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结算中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承担着国际结算业务的重要角色。
国际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与国际贸易之间进行货币结算和支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重要支撑。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商业银行在从事国际结算业务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风险。
本文将对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商业银行在进行国际结算业务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市场风险包括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由于外汇市场汇率波动导致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损失风险。
在进行国际结算业务时,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外汇市场进行货币兑换和结算,而外汇市场的波动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在汇兑过程中出现损失。
由于国际结算业务涉及到多种货币,商业银行还可能面临汇率套利和跨期套利的市场风险。
对于市场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对策包括: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多种金融工具进行市场风险对冲,积极参与外汇市场的交易,并且注意把握市场信息和动态,及时调整交易策略。
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进行国际结算业务时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交易对手违约或信用评级下调而导致的损失风险。
在国际结算业务中,商业银行需要与各种交易对手进行资金结算和支付,而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
由于国际结算业务通常涉及到跨境交易,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险,商业银行还可能面临国别风险和政治风险。
对于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对策包括: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加强与交易对手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降低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定价和结构化产品设计来规避信用风险。
对于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对策包括: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加强技术设施和安全保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控制程序,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失误。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国际贸易结算风险是指参与国际贸易的双方在进行贸易结算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风险。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分析国际贸易结算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的类型:1. 汇率风险:由于国际贸易结算中通常涉及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汇率波动可能导致结算金额的变动,增加贸易双方的结算风险。
2. 政治风险: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变动、战争、恐怖主义等因素可能导致贸易合同中的某一方无法履行合同,从而影响到贸易结算。
3. 违约风险:贸易合同一方无法按照约定进行结算,可能导致贸易结算的失败,给贸易双方带来经济损失。
4. 不可控风险:包括自然灾害、运输事故、通关问题等不可预测的风险,可能导致贸易结算的延迟或失败。
二、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的防范措施:1. 控制汇率风险:贸易双方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结算方式,如使用专门的结汇方式、控制货币兑换时机等方式来降低汇率风险。
利用金融工具如货币互换、汇率远期合约等也可以对冲汇率风险。
2. 提高合同约束力:贸易合同应明确规定双方在结算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加强信用担保措施,如提供合法的担保或选择信用良好的结算银行,以减少违约风险。
3. 分散风险:贸易双方可以选择多种结算方式,如信用证、托收、支付宝等,以分散风险。
贸易双方可以选择多个合作伙伴,通过分散贸易对象来降低风险。
4. 加强风险管理:贸易双方可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控等环节,及时发现并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
5. 保险防范:贸易双方可以购买相应的贸易保险,如信用保险、货物运输保险等,为贸易结算提供保障。
三、结论:国际贸易结算风险是国际贸易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通过合理的风险防范措施可以降低风险带来的巨大损失。
贸易双方应加强信息沟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在贸易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减少贸易结算风险的发生。
对于无法完全控制的风险,贸易双方应提前做好风险评估,购买相应的贸易保险,为贸易结算提供保障。
国际结算的风险及如何规避
国际结算得风险及如何规避国际结算业务就是通过两国银行办理得由贸易或非贸易引起得债权债务得清偿,它以国际贸易为前提,又就是商业银行得一项基础业务类属中间性业务。
国际结算过程存在多重风险,但风险不等于损失,操作得当,风险可以预防,可以转化为收益;如不当,风险即会成为损失,同时,国际结算涉及到国家金融管理得有关法令、外汇管理条例、国际惯例与准则、银行信誉、银企责任及业务得具体操作等诸多方面,比较复杂。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得进出口贸易与外向型经济将会有更快得发展。
这一切为国际结算业务得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随着金融体制得改革、对外商投资企业结售汇得全面实施、经常项目下得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国外金融机构得进入,从风险角度讨论与研究国际结算业务将成为各商业银行竞争得热点。
由于国际结算本身有国际性、科学性、融资性、知识性与惯例多、发展快等特点,使国际结算中产生得风险具有以下特点:涉及范围得国际性与结算方式得结算工具有相关性、与融资活动得相伴性、形成原因得多样性、表现手段得欺诈性、防范过程得复杂性。
上述性质得特点, 决定了国际结算得风险就是指在国际间货币收支调节过程中由于技术上、经营上与管理上得问题而引起得一系列可能发生得危险。
本文力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寻找防范对策。
一、票据结算存在得风险及防范对策票据就是国际结算得重要支付凭证,它包括汇票、本票、支票三种,其中使用最为广泛得就是汇票。
目前使用得许多国际结算方式都就是汇票基础上发展起来得。
通过银行转让票据,使国际贸易双方得债权债务得以清偿。
因而票据就代表金钱。
正因为这一点。
国内外不法分子把目光盯上票据做文章,利用假票据及有关银行支付凭证对我国进行诈骗。
其类型类有:1、伪造大额银行汇票导致得风险。
