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的总结

合集下载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知识点详解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知识点详解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知识点详解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这种现状叫词类活用。

一、使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宣公二年》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形容词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触龙说赵太后》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过秦论》春风又绿江南岸。

《泊船瓜洲》名词使动用法: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齐威王欲将孙膑。

《孙子吴起列传》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左传》二、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

这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谓语自身所代表的性状,或者把宾语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

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等。

形容词意动用法: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秋水》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论贵粟疏》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邑人奇之。

《桃花源记》名词意动用法: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封建论》三、名词用为动词名词用了动词的性质。

名词+代词:公子怒,欲鞭之,《左传》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名词+名词: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衣素衣而出。

《列御寇》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喜雨亭记》副词 +名词:晋灵公不君。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词类活用,顾名思义,就是一类词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变成另外一类词。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比如:一狼洞其中。

该句中的“洞”字当“打洞”讲,名词活用作动词。

词类活用包括一般活用和特殊活用。

(一)一般活用包括以下的情况:1、名词的词类活用A、名词活用作动词(画横线的地方,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同)例如:驴怒,蹄之。

(用脚踢)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

(穿白衣、戴白帽)B 、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地点、方式、方法、工具、依据、状态I等。

(画横线的地方,名词作状语,下同例如:吾西南而望。

(往西南方向)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2、动词的词类活用主要活用作名词例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作名词,出产的东西,家里的收入)3、形容词的词类活用A、活用作动词(画横线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下同)例如:余悲之。

(悲叹、怜悯)此教我先威众耳。

(树立威望)B、活用作名词(画横线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例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险要的地势)(二)特殊活用包括以下的情况:1、使动用法例如:晋侯饮赵盾酒。

(使赵盾饮酒,让赵盾饮酒)项伯杀人,臣活之。

(让项伯活下来)2、意动用法(动词没有意动用法,只有名词和形容词有这种用法)例如:孟尝君客我。

(把我当作他的门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认为我长得漂亮)3、为动用法例如:死国可乎?(为国家而死)小结:要想准确掌握词类活用,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语…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我们要紧密结合具体的上下文进行推断、理解,这样才能把握、理解到位。

附:三种特殊活用的翻译格式1、使动用法使……怎么样让……怎么样2、意动用法认为……怎么样把……当作……以为……怎么样3、为动用法为(wèi)……怎么样。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嘿,朋友!今天咱就来讲讲文言文词类活用这神奇玩意儿,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你看啊,名词活用作动词,就像孙悟空七十二变一样!比如说“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字,本来是军队的意思,嘿,在这儿就变成了驻军,是不是很奇妙?就好像一个名词突然有了动词的本事,一下子变得超级厉害!
还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呢!“素善留侯张良”里的“善”,原本是善良的意思,可在这儿呢,就变成了与……交好,哇,这变化,简直绝了!这就
好比一个温柔的人突然变得很会交际一样。

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也很有意思呀!像“追亡逐北”中的“亡”和“北”,本来就是跑和败逃,现在却成了逃亡的人、败逃的人,这不就像是一个动作变成了具体的人或事物嘛。

还有“将军身披坚执锐”,“坚”和“锐”原来是坚固和锐利,现在却成了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多神奇呀!
名词作状语呢,就像给句子披上了一件特别的外衣,让它变得与众不同!“吾得兄事之”中的“兄”,不就是像兄长一样嘛,多形象呀!“蚕食鲸吞”里的“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多生动!
哎呀,文言文词类活用真的是太有趣,太有魅力了!它就像是文字的魔法,能让简单的句子变得丰富多彩,充满韵味。

朋友们,好好去感受它的神奇吧,你一定会被深深吸引的!真的,相信我!我觉得文言文词类活用就像是一座宝藏,我们要不断去挖掘,去发现其中的奇妙之处,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文言文的独特魅力呀!。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和形容词的活用等。

