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美学概论
翻译与美学
• 原文形式美:“春蚕”对“蜡烛”;“到” 对“成” ;“死”对“灰”。。。。。。 • “泪始干”译成“until it exhausts its wax?? • 美国诗人罗伯特· 弗罗斯特:诗歌就是那些 在翻译中失去的东西(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 • The town boasts a beautiful lake. • 这个镇上有个美丽的湖。?? • Boast: to possess or own (a desirable feature) / 拥有或占据(让人满意的特点)
• As a youngster, I was effervescent, outgoing, and I talked too much. I had a talent for saying the wrong things at the wrong time. I tortured myself because of the foolish things I had said. • 获得基础语感的译者译文:
• ―风里来,雨里去” • 读之,眼见雨丝,耳闻风声,风雨行人, 呼之欲出。 • foreigner: How could it be possible that when someone comes, it‘s always windy, and rainy while he goes away? • Correct translation: brave the weather ; go through wind and rain. • 她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成年累月地 工作着。 • This is how she carries on her work, rain or shine, all the year round.
文学翻译中的翻译美学理论
对严复 “ 信达雅 ” 美学造诣上 的补充 。可见 中国传统译 论同哲学
与美学 有着 不可分割的关系 ,美学思想成为 翻译研究 中不可或 缺 的一部分 。 文学 翻译 中所蕴含 的美学意义更 是不言而喻 , 翻译 美学视角下 的文学翻译更成为翻译研究中的重要课 题。
一
、
我 国 翻 译 美 学理 论 的发 展
美, 如对偶 、 排 比等 , 比英文更明显突出; 更重要的 , 中国古典 美学 还讲究 中和 、 气韵、 意境 、 美丑、 情志 、 形象 、 形神、 文质、 虚实 、 真 幻、 文气 、 情景 、 动静 、 比兴等强调文字 内在精神 的美 学要素 。而
研究其 对翻译的启示 , 同时 , 以针对性 和相关性 为指引 , 借鉴 和
翻译美学以翻译审美客体原文和译文翻译审美主体读者和译者翻译审美意识系统审美标准及其审美再现手段为研究对象以本位观照外位参照为研究原则立足自己的文化土壤充分挖掘中国古典文艺美学思想研究其对翻译的启示同时以针对性和相关性为指引借鉴和吸收西方美学中的有关理论丰富中国翻译美学的理论内涵
语 言 文 化
2 0 1 4年 第 7期
文学翻译 中的翻译美学理论
觏
( 兰州大学外 国语 学院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 【 摘
一
要】 美学与翻译理论研 究有着天然 内在联 系, 二者的结合是翻译研 究的一 个方 向。无论从理论上还是 实践上 , 美学对翻译都有
定借 鉴 意 义 , 尤其是文学翻译。 本 文通 过 我 国翻 译 美 学理 论 的 发 展 以及 翻 译 关 学 与 文 学 翻译 的 关 系 , 探 讨翻 译 美 学研 究对 文 学翻 译
三、 美学 分 析 运 用 到 文 学 翻 译 当 中
解密翻译美——《翻译美学理论》评析
解密翻译美——《翻译美学理论》评析翻译是一种语言的入门,任何人都能够做到。
翻译美学的概念是另一回事,它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它不仅涉及跨语言,还涉及跨文化。
许多专业的翻译者可以创造出更有趣的、更富有节奏的翻译文本,这是普通的翻译者所做不到的。
随着近年来普及翻译美学的概念,越来越多的翻译专业人士正在聚集在这一领域,而《翻译美学理论》正是这些翻译专家们提出的一种新理论。
《翻译美学理论》以简洁明快的文字,阐述了翻译可以实现美学性质的思想。
翻译意味着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而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文本。
“翻译美学”的概念正是指将原文的美学效果转移到翻译文本中。
由于涉及语言及文化差异,不同的翻译者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翻译美,其结果也各有不同。
《翻译美学理论》指出,要获得准确美观的翻译文本,翻译者必须明白原文的美学特征,然后利用相应的翻译方式将其正确表达出来。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语言,因为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语义、语法以及文化背景,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翻译者要做大量的语言学研究,以便能够正确理解文本中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翻译出来。
另外,许多翻译专家认为,语言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到词汇和语法,而且还涉及到文化。
在这一观点下,翻译不仅是将语言翻译,而是将另一种文化带到新的语境中去。
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要考虑到文化背景问题,以此来正确理解原文,并找到恰当的翻译方式,以此来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
此外,《翻译美学理论》还讨论了翻译的艺术性,提出了一种以文本为基础的翻译,也就是“原文准确、翻译精彩”的理念。
“精彩翻译”这一概念意味着翻译者应该随机应变,将原文中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准确无误的翻译内容,同时也要注重表达能力,将翻译文本变得精彩。
