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社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教材变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必修1部分内容变化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必修1部分内容变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7f61a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65.png)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必修1部分内容变化分析寇小永1窦继红2龚大洁1!! (1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兰州730070 ;2西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兰州730070)摘要本文对比分析了新、旧教材《分子与细胞》模块,对新教材在体现“大概念”“大单元”的教学思想、彰显人文教育和育人价值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教材比较分子与细胞内容变化特点对比分析人教版生物学新、旧教材《分子与细胞》模块,发现新教材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导向,完善、更新内容,凸显育人价值。
1微调章节,凸显大概念教学课程标准强调“内容聚焦大概念”的课程理念,要求通过“分子与细胞”的学习形成2个大概念,大概念1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均分布于新、旧教材前三章,大概念2为“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通过分裂实现增殖”均分布于新、旧教材后三章,2个大概念的章节分布在新旧教材中基本一致。
但比较新旧教材目录发现,新教材适当调整了章节安排,凸显大概念教学的思想。
整体来看,章节内调整较大的为第2、3、4章。
第2章由原来的“有机物)无机物”调整为“无机物)有机物”,且“有机物”三节内容按学习难度由简单到复杂排列,层层递进,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3、4章中将“细胞膜”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合并为“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将“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运输方式”合并,即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一实例合并在“被动运输”一节的“探究•实践”栏目中,易于学生知识建构,凸显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体现出单元主题设计教学的思想。
第6章将“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放在细胞衰老的特征与原因之后,增加“细胞自噬”的内容,删去“细胞的癌变”一节,此整合凸显教学内容“少而精”的原则,利于建构关于生命的历程的概念。
2教材内容的完善与更新2.1节标题的修改第3章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等核心概念作为节标题,不加“系统的边界”等修饰词,直人主题,更加确切。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旧教材“免疫调节”部分的比较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旧教材“免疫调节”部分的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91ed3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c.png)
・70・生物学教学2021年(第46卷)第2期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旧教材"免疫调节#部分的比较分析陈雁庄1苏科庚2(1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中山528454;2广东广雅中学广州510145)摘要通过比较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旧教材的"免疫调节”部分,分析两版教材在内容、旁栏、插图、本章小结和习题的变化,为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免疫调节比较《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称“课程标准”)将原高中生物学必修课程中的“稳态与环境”模块划分为“稳态与调节”和“生物与环境”两个模块,并调整为选择性必修课程[1]%本文以“稳态与调节”模块中的“免疫调节”部分为例,分析人教社2019年版(下称 “新教材”)与2007年版(下称“旧教材”)高中生物学教材在内容、旁栏、插图、本章小结和习题上的异同点%1教材内容的变化1.1内容体系新教材将“免疫调节”部分由一节扩充为一章,拓展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并在内容的编排上进行了一定的整合,两版教材体系结构的说明见表1%两版教材中该部分包含的主体内容一致,且编排都以“免疫系统的组成”为首和“免疫学的应用”为尾,但中间对主体内容的拆分方式和编排顺序有所不同。
旧教材将“免疫系统的功能”拆分为“防卫”以及“监控和清除”两个版块,并在其中揉合“特异性免疫”和“免疫失调”这两部分内容,而新教材则是先总体概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再具体阐述这两部分内容%1.2内容的扩充新教材主要补充了机理性知识和科技前沿等内容,具体见表2%表1两版教材“免疫调节”内容的体系教材模块早节旧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子内容四节免疫调节①免疫系统的组成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③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④免疫学的应用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4章免疫调节第一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第二节特异性免疫第三节免疫失调第四节免疫学的应用表2新教材“免疫调节”部分的内容补充说明节补充说明第一节补充了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形态、功能及在人体的分布和抗体这一类免疫活性物质的作用机理;补充了免疫系统三大功能的概念以及机体在各功能正常或异常时启动免疫反应引起的生理变化第二节在节首补充了免疫细胞识别病原体的机理,在节末补充了体液和细胞免疫巧妙配合以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调节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提高了内容的系统性第三节将免疫失调划分为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3类,补充了相关致病机理,并增加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等内容第四节补充了疫苗的概念和作用机理,并增加HPV疫苗和DNA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相关内容;通过补充组织相容性抗原等内容阐明了免疫排斥的原因;补充了免疫学在临床的前沿应用,如免