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与人体健康

合集下载

氟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氟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氟对人体的伤害有哪些?注明:本文由潮白环保科技收集整理,未经同意,请勿转载!氟是最活跃的非金属元素与多种元素和化合物发生反应。

为淡黄色的气体,比空气重。

在空气中很快成为氟化氢,氟化氢遇水很快成为氢氟酸。

亦常以各种化合物存在,如氟化钾、钠;氟硅酸钠等;很多石料含氟量较高,如萤石、冰晶石、磷灰石等。

饮用水中氟离子超过1.0mg/时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饮用高氟水是导致氟病流行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

每人每天摄入氟总量大约为3.0-4.5mg,其中60%-70%的氟来自饮水,人体对饮水中的氟吸收率可高达90%。

当膳食中缺钙或属于低营养状态时,更可增进氟的吸收。

氟中毒症状的出现与饮用高氟水的含量有关,氟摄入量达10毫克左右时即可引发急性中毒,每日摄入15-20毫克,持续10-20年可导致氟骨病;每日摄入20毫克,持续20年以上可导致残废设置死亡。

氟应用广泛,职业接触主要有:从含氟矿石中制取氟,制造氟塑料、氟橡胶、医药与农药、磷肥、杀鼠剂、冷冻剂等;使用萤石、冰晶石、磷灰石等作为原料的工业;轻工业中雕刻玻璃、瓷釉等。

对人体的危害:急性中毒:高浓度接触可有眼和上呼吸道的强烈刺激症状,重者引起肺水肿、肺出血;喉及支气管痉挛甚至皮肤灼伤、溃疡和坏死。

如果遇水形成氢氟酸或直接接触氢氟酸,可引起中毒性肺炎和肺水肿。

可致氢氟酸灼伤:接触50%以下氢氟酸局部创面仅有麻木感,数小时后渗出加重,溃疡形成,疼痛剧烈,高浓度则疼痛立即发生,接触量多,深部灼伤或处理不当时,可形成难以愈合的深溃疡,损及骨膜及骨质。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鼻炎、咽炎、喉炎、气管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骨骼改变以及牙酸蚀症等。

虽然缺氟使牙病及其他病患者增多,但氟过量所引起的病症也不容忽视。

氟中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地方病。

其特点是在高氟地区的环境中,人或动物长期摄入过量的氟化物,蓄积体内而发病,是以牙齿和骨骼损害为主并波及到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全身性疾病。

氟的健康作用

氟的健康作用

氟的健康作用
氟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过量又可引起中毒。

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少量分布于毛发、指甲及其他组织。

机体内氟含量与地球环境和膳食中氟的水平有关。

其生理功能为:
1.维持骨骼和牙齿结构稳定性氟可部分取代骨骼中羟磷灰石晶体中的羟离子,形成骨盐的组成成分。

适量氟有利于钙和磷的利用,促进骨的形成和增强骨质坚硬性,加速骨骼生长。

2.防治龋齿氟可与牙釉质中羟磷灰石作用在牙齿表面形成具有抗酸性腐蚀的氟磷灰石晶体保护层,抑制糖酵解,减少酸性物质生成。

氟缺乏时,由于牙釉质中不能形成氟磷灰石,牙釉质易被微生物、有机酸和酶侵蚀而发生龋齿。

老年人缺氟时,钙、磷的利用受到影响,可导致骨质疏松。

长期氟过量可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氟的适宜摄入量为 1.5mg/、可耐受摄入量为3.5mg/d。

动物性食品中氟含量高于植物性食品,海洋动物中氟高于淡水及陆地食品,鱼和茶叶氟含量很高。

饮水中的氟可完全吸收。

环境氟与人体健康—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封公开信

环境氟与人体健康—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封公开信
征 以 及 人 文 环 境 均 是 发 病 的影 响 因素 ;病 区 以低 温 寒 冷 、水 土 流 失 、长 夏 过 湿 和 “ 丰后 病 重 ” 以 及 氟 源 稀 少 等 特 点 与 病情 成一 定 关 系 。 论 著 第 二 部 分 为 。“ 大骨 节 病 发 病 机 理 的探 讨 ” 由于外 环境 低 氟 ,导 致 人 体 内环 境 以 。 低 氟 为 中心 的代谢 紊 乱 ,使 得 骨 骼 系统 ( 牙 齿 )等 器 官 发 生 病 变 。摄 氟 不 足 可 抑 制 骨 基 含
维普资讯
第 2 1卷
20 0 2年
第 3期
9月
吉 林 地 质
Jl l G Eo Lo G Y N L
Vo . , No. 121 3 S p . et, 20 0 2
环 境 氟 与 人 体 健 康
致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的 一 封 公 开信
Ds s i ae e ”专著 问世 ,破解 了东 亚和 北欧 ( 当然也 有其 他地 方 )部 分地 区流行 的大 骨节 病 ( D) 的 原 始 病 因 ,同时 提 出 了预 防和 治 疗 的 新 方 法 ;至 此 氟 化 物 对 人 类 作 用 有 了 新 的 KB 认 识 。我 的 “ 外环境 ( 主要 指地质环境 和水环境 )低 氟 ,导致人体 内环境 ( 主要是牙齿和 骨骼系统 )发生 以低氟 为中心 的代谢紊乱 ,轻则致龋 ,重则发生 大骨节 病的论证到此画上 了句 号 。 下面仅就低氟与大骨 节病 、全 面认识微量元素氟 、卤素 和人类健康 、地方 病研 究 的新 思路 以及关于地方病命名 的商榷等 5 问题 向贵组织报告 ,以求共识 。 个
质 及骨盐合成 ,导致骨营养不 良,发育障碍 ,促成长骨过早停止发育 , 节增粗 ,肌 肉萎 关 缩 等一 系 列 大 骨 节 病 体 征 。对 于 大 骨 节 病 为 何 四 肢 ( 别 是 远 端 )发 病 早 、病 情 重 的 现 特

