至“行政法规”如果对专利合同、专利申请合同的规定与《合同法》不一致,则依照那些法律及行政法规。

这实际上仍旧等于把专利合同从分则中又摘了出去。

(二)权利与载体的可分性——知识产权在有形货物买卖中应予注意之点一方面,《合同法》中基本摘除了知识产权合同分则;另一方面,《合同法》又并未完全置知识产权于不顾。

因为,在并非知识产权的交易中,有时会涉及知识产权问题。

《合同法》第137条规定:“出卖具有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软件等标的物的,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该标的物的知识产权不属于买受人。

(产权技术合同)钟秀勇合同法、知识产权法讲义.

(产权技术合同)钟秀勇合同法、知识产权法讲义.

(产权技术合同)钟秀勇合同法、知识产权法讲义2010年国家司法考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讲义第一讲合同法一、合同的成立(★★★)(一)要约与要约邀请(★★★)《合同法》第十三条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

第十四条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内容具体确定;(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第十五条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

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

《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释》第三条商品房的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为要约邀请,但是出卖人就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所作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并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的,应当视为要约。

该说明和允诺即使未载入商品房买卖合同,亦应当视为合同内容,当事人违反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法解释(二)》第一条当事人对合同是否成立存在争议,人民法院能够确定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标的和数量的,一般应当认定合同成立。

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对合同欠缺的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内容,当事人达不成协议的,人民法院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第一百二十五条等有关规定予以确定。

第三条悬赏人以公开方式声明对完成一定行为的人支付报酬,完成特定行为的人请求悬赏人支付报酬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但悬赏广告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情形的除外。

考点解析合同的成立须经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

要约与承诺均为意思表示,要约与承诺的合致成立合同。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人为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人为受要约人。

对话方式发出的要约自受要约人了解时生效,非对话方式发出的要约自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要约生效,对要约人产生形式拘束力,要约人不得随意变更或者撤销要约;要约生效,受要约人获得了承诺的资格。

