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中世纪西欧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教案
教课目的要点难点课时计划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展现学习目标第 13 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知识与能力认识欧洲乡村发生的新变化,手工业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欧洲王权得到增强。
过程与方法经过本课的学习剖析租地农场的出现、发展致使庄园渐渐衰败和崩溃;商人地位的变化,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中世纪富饶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租地农场、手工业的发展、商人地位的变化产生了初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1 课时实质达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经过新奇的导入方式提升学生的复习庄园经济的有关知识导入新课。
学习兴趣。
1.认识欧洲乡村发生的新变化,手工业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欧洲王权获取增强。
2.租地农场的出现、发展致使庄园逐渐衰败和崩溃。
商人地位的变化,是阅读学习目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标,明确本课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带着任务展开下学习任务。
面环节。
3.经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中世纪富饶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学习要点: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学习难点:租地农场、手工业的发展、商人地位的变化产生了初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学生先依据导教案自学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而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解说重申。
1.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11 世纪此后,欧洲乡村出现了大批的农业。
这些地域也效仿城市,成为拥有独立和的地方。
( 2 )跟着欧洲庄园经济的渐渐瓦解,农民获取了对自己的支配权。
(3)14 世纪中叶此后,出租领主直三、自主学习阵营达到一个热潮,领主依赖土地租金生活,不在参加生产管理。
一些富饶农民经过承租、购置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成立租地农场。
(4)跟着农产品的富饶和市场的需求增添,农民和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5)13 世纪后,分别的手工工场越来越多,此后渐渐转向的手工工场。
(6)跟着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进了农业和手工生产组学生自主学先经过自学认识习,阅读课本,课本的大概内独立完成问容,在经过老师题,并初步记的解说让知识更忆。
华师大版第1册第五单元《中世纪西欧》word教案
第五单元中世纪西欧中世纪西欧社会建立在封建制度基础之上,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是西欧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
第十二课封建制度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入侵的日耳曼人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其中,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日耳曼人居住地:南达多瑙河、西及莱茵河、东临维斯瓦河的广大地区。
西欧封建制度大体产生于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史称“采邑改革”。
西欧封建制度大体产生于6世纪下半叶,后逐渐拓展,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典型庄园的耕地大致包括三部分:领主自营地、农奴份地和自由农民份地。
14世纪以后,庄园开始衰败。
职能:生产单位第13课城市的复兴从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
意大利北部地区、法兰西南部地区和北海南部沿岸地区的中世纪城市,兴起最早、发展最快。
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中世纪城市规模都相当有限。
一直到14世纪,一般大城市也只有2万余人而已。
由于空间狭小、公共设施建设滞后,城市环境脏乱,一旦遇到大规模瘟疫,便会迅速蔓延。
(规模小,人口少)中世纪城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与封建领主之间矛盾不断,争斗时起。
城市初期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一般都掌握在领主手中,城市自治斗争就是要夺取这些权力。
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相继出现了新的权力机构——等级代表会议,与会者大多为教会贵族。
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
第14课王权与教权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并使罗马教会掌握了世俗权力,影响十分深远。
查理加冕封帝,体现了“君权神授”的古老原则。
800年末,查理加冕。
从11世纪开始,教会权势膨胀,世俗权力软弱。
卡诺莎觐见表明,教皇当时已完全摆脱了世俗君主的控制,并具备了与之抗衡的能力。
阿维尼翁之囚是教权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点。
1309年,教皇事实上成为了法国国王的人质,史称“阿维尼翁之囚”。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导学案全集 第五单元 欧洲宗教改革 导学案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特征:政治权力分散;教会拥有精神权力和世俗权力;国王是最
高的世俗统治者;国王权力受到教皇的制约。 问题系列二:欧洲的三大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开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宗教改
革的扩展:加尔文宗教改革(改革的深入)和独具特色的英国宗教改革(即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2.阅读、自学第 2 课,归纳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和意义,概括马丁•路德
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归纳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九十五条论纲”的根本原因:天主教会和罗马教廷的压制阻碍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阅读、自学第3课“加尔文宗教改革”一目,归纳加尔文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 意义(影响)。
核心主张:“先定论”。代表阶层:资产阶级激进派。注意:先定论并没有要求人们放弃自 身奋斗。
