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中的成果转化路径及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同创新中的成果转化路径及特征分析

作者:马强李檬檬

来源:《中国市场》2020年第16期

[摘要]基于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在对创新生态系统进行定位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中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及系统的特征,并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我国的科研发展水平,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成果转化;科技创新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人才和创新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科技成果和产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2018年我国科技研发经费投入达到1.97万亿,投入强度(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

2.19%。在研发投入规模方面,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家。虽然我国研究投入规模巨大,科研产出也危机世界前列,但10%左右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同发达国家的40%相比仍然差距较大。基于此,如何通过建立完善的协同创新系统来提升成果转化率变得尤为重要。

2 ;协同创新生态系统

自熊彼特提出了协同创新概念以来,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综合前人关于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后,本文认为一套完善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应包括研发主体、成果转化主体、管理及服务机构等部分。具体而言,研发主体包括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研发部门,研发主体负责相关科技创新和成果研发工作,是系统中成果的供给方。成果转化主体主要是企业,企业根据市场反馈来评估和确定相关产品的市场规模,并以此为依据判断科技成果的转化程度,企业对于市场需求的判断以及自身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成果的商品化程度以及最终的盈利情况。管理及服务机构主要包括政府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科技中介通过持有专利、储备人才、收集信息等方式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中起到了沟通和协调各参与主体关系、优化系统组织结构的桥梁作用。政府通过自身信用以及管理职能,能够促使企业、研发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进行更好的合作,对于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平稳运行齐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政府、高校、企业和科技中介机构相互协调,共同合作,最终完成从技术研发到商品的转化。其中,政府通过战略支持为系统运行提供优良的外部环境;高校等科研机构根据最新学术动态、政策导向、企业和市场需求进行相应的技术研发;企业从研发结构接受相应的研发成果后,对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对科技成果进行商品化转化和规模化生产,并最终推向市场,卖给消费者;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则是整个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的润滑剂,

缓解系统中不同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系统中各个主体间的资源流动,加速系统的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3 ;成果转化路径

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具体运行过程中,从研发主体进行技术研发到最终转化成商品可以分成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开发性研究、中试、商业化和产业化生存、成果扩散和连续转化。

3.1 ;开发性研究

科研成果能够转化为商业开发产品是建立协同创新系统的目的。科技成果包括基础性成果、应用性成果和开发性成果三类。基础性研究成果通常没有特定的应用目的和应用场景,是纯粹的学术性和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成果则是针对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其目标通常为确定基础性研究成果的用途。开发性研究成果则是结合现有技术,进一步对应用性研究成果进行的商品化转化,因此转化率高于前两类,也是本文提出的协同创新系统重点转化的成果,因此企业,尤其是创新性企业,应着重关注研发主体的开发性研究成果,管理及服务机构也应把符合市场发展方向的开发性研究成果重点推荐给热衷于创新的企业,企业得到相关技术后,在服务机构的协助下迅速进行商品转化,做出样品。

3.2 ;中试环节

中试环节是研发主体的研发成果到最终规划化和生产商品的关键环节,包括实验室测试和规模化生产两部分。通过实验室测试可大幅降低研发主体研究成果的生产成本,使其有可能进入市场。中试环节则是把小批量规模化生产的产品投向市场,并收集市场对于新产品的反馈信息,根据消费者的反馈在实验室测试环节不断调整工艺,改良商品,通过产品的不断升级打造出让消费者更加满意的商品。中试环节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整個成果转化过程中起到了链接作用。经过中试环节的相关检验,可以使得产品的技术更加完善,产品能够更快的推向市场,虽然中试环节能够改善从研发主体得到的科研成果,但最终产品的销售情况及利润收益才是检验科技成果转化是否成功的重点。

3.3 ;商业化和产业化

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具备以下特征:第一,成果转化的过程分层次逐步进行并相互影响。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整个成果转化过程中包括成果的工厂化、商品化,商品的产业化、系列化等多个流程,各个流程相互影响、互相促进,根据彼此的反馈实现流程优化和产品改良。第二,各个主体都能实现盈利是系统能够运行的基础。只有企业的最终商品能够取得一定收益,且取得的收益大于系统付出的成本,才能说明此次成果转化的成功,否则,则意味着此次成果转化的失败,至少是暂时或短期的失败。

3.4 ;成果扩散与连续转化

新的科研成果会带来更多的利益,这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围绕此项科研成果进行相关的研究,所以对于这些成功的项目而言,科研成果的转化并没有终止,而是会有更大、更深层次的发展,从而形成新的企业群,并有可能发展成一个新的行业,在利润的驱使下,相关的技术和工艺会陆续出现并在短时间内广泛传播,最终可能形成一个以此项科技成果为主导的新兴产业。

4 ;科技成果转化特征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前文的分析,本文认为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中的科技成果转化具备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等特征。

科技成果转化要体现出整体性,就对其中的个体提出了基本功能之外的更高的要求,要求个体在能够完成自身的基本功能之外,还需不断加强自身同其他个体之间的协调性,要求各体准确定位,相互协调发展,使得合作各方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最终使系统整体功能得到提高,提高系统的成果转化效率。

现代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因此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各主体需时刻关注外部环境和需求的变化,随时同外部环境进行信息和资源的交换,保持系统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越能保持开放型,其产品就越能戳中消费者的痛点,从而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利润。

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态非线性面临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商业化过程的不确定性等风险。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是指技术在创新和改良过程中,会面临其他创新主体强有力的技术研发竞争,这使得创新主体面临现有技术被超越,被取代的风险。市场的不确定性是指研发主体的成果转化为最终商品后,商品的技术、性能可能同市场真实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偏离市场真实需求。商业化过程的不确定性是指在成果转化过程中,由于信息泄露等原因,会导致其他创新主体或企业对于技术的模仿和改良,使得最终商品推向市场后,不能独享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带来的全部收益。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自组织性是指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各个主体及整体系统都具备自主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特征。系统必须在平时能够做好应对各种外部冲击的准备,以保证外部环境发生转变时,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各成果转化主体需要迅速做出反應,通过自身动态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的改变,以此实现更加高效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