氟与人体健康

氟与人体健康

微量元素氟和人体健康药学2班崔向前学号201114800203摘要:氟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本文介绍了氟在人体内的分布、吸收、代谢、排泄过程,阐述了氟的生理功能及氟的摄入量与健康的关系。

关键词:氟;分布;代谢;生理功能;防治氟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与钙磷代谢有密切关系。

微量氟有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预防龋齿的作用[ 1 ] 。

人体通过饮水、食物和空气等多种途径摄入氟。

氟在体内主要分布在骨骼、牙齿、指甲及毛发中,骨骼和牙齿的含氟量约占身体含氟总量的90 %以上,并以每年增加0. 02 %的量蓄积,具有调节血氟浓度的作用。

经口摄入的氟化物被胃肠吸收,吸收率约为80 %~97 %。

一般成人每日可从饮食中获2. 4mg的氟,其中来自水1. 4mg ,占总摄入量的60 % ,食物1. 0mg ,占40 %。

空气氟在一般情况下可忽视不计,但空气污染时应予重视。

由于工业及各种空气污染,氟还可经呼吸道或皮肤吸收。

氟每日由尿排出摄氟量的50 %~92 % ,故尿氟可作为估计一个地区居民近期摄氟水平的指标。

粪排出摄氟量的12 %~20 % ,高温炎热时汗排氟可占排氟量的50 %。

1.氟在人体内的分布氟在人体内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骨骼、牙齿、指甲和毛发中,尤以牙釉质中含量最多。

骨骼中以长骨的含氟量最高。

男性骨骼中氟含量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人的内脏、软组织、血浆中含氟量较低。

氟的生理需要量为0.5~1mg/d,成年人体内含氟约为2.9g。

人体对氟的含量最为敏感,氟对人体的安全范围比其他微量元素要窄得多,从满足人体对氟的需要到由于过多而导致中毒的量之间相差不多[2]。

2 氟在人体内的代谢氟吸收的部位主要是肠和胃。

从肠、胃吸收的氟,能很快进入血液,血液内的氟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2种,非离子型氟与血浆蛋白结合,不能发挥生理作用;离子型的氟以氟化物的形式参与运输,并很快进入组织、唾液、肾脏里,大量聚集在骨骼及牙齿内,骨骼甚至可称为人体的“氟库”。

氟与人体健康

氟与人体健康

氟与人体健康氟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元素,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适量的氟可以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但过量摄入氟可能会对人体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氟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并讨论如何合理摄入氟以维护健康。

一、氟的作用与来源氟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是强化牙齿和骨骼。

它能与牙齿和骨骼中的矿物质结合,阻止齿釉质和骨骼发生矿物质的流失,从而降低牙齿蛀牙和骨骼疾病的发生率。

氟的主要来源包括水源、食物和日常使用的牙膏等。

二、氟的适量摄入适量的氟摄入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水源中平均氟离子浓度应控制在1.0至1.5mg/L之间,这有助于预防龋齿和骨质疏松等相关疾病。

此外,通过合理的膳食搭配,摄入富含氟的食物如海鱼、牛奶、茶叶等,也能有效补充体内所需的氟元素。

三、过量摄入氟的危害尽管适量的氟对人体有益,但过量摄入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慢性过量摄入氟会导致氟斑牙,这是一种牙齿表面出现的白色斑点,严重时会引发牙釉质发生腐蚀,导致龋齿。

此外,长期高浓度的氟摄入还可能引发骨骼病变,如骨质疏松、骨折等。

四、合理摄入氟的建议为了维持适当的氟摄入水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选择正常氟含量的饮用水。

平均氟离子浓度应在1.0至1.5mg/L之间,这个范围可以在水源检测报告中得到确认。

2. 合理膳食搭配。

食物中含有不同程度的氟,我们可以通过平衡饮食来摄取适量的氟。

富含氟的食物包括海鱼、牛奶、茶叶等。

3. 控制牙膏的使用量。

牙膏中通常含有氟化物,使用时需控制使用量,避免过量吞咽。

4. 儿童尤其需要注意。

儿童时期牙齿和骨骼发育迅速,需要摄入适量的氟以促进健康发育,但同时也要避免过量摄入导致的氟斑牙。

五、结论适量的氟对人体有益,对于牙齿和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水源选择、膳食搭配和使用牙膏等方式,我们可以维持适量的氟摄入。

然而,过量摄入氟也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注意摄入氟的合理控制。

元素氟与人体健康

元素氟与人体健康

文章编号:100023711(2004)0320088202元素氟与人体健康Ξ王传虎(安徽蚌埠教育学院化学系,安徽蚌埠233050)关键词:氟;氟化物的毒性;氟中毒;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O613141;R59919文献标识码:A 氟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与钙磷代谢有密切关系。

