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麻疹标本采集和运送方法
麻疹监测方案
斗门镇中心卫生院麻疹监测方案加强麻疹监测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之一,为配合《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二)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预测预警。
(三)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轨迹。
(四)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措施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一)监测病例定义。
麻疹疑似病例定义为: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所有麻疹疑似病例均作为监测对象。
(二)监测病例分类。
对麻疹疑似病例主要按照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类,分类示意图见附件1。
1.实验室诊断病例(1)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
(2)从麻疹疑似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基因者。
2.临床诊断病例(1)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且无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
(2)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有明确流行病学联系,且无其他明确诊断者。
3.排除病例(1)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风疹IgM抗体阳性,或经实验室确诊为其他发热出疹性疾病者。
(2)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但有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如与风疹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
(3)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麻疹IgM抗体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无明确流行病学联系或有其他明确诊断者。
三、监测内容(一)病例报告。
临床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发现麻疹病例或麻疹疑似病例,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规定进行报告。
麻疹诊断、报告、采样须知
麻疹诊断、报告、采样须知
麻疹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传染病,我市的麻疹控制工作面临严峻形势,控制、消除麻疹需要您的配合!
诊断要点:应该高度警惕发热伴有斑丘疹、咳嗽、流鼻涕或结膜炎症状者。
处置要点:
1.要求患者和其家属在医院就诊期间配戴口罩,避免传播给他人或被传染。
2.了解并记录发病前3周内是否接触过发热出疹性病人。
对于周边地区到我市就诊的发热病人更需要您仔细询问,重点关注。
3. 发现麻疹疑似病例,要准确、详细记录患者的学习或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和,立即报告本医院预防科,同时要了解患者的学习、工作单位是否存在同样病例,由预防科及时报告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对麻疹疑似病例,要立即采集患者全血标本2ml~3ml和咽拭子标本。
血标本要求无污染、无溶血,保存在2℃~8℃条件;咽拭子标本用无菌棉拭子适度用力在咽喉部擦拭,获得上皮细胞后,拭子放入专用采样管中,保存在2℃~8℃条件。
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提供采样材料,收集标本。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基础上,科学、规范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
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一)麻疹疑似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四)麻疹暴发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
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一)麻疹疑似病例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方式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二)麻疹暴发疫情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
疫情防控标本采集、运送、接收、储存流程
疫情防控标本采集、运送、接收、储存流程1. 背景本文档旨在规范疫情防控标本的采集、运送、接收和储存流程,以确保标本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参与操作的人员应严格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操作。
