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礼仪相见礼范文
古代见面时的礼仪
![古代见面时的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159d200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2.png)
古代见面时的礼仪在古代,人们见面时那可是有一套套特别有意思的礼仪呢!你想想看,要是咱现代人突然穿越回古代,不懂这些礼仪,那得多尴尬呀!见面先得行礼吧。
就说拱手礼,这可简单又实用。
双手抱拳,往前那么一拱,嘿,既礼貌又有范儿。
就好像是在跟人说:“嘿,朋友,咱来打招呼啦!”这拱手礼还有讲究呢,男的和女的姿势还不太一样。
男的一般是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女的呢,则是右手在外,左手在内。
要是弄反了,那可就闹笑话啦!还有作揖礼,这可比拱手礼更正式一些。
把双手高高举起,弯腰鞠躬,那感觉就像是在向对方表示特别的尊敬。
你说这像不像在给对方一个大大的“敬意拥抱”呀?要是遇到长辈或者特别尊敬的人,那没准就得行跪拜礼啦。
想象一下,“扑通”一下跪在地上,磕头行礼,这得是多庄重的事儿呀!不过咱现代人可能不太习惯,毕竟咱现在可没这规矩咯。
那见面打招呼说啥呢?可不是像咱现在随口一句“嗨”或者“你好”就行的。
古代人说话可讲究着呢!比如说“久仰久仰”,这一听就知道是对人家特别敬佩,早就听说过人家大名啦。
还有“幸会幸会”,就是说很幸运能跟对方见面呀。
这多有礼貌,多有文化呀!咱再想想,要是在古代,去人家家里做客。
一进门,那得先跟主人打招呼吧。
然后主人请你坐下,你还得客客气气地说声“多谢”。
要是主人给你端茶倒水,你不得赶紧起身,双手接过,还得说句“劳烦”呀。
古代的这些礼仪呀,虽然看起来有点繁琐,但这也是当时人们表达尊重和礼貌的方式呀。
咱现代人虽然不用完全照搬,但是了解了解也挺有意思的。
而且,这里面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比如说,对人要尊重,说话要客气,做事要有分寸。
咱现在虽然生活在现代社会,但是这些古代礼仪就像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呀。
它们让我们看到了过去人们的生活和交往方式,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自由和随意。
所以呀,我们可不能把这些都给忘啦,偶尔回味回味,也是挺好玩的呢!你说是不是?。
我国古代礼仪
![我国古代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0ffa0f4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4.png)
《我国古代礼仪》同学们,咱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礼仪那可是非常丰富和重要的哟!先来说说“揖让礼”。
这是一种相见礼,两个人见面,双手抱拳,身体微微弯曲,表示尊敬。
想象一下,在古代的大街上,两个文人雅士相遇,行这样的礼,是不是很有风度?还有“跪拜礼”。
这在古代可是大礼,比如臣子拜见皇帝,或者子女拜见长辈。
那时候,人们会非常郑重地双膝跪地,叩头行礼,表达深深的敬意和顺从。
“饮食礼仪”也很有讲究。
在吃饭的时候,长辈先动筷,晚辈才能吃。
而且不能大声喧哗,要细嚼慢咽。
有个故事,说一个小孩在吃饭时狼吞虎咽,还大声吵闹,被长辈批评了,因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尊师礼”也特别重要。
学生见到老师,要鞠躬行礼。
古代有个学生,每天早早来到学堂,先给老师行礼,然后认真学习,最后成为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婚礼”的礼仪就更复杂啦。
从提亲、定亲到成亲,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矩。
新娘子要盖上红盖头,新郎要用轿子把新娘接回家,还有拜天地等仪式。
“丧礼”也有很多规定。
要穿特定的衣服,举行各种悼念的仪式,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
古代礼仪还体现在人际交往中。
比如,去别人家做客,要带礼物;收到礼物,要回礼。
这些古代礼仪,虽然有些在现代已经不那么严格了,但其中蕴含的尊重、谦逊、友善的精神,咱们可不能丢。
比如说,在学校里,我们见到老师要问好,这就是尊师礼的一种体现。
和同学相处,要互相帮助、友好相待,这也是一种礼仪呀。
同学们,了解我国古代礼仪,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做一个有礼貌、有修养的人。
让我们一起把这些美好的礼仪传承下去吧!。
中华礼仪之见面行礼五则
![中华礼仪之见面行礼五则](https://img.taocdn.com/s3/m/f7f07272f46527d3240ce021.png)
中华礼仪之见面行礼五则(课堂)师傅:上课(阿毛慌忙跑上)阿毛:对不起师傅,我迟到了。
师傅:阿毛,见到师父怎么不行见面礼啊?阿毛:阿毛没有钱,买不起礼物给师傅。
师傅:哎,为师不是要收礼。
(道具:见面行礼≠见面送礼)师傅:我国是礼仪之邦,无论是旧识还是新朋,后辈还是长辈,在见面时一定会采取各种见面礼仪,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礼者,自卑而尊人,意思就是说,通过自谦的方式来表示对他人的敬意。
阿毛,干什么去啊?(阿毛跑出教室)阿毛:我没有行见面礼,我要再见师父一面,好行礼。
师傅:算了,算了,算了阿毛:那见面行礼有哪些讲究呢师傅?师傅:问得好,见面行礼五则:第一,作揖,双手叠放在胸前,举起轻轻晃动,身略前倾,表示问候,致谢的意思。
(三人表演)第二,鞠躬,两腿并拢,手并与大腿两侧,上身向前弯曲,弯曲的程度越深,礼越重,是晚辈对长辈表示恭敬之礼。
(三人表演)第三,万福,女子见面礼节,行礼时正身起直立,右手扣左手,置于左腰前,微屈膝,微扶手,口中同时称“万福”,有祝福对方多福之意。
(女孩表演)阿毛:刚才那个万福礼我没有看清楚,可以再做一次吗?(师傅摇头)师傅:第四,磕头,又称叩首叩头或跪叩,行礼时,俯身跪下,两手扶地,以头近地或以头着地,表示敬意或赔礼道歉。
(表演)第五,团拜,意思是相聚而拜,行礼时,参拜人员围成圆圈相互面向,行拜礼,此礼用于亲朋好友为吉庆之事互相庆贺。