4.阅读、自学第3课“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一目,归纳英国宗教改革的背景、导火线、内容 和特点。(提示:背景从经济、阶级、政治三方面去概括;内容包括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和伊丽 莎白宗教改革的内容。)
生时由牧师实行洗礼;到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由神职人员主持;每周都到教堂参加宗教仪式
等等。 2.宗教改革的背景——必要性和导火线 (1)必要性: ①根本原因: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兴起,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
大障碍。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②政治因素: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③文化因素:文艺复兴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④社会原因(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阶层的强烈不满(“异端运
第五单元学案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课标要求】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相关链接】【知识梳理】一、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1)必要性(根本原因):天主教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①政治: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廷,是西欧国际中心;——卡诺莎之辱就是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的一个典型例证。
②经济:是西欧最大封建主,收取什一税;出卖赎罪券③文化:教会垄断学校教育,掌握《圣经》解释权④生活: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受天主教会控制和影响;(2)可能性:①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要求反教会,进行反封建斗争。
③政治因素:民族观念的形成和民族国家的崛起,要求摆脱天主教会控制。
④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
⑤直接因素:教会贪婪腐败,其掠夺最终引发宗教改革运动。
二、德意志宗教改革(一)德意志宗教改革原因和序幕1、德意志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①经济:德国经济发展需要打破天主教会控制局面,自由发展资本主义②现实因素:天主教会长期对德国进行搜刮与控制,德意志成为“教皇的奶牛”。
③个人因素:马丁•路德受人文主义影响,立志改革④导火线:2、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序幕:(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内容:①②③④2、目的:否定教会对神学的垄断地位,满足资产阶级要求资本原始积累的愿望。
3、马丁·路德改革的意义①、②、③、④、三、宗教改革的扩展(一)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和影响(瑞士)1、主要内容:①②③④⑤⑥⑦⑧请大家分析路德和加尔文的观点有哪些异同?相同点:①信仰得救;②《圣经》是最高权威、③简化宗教仪式;不同点:①主张先定论,鼓舞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②神职人员要由信徒选举产生,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③鼓励人们大胆地追求财富与成功,更加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全套教案新人教选修1解析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学要求:史论共享1.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宗教改革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尽管新教不可避免地带有宗教的局限性,但它对天主教权威的否定,提出信徒自己阅读《圣经》,无疑有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2.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形成,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催生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民族国家教会,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和发展。
宗教改革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使得大量教会财产转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宗教改革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宗教改革所形成的新教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尼德兰革命以及此后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正是以新教为政治旗号。
宗教改革还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卡尔文教在日内瓦的政治实践提供了未来资产阶级政权的雏形。
知识梳理: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起源与发展(1)世纪左右,产生于与一带(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2)4世纪初,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3)476年,基督教会转而托庇于日尔曼封建王权;(4)11世纪时,以和为中心,分裂成东正教与天主教;(5)天主教的领袖是教皇,在罗马建立最高权力机构教廷,与封建王权展开权力之争,并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进行“十字军东征”。
2、原因(1)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以征服“异教徒”组织“十字军东征”(2)欧洲封建王权衰落,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3、表现(1)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占据了天主教世界土地的1/3,并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等方式搜刮钱财(2)政治方面:教皇鼓吹教权高于王权,不断地干涉各国的(3)思想文化领域:垄断教育、思想、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中世纪西欧》教案最全版
《中世纪西欧》教案最全版第五单元中世纪西欧[单元内容分析]公元5世纪末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随着一系列日耳曼王国的相继崛起,西欧开始步入封建时代,这是一个连接欧洲古典时代和欧洲近代的长达千年之久的过渡时期。
古罗马文明在自身的衰败及日耳曼人的南下双重影响下分崩离析,封建文明在5—10世纪左右形成,经济上以封建庄园制为主,政治上长期处于王权羸弱、分裂割据的状况下。
世俗君主、贵族和教会两股封建势力相互利用、渗透,交替消长,二元一体,构成了西欧式封建制度的一大特征,基督教则构成了整个西欧中世纪精神文化的核心。