微量氟有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预防龋齿的作用[1]。

人体通过饮水、食物和空气等多种途径摄入氟。

氟在体内主要分布在骨骼、牙齿、指甲及毛发中,骨骼和牙齿的含氟量约占身体含氟总量的90%以上,并以每年增加0.02%的量蓄积,具有调节血氟浓度的作用。

经口摄入的氟化物被胃肠吸收,吸收率约为80%~97%。

一般成人每日可从饮食中获2.4mg的氟,其中来自水1.4mg,占总摄入量的60%,食物1.0mg,占40%。

空气氟在一般情况下可忽视不计,但空气污染时应予重视。

由于工业及各种空气污染,氟还可经呼吸道或皮肤吸收。

氟每日由尿排出摄氟量的50%~92%,故尿氟可作为估计一个地区居民近期摄氟水平的指标。

粪排出摄氟量的12%~20%,高温炎热时汗排氟可占排氟量的50%。

1 氟、氟化物的毒性过量摄入氟可累及机体各组织器官,主要表现在对骨骼和牙齿的损害,但对非骨骼组织也有广泛的毒性作用[2]。

氟是一种原生质毒物,易透过各种组织的细胞壁与原生质结合,具有破坏原生质的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氟可以抑制脂肪酶、骨质磷酸酶和尿素酶等酶的活性,引起物质代谢紊乱。

氟还可使甲状旁腺代偿性增生,干扰骨的钙磷代谢。

氟中毒造成骨硬化,韧带、关节囊钙化,椎管及椎间孔变窄后,可压迫脊髓神经根而导致麻痹、瘫痪。

实验显示氟中毒可损害心肌,使细胞线粒体断裂和肌原纤维变性。

氟还可抑制内分泌作用,对生殖腺、肾上腺和胰腺产生不良影响[3]。

另据报道,氟能透过胎儿血脑屏障,并蓄积于脑组织中。

氟病区胎儿脑组织除氟含量增加外,皮质神经细胞线粒体肿大,粗面内质网扩张,染色质边集,核膜破裂,突触数目减少,其内线粒体、微管、小泡及突触数目减少,可能导致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减少及突触功能异常,继而使胎儿智力发育受到影响[4]。

氟元素在人体中表现的两面性

氟元素在人体中表现的两面性

氟元素在人体中表现的两面性摘要:主要从氟的化学性质来分析氟元素在生活中的利弊,从而介绍我们在生活中对于氟的补充或者摄入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人体健康平衡摄取氟骨症氟元素含氟牙膏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是也有其两面性,摄入量过多和过少都会影响健康。

在必需元素中,人体对氟含量最为敏感,从满足人体对氟的需要到由于氟过量而导致中毒的量之间相差不多,因此氟对人体的安全范围比其他微量元素窄得多。

所以,要更加注意自然界、饮水、食物中氟含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工业排放的氟对环境污染和人类带来的危害。

缺氟和氟过量都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下面结合氟在人体中起作用的原理介绍氟对人体的利弊。

氟离子具有很强的与钙离子结合的能力。

即使在氟离子浓度很低的情况下,都能够穿过皮肤渗入骨骼,与骨质中的钙相结合。

这种结合,有有利的一面,这就是氟在人体尤其是在骨骼和牙齿中,参与羟磷灰石的形成,可使骨骼的硬度增强,牙齿的硬度和抗腐蚀能力增强,起着对骨骼的固化作用,特别有利于牙釉质(基本成分是氟磷灰石)的形成。

牙齿的主要成分羟磷灰石会发生如下电离:Ca10(PO4)6(OH)210Ca2++6PO3-4+2OH-(1)。

当体内有充足的氟时,氟离子就会与羟磷灰石反应,生成氟磷灰石:10Ca2++6PO3-4+ 2F-Ca10(PO4)6F2。

氟磷灰石光滑坚硬,耐酸耐磨,而且能抑制牙齿上残留食物的酸化。

在缺氟的情况下,羟磷灰石很容易受酸类的腐蚀:H++OH-H2O(2)。

(2)使(1)的平衡向正向移动,从而使牙齿受到腐蚀,同时牙釉质中坚硬而又耐酸的氟磷灰石因为缺氟而形成较少,使牙齿较易受损,导致钙质溶出而形成龋齿。

因此,缺氟首先受害的就是牙齿。

人们通常选用含氟牙膏,主要是为了防止龋齿的出现。

市面上出售的含氟牙膏按照牙膏中所含氟化物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氟化钠(NaF)牙膏、单氟磷酸钠牙膏、氟化亚锡(SnF2)牙膏、氟化胺牙膏等。