(表演)阿毛,知道见面礼的深奥了吗?阿毛:师傅,还有几个见面礼你没有说。
(师父疑惑)师父:恩?阿毛:阿毛见面礼四则!!!第一,握手礼,伸出手,与对方的手相握,轻轻晃动,并且保持微笑,以示友好。
(表演)第二,名片礼,初次相识,要互呈名片,双手递上,名片正面朝对方。
(表演)第三,拥抱礼,两人相对而立,右臂偏上左臂偏下,互相拥抱。
(表演)第四,亲吻礼,遇到尊贵的女宾,男子可以吻她的手指或手背。
(师傅表演,气氛尴尬)师傅,不管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只要表示尊重都是好的见面礼是不是?师父:是阿毛:师父,握手。
2019-古代朋友见面与朝见帝王礼仪-优秀word范文 (2页)
![2019-古代朋友见面与朝见帝王礼仪-优秀word范文 (2页)](https://img.taocdn.com/s3/m/9a4f3b1c67ec102de2bd8939.png)
2019-古代朋友见面与朝见帝王礼仪-优秀word范文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古代朋友见面与朝见帝王礼仪TAG:礼仪帝王见面朝见古代朋友见面与朝见帝王礼仪【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
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
《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
”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
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
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
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
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中国古代见面礼仪
![中国古代见面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63fdbc5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3.png)
中国古代见面礼仪1、作揖作揖,汉族民间传统的一种礼节。
相对于庶民打招呼的万能性礼节“拱手”,“作揖礼”是士相见或感谢时常用隆重性的礼节。
然而,近代随着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中国人接受并使用握手礼,像作揖这样优美的见面的行礼方式却渐渐地被中国人所摒弃甚至遗忘。
2、长揖古代交际礼仪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即拱手高举,处上而下(双手抱拳举过头顶,鞠躬)。
上古时开始流行,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
但多数用于平辈之间。
3、跪拜跪拜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礼节之一,又称叩头,磕头。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下辈/社会地位低的人对长辈/社会地位高的人所施的礼仪。
不仅中国古代如此,亚洲大多数国家都如此。
按照现代人的习惯,除非在特殊的场合,如今几乎没有人愿意再行跪拜礼。
4、顿首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
古人席地而坐,姿势和跪差不多,行顿首拜时,取跪姿,先拱手下至于地,然后|头至地,便立即举起。
因为头触地时间很短,只是略作停顿,所以叫顿首。
顿首是平辈之间的拜礼。
稽首是称扬之辞,顿首是请罪之辞。
后来,又因其拜礼至重,人们在有重大的事情请求时也用“顿首”。
5、稽首稽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
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
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稽首,稽是”停留,拖延”的意思,稽首的意思就是头触碰在地上且停留一会儿。
注意,中国传统礼仪的稽首动作和佛教的叩头动作是不一样的,手的动作是不一样的,当然它所代表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
佛教的叩头动作手心是向上的,意为承接佛法。
中国古代的见面礼仪
![中国古代的见面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6d00f95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0a.png)
中国古代的见面礼仪咱们聊聊中国古代那些个见面礼仪,那可是真有讲究,满满的仪式感,让人一见面就觉着“哎呀,这人有文化,懂礼貌”。
首先啊,咱们得说说“作揖”。
这作揖啊,就像咱们现在握手似的,是古时候最常用的见面礼。
你可别小看这一拱手,里头学问大着呢。
男子右手握拳,左手包住右手,这叫“吉拜”,寓意着吉祥如意。
要是反过来,左手握拳右手包,那就是“凶拜”了,一般得罪了人或者丧葬时才用,日常可不敢这么来。
俩人一见面,互相作个揖,嘴里还得说着“久仰久仰”,那气氛,一下子就和谐了。
再来说说“跪拜”。
这跪拜啊,可比作揖要庄重多了,一般是给长辈、君主或者神仙用的。
想想那场景,穿着一身长袍马褂,规规矩矩地往地上一跪,双手触地,额头轻触手背,那叫一个虔诚。
特别是皇帝上朝的时候,大臣们一个个排队跪拜,那场面,简直了!不过啊,这跪拜也不是随便来的,有九拜之说呢,什么稽首、顿首、空首之类的,每种拜法都有它的讲究,马虎不得。
然后咱们聊聊“拱手礼”。
这拱手礼啊,其实跟作揖有点像,但又不完全一样。
它是两手合抱于胸前,表示敬意和祝福。
古代读书人见面特别喜欢用这个礼,显得文雅又谦逊。
比如说你考了个功名,回老家省亲,碰到儿时的玩伴,就可以拱手一礼,说声“别来无恙”,那感觉,倍儿有面子。
接下来得说说“万福礼”。
这个啊,是古代女子专用的见面礼。