11世纪后,随着西欧城市与工商业复兴之后,社会经济的闭塞局面得到改观,对外交往逐日增多,12、13世纪,英、法等国开始了消除割据、推动中央集权化的政治进程。
近代欧洲文明在这一时代孕育。
西欧中世纪的文明并非“黑暗时代”所能涵盖,特别是中世纪后期,王权兴起、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以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正是西欧近代得以崛起的重要因素。
[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西欧封建制度产生、发展的基本情况,了解西欧中世纪庄园经济及城市复兴、自治的基本情况,了解“采邑改革”、“等级君主制”、“庄园经济”、“中世纪城市”等历史概念;理解西欧封建制度是日耳曼因素和罗马因素互相影响、互相结合的产物,理解中世纪经济发展模式演进与政治体制变化的互动关系。
了解中世纪西欧教会与王权互相利用、互相斗争的重要史实:“丕平献土”、“卡诺莎觐见”、“阿维尼翁之囚”,了解中世纪文化哲学、文学、文教等方面的主要情况;理解西欧封建社会王权与教权此消彼长的历史原因及发展趋势,理解中世纪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
2、通过书本历史图片和史料的阅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从图片与史实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归纳历史史实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中世纪经济发展模式演进与政治体制变化的互动关系,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经济、政治的互动关系看待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能力。
3、通过对于中世纪封建制度形成、发展过程的考查,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一种制度都是由具体的历史状况发展而形成的,并具有其独有的特征,这也正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一种呈现。
第7课 中世纪西欧社会(教案导学案)
第7课中世纪西欧社会教学设计课题第7课中世纪西欧社会单元第二单元学科中国历史年级九年级学习目标1、知道西欧庄园的基本史实、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2、识记西欧城市兴起和城市争取斗争的常用方式3、了解欧洲早期大学对社会产生的影响重点西欧庄园、城市的兴起难点西欧城市的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视频导入:播放《欧洲中世纪的农村》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师:通关观看视频,里面描述的农村生活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农村里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世纪西欧社会这节新课。
根据情景内容各抒己见利用视频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产生探知欲望讲授新课一、封建庄园生活1、展示《庄园图解示意图》和《封建制下的庄园生活图》2、师:通过观察图片和结合课本知识,请同学们概括庄园的含义是什么?(归纳:西欧中世纪农业生产组织形式)3、知识拓展:展示一些关于庄园生活的相关史实4、师:从9世纪开始庄园就流行起来,到了11世纪就遍布欧洲各地,那么庄园里的居民都有哪些人?他们分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点拨:农民份地包括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
自由的农民拥有的权利: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留权。
)5、庄园经济的概念用线图概括庄园经济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生观察图片学生阅读课本学生阅读课本进行归纳:庄园土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6、庄园经济的土地划分师:庄园的土地成分包括:领主的“直领地”;农民的“份地”;供放牧的草地;提供庄园木材的林地7、庄园制度的特点用三段材料(图文结合)让学生概括出庄园经济的特点(归纳:①、自给自足的经济②、农奴依附于封建主,缺乏人身自由)8、西欧庄园制的瓦解师:12-13世纪,贸易的复兴和城市的兴起;14世纪以后,庄园制彻底瓦解。
但是农民在庄园中的辛勤劳作,推动了西欧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学案|人教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学案|人教部编版学习目的1、知道中世纪早期欧洲处于转型时期,了解农业方面和手工业方面的新变化以及城市市民阶级的出现。
2、看法乡村、城市的开展对欧洲的影响。
了解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开展为欧洲严重的历史革新奠定了基础。
重点难点精归结市民阶级的构成与封建等级君主制的树立13世纪,英国国王与贵族矛盾激化,以西蒙·德·孟福尔为代表的贵族取得军事成功,召开等级会议以限制王权。
13世纪末、14世纪初,法王腓力四世因征税效果与教会发作矛盾,为取得普遍的支持,召开三级会议。
虽然英法两国召开等级会议的直接缘由不尽相反,但是大背景是分歧的:13世纪以前,由于历史的缘由,英、法等西欧国度的封建君主与贵族、与教会有勾搭也有矛盾,一直未能完成中央集权。
随着城市的兴起,在城市市民与封建领主的妥协中,阶级力气对比发作一定的变化。
国王与市民结成联盟,以支持封建割据权利。
知识点巧助记乡村展开垦殖,仿效自治城市。
庄园逐渐瓦解,租地农场树立。
农业消费运营,构成新的方式。
富有农民乡绅,不时集中土地。
采用新的方式,他们富有生气。
手工业者商人,构成市民阶级。
契约赋予权益,新的方式开启。
经过联姻当官,抬高自己身份。
英法市民阶级,作为第三等级。
参会提出主张,争取自身利益。
典型例题巧打破考点一新的消费和运营方式例1、«英国庄园生活»是研讨中世纪庄园农民的经典之作,它以1150-1400年为单位,生动地描画了西欧中世纪乡村生活的形式,其中局部章节提到了英国租地农场的发生和开展。
以下关于租地农场的描画,表达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领主直接参与农场的消费管理B.领主十分注重运营自己的地产C.领主采用新的消费和运营方式D.富有农民雇佣无地农民停止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解析:此题可采用扫除法作答。
租地农场下,领主依托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消费管理;许多领主不注重运营自己的地产,反而将其抵押或变卖;采用新的运营方式的是租地农场主,他们多是一些富有农民。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1.法兰克王国的建立:5世纪,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国家。
2.查理·马特改革——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1)时间:8世纪前期。
(2)内容: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9世纪后期,这种封地逐渐变成世袭领地。
(3)影响: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农奴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底层。
3.罗马教廷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1.时间:10世纪。