总之,《翻译美学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翻译理念,它将翻译美的思想从一种抽象的概念上提升到一种具体而现实的实践形式,它极大地拓宽了普通翻译者的视野,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翻译的艺术性,也更好地将原文的美学效果转移到翻译文本中去。
翻译美学导论
翻译美学导论翻译美学导论翻译美学是一门探索翻译与艺术、美学之间联系的学科。
翻译乃是跨越语言、文化界限的行为,它与文化、历史、哲学、艺术密不可分。
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人员不仅要传递语言信息,还要传递文化、艺术和美学信息。
一、语言与翻译美学语言是翻译的基础,也是翻译美学的基础。
语言的翻译涉及到语音、音位、语法、词汇、信息、文体等多层次的要素。
翻译人员必须准确地把握语言的语法、词汇等要素,才能正确地表达原文的含义。
二、文化与翻译美学文化是指一种人类相互交往、共同生活和思考的方式。
翻译是文化的传递和交流,因此,翻译中涉及到文化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在翻译中,翻译人员需要了解源语和译语所属的文化背景,才能准确地把握原文的文化内涵,从而进行恰当的翻译,也才能保证将文化信息传递给读者。
三、艺术与翻译美学翻译也是一种艺术,翻译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个性品味、创造才能等在翻译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个好的翻译不仅要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还要在表达方式上进行艺术创造,以达到更为生动、优秀的翻译效果。
因此,对于翻译人员而言,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四、美学与翻译美学翻译美学是翻译过程中艺术和美学交融的产物。
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准确地把握原文的含义和文化内涵,同时根据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艺术创造,使译文更具有美感。
因此,翻译美学是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翻译人员需要不断提高的方面。
总之,翻译美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涉及到语言、文化、艺术和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对于翻译人员而言,只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化、艺术和美学素养,才能更好地进行翻译工作,不断多维度地传递和交流文化信息,造福人类。
翻译美学研究综述
翻译美学研究综述在一百多年当中,翻译美学研究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它以更加广泛的视野来看待和解读文学翻译,并把文学翻译带入研究的新领域。
本文将从对其历史发展与理论基础的回顾,到对现有研究的概述,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概括性地探讨翻译美学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翻译美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那个时候,翻译研究也被称为“翻译美学”,它的出现横跨两个学科:文学翻译与翻译学。
文学翻译的研究重点是文学的本土化,而翻译学的研究则着眼于翻译规则和技巧的分析。
20世纪60年代之后,翻译美学凭借着新的理论和方法,从多种文化、语言和翻译风格出发,形成了翻译美学的新视野。
翻译美学的发展并不仅仅是一个跨学科的概念,它更多的是一种能加强翻译的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方式。
首先,它可以帮助翻译者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去考量他们的翻译工作。
其次,它也可以改善翻译者处理如翻译艺术性、语言和文化问题等复杂问题的能力。
再次,它可以让翻译者以新的视角来看待被翻译作品,并从不同角度来考虑文本翻译的质量。
目前,翻译美学研究可以从多种角度探究,但是,尚未有人能够把它们系统化。
其中有一些主题比较流行,包括解释翻译的文化学习视角、翻译的文化多样性、翻译创造性研究、翻译的评价框架以及翻译文本的识别和解释等等。
在未来,翻译美学研究可以朝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相对抽象的理论研究,另一个是具体的实践技术研究。
相对抽象的理论研究可以分析翻译文本的各种可能性,从而探索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推断翻译的历史和趋势。
而实践技术研究在发展翻译美学方面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比如提出新的翻译技巧、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翻译方法等等。
最后,本文阐述了从19世纪以来,翻译美学研究历史的发展,以及近年来翻译美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同时也阐述了今后翻译美学研究可能朝着的方向,以期帮助文学翻译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更多成果。
翻译美学研究的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它改变了翻译者原有的认识,为文学翻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被翻译文本,同时也具有更好的中介和解释作用,从而提升文学翻译的质量。
《翻译美学导论》课件
包括作品比较、主题比较、风格比较、影响研究等方面。
比较文学在翻译美学中的应用
翻译美学需要运用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原文进行跨文化、跨语言的比较分析和审美 再现,以实现美的传递和再创造。