由于国外票据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再加上国内居民接触国外得外票不多,一些诈骗分子常常利用伪造得银行票据进行诈骗。
曾有这样一个案例“一港商交来500万元得银行远期汇票一张,?突б筇只愣遥街苣谕瓿伞R泄ぷ魅嗽?在验票时发现该汇票由某日本财务中心开出,受益人为河南某公司,付款期限为一年,指定美国洛杉矾大与银行付款,但汇票无银行汇票字样,也无银行承兑字样,经与大与银行北京代表处联系,确认洛杉矾大与银行没有这家单位开户也没有签发过或承兑这张汇票,证明系伪造。
(整理)国际结算中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国际结算中的风险及防范对策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中国进出口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真正地融入世界经济潮流。
但在中国目前的进出口贸易中,由于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不当,导致国际结算诈骗时有发生、资金流动缓慢、企业运作效率低下,我国进出口企业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如何选择一种行之有效的国际结算方式以最大限度规避结算风险、节约资金和简化手续,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面临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国际结算方式;汇付;托收;信用证;风险防范国际结算业务是国际间进行的贸易和非贸易往来而发生的债权债务的结算。
国际货款结算的基本方式有汇付、托收和信用证三种。
每一种结算方式都有其潜在的风险,如何选择一种行之有效的国际结算方式以最大限度规避结算风险,是我国进出口贸易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国际结算中的风险在国际结算的实际业务中一般存在以下几种风险:(一)汇付方式风险汇付,又称汇款,是指进口商主动通过银行将货款汇交给出口商的方式。
在国际贸易中,汇付方式可以分为预付货款和货到付款两种。
预付货款,又称为“先结后出”,是进口商先将部分或全部货款汇交出口商,出口商收到货款后发运货物的结算方式。
这种方式显然对出口商非常有利,因为进口商要单独负责融资,并且负担出口商不按合同规定货运货物的风险。
货到付款,又称为“先出后结”,即出口商先发货,进口商收到货物后付款的结算方式。
具体地讲,货到付款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售定,即买卖双方事先签订合同,待进口商收到货物后,用汇款方式将货款汇交出口商;二是寄售,即出口商先将货物运至国外,委托国外商人在当地市场上代售,待货物售出后,被委托人将扣除佣金后的货款汇交出口商。
无论哪一种形式,货到付款方式对出口商不利,因为出口商既要单方面融资,又要承担进口商不付款的风险。
(二)托收方式风险托收是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之上的。
对出口商而言,由于托收方式是先发货后收款,如果是远期托收,出口商往往要货到才能收款,所以实际上是向进口商提供信用,而进口商只是在货款到期日才付款,因此出口方不可避免地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这些风险表现在:1.进口商的资信较差造成的拒付。
国际结算中的单证风险与防范措施
国际结算中的单证风险与防范措施国际结算中的单证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信用不佳、单证不完备或不符合法律要求等因素导致买卖双方无法顺利完成货款、货物交付、结汇或退税等结算操作的风险。
为了避免单证风险的发生,买卖双方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首先,买卖双方应确保选择可靠的合作伙伴。
买方可以通过调查公司信用、财务状况和商誉等信息,了解卖方的资信情况,确保其有能力履行合同义务。
卖方则可以通过考察买方的信用情况,包括信用报告、支付记录和行业声誉等,确保其有能力按时支付货款。
其次,买卖双方应确保单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单证包括合同、发票、装箱单、提单、保险单、质检报告等一系列文件,它们是买卖双方进行结算的依据。
买方需要核实单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包括检查发票的真实性、提单的正确性和装箱单的完整性等。
卖方则需要确保单证的准确性和符合法律要求,以避免因单证问题导致的交易纠纷和结算风险。
再次,买卖双方应谨慎选择支付方式。
在国际贸易中,常见的支付方式有信用证、托收和电汇等。
买方可以选择开立信用证的方式,这样可以确保付款在货物交付之前由银行代为保管和结算,减少支付风险。
卖方可以选择银行托收的方式,这样可以提高收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双方还可以使用电子支付方式,例如电子汇票和电子账户等,这样可以提高支付的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买卖双方还可以购买适当的信用保险。
信用保险是由保险公司向买卖双方提供的一种保障,它可以为买方在交易过程中遇到的付款风险和货物损失提供赔偿,为卖方在交易过程中遇到的收款风险和货物购买方无力支付风险提供赔偿。
通过购买信用保险,买卖双方可以降低交易风险,增加信任和合作的机会。
总之,在国际结算中,买卖双方需要注意单证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选择可靠的合作伙伴、确保单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谨慎选择支付方式和购买适当的信用保险等措施可以帮助买卖双方降低单证风险,保障交易的顺利进行和结算的安全性。
同时,买卖双方还应及时沟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增加协作的机会和降低风险的可能性。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算也变得日益复杂。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涉及跨国货币支付、多种结算方式、不同国家法律政策的不同等因素,贸易结算风险成为了国际贸易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文分析国际贸易结算风险,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国际贸易中的结算风险。
一、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的主要形式在国际贸易中,结算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汇率风险:由于涉及不同国家的货币,跨国贸易结算时存在着汇率风险。
汇率波动可能导致贸易结算金额的增加或减少,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2.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买方或卖方无法履行合同义务,导致贸易结算发生问题的风险。
包括买方无法按时支付货款或卖方无法按时交付货物等情况。
3. 政治风险:跨国贸易结算中,政治风险是指由于国家政策、法律变化等原因导致的风险。
贸易双方国家之间发生政治冲突或出现国家政策调整等情况,都可能对贸易结算造成影响。
4. 法律风险: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和法律环境不同,法律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由于合同法律条款不清晰或存在歧义,导致结算产生纠纷的风险。
5.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贸易结算操作不当导致的风险,包括资金操作失误、资金支付延误、结算流程不当等情况。
1. 汇率风险的防范针对汇率风险,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防范:- 使用外汇期货或远期合约进行风险对冲,锁定未来货币兑换的价格,避免汇率波动对贸易结算产生影响。
- 在制定合可以约定结算货币为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以降低汇率风险。
- 在跨国贸易中,尽量选择与自身货币相对稳定的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减少汇率波动对结算的影响。