知识产权法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知识产权法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知识产权法论文题目一、最新知识产权法论文选题参考1、《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以知识产权法为中心的思考3、<<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下)4、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5、法国知识产权法典6、知识产权法总论7、论知识产权法与竞争法在促进有效竞争方面的平衡与协调8、论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原则9、知识产权法与技术、文化创新10、商标法中在先权利的知识产权法解释11、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原理12、知识产权法教程13、知识产权法中的公共领域14、论我国知识产权法中的惩罚性赔偿15、知识产权法前沿问题研究16、知识产权法教程17、网络知识产权法18、知识产权法中公有领域的保护19、知识产权与民法典连接模式之选择——以《知识产权法典》的编纂为视角20、论信息财产的法律保护与大陆法系财产权体系之建立——兼论物权法、知识产权法与信息财产法之关系二、知识产权法论文题目大全1、知识产权法原理2、知识产权法的制度创新本质与知识创新目标3、论惩罚性赔偿在知识产权法中的引进及实施4、知识产权法与竞争法的冲突与协调——来自欧盟的经验及启示5、知识产权法价值的中国语境解读6、必须的修订——入世与中国知识产权法的完善7、重塑以民法为核心的整体性知识产权法8、知识产权法目的与利益平衡关系的实证分析——以美国《宪法》知识产权条款为例9、知识产权法的完善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改10、《反假冒贸易协议》与中国知识产权法的比较研究11、知识产权法详论12、融合还是交叉——《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影响13、知识产权法比较研究14、知识、知识产品、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法基本概念的法理解读15、《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影响16、论网络环境中知识产权法的法律效力17、西法中移的文化困惑——《偷书不算偷:中华文明中的知识产权法》评介18、知识产权法市场本位论——兼论知识产权制度价值的实现19、知识产权法典化论证质评20、知识创新时代的中国知识产权法三、热门知识产权法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万能制造机”背后的思考--知识产权法视野下3D打印技术的风险分析与对策2、中国知识产权法与植物新品种保护3、技术标准化过程中的利益平衡——兼论新经济下知识产权法与反垄断法的互动4、《反假冒贸易协定》与我国知识产权法比较刍议5、遵循与超越:对知识产权法与财产法原则的比较分析6、经济安全与知识产权法7、论知识产权法的合同限制8、知识产权法关键词9、知识产权法概要10、知识产权法研究的基础性与多样性发展11、知识产权法之和谐价值的正当性及其实现12、论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关系13、知识产权对价论的理论框架——知识产权法为人类共同知识活动激励机制提供激励条件14、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与知识产权法——欧洲最新发展15、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与知识产权法16、知识产权法体系下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优势和基本原则17、试析国际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18、论知识产权法的性质和立法模式19、知识产权法通论20、知识产权法纵论四、关于知识产权法毕业论文题目1、利益平衡论:知识产权法的理论基础2、科技、经济、法律协调机制中的知识产权法3、WTO与知识产权法研究4、知识产权法的价值构造: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研究5、知识产权的正当性——论知识产权法中的对价与衡平6、法哲学家对知识产权法的哲学解读7、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知识产权法8、论利益平衡原理及其在知识产权法中的适用9、知识产权法的公共领域理论10、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11、知识产权法若干基本问题之反思12、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13、知识产权法的公平正义价值取向14、知识产权法的平衡精神与平衡理论——冯晓青教授《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评析15、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16、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原则:法理学考察17、论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18、高新技术与知识产权法19、知识产权法与公共利益探微20、知识产权法目的与利益平衡研究五、比较好写的知识产权法论文题目1、我国知识产权权利穷竭制度的立法设计——基于知识产权法典化的思考2、全球电子商务的知识产权法3、现代中国知识产权法4、>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5、知识产权法的激励功能及其发生机制6、知识产权法基本功能之重解7、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处理与知识产权法8、德国知识产权法的演进9、论法国知识产权法典的立法特色及借鉴10、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11、新编知识产权法教程12、知识产权法教学参考书13、知识产权法与民法典关系论纲14、知识产权法中的权利穷竭原则15、法国《知识产权法典》对著作权的刑法保护16、日本知识产权法17、论民法基本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上的应用18、民法、民诉法与知识产权法研究19、欧盟知识产权法20、"知识产权法"课程调查分析与教学改革实践。

合同法与知识产权合同

合同法与知识产权合同

知识产权合同的重要性
保护智力成果
知识产权合同是保护智力成果的重要 手段,通过明确权利归属和行使方式 ,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促进技术创新
知识产权合同有助于促进技术创新和 成果转化,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
维护市场秩序
知识产权合同可以规范市场秩序,防 止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的发生,保 障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知识产权合同的种类
著作权合同
涉及文学、艺术和科学 作品著作权的归属、转 让或许可使用等内容的
协议。
专利权合同
涉及发明、实用新型或 外观设计专利权的转让 、许可使用等内容的协
议。
商标权合同
涉及商标注册申请权或 商标专用权转让、许可
使用等内容的协议。
技术秘密合同
涉及技术秘密的转让、 许可使用等内容的协议
合同条款起草
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包括知识产权的归属、使 用、转让、保密等条款。
合同法律风险审查
对合同条款进行法律风险 评估,确保合同内容合法 、有效。
知识产权合同的谈判与签订
谈判准备
了解市场和对方需求,制 定谈判策略。
合同条款协商
就知识产权的归属、使用 费、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 进行协商。
合同签订
协商和解的适用条件
协商和解适用于当事人之间有一定信任基础,且争议问题相对简单 、明确的案件。
调解解决
1 2 3
调解解决的概念
调解解决是指在中立第三方的主持下,通过说服 教育等方法,促进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 决纠纷的一种方式。
调解解决的优点
调解解决具有灵活性、保密性、高效性等优点, 能够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有利于维护当事人 之间的友好关系。

