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第六章

合集下载

课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6版数字教材版)第六章

课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6版数字教材版)第六章

2.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普遍存在,但现实中的矛盾却各不相同。 每一领域、每一事物及其运的过程中的矛盾既有性质上的共同性,又又特殊性, 即个性,从而体现出矛盾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矛盾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都属于矛盾的特殊性。 认识矛盾,主要就是认识不同的矛盾所具有的特殊的对立统一关系; 解决矛盾,关键也在于找到适合解决特殊矛盾的特殊方法。
·“两点论”和“重点论”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
从共时态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从历史态看,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 换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所谓事物的本质包含矛盾,就是说,不仅要承认一个事物在本 质上与自身是同一的,而且要承认一个事物在本质上与自身又 是对立的。 和谐就是指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而出现的状态。
内因是事物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源泉,规定着事物的本质和 发展方向 ,外因则影响事物的状况和发展进程。即外因通过加 强或削弱内部矛盾的某一方面影响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进程。
第四部分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关系
矛盾的存在是普 遍的
矛盾的差异性和 多样性
重点分析
·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是否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 是否处于支配与主导地位
的幅度。
任何事物都同时具有质与量,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质和量的统一体体现在“度”这个范畴中。
2.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量变,即量的变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事物在原有
性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所发生的变化。
质变,即质的变化,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
质态的转变,表现为显著的突变。
系统论与矛盾论:对立统一规律是矛盾论与系统论的立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_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_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从政治方面来看,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 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 监督机制等。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 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苏联国徽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 历史贡献。
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 规律。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规 律作用的结果。
(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 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种年轻的社会制度,一直处在探索、 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对它的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也 只能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了深 入的思考,形成了新的认识。
这些认识集中体现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 他明确指出: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有批判继承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某些民主原则的历史联系,如主权在民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等。
其次是某些民主形式的历史联系,如普选制、代议制等。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又存在着根本区别。主要表现在: 经济基础不同、阶级本质不同、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同等。
十月革命的胜利,
显示了暴力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 证实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
在一国或几个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的 科学论断, 也向全世界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率 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 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 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六章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5
2.科学技术是现代第一生产力 (1) 科学技术是一种潜在的智能性要素; (2)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各要素中社 会形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3) 现代高新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生 产各领域中,使生产力各方面发生巨变。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6
科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本途径 一是通过运用科学原理进行技术发明和技术创 新物化为劳动工具; 二是将科学运用于生产过程,提高劳动对象的 质量,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 三是通过科学的学习和教育的途径,转化为劳 动者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四是将科学运用于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提高企 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水平。
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即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处于 被统治地位。 政体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组织 形式去实现自己的统治, 即国家政权的组 织形式 。古往今来的政体有君主制和共和 制两大类。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5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国体是国家的本质,政体是国家本 质的表现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 国体服务;国体与政体之间不是简单的 一一对应关系。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7
3.先进生产力代表及其发展过程 先进生产力是集中体现科学技术发展 水平并以此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先进生 产力是一个相对的、历史的范畴,是相对 于落后的生产力而言的,在不同的历史时 期有着不同表现形式。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8
先进生产力的基本特征
第一,从其构成要素上看,先进生产力中的劳动者 是掌握了当时先进科学技术和具有较高知识文化水 平、较高劳动技能和较高素质以及能力的人;先进 生产力中的劳动资料,特别是劳动工具比较先进, 是当时先进科学技术的凝结和物化;先进生产力中 的劳动对象是需要具有较高科学文化水平的劳动者 才能认识和把握并加以改造的复杂事物和对象。 第二,从其基本要素的结合方式上看,先进生产力 是由具有较高技能和素质的劳动者运用先进的科学 技术将自身与劳动资料以及劳动对象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具有科学合理的结构并能够发挥最大效能的生 产力系统。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六章第一节 社会经济基础与要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六章第一节 社会经济基础与要素
向生产力各要素渗透成为“ 直接生产力”
现代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飞速进步
现代社会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硬件
代 社
渗透型要素(科技)
生 产
传导型要素(信息)
软件
力 媒介型要素(现代教育)
会 流通型要素(资金)
运筹型要素(管理)────────翰件
现代生产力结构公式
作用于劳动对 象的物质资料或物 质条件,核心是生 产工具,生产工具 是衡量生产力发展 水平的尺度
运用 劳动资料 作用于劳 动对象的 从事生产 实践的人
一、生产力及其要素
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能力
生产力的三要素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劳动者
物化劳动
活劳动
毛泽东:人的因素第一
科学技术 ——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二、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和类型
在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 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在一种社会中总是存在多种 生产关系,其中必有一种生产关 系占据统治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它决定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性 质,它就是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二、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和类型
社会经济结构示意图
社 生产 生产关系 物质 经
会 经
三、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 的人群共同体
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 历史阶段相联系。
阶级的划分是以 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 它将被现代生产力的 充分发展所消灭。
——恩格斯
传统生产力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现代生产力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科学技术
现代生产力 科学技术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
特 点
结构更为复杂 硬件结合更佳 软件愈益重要