疫诊断和治疗等1.3知识内容的修订新教材修订了部分不严谨的知识内容%1.3.1免疫细胞的组成旧教材认为免疫细胞仅包含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类,而新教材则修订为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以及淋巴细胞%因为免疫细胞由固有的组成细胞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两大类组成,前者包括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参与体内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其中巨噬细胞属于吞噬细胞中的一类;而生物学教学2021年(第46卷)第2期・71・后者包括T细胞和B细胞这两种淋巴细胞,参与体内特异性免疫应答'2(%1.3.2细胞因子的表述更加准确淋巴因子特指淋巴细胞分泌的调节分子,而免疫调节中涉及多类细胞分泌的调节分子共同参与,细胞因子是指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发挥相互调控作用的一类小分子可溶性多肽蛋白'2(%新教材将免疫活性物质中的“淋巴因子”修订为“细胞因子”更为科学。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46f838bb68a98271fefae8.png)
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
组装细胞、蛋白质组计划、干细胞、细胞衰老
研究技术和方法的介绍
显微镜、分离技术、同位素技术、荧光显示技术
学生实验和探究活动
本模块的地位和意义
4. 指导学生将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 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 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善 待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 关注生命科学对社会、经济和生活发展的推 动作用。
本模块的地位和意义
3. 学习环境的概念 个体和群体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 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依靠自我调节 机制维持其稳态。 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但又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 谐发展的观念。
本模块的地位和意义
4. 进一步练习建立模型的方法 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建立血糖调节的概念模型
本模块的地位和意义
2. 形成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 统一 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的变化在进化 过程中的对立统一
本模块的地位和意义
3. 学习假设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 观察(实验)——归纳 假设——演绎——观察(实验)验证
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本模块的内容和特点
4个探究: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本模块的内容和特点
5个技能训练:
设计实验 证明某一种或某几种无机盐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解释数据 研究细胞核是否为活细胞所必需 解读图表 判断哪种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或排出细胞 解释现象 原生动物具有两个细胞核及伸缩泡 分析数据 细胞寿命和分裂能力之间有对应关系吗?
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旧版教材的对比分析
![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旧版教材的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46e6060912a2161479295f.png)
• 第五章 • 增加: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实验 • 以小字形式补充了细胞呼吸是代谢的枢纽 的一段
义。 • 线粒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思维训练的栏目)。 • 光合作用:新增光谱概念,及阳光穿过三棱镜图。
话,突出细胞呼吸的意
• 变化:ATP:更名为腺苷三磷酸,废除“~代表高能磷酸键”的说法,增加 ATP为主动运输供能的机制。
• 第六章 • 增加:细胞分化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非洲爪蟾的核移植实验。 • 脐带血干细胞” • 细胞自噬 • 年龄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 改变:着丝点改称为着丝粒。 • 有丝分裂仅指分裂期 • 无丝分裂的知识:改为小字,弱化了这一知识点。 细胞衰老:将“自由基学
说”和“端粒学说”升级为正文内容,显示了这一知识的重要性。 细胞死亡: 明确指出包括凋亡和坏死两种方式。
蛋白质:肽键更改为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 学键。
以图示的形式增加了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和二硫键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又称质膜。
糖脂也叫糖蛋白
植物细胞结构图不再出现溶酶体
游离核糖体也参与了分泌蛋白的合成
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不同版本比较
![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不同版本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ba294e304a1b0717fd5dd69.png)
胡庆、赵爱霞、刘桂婷:1 针对生物必修一模块“分子与细胞”教材进行分析与比较。
请分别分析人教版、苏教版、浙科版、河北少儿版和中图版五个版本教材的《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并对五个版本教材的必修一模块来比较。
《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五个版本教材研究报告一、国内高中生物必修一五个版本教科书简介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已于 2004 年 9 月起在全国四个省级实验区(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实施,与之配套的实验教科书也相继进入各实验区供学校使用,目前已经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04 年初审通过的新教材有五个版本:朱正威、赵占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张时新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汪忠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刘植义主编,河北少儿出版社出版;刘相钰、刘恩山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赵占良老师指出人教版教材的特色主要表现如下:(1)人教版教材的素材选取重视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不仅仅局限于罗列知识点,而是注重介绍知识的发生或发现过程,以及在该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家们的智慧思想与科学方法。