2. 标本采集2.1 采集人员应佩戴防护装备,包括口罩、防护面罩、手套、防护服等,以有效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2.2 标本采集前,采集人员应洗手,并对工作区域进行消毒。
2.3 采集人员应使用采集套装,按照标准操作程序采集标本,并在采集上填写必要的信息。
2.4 采集完毕后,采集人员应将标本密封,并进行二次包装,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不泄漏。
3. 标本运送3.1 标本运送人员应事先接受相关培训,了解运送标本的规定和要求。
3.2 标本运送人员应佩戴防护装备,并使用专用运送袋或进行标本运送。
3.3 运送过程中,标本应保持稳固、不滴漏,并避免与其他物品混放,以免交叉感染。
3.4 标本运送人员应在运送前确认接收方是否具备接收条件,并选择合适的运送方式将标本送达。
4. 标本接收4.1 接收人员应提前做好接收准备工作,包括验收台、防护装备、消毒设备等。
4.2 标本送达后,接收人员应及时验收,并进行确认。
4.3 接收人员应对接收到的标本进行初步检查,并记录相关信息。
4.4 若发现标本异常或存在问题,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进行必要的处理措施。
5. 标本储存5.1 标本储存应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确保标本的安全性和保存完整性。
5.2 标本储存区域应设立专门的保存设施,保持恒温、干燥和通风。
5.3 储存人员应定期检查标本,确保标本保存状态良好,并及时处理过期标本。
以上是疫情防控标本采集、运送、接收、储存的流程,希望能够对各部门工作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以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实验室标本收集运送程序及实验室诊断方法
实验室标本收集运送程序及实验室诊断方法目前,国际推广的麻疹早期快速诊断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IgM抗体,查到麻疹IgM抗体,而患者在过去1个月内没有麻疹疫苗免疫史,即可确诊为麻疹感染。
感染麻疹病毒后10-15天,机体产生的IgM抗体应答即可被ELISA法查到,而麻疹的潜伏期多数为10-11天,因此,多数病人在出现症状时即可在血液中查到麻疹IgM抗体,血标本可在出疹后求医时采集。
但为避免一些个体在出疹时尚未有足够的IgM抗体应答,可于发病后7-14天再采血检查一次。
取鼻咽分泌物或鼻咽拭子,分离麻疹病毒或用PCR(多聚酶基因扩增法)在标本中查到麻疹病毒的基因也是实验室确诊的方法,同时有助于追踪传染源,但技术与设备要求较高,只建议在一类省级实验室开展。
1. 标本收集1.1 血清标本●无菌术取全血1ml(或用毛细血管法取耳垂、手指尖血0.3ml)。
在室温下凝固,分离血清。
●存放和运送血清的试管应保持无菌。
●有条件地区可用1500rpm/20分钟离心机分离血清。
●采血时,尤其是毛细血管法取耳垂、手指尖血时应避免挤压而溶血。
●血清标本运送前应在0-8℃保存,血清可以冷冻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不能冷冻全血。
●取时填写标本送检表。
1.2 鼻咽拭子/鼻咽分泌物●宜取出疹当日拭子标本,最好为出疹前的标本(如托儿所尚未出疹病例)。
●使用的棉拭子和试管等应灭菌。
●棉拭子深入咽部,应轻擦咽部或柯氏斑处数次。
●将棉拭子剪去用手握过的木(竹)棍后放入无菌试管中,试管内可放5%牛血清的MEM维持液(PH7.0),立即4℃或冰冻保存。
2. 标本运送2.1 血清标本●标本采集后应尽早送实验室,不要等其它标本。
●放标本的试管应有塞、不漏,并有标签,放进塑料袋中密封。
将塑料袋放入冷藏包或冰壶。
●在0-4℃环境下运送。
●送标本时附带标本送检表。
●如遇节假日应事先通知实验室,说明标本送达时间。
2.2 鼻咽拭子/鼻咽分泌物●标本采集后立即用冰壶或冷冻保存,二天内送达实验室。
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标本采集处理运送-李芳彩1
急性麻疹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
在鼻咽标本中可以检测到麻疹病毒 在血标本中可以检测到麻疹病毒
相 对 水 平
免疫抑制
出疹后天数 感染 出疹
典型风疹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 ——疾病发生的时间进程
天 0 1-22 3-8 6-20 8-14 10-17 10-24 进程 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的风疹病毒侵入接触者鼻咽上皮表面而感染易感者。 在呼吸道上皮组织中建立局部感染,然后病毒传播到局部淋巴结。 病毒在鼻咽部和局部淋巴结复制 病毒首次从鼻咽部排出 病毒血症 在皮肤和其它部位出现感染灶 大量的病毒血症和病毒尿症 大量的病毒自鼻咽部排出(在出疹前3天至疹后7天)
送样日期: 收样日期:
麻疹 IgM 抗体检测 报告日期 (14)
年 年
检测结果 (15)
月 月
日 日
备注 (17)
标本运输方式:1.冷藏 2.干冰 3.其他________
标本 编号 (1) 传染病个案 卡片编号 (2) 姓名 (3) 性别 (4 ) 出生 日期 (5) 现住址 (6)
风疹 IgM 抗体检测 报告日期 (16)
由于出疹后3-5天内采集的标本病毒分离 率较高,因此用于病毒分离标本的采集不 能等到对疑似病例进行实验室证实之后才 开始 ,建议在首次接触病人时同时采集血 清学标本、咽拭子标本和尿液标本
标本采集的记录