合同法与知识产权转让合同的相关法律法规

合同法与知识产权转让合同的相关法律法规

知识产权转让合同的特殊 性
与一般的商品买卖合同相比,知识产权转让 合同涉及无形财产权的转移,具有复杂性、 长期性和高风险性等特点。因此,在签订和 履行知识产权转让合同时,需要特别注意合
同条款的明确性、完整性和可履行性。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议和展望
•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针对当前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建 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保护、管理和转让等方面 的规定,为知识产权转让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提供更加明确的法律保障。
• 强化合同法律意识:合同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法律形式之一,强化合同 法律意识对于保障市场经济秩序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全 社会范围内加强合同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合同法律制度的认知和理解。
• 推动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是知识产权转让的重要平台, 推动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可以促进知识产权的有效流转和运用。建议政府加 大对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扶持力度,完善交易规则和市场监管机制,提高市场 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部分知识产权转让合同需要办理登记或备 案手续,以产生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知识产权转让合同的种类
01
02
03
04
专利权转让合同
涉及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 计等专利权的转让。
商标权转让合同
涉及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转让。
著作权转让合同
涉及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等 著作权的转让。
技术秘密转让合同
涉及未公开的技术信息和经营 信息等技术秘密的转让。
•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知识产权转让涉及跨国交易和国际竞争,加强国际合作 与交流对于提高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建议积极参与国 际知识产权组织和相关论坛的活动,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共 同推动全球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事业的发展。

《民法典》中的技术合同条款与知识产权条款

《民法典》中的技术合同条款与知识产权条款

《民法典》中的技术合同条款与知识产权条款《民法典》中的技术合同详细内容如下,其中红字部分为修改内容,蓝字部分为新增内容:第二十章技术合同第一节一般规定第八百四十三条【技术合同定义】技术合同是当事人就技术开发、转让、许可、咨询或者服务订立的确立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合同。

第八百四十四条【技术合同订立的目的】订立技术合同,应当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研发、转化、应用和推广。

第八百四十五条【技术合同主要条款】技术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项目的名称,标的的内容、范围和要求,履行的计划、地点和方式,技术信息和资料的保密,技术成果的归属和收益的分配办法,验收标准和方法,名词和术语的解释等条款。

(删去了“风险责任的承担;价款、报酬或者使用费用及其支付方式;违约金或者损失赔偿计算方法;解决争议的方法”)与履行合同有关的技术背景资料、可行性论证和技术评价报告、项目任务书和计划书、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原始设计和工艺文件,以及其他技术文档,按照当事人的约定可以作为合同的组成部分。

技术合同涉及专利的,应当注明发明创造的名称、专利申请人和专利权人、申请日期、申请号、专利号以及专利权的有效期限。

第八百四十六条【技术合同价款、报酬及使用费】技术合同价款、报酬或者使用费的支付方式由当事人约定,可以采取一次总算、一次总付或者一次总算、分期支付,也可以采取提成支付或者提成支付附加预付入门费的方式。

约定提成支付的,可以按照产品价格、实施专利和使用技术秘密后新增的产值、利润或者产品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提成,也可以按照约定的其他方式计算。

提成支付的比例可以采取固定比例、逐年递增比例或者逐年递减比例。

约定提成支付的,当事人可以约定查阅有关会计账目的办法。

(合同法中为“应当”)第八百四十七条【职务技术成果的财产权权属】职务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属于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可以就该项职务技术成果订立技术合同。

合同法与知识产权保护

合同法与知识产权保护

公平原则
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 和义务。
02 知识产权保护概述
知识产权的定义与类型
知识产权定义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智力创造活 动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 和独占性的权利。
知识产权类型
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 权、商业秘密等。
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01
激励创新
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激励人们进行智力创造活动,推动科 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合同无效与知识产权侵权的责任承担
合同无效情形
当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 制性规定或者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时,合同无效。
责任承担
在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如果一方 当事人的行为构成知识产权侵权 行为,仍然需要承担相应的侵权 责任。
法律适用
在处理合同无效与知识产权侵权 责任承担案件时,应适用《合同 法》、《著作权法》、《商标法 》、《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同时,也可以参考相关司法解 释和指导案例进行处理。
合同法与知识产权保 护
目录
• 合同法概述 • 知识产权保护概述 • 合同法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联 • 合同法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具体应
用 • 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合同法问题探讨 • 完善合同法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01 合同法概述
合同法的定义与作用
合同法的定义
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商品交换 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规定了合 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和转让 、终止及违约责任等一般规则。
推广合同示范文本
制定和推广各类合同示范文本,引导当事人使用规范的合同条款, 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合同管理
增强知识产权保护
意识
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提高公 众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度和保护意 识,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氛 围。