包括研究问题的确立,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以及根据结果获取结论等。
(2)教材内容组织突出并再现了科学发展的逻辑,淡化了知识的系统性,而对知识的来龙去脉及逻辑联系明显给予了强化,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科学知识发现和科学研究发展的真实历程及逻辑顺序。
(3)教材在知识引入上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从而引出新知识,通过分析及解决这些问题,进而获取或掌握这些新知识。
人教版教材很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重视学生的思考、想象、讨论与尝试解决,进而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并且更加重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
(4)教材的活动设计突出探究及探究性学习,不仅体现在诸如“探究”、“实验”、“模型建构”、“课后制作”、“资料分析”以及“资料搜集和分析”等外显栏目设置上,还内隐在正文的编写中,如每节中几乎都有的“思考与讨论”以及练习中,甚至有的节就是完全以探究的形式组织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中《神经调节》专题的比较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中《神经调节》专题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356890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8.png)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中《神经调节》专题的比较发布时间:2022-06-30T02:19:23.549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5期作者:靳瑾[导读]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以下简称“新教材”)是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靳瑾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以下简称“新教材”)是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以下简称“旧教材”)为基础,以2017年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出来的,于2020年5月第一次制版印刷,并在部分地区开始使用。
新教材在传承旧教材优势的基础上做了许多更新,如内容的选择、版面的调整、插图的设计等。
笔者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神经调节”内容为例,从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教材内容设置、教材插图、课后知识链接、课后习题编制等方面进行比较,意在准确把握新教材的变化,摸索新教材教学方式。
1 核心素养要求课本中章末小结明确提出本专题学生的发展素养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①基于对神经系统是一个信息网络的理解,认同信息交流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②能够区分假说与预期。
③阐明中枢神经系统是机体控制中心,能够运用分级调节原理来分析相关疾病的原因。
④关注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能够向他人宣传这些危害,拒绝毒品。
⑤基于对学习和记忆规律的认识,能够运用这些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⑥能够调整自己的情绪,积极、健康地享受美好生活。
”其内容弱化了知识和技能要求,强化了能力要求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2 教材内容设置新教材中《神经调节》(Page15-42)是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的内容,相较于旧教材必修二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Page16-22),新教材内容明显增加,知识的呈现顺序也有较大的调整,对于某些重点知识的表述和分析也有很大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3bf8f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0c.png)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比较分析发布时间:2021-07-14T15:15:36.3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作者:张娅洁[导读] 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中是在2004年的时候开始推广并使张娅洁陕西省商洛市商洛中学陕西省商洛市 726000摘要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中是在2004年的时候开始推广并使用的,为了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将生物的核心素养教学进行落实,新版的教材已经被广泛的使用,新版的教材是2019年版的。
本文主要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新旧教材进行比较分析,让基层的教师可以更好的认识新教材,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比较分析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业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教材的版本也应该不断地更新,才能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时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教版为例,高中生物课本也进行了换版,新的版本中有很多方面都作出了改动,体现出了现代的教育理念。
一、课本名称的变化在19版本的高中生物教材中,课本的名称是“生物学”但是之前的旧版本名称是“生物”,和旧版的课本名称相比较,多了一个“学”字。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也可以简称为生物。
生物一词指的是生物本身,也就是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得物体,但是生物学这三个字,更加注重的是生物学科的特点,体现出了高中生物这部门学科的的科学严谨性,指的是研究生物规律特点的科学。
二、课本结构的变化旧版本的中的必修三《稳态与环境》这本书被拆分,并将内容融入到选修的教材中,并成为选修性必修内容。
