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效应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效应应用
把心理学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从古代的亲师信道,到现代的各种教育心理学研究理论,都在探求如何把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以期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也时常有意识地思考和总结,事实上,要利用心理学的理论来服务于教育,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但适当地利用一些常见的心理学效应来促进班级管理,却不是太难,下面我就几个心理学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异性”效应
是指异性同学之间相互吸引,相互促进的一种心理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也是一种正常的、健康的、积极的心理效应。在学生中,不难发现,同学们为了使异性产生好感,总希望自己在异性面前表现好一点,希望给异性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当与异性在一起时,会更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而出现女孩的好打扮,男孩在女孩面前的“英雄行为”等现象。在班主任工作中,可以对不同性别的学生分别进行谈话,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透露别的女生或男生对他或她在学习上、道德上或者纪律上的赞赏和期望,会给学生一种更加注重自己的促进力,让其在学习、道德、纪律上有明显的提高。因为来自异性的关注会给人带来更大的鼓舞和力量。常见的做法是,“我发现,有好些男(女)同学在关注你的表现,我想你是否能做得再好一点”“好几个男(女)生都在看着你呢,你不会让他(她)们失望吧”“近来你好像挺有人气的,
几个男(女)生都说起过你”,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觉得好像不是班主任而是其他异性同学在关注自己,自然就会更加注重自己的表现而更加进步了。
二、“角色”效应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各种角色,而且会通过对角色规范的理解,力求使自己的行为合乎角色的规范,这就是角色效应。人的角色的形成是建立在对角色的期待上的。由于很多班主任存在着对学生角色期望的偏差,比如好学生的标准就是学习好,而学习好的标准就是成绩好,这对学生的成长和角色发展都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影响。学生也经常出现角色概念的偏差,一些学生常以我的爸爸是经理、我的爷爷是高干等为炫耀,把自己与长辈的角色等同起来,颠倒了角色概念的关系,致使这类学生养成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畸形心态。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善于利用角色效应的积极作用,用适当的角色来改变某些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如有的学生纪律性较差,不太好管理,对此就可以让他负一点责任,当个小组长、科代表或某种临时负责人什么的,有了这样一个“头衔”以后,他就会在心理上把自己列入学生干部的行列,就会觉得自己某方面的能力得到了班主任老师的承认和肯定,就应该好好表现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而不应该带头违反纪律给老师添麻烦。干部轮换制、值周班级管理、课本剧表演等都是角色效应的应用。
三、“责任分散”效应
责任分散效应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总是期望别人多承担责任。“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造成了“集体冷漠”“谁都不愿意管”的局面。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一定要注意责任明确,职责分明,否则容易出现责任分散现象,管理的效率明显降低。魏书生在班级管理中提出的“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管理原则就是为了避免责任分散效应的出现。
四、“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形成的原因是,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各种不好的现象就会产生蔓延。
在班级管理中也会出现“破窗效应”,比如,班级环境比较杂乱,很多同学就会无意识地随地乱扔东西,如果班级环境非常干净、整洁,就会出现相反的效果。“破窗效应”不仅表现为环境方面的功能,班级同学的行为习惯等也会受到“破窗效应”的影响,如果在绝大多数同学都遵守纪律的班级中,有个别学生经常性地违纪,就会带动其他学生违纪,这就是“破窗效应”发挥了作用。所以,班
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防患于未然,警惕“破窗效应”的发生。
五、“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源于一则寓言:南风和北风比赛如何使人脱掉御寒的棉衣,结果北风使人寒冷而紧裹棉衣,南风使人温暖而脱掉棉衣,故也称“温暖”效应,是一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它通过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而促使人发挥积极性。尽管班级管理中采用“强制”“处罚”式的管理方法也能奏效,但不见得会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自我管理。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研究,了解其需要,再适当地给予其心理上的满足,在一些细节上关爱他们,多给肯定和鼓励,就会促使他们自觉自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管理,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班主任通过自觉学习和应用心理学效应,可以使班级管理少走弯路,减少失误,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当然,在实践中,班级管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法但无定法,只要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恰当地应用一些心理学效应来实施管理,相信一定会收到积极的效果。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