马哲课件第六章

马哲课件第六章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授课进度: 32/145
列宁在《论两个政权》一文中指出: “一 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在资产 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资产阶级掌握着国家 政权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它是不会自愿让出政 权的。在资产阶级的暴力镇压之下,无产阶级要 想实现自己的革命任务,就不得不经过暴力革命 。
“一国胜利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授课进度: 38/145
如何看待 社会主义 “早产论”?
想一想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授课进度: 39/145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 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 的新纪元,但年轻的苏维埃政 权建立后,面临巩固政权、在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 设社会主义的任务,而这一切 又毫无经验和先例可资借鉴。 这些特殊因素,决定了列宁、 斯大林在领导人民走向社会主 义道路时,不得不经历一个艰 难曲折的探索过程。
(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9世纪中 叶,社会 主义从空 想发展到 科学 20世纪 初,社会 主义从理 论发展到 实践 二战结束 后,社会 主义从一 国实践发 展为多国 实践
社会主义史上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授课进度: 8/145
1、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中、西方历史上思想家们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授课进度: 19/145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
对资本主义 旧制度进行辛 辣批判,许 多击中要害
对社会主义 新制度进行描 绘,闪烁诸多 天才的火花
另外,有的 还提出了一些 唯物史观萌芽 的思想观点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六章

第六章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教学目的与要求:分别掌握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观念结构各自的基本内容,了解社会形态的两种划分标准。

教学重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国家、意识形态教学难点:社会的观念结构人类社会是由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组成的统一的有机整体,其中经济结构是整个社会有机体的物质基础。

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其各自的特殊性,它们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揭示社会有机系统形成的基础、原因和机制,揭示其基本构成和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过程和规律。

第一节社会的经济结构与要素社会经济结构就是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子系统,其中,生产力是其根基。

一、社会生产力(一)生产力的构成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

生产力的要素,主要包括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以及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它体现着在生产活动中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

一方面是人的“自然力”和本质力量不断对象化,自然力不断地被“人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外部自然力被同化于人的体力、自然规律被同化为人的智力的过程。

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构成生产力的本质。

构成生产力的要素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立的实体性要素,一类是非独立的附着性、渗透性要素。

独立的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劳动资料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各种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体系,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是个内容广泛的物质系统,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其中生产工具是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除了生产工具外,劳动资料还包括劳动过程中所必需的、不属于劳动对象的物质条件和物质资料,比如生产过程中的动力系统、能源系统、控制系统、信息系统等。

劳动资料是人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媒介,只有把劳动资料作为发挥力量的手段,才能改造和影响劳动对象,创造出适合人类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