其中,名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作动词:用木匣子装 (《伶官传序》中的“函”字)、坚持正义 (《六国论》中的“义”字)、筑舍定居 (《游褒禅山记》中的“舍”字) 等。

2. 作状语:一天天地 (《六国论》中的“日”字)、乘船 (《石钟山记》中的“舟”字) 等。

3. 名词 + 宾语: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如“渔人甚异之”中的“渔人”字。

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动词 + 名词:表示这个动作行为的主语,如“吾射而不精”中的“射”字。

2. 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如“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中的“舟”字。

形容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形容词 + 名词:表示这个形容词修饰的名词,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的“利”字和“强”字。

2. 形容词作定语:表示这个形容词修饰的名词,如“山多石,少土”中的“石”字和“土”字。

3. 形容词 + 宾语:表示这个动作行为的主语,如“可烧而走也”中的“走”字。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

在学习中,需要重视对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五种类型:名词用作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一)名词用如动词古代汉语名词可以用如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

如:从左右,皆肘.之。

(左传成公二年)晋灵公不君.。

(左传宣公二年)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马童面.值,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史记·项羽本纪)夫子式.而听之。

(礼记·檀弓下)曹子手.剑而从之。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左右欲刃.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师遂东.。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史记·项羽本纪)以上所举的例子可以分为两类:前八个例子是普通名词用如动词,后两个例子是方位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是由上下文决定的。

我们鉴别某一个名词是不是用如动词,须要从整个意思来考虑,同时还要注意它在句中的地位,以及它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跟他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

一般情况有如下四种:①代词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肘之、面之),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②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遂东”、“不君”);③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也用如动词(“能水”、“欲刃”);④句中所确定的宾语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脯鄂侯”“手剑”)(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定义: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

”这不是说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庄公使姜氏吃惊。

在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常常有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带有宾语时,则一定作为使动用法在使用。

如: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晋人归.楚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左传成公三年)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纳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纳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纳词类活用,是高考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一般来讲,高中生应该掌握下面几种词类活用:【知识梳理】◎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

(驻军)《烛之武退秦师》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口技》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云青青兮欲雨。

(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衣冠而见之。

(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

(使下)《李济雪夜入蔡州》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做宾客)《伤仲永》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4.名词活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直接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很少见。

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

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例: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

(在路上)《宋定伯捉鬼》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七个规律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七个规律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七个规律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七个规律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

想要正确地理解以及正确地翻译古文,掌握这七个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

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

请看下面的例子: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句中划线处非能水也中的水,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它的前面因为有非这个副词,又有能这个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所以,它活用作动词了,意思也变成了游水。

②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

(《采草药》)句中加线处草已芽中的芽,因为它的前面有副词已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意思变成了发芽。

③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

(《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未花时采中的花,也因为在它的前面有未这个副词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

译为没有开花的时候采集。

④则粪概者先芽。

(《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先芽中的芽,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因为在它的前面有先这个带有副词性的词语的限制;所以应该翻译成先发芽。

⑤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

(《察今》)句中加线的句子中的表,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标记,因为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先字,所以也属于名词动用,翻译后的意思是设立标记。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

一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了。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句中划线处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豆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句中划线处的函,也是因为带了宾语,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思也是用木匣子装。