氟_碘_硒与人体健康

氟_碘_硒与人体健康
[ 10, 15]
5# 脱碘酶 ( I T4 5# D) 参与调节甲状腺素的合成, 维持强烈氧化应激下甲状腺的完整性 , 以及控制 甲状腺素在非甲状腺组织中的代谢。原理如下: 真正起甲状腺激素作用的 T3 ( 3 , 5 , 3#三碘甲 状腺原氨酸 ) , 85 % 以上由 T4 ( 3 , 5 , 3# , 5#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 在 I T4 5# D作用下脱碘而来 ( 图 1) 。
[ 12, 16]
图 1 甲状腺素脱碘反应式
可见, I T4 5# D 的活性对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 我国 学者就注意到亚急性克山病患者血清 T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后来发现 , 这是因为病人体内 缺硒, I T4 5# D浓度低 , 活性低 , 不能正常地将 T4转化为 T3, 从而引发疾病。针对这一情况 , 国内 学者在克山病区进行了用 N a2 SeO3补硒的疗法, 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3 . 2 . 3 解毒功能 一些重金属元素对人体极为有害。据报道 , 硒对许多重金属的中毒具有缓解作用, 如汞、 铅、 镉、 银等。硒能减轻有毒元素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损伤 , 把能诱发癌变的重金属排出体外 , 减 [ 1, 11 12] 缓其毒性, 起到减毒和排毒的作用, 是许多重金属的天然解毒剂 。 3 . 3 人体硒含量与健康 硒对人体意义重大, 因此 1988 年中国营养学会将它列为 15 种人体每日膳食必需营养元 素之一。专家指出, 硒的安全生理需要量为 50 微克 /天 , 适宜的摄 入范围为 50~ 250 微克 / [ 19] 天 。机体内缺硒会引发多种疾病。适量的硒可以防病治病、 延缓衰老、 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可以抵抗多种重金属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但硒在人体内的营养剂量和毒性剂量之间的范围却 非常窄 , 过量会造成硒中毒。硒中毒的主要症状为食欲减退、 呕吐、 毛发脱落、 指甲变形、 烦躁、 [ 11, 16] 疲乏、 皮肤损伤、 肝损伤、 肾损伤、 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等 。

[课外阅读]氟化合物与人体健康

[课外阅读]氟化合物与人体健康

[课外阅读]氟化合物与人体健康
氟是人体中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

在人体必需的元素当中,人体对氟含量最为敏感,从满足人体对氟的需要到由于氟过多而导致中毒的量,他们之间相差并不多,因此氟对人体的安全范围比其他微量元素窄得多。

所以要更加注意自然界、饮水及食物中氟含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氟在人体中主要分布在骨胳、牙齿、指甲和毛发当中,尤其以牙釉质中含量多,氟的摄入量或多或少也最先表现在牙齿上。

当人体缺乏氟时,会患龋齿,氟多了又会患斑釉齿,如果再多,会患氟骨症等系列病症。

人体中氟的主要来源是饮水。

有研究认为,饮水中含氟量为 1.0 mg/L~1.5 mg/L较为适宜,最高不得超过2.0 mg/L。

市场上出售的加氟牙膏含有氟化钠、氟化锶等氟化合物,有防龋作用,适用于缺氟地区。

是否需要选用这种牙膏,最好听取卫生部门或者是牙医的建议。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

氟与人体健康研究报告

氟与人体健康研究报告

氟与人体健康研究报告
氟与人体健康的研究报告涵盖了氟对人体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健康问题。

以下是关于氟与人体健康研究的一些重要发现:
1. 氟在适量时对牙齿有益。

氟可以预防龋齿,让牙齿更坚硬,减少牙齿脱矿和蛀牙的发生。

2. 高浓度的氟对牙齿和骨骼有害。

某些地区的自然水源中的高氟含量可能导致骨骼病变,如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病。

3. 长期摄入过量氟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摄入过量氟可能引起氟中毒,表现为骨骼和牙齿异常、神经系统问题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4. 部分研究表明,长期摄入高浓度氟可能与癌症、脑功能损害以及儿童认知能力下降等健康问题有关。

这些研究尚需更多证据来支持结论。

5. 氟与其他环境污染物、饮食习惯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复杂的影响。

总的来说,掌握适量的氟摄入是保持牙齿健康的重要措施。

然而,摄入过量氟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长期高浓度氟暴露。

因此,在饮用水、食物添加剂和牙膏等方面控制氟的浓度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关键。

此外,对氟与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氟与人体健康

氟与人体健康

氟与人体健康氟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体内主要以CaF2的形式分布在牙齿、骨骼、指甲和毛发中,尤以牙釉质中含氟量最多(约含0.01%~0.02%)。

人体对氟的摄入量或多或少最先表现在牙齿上。

当人体缺氟时,会患龋齿、骨骼发育不良等症,而摄入氟过多又会患斑釉齿,超量时还会引起氟骨症(即大骨节病)、发育迟缓、肾脏病变等。

龋齿俗称虫牙或蛀牙,是牙齿发生腐蚀的病变。

牙齿的主要成份是羟磷灰石[Ca5(OH)(PO4)3或3Ca3(PO4)2Ca(OH)2],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取的氟与羟磷灰石作用在牙齿表面生成光滑坚硬、耐酸耐磨的氟磷灰石CaF2Ca3(PO4)2 ,这是形成牙釉质的基本成份,而当缺氟时,构成牙釉质的氟磷灰石逐渐转化成易受酸类腐蚀的羟磷灰石,使牙齿被向内腐蚀而形成龋洞,且渐扩大直至全部被破坏。