你看那些古装剧里,小姐们见了长辈或者客人,就会轻轻弯下身子,右手轻轻搭在左手上,微微欠身,说一句“万福金安”,那叫一个温婉可人。
这万福礼啊,不仅表达了敬意,还展现了女子的柔美与端庄。
最后啊,咱们还得提一提“叉手礼”。
这个礼啊,你可能听说的不多,但它也是古代一种常见的见面礼。
特别是宋朝时期,特别流行。
怎么做的呢?就是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就像是咱们现在天冷了把手揣兜里一样,不过人家是露在外面的。
这个礼啊,既简单又实用,无论你是官员还是百姓,都可以用,没那么多讲究。
总之啊,中国古代的见面礼仪那真是丰富多彩,每一种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
中国文化概论传统礼仪之揖礼篇
![中国文化概论传统礼仪之揖礼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7af47e48d7c1c708a14533.png)
按道家的说法,阴阳五行在手指上各有自己的位置,
双手于腹前相交,左手大拇指掐右手无名指根结, 右手大拇指掐右手中指稍节,左手其余四指抱右手, 躬身一礼,行礼时手与鼻相平,不可高于鼻。然后 左手掌心向内,掌背向外画弧,内滑于胸口上,即 左手捂心,右手画弧线向下右环绕,同时躬身。后 来这种行礼方式流传到了民间。
四、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 不仅要跪拜、顿首,拜后还要“踊”,即 跳踊,一般都在丧事时,拜者往往捶胸、 顿足,跳跃而哭,表示极度悲哀。 五、吉拜,是先拜而后稽颡,即将额头触 地。 “三年之丧,以其丧拜;非三年之丧, 以吉拜。”礼有“吉凶之分,吉事为吉拜, 凶事为凶拜,至于奇拜、褒拜,奇者独而 无偶,即一拜也。褒字之义,郑大夫云: ‘褒读为报,报拜再拜是也。’段玉裁亦 云:‘褒者,大也,有所多大之辞也。’ 大同小异,皆系多拜之意。”
“揖”是拱手礼,以站立姿态不需跪拜,礼节较拜礼要轻一些。《史记·高祖本 记》:“郦生不拜,长揖。”《汉书·周勃传》:天子“至中营,将军亚夫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所以,揖礼用在较轻的场合,或者作为军 礼相见。 周揖礼可分为天揖、 时揖、 土揖三种,所谓高揖、长揖是作礼时的高度和时间, 而 特揖、旅揖、旁三揖是周礼中,王见诸侯的揖礼,周礼注疏·卷三十一孤卿特 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王还揖门左,揖门右。特揖,一一揖之。旅, 众也。大夫爵同者揖之。公及孤卿大夫始入门右,皆北面东上,王揖之乃就位。 群士及故士、大仆之属,发在其位。群士位东面,王西南乡而揖之。三揖者, 士有上中下。王揖之,皆渐渐有高座,凳椅 先后问世,人们不再“席地而坐”, 因而使原来生活中的“跪坐”起了很 大变化。但跪拜礼仍然存在,却变成 了等级差别的标志,主要广泛运用于 官场之中。如臣子拜皇帝,小官拜大 官,奴才拜主子等。有时都要行三叩 九拜之礼。在民间,如祭祀、祝寿等 风俗中,仍世代相传。后来,又增加 了打千(行礼时左膝前屈,右腿后弯, 上体稍向前俯,右手下垂)、作揖 (两手合抱,拱手为礼)、鞠躬(弯 身行礼)等礼节
古人相见礼仪
![古人相见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ad79bd6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a.png)
古人相见礼仪嘿,朋友们!咱今儿来聊聊古人相见礼仪这有趣的事儿呀!你想想,要是咱穿越回古代,走在大街上,遇到了人,那可不能随随便便就打招呼呀!这古人的礼仪那可是有讲究的,弄错了说不定还会闹笑话呢!先来说说这作揖吧,这可是最常见的礼仪之一。
两只手抱在一起,弯腰一拱,嘿,这就表示敬意啦!就好像咱现在见面点个头、挥个手似的。
不过这作揖也有不同的方式呢,长揖那可是很隆重的,得把身子弯得低低的,这一般是对很敬重的人才用的。
要是朋友之间呢,就简单一些啦,轻轻一拱手就行。
你说这古人多有意思呀,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都能变出这么多花样来!还有那跪拜礼,这可就更正式啦!在一些重要的场合,比如拜见皇帝、祭祀啥的,就得行跪拜礼。
膝盖一弯,脑袋一磕,这可是表示最高的敬意呢!咱现代人可能觉得有点麻烦,但是在古代那可是很严肃很重要的事儿。
你能想象咱要是在古代,见到皇帝不跪拜,那得是多大的罪过呀!再说说这见面的称呼。
见到长辈得尊称,什么“老伯”“大娘”的,可不能没大没小的直呼其名。
要是见到官员,那就得称呼官职啦,什么“大人”“老爷”的。
这要是叫错了,那可就尴尬啦!就好比咱现在见了老师得叫“老师”,见了领导得叫“领导”一样,这是基本的礼貌呀!还有那送别的礼仪呢!古人送别可不像咱现在挥挥手说声“拜拜”就完事儿了。
他们会设宴饯行,还会写诗相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多有诗意呀!想象一下,在一个美丽的黄昏,朋友们围坐在一起,喝酒吟诗,为即将远行的人送行,那场面得多感人呀!哎呀,这古人相见礼仪真是丰富多彩呀!虽然咱现在不用像古人那样处处遵循这些礼仪,但是了解一下也是很有意思的嘛!这也是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呀,咱可不能丢了。
说真的,有时候想想,要是咱能把这些古人的礼仪和现代的生活结合起来,那该多有意思呀!比如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咱也可以学学古人行个作揖礼,既显得庄重又有文化内涵。
或者在送别朋友的时候,也写首小诗送给他,多浪漫呀!总之呢,古人相见礼仪是咱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咱得好好了解,好好珍惜。
中国古代礼仪作文
![中国古代礼仪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302b39c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8.png)
中国古代礼仪作文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中国古代礼仪这档子事儿。
这中国古代礼仪啊,就像是一个装满了奇珍异宝的大箱子,一打开,那是满满的讲究和趣味。
先说说见面礼吧。