此外,选修不拿分还可以分为三个拓展的部分,这些拓展部分是学生参加高考时应该学习的内容,所以说信息旧版本的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新版的高中生物课本中必修的部分还是原来的结构,但是在旧版的教材中没有“职业的介绍和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在加入这个部分以后,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生物学的发展趋势,进而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
新课标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册教材解读〖必修1第2章教材分析〗
![新课标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册教材解读〖必修1第2章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982036b9f3f90f77c61b7e.png)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生命系统是由物质构成的,要认识细胞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首先需要分析这个系统的物质成分——组成细胞的分子。
因此,本章是第一章“走近细胞”的深化,也是后续几章进一步认识细胞的结构、功能、发展和变化的基础。
构成细胞的元素都来自自然界,但是,构成细胞的分子与构成自然界中其他物体的分子有什么特殊之处?这就是本章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本章教材分析一、内容结构二、编写思路(一)章首页设计意图与无生命的物体相比,生命是那么的神奇。
人们自然会思考,生命之所以如此神奇,是不是因为生命由特殊的元素或者非物质的因素组成呢?事实上,在历史上就有类似这样的观点。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生命的物质观。
在辩证唯物主义者看来,生命是物质的,没有组成生命的特殊元素,也不存在非物质的“活力”因素。
既然如此,生命为什么特殊呢?学生通过初中的物理和化学学科的学习已经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那么,这个问题就可以转化为,构成细胞的分子有什么特殊之处吗?为什么同样是由分子构成的细胞表现出生命的特征?本章章引言就隐含着这样的思想观念。
章引言通过“雕刻的石像”和生物对比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比较非生命的石头和生命的细胞之间的不同,进而思考上述问题。
这样的设计相比直接发问明显活泼而有趣味,也能真正吸引学生注意和思考。
设问之后教材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告诉学生“研究组成细胞的分子,实际上就是在探寻生命的物质基础,帮助我们建立科学的生命观”。
这种引而不发的设问并不是真正要学生马上找出答案,而在于指明本章的学习目标以及所要发展的科学素养。
章题图选用了电子显微镜下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的构象,并配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先生对生物大分子作用的评价:“阐明生命现象的规律,必须建立在阐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基础上。
”这句话是对上述引言中设问的一个大致回应,指出了生命不同于非生命的本质所在,同时也明确了本章的学习重点。
(二)本章内容安排特点本章共分5节,阐明了“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其中蛋白质和核酸是两类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这一重要概念,并帮助学生形成生命的物质观。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资源-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教材简介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资源-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教材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f26123e81c758f5f71f67c2.png)
• 概念建构、观念形成、 思维提升、责任担当的 整体综合。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摒弃简 单的线性思维方式,要从 生命活动的复杂性角度去 回答。
2.3.4 立体渗透、整体综合
内容、活动、练习;版式、插图…..
• 整体综合:生命观念的融合、生命观念与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的融通; 隐性与显性方式的结合。
各章章首页修改:引言的修改,我们继承以往的章首 页风格,继续保留引言、题图与格言警句小诗相配的 方式,但引言和图片都特别注意创设学习情境,激发 学生兴趣,体现问题驱动,为通过本章发展学生的核 心素养打下较好基础。 各节问题探讨:从思维热身转向情境创设。
内容选择和组织的优化
有些概念做了更新
例如,蓝细菌,氨基酸有 21种,ATP, 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
探究实践活动多
细胞呼吸:过 程与结构;
内容也有更新
高能磷酸化合物(不说高能键) 供能方式讲“机制”
第5章
科学史,有减有增;光合作用:结构与过程
“活”细胞才有 生命历程
细胞癌变移到必修2
细胞周期:间 期+有丝分裂
原:已经分化的 细胞仍然具有发 育成完整个体的 潜能。
新:产生完整个 体、其他各种细 胞的潜能、特性
• 观察、实证、模型 • 归纳推理
科学思维 教材例子
科学思维 教材例子
科学思维 教材例子
①思维训练包括通过观察实验获取证 据;归纳、运用证据做判断,等等。
②科学思维既是学习知识的必要工具, 也是知识学习的目的之一。
科学探究——实践育人
整合活动类型,整体设计各类学生活动, 提升活动教育价值。 提高实验可行性,探究实践有减有增。
社会责任亮点
教材正文中设有“与社会的联系”栏目,引导学生结合具 体的知识内容,探讨社会上与生物学有关的议题,在社会 生活中,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和已经掌握的科学思维方法, 并将生命观念用于指导实践。
高中生物人教新教材知识点调整变化汇总(必修一二+选必一二三)
![高中生物人教新教材知识点调整变化汇总(必修一二+选必一二三)](https://img.taocdn.com/s3/m/a5ac34d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d.png)
高中生物新教材知识点调整变化(必修一)走近细胞【增】①归纳法;②更加明晰了细胞学说的意义。
【淡化】①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②关于病毒的相关知识只在习题中出现。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增】①水的特性;②几丁质的分布及应用;③脂肪、磷脂的组成;④糖类和脂肪的转化。
【删】①苏丹Ⅳ检测试剂和脂肪匀浆的检测;②3种二糖组成;③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量引起的危害。
蛋白质和核酸【改】氨基酸有21种,13种为非必需氨基酸。
【增】①氨基酸形成血红蛋白的过程;②蛋白质变性的概念。
【删】①蛋白质盐析(小字);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细胞膜与细胞核【增】①确定细胞膜中脂质成分实验;②提出细胞膜成分中还含有少量胆固醇;③明确提出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的作用。
【删】①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②癌细胞膜成分变化的验血报告单。