为防范信用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对贸易合作伙伴进行信用调查,了解对方的财务状况和信用记录,选择信誉良好的合作伙伴进行贸易往来。
- 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付款方式和付款期限,确保卖方能够按时收到货款,买方能够按时收到货物。
我国面临的国际结算系统风险及其防范方法
我国面临的国际结算系统风险及其防范方法◎李 罛 冯冠霖内容提要 目前的国际结算系统主要包括SWIFT系统和主要国际货币的清算系统,而主要国际货币的清算系统又主要是美元清算系统。
近年来,若干国家的银行相继被排除出SWIFT系统或美元清算系统,从而产生了国际结算系统风险。
在非极端的情况下,我国银行被排除出国际结算系统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为了防范国际结算系统风险,我国需要建立类似于SWIFT系统的报文传输系统以及完善人民币支付系统。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还很长,我国可以考虑在必要时构建以黄金作为保证的“国际人民币”,以增强我国自己的国际结算系统的作用。
关键词 国际结算系统 SWIFT系统 美元清算系统 国际人民币〔中图分类号〕F83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2)07-0085-10一、问题的提出国际结算是指清偿国际债权和债务关系的货币收付行为。
国际清算是指对债权或债务的差额进行结算。
例如,A国银行对B国银行有100万美元的负债,B国银行对A国银行有80万美元的负债,经过国际清算系统的清算,80万美元的负债彼此抵消,A国银行对B国银行支付20万美元,这就是国际清算。
国际结算和国际清算是相互联系的两种行为,国际结算是国际清算的前提,国际清算是国际结算的完成。
从参与者来看,国际结算是债权人和债务人通过银行来清偿他们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国际清算则是银行之间通过国际清算系统来完成债权和债务关系的清偿。
国际结算系统是办理国际结算的体系,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国际结算信息传送系统,二是相关结算货币的清算系统。
目前,SWIFT系统主要承担前一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它的全称是世界银行间金融电讯协会(SocietyforWorldwideInterbankFinancialTelecommunications);主要国际货币的清算系统主要承担后一个组成部分的功能,这些清算系统包括办理美元跨境清算的纽约清算所同业支付系统(CHIPS),办理欧元跨境清算的泛欧实时全额自动清算系统(TARGET2)和欧洲银行业协会建立的EURO1系统,办理英镑跨境清算的伦敦自动清算支付系统(CHAPS),办理日元跨境清算的外汇日元清 2022年第7期算系统(FXYCS)等。
国际结算中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国际结算中的风险及防范对策1. 引言国际结算,这个词一听就让人觉得有点复杂,但实际上,它就是在跨国交易时,如何把钱安全、快速地从一个国家转到另一个国家。
就像我们买个东西,付款后期待它尽快到手一样,国际结算也是个急功近利的游戏。
不过,这里面可藏着不少风险,像是乌云压城,随时可能让你心惊胆战。
2. 国际结算中的风险2.1 汇率风险首先,汇率风险就像一只狡猾的狐狸,时不时来捣乱。
你可能在交易时预计了汇率,结果到了收钱的时候,哎呀,汇率变动了,结果收到的款项少了,这可让人心痛得不行。
所以,聪明的商家们都会考虑汇率变化,提前做好打算,比如通过期货合约来对冲风险。
2.2 信用风险接着,信用风险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你永远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爆炸。
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不熟悉对方的信用状况,很容易出现违约的情况。
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发了货,结果对方没付款,这就跟做了一个美梦却被现实打醒一样,让人郁闷透顶。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大家一般都会选择信誉好的合作伙伴,或者使用信用证这种工具,保证交易的安全。
2.3 政治风险再说说政治风险,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问题。
国际局势瞬息万变,有时候国家之间的关系就像天气,今天阳光明媚,明天可能就阴云密布。
一旦发生政治动荡,贸易就可能受到影响,甚至无法进行。
为了应对这种风险,企业们得密切关注国际动态,及时调整战略,确保万无一失。
3. 防范对策3.1 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防范这些风险,首先得从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入手。
比如,使用信用证,不仅能确保付款安全,还能增强买卖双方的信任。
而采用电子支付,也能提高效率,让交易更加顺畅,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听上去是不是很靠谱?3.2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此外,企业还可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像个护航的灯塔,随时提醒你海上风浪。
通过市场分析、汇率监测等方式,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
比如,定期对供应商和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确保在交易中不会掉入陷阱。
4. 结语总之,国际结算虽然风险重重,但只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心中有数,就能在这条路上行稳致远。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中的风险与对策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中的风险与对策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在金融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这一领域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风险,如外汇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为了保证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安全和稳定运行,银行需要采取有效的风险对策。
本文将重点讨论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中的风险,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外汇风险外汇风险是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
由于涉及到不同国家的货币兑换,汇率波动会对商业银行的结算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降低外汇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多元化货币组合:商业银行可以持有多种货币的资产和负债,以降低对某一特定货币的依赖性,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2. 使用外汇衍生品: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外汇期权、远期合约和货币互换等工具进行对冲,通过锁定汇率来规避汇率风险。
二、信用风险在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中,信用风险是一项重要的风险。
该风险主要来源于客户无法或拒绝按时履约,导致商业银行无法收回应收的账款。
为了降低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严格的信用评估: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客户信用评估体系,定期对客户进行审核和评估,以减少对高风险客户的接触。
2. 使用信用保险:商业银行可以购买信用保险,以转移信用风险。
信用保险公司将对未收到的货款进行赔付,降低商业银行的损失。