古代人见面可不像咱们现在这样简单打个招呼就行。
比如说作揖,这姿势可有点小复杂呢。
双手抱拳,身子还得微微弯曲,一边作揖一边还得说些文绉绉的话,像“久仰久仰”之类的。
不同场合作揖的方式还有差别,见到长辈的作揖就得更恭敬些,那幅度得更大,态度得更谦卑,就好像在说:“您老就是我心中的大神,我可得好好尊敬您。
”要是平辈之间作揖,就相对轻松一点,但也不能太随便,毕竟礼仪之邦,面子工程还是得做足的。
再说说古人的座位礼仪。
这可太有意思了,座位那是分尊卑的。
在一个屋子里,哪个位置是尊贵的,哪个位置是普通的,那都是有明确规定的。
就像在一个大家庭吃饭的时候,长辈肯定是坐在最上位的,那个位置就像是王座一样,神圣不可侵犯。
晚辈们呢,就得乖乖地按照辈分坐在相应的位置上。
要是哪个不懂事的小娃坐错了位置,那可就像在平静的湖水里扔了个大石头,全家都得炸锅了。
古代的婚礼礼仪也是超级繁琐,但又特别浪漫。
从说媒开始,就充满了仪式感。
媒婆那可是个关键人物,就像现在的爱情中介一样,两边跑着说这个小伙子多好,那个姑娘多贤惠。
然后到下聘礼,聘礼可都是有讲究的,什么大雁啦,象征着忠贞;还有各种绫罗绸缎,那是显示男方家的富裕。
等到结婚当天,新娘得蒙着红盖头,新郎要骑着高头大马去迎亲。
一路上吹吹打打,就像一场盛大的游行。
拜堂的时候,“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喊声,都像是对新生活的一种承诺。
丧葬礼仪更是隆重得不得了。
古人认为这是对逝者的敬重,也是对生死轮回的一种敬畏。
从停灵到出殡,每一个环节都有无数的规矩。
比如说守灵的时候,亲人们要日夜守在灵前,表达对逝者的不舍。
而且在丧葬期间,穿的衣服、说的话、做的事,都得遵循礼仪,不能乱来。
不过这些礼仪虽然繁琐,但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含义。
古代见面礼的故事
![古代见面礼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c89704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f.png)
古代见面礼的故事
在古代,见面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礼仪。
它不仅代表了个人的礼貌和尊重,也体现了家族或团体的荣誉和地位。
下面是一个关于古代见面礼的故事:
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李白的诗人,他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卓越的才华而闻名于世。
有一天,李白来到了一座山上,遇到了一位老者。
老者看到李白后,便向他行了一个深深的鞠躬礼,并说道:“老夫是这座山的守护者,见到您这样的大文豪,实在是不胜荣幸。
”
李白听了非常感动,于是他也向老者回了一个鞠躬礼,并说道:“老先生过奖了,我只是一介书生而已。
”然后,李白又从口袋里拿出了一本书,递给了老者,说道:“这是我最近写的一本诗集,请您多多指教。
”
老者接过书后,翻开看了看,不禁赞叹道:“真是一篇篇妙文啊!老夫受教了。
”于是,两人开始交谈起来,畅谈文学艺术和政治时事。
最终,他们成为了好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见面礼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礼仪。
通过恰当的行礼方式和礼物赠送,可以让人们更加亲近和友好地相处。
《仪礼》士相见礼原文及译文
![《仪礼》士相见礼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687c2ad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1.png)
《仪礼》士相见礼原文及译文《仪礼》士相见礼原文士相见之礼。
挚,冬用雉,夏用腒。
左头奉之,曰:「某也愿见,无由达。
某子以命命某见。
」主人对曰:「某子命某见,吾子有辱。
请吾子之就家也,某将走见。
」宾对曰:「某不足以辱命,请终赐见。
」主人曰:「某不敢为仪,固请吾子之就家也,某将走见。
」宾对曰:「某不敢为仪,固以请。
」主人对曰:「某也固辞,不得命,将走见。
闻吾子称挚,敢辞挚。
」宾对曰:「某不以挚,不敢见。
」主人对曰:「某不足以习礼,敢固辞。
」宾对曰:「某也不依于挚,不敢见,固以请。
」主人对曰:「某也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出迎于门外,再拜。
客答再拜。
主人揖,入门右。
宾奉挚,入门左。
主人再拜受,宾再拜送挚,出。
主人请见,宾反见,退。
主人送于门外,再拜。
主人复见之,以其挚,曰:「曏者吾子辱,使某见。
请还挚于将命者。
」主人对曰:「某也既得见矣,敢辞。
」宾对曰:「某也非敢求见,请还挚于将命者。
」主人对曰:「某也既得见矣,敢固辞。
」宾对曰:「某不敢以闻,固以请于将命者。
」主人对曰:「某也固辞,不得命,敢不从?」宾奉挚入,主人再拜受。
宾再拜送挚,出。
主人送于门外,再拜。
士见于大夫,终辞其挚。
于其入也,一拜其辱也。
宾退,送,再拜。
若尝为臣者,则礼辞其挚,曰:「某也辞,不得命,不敢固辞。
」宾入,奠挚,再拜,主人答壹拜,宾出。
使摈者还其挚于门外,曰:「某也使其还挚。
」宾对曰:「某也既得见矣,敢辞。
」摈者对曰:「某也命某:『某非敢为仪也。
』敢以请。
」宾对曰:「某也,夫子之贱私,不足以践礼,敢固辞!」摈者对曰:「某也使某,不敢为仪也,固以请!」宾对曰:「某固辞,不得命,敢不从?」再拜受。
下大夫相见以雁,饰之以布,维之以索,如执雉。
上大夫相见以羔,饰之以布,四维之,结于面;左头,如麛执之。
如士相见之礼。
始见于君执挚,至下,容弥蹙。
庶人见于君,不为容,进退走。
士大夫则奠挚,再拜稽首;君答壹拜。
若他邦之人,则使摈者还其挚,曰:「寡君使某还挚。
中国传统见面礼仪(精选5篇)
![中国传统见面礼仪(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1deb0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9.png)
中国传统见面礼仪(精选5篇)中国传统见面礼仪篇1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所形成的文化和习俗都已经逐步的完善,统一了起来。
那么,在中国古代,汉族人见面是如何跟人行礼,表示友好的。