【改】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和流动镶嵌模型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
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增】①差速离心法的原理和过程;②内质网种类;③同位素标记法的定义和应用。
【删】①细胞质基质的组成和意义;②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改】实验改为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强化】细胞骨架小字改为宋体。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增】①渗透作用概念及方向;②影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运输速率的因素;③胞吞、胞吐的实例。
【删】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改】①被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的概念;②胞吞、胞吐属于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强化】胞吞、胞吐由小字改为宋体。
酶和ATP【增】①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②ATP供能机制及实例;③“~”特殊化学键不稳定的原因;④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的实例。
【改】①ATP中文名称,“~”代表特殊的化学键,不再说高能磷酸键;②能量“通货”改为能量“货币”。
【强化】过酸、过碱或高温对酶活性影响由小字改为宋体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增】①细胞呼吸的实质;②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发生颜色反应,应将酵母菌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溶液中的葡萄糖;③无氧呼吸的概念;④储存水果、粮食的条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新旧教材比较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新旧教材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e1071c3871fe910ef02df82f.png)
人教版教材
2003·2019
CONTENTS
01 02 03 04 05
比 较 比比比 较较较
比 较
01
教材目录
1.1 教材目录的比较
01
02
细胞是基本的
04
生命系统
03
01 生 命 系 统 的 层 次
《走进细胞》
02 系 统 的 物 质 基 础 和 结 构
《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结构》
据染色体行为的不同去记忆和区分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
2.3 内容编排顺序变化
变化部分
旧教材
新教材
意义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元素和化合物 ↓
蛋白质 ↓
核酸 ↓
物 ↓
无机物 ↓
糖类和脂质 ↓
蛋白质 ↓
核酸
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符 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利于学
生构建知识体系
“生长...对个体...有 表述更加准确,例如癌细胞的
贡献”
生长对个体不利
2.2 教材内容的比较
旧→新
变化之处
蓝藻→蓝细菌 蓝球藻→色球蓝细菌
颤藻→颤蓝细菌 念珠藻→念珠蓝细菌
新教材中在本节所说的“细菌”是指细菌域,而非细菌域中狭义的细菌。蓝 细菌是革兰氏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能进行放氧性光合作用的原核生 物,属于细菌域(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和各种除古生菌以外的其 他原核生物)。“蓝藻”一词容易使学生将其误解为真核生物的藻类,以蓝
“外界能量输入细胞” “外界能量进入细胞”
“进入”指代更宽泛,有生命或 无生命导致的东西都可“进入”
[H] C6H12O6
NADPH (CH2O)
高中高一人教版生物2019版必修一新教材与旧版分章节不同点总结
![高中高一人教版生物2019版必修一新教材与旧版分章节不同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bf167b97f1922791788e84f.png)
第1章走进细胞第1节1、原标题“从生物圈到细胞”现标题“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问题探讨原“SARS病毒”现“大熊猫和冷箭竹”。
3、①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由原教材第二节改为新教材第一节②增添细胞学说意义③增添科学方法归纳法4、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资料分析材料删除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人的生殖和发育,只留缩手反射。
5、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增加植物的结构层次(冷箭竹),动物由乌龟变为熊猫。
6、思考与讨论问题改变。
7、课后练习题增加病毒模式图。
第2节1、蓝藻改名为蓝细菌,蓝球藻改为色球蓝细菌等。
2、增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3、练习题增加支原体结构模式图。
4、复习提高增加眼虫、衣藻、变形虫、草履虫、酵母菌结构图。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章节顺序改变:原顺序元素和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无机物,现在顺序元素和化合物、无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第1节1、本节聚焦问题细胞中的主要元素改为细胞中的常见元素。
2、增加了一个关于人体细胞与玉米细胞的思考讨论。
3、删除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干鲜重的百分比的文字描述及组成人体主要元素的干鲜重百分比的饼状图。
4、删除C、H、O、N四种元素含量最多,C是最基本元素。
5、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导图没有了,列表式的含量变为圆饼状,后面增添文字对数据的分析(比如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6、①检测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中去掉了淀粉遇碘变蓝。
②实验材料多了葡糖原浆、白萝卜原浆、鸡蛋清稀释液,少了花生种子匀浆。
③方法步骤中少了记录表格。
④脂肪的检测只有切片显微镜观察法,删除了组织液观察法。
⑤实验多了色彩图,便于了解颜色反应变化。
第2节少了幼儿与老人、水母的图。
增添了水的化学性质介绍,无机盐的例子增加了。
第3节1、问题探讨改为葡萄糖对细胞培养的作用。
2、本届聚焦多了一个对健康生活的帮助。
3、二糖少了几种二糖的组成示意图。