三、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中的另一个风险因素。
这种风险主要是由于人为疏忽、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等原因引起的错误或失误。
为了降低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建立严格的操作流程和控制制度:商业银行应确保每一个操作环节都有明确的流程和规定,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使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和技术:商业银行应不断投资和改进信息系统和技术,提高操作效率和准确性,降低因系统故障而引发的操作风险。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中存在着外汇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
国际结算的风险及如何规避
国际结算的风险及如何规避国际结算业务是通过两国银行办理的由贸易或非贸易引起的债权债务的清偿,它以国际贸易为前提,又是商业银行的一项基础业务类属中间性业务。
国际结算过程存在多重风险,但风险不等于损失,操作得当,风险可以预防,可以转化为收益;如不当,风险即会成为损失,同时,国际结算涉及到国家金融管理的有关法令、外汇管理条例、国际惯例与准则、银行信誉、银企责任及业务的具体操作等诸多方面,比较复杂。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和外向型经济将会有更快的发展.这一切为国际结算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对外商投资企业结售汇的全面实施、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国外金融机构的进入,从风险角度讨论和研究国际结算业务将成为各商业银行竞争的热点。
由于国际结算本身有国际性、科学性、融资性、知识性和惯例多、发展快等特点,使国际结算中产生的风险具有以下特点:涉及范围的国际性与结算方式的结算工具有相关性、与融资活动的相伴性、形成原因的多样性、表现手段的欺诈性、防范过程的复杂性。
上述性质的特点,决定了国际结算的风险是指在国际间货币收支调节过程中由于技术上、经营上和管理上的问题而引起的一系列可能发生的危险。
本文力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寻找防范对策。
一、票据结算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票据是国际结算的重要支付凭证,它包括汇票、本票、支票三种,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汇票。
目前使用的许多国际结算方式都是汇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通过银行转让票据,使国际贸易双方的债权债务得以清偿。
因而票据就代表金钱。
正因为这一点.国内外不法分子把目光盯上票据做文章,利用假票据及有关银行支付凭证对我国进行诈骗。
其类型类有:1、伪造大额银行汇票导致的风险。
由于国外票据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再加上国内居民接触国外的外票不多,一些诈骗分子常常利用伪造的银行票据进行诈骗。
曾有这样一个案例“一港商交来500万元的银行远期汇票一张,?突б筇只愣遥街苣谕瓿伞R泄ぷ魅嗽?在验票时发现该汇票由某日本财务中心开出,受益人为河南某公司,付款期限为一年,指定美国洛杉矾大和银行付款,但汇票无银行汇票字样,也无银行承兑字样,经与大和银行北京代表处联系,确认洛杉矾大和银行没有这家单位开户也没有签发过或承兑这张汇票,证明系伪造。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和国际间资金流动的增加,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开展国际结算业务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风险。
本文将对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管理风险、保障业务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商业银行在国际结算业务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
由于外汇市场波动、利率变动等因素,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着交易损失,进而影响到其盈利能力。
为应对市场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包括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等。
2. 多元化投资组合。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组合来分散市场风险,避免集中在某一特定市场或资产上的投资,降低整体风险。
3. 使用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
商业银行可以利用期货、期权、互换等金融衍生品来进行风险对冲,降低市场风险对其造成的影响。
二、信用风险1. 严格的信用审查和管理。
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结算业务时,应进行严格的客户信用审查,避免与信用状况较差的客户交易,同时建立健全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
2. 使用信用保险和担保。
商业银行可以购买信用保险或寻求其他形式的担保来降低信用风险,确保在客户违约时能够及时获得补偿。
3. 分散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分散客户、行业和地区风险,降低信用风险对其造成的影响,提高整体的风险抵御能力。
三、操作风险1. 健全的操作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操作管理体系,包括规范的操作流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专业的操作人员培训等。
2. 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商业银行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提高操作效率、降低操作风险,如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实施电子化结算等。
3. 加强内部监管和审计。
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监管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风险,确保国际结算业务的正常运行。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跨境交易,因此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以下是对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风险的分析和对策。
第一,外汇风险。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存在汇率差异,商业银行在进行国际结算业务时会面临着外汇风险。
为了降低外汇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及时了解和分析国际汇率动态,做好汇率风险管理工作;提前与客户沟通,确定结算货币和支付方式,减少汇率波动对结算的影响;建立外汇风险管理机制,例如使用外汇衍生品等工具进行对冲。
第二,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在国际结算业务中需要与各方进行信用交易,存在着信用风险。
为了降低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定期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建立合理的信用额度和风险防范机制;与合作伙伴签订合同并监控履约情况,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建立风险管理部门,进行信用风险的监控和控制。
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在国际结算业务中面临着操作风险,包括人为错误、系统故障等。