③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句中划线处的目之所以活用,也是因为它带了宾语项王,因而,应译为给项王使眼色。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晴,无活用。C项的“驰”:无活用。
• • • • • • • • • • • • •
• • • •
9、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不 9、D项的“人”:名词作状语,像 • 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人一样。A项的“礼”:名词作动词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用,礼遇。B项的“目”:名词作动 词用,使眼色。C项的“名”:名词 B、范增数目项王。 C、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 D、人立而啼 。 作动词用,命名。 10、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 10、B项的“法”:名词作状语,按 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若入前为寿,寿毕,照法律。A项的“寿”:名词作动词 用,指奉酒祝人长寿。C项的“后”: 请以剑舞。 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D项的 B、失期,法当斩。 C、子路从而后 。 “水”:名词作动词用,游水。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 11、B项的“劣”:意动用法, 11、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 以……为劣,认为它不中用。A项的 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一样。C项的“北、南”:方位名词 A、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作状语,向北、向南。D项的“日”: B、成以其小,劣之。 时间名词作状语,天天。 C、然则北能巫峡,南极潇湘 。 • 12、A项的“景”:通“影”,名词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作状语,像影子一样。B项的“生、 12、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 肉”:使动用法,使死者生、使白骨 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长肉。C项的“愁”:动词的使动用 A、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 法,使我愁。D项的“朝”:朝见, 使动用法,使之来朝。 B、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 C、江晚正愁予,深山闻鹧鸪 。 D、序八州而朝同列。
二、动词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当名词具有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当名词具有了动词的语法特点,并表示事物的行为 或动作意义时,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或动作意义时,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 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1.名词后面带有宾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这 名词后面带有宾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种活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名词+名词( 种活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名词+名词(或名词 短语),二是名词+代词。 ),二是名词 短语),二是名词+代词。 (1)布囊其口。 布囊其口。 遂王天下。 (2)遂王天下。 驴不胜怒,蹄之。 (3)驴不胜怒,蹄之。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表示往昔。 表示往昔。 (1)日吾来此也,非以翟为荣,可以成事也。 日吾来此也,非以翟为荣,可以成事也。 (三)方位名词作状语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2)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东割膏腴之地,
动词的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 词上。 词上。 (1)焉用亡郑以陪邻 ) (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广故数言欲亡,
名词的使动用法 1.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 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 或物, 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后所表示的动作。 后所表示的动作。 (1)尔欲吴王我乎? )尔欲吴王我乎? (2)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3)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 )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 见之? 见之?
2.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 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 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 比较少见。 比较少见。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知识点总结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知识点总结一、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2、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隶一样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二、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1、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3、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4、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5、范增数目项王。

目:示眼色三、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使天下之主臣服。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2、汗牛充栋汗:使……出汗3、齐威王欲将孙膑将:任命……为将四、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1、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2、鱼肉百姓鱼肉:以……为鱼肉3、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文言文词类活用总结

文言文词类活用总结

文言文词类活用总结一、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

(“刃”即“以刃杀”,用刀杀)②沛公军霸上。

(“军”,驻扎)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⑥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

(“谨”,重视/认真从事)②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行千里)二、活用为使动词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1.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肉骨”即“使骨肉”,使白骨生肉)②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王”,使……称王)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投降)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存活)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

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小”,使……变小)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

(“昂”,高,即“使其值昂”)4.数词的使动用法。

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二三”,使……二三)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三、活用为意动词1.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

(把……看作/当作……/以……为……)②粪土当年万户侯。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渔人甚异之。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高中文言文常见词类活用总结

高中文言文常见词类活用总结

高中文言文常见词类活用总结一、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

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下来)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来)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见)外连衡而斗.诸侯(斗:使……争斗)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例如: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使……尊贵)求书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衰弱)三、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王:使……成为王)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相:使……为丞相)四、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表示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出于某种状态。

例如: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很奇怪)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小:认为……很小)吾妻之美.我者(美:认为……美)五、名词的意动用法,表示把宾语当成某种人或事物例如: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把……当做老师)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友:把……当做朋友)六、形容词用作名词,表示具有这种形容词性质的人或事物。

例如:秦孝公据殽函之固.(固:险固的地势)大祸患常积于忽微..多困无所弱(忽微:微小容易忽视的地方;智勇:智..,而智勇慧有勇气的人)不能容于远近..(远的地方和近的地方)七、形容词用作动词,表示发生与形容词有关的动作。

例如:不知东方之既白.(白:发白)乱.者四应(乱:作乱)八、动词用作名词,表示做了某件事的人或发生过某事的事物。

例如:追亡.逐北(亡:逃跑的士兵)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得:收获、心得)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续,延续)九、名词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之后,就具有了动词的语法特点,不在表示人或事物,而是表示与这个名词有关的动作。