03
翻译美学的实践方法
语言层面的翻译美学
01
02
03
语音层面
注重语音的韵律、节奏和 美感,通过合理的音节划 分和韵脚安排,传达原文 的音韵之美。
翻译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研究对象
翻译过程中的审美活动、审美标 准、美学元素以及翻译对原文美 学价值的传达。
研究范围
涵盖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的 翻译美学问题,以及不同语言和 文化间的美学转换。
翻译美学的历史和发展
历史
翻译美学思想可追溯至古代的文献翻 译,但作为独立学科,其发展主要是 在20世纪后半叶。
发展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增多和语言学理论 的进步,翻译美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并不断完善。
02
翻译美学的理论基础
语言美学基础
01
语言美学的定义
语言美学是研究语言美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的学科,旨在揭示语言艺
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规律。
02
语言美学的基本范畴
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要素的美学特征,以及语言艺术的
THANKS。
形式美
关注作品的艺术形式和结 构,在译文中保持作品原 有的形式美感和文学风格 。
文化层面的翻译美学
文化意象
文化交流
关注作品中的文化意象和象征意调文化交流和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 ,通过翻译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美学 对话和相互理解。
文化背景
注重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环境 ,力求在译文中再现这些背景和环境 的美学特质。
许渊冲翻译美学研究
许渊冲翻译美学研究1许渊冲翻译美学研究———三美论许渊冲在洛阳外国语学院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四十二首》序言中首次提出了诗词翻译“三美”论,即意美,形美,音美。
“三美论”是许渊冲翻译理论的本体论,也是许渊冲的理论核心之一。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的《自文字至文章》中说:“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
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其在文章,……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鲁迅强调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必须用耳朵记住字音,用眼睛观察字形。
用心体验字义,耳、目、心同时并用。
好的汉字是意、形、意三者的统一结合。
受鲁迅的“三美”说的启发,许渊冲将之应用到诗词翻译上。
在《翻译的艺术》中,许渊冲说翻译诗词也要尽力“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2“三美”的具体体现2.1意美“三美”的基础是意似,音似,形似。
所谓“意似”就是要传达原文的内容,不能错译,漏译,多译。
在一般情况下,“意似”和“意美”是一致的,但是有时“意似”和“意美”却是有矛盾的。
也就是“意似”并不一定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因为“意美”有时是历史原因或者是联想造成的,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没有相同的历史原因就引不起相同的联想,也就不容易传达原诗的“意美”。
至于某些“意美”的词汇,在英语中根本就找不到“意似”的译文,这种“意美”有时是“音美”或者“形美”造成的。
虽然“意美”是建立在“意似”的基础上,但是“意似”只是表层结构,“意美”才是深层结构。
首先看《诗经·关雎》题目的翻译,wooing and wedding.“关关”二字表示雌雄鸟和鸣声,是一个拟声词,用来表示水鸟鸣叫的声音。
“雎鸠”是一种鱼鹰类水鸟,相传这种水鸟有定偶。
因此用来比喻男女之间的恋情。
这种贞鸟,如果其中一只死了,另一只最终也会肝肠寸断忧郁而死。
此处译者并没有直译,而是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和发散的审美空间。
诗人以绿洲上雎鸠鸟关关和鸣声起兴,用它们优美的啼声,来表达内心的欢愉和恋情,以此来表达男子对女子强烈的爱慕思念之情,记录了诗人和他心爱的姑娘在一年内由相识、求爱、热恋、订盟以致结婚的全过程。
从翻译美学视角看汉英散文翻译
159382 美学论文从翻译美学视角看汉英散文翻译1.引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一篇优美的散文往往文字优美,意境深邃,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散文翻译时,译者不仅要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更要传达原文的美学效果。
本文以翻译美学理论为指导,从翻译审美客体的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探讨张培基所译《故都的秋》的审美再现。
2.翻译美学理论概述20世纪80年代初,朱光潜首次提出“翻译美学”这一术语;1995年刘宓庆在《翻译美学导论》中把源语和目的语看作翻译的审美客体,把译者看作翻译的审美主体,在主客体的动态作用中构建了翻译美学的基本框架。
简言之,翻译美学主要研究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审美主体以及翻译过程中审美再现的手段。
3.《故都的秋》译文赏析3.1 形式系统的审美再现音韵之美。
音韵之美体现在韵律和节奏上。
散文对音韵的使用极广泛,不仅可以加强语言的音乐美,还增加了人们对语言艺术欣赏的情趣。
翻译时译者应充分发掘译语的语言优势,通过头韵、内韵、尾韵等的巧妙运用实现音韵美再现。