所有采集到的标本都要有记录,最好使用标准化实验室表格。下表中提 供了一个标准的实验室表格范例。标准的实验室表格应至少包含以下 信息: 唯一的识别码(采用统一格式); 实验室编码; 病人姓名; 年龄(或者用标准格式标明出生日期); 省份(或地区); 县或区; 国家编码; 麻疹和(或)风疹疫苗的最后接种日期; 出疹日期; 病人是否符合病例定义? 标本类型; 标本采集日期; 标本送出日期。
新冠疑似或确诊患者检验标本采样运送检测及标本处理流程
新冠疑似或确诊患者检验标本采样运送检测及标本处理
流程
1.采样过程:
1.1医务人员穿戴好防护装备,包括帽子、口罩、护目镜、防护服、
手套等。
1.2采样点在医院内指定的隔离区域或者在患者居住地。
1.3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史,选择合适的标本采样方式,包括:鼻咽拭子、咽拭子、口咽拭子或者痰液。
1.4通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标本采集,在采集过程中注意操作
规范,确保采样准确、迅速。
1.5采样完成后,将标本放入特殊的采样管中,并严格按照防护要求
封存。
2.运送过程:
2.1采集完成后,标本需要立即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2.2在运送过程中,需采取防护措施,避免标本的泄漏和污染。
2.3标本需要尽快送达实验室,通常需在2小时内送达,以确保标本
的测试准确性。
3.检测过程:
3.1实验室技术人员需要在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护条件下进行检测。
3.2根据实验室内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流程,选取适合的方法进行检测。
3.3目前,新冠病毒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
3.4核酸检测通常采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通过提
取标本中的RNA,并使用特定的引物与试剂进行反应,最后根据结果判断
是否为新冠病毒。
3.5抗体检测则是通过采集血液样本,并使用特定的试剂盒进行检测,判断患者体内是否产生新冠病毒的抗体。
4.标本处理过程:
4.1检测完成后,疑似或确诊的标本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4.2对于核酸阳性的标本,需按照医疗废物管理的标准进行处理,以
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总结:。
疑似麻疹合格血标本的基本要求
疑似麻疹合格血标本的基本要求
疑似麻疹合格血标本的基本要求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病毒性感染,对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准确诊断和监测麻疹病例,合格的血标本至关重要。
以下是疑似麻疹合格血标本的基本要求。
血标本应该是新鲜的。
最好在发病后的3-5天内采集,因为这个时候病毒最活跃。
血标本
应该采集足够的量,一般为2-5毫升。
这样可以确保充分的病毒量以便进行准确的检测。
血标本的采集应该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确保不会引入其他细菌或病毒。
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气泡的产生,因为气泡可能导致病毒的失活。
另外,血标本应该储存和运输在适当的温度下。
一般来说,血标本应该在4摄氏度下储存,并在采集后尽快送至实验室。
如果无法立即送达实验室,血标本可以冷冻保存,但要确保在冷冻过程中不会造成病毒的破坏。
血标本的处理和分析应该由经验丰富的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
他们应该熟悉麻疹病毒的特性和检测方法,以确保准确的结果。
疑似麻疹合格血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是确诊和监测麻疹病例的关键步骤。
遵循上述要求,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血标本的质量和可靠性,为麻疹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麻疹实验室标本的采集细则
3.尿液标本采集方法
用无菌的50ml离心管收集30~50 ml尿液(但不收集晨尿),用油性记号笔 进行标本编号和登记患者姓名,立即放入 冷藏箱内,尽快送实验室。
4.标本的保存送检 血清标本采集后应尽快尽早送到实验室,使 用有外螺旋盖的血清管保存血清标本,并有标签, 放进塑料袋中密封,将塑料袋放入冷藏包或冰壶, 在0-4 ℃环境下运送 鼻咽拭子/鼻咽分泌物和尿液标本,标本采 集后立即4 ℃保存,24小时能送到省级或市级 麻疹实验室, 4 ℃运输,否则-70 ℃ 保存。 严防标本污染或容器渗漏,避免日光照射。麻疹 疑似病例标本的采集、处理、储存和运输必须遵 守有关生物安全规定。
麻疹实验室标本的采集细则
1.麻疹疫苗的 广泛采用,近年 来不典型麻疹 和轻型麻疹病 例较多 • 2.大年龄组 出疹和不足八 月龄的出疹的 儿童在临床也 越来越多
给诊断带来一定的 困难,也在一定的 程度上影响了治疗 和预防控制工作的 及时性.
为更有效控制该疾病的传播, 在采集麻疹标 本中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一.抗体检测标本的采集
2.采集方法: 采集肘静脉或手指尖全血,血标本 量不少于2ml,手指尖全血也不于1ml, 用油性记号笔编号和患者姓名。采集 后的血标本放置到试管架上,保存于 运输用的冷藏箱中。
3.免前免后血清IgG抗体的采集: 主要是对已注射麻疹疫苗前后,对 注射疫苗产生的抗体进行检测,或对 某一个群体进行抗体调查,需要人群 抗体调查只用采集单分血清做抗体调 查,如果是做成功率的调查就要采集 免疫前血一份,注射疫苗一个月后再 采集一份血,两份血清标本前后作对 照,看是否有抗体升高。
谢谢大家!