中国古代,汉族人行礼的方式:1、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历史上的举案齐眉的说法,就用的是这个揖礼。
2、一般揖礼: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
这个行礼主要用于正规场合,主要是对朋友行的礼。
3、拱手:类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
这个行礼,用的场合稍为正规,行礼比较随意。
中国传统见面礼仪篇21、握手礼: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
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
在正常情况下,握手的时间不宜超过3秒,必须站立握手,以示对他人的尊重、礼貌。
握手也讲究一定的顺序:一般讲究“尊者决定”,即待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应。
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那么有礼貌的顺序是: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级后下级,先女士后男士。
2、鞠躬礼:鞠躬,意即弯身行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
鞠躬前双眼礼貌地注视对方,以表尊重的诚意。
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郑重地,嘴里不能吃任何东西,或是边?鞠躬边说与行礼无关的话。
3、致意: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常用于相识的人在社交场合打招呼。
在社交场合里,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
中国传统见面礼仪篇3历史中古老的黑龙江满族可谓“风度翩翩的礼仪之族”。
满族传统的礼仪表现在衣、食、起、居、言、行、举、止各个方面,十分讲究,单是见面打招呼的礼节,就可见一斑。
按辈份、性别不同,满族的见面礼分做跪叩礼、抱腰礼、擦肩礼、握手礼、抚鬓礼等等。
古代见面礼仪演讲稿范文
![古代见面礼仪演讲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e547eb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5.png)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古代见面礼仪这一悠久而深刻的主题。
礼仪,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备受重视。
古代见面礼仪更是体现了古人对于人际关系的尊重与和谐。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详细阐述古代见面礼仪的内涵与价值。
一、古代见面礼仪的起源与发展古代见面礼仪起源于远古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在周朝,礼仪制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国家统治的重要手段。
汉代以后,礼仪制度逐渐趋于完善,成为古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古代见面礼仪的主要内容1. 服饰礼仪古代见面礼仪中,服饰是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讲究“衣冠楚楚”,在服饰上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和规定。
例如,皇帝的龙袍、官员的朝服、士人的长袍等,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
在见面时,穿着得体、符合身份,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
2. 简短问候古代见面礼仪中,问候是表达尊重的重要方式。
古人见面时,常常以“拱手”、“鞠躬”等动作表示敬意,并附以简短的问候。
如:“恭维”、“久仰”、“久违”等,都是常见的问候用语。
3. 礼貌用语古代见面礼仪中,礼貌用语的使用至关重要。
古人讲究“礼多人不怪”,在交谈过程中,使用礼貌用语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
如:“请”、“谢谢”、“对不起”等,都是常用的礼貌用语。
4. 姿态礼仪古代见面礼仪中,姿态礼仪同样重要。
古人讲究“站如松,坐如钟”,要求人们在见面时保持端庄、大方的姿态。
此外,还有“不卑不亢”、“谦逊有礼”等要求,以体现个人的修养。
5. 赠送礼物在古代见面礼仪中,赠送礼物也是一种表达敬意的方式。
礼物可以是食物、酒水、茶叶等,其寓意丰富,代表着对对方的祝福与关心。
三、古代见面礼仪的价值与意义1. 维护社会秩序古代见面礼仪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使人们在交往中遵循一定的规范,避免冲突与矛盾。
2. 传承文化传统古代见面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与传承,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
仪礼士相见礼译文
![仪礼士相见礼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a5c7027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4.png)
仪礼士相见礼译文
【原创版】
目录
1.仪礼士相见礼概述
2.仪礼士相见礼的主要内容
3.仪礼士相见礼的现代意义
正文
1.仪礼士相见礼概述
《仪礼士相见礼》是古代中国一部关于礼仪的重要典籍,主要记载了士人之间的礼仪规范。
在古代社会,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因此,士人必须掌握相见礼这种基本的社交礼仪。
2.仪礼士相见礼的主要内容