4、多糖对了几丁质。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2b052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5.png)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摘要:本文就《普通高中生物教科书·生物学》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进行了宏观对比,同时为具体表现二者的区别,本文以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为例,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分析,以期达到见微知著的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不同诠释可见新版教材的革新之处:科技前沿知识的引入、生物基础知识的深化、圖片的具象化呈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渗入等。
本文探讨内容略显浅薄,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新旧教材;高中生物;教材对比一、前言从2004年至今,15年光阴过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下文称为2004版实验教材)教科书即将成为历史,而经过实验教材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铺垫,《普通高中生物教科书·生物学》(下文称为2019版教材)已经成书。
新版教科书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指导方向,针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几个方面都有明显的教材设置,如在必修一的“科学家访谈”一栏中,与施一公教授的对话中,通过教授的个人经历、科研过程就极大程度地呈现了社会责任的内涵。
下面通过结构设置、内容设置及栏目设置等方面,对2019版教材较2004版实验教材的革新之处进行分析。
二、宏观对比(一)名称设置 2019版教材将生物教材命名为“生物学”,在2004版实验教材——“生物”的命名基础上多加了一个“学”字,在课程标准的命名也为“生物学课程标准”。
生物学作为六大自然科学之一,虽然可以简称为生物,但“生物”这一名词所指的是生物本身的内涵:“泛指自然界一切有生命的物体”;而生物学更加强调了学科的特点,更为正式、严谨地表明了这个学科的含义:“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 (二)结构设置根据2017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模块的设置与2004版实验教材有所不同:将原有的必修三《稳态与环境》进行了拆分,与之前的选修教材进行部分合并,设置为选修性必修教材,同时选修部分设置三个拓展模块,供“3+3”高考制度中,学生的高考考试科目内容的学习,教材结构上也因此产生了变化(图1、图2)。
人教社2019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教材变化(43张)
![人教社2019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教材变化(43张)](https://img.taocdn.com/s3/m/49cb8eb855270722182ef77b.png)
知识整合精简了章节, 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之 间的联系帮助学生以细 碎的、具体性知识为基 础,逐步建构出抽象的 重要概念和大概念。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 2.2细胞中的无机物拓展了:水作为细胞内良好溶剂的原因,水分子的 结构及极性,水分子比热容的特点,展示氢键的图片。
· 2.3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拓展了:几丁质知识;脂肪的组成,脂肪酸种 类及其结构组成;磷脂的元素组成及分子结构。
念,细胞呼吸在有机物代谢中的枢纽作用去构加建。深知新识知网识络点,的以记防忆后,期主知动识去点 · 5.4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拓展了:恩格尔太曼多的、实太过验零;散甲而醛失的去形主干成。及对植
物的影响,希尔反应;明确了[H]为还原型辅酶Ⅱ。
· 6.3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拓展了:细胞自噬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1.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中删减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中删减了:细胞鲜重干重的饼状图;脂肪的
检测和观察中苏丹Ⅳ的颜色反应和匀浆检测;删掉了淀粉遇碘变蓝。 2.2细胞中的无机物中删减了:与生活的联系。 2.3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中删除了几种二糖的组成示意图。 2.4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中删除了盐析现象。
要承担者
标题语言表述的改变,
•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改为2.5核酸是遗使传表信述息更的清携晰带,者重点更
• 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改为细胞膜的结构和突功出能,更符合学生的阅
• 3.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改为细胞器之读间习的惯分。工合作
• 3.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改为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 2.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调整到2.3
• 2.5细胞中的无机物调整到2.2
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旧版教材的对比分析
![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旧版教材的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6174b9b307e87100f69638.png)
第六章
章节变化太大 现代进化理论不再是以蓝色标题出现
增加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的探究实践活动
共同进化改为协同进化
一.《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教材总体变化
1.选择性必修跟原有教材相应内容比则有较大变化。 原《稳态与环境》模块被拆为两大模块----《稳态与调 节》和《生物与环境》 2.与原必修三相比,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都由一节扩充为一章,内容有较多补充。特别是神经 调节的内容,由于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都各安 排一节介绍,内容扩展最多,学时也就增加 3.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增加了一节环境因素参与调 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二.知识内容的更新变化
增加了外周神经系统
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内容有所扩展
性激素对生殖系统发育的作用实验
人体血糖单位发生改变 ,脂肪酸等转化及甘 油三酯
补充了血糖还受神经调节,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 发病机理
增加甲亢。 分级调节实例更为丰富 激素调节特点新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协同与拮抗作用