为了降低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完善内部操作流程和监控机制,确保操作规范和正确;进行员工培训和技术更新,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和系统使用能力;建立紧急预案,应对突发情况,确保业务连续性。
第四,法律风险。
商业银行在进行国际结算业务时需要遵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如果违反相关法律可能会面临法律风险。
为了降低法律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立法律合规部门,负责了解和遵守国际法律法规;与专业律师事务所合作,进行法律风险评估和咨询;建立合规培训机制,提高员工对法律风险的认识和理解。
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存在外汇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风险。
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可以有效降低这些风险并确保国际结算业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国际结算中的风险与及防范
国际结算中的风险与及防范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自接洽开始至履约结束的整个过程中,面临着信用风险、交易风险、汇兑风险、运输风险、价格风险和政治风险等。
这些风险影响着进出口双方当事人的贸易行为,最终都要反映到结算中来,加之,国际贸易的从业人员和机构情况复杂,故易产生欺诈活动,如稍不慎,使买卖双方中的一方蒙受钱、货两空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结算中的风险防范工作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汇付方式下的风险与防范汇付方式作为国际贸易的支付手段,有着手续简便、费用低廉、结算迅速等优点。
但在这种结算方式下能否如期履约,则全凭买卖双方之间的商业信用。
不同的汇付方式对于买卖双方风险的划分是不对称的。
在预付货款方式下对于进口商而言,由于过早地垫付资金,增加了对货款迟交或不交货的风险;在货到付款方式下,对于出口商而言,则在发货后失去了制约进口商的手段,能否收到货款完全取决于进口商的资信,增加了产生钱货两空的风险。
汇付主要通过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方式来进行的,汇付方式下的风险也来自于此三种方式。
一、电汇或信汇方式下的风险与防范信汇和电汇方式结算方式大致相同,两者的区别在于汇入行与汇出行之间的联络方式是采用航寄方式还是采用电讯方式。
就目前来看,电汇方式的应用较为普遍,所以我们就以电汇方式为例讨论两种方式的风险与防范。
( 一 )电汇方式下非故意的风险与防范非故意的风险是指不是合同一方当事人有意的行为,而是由于发生了合同当事人无法预见、预防、避免和控制的事件,致使另一方当事人遭受了经济损失的事件。
电汇方式可用在预付货款和货到付款两种付款方式下。
1、在预付货款的方式下在风险方面,若进出口双方约定的是“预付货款”时,进出口双方都存在风险。
首先进出口双方需要共同面对的是商品贬值或滞销的市场风险,其次进出口双方还需面对各自不同的风险,包括:(1)对进口商而言,主要的风险是出口商收到预付货款后,既不及时出运约定的货物,又迟迟不归还预付货款。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在金融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对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1. 外汇风险国际结算业务中,商业银行在进行跨境资金支付和结算时,往往需要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而不同货币的汇率波动会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一旦出现外汇波动,就可能导致商业银行出现汇兑风险,从而对其业务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2. 信用风险在国际结算业务中,商业银行往往需要与境外银行或客户进行资金往来。
一旦涉及到跨境支付,就需要考虑对方的信用风险。
境外银行或客户可能存在违约风险,一旦发生违约,就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不小的损失。
3. 政治风险由于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结算业务,商业银行还需要考虑到政治风险的存在。
一旦发生国际政治动荡或者战争等事件,就有可能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从而带来一定的风险。
4. 法律风险在进行国际结算业务时,商业银行需要遵守各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一旦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就有可能涉及到法律风险。
尤其是在一些国际贸易中,商业银行往往需要面对复杂的法律规定和合同条款,一旦出现纠纷,就会对其造成一定的损失。
二、对策分析1. 做好外汇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在进行国际结算业务时,需要做好外汇风险管理工作。
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采取合理的套期保值和外汇风险对冲措施,来降低外汇风险对业务的影响。
还可以通过加强外汇市场监测和研究,制定科学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及时调整国际结算业务的结构和布局,以降低外汇风险。
2.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在进行国际结算业务时,需要加强对境外银行和客户的信用风险管理。
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信用审查和监控体系,对境外银行和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严格控制风险。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国际贸易的结算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买方或卖方无法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结算而产生的风险。
这种风险对于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来降低结算风险的发生。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汇率风险。
由于国际贸易涉及不同国家的货币,汇率波动可能导致合同金额发生变化。
特别是当付款时间较长或涉及大额交易时,汇率风险的影响更为明显。
支付风险。
由于跨国贸易的参与者往往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彼此之间可能存在支付方式、支付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这可能导致付款的延迟或无法完成。
还有一些恶意行为,如拒绝支付、恶意逃废债等,这也会增加支付风险。
信用风险。
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之间往往缺乏直接的了解和信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用风险。
买方或卖方可能无法按时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出现支付能力不足的情况,这将对结算产生负面影响。
法律风险。
国际贸易活动涉及不同的法律制度和国际条约,参与者可能会因为对法律规定的不熟悉而产生风险。
双方在合同中对争议解决机制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在争议发生时难以解决。
针对以上结算风险,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第一,选择适当的支付方式。
根据交易的性质和金额,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来降低支付风险。