仪礼士相见礼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相见礼的准备:士人相见之前,需要对相见的地点、时间、服饰、仪态等进行精心安排,以示尊重。
(2)相见礼的过程:士人在相见时,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矩。
首先是互相问候,然后互相介绍,接着互相表达敬意,最后进行交谈。
(3)相见礼的禁忌:士人在相见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触犯一些禁忌,如不谈及对方忌讳的话题,不问及对方隐私等。
3.仪礼士相见礼的现代意义
虽然《仪礼士相见礼》是古代的典籍,但是其中的礼仪观念对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习和借鉴古代士相见礼的规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增进友谊,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总之,《仪礼士相见礼》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古代士人相见的礼仪规范,这种规范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古代人见面礼仪和告别礼仪文字描述
![古代人见面礼仪和告别礼仪文字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1d76fb28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9.png)
古代人见面礼仪和告别礼仪文字描述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代人见面礼仪和告别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待他人的尊重和礼貌。
古代礼仪相见礼范文
![古代礼仪相见礼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0d4dac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27.png)
古代礼仪相见礼范文古代礼仪相见礼范文“相见礼”是我国古礼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简略来说,就是相互见面的礼节。
下面由给大家了古代相见礼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
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
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是士与士之间的交际礼仪。
《仪礼·士相见礼》记载上古时代士相见,以及士见大夫、大夫相见、大夫庶人见于君、言视之法、侍坐于君子、士大夫侍食于君等等的礼节。
(一)趋趋是古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传统礼节。
指在一些特定场合,卑者、贱者、后辈、地主,自觉遵照的规定或约定的习俗,用低头弯腰、小步快走的方式,向尊者、贵者、前辈、宾客表示恭敬。
作为一种礼仪,趋在古代社会是屡见不鲜的。
《论语·子罕》云:“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意思是说,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穿戴礼帽礼服的人和盲人,尽管对方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在这些人的面前走过时,要快走几步,表示敬意。
后辈从前辈面前走过,当然更只能小步快走,决不能昂首阔步。
(二)拜拜是古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又一种传统礼节。
据《世说新语》和《荀子》的记载,古拜屈膝跪地,头不至地,头与腰如衡之平。
又,据《礼记·内则》的记载,古拜两交,男尚(上)左手,女尚(上)右手。
这是由于左主阳,男属阳;右主阴,女属阴的原由。
其实,古代的拜并不是一种,而是有九种之多,即所谓“九拜”。
《周礼·春宫·大祝》云:“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九拜中,前四种是日常生活中的交往礼节,后五种只有特殊情况才使用,其中吉拜、凶拜是丧葬中的拜礼,肃拜是军旅和妇人所行的拜礼。
(三)拱手拱手,亦称捧手,双手合抱举胸前,立而不俯,表示恭敬。
《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
2019-中国古代见面礼仪作揖-范文模板 (6页)
![2019-中国古代见面礼仪作揖-范文模板 (6页)](https://img.taocdn.com/s3/m/d381f6b86529647d272852b9.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国古代见面礼仪作揖篇一:中国礼仪 -作揖的优点据《周礼》记载,作揖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
土揖是拱手前伸而稍向下,时揖拱手向前平伸,天揖是拱手前伸稍向上举,特揖是一个个地作揖,旅揖是按等级分别作揖,旁三揖是对众人一次作揖三下。
此外还有长揖,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行礼。
古代妇女行礼方式与男子有很大区别,唐宋时期民间白话小说有相关记载,妇女相见行礼,往往是口称“万福”。
这种礼节要求两手松松抱拳重叠(右手覆左手)在胸前右下侧上下移动,同时略作鞠躬的姿势。
这种礼在京津地区,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依然保存,在年节、祝寿等庄重场合使用。
揖礼的优点一是卫生。
握手可传播某些细菌病毒。
握手时双方中如有一方的手沾泥带水,也会给另一方带来不舒服。
而中国的作揖,施受双方完全没有身体接触,即便到传染病医院去慰问一大群病人,回家后地无须急匆匆先去卫生间洗手。