2.争取自治权的斗争: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最典型的是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3.意义:市民阶级形成了,其中的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1.拜占廷帝国:因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原名拜占廷而得名。
2.拜占廷帝国的灭亡(1)衰落:6世纪,东罗马帝国四处征讨,造成财尽民穷,并遭到外族蚕食。
13世纪上半期曾被西方军队征服。
(2)灭亡:15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廷帝国灭亡。
【问题1】与中国相比,西欧的封建社会具有哪些不同的特征?探究:(1)开始时间晚,且持续时间短。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时间比西欧早约1 000年,并持续2 000多年。
(2)神权凌驾一切,教会高高在上。
(3)实行森严的等级制度,社会上流行着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而中国封建社会则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4)随着西欧城市的发展,在与封建主的斗争中,中世纪的西欧逐步形成了资产阶级的前身——市民阶级,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未得到发展。
【问题2】基督教会是中世纪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部编人教版】2019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学案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主备人:授课人:课型:新授总课时数:2019年10月日【学习目标】1. 知道欧洲中世纪晚期在农村和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2.理解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逐渐瓦解着西欧的封建制度。
3.理解农村城市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的变化,为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
【教学难点】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智慧导入】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出现了新型的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它们与庄园经济有何区别?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了解这一段历史吧!【智慧先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农业——租地农场的产生(1)背景①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开展______________,垦殖者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垦殖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______________的地区。
②___________逐渐衰落和瓦解,农奴摆脱领主人身束缚,获得自由,农民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③土地_________成为一种趋势。
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2)产生:富裕农民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_____________,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_________。
2.手工业——手工工场的出现(1)过程①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更多地为_________而生产。
②为了缴纳封建________,农民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
③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和统一的生产工具,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
(2)影响: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___________________。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导学案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学目标:1、知道查理·马特改革,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探讨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1、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特点,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2、难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流程一、定向导学(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1、封建等级制度的确立——查理·马特改革:(1)背景:5世纪,日耳曼人建立起强大的。
封建制度发展起来。
(2)时间:8世纪前期,任宫相,进行改革。
(3)内容:实行有条件的,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
(4)影响: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2、罗马教廷的地位:政治上拥有的权力;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思想上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3、兴起:世纪,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
4、发展:通过或武力斗争向封建主争取自治权,如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5意义:市民阶级形成并进一步分化出早期资产阶级,为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6、原因:东罗马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国力损耗严重(内因)。
西方军队的占领和奥斯曼土耳其国家的兴起(内因)。
7、标志:15世纪中期,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