马哲练习答案第六章

马哲练习答案第六章
D、不同的社会地位和分工
39、阶级分析方法是( B ) Leabharlann A、研究和分析整个社会历史的根本方法
B、研究和分析阶级社会历史的根本方法
C、研究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历史现象的根本方法
D、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根本方法
40、社会革命的主要形式是( B )
A、议会斗争 B、暴力革命
C、和平转变 D、自然过渡
A.直立行走 B.抽象思维 C.制造劳动工具 D.语言的产生
56、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57、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B)
27、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B )
A、是否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
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它和经济基础矛盾的性质
D、它本身内部矛盾的性质
28、政治上层建筑中的物质设施属于社会的( C )
A、政治关系 B、纯粹的观念形态
C、思想的物质附属物 D、经济关系
第六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一、 单项选择
1、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C )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B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A、生产工具的落后,从而表明了生产工具这一物质要素的决定作用
B、生产者素质低下,说明了人的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C、地理环境恶劣,说明了地理条件对生产力发展的支配作用
D、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表明了生产关系的反作用

马哲经典选读-反杜林论-第六章 道德和法平等

马哲经典选读-反杜林论-第六章  道德和法平等

第一,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先验主义方 法的变种。恩格斯指出,这一方法的特征是: “不是从对象本身去认识某一对象的特性, 而是从对象的概念中逻辑地推论出这些特 征”,“它不是从现实本身推论出现实,而 是从观念推论现实”。这就是说,先验主义 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事物,而是从概念 出发认识事物。这样,颠倒了概念和事物的 真是关系。
第三,杜林抽象地谈论人和平等。杜林为了 制造平等公理,把社会分解为简单的要素——“两 个人”。那么,“这两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呢? 恩格斯指出:“他们摆脱了一切现实,摆脱了地 球上发生的一切民族的、经济的、社会的和宗教 的关系,摆脱了一切性别的和个人的特性,以致 留在这两个人身上的除了这个光秃秃的概念以外, 再没有别的什么了”。简单地说,杜林的两个人 是两个人的概念,是抽象的人,这样的人当然是 完全平等的。
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和资产阶级的平等 要求是对立的,其平等要求有双层意义: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的本能表现是自发地 反对一切社会不平等,如富人和穷人、主 人和奴隶等。第二,无产阶级进一步自觉 地发展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建立无产阶 级的平等理论,鼓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 级。总之,“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无产阶 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 求”。

4 揭露杜林平等观的自相矛盾
杜林的平等论是从抽象的人出发杜撰的, 因此经常陷入自相矛盾中。为了摆脱困境, 他不得不承认不平等的存在。恩格斯揭露了 杜林平等论的三个自相矛盾,即三次退却。 这三次退却是:第一,承认了两个人在生理 上的不平等;第二,承认了两个人在道德上 的不平等;第三,承认了两个人在精神上的 不平等。
第二,恩格斯假定两个船破落海的人,漂 流到一个孤岛上,组成社会,由于素质的 差异一方可以使另一方处于服从的地位。 第三,在欧洲中世纪里,自由农“自愿” 向封建主交出土地以求保护,使自己成为 封建主的农奴。这种“甘受奴役”的现象, 在德国直到三十年战争后还存在。 第四,普鲁士在1806年和1807年被拿破仑 两次战败,当时的农民为了在他们遭到不 幸的时候能够得到领主的保护,向国王请 愿,要求让他们继续处于奴役的地位。

