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语文0918高考论语题集锦.doc

合集下载

2009-2014年浙江高考论语选读题及答案

2009-2014年浙江高考论语选读题及答案

2009-2014年浙江高考论语选读题及答案一、(2009年浙江高考卷)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4.⑴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举一反三(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学生主体原则(“自主学习原则”),注重身教原则(“教是为了不教”)。

(1分)评析:略。

对教学原则作简要分析给1分;对教学原则的价值进行恰当评判给1分。

二、(2010年浙江高考卷)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4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

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三、(2011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

(5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

②用:使。

③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1分)孔子:为政以德韩非子:以法治国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4分)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

2018—2020年《论语》高考真题

2018—2020年《论语》高考真题

2018—2020年《论语》高考真题作者:来源:《大学·课外阅读》2021年第01期一、古诗文默写【2018年全国卷Ⅰ】《论语·为政》中“ ,”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分)【2018年江苏卷】浴乎沂,,咏而归。

(《论语·先进》)(1分)【2018年浙江卷】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

(《论语》)(2分)【2019年全国卷Ⅲ】《论语·子罕》中,孔子用“ ,”两句话阐明,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的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分)【2019年江苏卷】道之以德,,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1分)【2019年浙江卷】其身正,;其身不正,。

(《论语》)(2分)【2020年全国卷Ⅲ】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指出,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着胳膊睡觉,也可以乐在其中;而“ ,”。

(2分)【2020年新高考卷Ⅰ】《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 ,”。

(2分)【2020年浙江卷】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论语》)(2分)二、阅读题【2018年北京卷】13.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共5分)《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子路问:“闻斯①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②,故退之。

”[注] ①斯:就。

②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2018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21-22题。

(共6分)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注] 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

高考语文第一部分 第7章《论语》经典阅读题 《论语》经典阅读题.docx

高考语文第一部分 第7章《论语》经典阅读题 《论语》经典阅读题.docx

题点训练分析解答《论语》选读题[复习方略]浙江卷《论语》阅读题侧重于对孔子思想观点、内涵的考查。

二轮复习要依然围绕这个中心,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论语》复习,熟练掌握孔子的十大思想内涵;二是对孔子思想学说及其为人要有自己的认识,并且能充分、有条理地阐发自己的观点;三是多训练和积累题目,做到题与《论语》的篇目相对应,重点训练自己的分析、评价能力。

如何审准题、答好题?自主练习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①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里仁》)②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③所谓“诤友”,就是能够直言规劝的朋友;就是勇于当面指出缺点错误,敢于为“头脑发热”的朋友“泼冷水”的人。

(百度百科)(1)材料①②体现了孔子________的交友原则。

(2)材料②对朋友“不可则止”的态度与材料③中“诤友”相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中庸(适度)(2)不矛盾。

孔子认为劝善规过,是作为朋友的道义责任,义不容辞,这与“诤友”的标准相符合;如果规劝朋友而不听,也只能适可而止,这是对别人独立人格的尊重。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①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②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

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

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

(《吕氏春秋》)(1)根据上面两段文字,概括孔子和吕不韦的生命意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这两种生命意识进行简要评析。

(完整版)高考语文有关论语的练习题

(完整版)高考语文有关论语的练习题

高三语文·《论语》第01—05篇练习1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论语·学而》)(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对物质生活不能太讲究,有饭吃、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在精神上要不断地追求道德完善。

B、在为人处事方面,孔子认为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勤快机敏,说话要谨慎,莫轻率,要经过思考。

C、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方面,要接近仁道,不断地匡正自己,使自己成为正人君子,获得生活的满足和精神快乐。

D、孔子说的这段话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概括了对君子各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学到就能达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了。

(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弯着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这句话所表现的孔于思想的理解。

答: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篇第四》)孔子在这则材料中谈到与的关系,是为了阐述什么观点?答:3、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①,必请所与②;问有余,必曰‘有’。

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

此所谓养口体者也。

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

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 (《孟子·离娄》) 【注】①彻:通“撤”,撤除。

②与:通“予”,给予。

(1)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浙江省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列年考题及评析

浙江省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列年考题及评析

浙江省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列年考题及评析浙江省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列年考题及评析(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译文】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

”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传述什么呢?”孔子说:“上天说了什么呢?春夏秋冬四季照常运行,众物照样生长。

天说了什么呢?”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答:举一反三(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答: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析:考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论语》片段的理解,要求“考生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

所选的两段话内含孔子的教育原则,有启发式、举一反三、身教重于言教、潜移默化、无言之教和有言之教相结合等,有的不是孔子和子贡对话中的内容,考生要分析区别。

《<论语>选读》是考查2009年高考的新点,遗憾的是新点没能成为亮点。

选修A重新开读《论语》,重视经典传承,新课程的“新”也可以体现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回归。