二是省时,当代人的交际繁多,假如一个人会见十多位客人,与每位都握一次手,便要握得很耐心。
假如十多个人同时会见十多位客人,那更要握上好一阵工夫。
既然说时间就是金钱,为何不用作揖这种方式来惜金?一拱手,顷刻之间,以一当十乃至当百,即使有成千上万的客人,也都接受了你的亲切。
三是优美。
人在握手时含胸曲背,低头引颈,姿态实在不大好看。
如果交际双方的身高差距太大,握手更多见窘态。
身高者有折腰之累,身低者有被悬吊之险,难免把某种庄重的外交或某种欢乐的重聚,搞得有点滑稽。
作揖则无须有这种担心,完全可以抬首挺胸,立身如柱,气宇轩昂,雄姿英发,高出手高悬臂抱拳一合,充分展示美的体形和美的气度,让周围的人眼睛一亮--壮士也。
四是自主,人们多有这样的体验:握手时,有一方已伸出手来了,另一方没有看见或故意装作没看见,使对方的手停在空中缩也不是,不缩也不是,时间一秒秒过去,尴尬透顶。
汉朝见面礼仪
![汉朝见面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486909ab51e79b8968022654.png)
汉朝见面礼仪篇一:汉代礼仪汉代礼仪汉代礼仪,顾名思义是汉代时候人们的礼仪。
包括立容,坐容,行礼,迎宾,宴请。
1立容贾子曰: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
足闲二寸,端面摄缨。
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参考文物,经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
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
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展示出华夏之美。
我们常见夫子行叉手礼的像——但这个动作应当是配合磬折来表达敬意的——也就是说,腰应当同时弯曲大概三十度。
当然,处于艺术上的考虑,画家还是画成了直身。
应用:窃以为经立是汉服同道必须注意的,对师长应当共立。
鉴于人不行大礼,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增减躬身的程度——但至少,低头示敬是必须的。
2坐容贾子曰: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参考文物,汉代的经坐(这在古人就叫坐,为了区分,专称雅坐)是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
对于胡坐,道理一样,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
双手可以握拳,冲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
应用:随着汉文化的复兴,会有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雅坐。
若在这种正规场合,您只能通过稍稍上下膝盖的方式解除一下疲劳。
当然,对于友人聚会等生活场景,大家箕距(臀部着地,两腿叉开)或者趺坐(佛教式的盘腿)都行。
3行礼1、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2、一般揖礼: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
正规场合,对朋友。
3、拱手:类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
4、颔首致意。
5、正规拜礼: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
古代的见面交往社交礼仪
![古代的见面交往社交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ea4ba7c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f.png)
古代的见面交往社交礼仪(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教案大全、公务礼仪、合同协议、总结报告、工作计划、工作材料、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书信、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plans, official etiquette,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work plans, work material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letter of agreement,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古代的见面交往社交礼仪古代中国有知识的人相见,不是拍拍肩膀、套套近乎就可以完事,而是要经过相当程式化的礼仪,以表达内心的诚敬。
中揖使用场合范文
![中揖使用场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fcc034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2.png)
中揖使用场合范文中揖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礼节动作,具有重要的使用场合。
以下是中揖的一些主要使用场合:1.会见官员:在中国古代,中揖是向官员致敬的一种方式。
当普通民众见到地方官员或高级官员时,必须行中揖礼以示尊敬。
2.客套礼仪:在中国传统礼仪中,中揖也是一种常见的客套礼仪。
当宾主相见时,双方都会行中揖礼以示尊重。
这种礼仪常见于正式的社交场合或宴会上。
3.拜祭仪式:中揖在中国许多宗教仪式中也有所使用。
例如,在祭拜祖先或神明时,人们会行中揖礼以表达虔诚和尊敬之情。
4.丧葬仪式:中揖也是中国传统丧葬仪式中的一种重要礼仪。
当亲友为逝者送行时,会行中揖礼以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悼念之情。
5.婚礼仪式:中揖在中国传统婚礼仪式中也有所运用。
在新娘出嫁时,新郎和新娘会行中揖礼以表示对对方的敬爱和祝福。