马哲第六章

马哲第六章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实行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3.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其根本保证是(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B.取得国家政权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4.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国家政权C.生产资料公有制D.唯物史观5.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单项选择题答案]1.A2..A3.A4.A5.A2、 多项选择题1.空想社会主义者(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客观必然性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发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E.要求埋葬资本主义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 )A.消灭了剥削制度并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体系B.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在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E.实行改革开改的政策3.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夺取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C.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政府E.生产力高度发达4.人民民主专政实际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原因是它们的( )A.领导力量是相同的B.阶级基础是相同的C.内容是相同的D.形式是相同的E.指导思想是相同的5.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因为()A.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C.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D.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E.无产阶级革命是为所有人谋福利的运动[多项选择题答案]1.ACE2.ABCD3.ABCD4.ABCDE5.ABD三、辨析题1.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六章名词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社会结构/生产力/生产资料/生产关系/国体/政体/社会意识/意识形态思想体系/非意识形态思想体系/个体意识/群体意识/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自然历史过程/历史决定论/经济社会形态/技术社会形态/主体选择/思想体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指/社会历史发展的选择指/简答1(有论述)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2坚持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即决定论和主体选择作用)的一致性表现/3生产关系内容及各内容间关系/4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整个关系中起决定作用)/5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类型/6国家的起源、特征/7国家的本质、职能/8国家的职能/ 9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关系原理/10国体和政体的关系/11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的关系/12意识形态思想和非意识形态思想区别/13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的关系/1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16社会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17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8为什么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19运用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20三种社会形态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关系六章名词社会经济结构:经济结构这个概念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学说。

广义的经济结构是指生产方式的结构,包括生产力结构和生产关系结构两个方面;狭义的经济结构,或者单指生产力结构,或者单指生产关系结构。

社会政治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

政治结构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关于政权的组织形以及立法、司法、宪法的规程等。

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社会结构:社会结构就是指组成人类社会的要素及其联系和关系。

可以根据研究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实际需要,从不同角度划分社会结构。

马哲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马哲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十月革命
对两种观点分析评论
不能把二者绝对对立起来,不能单纯地肯定一 个否定另一个,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形 成一个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原理。
◆ “同时论”有正确的理论价值与依据,蕴涵着社 会主义的国际性。
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论断作出了补充。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 主义的探索
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发展中的曲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社 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 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 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 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 历史悲剧。
21世纪,社会主义将进行新的开拓,经过全世界 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共同奋斗,必将迎来社会主 义的新的伟大复兴。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历史阶段
16~17世纪的早 期空想社会 主义
18世纪的空想平 均社会主义
19世纪初期批判 的空想社会 主义
19世纪初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之 一 :欧文
欧文,空想社会主义者, 曾散尽家资在世界各地 搞“公社”,但均以失 败告终。同时也宣告以 《乌托邦》为代表的空 想社会主义是没有出路 的。
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
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
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革命的两种形式
无产阶级 革命
暴力革命
主要的形式
和平过渡
可能的形式
“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
——马克思
巴黎公社:
1871年3月18日,法国巴黎 的无产阶级举行了武装起义, 推翻了法国资产阶级统治政府,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巴黎公社,但仅存71天,失 败了,这是第一次无产阶级专 政的伟大尝试。

马哲第六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马哲第六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六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一)何为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是用来表达、说明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本质的概念。

(过程:存在——非存在,有——无,肯定——否定;关系范畴;辩证矛盾不同于逻辑矛盾)(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概念(1)同一性矛盾着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性质。

第一,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思维和存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第二,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转化(生死、理想与现实......)(2)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属性,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趋势。

(生-死、强-弱,主体-客体,个体-类(我、我们))2.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关系(1)两种相反的属性;(2)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没有斗争性也就没有同一性。

矛盾双方的统一是对立中的统一,对立是同一中的对立。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

同一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具体的同一,而非“抽象的同一”。

②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

没有本质上的联系,无所谓斗争。

“他物是作为自己的他物”。

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秘密,就在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作用。

“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个瞬间都既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在每一个瞬间都,它消化着外界供给的物质,并排泄出其他物质;在每一瞬间,它的机体中都有细胞在死亡,也有新的细胞在形成;经过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这个机体的物质便完全更新了,由其他物质的原子代替了,所以,每个有机体永远是它本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

在进行较精确的考察时,我们也发现,某种对立的两极,例如正和负,既是彼此对立的,又是彼此不可分离的,而且不管它们如何对立,它们总是互相渗透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再思“飞矢不动”:运动就是联系!“运动本身是一切存在的东西的辩证法”列宁:“这就是辩证法的实质。