常见的支付方式包括信用证、托收、电汇等,这些方式可以提高支付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第二,建立合作关系。
与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多次合作增加了解和信任,减轻信用风险。
可以选择与信誉良好、经验丰富的企业进行合作,或者通过参加商会、行业协会等活动扩大交际圈。
进行风险评估。
在与新的合作伙伴开展贸易时,应对其信用状况进行评估,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
可以通过调查、询问银行、了解市场反馈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判断其是否具有支付能力和诚信守约的能力。
第四,合理规避汇率风险。
对于涉及汇率风险的贸易,可以通过采取套期保值、调整价格或约定结算币种等方式进行风险规避。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国际贸易结算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结算失败、损失和纠纷的可能性。
这些风险可能来自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差异,也可能来自于买卖双方之间的信用、合同、物流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防范这些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信用风险是最常见和重要的一种风险。
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可能因为信用问题无法按时按量履约,导致结算失败。
为了防范信用风险,买卖双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合作关系:买卖双方可以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互信和合作关系,减少信用风险。
2. 了解对方信用情况:买卖双方可以通过调查、查询信用报告、参考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评估结果等方式,了解对方的信用情况,并根据对方的信用状况来确定结算方式和信用额度。
3. 使用信用保险:买方可以向信用保险公司购买信用保险,以保护自己免受卖方违约的损失,而卖方则可以使用保理等方式减轻信用风险。
在国际贸易结算中,货币风险也是一种重要的风险。
由于国际贸易中使用不同的货币进行结算,汇率波动可能导致结算金额的损失。
为了防范货币风险,买卖双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锁定汇率:买卖双方可以通过签订远期汇率合约或使用金融工具如期货、期权等来锁定汇率,从而规避汇率风险。
2. 使用多种货币结算方式:买卖双方可以协商使用多种货币进行结算,通过分散风险的方式来降低货币风险。
3. 采用本地货币结算:买卖双方可以协商使用买方或卖方的本地货币进行结算,从而避免货币兑换风险。
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政治和法律风险也是需要关注和防范的。
政治因素的变化、战争、政权更迭等事件可能会导致结算失败或纠纷的发生;法律体系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法律纠纷的产生。
为了防范这些风险,买卖双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仔细研究目标市场:买卖双方应该对目标市场的政治、法律等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并根据情况制定合适的策略和措施。
2. 寻求法律咨询:买卖双方可以聘请当地的律师或法律顾问,对合同进行法律审核,并在必要时寻求法律帮助。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国际贸易活动也日益频繁。
国际贸易结算作为国际贸易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风险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对国际贸易结算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的表现形式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政治风险。
1. 信用风险国际贸易活动中,买卖双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信用风险。
出口方在发货后需等待进口方支付货款,如果进口方无力或无意支付货款,出口方将面临损失。
进口方在支付货款后,若出口方无法如期交货,也将面临损失。
信用风险可能导致资金无法收回,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
2. 汇率风险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涉及到不同货币的兑换,因此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
如果在交易过程中汇率发生大幅波动,可能导致结算货币实际支付的金额与预期不一致,进而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甚至出现亏损。
3. 政治风险国际贸易活动中,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政治因素可能对贸易结算产生影响。
贸易伙伴国家的政治动荡、战争或者贸易制裁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贸易结算的顺利进行,甚至导致资金无法安全回笼。
针对以上所述的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包括信用证结算、外汇远期合约、政治风险保险等。
1. 信用证结算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结算方式之一,通过开立信用证,进口方在确认出口方已按照合同规定交货后,向银行支付货款。
出口方在交货后向银行提供相应单据,即可向银行获得支付。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交易中的信用风险,确保出口方的货款安全。
2. 外汇远期合约外汇远期合约是企业在未来某一特定日期以约定的汇率买入或卖出一定金额外汇的合约。
通过签订外汇远期合约,企业可以锁定未来的汇率,降低汇率波动对贸易结算的影响,从而减少汇率风险。
3. 政治风险保险针对政治风险,企业可以购买政治风险保险,保障在贸易活动中因政治因素导致的损失。
政治风险保险通常由专业的保险公司提供,可根据贸易活动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政治风险保险产品,以降低政治风险对贸易结算的影响。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成为其重要的业务板块之一。
但是,在开展国际结算业务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着较高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等方面。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控制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
一、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在国际结算业务中承担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其主要是因为境内外商家在交易过程中信用状况失效导致的风险。
如何有效地解决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和商家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增加信用检查商业银行需要在开展国际结算业务之前,对商家进行彻底的信用检查。
商业银行应该注重了解商家的身份信息和历史交易记录,从中分析其信用状况。
此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商业银行还可以要求商家提供担保信或其他保证措施来减轻信用风险。
(二)对冲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不同的对冲风险措施来降低信用风险。