1.采集IgM抗体检测标本的时间: 采集时间:目前,国际推广的麻疹早期诊断方法为酶 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IgM抗体。查到麻 疹IgM抗体,而患者在过去6周内没有麻疹疫苗免疫史,即可 确诊为麻疹野病毒感染。感染麻疹病毒10-15天,机体产 生的IgM抗体应答即可被ELISA法查到,而麻疹的潜伏期 多数为10-11天,因此,多数病人在出疹时即可在血液中 查到麻疹IgM抗体,血标本应在出疹后就诊时立即采集。 一些个体在出疹3天内麻疹IgM抗体阴性,可于出疹后714天再采集血检查一次。
采集转运疑似、确诊患者及标本处置工作流程
采集转运疑似、确诊患者及标本处置工作流程采集转运疑似、确诊患者标本工作流程一、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病人的咽拭子、下呼吸道标本(气管分泌物、气管吸取物、肺泡灌洗液)和血清标本等。
二、临床标本应尽量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呼吸道标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发病 7 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间隔 2-4 周的恢复期血清。
三、标本采集、运送、存储和检测暂按二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管理,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
四、流程:护士将血样采集后通知检验科→检验科转运人员戴手套、外科口罩到发热门诊/病区病员通道入口处→发热门诊/病区护士将血样放入转运人员手持转运箱(转运箱内放置黄色垃圾袋,放入后扎紧垃圾袋口)→转运人员到达检验科后将试管帽取掉→检验人员用一次性清洁手套将采血管包住→用蘸有酒精的棉签消毒血样试管管口→进行检验→保留血样放入注明标示的专用容器内保存→废弃血样用含有效氯2000mg/L—5000mg/L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
转运疑似、确诊患者相关工作流程1.当发现确诊/高度疑似患者需要转院时,由发热门诊医生/隔离观察病房住院总电话联系院感科或相应负责部门(医院预先指定)值班人员。
2.院感科或相应负责部门值班人员接报告后,立即电话联系县(市、区)疾控人员前来采样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3.县(市、区)疾控采样和流行病学调查不能排除者,报市(州)疾控中心,由市(州)疾控中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转定点医院。
4.如需转院,告知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转出医院联系人为发热门诊医生,发热门诊医生整理患者病历、各种检查结果,做好转院准备。
5.定点传染病医院派救护车前来接诊患者。
患者上车前,由医院保安对步行路线进行清场,避免污染其他人员。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处置流程1.门诊、急诊按要求设置预检分诊台,对就诊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分诊工作人员佩戴外科口罩。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麻疹监测方案》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麻疹监测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9.01.14•【文号】卫办疾控发[2009]9号•【施行日期】2009.01.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免疫规划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麻疹监测方案》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9]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加强麻疹疫情监测,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疫情的发生,我部组织专家制定了《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二OO九年一月十四日附件: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加强麻疹监测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之一,为配合《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二)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预测预警。
(三)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轨迹。
(四)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措施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一)监测病例定义。
麻疹疑似病例定义为: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所有麻疹疑似病例均作为监测对象。
(二)监测病例分类。
对麻疹疑似病例主要按照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类,分类示意图见附件1。
1.实验室诊断病例(1)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