对立面的统一,同一这个公式正是表现这个实质。

”——《哲学笔记》当我们一般地说到运动时,我们总是这样说:物体在这一个地点,然后走向另一个地点。

马哲第六章

马哲第六章

马哲第六章第六章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社会经济结构一、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与自然界矛盾的实际能力1、生产力及其构成要素生产力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以及科学技术和管理等要素等。

劳动资料也就是劳动手段,是指人们用以改造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作为劳动者与劳动对象之间的中介。

其中,生产工具居于主要的地位,它是劳动资料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

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被加工、改造的一切对象。

包括:一是被纳入生产过程中的没有经过加工的自然物;二是已加工过的物体。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

它们共同构成了生产力中物的要素。

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以及知识和智力的人,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是起主导作用的能动因素。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只有与劳动者的劳动相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物质生产过程就是在劳动者主导下进行的。

生产力具有物质性和社会性。

生产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量。

因为,构成生产力主要要素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以及劳动者都属于物质性的要素,是作为客观实体而存在的。

生产力是现实的物质力量,它存在于人们的物质性活动之中,具有直接现实性。

生产力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有着自身客观的发展规律。

生产力还具有社会性,这是因为,它是在人们改造自然界的物质生产活动即社会劳动中形成的,是人们社会实践能力的具体体现。

同时,人们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进行生产的。

生产力就是通过人们的分工、协作等中介形成的社会力量。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科学是人们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其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技术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工艺和能力的总称。

科学与技术虽有区别,但又具有内在联系,二者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马哲)第六章 发展的基本规律

(马哲)第六章  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否定之否定及其实质
1、事物发展的两次否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2、事物发展的三个阶段——肯定、否定、否定之 否定。 3、事物发展过程的表现形式——螺旋式上升、波 浪式前进。 4、事物发展过程的实质 (1)发展的上升性或前进性。 (2)发展的周期性或曲折性。 (3)发展的回复性或回归性。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作用 1、矛盾的含义——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 立统一关系。 2、矛盾的基本属性或基本关系——同一性和斗争 性 3、矛盾的同一性及其含义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 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联系。 (2)含义——矛盾着的对立面的互相依赖性;矛 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肯定与否定 1、肯定的含义——是指维持事物存在的方面即确保这一事物 为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 2、否定的含义——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 事物使它转化为它物的方面。 3、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1)相互排斥 (2)相互渗透 4、辩证的否定观的含义——也即扬弃。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是包含肯定在内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5、辩证的否定观的意义——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 切。
三、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及其与突变的关 系
1、量变的复杂性表现 (1)多样性——一是数量增减引起质变;二是构成事物的成份在空 间排列次序、结构形式上的变化引起的质变。 (2)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一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未变, 比较次要的性质发生变化,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二是事物全 局的性质未变而其中的个别部分发生了性质的变化即局部性的部分质 变。 2、质变的复杂性表现 (1)形式的多样性——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 (2)质变过程中具有量的特征。 3、突变论及其类型 (1)突变论的含义——用数学模型方法来考察连续变化的由一种结 构稳定态到另一种结构稳定态突然跃迁的过程。 (2)突变论的类型(变量少于四个)——折叠型、尖角型、燕尾型、 蝴蝶型、双曲型、椭圆型、抛物型。

马哲6章

马哲6章

历史的发展一、历史发展的规律1.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规律(经济上人与人的关系必须服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一定的生产方式是一定的生产力与一定的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

在生产咬牙的矛盾统一体中①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③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主要表现在:①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即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即当生产力发展到原有生产关系容纳不了的时候,便要求打碎旧的、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主要表现在:①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阻碍生产力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

其中,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内容,是易变的,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因而二者始终存在着矛盾。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始终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并表现为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过程,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着生产方式从低级向高级的不断发展,而生产方式的发展又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

(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始终存在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这种辩证关系的综合构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上层建筑必须为经济基础服务的规律(整个社会政治关系思想关系要服务于经济关系)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与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体。