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It will be most desirable to have them set of by some tall thin grass planted underneath here and there.原文中叠词“疏疏落落”的使用给人以音韵上的美感,但是翻译时却很难不损其美。
译者此处联想到英语中的押尾韵,将其译成“here and there”。
将汉语的叠词之美恰到好处地转移到英语的尾韵上,使译文达到视觉美与听觉美的统一。
遣词之美。
词汇层的审美信息主要体现在措词上。
作者通常会花费大量时间去选词。
精当的选词能给散文的美感和质感很大的提升,提高散文的档次。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同样需要精挑细选,以求尽可能地保留原作的韵味。
例:我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翻译美学研究概述
翻译美学研究概述一、本文概述翻译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旨在探讨翻译过程中的美学问题,研究如何将原作的美学价值在译文中得以充分展现。
本文将对翻译美学研究进行概述,介绍其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和主要成果。
我们将回顾翻译美学的发展历程,从其诞生之初的理论探讨,到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
接着,本文将重点分析翻译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翻译中的美学原则、审美标准、翻译策略等。
我们还将探讨翻译美学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以及其在全球化语境下的重要性和价值。
本文将对翻译美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翻译美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翻译美学的理论基础翻译美学是一门独特的交叉学科,它旨在探讨翻译过程中的审美活动和审美规律,其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语言学、文艺学、美学、比较文学等多个学科。
语言学是翻译美学的重要基石。
语言作为信息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其内部结构和运作机制对翻译过程有着深刻的影响。
语言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本质、语言的演变、语言的交际功能等,为翻译美学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文艺学也是翻译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文艺学主要研究文学的性质、特点、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
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活动,必然受到文艺学的影响和启发。
通过文艺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过程中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以及翻译如何体现原作的艺术魅力。
美学对于翻译美学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美学主要研究美的本质、美的形态、美的创造和美的欣赏等问题。
翻译美学中的“美”主要体现在译文的语言美、意境美、风格美等方面。
通过美学的指导,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翻译过程中的审美标准,提高译文的审美价值。
比较文学也为翻译美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比较文学主要研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文学活动,必然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和借鉴。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提高译文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翻译美学的基本概念: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
翻译美学的基本概念: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作者:王彩苹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23期一、翻译理论与实践和美学思想翻译理论与实践和美学思想一直有着无法分割开来的内在必然联系,溯其本源,可以追溯到 1700多年前的佛经翻译。
翻译美学以“翻译”为体,“美学”为用,将审美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其目的是建成翻译学的一门分支。
从中国昀早且又昀具生命力的译论命题“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开始,中国的翻译美学命题和理论就层出不穷、丰富多彩,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如:东汉支谦提出的“文质说”,近代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以及后来傅雷的“神似说”,钱钟书的“化境说”,林语堂的“忠实、通顺、美”,许渊冲的“意美、音美、形美”,及刘重德的“信达切”等等。
几乎所有的译论命题都有其哲学美学渊源:“历史定势和文化整体形态的发展促使译学与美学(尤其是文艺美学)联姻”。
这既是一种有缘的巧合,又是历史的必然。