正常摄入氟,能维持或促使牙釉质的形成,也能抑制牙齿上残留食物的酸化,故氟有防龋作用。

斑釉齿是在牙釉面形成无光泽的白垩状斑块或黄褐色斑点,甚至发生牙齿变形,出现条状或点状凹陷的病变。

斑釉齿可能是由于摄入氟量过多而妨碍了牙齿钙化酶的活性,使牙齿钙化不能正常进行,色素在牙釉质表面沉积,使牙釉质变色且发育不全所致。

人体对氟的生理需求量为0.5~1 mg/d,通常摄取的氟主要来源于饮水,此外在谷物、鱼类、排骨、蔬菜中也含微量氟。

一般情况下,饮食中的氟并不能完全被吸收,不同状态的氟(指不同食物中氟的存在方式)在人体内的吸收率也不同,饮水中的氟吸收率可达90%,而有机态氟的吸收率最低。

正常情况下,人通过日常饮食便可摄入所需量的氟。

在人体必需元素中,人体对饮食中氟的含量最为敏感,从满足需求到由于含氟量过多而导致中毒病变的量之间相差不多。

因此氟对人体健康的安全区间比其它微量元素要窄得多。

故要特别重视自然环境和饮食中氟含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工业排放的氟对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市场上销售的氟化牙膏中含有一定剂量的F-离子(NaF、SrF2等),在低氟地区使用具有防龋作用,但在高氟地区一定要谨用。

自然界水中的氟浓度

自然界水中的氟浓度

自然界水中的氟浓度自然界水中的氟浓度(上)自然界中的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然而,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其中,水中的氟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氟是一种常见的元素,存在于大自然中的许多物质中。

在地壳中,氟的含量较为丰富,但是在地表水中的氟含量相对较低。

水中的氟主要来源于氟化物化合物,例如氟化钠、氟化钙等。

这些氟化物能溶解在水中,形成氟离子(F-)。

人们通常通过饮用水摄入氟离子。

氟离子在适量摄入的情况下可以对人体有益。

它能够防止牙齿蛀牙,并且对骨骼的生长发育有正向的影响。

因此,许多地区都会在饮用水中添加适量的氟化物,以达到预防牙齿疾病的目的。

然而,如果水中的氟含量过高,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高氟水是指水中氟离子含量超过一定限度的水源。

长期大量摄入高氟水会导致氟中毒,出现骨骼病变、牙齿病变等症状。

导致高氟水的原因有多种,如地质因素、人为活动等。

在某些地区,由于地下水中的氟含量过高,导致当地居民长期摄入高氟水,对身体健康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威胁。

因此,监测和控制自然界水中的氟浓度是很重要的。

科学家们通过对各地水源的采样和分析,确定了氟离子的含量范围,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标准。

这些安全标准通常由政府或相关组织制定,用于监督饮用水的质量。

通过加强水源的管理和处理,可以有效地控制水中氟离子的含量,保证人们饮用的水质安全。

然而,要做到水质监测和控制需要依靠专业的设备和技术。

科学家们使用各种仪器和方法来测定水中氟浓度,例如离子选择电极法、荧光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水中氟离子的含量,为相关部门制定水质安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自然界水中的氟浓度对于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适量的氟摄入有益于人体健康,但是过高的氟含量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监测和控制水中的氟浓度是保障饮用水质量的重要措施。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和测试,为制定水质安全标准提供了依据,保障了人们的健康。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氟化物与人健康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氟化物与人健康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氟化物与人健康一、环境氟分布与人体氟来源(一)环境氟分布1.岩石和土壤:磷灰石、萤石、冰晶石2.生物:植物含氟量的是茶树3.水:我国大多数地区自来水含氟量较低4.大气:主要来源于火山爆发、工业废气和煤的燃烧(二)人体氟来源大部分来自于每天摄入的食物和水1.饮水:人体氟的主要来源,约占人体氟来源的65%,水中氟易被吸收。

2.食物:25%来源于食物,植物或动物里均含氟。

3.空气:4.其他可能的氟来源5.氟的总摄入量每千克体重的总摄氟量在0.05~0.07mg之间为适宜,不应超过上限。

6.国家氟化物卫生标准。

二、人体氟代谢(一)吸收1.吸收率和程度:易溶解的氟化物几乎可以全部被吸收。

2.吸收的机制与部位:氟在胃肠均可被吸收3.食物和其他含氟制品中的氟吸收:氟制剂在空腹吞咽后,几乎被吸收4.影响氟吸收的因素:氟化物的溶解度;食物中无机氟及钙铝含量高时,氟的吸收就减少;胃的PH值与氟吸收率呈负相关(二)分布1.血液、乳汁和软组织75%血氟存在于血浆中,主要存在于红细胞乳汁氟含量低,氟不易通过血脑屏障2.骨和牙骨氟含量在松质骨高于密质骨,在代谢旺盛的骨中氟含量高于静止骨,氟与骨的结构是可逆的氟在牙形成、矿化时期以及矿化后进入牙组织氟浓度在骨质中、牙本质次之、釉质更次之。

3.唾液和菌斑(1)唾液中的氟:血浆氟的2/3(2)菌斑中的氟:含量取决于外源性氟化物的使用频率和氟浓度的高低(三)排泄1.经肾脏排泄:主要排泄途径肾的氟清除率与尿PH和尿流速呈正比例关系尿氟的排泄速度在摄入氟的最初4小时最快,3~4小时可排出摄入氟的20%~30%,24小时可排出50%以上2.其他排泄通道粪便12.6~19.5汗腺7~10%泪液、头发、指甲可排出微量的氟三、氟的生理作用(一)氟防龋作用缺氟能增加人体对龋病的易感性(二)参与骨骼的代谢低氟地区居民骨质疏松比高氟地区常见,适量氟可使钙、磷代谢处于良好平衡状态。