现代进化理论不再是以蓝色标题出现 增加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的探究实践活动 共同进化改为协同进化
《遗传与进化》内容的变化
第一章
融合遗传由问题探讨变成开篇正文 豌豆七对相对性状中的种皮的颜色换成 了花的颜色。 旁栏思考题提到了归纳法 表现型又可以叫表型 增加了杂交 育种专题
第二章
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改为减数分裂︱和减数分裂‖
增加了各种免疫器官和各种免疫细胞分布及作用 增加了树突状细胞及作用 抗原呈递细胞 辅助性T细胞 吞噬细胞改为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淋巴因子改为细胞因子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名称都有所变化
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病 因
第五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04f5885cc22bcd126ff0caa.png)
• 1.以“科学家访谈”代序
本套教科书的三个必修模块,都以《科学 家访谈》代序,这是对传统教科书的绪论(或 前沿)的突破,是见人、见事、见精神;有知 识。有过程、有殷殷的嘱托。
• 2.以细胞是最根本的生命系统构建内容体系 本模块有五个都表现为:“细胞的xxx”的形 式,清晰扼要。
• 3.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自主、探究 和合作。
• (4)本模块学习过程中需要补充哪些课程资源, 哪些课程资源是经过努力可以开发和利用的?
• (5)本模块的哪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需要依靠 集体的力量进行研究,研究的问题的重点是什么?
• (6)本模块教学内容中有哪些是不太熟悉的,如 何有计划地逐一学习解决?
• (7)通过本模块的教学,你准备在哪些方面积累 经验,并尝试作理论上的概括和提炼? 对核心概 念及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当然不应是静态的背诵 和记忆,而应当在动态的,自主、探究、合作的 学习过程中建立和形成,并重在理解和应用。也 不应孤立地去掌握,宜围绕着若干中心问题形成 概念“串”。
雨雾必须做的活动体系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p7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p18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p26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p97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p47九个实验的尽量去做可以不做的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p78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p40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p78观察根尖分生组细胞的有丝分裂p115探究实验探究实验44个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p61p6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p83p8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p91p91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p104p104课外制作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p69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科学科学技术技术社会社会p87p87科学家访谈邹承鲁院士科学家访谈邹承鲁院士科学前沿科学前沿3科学史话科学史话p24p24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家的故事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p128p128材料分析10个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p2p2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p10p10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p48p48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p52p52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p63p63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关于酶本质的探索p81p81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p95p95叶绿体的功能叶绿体的功能p100p100社会老龄化的相关问题社会老龄化的相关问题p123p123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p127p127统观本必修统观本必修11教材我发现了两个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5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拓展了: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 的多聚体的图示。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拓展了:提出假说法的作用,课后题提到了 “类比”的方法。
念,细胞呼吸在有机物代谢中的枢纽作用去构加建。深知新识知网识络点,的以记防忆后,期主知动识去点 · 5.4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拓展了:恩格尔太曼多的、实太过验零;散甲而醛失的去形主干成。及对植
物的影响,希尔反应;明确了[H]为还原型辅酶Ⅱ。
· 6.3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拓展了:细胞自噬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 3.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详细介绍了差速离心的原理,同位素标记 法进行了扩展。
· 4.1被动运输:明确提出了渗透作用、被动运输的概念,膜上转运蛋白 的种类、结构及其作用,明确水分子跨膜运输类型。
· 4.2主动运输拓展了:以正文的形式详细介绍了胞吞胞吐的过程,增加 了变形虫胞吞,胞吐的示意图。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5.章节内部知识的删减
2.5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中删减了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 分布。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中删减了: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与 社会的联系---细胞癌变的过程中膜蛋白成分的改变。