合同的所有权和知识产权

合同的所有权和知识产权

合同的所有权和知识产权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合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法律文件,用于明确各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当涉及到合同的所有权和知识产权时,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相关的规定和法律保护。

本文将探讨合同的所有权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合同的所有权1. 合同的定义和形成合同是指双方或多方之间订立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合同可能以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存在,具体视法律规定而定。

在合同中,涉及的不仅仅是各方之间的权益,还有合同本身的所有权。

2. 合同的所有权归属根据法律规定,合同的所有权归属于合同双方,即各方共同享有对合同的所有权益。

这意味着,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处置合同,也不能未经对方同意单方面修改合同内容。

3. 合同的保管和维护作为合同的共同所有人,各方都有责任妥善保管和维护合同文件。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任何一方都不能毁损、篡改或者丢失合同文件,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合同的知识产权1. 知识产权的定义和种类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于智力创造的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等。

在合同中,涉及到知识产权的合同通常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和法律保护。

2. 合同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在涉及到知识产权的合同中,双方应该明确规定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具体而言,合同应包括知识产权的转让或许可的范围、使用方式、保护措施等内容,以确保知识产权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3. 知识产权的纠纷解决如果涉及到知识产权的合同出现纠纷,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

在解决纠纷时,法院将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双方的合同约定判断并作出裁决。

三、合同的违约和违法1. 合同的违约行为合同的违约是指当事人未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行为。

违约行为可能包括拒绝履行、延迟履行、履行不完全等。

当合同发生违约行为时,对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合同的违法行为合同的违法是指合同行为违背了法律法规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一、知识产权研究与中国合同法的起草(一)《合同法》分则中的知识产权合同。

《合同法》颁布后,起草参加者及知识产权主管与研究机构之外的人们,曾吃惊地发现:“分则”部分中,在技术合同之外几乎排除了其他知识产权合同。

而无论1995年3月出台的合同法“专家建议稿”,还是1995年7月出台的全国人大法工委的合同法“试拟稿”,都包容了一大部分版权合同、商标合同分则。

同一时期的报刊上的专家论述,也多是希望尽可能地把各种知识产权合同统统收入分则。

1从这一变化,可以反映出中国的知识产权界对《合同法》起草的参与,以及中国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对《合同法》形成的影响。

从1995年下半年起,直到1999年2月,知识产权界学者以论文形式、知识产权主管机关以专题报告形式,不断指出原有各种草案中,因对知识产权缺乏深入研究而反映出的滞后2、概念性错误3等等,希望能够在日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由专门法去规范这类合同4。

这些意见不仅大部分被《合同法》起草过程所采纳,而且反映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合同法》的说明中。

按“说明”所述,《合同法》中第123条对一大部分知识产权合同应由什么法去规范,作了原则性规定。

只是在专利领域,“不纳入合同法分则”的呼声及专利合同的特殊性问题,反映到立法机关过迟,已很难把它们在短时间从“技术合同”分则中摘出。

不过,《合同法》第355条,已经作了补救,即极特殊地规定了其他法律乃至“行政法规”如果对专利合同、专利申请合同的规定与《合同法》不一致,则依照那些法律及行政法规。

这实际上仍旧等于把专利合同从分则中又摘了出去。

(二)权利与载体的可分性——知识产权在有形货物买卖中应予注意之点一方面,《合同法》中基本摘除了知识产权合同分则;另一方面,《合同法》又并未完全置知识产权于不顾。

因为,在并非知识产权的交易中,有时会涉及知识产权问题。

《合同法》第137条规定:“出卖具有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软件等标的物的,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该标的物的知识产权不属于买受人。