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氟

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氟
人造血,又称“白色血液”
氟与骨骼代谢的关系
氟的重要性在于参与钙磷代谢,有助于钙和磷形 成氟化磷灰石从而增强骨骼的强度。人体骨骼固体的 60%为骨盐(主要羧磷灰石),而氟能与骨盐结晶表 面的离子进行交换,形成氟磷灰石而成为骨盐的组成 部分。骨盐中的氟多时,骨质坚硬,而且适量的氟有 利于钙和磷的利用及在骨骼中沉积,可加速骨骼的形 成,促进生长,并维护骨骼的健康。实验证实,补充 适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氟,羟基磷灰石的羟基可被氟取代,形成均匀 一致的氟化磷灰石。后者的溶解度明显降低,其热力 学的稳定性明显升高,增加了骨骼的强度。
氟对造血功能的影响
当氟缺乏时,可引起实验动物的造血功能障碍。 Wegner等发现,动物缺氟时主要表现为小细胞性贫血, 这种贫血补充铁剂后可以得到纠正;同样,补以适量 的氟也可以纠正铁在临界量时出现的小细胞贫血。当 机体处于缺铁的状态时,氟对铁的吸收、利用有促进 作用。有研究指出,给予大白鼠3.5μg/g的含氟水, 对其造血机能有明显刺激作用。此外,碳氟化合物还 可用作人造血液,可以代替天然血液用来抢救病人, 这种人造血液已经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氟主要经尿排泄,汗液和粪便也可以排泄一定量 的氟,唾液、乳汁、眼泪、头发和指甲等亦可排出极 其少量的氟。尿排泄氟的速度快、数量大,成人每天 吸收的氟约有50%经尿排出;其余的绝大部分蓄积在 骨骼内。一次经口摄取氟后,1h即可经尿排泄摄入量 的10%,4h达40%,12h达43%,24h则接近于50%。 经呼吸道摄入的氟也经尿而迅速排出。粪便也是氟排 泄的一种途径,粪内氟的来源有二:一为未吸收的氟, 另一为虽已吸收但又排入肠腔的氟。一般认为,经粪 便排出的氟约占排泄总氟量的10%。
氟的防蛀作用
人们早就认识到氟有预防龋齿、保护人牙齿健康的 作用。自1945年以来,世界上许多地区广泛实施饮水 加氟。当前已趋向于局部用氟防龋。氟的防龋机理与氟 对骨骼代谢的作用一致。氟在牙釉质大部分矿化之后, 仍能取羟基磷灰石的羟基,形成氟磷灰石,参与牙釉质 的晶格结构,在牙齿表面形成氟磷灰石保护层,提高了 牙齿的强度,增强了牙釉质的抗酸能力。此外,氟对细 菌和酶有抑制作用,可减少由于细菌活动所产生的酸, 从而更有利于牙齿的防龋作用。因此我们现在使用的牙 膏都是含氟牙膏。

微量元素氟的营养价值和危害

 微量元素氟的营养价值和危害

微量元素氟的营养价值和危害微量元素氟的营养价值和危害我国是世界上地方性氟中毒分布最广、微量元素分析仪流行最重、病区受威胁人口和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

但氟又是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的氟化物可以预防龋齿,辅以钙剂和vD、vc、可治疗骨质疏松。

因此,/我们认为需要深入探讨微量元素氟给人类健康带来多大的营养价值和产生何种危害及预防措施。

1.氟化学特殊功能氟是电负性最高的化学元素,而且离子半径(l.36人)又与氢、氧、氢氧根离子半径(分别为1.2人、1.44人、1.40人)相接近,所以能与其它化学元素进行化合或取代反应。

这就是地球上很多矿物都含氟的原因。

正由于氟离子很容易取代了牙齿轻基磷灰石中的轻基而生成氟磷灰石,或氟置换经基而附着于骨晶体,才使牙齿硬度增加、热稳定性增高、酸性环境中溶解度和溶解速度大大下降。

所以人和动物中氟与健康有关的主要功能就是维持牙齿结构和防止龋齿发生。

但氟、氧、氮是三个电负性最强的元素(分别是4.0、3.5、3.0),可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氢键,而氟电负性最高,故形成的氢键键能最高,会在蛋白质、核酸等生物体高分子中起重要作用;体内一定量氟与氢键结合可说明慢性氟积累引起毒性。

如氟与酞胺的氮—氢缔合所形成的N一H…F氢键是已知最强的异核氢键。

在实验动物中已经充分证明给过量氟化物可以破坏若干酶系统。

破坏酶系统对人类健康带来危害,造成某种病症;然而,当给肿瘤患者(癌瘤细胞密度较正常组织高10倍以上,有些酶活性的改变随癌瘤恶化程度加剧而增强。

)注入氟尿嚓陡或氟昔,能够杀灭癌细胞,给人类带来福音。

可见,适量氟构成的蛋白质是生理活性物质,有免疫功能。

2.人类健康对氟的认识本世纪初已经明确了氟有利于降低儿童龋齿,所以1945年1月25日美国最早在许多城市饮用水中补加氟化钠,甚至还使用加氟牙膏等措施。

这就是70年代初将氟列入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的根据。

尽管氟对防龋齿有利,但至今却不知道其准确的用量是多少。

氟与人体健康

氟与人体健康

氟与人体健康郭金波氟在人体内主要以氟化钙的形式分布在骨胳、牙齿、指甲和毛发中,尤以牙釉质中含量最多。

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成年人体内含氟约为 2.9g ,氟的生理需要量为0.5-1mg/d 。