其主要措施包括合同选择、信用保险、买方信托和保付等。
通过对不同的对冲风险措施进行多样化选用,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地降低信用风险。
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由市场变化引起的风险。
一些重要的市场风险形式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等。
(一)标准化合同为了控制市场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在国际结算业务中采用标准化的合同模板。
通过合同的标准化,商业银行可以更加明确地了解交易的内容和条件。
(二)分散投资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市场风险。
商业银行可以投资于不同类型的市场来分散投资风险,并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稳定性。
此外,分散业务和地理风险还能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减少市场风险。
三、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由系统和流程错误、管理不当、技术失误和欺诈等造成的风险。
为了减少操作风险的风险,商业银行应该采取以下对策:(一)流程改进商业银行需要不断优化其流程,减少潜在的系统和流程错误等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引入更加先进有效的业务流程和付款系统来提高其运营效率,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国际结算业务为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随着国际结算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关的风险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风险和对策两个方面对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进行深入分析。
1.1 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不可避免的风险之一。
由于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商业银行在进行跨国结算时可能面临着货币价值的波动风险。
如果汇率波动对商业银行的结算业务产生不利影响,就会对其业务和利润带来影响。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国际利率变化引起的债务投资价值、收益率和经济价值的波动风险。
商业银行在进行国际结算业务时,往往需要进行跨境融资或债务投资,这就使得其面临利率风险。
国际结算业务通常会受到所涉及国家的政治风险的影响。
政治不稳定、政府政策变化、国际贸易纠纷等因素都可能对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在国际结算业务中,商业银行往往需要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行交易,这就可能涉及到跨国企业的信用风险。
若对方出现违约的情况,商业银行将面临债权利益受损的风险。
1.5 流动性风险由于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复杂性和跨国性,可能会导致资金流动性风险。
在国际结算业务中,商业银行需要处理跨境资金流动、外汇交易等任务,其中的资金流入流出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流动性风险的出现。
二、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对策商业银行可通过货币期货、货币互换、远期外汇合约等工具来对冲汇率风险。
通过这些工具,商业银行可以锁定汇率,规避汇率风险的影响。
2.2 处理利率风险商业银行可采取利率互换、利率期货等工具来对冲利率风险。
利率互换可以使商业银行在各种货币之间互换支付利息的义务,从而规避利率波动风险。
商业银行应根据跨国结算的特点,加强对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政治风险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例如多元化风险、分散化投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卷 第6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17 No.6 2008年6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Jun. 200890文章编号:1008-8717(2008)06-0090-03国际结算中的风险及防范对策刘 燕(新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中国进出口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真正地融入世界经济潮流。
但在中国目前的进出口贸易中,由于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不当,导致国际结算诈骗时有发生、资金流动缓慢、企业运作效率低下,我国进出口企业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如何选择一种行之有效的国际结算方式以最大限度规避结算风险、节约资金和简化手续,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面临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国际结算方式;汇付;托收;信用证;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国际结算业务是国际间进行的贸易和非贸易往来而发生的债权债务的结算。
国际货款结算的基本方式有汇付、托收和信用证三种。
每一种结算方式都有其潜在的风险,如何选择一种行之有效的国际结算方式以最大限度规避结算风险,是我国进出口贸易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国际结算中的风险在国际结算的实际业务中一般存在以下几种风险: (一)汇付方式风险汇付,又称汇款,是指进口商主动通过银行将货款汇交给出口商的方式。
在国际贸易中,汇付方式可以分为预付货款和货到付款两种。
预付货款,又称为“先结后出”,是进口商先将部分或全部货款汇交出口商,出口商收到货款后发运货物的结算方式。
这种方式显然对出口商非常有利,因为进口商要单独负责融资,并且负担出口商不按合同规定货运货物的风险。
货到付款,又称为“先出后结”,即出口商先发货,进口商收到货物后付款的结算方式。
具体地讲,货到付款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售定,即买卖双方事先签订合同,待进口商收到货物后,用汇款方式将货款汇交出口商;二是寄售,即出口商先将货物运至国外,委托国外商人在当地市场上代售,待货物售出后,被委托人将扣除佣金后的货款汇交出口商。
无论哪一种形式,货到付款方式对出口商不利,因为出口商既要单方面融资,又要承担进口商不付款的风险。
(二)托收方式风险 托收是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之上的。
对出口商而言,由于托收方式是先发货后收款,如果是远期托收,出口商往往要货到才能收款,所以实际上是向进口商提供信用,而进口商只是在货款到期日才付款,因此出口方不可避免地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这些风险表现在:1.进口商的资信较差造成的拒付。
托收方式下的进口商一旦发生资金周转不灵,或进口地市场行情发生变化,商品价格下跌等情况,就会长时间拖欠出口商的货款,甚至拒付货款,即出现了进口商的“道德风险”。
2.因进口国原因造成的拒付。
因政治或经济原因,进口国改变进口政策,进口商没有领到进口许可证,或是申请不到进口所需的外汇,以致货物到达进口地而无法进口,或不能进口。
3.贸易术语选用不当的风险。
如果选用由进口方负责订船的贸易术语如FOB 条件,进口商有可能与其指定的承运人或货运代理联合,利用与货运代理之间的密切关系来取得货物的实际控制权,出口商会有丧失物权的风险。
(三)信用证方式风险信用证的结算方式是当前国际结算的主要方式,它为买卖双方提供了资金融通的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卖双方之间互不信任的矛盾。