然而考题要求探究孔子教学原则,例句却选孔子谈“予欲无言”,含义有些迷蒙玄远。

令人比较关注的是新高考对《论语》是如何考查的。

从题型来看,并没有将《论语》的考点放在文言基础上,而是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一些观点的理解。

以开放型的样式出现。

比如在模拟卷中出现的是谈谈对“隐”和“仕”的看法(十全注:第1题属送分题,第2题,这题出得相当偏,很多老师和教辅对这段文章有何教育原则,是视而不见的,这更让我们明白,高考是考“教的不考,考的没教,”热的不考,考了必热,对于论语的每一段的寓意最好能挖掘一下,跟现实联一下.例卷当把人引入歧路后,出题考出了一个相当是非分明的一个真题。

【经典文档】浙江高考《论语》题汇编

【经典文档】浙江高考《论语》题汇编

浙江论语高考题【2009 年6 月】(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 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 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24.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 1 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 分)25.默写题:(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

(《论语》)〖评分参考〗24. (1)举一反三(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评析:略。

25.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010 年6 月】(三)(4 分)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4 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2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选3小题)(1)谨庠序之教,,。

(《孟子》)〖评分参考〗2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

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25. (1)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2011 年 6 月( 三)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 题。

(5 分)子曰: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

②用:使。

浙江高考《论语选读》试题总汇

浙江高考《论语选读》试题总汇
•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 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 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 (2)根提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断。
• 13. (1)举一反三
• 12. (1)升(登)堂入室
• (2)①共同特点:每则文字中孔子对子路的评价有抑有扬。②教育特 色:针对性(答“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亦可 ③评 析;略。
• 13, (2009 ·浙江)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 子曰:“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脚,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 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 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 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 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 12, (2010 浙江省考试院样题)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 答问题。
• 10, (2011 ·浙江省考试院样题)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 答问题。
•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 姓不足,君孰与足?”
• (1)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战国策》中的“苟无民,何以有君"思想 相通的一句。
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 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 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 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 精神。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 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 (示例二)赞成桀溺的观点。 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已之力来改变社会,这 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②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 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③明知不可 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只要观 点明确,言之有据,且理由至少两点即可。)

2018浙江高考《论语》背诵篇目[2]

2018浙江高考《论语》背诵篇目[2]

2018浙江高考《论语》背诵篇目(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浙江高考《论语》背诵篇目(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浙江高考《论语》背诵篇目(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论语〉选读》背诵篇目一为政以德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6·1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二克己复礼12·1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6·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3·3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浙江省历年高考试卷中《论语》题汇编

浙江省历年高考试卷中《论语》题汇编

浙江省历年高考试卷中《论语》题汇编1.【2009.浙江】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默写题:(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论语》)2.【2010.浙江】(1)《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4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选3小题)(1)谨庠序之教,,。

(《孟子》)3.【2011.浙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题。

(5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

②用:使。

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1分)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4分)4.【2012.浙江】《论语·乡党》:“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

’,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2分)(1) (2)(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浙江高考背诵检测题《论语》选读名句背诵大观园

浙江高考背诵检测题《论语》选读名句背诵大观园

《<论语>选读》名句背诵大观园【教师版】01为政以德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⑵陈力就列,。

不能则止⑶,,则将焉用彼相矣?危而不持,颠而不扶⑷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⑸盖均无贫,和无寡,。

安无倾⑹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

既来之,则安之⑺,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其身正/虽令不从⑻,。

草上之风,必偃。

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⑼临之以庄,则敬;,;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孝慈,则忠02克己复礼⑴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⑵非礼勿视,,非礼勿言,。

非礼勿听/非礼勿动⑶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⑷名不正则言不顺,,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言不顺则事不成/礼乐不兴⑸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言之必可行也⑹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03待贾而沽⑴日月逝矣,。

岁不我与⑵笃信好学,。

守死善道⑶道不同,。

不相为谋⑷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⑸不曰坚乎,;不曰白乎,。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⑹危邦不入,。

乱邦不居⑺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04知其不可而为之⑴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⑵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⑶君子之仕也,。

行其义也⑷欲洁其身,。

而乱大伦⑸长幼之节,;君臣之义,?不可废也/如之何其废之05仁者爱人⑴弟子,出则弟,谨而信,。

入则孝/泛爱众而亲仁⑵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⑶夫仁者,,己欲达而达人。

己欲立而立人⑷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06君子之风1.志于道,,依于仁,。

据于德/游于艺2.君子义以为质,,孙以出之,。

礼以行之/信以成之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4.,小人喻于利。

君子喻于义5.其未得之也,;既得之,。

患得之/患失之6.,,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

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7.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8.其为人也,,,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浙江省高考语文复习《论语选读》背诵内容汇集

浙江省高考语文复习《论语选读》背诵内容汇集

浙江省高考语文复习《论语选读》背诵内容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颜渊问仁。

子曰:“克已复礼为仁。

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矣。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6.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7.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8.于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9.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0.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大行,已知之矣。