人体如果缺氟,不仅会造成龋齿,对骨胳也能产生重要影响。

氟能增强骨胳的硬度,加速骨胳的形成,缺氟会造成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这在低氟地区比较常见。

对骨质疏松患者,服用适量的氟化钠,会使病症减轻。

含氟牙膏能防龋齿牙齿的最外层是釉质,是包住牙冠的一层硬组织。

这层硬组织是由一些钙盐和有机物组成的。

钙盐中主要是羟基磷酸钙,还有少许碳酸钙、氟化钙等。

人类食物中淀粉占主要成分,另外还有糖类,这些食物残渣留在牙缝里,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会水解成糖进而形成酸性物质。

釉质虽很坚硬(呈弱碱性),但易与酸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羟基磷酸钙会在酸的作用下溶解,牙的外层就被破坏了。

酸性物质继续深入,致使牙齿组织土崩瓦解,形成空洞,这种牙齿硬组织逐渐发生变色、软化和缺损的疾病就称为龋齿。

但是当氟化物遇到釉质中的主要成分羟基磷酸钙时,氟离子就会与之反应,生成氟磷酸钙,来代替羟基磷酸钙保护牙齿。

氟磷酸钙不仅很坚硬,而且不怕酸的侵蚀,为了防止龋齿,可在牙膏里加入适量可溶性氟化钠。

不粘锅特氟隆涂层对人体是否有危害国家环保总局已经组织国内部分权威专家就全氟辛酸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进行研讨和论证。

具体的论证结果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据报道美国环保总署对杜邦公司开出有史以来的最高巨额罚单就是因为该公司生产特氟隆的原料,一种被称为PFOA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不论是使用含氟牙膏、还是直接服用氟化钠,都必须严格注意不能过量。

如果摄入量过多,不但没有好处,还会引起氟中毒。

中毒的主要表现是,牙齿上出现灰色、褐色斑点,这就是斑釉齿。

过多的氟可以使人得氟骨症(即大骨节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量元素氟和人体健康
田爱欣,王玮
(廊坊食品工程学校,廊坊 065000)
摘要:氟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本文介绍了氟在人体内的分布、吸收、代谢、排泄过程,阐述了氟的生理功能及氟的摄入量与健康的关系。

关键词:氟;分布;代谢;生理功能;健康氟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体内主要以CaF2的形式分布,在世界医学史上,氟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科学研究表明,含氟药物可以治疗疾病,已经用于临床,氟尿嘧啶可以治疗癌症,氟烷可以作为,三氟拉嗪可以治疗精神病等等。

当然,也有专家认为,氟可致癌。

总之,氟素及其化合物有着繁杂的生物学功能,一直被医学界所关注[1]。

1 氟在人体内的分布
氟在人体内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骨骼、牙齿、指甲和毛发中,尤以牙釉质中含量最多。

骨骼中以长骨的含氟量最高。

男性骨骼中氟含量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人的内脏、软组织、血浆中含氟量较低。

氟的生理需要量为0.5~1mg/d,成年人体内含氟约为2.9g。

人体对氟的含量最为敏感,氟对人体的安全范围比其他微量元素要窄得多,从满足人体对氟的需要到由于过多而导致中毒的量之间相差不多[2]。

2 氟在人体内的代谢
氟吸收的部位主要是肠和胃。

从肠、胃吸收的氟,能很快进入血液,血液内的氟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2种,非离子型氟与血浆蛋白结合,不能发挥生理作用;离子型的氟以氟化物的形式参与运输,并很快进入组织、唾液、肾脏里,大量聚集在骨骼及牙齿内,骨骼甚至可称为人体的“氟库”。