(2)从麻疹疑似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基因者。
2.临床诊断病例(1)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 抗体均为阴性,且无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
(2)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有明确流行病学联系,且无其他明确诊断者。
麻疹igm操作规程
麻疹igm操作规程麻疹(病毒性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IGM抗体是机体刚感染病毒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可以用来诊断麻疹病毒感染。
下面是麻疹IGM操作规程的详细内容。
一、实验室准备1. 麻疹IGM试剂盒:包括麻疹IGM抗体试剂、酶标试剂、洗涤缓冲液、色素底物、停止液等。
2. 高速离心机、微量移液器、洗板仪、免疫分析仪等仪器设备。
3. 试剂保存条件符合要求,避光、避热。
二、标本采集及处理1. 采集患者血液标本,一般是静脉全血或血浆。
2. 采用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污染。
3. 血样采集后,立即分离血清或血浆并分装保存在-20℃以下的冰箱中。
三、试剂配置1. 将试剂盒中的酶标试剂A和酶标试剂B分别按照说明书中的要求稀释,制成工作液。
2. 将洗涤缓冲液配制成所需体积。
四、操作步骤1. 取出所需数量的微孔板,并加标本。
2. 加样本前,将微孔板孔底清洗3次,每次用洗涤缓冲液充分清洗孔底,并在吸干。
3. 加标本时,每孔加样150μl,须以洗涤缓冲液作空白对照。
4. 加样本后,将盖板盖上,并在37℃恒温箱中孵育1小时。
5. 孵育完后,将盖板去掉,将孔底液全部倒掉,并在洗涤缓冲液中洗涤板底3次,每次充分洗涤。
6. 在每孔中加入150μl稀释过的酶标试剂A,盖上盖板,在37℃恒温箱中孵育30分钟。
7. 孵育完后,将盖板去掉,将孔底液全部倒掉,并在洗涤缓冲液中洗涤板底3次,每次充分洗涤。
8. 在每孔中加入150μl稀释过的酶标试剂B,盖上盖板,在37℃恒温箱中孵育30分钟。
9. 孵育完后,将盖板去掉,将孔底液全部倒掉,并在洗涤缓冲液中洗涤板底3次,每次充分洗涤。
10. 在每孔中加入150μl色素底物,盖上盖板,暗处在室温下反应15-30分钟,必要时用蓝色滤光片遮光。
11. 反应结束后,在每孔中加入50μl停止液,用洗板仪在450nm波长下立即读取吸光度(OD值)。
12. 符合条件的样品进行结果判读和分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1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附件: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的基础上,科学、规范地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
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的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麻疹疑似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麻疹病例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麻疹暴发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
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的方式进行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麻疹暴发疫情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内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
在对麻疹疑似病例调查过程中,应根据病例及其接触者的追踪情况,判断是否构成疑似麻疹暴发疫情。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麻疹暴发疫情后,应立即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将同属一起暴发疫情的病例赋予相同的“暴发编码”进行病例关联,并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疑似及确诊麻疹患者转运参考流程
疑似及确诊麻疹患者转运参考流程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疑似及确诊麻疹患者转运的参考流程。
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为了保护其他人员的安全,需要依照特定的程序对患者进行转运。
流程步骤1. 验证患者疑似或确诊麻疹:确定患者是否疑似或确诊麻疹,可以通过检验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医疗专家的诊断意见来进行判断。
2. 隔离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必须将患者隔离,以避免疾病传播。
确保患者单独使用专用的转运工具或房间,并与其他人员保持一定距离。
3. 通知相关机构:在确认患者疑似或确诊麻疹后,及时通知相关的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以便他们采取必要的措施。
4. 患者信息记录:在转运过程中,记录患者的身份信息、病历记录、转运时间等重要信息,以备后续的追溯和跟踪。
5. 特殊器材与防护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提前准备好必要的特殊器材和防护用品,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保护,并避免病毒的传播。