6.社交礼仪:中揖也常见于各种正式的社交场合中,如公务宴会、商务会议等。
在这些场合,行中揖礼可以展示出个人的文雅和礼貌,同时也显示出尊重他人的态度。
7.教育场合:在中国传统教育场合中,中揖也有一定的使用。
例如,在学生参加重要考试前,老师会行中揖礼以给予鼓励和祝福。
同时,学生在老师讲述重要知识时,也会行中揖礼以表示尊重和谢意。
总之,中揖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重要的一环,具有广泛的使用场合。
无论是会见官员、丧葬仪式还是社交场合,行中揖礼都能够表达出尊敬、敬意和悼念等情感,同时也展示了一个人的文雅和礼貌。
在现代社会,尽管中国的礼仪观念已经有所变化,但中揖作为中国传统礼仪的一部分,仍然被一些人尊重和遵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礼仪相见礼范文
“相见礼”是我国古礼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简略来说,就是相互见面的礼节。
下面由学习啦给大家了古代相见礼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
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
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是士与士之间的交际礼仪。
《仪礼·士相见礼》记载上古时代士相见,以及士见大夫、大夫相见、大夫庶人见于君、言视之法、侍坐于君子、士大夫侍食于君等等的礼节。
(一)趋
趋是古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传统礼节。
指在一些特定场合,卑者、贱者、后辈、地主,自觉遵照的规定或约定的习俗,用低头弯腰、小步快走的方式,向尊者、贵者、前辈、宾客表示恭敬。
作为一种礼仪,趋在古代社会是屡见不鲜的。
《论语·子罕》云:“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意思是说,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穿戴礼帽礼服的人和盲
人,尽管对方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在这些人的面前走过时,要快走几步,表示敬意。
后辈从前辈面前走过,当然更只能小步快走,决不能昂首阔步。
(二)拜
拜是古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又一种传统礼节。
据《世说新语》和《荀子》的记载,古拜屈膝跪地,头不至地,头与腰如衡之平。
又,据《礼记·内则》的记载,古拜两交,男尚(上)左手,女尚(上)右手。
这是由于左主阳,男属阳;右主阴,女属阴的原由。
其实,古代的拜并不是一种,而是有九种之多,即所谓“九拜”。
《周礼·春宫·大祝》云:“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九拜中,前四种是日常生活中的交往礼节,后五种只有特殊情况才使用,其中吉拜、凶拜是丧葬中的拜礼,肃拜是军旅和妇人所行的拜礼。
(三)拱手
拱手,亦称捧手,双手合抱举胸前,立而不俯,表示恭敬。
《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
”《说文》徐铉注:“两手大指相柱
也。
”《尔雅·释诂》郭璞注:“两手合持为拱。
”拱手和作揖是沿用很久的礼节,一直到晚近仍然存在。
(四)作揖
两手抱拳高拱,身体略弯,向人行礼。
如果是参加追悼会,与人作揖,或进或退都要离开原位,即所谓“揖人必违其位。
”陆游《老学庵笔记》说:“古时作揖,但举手而已。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有“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句可证。
后世因举手常伴以屈身,故亦称打恭为作揖。
《颜氏家训》说:“南人宾至不迎,相率捧手而不揖,送客下席而已;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则揖,皆古之道也。
”由此可见,“捧手”与“揖”是古代两种不同的相见礼仪;这也说明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在送迎宾客的礼俗上有所不同。
(五)唱喏
唱喏是古代男子所行的一种礼节。
作揖时同时出声致敬。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崔宁]倒退两步,低声唱个喏。
”
(六)长跪
长跪是跪时挺身直腰。
这时身体似乎加长,所以叫长跪。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臀部紧靠脚后跟。
伸腰及股而两膝着地为跪。
长跪旨在表示敬意和庄重。
《史记·留侯世家》云:“有一老父,衣褐,至(张)良所,直坠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又,《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云:“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以上两例都是晚辈对前辈有所敬的姿势。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席地而坐的改变),长跪之礼也就逐渐失去了地位。
(七)鞠躬
两脚并拢,两手下垂于股部两侧,弯曲上身以表示敬意。
《礼记·曲礼上》云:“凡遗人……尊卑垂帨。
”意思是说,赠送平辈东西,授予者和接纳者双方都要彼此鞠躬。
《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诒》载:“来至山神殿前,鞠躬唱喏。
”这种礼节是现在致敬、致哀时仍然在普遍使用的礼节。
(八)寒暄
亦作暄寒,是问候起居寒暖的客套话。
旧时在拱手的同时,说“幸会幸会”或“久仰久仰”。
然后是询问其家人平安与否。
初次见面还有“请问贵姓(与人初交忌问名,以直呼其名为失礼)”“请
教台甫(台甫即尊字、大号,古人除姓名外多有字、号)”“敢问贵庚(问人年龄)贵府(问人居住)”等套话。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