氟主要经尿排泄,汗液和粪便也可以排泄一定量的氟,唾液、乳汁、眼泪、头发和指甲等亦可排出极其少量的氟。

尿排泄氟的速度快、数量大,成人每天吸收的氟约有50%经尿排出;其余的绝大部分蓄积在骨骼内。

一次经口摄取氟后,1h即可经尿排泄摄入量的10%,4h达40%,12h达43%,24h则接近于50%。

经呼吸道摄入的氟也经尿而迅速排出。

粪便也是氟排泄的一种途径,粪内氟的来源有二:一为未吸收的氟,另一为虽已吸收但又排入肠腔的氟。

一般认为,经粪便排出的氟约占排泄总氟量的10%。

3 氟的生理功能
3.1 氟对造血功能的影响
当氟缺乏时,可引起实验动物的造血功能障碍。

Wegner等发现,动物缺氟时主要表现为小细胞性贫血,这种贫血补充铁剂后可以得到纠正;同样,补以适量的氟也可以纠正铁在临界量时出现的小细胞贫血。

当机体处于缺铁的状态时,氟对铁的吸收、利用有促进作用。

有研究指出,给予大白鼠3.5μg/g的含氟水,对其造血机能有明显刺激作用。

3.2 氟与骨骼代谢的关系
氟的重要性在于参与钙磷代谢,有助于钙和磷形成氟化磷灰石从而增强骨骼的强度。

人体骨骼固体的60%为骨盐(主要羧磷灰石),而氟能与骨盐结晶表面的离子进行交换,形成氟磷灰石而成为骨盐的组成部分。

骨盐中的氟多时,骨质坚硬,而且适量的氟有利于钙和磷的利用及在骨骼中沉积,可加速骨骼的形成,促进生长,并维护骨骼的健康。

实验证实,补充适量的氟,羟基磷灰石的羟基可被氟取代,形成均匀一致的氟化磷灰石。

后者的溶解度明显降低,其热力学的稳定性明显升高,增加了骨骼的强度[3]。

3.3 氟的防龋作用
人们早就认识到氟有预防龋齿、保护人牙齿健康的作用。

自1945年以来,世界上许多地区广泛实施饮水加氟。

当前已趋向于局部用氟防龋。

氟的防龋机理与氟对骨骼代谢的作用一致。

氟在牙釉质大部分矿化之后,仍能取羟基磷灰石的羟基,形成氟磷灰石,参与牙釉质的晶格结构,在牙齿表面形成氟磷灰石保护层,提高了牙齿的强度,增强了牙釉质的抗酸能力。

此外,氟对细菌和酶有抑制作用,可减少由于细菌活动所产生的酸,从而更有利于牙齿的防龋作用。

3.4 氟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关系
适量的氟对哺乳类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十分必要的。

有人研究发现,当小鼠饲料中含氟量小于0.005mg/kg时,动物生长发育迟缓,生殖能力降低,甚至发生不孕;补充一定量的氟后,可恢复其正常发育和生殖能力。

氟对生物体寿命的影响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但目前研究不多。

Schroeder等曾报道,雌鼠缺氟时生长发育明显减慢,寿命缩短。

3.5 氟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氟对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某些酶的作用而体现的。

氟可影响一些酶的活性,特别是烯醇酶,此酶在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可促进使磷酸甘油酸向磷酸丙酮酸的迎向转化作用。

氟能抑制胆碱脂酶活性、减少体内乙酰胆碱分解从而提高神经的兴奋性和传导作用,还能抑制三磷酸腺苷酶使体内的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增多。

有实验证明,给实验鼠补氟,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血清过氧化脂质和心肌中脂褐素含量明显减少,提示补充适量的氟能提高生物体的抗过氧化能力,减少体内衰老色素(脂褐素)的生成和积聚,从而发挥良好的抗衰老作用。

4 氟与人体健康
4.1 氟缺乏对人体的影响
缺氟时,由于釉质中不能形成氟磷灰石而使羧磷灰石结构得不到氟磷灰石的保护,牙釉质易被微生物、有机酸和酶侵蚀而发生龋齿。

据文献报道,当饮水含氟量小于0.5mg/L时,龋齿发病率高达70%~90%;当饮水含氟量为0.5~1.0mg/L时,龋齿发病率为40%左右。

据我国的经验,在供水中加氟6年,儿童的龄齿发病率降低50%。

使用氟化物牙膏也可以降低龋齿发病率。

缺氟时,不但易发生龋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骨骼。

据流行病学研究,低氟的地区居民患骨质疏松症者较多。

大多数人一生不可避免从骨骼中丢失矿物质,尤其是老年人,这个过程呈加速的趋势,出现骨骼结构的破坏,骨小梁丧失,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可导致长骨骨折。

调查表明,长期饮用含氟量为4~9ppm 的天然水地区,骨质疏松症要比低氟地区少见[4]。

4.2 氟过量对人体的影响
摄入过量的氟可引起中毒,氟中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其特点是在高氟地区的环境中,人或动物长期摄入过量的氟化物,蓄积体内而发病,是以牙齿和骨骼损害为主并波及到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全身性疾病。

儿童氟中毒主要表现为氟斑牙,成人主要表现为氟骨症。

4.2.1 氟斑牙
氟斑牙是氟中毒表现最明显的病症。

长期居住在高氟地区的儿童,一般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氟斑牙。

由于氟过多使牙齿钙化酶的活性降低而
导致牙齿的正常钙化无法进行,色素在牙釉质表面上沉着,形成氟斑牙。

氟斑牙在外国称作“火山病”。

4.2.2 氟骨症
氟骨症是氟中毒的又一严重损害,病程可长达数十年,重者造成残疾,甚至由于慢性衰竭或严重合并症而导致死亡。

发病初期患者自觉全身无力、头昏头痛、腹胀肠鸣、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

发展到后期,大关节出现屈曲、僵硬、疼痛加重,肌肉挛缩或萎缩,患者不能直立或下蹲,躯体呈腰弯驼背畸形。

由于颈部屈曲僵直而不能抬头,终日蜷坐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而成为残疾[5]。

4.2.3 其他
摄入过量的氟还可破坏体内钙和磷的正常代谢,继而导致骨质疏松,发生骨折;骨生长最活跃的部位最容易沉积,过量的氟与钙结合沉积于骨组织,促进溶骨和骨的吸收作用,使骨表面粗糙,骨质改变,密度增大或疏松,骨骼变形。

氟过多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等都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

5 结束语
氟作为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其摄入不足或者摄入过量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我们要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对氟的安全和适量摄入量作为参考,合理摄入微量元素氟。


参考文献
[1]吴睛斋.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79-80.
[2]张继剀,毛淑贤.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与人类健康.甘肃科技,2005,21(3).
[3]罗媛.氟元素与人体健康.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2,11.
[4]张小磊,何宽,马建华.氟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6,6.
[5]别同玉,许加生.氟与人体健康.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7,1.
作者简介:田爱欣(1978~),女,河北廊坊人,助讲,主要从事食品检验教学与研究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