”在较早的“专家建议稿“及”试拟稿”中,并无这一条;在1998年9月7日公布征求意见的草案中,虽有这一条,但没有两个逗号中间的那半句话。

经知识产权界的建议而最后形成的这个条文,既明确了知识产权之“权”在通常情况下不随物转移,又照顾到诸如我国《著作权法》第18条的特例及当事人自愿权随物转的情况。

这一条仍旧存在的缺点是:以“软件”为例不够典型。

因为“软件”在现代恰恰是本身可以没有可转移之载体的网络传输作品之一(亦即“直接电子商务”的买卖标的)。

如果以“艺术作品原件”之类为例,也许更有利于说明问题。

这个意见并非知识产权界未曾提出。

只是由于更多、更重大的对《合同法》草案加以修改的其他意见在同一时期过于引人瞩目,这类枝节性意见则未被顾及了。

(三)商业秘密的特殊保护如果说在《合同法》“技术合同”分则之外,有什么直接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条款的话,那么除了上述第137条外,就只有第43条了。

这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

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合同未成立,仍旧须依《合同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在一般人看来是说不通的,因而在直至1998年12月之前的诸草案中,也并无此说。

但毕竟国际上多年的贸易活动(尤其是技术秘密的贸易活动)已把这种责任作为惯例。

这种惯例多年前已见于国外专著及国际组织文件中5,并被介绍到中国6。

所以《合同法》最后接受了这种看似违背常理,却又是保护商业秘密所必不可少的规定。

(四)电子商务与知识产权国际与国内的电子商务活动,均不是首先在知识产权产业(哪怕是“知识产权核心产业”如软件产业)中开展起来的。

但在国际组织中,它却是首先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受到高度重视,并被列为其缔约准备项目之一。

在国内的科研领域,又首先是知识产权界开始这方面研究的。

原因是无论间接电子商务中的网络广告(也可理解为网络上的“要约邀请”)、网络上的合同谈判与签约,还是直接电子商务中的影视作品、录音作品乃至文学作品的销售,均会广泛涉及商标权、版权等传统知识产权的保护,及域名权等新兴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不同权利之间的冲突。

知识产权界已经走在前面的对电子商务研究,发现了较早《合同法》草案完全未顾及电子合同的法律地位,可能使该法在这一领域滞后的问题,促使《合同法》增加了这部分内容。

当然,发达国家如德国,发展中国家如新加坡等国的电子商务立法来看,我国《合同法》中现有的几条对电子合同的规定,是远不够用的。

今后可能会增加“电子合同”分则,或另立电子合同法规。

但《合同法》总则中的现有规定,毕竟有利于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入这一“知识经济”的贸易领域,也有利于将来更细化的法规(或分则)的出台。

(五)“合同”的定义与知识产权的变更究竟在合同的定义条款(亦即《合同法》第2条)把合同界定在“债权债务关系”之内,还是界定在“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之内,在《合同法》整个立法过程中一直存在争论。

《合同法》最终选择了后者,并不意味着坚持德国“形式主义”理论的学派占了上风。

虽然定义下得宽些,比定义下得窄些更不易出偏差,但认为将原草案的“债权债务关系”修改为“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并非实质性修改7,确是有一定道理的。

从实践中知识产权变更(即转让)的情况来看,无论法国的“意思主义”(按这种理论,应把“合同”界定在“债权债务”范围内)、还是德国的“形式主义”(按这种理论,则应界定在“民事权利义务”之内),在知识产权的变更面前,都有不可逾越的障碍。

按照法国的“意思主义”,债权合同覆盖了整个物的交易过程;物权变更是债权合同的结果,在债权合同之外,不存在直接引起物权变更的其他合同;无论“交付”行为还是“登记”行为,都不过是对抗第三方的条件。