在社会形态的矛盾统一体中,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主要表现在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即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其存在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六章 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六章  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编写教材
《马克思主义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第六章 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唯物论
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 哲学
认识论
唯物史观
物质观
1
运动观
2
时空观
3
联系观
4
发展观
5
规律观
6
方法观
7
实践观
8
认识观
9
真理观
10
价值观
11
社会矛盾观 12
历史动力观 13
群众史观
• 发展是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互 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作用:
•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 一,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第二,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己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第 三,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趋势。
一、矛盾是对立面的统一
• 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 学范畴。
(1)矛盾的对立性(斗争性) • 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2)矛盾的统一性(同一性) • 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
• 《易传》 “一阴一阳之 谓道”、 “一阖一辟谓 之变” , 这就把阴阳 的对立统一看成是运动 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 矛盾? • 矛盾的斗争性? • 矛盾的同一性?
(3)方法论意义 • 坚持用矛盾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普遍性”
“特殊性”
矛盾存在的普遍性
• 矛盾存在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意义: • 从共时性看,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处处有矛盾;

《马哲》第六章--社会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精选全文

《马哲》第六章--社会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精选全文
知本家
据统计,20世纪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 长只有5-20%靠科技进步取得,而70年代其比 率上升为60-80%,现阶段其比率更高。
2、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 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 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 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 新教的工具。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①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原始工具
原始社会
青铜器
奴隶社会
铁器
封建社会
大机器
资本主义社会
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力是活跃的,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
生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力 原始工具 原始社会
产 关
的 发
青铜器
奴隶社会
科学和技术 彼此密切相联, 二者相互依赖、 相互作用。
科学
是什么 为什么
理论基础 技术
手段
做什么 怎么做
可能
现实
从个别到一般 知识形态
从一般到个别 物质形态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2、科学技术的特征
创造性 探索性 连续性
创造性
基础研究 发现新事实 创造新概念 提出新理论 揭示新规律
创造新工艺 寻找新方法 制造新产品 应用和开发研究
上层建筑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来 为经济基础服务。政治上层建筑力图把 人们的活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和秩序之 内,观念上层建筑通过影响人们的思想 去支配人们的行动。
③体现在服务的效果上。
上层 适合 建筑
经济 基础
适合
生产力
上层建筑 不适合
经济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项选择题1、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A、人和人的关系B、物和物的关系C、人和物的关系D、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2、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A、它是构成生产关系的根本形式B、它是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C、它是一种人们不能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D、它的实体就是客观自然物3、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是()A、劳动者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生产工具4、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技能B、科学技术C、生产管理D、生产工具。