”1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2.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完整word版)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

(完整word版)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

浙江《 <论语 >选读》练习优选(一)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 4 分)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为政以德》)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为政以德》)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克己复礼》)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表现出孔子如何的治国思想?( 1 分)2.面对相同的问题,孔子为何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谈谈你的理解。

( 3 分)(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 4 分)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为政以德》)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能否相同?为何?(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边的问题。

( 4 分)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克己复礼》)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实理解孔子的话了吗?( 3 分)2、为何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 分)(四)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回答下边的问题。

( 4 分)(《知其不可认为而为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徳之衰?往者不可以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高中语文复习论语选读试题浙江新高考专用

高中语文复习论语选读试题浙江新高考专用

高中语文复习论语选读试题浙江新高考专用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高中语文复习:《论语》选读试题精编(浙江专用)(一)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

(3分)(一)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

(回答其中任何两个既可。

)2.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二)不一样。

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

“均贫富”是要劫富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高考语文《论语》选读2009——2018年考题及评析2009高考真题(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译文】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

”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传述什么呢?”孔子说:“上天说了什么呢?春夏秋冬四季照常运行,众物照样生长。

天说了什么呢?”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答:举一反三(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答: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2009年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样卷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4.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2.赞成孔子的观点。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赞成桀溺的观点。

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

②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之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2010年浙江考试说明例卷中的论语题:(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论语先进》)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

(升堂入室)(2)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点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

(共同特点:孔子对子路的评价有抑有扬。

教育特色:针对性(或“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亦可)。

评价:略。

)2010年浙江高考语文考试真题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4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鱼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参考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

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解题思路:第一问要求理解题干语段内容,明确这句话阐述的是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唤醒平日的背诵积累,便可写出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第二问要求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也是考查内容理解,分值为3分。

首先明确这里的“它们”应该指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和题干中欧阳修的话,然后分别阐述这两句话的内涵,即它们所表达的思想,要点出君子与小人的不同,明确他们区别在哪里;还要揭示出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即欧阳修在这句话中阐述的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交友价值观正是《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种思想的一种体现。

2011年考试说明例卷(三)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

(4分)甲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23.(1)有若建议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哀公与有若的对话背景,简要分析有若的观点中所包含的儒家德政思想。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能代表儒家思想。

《论语》是他思想的精华,自然也就传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

不管他要说什么东西,其最终目的就是教人们一定要仁慈,别人打了你的左脸,一定要把自己的右脸伸过去,只有这样才显得仁慈。

24.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仁”的思想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1)实行减轻赋税的政策。

(1分)(2)年成不好时应减轻赋税,使百姓能够生存,这样才对君主有利。

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在对待君、民关系上,主张重视民生、体恤百姓以巩固统治的思想。

(3分)24.不正确。

儒家认为,仁者爱人,但主张“以直报怨”,而不是以德报怨。

(3分)2011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卷真题(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

(5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

②用:使。

③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1分)孔子:_______韩非子:_______23.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以法治国【解析】第一段文字选自《以德治国》里的篇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显然孔子提倡的的以德、礼治国。

第二段文字从最后一句“故不务德而务法”看,韩非子强调治国必须“务法”,即“以法治国”。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

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互相补充。

2012样卷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

(5分)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墨子》)23.孔子和墨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简析孔子与墨子上述主张的差异。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孔子和墨子都主张以爱待人。

(答出共同点,给1分)24.孔子的相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此(“尊尊”“亲亲”)基础上推己及人;而墨子的兼爱是讲求互利的普遍之爱。

(答出1点,给2分)2012真题(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5分)《论语·乡党》:“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

’,问马。

”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2分)(1) (2)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3分)23.(1)贵人贱马 (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24.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

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2013样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5分)⑴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卫灵公》)⑵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23.谈谈你对“群而不党”的理解。

(1分)24.孔子的“矜而不争”与“当仁”而“不让”,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试作分析。

(4分)答案:23合群团结但不结党营私。

(意思相近即可)24.不矛盾。

“矜而不争”是指君子庄重自持而不争强好胜,不因私利与他人争逐;“当仁”而“不让”是指面临仁义之事就应当积极主动地去做而不推让。

“不争”还是“不让”,关键取决于面对的事情是否符合“仁义”。

(答出不矛盾给1分,答出含义给2分,答出区别给1分。

)2013真题(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5分)“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论语·学而》)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宪问》)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者(宋·真德秀撰《西山读书记》)23.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

(2分)24.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 (3分)答案:23 颜子恶衣恶食24.①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难,处富易,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

②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要谦逊好礼。

2014高考题(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5分)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子曰:“孰谓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论语•公冶长》)[注] 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

②醯(xī):醋。

23.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观。

(1分)答案:择友。

解析: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不难概括。

24.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答案: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没有就说没有,微生高应据实相告。

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

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