二、互动展示【合作探究】1、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最大的日耳曼人国家是()A.法兰克王国B.法兰西王国C.拜占廷帝国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2、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A.600年B.800年C.1000年D.1500年3、“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的局面出现于()A.查里马特改革之前B.查里马特改革之后C.大化改新以前D.大化改新以后4、在中古欧洲社会发展过程中,催生了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的是()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B.西欧城市的兴起C.“丕平献土”和教皇国的出现D.拜占庭帝国灭亡5. 7.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又延续了大约多少年()A.500多年B.800多年C.1000多年 D.1200多6.材料解析题(1)该图反映了哪一地区的什么制度?(2)该图最底层代表哪一阶级?(3)该图反映的主要矛盾是什么?(4)图中A能否管辖D?为什么?【展示评价】1.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基础是()A.罗马共和国的建立B.罗马帝国的扩张C.亚历山大大帝东征D.查理·马特改革2.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成为封建社会精神支柱,且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机构是()A.国王B.大封建主C.庄园D.罗马教廷3、中世纪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人性的思想自由遭到扼杀。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五单元 步入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优课教案_10
【复习导入】课件展示中世纪的欧洲社会特点
师: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社会进入中世纪,中世纪的西欧社会的特点有哪些呢?(生答:西欧以土地的封赐而形成的等级森严的等级制度,佃户都生活在领主的份地上,帮领主劳作。)
师:但到中世纪晚期,封建庄园经济走向了衰落,欧洲社会进入转型期,转型后的欧洲成为世界时代的引领,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的社会面貌。让我们共同来走进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课标要求与教材解读
(一)内容标准
本课包括两部分内容: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富裕的农民和市民阶层。知
道农村的垦殖运动,理解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建立的过程及其特点,知道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产生的原因,以及西欧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租地农场的产生,手工业经营的特点,以
1、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目标导学一】:11世纪的农村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农奴与领主间的关系随之相发生了那些新变化?
课件展示欧洲农民劳作的图片,学生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回答:
变化一:西欧农村的新变化由于垦殖运动大量开展,农民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同时效仿自治城市,使得垦殖地区获得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
师讲述:欧洲10至14世纪人口大约增长50%,人口激增促进了农业的改进,农民不仅在自己的所在地区开荒种地,而且随着人口的增长移居广阔无垠、人烟稀少的边远地区。他们是怎样离开领主的束缚,离开领主土地的呢?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了解11世纪后西欧农村的三个变化,通过租地农场生产方式的图示,使学生更直观理解这一时期随着农村新的生产经营方式的出现而导致的新的生产关系的变化)
过渡语:学习历史我们要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下面我们看一段材料: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工人成为完全出卖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
(3)意义: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
(三)历史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1、富裕农民: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的阶级力量。
一房龙《人类的故事》
材料二:早在13.14世纪,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这不仅因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在还由于欧洲人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
①成为一种趋势。
②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采用新的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
5、意义:使得更多的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
(二)手工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6.分散手工工场的出现
(1)背景: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生产,另一方面他们更多地为而生产。
A.宣战、结盟及媾和权B.行政、立法及司法权
C.募兵、征税及教育权D.咨议、审査及复议权
6、中世纪晚期,西欧庄园走向衰落和瓦解。下列现象能够说明这一情况的有( )
①农奴为领主在直领地上每周劳动3天②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
③农民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④农奴为离开庄园缴纳迁徙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学号组名
※第五单元中世纪西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A):“采邑改革”及影响;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英国议会和法国三级会议首次召开标志;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城市争取自治斗争的常用方式;西欧王权与教权互相利用,互为依存的重要史实及其主要影响;卡诺莎觐见、阿维尼翁之囚及其主要影响。
(2)理解(B):等级君主制形成的背景、特征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书本历史图片和史料的阅读,进一步掌握从图片与史实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归纳历史史实的方法;
(2)通过分析中世纪经济发展模式演进与政治体制变化的互动关系,初步掌握用经济、政治的互动关系看待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于中世纪封建制度形成、发展过程的考查,认识到任何一种制度都是由具体的历史状况发展而形成的,并具有其独有的特征,这也正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一种呈现。
【学习重点】等级君主制形成的背景、特征及其影响
【学习难点】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呈现出的特点及相互间的有机联系。
【知识链接】1、西欧古代历史终结和中世纪开始的标志是哪一历史事件?西欧中世纪的时间起讫点?
2、通过阅读第五单元导言,概括单元主旨。
【知识导学】
【知识小结】1、从政治、经济等方面简要概括中世纪西欧的特点,尝试用示意图的形式呈现西欧封建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和规律,请及时整理记录下来。
【巩固练习、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