6. 转运工具准备: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并做好消毒和清洁工作,以防止患者接触到其他可能感染的物品。
7. 转运过程中的人员防护:所有参与患者转运的人员都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等,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8. 转运路径规划:根据患者所在地区的交通情况和医疗资源分布,制定合理的转运路径,确保转运过程中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9. 到达目的地后的处理:到达转运目的地后,将患者交由卫生机构或相关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隔离和治疗。
注意事项- 在整个转运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
- 所有参与转运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了解麻疹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 转运过程中,要保持与相关机构的紧密沟通,及时汇报转运进展情况,并妥善处理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结论按照以上参考流程进行疑似及确诊麻疹患者的转运,可以有效减少麻疹的传播风险,保护其他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达到最佳的转运效果。
疑似麻疹合格血标本的基本要求
疑似麻疹合格血标本的基本要求一、血标本采集1.1 采集方法•使用无菌技术采集血标本•选择合适的针头和管子•注射后放置一段时间使血凝结1.2 采集时间•采集血标本的最佳时间为发病后的第3至第7天•如不及时采集,血标本质量可能下降1.3 采集量•成年人:5-10毫升•儿童:根据年龄和体重确定采集量•调查要求特殊采集量的,需按要求采集二、采血容器2.1 采血管•使用无抗凝剂的一次性采血管•容量不能超过10毫升,超过则需分装到2个采血管中•采血管应具有透明度,且标识清晰易读2.2 标识•采血管上应标明受检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和日期•采血管应有唯一标识码,以确保溯源和追踪2.3 包装•采血管必须使用完整、无损的包装,以防止污染和细菌滋生•包装内必须包含相关的说明书和使用日期三、采血操作3.1 术前准备•护士/医生应事先洗手并戴好手套•采血器械应处于无菌状态,准备好所需材料3.2 采血操作1.选择采血部位–成年人:常采用肘静脉–儿童:背部手腕处的静脉可能更适合2.选择合适的针头,将其连接到采血管上3.选择合适的抽血速度,维持血流4.轻轻清洁采血部位,用消毒棉球擦拭5.选择适当的角度将针头插入血管6.抽吸所需的血量7.收回针头,用无菌棉球固定采血部位8.用无菌棉球按压采血部位,防止出血9.检查采血管是否装满,如不满,可以连续采血3.3 采血注意事项•采血时要避免破坏血细胞的结构•采血管的血块必须分散在管内•采血中避免气泡和冷凝水四、标本保存与运输4.1 标本保存•采血完成后,避免暴露于阳光下•室温下保存,不低于16摄氏度•防止晃动和剧烈震动4.2 标本运输•将血标本放入密封盒中•标明受检者信息和采集时间•使用专门的运输盒保持稳定温度•快速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五、结论正确采集和保存疑似麻疹合格血标本对确诊疾病至关重要。
通过遵循血标本采集、采血容器的要求以及正确的采血操作,能够保证血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
同时,在标本保存与运输过程中,保持合适的环境和条件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医院感染性疾病患者或疑似患者微生物标本采集及运送制度
医院感染性疾病患者或疑似患者微生物标本采集及运送制度1、目的:为保证标本正确运送,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2、参考文件:《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临床实践指引(2013 年)》3、内容:3.1定义3.1.1临床微生物标本:是指患者的血液、体液(包括宫颈及阴道分泌物、尿液、切口的分泌物、痰液、脑脊液、精液等)、呕吐物、粪便、咽拭子、直肠拭子等标本。
3.2采集指征3.2.1 发热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
3.2.2 同一天同一检测目的的标本(血培养标本除外)一般只需检测一次(份)。
3.3 采集时机3.3.1 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
3.3.2 如不能停用,应于下次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
3.3.3 应在感染的急性期或伤口局部治疗前采集标本。
3.4采集方法3.4.1 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并以适当的技术、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标本。
3.4.2 无菌部位的标本采集应严格无菌操作,将污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3.4.3 收集真正感染的病灶处的标本,且避免邻近区域常居菌群的污染。
3.5采集及运送容器3.5.1 采用专用的清洁(或灭菌)容器(或采样管)收集标本,防止渗漏。
3.5.2 容器中无残留的消毒剂和防腐剂。
3.5.3 采集好的标本放入指定的、有盖的、符合生物安全标准的标本运送箱,防止标本外溢、蒸发和污染。
运送箱必须有生物危险标志。
3.5.4 运送高致病性标本必须加锁。