翻译美学的语言学基石是 1993年钱冠连出版的《美学语言学》,其对美学语言学的定义为:美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审美属性、研究日常言语活动和言语行为既作为交际活动又作为审美活动时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它是美学与语言学的交叉学科。
美学语言学的任务是阐明整体意义上的人如何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语言体系和个别人如何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自己的言语。
在方梦之的《译学辞典》中,翻译美学为:揭示译学的美学渊源,探讨美学对译学的特殊意义,用美学的观点来认识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翻译不同文体的审美标准,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
在充分认识翻译审美客体(原文)和翻译审美主体(译者)的基本属性的基础上,剖析客体的审美构成和主体的翻译能动作用,明确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提供翻译中审美再现的类型和手段,以指导翻译实践。
傅仲选“轻理论讲述,重实证举例”,他认为,实用翻译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原文、译文),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编辑、读者),翻译中的审美活动,翻译中的审美标准,翻译中审美再现诸手段等等。
解密翻译美——《翻译美学理论》评析
解密翻译美——《翻译美学理论》评析随着国际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翻译事业的发展得以迅猛。
在许多文化交流活动中,翻译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工作,且向来被社会关注和重视。
而如何将源语言翻译成为完美的目标语言,这是一个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学翻译研究逐渐引入了翻译的美学理论。
近年来,翻译美学理论已被越来越多的翻译者和学者所重视,并且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与应用。
其中,美学翻译家水秦的《翻译美学理论》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翻译美学理论》是由美学翻译家水秦撰写的关于翻译研究的基础文献。
该文集中涉及翻译定位、翻译原则、翻译哲学、翻译技术及实践等诸多翻译理论,以及其应用的社会文化赋予的新定义,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
文集中水秦以定位为分析的视角,阐述翻译原则,指出翻译不仅仅是文字本身的翻译,而是整个文化和社会结构的传递。
水秦认为,文化翻译是源语言文化与目标语言文化之间最重要的交流形式之一,它需要建立一个宏观的认知视角,把握整体翻译对象的定位及其传播背景,捕捉翻译实践中复杂的影响因素,以选择性地传播源语言文化意义等,最终实现完美的文化翻译。
文集接着探讨翻译的原则和哲学。
水秦以简洁的语言模型,论证了翻译的原则,即翻译目的语,要求翻译者遵循原文的形式,保证文字的自然流畅,尊重原文的意义和文化,保留彼此间文化差异性等。
同时,水秦认为,翻译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参照原文,即在翻译过程中,要坚持原文的意义,但也允许文本的重建。
此外,水秦指出,翻译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源文的风格,在目的语中增添一些新的细节,以体现对原文的自由及对文学的创造性。
文集中,水秦还介绍了诸多实践性的翻译技术,以期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水秦提倡“词典译法”,主张根据原文意义,选择最恰当的词汇和句式,同时也注意翻译标准的恰当性;此外,他也强调了“概括译法”,主张将原文言简意赅,提炼其精华,在目的语中展现出更准确誊叙;他还推荐“口译和笔译”,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快捷性。
翻译美学理论
引言
❖ 翻译批评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这个理论又 必须是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不是几个字或几 句话表述的空洞原则…
❖ ——马祖毅等著,《中国翻译理论通史》 (第四卷),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6年12月第1版,第343页
本文拟从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进行对比分析 两篇译文,以期进行系统地论述。
一、原文简介
❖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二位译者各有侧重,各有 千秋。从翻译美学理论的角度而言,曹译本已经超 越了汪译本。
借用翻译美学理论对比分析十月午后漫步十月午后漫步的两个中译本的两个中译本韩晓楠2012年11月26日译文分析思路?一原文简介?1原文作者?2原文文体与散文翻译?二翻译美学理论概述1刘宓庆与翻译美学理论?1刘宓庆与翻译美学理论?2翻译美学理论的观点?三借翻译美学理论对比分析两个汉译本?1语音层面?2词汇层面?3句子层面?四总结引言?翻译批评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这个理论又必须是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不是几个字或几句话表述的空洞原则
❖ 例2.
❖ The chestnuts and acorns dropped in showers, and the patter on the gravel was a little weird.
❖ 曹译本:栗子和橡果雨点般纷纷落下,啪嗒啪嗒敲 打着砾石地面,声音里夹杂着几丝诡异。
❖ 汪译本:栗子和橡果雨点般纷纷坠下,吧嗒吧嗒打 在砾石地上,那声音给人一种有点神秘的感觉。
例6. Happy? Yes, and reasonably happy.