例如: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王:称王,为王)置人所罾.鱼腹中(罾:用网捕)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登记)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侯:封侯)十、名词用作状语,名词活用为状语的情况常见,直接表修饰,限制动词谓语。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词 ③ 良庖岁更刀
④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方 位
⑤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 词
⑥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规律二:“名词+动词”结构,如果不是主谓 关系,名词即活用作状语。
①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亲眼,亲耳) ②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 ③ 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④ 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 (乘船)
• 用心一也
专一(形容词)
• 而或长烟一空 全(副词)
1、数词——名词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2、数词——动词 3、数词——形容词 4、数词——副词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不专一,有二心(动词)
②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贰:不专一,有二心(动词)
③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形容词)
规律三: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前后用介宾结构作状语或补语, 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
则直前诟(gòu)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
鼓三通,锣三下
(鼓、锣:打鼓、敲锣)
规律四: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 活用为动词。
2、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动词
3、臣请完璧归赵。
形容词—使动
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形容词—意动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 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变小了。
1、形容词——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 时,活用为名词,这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 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 特征的人或事物。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 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它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下,临时改变了其基本的语法功能,而具备了其他词类的特点。

下面将分别介绍文言文中的几种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一、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是指名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 衣锦还乡。

(衣:穿衣)2. 风正一帆悬。

(风:顺风)二、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用作名词是指动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 蚕食鲸吞。

(蚕、鲸:蚕一样地吞食)2. 燕雀处堂。

(燕雀:比喻敌人)三、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是指形容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 根深蒂固。

(根:扎根)2. 厚积薄发。

(厚、薄:积累丰富和积累少)四、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是指形容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 夫唯大雅,卓尔不群。

(大雅:高尚的人)2. 聪明正直。

(聪明:聪明智慧的人)五、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是指名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状语的语法功能。

例如:1. 风餐露宿。

(风、露:在风里吃,在露天睡)2. 车载斗量。

(车、斗:用车子装,用斗量)六、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动词或形容词在后面接宾语时,不表示动作的直接对象,而是表示动作行为对其他事物产生了影响或结果。

例如:1. 栗斯惴惴,生之者甚少。

(生之者甚少:使人活下来的很少)2. 损己利人。

(损己利人:使自己受损失而使别人得到好处)3. 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使璧完整地归还赵国)4.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使羊丢失后再修补羊圈)5. 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6. 毛骨悚然。

(毛骨悚然:使汗毛竖起,使骨头发冷)7. 息事宁人。

(息事宁人: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安静下来)。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一.使动用法(一)名词活用为使动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王,使动用法。

使……称王。

2..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鸿门宴》王,使……做大王3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使………..来朝.(二)动词活用为使动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2.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

使……吃惊)《滕王阁序》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用作使动。

“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6.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活,使动用法。

使……活。

7.乘犊车,从吏卒。

《赤壁之战》从,使……跟从。

8.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走,使……逃跑。

9旦日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跟从.10.舞幽壑之潜蛟,弃孤舟之嫠妇. 舞,使……跳舞. 弃,使…….哭泣.1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劳, 使……..疲劳.(三)形容词活用作使动1..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2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 使……..愚昧.二.意动用法(一)名词活用为意动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

《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说》师,以……为老师。

(二)形容词活用为意动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耻,以……为耻。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说》耻,以……为耻。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师说》耻,以……为耻。

三.动词活用为为动词1.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

《离骚》死,为……而死。

2.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死,为……而死。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和"锐"是兵器,可见也名词化了。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如果带上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

如:(1)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愚公》)(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5)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促织》)"苦"后面带上了"秦"做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

"平险"的"平"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险"则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四、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上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动作的意思,宾语成了动作的主题,这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便有了使动意义,活用为使动动词了。