3.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中删减了: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4.1被动运输中删减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要承担者
标题语言表述的改变,
•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改为2.5核酸是遗使传表信述息更的清携晰带,者重点更
• 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改为细胞膜的结构和突功出能,更符合学生的阅
• 3.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改为细胞器之读间习的惯分。工合作
• 3.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改为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 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改为被动运输
• 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改为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 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改为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 6.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改为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2.章节内部顺序的调整
• 2.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调整到2.4
•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调整到2.5
5.章节内部知识的删减
5.2细胞中的能量“货币”ATP中删减了:“高能磷酸键”一词,ATP的 利用举例的图示。
· 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酶的特性拓展了:淀粉酶对淀粉和蔗 糖的水解作用。
· 5.2细胞的能量“货币”ATP拓展了:ATP内一为容味主的的动拓死展记运也硬输提背提示,供我要能们尝量不试能从示指本意望质图。 · 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拓展了:对比理实解验知,识点提,出并相运互用对已照学的实知验识的概
人教社2019版普通高中生物学 必修教材使用解读
分子与细胞
必修新旧教材变化梳理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紧跟时代的发展,对原教 材中的部分知识内容和相关概念的表述进行了调整 和修改,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吴成军
2007年2月第二版出版的《分子与细胞》模块教材到 2019年7月已有十多年时间,在这些年中,人们对事 物的认识在深入,对专业名词的表述更加科学、规 范。因此,新修订的《分子与细胞》模块教材顺应 时代的发展,在部分知识内容上进行了修改。修订 的原则是遵从科学性和时代性,与主流权威的大学 教材表述保持一致。----吴成军
2.2水是细胞内良好溶剂的原因以及水的比热容较高的原因
需要一定的物 理、化学基础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2.3脂肪的组成、脂肪酸种类及其结构组成
3.1 P42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2.4蛋白质中的二硫键和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3.1提出假说及类比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3.2差速离心、同位素标记法
1.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中删减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中删减了:细胞鲜重干重的饼状图;脂肪的
检测和观察中苏丹Ⅳ的颜色反应和匀浆检测;删掉了淀粉遇碘变蓝。 2.2细胞中的无机物中删减了:与生活的联系。 2.3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中删除了几种二糖的组成示意图。 2.4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中删除了盐析现象。
• 2.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调整到2.3
• 2.5细胞中的无机物调整到2.2
教材顺序的调整将相对
难一点的蛋白质和核酸
后调,对于刚进入高中
的学生而言还是有利的。
3.章节之间内容的整合
• 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与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内容 整合为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 能
• 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4.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整合为 4.1被动运输,4.2主动运输与 胞吞、胞吐
一、分子与细胞教材总体变化解读
1.章节内小节标题的变化 2.章节内部顺序的调整 3.章节之间内容的整合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5.章节内部知识的删减 6.必修知识之间的迁移 7.小节内知识的具体变化及呈现顺序
1.章节内小节标题的改动
• 1.1从生物圈到细胞改为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2.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改为2.4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
知识整合精简了章节, 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之 间的联系帮助学生以细 碎的、具体性知识为基 础,逐步建构出抽象的 重要概念和大概念。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 2.2细胞中的无机物拓展了:水作为细胞内良好溶剂的原因,水分子的 结构及极性,水分子比热容的特点,展示氢键的图片。
· 2.3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拓展了:几丁质知识;脂肪的组成,脂肪酸种 类及其结构组成;磷脂的元素组成及分子结构。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4.1转运蛋白: 载体蛋白和通 道蛋白
5.2ATP为主动运 输供能示意图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5.3对比实验、细胞呼吸在代谢中的枢纽作用。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5.4光合作用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应用中实验的拓展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6.3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拓展了:细胞自噬
5.章节内部知识的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