5、劳动者是指()A、有思想有理想的个人B、从事一定活动的人C、有特殊技能的青年人和老年人D、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并从事生产的人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A、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独立要素B、科学技术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C、科学技术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D、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且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7、科学技术是()A、直接的生产力B、现实的生产力C、知识形态的生产力D、生产力的基本要素8、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A、血缘关系B、政治关系C、经济关系D、思想关系9、在生产关系诸方面中,最基本的、决定的方面是()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人们的不同消费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10、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A、生活资料归谁所有B、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归谁所有C、在生产过程中有无剥削D、谁占有别人的劳动11、经济结构是指多种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A、社会中现有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和各环节的总和C、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总和12、区分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标准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程度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C、如何进行产品分配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13、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A、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14、经济基础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B、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的总和C、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D、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15、上层建筑是指()A、社会的经济制度B、与一定社会生产发展相适合的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和设施16、一定的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即()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17、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A、经济基础B、政治制度C、国家政权D、意识形态1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D、生产资料所有制19、我国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思想道德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0、国家在本质上是()A、调和阶级矛盾的机关B、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C、全体居民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D、独立于阶级之外的第三种社会力量21、国家权力的主要成分是()A、政权形式B、武装力量C、上层建筑D、意识形态22、区分国家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A、人口多少B、领土大小C、何种国体D、何种政体23、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经济结构的意识形态是()A、哲学B、艺术C、政治和法律思想D、宗教24、全部意识形态的核心是()A、哲学B、道德C、宗教D、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多项选择题1、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A、劳动者B、劳动的分工与协作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E、科学技术2、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因为()A、它是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尺度B、它是生产力中的“骨骼”和“肌肉”C、它决定着劳动资料其他因素的发展状况D、它是社会发展中划分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E、它在人们改造劳动对象的过程中发挥直接的作用3、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是()A、科学是物质形态的直接生产力B、技术是自然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即直接生产力C、科学是知识形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D、科学技术中包含着生产力E、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基本要素中转化为直接生产力4、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A、它是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物质力量B、它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C、它是当代人的实践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出发点D、构成生产力的诸要素是物质的、客观的E、它是一种纯粹的自然力量5、生产力各基本要素在生产中的地位在于()A、劳动对象是进行生产的前提B、劳动资料是进行生产的手段C、劳动者在生产力中占主导地位D、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E、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6、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B、物质生产过程中各种关系的总和C、人和自然的关系D、产品分配形式以及由此决定的消费关系E、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7、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A、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的发展水平C、产品的分配形式D、人们不同的物质利益关系E、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地位和相互关系8、等级是()A、由法律规定或认可的具有一定特权和专利的社会集团B、按照地位、身份、门第、职业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划分C、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D、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E、一个政治法律范畴9、阶层是()A、与阶级相同的范畴B、同一阶级内部按照财产状况划分的若干层次C、按照特定的标准把各阶级的部分成员组合起来而构成的社会集团D、同一阶级中因社会地位或谋生方式的不同而区分开来的社会集团E、与阶级既相互联系又不能相互代替的社会特殊部分10、在上层建筑中()A、政治最直接地反映经济基础B、艺术最直接地反映经济基础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D、宗教和道德最直接地反映经济基础E、国家政权是核心部分11、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是()A、它们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其服务的B、国家政权是一切上层建筑的核心C、政治上层建筑是依据思想上层建筑的要求建立起来的D、政治上层建筑及其设施是现存的存在被思想上层建筑所反映E、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为经济服务的方式和手段不同12、国家是()A、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B、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权力机关C、阶级统治的工具D、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E、统治阶级用来维护本阶级根本利益的工具13、国家的职能是()A、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B、协调各阶级的利益C、组织调节、干预经济生活D、把阶级斗争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E、防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14、观念结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是()A、观念结构的变化发展与经济结构变化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B、观念结构和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不平衡性C、观念结构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E、观念结构对经济结构以及政治结构具有能动的反作用15、艺术的特点和社会作用是()A、用生动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B、通过美的感染力影响人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C、通过艺术的美达到教育的目的D、利用美的感染力使人们认识自然和社会E、艺术形象、艺术美和艺术感染力可以给人们快乐16、道德的特点和作用()A、一种靠社会舆论、人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起作用的精神力量B、不同社会有不同的道德观念C、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D、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阶级的道德具有某种继承性E、任何道德都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17、下列哪些精神产品是对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C、《三国演义》D、《论人民民主专政》E、《圣经》18、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文化()A、具有维护和巩固这种社会制度的功能B、具有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C、具有传承知识的功能D、具有教化的功能E、消解社会和人的活动的功能19、思想、政治、经济三者的关系是()A、经济是基础B、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C、思想既反映经济又反映政治D、三者平行发展E、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20、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A、国体决定政体B、政体服务于国体C、同一国体可以有不同的政体D、同一政体可以为不同的国体服务E、国体和政体相互决定单项选择题答案1、D2、C3、A4、D5、D6、D7、C8、C9、D 10、B11、B 12、B 13、D 14、D 15、D16、D 17、A 18、C 19、C 20、B21、B 22、C 23、C 24、D多项选择题答案1、A C D2、A B C D E3、B C E4、A B C D5、A B C6、A D E7、A C D E 8、A B C E 9、B C D E10、A C E 11、A B C D E 12、A B C D E13、A C D E 14、A B C D E 15、A B C D E16、A B C D E 17、A B D 18、A B C D 19、A B C E 20、A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