但是,法国“意思主义”论者忘记了(或不了解)专利权或商标权的转让登记,决不仅仅是“对抗第三方的条件”而已。

一部汽车在一个时间里只可能有一个人在驾驶,一项专利则在同一时间可能有上百人在分别独立地使用。

专利的转让如果缺少了登记(及其后必然结果的“公告”),则无人知晓,也极难推断这百人中谁是权利的“所有人”,谁是权利的“被许可人。

于是进一步的社会活动就无从开展了。

这是无形的知识产权与有形物的财产权完全不同的地方。

按照德国的“形式主义”,则物权变更除债权合同的“意思”之外,另有“外在形式”;这种理论认为不动产的变更须有债权合同的“意思”加登记行为,动产的变更须有债权合同的“意思”加交付行为,亦即债权合同之外,另有物权合同,二者相加,财产权的变更方能完成。

但德国的“形式主义”论者论到这里却忘记了:版权转让中,既无任何可交付之物,又无需任何登记。

该转让合同一旦签字,有关财产权就自然地变更了。

这里不能说“形式主义”论者不了解实践中的这一特例。

因为这些论者在自己的专著中明明把“著作权”(即版权)称为“权利物权”。

就是说,在述及物权变更时本应想到它,而不仅仅想到“动产”与“不动产”。

这样看来,知识产权研究的成果,有可能促进我国民法有关债权及物权的研究,指出其尚待深化的问题,并有可能回答其中的部分问题。

二、《合同法》总则与知识产权合同(一)一般规定《合同法》中虽未包含多数知识产权合同(而且将来即使补充分则,也未必补入),但《合同法》总则中的大多数原则(即除去显然只适用于有形物交易或服务贸易的外),仍然适用于知识产权合同。

尤其是以下几条一般规定:第123条,其他法律对合同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124条,本法分则或者其他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合同,适用本法总则的规定,并可以参照本法分则或者其他法律最相类似的规定。

第125条,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

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

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目的予以解释。

第128条,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解决合同争议。

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中国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应当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仲裁裁决、调解书;拒不履行的,对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执行。

在这几条里,应特别注意,第123条是其他几条及全部总则适用于知识产权合同时的总前提。

对于专利合同及专利申请合同,由第355条增加了其他“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情况,则可能在实践中比版权合同、商标合同更“自由”一些。

(二)合同订立条款中,弱势一方可依靠的内容。

在知识产权合同中,尤其是版权合同类下的出版合同中,创作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弱势。

《合同法》第12条在起草后期增加了“当事人可以参考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一句,即含有从某一侧面扶助弱势一方的意义。

国家版权局是国内较早的提供示范合同的行政主管机关。

它于1992年1月颁布的《图书出版合同》等示范合同,条款均比较合理,并无对创作者不利的内容。

但至今国内大多数出版社自定的“格式合同”,则幅度不同地改变了版权局示范合同的原样而有利出版社。

多数创作者面临这类格式合同,又往往不知是否可改回版权局示范合同的原样,或不知怎样改才合理,或不敢提出更改格式合同的建议。

总之,结果大都是创作者不情愿地“接受”了有关格式合同。

在现有的《合同法》总则中,至少有三条可以为处于弱势一方的创作者撑腰了。

首先,如果合同尚未签订,创作者可以要求把对方的格式合同修改得更公平一些。

这时可援引的是《合同法》第3条,即“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而实践中往往是合同并未按创作者的意愿签订,履行中创作者越想越“堵心”。

例如,如果出版社按国家规定的稿酬标准付费,仅仅能成为“专有出版权”许可或有限期转让的“对价”(Consideration)。

许多出版社却在格式合同中约定了自己按国家标准支付稿费之后,创作者的出版权、在全世界各语种的翻译权、改编权、乃至广播权等等,统统归了出版社。

这种合同签订之后,创作者若感到对自己不公,就可以援引《合同法》第54条,即: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如果对方提供的格式合同既未在谈判时修改,也未在履行中变更或撤销,则在合同发生争议时,创作者切勿忘记了《合同法》第41条: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