3.6标本运送3.6.1 微生物标本应包装完整,由经过培训的工人运送,严禁运送中擅自打开包装。
3.6.2 各种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在 2 小时内为宜。
越是新鲜的标本越容易分离到病原菌。
3.6.3 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本置于适当储存环境暂存,但存放时间一般不超过24 小时。
3.6.4 应注意温度控制,如奈瑟菌检测标本应置于25-35℃环境运输,不可冷藏和冰冻。
病毒检测标本一般都需要冷藏和冰冻。
3.6.5 院内可以步行、院外可以自行车或专车等方式运送,严禁使用任何公共交通工具。
疑似麻疹标本采集和运送方法
疑似麻疹标本采集和运送方法一、标本采集(一)血标本。
1.采集出疹后28天内病例静脉血2~3ml,加入到无菌试管中,标明采集日期和病例姓名、编号。
2.有条件地区可用1500rpm/20分钟离心机分离血清。
如果没有离心机,在室温下凝固分离血清,或冷藏条件下放置,直到血清完全析出。
3.在无菌条件下,将血清移至外螺旋盖带垫圈的无菌管中,避免吸到红血球。
4.血清标本运送前应在2~8℃保存,如果7天内不能运送的,应置-20℃以下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全血标本不能冻结。
5.填写完整的标本送检表,送检表上要注明病例编号。
6.对出疹3天内麻疹IgM抗体阴性者,可于出疹后4-28天再采集第2份血标本。
(二)病原学标本。
采集病原学标本的要求是在暴发疫情早期,至少采集2例(<10例病例的暴发)或5例(≥10例病例的暴发)新发病例的病原学标本。
1.鼻咽拭子标本(1)采集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的鼻咽拭子标本。
(2)使用的棉拭子和试管等应灭菌。
(3)用无菌棉拭子适度用力在鼻咽部和咽喉部擦拭,获得上皮细胞。
(4)把拭子放入有外螺旋盖并装有2ml病毒运输液的冻存管中。
(5)病毒运输液有商业成品可用。
常用的病毒运输液包括:pH 7.4~7.6的Hank’s液:在90ml蒸馏水中加入10mlHank’s,然后加入10ml牛血清和0.2ml 0.4%酚红溶液,过滤消毒。
加1ml青/链霉素溶液。
分装到无菌管中,于4℃储存备用。
组织培养液:DMEM液加入青/链霉素使其终末浓度分别为500~1000IU/ml和500~1000ug/ml,加入胎牛血清使其终末浓度为2%,加入谷氨酰胺至浓度为1%;加入7.5%的NaHCO3调节pH至7.4~7.6。
2.尿标本(1)采集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内的尿标本10~50 ml。
尿液应收集在灭菌容器中,2~8℃保存。
(2)尿中的脱落上皮细胞含有麻疹病毒,通常应在24小时内离心。
4℃,转速500g(约1500 rpm),离心5分钟。
应急演练题库(部分)
传染病选择1、麻疹疑似病例标本的采集与运送错误的做法是:答案为A:出诊后28天内采集,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无污染,常温条件下保存、运送。
B:出诊后28天内采集,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运送。
C:出诊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或可疑病例,应在出诊后4-28天采集第2份血标本。
D:发生麻疹暴发疫情时,应组织采集出早期病例的鼻咽拭子、尿液等标本。
2、麻疹爆发后应调差的流行因素有:E:以上所有因素。
A:病例免疫史及疫情发生地及周边地区15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
B:学校查验接种证工作开展情况。
C:病例居住环境及当地人口流动情况。
D:医院感染情况。
3、下列对麻疹爆发描述不准确的是:D: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A:麻疹爆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较多的麻疹病例。
B: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C: 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麻疹病毒的危害程度分类为第二类。
B:麻疹病毒培养和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应在BSL_2级实验室进行。
C、麻疹灭活材料和无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可在BSL_1级实验室进行。
D、麻疹病毒相关标本的运输属于B类包装。
5、下列对麻疹暴发疫情病原学标本采集表达不正确地是:D、采集出诊后5天内的鼻咽拭子标本、尿标本。
A、10例以下病例的爆发至少采集2例新发病例的病原学标本。
B、10例病例的爆发至少采集5例新发病例的病原学标本。
C、采集出诊前5天至出诊后5天内的鼻咽拭子标本、尿标本。
二、公共卫生事件选择题1、必须接受医疗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并有权检举、控、、、、病防治法》的行为。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2、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麻疹风疹病原学样本处理(与“病毒”相关文档共7张)
咽拭子 尿液
鼻咽吸出物
第1页,共7页。
二、咽拭子处理
1、商品化含病毒运输液的咽拭子采样管
2、在36小时内带冰运送到实验室
3、在实验室,剧烈震荡5min 4、弃去拭子,液体分装到保存管中化病毒采样管
含病毒运输液的采样
管(一般均含有双抗)
,
含病毒运输液的采样管(一般均含有双抗)
3、弃上清 L-谷氨酰胺200mM
1.
每个小包装中包括:采样管和咽拭子
4、弃去拭子,液体分装到保存管中
L-谷氨酰胺200mM
1.
4 或病毒运输液重悬沉淀( 、用DMEM NaHCO3溶液(7.
