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单元测试卷高一化学学讲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
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
1.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
B.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
C.孔雀石、蓝铜矿颜料耐酸耐碱
D.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
【答案】C
【解析】
A.字画主要由纸张和绢、绫、锦等织物构成,为防止受潮和氧化,保存古代字画时要特别注意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A说法正确;
B.由孔雀石和蓝铜矿的化学成分可知,其中的铜元素、碳元素和氢元素均处于最高价,其均为自然界较稳定的化学物质,因此,用其所制作的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B说法正确;
C.孔雀石和蓝铜矿的主要成分均可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铜盐,因此,用其制作的颜料不耐酸腐蚀,C说法错误;
D.因为氢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于碳酸铜,所以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
Cu(OH)2∙2CuCO3,D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相关说法错误的是C,故本题答案为C。
2.我国高铁列车的车厢大部分采用铝合金材料,其原因是铝合金( )
A.化学性质活泼
B.比纯铝熔点高,耐高温
C.质量轻、强度大、有较好的抗腐蚀能力
D.在自然界的含量丰富,容易获得
【答案】C
【解析】
A.化学性质活泼,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不能做高铁车厢,A不合题意;
B.比纯铝熔点高、耐高温的性质,与做高铁车厢不相干,B不合题意;
C.质量轻、强度大、有较好的抗腐蚀能力,适宜做高铁车厢,C符合题意;
D.在自然界的含量丰富,但需采用电解法获得,所以获得困难,D不合题意;
故选C。
3.钛和钛的合金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尤其是钛合金与人体器官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根据它们的主要性能,下列用途不切合实际的是()
A.用来做保险丝B.用于制造航天飞机
C.用来制造人造骨D.用于家庭装修,做钛合金装饰门
【答案】A
【解析】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钛和钛的合金有很多优良的性能,也有很多重要的用途。
【详解】
A.保险丝应该用熔点比较低的金属材料做,而钛及其合金熔点高,不适合做保险丝,故A错误;
B.因为钛和钛的合金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所以可用于制造航天飞机,故B正确;
C.因为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所以可用来制造人造骨,故C正确;
D.因为钛和钛的合金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所以可用于家庭装修,做钛合金装饰门,故D正确;答案选A。
4.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合理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入硫氰酸钾溶液呈红色,说明不含Fe2+
B.向某溶液中通入氯气,然后再加入硫氰酸钾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C.向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得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3+
D.向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得白色沉淀,又观察到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只含有Fe2+,不含有Mg2+
【答案】C
【解析】
A.滴加硫氰酸钾溶液,溶液呈红色,证明存在Fe3+而不能证明没有Fe2+,A错误;
B.若原溶液中含Fe2+,通入氯气,氯气将Fe2+氧化成Fe3+,滴加硫氰酸钾溶液后显红色,若原溶液中不含Fe2+而含有Fe3+,通入氯气,加入硫氰酸钾溶液同样可以变红色,B错误;
C.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得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3+,C正确;
D.氢氧化镁为白色沉淀,能被红褐色沉淀掩盖,无法确定,D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C。
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Al2O3具有两性,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B.NaHCO3溶液呈碱性,可用于制备纯碱
C.铝具有良好导热性,可用作贮运浓硝酸
D.FeCl3溶液具有氧化性,可用作蚀刻铜电路板
【答案】D
【解析】
A.Al2O3熔点高,所以Al2O3可用作耐高温材料,与Al2O3具有两性无关,故A错误;
B.NaHCO3加热易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所以NaHCO3可用于制备纯碱,与NaHCO3溶液呈碱性无关,故B错误;
C.常温下,铝遇浓硝酸易钝化,可用作贮运浓硝酸,与铝具有良好导热性无关,故C错误;
D.FeCl3溶液具有氧化性,铜和FeCl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可用作蚀刻铜电路板,故D正确;答案选D。
6.下列变化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答案】C
【解析】
A. 铁遇冷的浓硫酸发生钝化,铁被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层薄膜,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 向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氯化亚铁被氯气氧化生成氯化铁,氯化铁与硫氰化钾溶液反应,溶液显红色,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亚硫酸钠与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前后没有化合价改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放出的热量使氧气和脱脂棉反应,使脱脂
棉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结合反应的特点以及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是解答关键。
7.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Fe(OH)2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的颜色变化.实验提供的试剂:铁屑、6mol/L硫酸溶液、NaOH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铁屑
B.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E关闭
C.生成Fe(OH)2的操作为:关闭E,使A中溶液压入B瓶中
D.取下装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颜色变化为白色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答案】B
【解析】
A. 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产生FeCl2,故A正确;
B. 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E打开,用氢气排出装置中空气,故B错误;
C. 生成Fe(OH)2的操作为:关闭E,使A中溶液压入B瓶中,故C正确;
D. 取下装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颜色变化为白色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故D正确。故选B。
8.某同学将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至熔化,发现熔化的铝并不滴落,而是好像有一层膜兜着。对该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兜着液体的这层膜是氧化铝
B.该实验说明了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
C.铝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形成氧化物保护膜
D.铝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即使加热到熔化也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答案】D
【解析】
铝是活泼的金属,加热时铝更易被氧化生成氧化铝。但由于氧化铝的熔点高,所以铝融化但不易滴落,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