❖ 曹译本:觉得幸福?是的,的确感到相当 幸福。
❖ 汪译本:幸福?是的,至少是相当幸福。
❖ 分析:曹译本将“reasonably”准确地体 现了出来,而汪译本中有错译现象。没有 准确地传达原文。
浅议文学翻译美学
浅议文学翻译美学
文学翻译美学是一种研究文学翻译的美学理论,它探讨了文学翻译的艺术性、审美性和文化性。
文学翻译美学的核心是文学翻译的艺术性,它强调文学翻译的审美性,认为文学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技能,而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求准确无误,而且要求翻译者具备艺术审美能力,能够将原文的审美价值转化到译文中,从而使译文具有艺术性和审美性。
文学翻译美学还强调文学翻译的文化性,认为文学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技能,而是一种文化技能,它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求准确无误,而且要求翻译者具备文化素养,能够将原文的文化内涵转化到译文中,从而使译文具有文化性。
文学翻译美学是一种研究文学翻译的美学理论,它强调文学翻译的艺术性、审美性和文化性,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求准确无误,而且要求翻译者具备艺术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能够将原文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转化到译文中,从而使译文具有艺术性、审美性和文化性。
文学翻译美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文学翻译的质量,使文学翻译更加贴近原文,更加贴近读者,从而更好地传播文化,拓展文化交流。
从诗歌翻译浅谈翻译美学
从诗歌翻译浅谈翻译美学一、引言美学历史源远流长,其诞生要追溯到18世纪德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美学家鲍姆加登于1750年首次明确提出创立一门新学科Aesthetica,即美学。
美学在20世纪进入中国,就立刻在中国学术界扮演了活跃的角色,从不同立足点出发的美学体系不断涌现,“翻译美学”就是其中之一。
何谓“翻译美学”?翻译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原文、译文),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读者),翻译中的审美活动,翻译中的审美判断、审美欣赏、审美标准以及翻译过程中富有创造性的审美再现等。
二、从诗歌翻译揭示翻译的美学内涵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的极高境界。
诗歌丰富的语言内涵,优美的语言形式在语际转换中使诗歌语言形式与内容间的冲突尤为突出,甚至到了无法兼顾的程度。
有人认为诗歌翻译是不可能的。
然而,许渊冲先生认为译诗不但可能,而且译出的诗甚至可能超越原诗。
他在清楚意识到诗歌的审美特质后,提出了著名的“三美论”。
本文认为,这三美首先要以翻译的准确性为基础,尤其在汉诗英译的过程中,更要了解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内涵,再以三美为目标,译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1.准确性19世纪末,英国剑桥大学Herbert A. Giles教授所译的唐诗集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但其中一些诗,未能真正理解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脱离了原意,形式意境虽美,又怎能让人领略原诗真正的美呢?月夜亿舍弟戌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To His BrotherThe evening drum has emptied every street,One autumn goose screams on its frontier flight,The crystal dew is glittering at my feet,The moon sheds,as of old,her silvery light.The brothers,―ah,where are they?Scattered each;No home whence one might learn the others’harms.Letters have oft miscarried:shall they reachNow when the land rings with the clash of arms?――Giles诗人夜闻戌楼更鼓,街上已无行人。
从翻译美学三原则角度分析翻译美学的运用
从翻译美学三原则角度分析翻译美学的运用
翻译美学是一门从文本及其隐喻、微观结构、表达语言、体裁等方面研究翻译实践的美学
学科,主要是以翻译文本的读者感知体验为重点,以研究读者与交际媒介中文本的传播作
用为核心。
翻译美学需要符合三原则,概括起来分别是完整性原则、适当性原则、创造性
原则。
完整性原则,指的是在表达上要求翻译的文本的语气、语词及语汇的表达形式要尽可能的
保持完整与原文的一致,避免造成语义模糊与通顺表达的混乱。
例如,当一段英文文本中