但是信用证的国际结算方式也存在很多风险。
1.因软条款而导致的风险。
所谓“软条款”是指付款条件含糊不清,银行责任不明或难以遵从的条款。
“软条款”信用证虽然形式齐备,但以其所附条件的生效方收稿日期:2008-01-19式表现出它隐含的虚假性。
该信用证的根本特征是赋予开证行或申请人单方面的主动权,使得信用证可随时因开证行或申请人单方面的意愿而解除,成为一种可撤销的“陷阱”信用证。
常见的软条款有以下几种:(1)船公司、船名、目的港、起运港或收货人、装船日期等须待申请人通知或征得申请人同意,开证行将以修改书的形式另行通知。
(2)货物备妥待运时须经申请人检验。
申请人出具的货物检验书上签字应由开证行证实或和开证行存档的签样相符。
(3)货到目的港后须经申请人检验才履行付款责任。
(4)信用证暂不生效:本证暂不生效,待进口许可证签发后或待货样经申请人确认后通知生效。
这些软条款,有些是进口商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措施,有些则是恶意欺诈的前奏曲,但无论其初衷如何,这些限制性条款都有可能对受益人的安全收汇构成极大威胁。
2.进口商利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绕过通知行直接寄出口商,引诱出口商发货,骗取货物。
3.正本提单直接寄进口商。
有些目的港如香港、日本等地,由于路途较近,货物出运后很快就抵达目的港。
如卖方同意接受信用证规定“1/3正本提单径寄客户,2/3提单送银行议付”的条款,则为卖方埋下了风险的种子。
因为3份正本提单中任何一份生效,其他两份自动失效。
如果一份正本提单直接寄给客户,等于把物权拱手交给对方。
客户可以不经银行议付而直接凭手中的提单提走货物。
如果寄送银行的单据有任何不符点而收不到货款,银行将不承担责任。
实质上这是将银行信用自动降为商业信用。
4.进口商申请开立不合格信用证,并拒绝或拖延修改,或改用其他付款方式支付。
此时卖方若贸然发货,将造成单证不符或单货不符的被动局面。
5.开证行倒闭或无力偿付信用证款项。
此时,出口商只能凭借买卖合同要求进口商付款,须承担商业信用风险。
二、如何应对国际结算中的风险(一)汇付方式的风险防范汇付方式是商业信用。
对于货到付款的出口商,能否按时收款,完全取决于进口商的信用。
1.加强对进口商的资信调查。
出口商必须先对进口商资信进行调查,在确定其资信良好的情况下再与其进行交易。
只有资信优良的客户才可以选用货到付款的方式。
2.可以采用福费廷或银行保函等方式来转嫁风险。
如采用福费廷,出口商不仅能转嫁商业风险、国家风险、利率风险和外汇风险给包买商,还可以获得无追索权的出口贸易融资以减轻资金负担。
另外,货到付款可与银行保函配合使用,要求进口商开具银行保函。
如果进口商到期拒付,由银行保函的开证银行承担付款责任,从而降低出口商收汇的风险。
3.预付货款的方式对出口商比较有利,但也不能大意。
出口商应待货款收妥后再将货物装运出去,千万不要因为装运期限已到而急忙装运货物。
如果装运期限已近,进口商仍未付款,出口商应在合理期限内催促对方付款,超出装运期限未收款的,则要求修改合同的装运期限。
(二)托收方式风险防范在国际贸易中,尽管以托收方式收款的风险较大,但是由于它对进口商比较有利,因此它可以促使进口商在互相竞争的卖方客户中,倾向于选择愿意托收方式结算的客户,促进成交,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
为了保证收款安全,采用托收方式成交的出口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对进口商的资信调查。
出口商交易前必须选择好可靠的交易伙伴,即使是多次打过交道的客户尤其是中间商,也应经常调查和考察其资信情况和经营作风,对不同进口商按其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授信额度,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授信额度。
2.必须了解有关国家的银行对托收的规定和习惯做法。
了解进口国家的商业惯例和海关及卫生当局的各种有关规定,以免违反进口地习惯或规定,影响安全迅速收汇,甚至使货物遭没收、罚款或销毁。
对一些采用与托收惯例相悖的地区性惯例的进口商,应采用即期付款交单成交,不接受远期付款交单,以防止进口地银行将远期付款交单做成承兑交单的风险。
3.贸易术语尽量选用CIF或CIP贸易术语成交。
在CIF或CIP条件下,由于由出口商安排货物的运输,指定运输公司,出口商容易控制货物的所有权。
且CIF 或CIP价格条件是由出口商投保并掌握保险单据,这样货物运输途中一旦发生损失,可从保险公司获得赔偿。
4.及时采取保全货物的措施。
为了避免进口商拒付时,代收行无法处理单、货,出口商最好在国外设立自己的机构或事先找好代理人,又称需要时的代理,并且应在托收指示中明确其权限,即在货物遭受拒付时,由其代为接单并代办货物的存仓、保险、转售或运回等手续。
5.与其他结算方法结合使用。
托收可以与银行保函、信用证等方式结合起来,利用银行保函、备用信用证作为托收支付方式的补充手段来减轻进口商违约的风险。
(三)信用证方式风险防范信用证决不是一种无懈可击的支付方式,银行信用不可能完全取代商业信用,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商业风险,必须注意对信用证项下风险的防范。
1.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出口企业在寻找贸易伙伴和91贸易机会时,应尽可能通过正式途径(如参加广交会和实地考察)来接触和了解客户,以便心中有数,作出正确的选择,以免错选贸易伙伴,自食苦果。
同时,出口企业也要对开证银行进行严格的资信审核,对不了解的开证行或认为资信欠佳的开证行,可要求开证行委托资信良好的银行在信用证上加具“保兑”。
这样,可以最大可能地避免风险,为业务的顺利进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努力提高业务人员素质。
外贸业务人员应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是防止风险的关键。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瞬息万变的市场对业务人员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贸易做法也越来越灵活多变,业务上如果不熟,碰到问题看表面而不看实质,对风险缺少充分的估计,盲目乐观,很容易造成巨大损失。
3.仔细核实信用证。
信用证应以合同为依据开立,其具体内容应与合同中有关条款相一致。
但在实际业务中,由于进口商的失误、疏忽或故意在信用证上做文章为自己谋利,使得信用证内容和合同内容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
出口商如果不履行信用证的条件,则其汇票的兑付不能得到保障;若履行信用证条款,又会使自己受损。
所以,出口商在收到信用证以后,必须对照合同条款进行认真审核。
审核信用证是出口商与通知行的共同责任。
出口商主要审核信用证的内容是否与合同一致,尤其是收取货款的内容。
通知行主要审核开证行的资金情况、信用背景、付款责任、索汇路线、信用证的真伪等内容。
4.认真缮制单据。
提交与信用证要求完全相符的单据是出口商获得货款的前提条件,所以,出口商应严格按照信用证要求缮制各种单据,并严把单据质量关,确保提交单据的种类及其内容表述与信用证规定完全一致,以期按期结汇。
总之,信用证作为国际结算的主要方式,给了买卖双方更大的安全保障。
但在具体信用证业务操作中,要清醒地认识到信用证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预防在先,以利于业务的顺利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1]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贸易出版社,2000年,P194—241.[2]陈苏东.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P111—147.[3]徐莉芳,王晓博.国际结算与信贷[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P83—158.[4]白利威.国际结算[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P47—109.[5]束孝宇.全程系统防范托收结算中的风险[J].集团经济研究,2006第8期,P195—196.[6]张文剑.信用证业务中的风险与防范[J].金融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3期,P31—32.[7]胡先明.国际贸易支付方式比较及利弊分析[J].湖北: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第8期,P165—166.作者简介:刘燕(1979-),女,河南信阳人,新乡学院助教,经济学学士,主要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