如:(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捕蛇》)(2)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陈涉》)(3)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崤之战》)(4)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quot;(《崤之战》) "生之"是"使我生"," 忿恚尉"是"使尉忿恚"," 勤民"是"使民劳累"," 闲敝邑"是"使敝邑闲",都是使动用法。

五、意动用法意动用法表示心理活动,意思是"认为怎么样"。

如:(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一.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

”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课本中共有这些句子:⒈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第一册《勾践灭吴》)退,使……撤退。

⒉噽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第一册《勾践灭吴》)服,使……臣服。

⒊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第一册《勾践灭吴》)去,使……回去。

⒋焉用亡郑以陪邻?(第一册《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⒌夫如是则修文德以来之。

(第一册《季氏将伐颛臾》)来,使……来。

⒍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第二册《过秦论》)亡,使……灭亡。

⒎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第四册《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⒏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第三册《六国论》)却,使……退却。

⒐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第三册《石钟山记》)鸣,使……鸣叫。

⒑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第三册《病梅馆记》)复,使……恢复;全,使……保全。

⒒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

(第四册《促织》)昂,使……高。

⒓宁许以负秦曲。

(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负,使……承担。

⒔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归,使……回去。

⒕鸣鼓而聚之,击木而招之。

(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鸣,使……鸣。

⒖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第二册《鸿门宴》)从,使……跟从。

⒗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⒘项伯杀人,臣活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文言知识中活用现象的总结
常见的文言现象有:实词的一词多义,实词的活用现象,及实词的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虚词的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其中关于词类活用现象的复习,鄙人做了如下的总结,希望同仁给予斧正。

如何复习文言知识中的活用现象呢?如果仅仅让学生反复去做,或者不停地去记,我觉得效果都不太好。

我个人认为,最好结合现代汉语的句法功能,总结出一定的规律之后来记忆,可能更便捷,更有效果。

现在,我把我结合句法总结出的一点小规律,列叙如下: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
(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例如:处于主语的位置:《游褒禅山记》:“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处于宾语的位置: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约束:盟约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②《陈涉世家》:“将军身披坚执锐。

”(处于宾语位置)
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处于主语位置)
(四)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第一,比喻动作行为的状态。

例如:①《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例如:《鸿门宴》:“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第三,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例如:卒廷见相如。

第四,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例如: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第五,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例如:“群臣吏民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第六,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

例如:予分当引决。

分:按照。

第七,方位名词,表示动作的趋向或方位。

骊山北构而西折。

北、西:向……
第八,“岁、月、日”表示时局的频率。

月削月割。

日、月:每日,每月……
第九,其他时间名词。

项伯复夜去。

意义和平时一样。

(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例如《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宾语。

例如: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卒廷见相如,毕礼归之。


②《石钟山记》:“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有时候,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共同带一宾。

这一宾语既是及物动词的受事者,又是主语使得它成为不及物动词的施事者。

例如:
《赤壁之战》:“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促织》:“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3.名词使动用法。

A.普通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中山狼传》:“先生之恩,生死而骨肉也。

”②《廉颇蔺相如列传》:“舍相如广成传舍。


B.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

(六)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动”,“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如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如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代词有时也活用为意动。

动词一般不用如意动。

用如意动的词可以译成“以……为……”、“认为……是……”或“把……当做……”等等。

1.形容词意动。

《促织》:“成以其小,劣之。


2.名词意动。

《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可见,文言词类活用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古人书写的的简便。

而我们现代人呢,按照我们当下句法结构的理解,他们混乱了我们当下的语法规则,为此,我们给了他一个委婉说法:词类活用。

为此,我们的学生只有熟悉的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才能更准确理解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附: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比较。

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是什么(实际上不一定这样),而后者是客观上即事实上使宾语发生了某种变化,或者使宾语将要发生某种变化。

比较“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和“工师得大木……匠人斫而小之”(《孟子·梁惠王下》)两句中的“小”字,就可以知道:前者只是主观上的认识(这种认识也可能符合事实,也可能不符合事实),而后者则是实际上把木头弄小了,使它客观上发生了某种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