2、在实验室,2000rpm,5min离心沉淀细胞
2-3ml)
4、用DMEM或病毒运输液重悬沉淀(2-3ml)
每个小包装中包括: 采样管和咽拭子
第3页,共7页。
三、尿液处理
1、在24小时内带冰运送到实验室(离心前不要勿冷冻)
DMEM(4500mg/L葡萄糖)
95ml
L-谷氨酰胺200mM
1.
2 2000rpm 5min离心沉淀细胞 、在实验室, 一、麻疹、风疹病原学样本类型
含病毒运输液的采样管(一般均含有双抗)
2、在实验室,2000rpm,5min离心沉淀细胞
DMEM(4500mg/L葡萄糖)
3 95ml
DMEM(4500mg/L葡萄糖)
95ml
P.S溶液(双抗) 4、用DMEM或病毒运输液重悬沉淀(2-3ml)
量
95ml 1.0ml 2.0ml 2.0ml
第5页,共7页。
谢谢关注!
第6页,共7页。
4、用DMEM或病毒运输液重悬沉淀(2-3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疑似麻疹标本采集和运送方法
一、标本采集
(一)血标本。
1.采集出疹后28天内病例静脉血2~3ml,加入到无菌试管中,标明采集日期和病例姓名、编号。
2.有条件地区可用1500rpm/20分钟离心机分离血清。
如果没有离心机,在室温下凝固分离血清,或冷藏条件下放置,直到血清完全析出。
3.在无菌条件下,将血清移至外螺旋盖带垫圈的无菌管中,避免吸到红血球。
4.血清标本运送前应在2~8℃保存,如果7天内不能运送的,应置-20℃以下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全血标本不能冻结。
5.填写完整的标本送检表,送检表上要注明病例编号。
6.对出疹3天内麻疹IgM抗体阴性者,可于出疹后4-28天再采集第2份血标本。
(二)病原学标本。
采集病原学标本的要求是在暴发疫情早期,至少采集2例(<10例病例的暴发)或5例(≥10例病例的暴发)新发病例的病原学标本。
1.鼻咽拭子标本
(1)采集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的鼻咽拭子标本。
(2)使用的棉拭子和试管等应灭菌。
(3)用无菌棉拭子适度用力在鼻咽部和咽喉部擦拭,获得上皮细胞。
(4)把拭子放入有外螺旋盖并装有2ml病毒运输液的冻存管中。
(5)病毒运输液有商业成品可用。
常用的病毒运输液包括:
pH 7.4~7.6的Hank’s液:在90ml蒸馏水中加入10mlHank’s,
然后加入10ml牛血清和0.2ml 0.4%酚红溶液,过滤消毒。
加1ml青/链霉素溶液。
分装到无菌管中,于4℃储存备用。
组织培养液:DMEM液加入青/链霉素使其终末浓度分别为500~1000IU/ml和500~1000ug/ml,加入胎牛血清使其终末浓度为2%,加入谷氨酰胺至浓度为1%;加入7.5%的NaHCO3调节pH至7.4~7.6。
2.尿标本
(1)采集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内的尿标本10~50 ml。
尿液应收集在灭菌容器中,2~8℃保存。
(2)尿中的脱落上皮细胞含有麻疹病毒,通常应在24小时内离心。
4℃,转速500g(约1500 rpm),离心5分钟。
(3)弃上清,并用2~3ml病毒运输液悬浮沉淀,置于有外螺旋盖的冻存管中。
(4)在离心悬浮沉淀前不要冷冻尿液。
二、标本运送
(一)血标本。
1.标本采集后应在48小时内送到实验室,严防标本污染或容器渗漏。
标本标签应清晰、防水。
2.标本运送时附带标本送检表,送检表上要注明病例编号。
安排运送日期并通知实验室,说明标本送达时间。
(二)病原学标本。
1.鼻咽拭子、尿液等病原学标本采集后应立即置2~8℃保存。
尿液离心后重悬的沉淀可在2~8℃保存。
2. 病原学标本应尽快送达省级麻疹实验室。
48小时内能送达的,可在2~8℃保存,否则-70℃保存。
无-70℃保存条件者,可在-20℃保存,但要在1周内送达。
在-70℃条件下保存的标本,1个月内送达省级麻疹实验室。
3.标本应在2~8℃运输,严防标本污染或容器渗漏。
4.标本保存和运送过程应避免日光照射。
5.其他送检要求与血清标本相同。