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语文0918高考论语题集锦.doc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高考语文《论语》选读2009——2018年考题及评析

2009高考真题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译文】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传述什么呢?”孔子说:“上天说了什么呢?春夏秋冬四季照常运行,众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呢?”

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答:举一反三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分)

答: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

(“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2009年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样卷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24.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2.赞成孔子的观点。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赞成桀溺的观点。

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

②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之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2010年浙江考试说明例卷中的论语题: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先进》)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升堂入室)

(2)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点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

(共同特点:孔子对子路的评价有抑有扬。教育特色:针对性(或“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亦可)。评价:略。)

2010年浙江高考语文考试真题

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鱼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参考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解题思路:

第一问要求理解题干语段内容,明确这句话阐述的是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唤醒平日的背诵积累,便可写出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第二问要求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也是考查内容理解,分值为3分。首先明确这里的“它们”应该指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和题干中欧阳修的话,然后分别阐述这两句话的内涵,即它们所表达的思想,要点出君子与小人的不同,明确他们区别在哪里;还要揭示出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即欧阳修在这句话中阐述的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交友价值观正是《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种思想的一种体现。

2011年考试说明例卷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4分)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23.(1)有若建议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哀公与有若的对话背景,简要分析有若的观点中所包含的儒家德政思想。(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能代表儒家思想。《论语》是他思想的精华,自然也就传

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不管他要说什么东西,其最终目的就是教人们一定要仁慈,别人打了你的左脸,一定要把自己的右脸伸过去,只有这样才显得仁慈。

24.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仁”的思想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实行减轻赋税的政策。(1分)

(2)年成不好时应减轻赋税,使百姓能够生存,这样才对君主有利。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在对待君、民关系上,主张重视民生、体恤百姓以巩固统治的思想。(3分)

24.不正确。儒家认为,仁者爱人,但主张“以直报怨”,而不是以德报怨。(3分)

2011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卷真题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孔子:_______韩非子:_______

23.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以法治国

【解析】第一段文字选自《以德治国》里的篇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显然孔子提倡的的以德、礼治国。第二段文字从最后一句“故不务德而务法”看,韩非子强调治国必须“务法”,即“以法治国”。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互相补充。

2012样卷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

23.孔子和墨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简析孔子与墨子上述主张的差异。(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孔子和墨子都主张以爱待人。(答出共同点,给1分)

24.孔子的相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此(“尊尊”“亲亲”)基础上推己及人;而墨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