提到“When I met her, I knew it was love at first sight.” 如果翻译时出现“当
我见到她,我就知道这是一见钟情。
”则与原文表达形式不一致,不能满足完整性原则的
需求。
适当性原则,指的是翻译中难以准确表达的句子或某一部分,应当以本地语言熟悉的语法、造词等翻译形式准确表达,在保证原文的意义的前提下,尽可能准确的传达原文中的文字
信息,作出对应的语言调整,避免出现容易使读者误读的翻译结果。
创造性原则,指的是翻译者应当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根据原文的特点,立足本地语言文化
背景,创造性的提出符合本地文化习俗的翻译方案,从而使译文不同于原文、具有本地文
化气息的翻译结果。
例如,原文中的“put a tiger in your tank”可以改编成“把动力
加进你的汽油箱”,比较贴切地表达出原文中的意义。
翻译美学通过强调完整性、适当性与创造性三大原则,可以保证在翻译中能够保留原文的
内涵,达到完美的语义表达,让文本具有更加引人入胜的特质,与原文有更高效的交流,
让翻译结果看起来越来越接近原作。
翻译美学概述
作者: 刘宓庆
出版物刊名: 外国语
页码: 48-53页
主题词: 文艺美学;内容与形式;严复;美学范畴;美学标准;翻译美学;文心雕龙;文学大师;我国古代;美学规范
摘要: <正> §1.1 翻译与美学从历史上看,在现代语言学进入翻译的理论领域之前,西方的翻译理论就与美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公元前的西赛罗(Cicero)以其旷世之辩才要求翻译必须功于词章之美,杰罗姆(St.Jerome,立论于公元400年,下同)和德莱登(John Dryden, 1684)等人则认为译文贵在自然,美的译文应质朴犹如口语。
泰特勒(A.F.Tytler, 1790)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并在结论中将他的原则阐释为:成功的译作应能体现原作的全部优点,洞察原作的全部推理,最终领悟原文的全部美。
十九世纪的译论家阿诺。
中国翻译美学史概略
中国翻译美学史概略中国翻译美学史概略是一个总结性的术语,它涉及到中国文化和翻译的发展历史。
它既表现了历史上的转变,也反映了文化上的不同类型。
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翻译理论、历史和实践相结合,探索了中国翻译的发展过程,并提出了翻译的关键问题。
中国翻译美学史概略始于2000多年前的上古时代,从“口译”走向笔译,并不断发展下来,形成了今天称之为“中国翻译美学”的翻译活动。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通行笔译”的理论,即“信服他人之文”,它要求翻译者尽量保留原文中的内容,但也允许翻译者在必要时更改原文的表达方式,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此类理论对中国翻译美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随着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中国翻译美学史的发展也随之而来。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翻译美学受到了显著的影响,甚至可以说中国翻译美学史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在这一时期,中国翻译美学的最大特点是“以风流为主”,即以诗词的风格和形式作为翻译的主要准则,这在当时是很流行的翻译方法。
中国翻译美学的发展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认为,文学应该依照“孔子的道义”去创作,翻译也应该遵循“孔子的道义”去进行翻译。
因此,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翻译美学表现出“以伦理为主”的特点,要求翻译者应当尊重原文,尊重原著者的意愿,尊重文学艺术,以及尊重语言本身的美感。
在清朝时期,中国翻译美学受到了更大的影响,它更加注重“翻译是一种艺术”的理念,强调了“翻译者是艺术家”的思想,认为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使读者感到愉悦。
最后,中国翻译美学在20世纪以来也受到了西方翻译理论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维特根斯坦的《翻译理论》,它强调了译者的自由发挥,让翻译更加有创造性,使翻译真正成为一种艺术。
总之,中国翻译美学史概略表现了中国翻译美学发展的多元性和演变性。
它涉及了历史上的各种理论,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翻译实践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中国翻译的一种独特的美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理论与文艺美学的结合,正是我国翻 译理论的基本特征。
在古典文艺美学的影响下,我国传统翻 译理论始终没有越出美学的范畴,恰与 西方传统翻译理论不谋而合。
对传统翻译美学的概述:
(一)无论从西方抑或从中国的翻译传统理论来看, 翻译理论与文艺美学一直是密不可分的。 (二)传统翻译美学探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翻译的原则主张即翻译思想问题,在西方翻译史 上是“直译”与“意译”,在中国历史上则是“质直” 与“文饰”之争。从美学上说,这是一个内容与形式 问题。2,高境界的意译问题,即美学上的意境与传 神问题。3,文学翻译的风格论。 (三)传统翻译美学在理论和论证上都采用了文艺美 学的方法,重直觉印象,不强调形式论证和结构分析; 重经验,不强调对客观的语言规范的研究。
翻译的审美标准:
翻译上的审美标准的核心问题是必须树 立辨证观、整体观。具体说来是: 1,必须确立翻译审美标准的相对性。 2,必须确立翻译审美标准的时代性。 3,必须确立翻译审美标准的社会性。 4,必须确立翻译审美标准的依附性。
判断原文的审美价值的依据是原文的审 美构成(aesthetic constitution)。所谓 原文的审美构成,指构成原文特色的种 种美学要素。(constituents)。原文美学要 素按其性质可分两类: 第一,原文的美学表象要素,就是原文 语言形式(包括音韵)上的美,在美学 上成为物质上的形态美。
文学性作品的语言的模糊性集合具有 以下特征:
1,就用词倾向而言,模糊词语多是模糊性审 美构成的基本要素。 2,用词的联立关系(即词的集约、搭配式) 是开放型、非规范(或次规范型subnormal)。 3,在叙事论理中,“模糊集合”在逻辑上的 缺环(missing links)很多。 4,由于以上三点使语言所提供的信息呈现出 一种定界模糊的总的“意会形态”,即一种 使人很难捉摸的非定式、非定型、非定量、 非定向状态。
(二)主客体互动以促进对审美认识的 转化是审美体验的第二步。 (三)对转化结果的审美加工是审美体 验的第三步。 (四)译者对移情感受的加工的结果就 是再现。
在翻译中审美再现的常用手段是:
1,模拟 一般来说,模拟是一种基础性、低 层次审美再现手段,即按照原文的语言形式 美和文章气质复制译文。 2,对应 对应比模拟进了一步,它避免了因 承袭原型可能带来的生涩感以及因此而失去 审美效果的危险性。 3,重建 重建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再现手段。 重建的前提是审美主体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 审美功能,有充分的审美体验,基本上消除 了时空差和智能差,完全进入了“化境”, 因而能对原文的美重新加以塑造。
翻译的形式美范畴有其本身的特有的 法则,也就是翻译形式美规范:
1,翻译形式美的依附性(dependence),即必须 依附于原语的形式,不能任意破格以求。 2,翻译形式美的相对性(relativity),即原语形 式美可反映在译语中的相对性。 3,翻译形式美的统一性(unity),这里的的 统一性有多层意义:其一,翻译的形式美应 统一于原语的形式美;其二,翻译的形式美 应统一于原语的内容;其三,翻译的形式美 应统一于译语的整体审美价值中;其四,翻 译的形式美应与接受者因素相协调适应。
翻译中审美体验的一般规律:
翻译中的审美体验一般遵循以下的规律: 审美态度(目的性、意向、观念)→对 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的认识→对审美认 识的转化→对转化结果的加工→对加工 结果的再现。
(一)审美活动始于审美态度(康德), 态度驱使我们进入体验,目的是获得对 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的认识,这是审美 体验的第一步。
读书报告: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 论》,第九章 翻译美学概论
翻译学的美学渊源 西塞罗(Cicero):翻译必须公于词章之美。 杰罗姆(St. Jerome)和德莱登(John Dryden):译文 贵在自然,美的译文应质朴犹如市井之言。 泰特勒(A.F.Tytler,1790) “翻译三原则”成功的 译文应能体现原作的全部优点,洞察原作的全部推理, 最终领悟原文的全部美。 阿诺德(Matthew Arnold,1861)主张译诗应力戒矫 饰,讲求欣畅的气韵以保持史诗的质朴之美。 维勒瑞(Paul Valery,1941)主张翻译要以保持原 著的神采为本,翻译的技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 对文学作品“真值”(truth values)的审美感知。
第二,与表象要素对应的原文审美构成是 非表象要素。
我们不可能对一篇文章的气质如意境、 神韵、气势、情态、韵味、风貌等等审 美构成得出任何定量,更谈不上精确的 计数了。但是这些要素对一篇文章的审 美价值来说却是至关紧要的。
翻译的审美主体(Aesthetic Subject)
审美主体的审美条件是:文化素养;审美意 识;审美经验。 一,审美主体的文化素养是最基础的条件, 因为它对审美意识具有启蒙作用。 二,审美主体必须具有的第二个条件是审美 意识。所谓审美意识,一是指对美的感知, 对美的一种敏感性;二是指对美的理解,对 美的认知性。 三,审美主体的第三个条件是审美经验(或 美感经验),通常指通过反复的审美活动产 生的审美感知和认识。
翻译美学的范畴和任务: 翻译美学理论的任务,就是运用现代美 学的基本原理,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 转换中的美学问题,包括对翻译中的审 美客体、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与接受者 的关系的研究,对翻译中审美体验的一 般规律的研究,对翻译中审美再现手段 及翻译美的标准的探讨,等等。
翻译的审美客体(Aesthetic O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