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问题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进中举》问题探究

1、范进一生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利禄,为什么当他得知真的中举后又发疯了?课文是怎样描写疯态的?

范进从20岁起屡试不中,苦苦挣扎,直到54岁才得了个秀才。邻里的揶揄、胡屠户的责骂,已成为他的家常便饭。他内心压抑着一种不平之气,但又相信命运憎人,自安于卑微屈辱的地位。他时时热切盼望中举,又从没料想到那一天真的会到来。当他已完全习惯那种饥寒、屈辱、寄生的可怜地位,已麻木到在胡屠户那种难堪的辱骂面前点头称是的时候,突然看见“第七名亚元”的大红报帖,他那被失败和屈辱所窒息了的一切欲望和自尊心,以及多年来郁结的怨愤和悲哀突然活跃起来,他的神经无法承受,情不自禁的喜极发疯。

文章充分利用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段来刻画范进的“疯”态。语言描写:三次写范进将“中了”,表现了梦想实现的复杂心情。

行动描写:四次写范进拍手,另外写跌倒,往门外飞跑,揣进塘里等动作,对范进热衷功名的丑态多方讽刺、无情嘲弄。

神态描写:四次写范进“疯笑”“笑了一声”“大笑

道”“笑着,走到集市上”,表现了范进利欲熏心的可悲可笑。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独特的神态描写,画出一个醉心科举、鱼腹至极的儒生形象。作者将主管情感融于客观叙述中,虽无一贬词,却使我们在哑然失笑的同时深感他的可鄙、可悲、可怜

2、有阅读经验的人往往善于从优秀作品中的描写中了解社会。作品中看似闲笔的地方,往往大有深意。作者描写范进中举的疯态及前后不同境遇,我们对范进生活的社会有哪些了解?

封建科举制度使落第者贫困潦倒,使及第者飞黄腾达。

科举制度毒化了整个社会,把一般人的灵魂扭曲得不成样子。

封建官僚不仅享有巨大的特权,而且贪污腐败,读书人一旦爬上去,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这便诱使读书人一心追求功名利。

3、根据范进的言行,说说范进对待科举的态度。概括范进这一形象的特点。

范进形象: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可从范进对待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判断),热衷功名受封建文化毒害。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

范进对功名的热衷除了从他坚持不懈地参加考试中可以看

出之外,还有一处细节可以体现:即平日他不是一个感情容易外露的人,所以他可以忍受胡屠户的辱骂,可以冷静的卖鸡救命,但一见喜报帖便欢喜得疯起来,鲜明的反常,可以充分表现他的利欲熏心、可悲可笑。

4、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结合课文的具体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范进喜极而疯似一场喜剧,理由是:

⑴文中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都运用了夸张手法;

⑵揭露了当时士人热衷功名的丑恶灵魂和市侩的趋炎附势的嘴脸;

⑶范进终于清醒过来,结局圆满。

如果从人物命运的角度说这是一场悲剧,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的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5、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在当时类似的状况并非仅有,课文中哪里透露这一社会状况?

报录人在范进发疯后镇定的提出了解救方法,可见他见过类似的情形。这也便是范进形象的典型意义所在,从范进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批“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的儒生形象。这种制度一面造成一批爬在人民头上的老爷,一面造成一大批对社会毫无价值的废物。从另一角度而言,范进和

孔乙己犹如一对孪生兄弟,他们命运的差异仅仅是个形式问题,而在本质上一致的,中与不中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无论如何都逃不出悲剧的命运(或在福禄中生,或在困顿中死),这是社会的悲剧!

6、胡屠户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是否可以不写张乡绅?

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7、本文还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主要体现在哪儿?

两点:

⑴范进中举前后的社会地位;

⑵胡屠户对待范进前后的态度。

8、对比的方法对于表现本文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